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开展问题式教学

时间:2019-05-12 12:2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开展问题式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开展问题式教学》。

第一篇: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开展问题式教学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开展问题式教学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主要由三模块组成:课前独立学习、课堂讨论学习、课后拓展探究。本人以自己的实际教学为例说一说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

一 课前独立学习

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将课后作业课提前做,我只是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一步:教师提出问题、以疑导读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学生想要学习的心理机制,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的创设提问非常关键,一般要体现两个原则:

(1)必须从课程标准出发,围绕教学重点内容提问,这样的问题解决了,教学重点也就掌握了。

如:我在“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一节的教学时,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地图”的第4条: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和教材内容,我确定以下自学问题:

· 什么是图例和注记?请您用课文32页的图2-45“世界地形”来解释说明。

·注记包括哪两类?如何正确填写注记?请您用课文16页的图2-5“地球的基本数据”和课文32页的图2-45“世界地形”来解释说明。(2)创设的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新颖性和针对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制造教学兴奋点。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唯有新鲜的事才能给人刺激、令人关注和兴奋。提问有新意、有针对性,可很快使学生处于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状态中。

如:我在“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一节的教学时,设计的一个问题:

·在韶关地图上,表示南雄的符号是()

A ○ B ◎ C □ D

第二步: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设计的问题,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学习策略。

如:我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一节的教学时,课前让学生扮演极地考察专家对北极地区或南极地区进行一次科学考察,然后便给学生提供如下学习资料和学习策略。

·您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了解两极地区的环境现状及保护以及科学考察的基本现状。

4、能联系已学知识理解南极、北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产生的原因。

·极地区科学考察任务说明

快寻找三名合作伙伴,组成一个“极地考察队”吧!和伙伴们商量一下,给你们的队伍起个名字,根据各自的兴趣,从中选择扮演不同的专家。通过探究相关的网页,尽情体验一次虚拟的极地之旅,旅途中发挥你的才能,运用集体的力量,完成交给你们的考察任务。地理学家:完成一份有关极地区地理概况的手抄报。

摄影专家:选择一个主题,制作一个有关极地摄影作品展,并附有文字说明。

动物学家:撰写一份某种极地动物的自我介绍,配上漂亮的图片。

人口学专家:制作“聚焦因纽特人”特别报道。

环境专家:制定一份“极地环保计划”。

能源专家:草拟一份南极资源开发计划。

气候学家:为南极科考队员撰写一份南极气候必知的小册子。

每位专家将完成自己负责的一份工作,形成探究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当然,遇到困难时,可以与你的同伴商量解决。老师也将作为你们本次考察的特别指导,随时为你们服务。预祝你们成功!

·给学生提供可查找的网络资源

1、中国科普博览——南极

http://

2、中国科普博览——北极

http://

3、南极科考知识

http:// 洪恩在线 http://

四、实施“问题式”教学法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1)教师的观念、角色要切实转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形式,使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

(2)问题情景的设置应讲究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由于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对问题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问题情景设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和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将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一系列渐进式的问题系列,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架”,要避免所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感到他们在进行一项“毫无希望的活动”。

(3)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个性化牲特征更值得关注。“问题情境”教学要求每一位学生主动去感知、去接受、去探求新知识,这就需要每个学生都应具有学习自信心。教师应注重个体差异,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学困生被尊重的欲望要比其它学生强烈得多,若教师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他们会迸发极高的学习热情。因此,哪怕他们只有小小的进步,教师都要充分肯定和鼓励他们,同时应不失时机地指出努力方向。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让学生明确表达想法,强化合理判断与理性沟通的能力,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总之,问题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的教学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篇:初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方式初探

初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方式初探

十三中

徐鹏程

关键词:教学方式 情感因素 问题情境 互动教学 学业评价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中学地理教育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新课程实施以来,作者在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包括注重地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根据实际创设良好的地理课堂教学情境,采用问题式教学,注意学业评价能力化等,使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一、注重地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犹如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润滑剂、催化剂,教师应着力以情感为动因,触及学生的情绪,促发学生的一系列智力活动,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境,达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统一。

过去,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地理思维,过分强调知识记忆,缺乏生动活泼和地理情趣。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学生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愉快教学”是增强地理课的魅力,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愉快教学”就是指师生共同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既能感染教师,使其充分发挥教学技巧,又能影响每一位学生,让其专心于课堂上,积极踊跃,从而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因此,教师平时就要对学生进行感情投入,为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打下基础。教师在倾注情感、沟通学生时,要注意学会赏识学生,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要乐于倾听,对学生要有耐心、爱心和信心。平时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要多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状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切忌对学生冷漠粗暴,不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对抗情绪,进而迁怒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厌学甚至不学的心理。当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都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地理课堂教学情境

(一)精心设计导入,创设问题情境

在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停留在课前某些活动的刺激上,头脑里还有兴奋的余波,这时教师应迅速组织好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课堂上来。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设计,容易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为开拓思路、提高能力做好了铺垫。因此,恰如其分地导入是营造地理教学情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讲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一节关于我国的降水和干湿地区时,我首先提出一道问题让大家思考:“7月底,北京连降大雨。刘艳从北京出差去吐鲁番,妈妈提醒她别忘了带雨衣。9月下旬,北京秋高气爽。刘艳要去广州开会,爸爸也让她带上雨具。刘艳爸爸妈妈的做法,哪个必要,哪个多余?”学生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激发了求知的欲望,于是带着问题先看书,再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爸爸是必要的,妈妈是多余的。为什么呢?教师带领学生边看图边讲解我国降水和干湿地区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规律等。学生终于明白:吐鲁番处于我国的干旱地区,7月份的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极少下雨,所以没必要带雨具;广州处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又位于我国的南方,雨季来得早,退得晚,4月—10月份都处于雨季,所以有必要带雨具。通过问题式的情境创设,学生引发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对地理学科产生好感,做到愿学、爱学、乐学。

课堂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接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所以设计时要注意科学性、目的性、趣味性以及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运用身边事物,创设生活情境

地理教学过程,要力争把系统的地理科学原理用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形式表现出来,用简明扼要、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地理课堂应充分利用挂图、插图、照片、剪贴画等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或者从学生亲身经历和身边的实际出发,积极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情趣。

目前,我国湘教版七年级地理课程一开始就讲授比例尺、经纬网、等高线、时差等内容,这对于刚刚升入中学不久的大多数七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难点,因为经纬网属于立体几何的内容,学生还没有接触到。我认为,地理教学内容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出发,联系身边的现象来了解地理事物和认识地理问题。在教学中,我是这样描述纬度和时差的:首先,通过投影给出一幅亚洲示意图,在这幅地图的四边分别有四个小孩。位于北极地区的彼德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还冻得瑟瑟发抖,站在赤道上的玛丽只穿着单薄的裙装还热得大汗淋漓。日本小女孩背着书包,迎着灿烂的朝阳去上学,而西亚的阿拉伯小男孩却还在呼呼大睡。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同一时间,在亚洲的不同地方会出现如此迥然不同的现象?”让学生就这些现象展开思考,倘若想不出来,我再讲答案。

又如,讲我国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轮廓时,可用“疆”字来形象地解释。“疆”字右部上面的一横为阿尔泰山,当中的一横为天山,下面的一横为昆仑山,右上部的田代表准噶尔盆地,右下部的田字代表塔里木盆地。左部的弓表明新疆的国界线形如弯弓,弓之外的土字则表示因中俄伊犁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满清政府被迫割让一系列领土给沙俄。这样描述,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可将意大利比喻为一只秀美的女靴,还可将阿拉伯半岛比喻为一只粗壮的男靴。

(三)借助地理游戏,创设教学情境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游戏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在地理教学中巧妙地穿插游戏,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无疑会提高教学质量。如政区拼图游戏;省名、省会名接龙比赛;猜地理谜语等。在游戏的情景与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象力和主动性都被激发出来,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在玩中做,在做中学。一次成功的活动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国政区拼图游戏是帮助学生掌握各省级行政区的空间分布及各省级行政区轮廓的有效方法,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大的吸引力。教学中可以采取学生人手一幅拼图,游戏过程中可以鼓励基础好的学生不断变换内容,如由沿海到内地的方法;由南方到北方,再到青藏和西北地区的方法;由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的方法等进行拼图,也可以用2到3幅拼图开展比赛活动。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省级行政区的知识,为今后中国地理的教学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意采用互动教学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他们留出

思维的空间,“用教师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思维的灵感”,让他们在填补思维空间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读图”:“想一想”、“做一做”、或学生设问、或小组讨论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实践中,我们进行的课前“奇趣地理三分钟”活动、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等都很受学生欢迎,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好。

采用互动教学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例如有一次,我正在组织学生讨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的问题,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一个学生突然举手发言,一本正经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平,也像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一样,来个“裁弯取直”工程,从兰州到洛阳附近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学生的想法很幼稚,出乎我的意料,但我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容许该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他有大胆的设想的同时,话锋一转:假如全班有一半同学住在“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

四、注意学业评价能力化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学业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有的地理教师甚至将学生学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试”上,实践证明这种想法在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行不通的。多数地理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并不是为了得高分而学习的,而各科学习都不好的学生就更不在乎地理成绩的高低。分数杠杆对无中考压力的地理学科几乎不起作用。

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地理教学的更高要求。我觉得,能力型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迁移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评价既可以体现于知识和技能型评价的试卷中,也可以超越试卷,形式多样。比如地理小论文的编写或地理小报的编写等。在初一世界地理学习任务完成后,如果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大洲、一个国家、一个岛屿、一个高原等,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关于这个大洲、国家、岛屿、高原等的介绍文章”来考查学生,看谁写得最精彩。这样考查,其效果未必比一张笔试试卷逊色。能力型评价可以更好地使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评价的主观性往往更加突出一些,但只要正确对待,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会得到较好的解决。在能力型评价的实施中,我们可以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使得评价更公开、公正,并且可以做到让同学们在评价中发现问题、向他人学习、自我完善,使得评价过程成为一种更好形式的学习、提高过程。

实行能力型评价,我们也可以像上海浦东新区的初中地理学业评价的改革那样,实行全部开卷。开卷的范围是只“开”地图不“开”书本;学业评价的内容重在读图用图能力。这种改革举措,对学校而言,“全开卷”不但可以减少学生“作弊”现象的滋生,而且提供了客观公平的环境。对地理教师而言,可以引导教师注意地图教学,引导学生平时就注重提高读图能力,确实可以起到地理教学“减负增效”的作用。对学生而言,这样的考试不需要“死记硬背”,可以独立地发挥自己的地理学习水平。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拉近师生情感,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习惯的更新;可以引导师生双方明确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强化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有很多,如果每一位初中地理教师都能注意根据教师本人特点、新的学生特点、新的课程特点、新的教学环境和新的地理科学进展来改革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使自己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常教常新,就能使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篇:浅谈问题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问题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问题式教学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为中心,通过发现、分析等步骤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在这里,结合我的实际浅谈问题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有趣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是获取知识的开始。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有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史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通过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可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也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上与学生做游戏,也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游戏中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数学方法的实质。让数学和生活接轨,例如“台球运动中的二次撞击问题”,会使数学问题变得有趣,让学生在现实、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数学知识,能使一堂原本乏味的数学课在一开始就充满吸引力,“引诱”原本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一步步对数学充满兴趣,充满信心。

2、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

数学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提问去诱发学生的解题思维,点拨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更好地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和培养新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提问一定要注意有的放矢,要有针对性,即始终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紧扣知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提问,才能突破重点、难点。这就是说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心中有目标,提问时要注意有具体指向,针对某个问题、某个现象提出疑问,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精心设疑,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要注意在对重难点处设疑要做到循序渐进,一步步引入重难点。

3、知识的冲突性问题,能激发学生参与问题的愿望。

有人说:“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知识的新旧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不同特点之间的差异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注重“矛盾式”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参与问题的愿望,使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在“冲突—平衡—再冲突—再平衡”的模式中,不断得到强化。

4.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能使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来,避免学生走太多的弯路,教师在师生互动环节上多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由学生得到答案。进行启发性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也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但提问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必须富有启发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所提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提问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5、新颖的,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情境的创设不能仅仅满足于解决问题本身,而要由情境提出新的问题,从而解决更多的实际难题。然而课堂是动态的活跃的,而且学生的基础不同、数学思维能力不同。作为教师要有应变能力,重视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提问时要注重引导,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要渐进,一步步靠近教学重难点,并且要有层次性,争取满足尽可能多同学的需求。

总之,课堂提问作为数学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它的形式多种多样,要使课堂提问更有效,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他才会主动积极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外活动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外活动

发布者:吴占月发布日期:2011-11-08 19:19:14.0 初中地理课外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的地理实践活动。有些学生自小喜爱地理,并具有一定的地理才能,他们不满足于地理课堂教学中所学知识,而需要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地理课外活动可满足这些学生渴望获得地理知识的需要,促进他们地理才能的发展。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育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技能、及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品德,拓展有限的课本知识,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根据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需要,地理课外活动可分为: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活动、地理科普活动、地理群众活动、地理参观活动、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等等。

(一)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活动

几年来,我从初一开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按照不同的活动内容,把初一每个班分成3个小组,如气象小组、地质地貌小组、地震小组等等。学生自由报名参加各组,教师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略作调整。为便于开展活动,在充分考虑以上同组成员性格、知识、能力水平等特点后,每组由同学民主推荐产生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在老师的指导下,组长负责活动计划的制订、活动的开展,记录员负责记录活动过程的主要事件、小组成员的发言摘要等。而且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制订活动计划、目的、内容,并在活动结束后写心得体会等等。三个小组活动的主要内容如下:

1、气象观测小组的主要活动内容 ①学习气象基本知识和气象观测技术; ②定时气象观测;

③收听本地区和相邻地区气象台站的天气形势和近期天气预报; ④绘制简单天气形势图,作涵江区天气预报; ⑤物候、天象的观察和记录; ⑥收集本地民间留传的天气谚语; ⑦整理资料分析涵江区气候特征。

2、地质小组主要活动内容

①学习地质基础知识和地质野外工作的简单技能; ②请熟悉当地地质结构的科技人员讲本地区地质状况; ③熟悉本地常见的矿物和岩石;

④根据本地地质构造图到郊外了解本地地质状况; ⑤采取矿物、岩石标本;

⑥绘制涵江区的地质构造图及垂直剖面图。

3、地震小组主要活动内容

①学习有关地震知识,明确地震观测的意义;

②根据本校实际建立一个地震观测站,采用地下水、及生物异常反映等方法进行观测;

③定时的观测和记录; ④震情的通报和地震预报;

⑤有关地震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

(二)地理科普活动

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地理科普宣传。主要方式有黑板报、壁报、小报及广播等,定期穿插进行活动,也有报告会、展览等不定期的活动。由学校或班级组织,每班确定由地理科代表任组长、各活动小组长为组员的科普小组。各种活动虽然具体宣传形式、方法不同,但大都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宣传目标:在教师指导下由各班的地理爱好者共同商议、制定每期宣传计划、确定宣传目标;

(2)宣传稿件的来源:一般可发动学生广泛投稿,教师可介绍有关的资料来源(各种书籍、报刊等出版物)以备学生查阅、参考;

(3)宣传内容:整理稿件、确定宣传内容指定专人负责选择修改稿件,最后确定宣传内容;

(4)活动进行:宣传工作由专人负责抄写、刻印或广播选定的宣传内容,进行宣传活动;

(5)宣传效果:进行地理科普宣传后,要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收集学生的反馈,以便了解宣传效果,改进工作。坚持不断地开展地理科普活动,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也活跃了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更增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三)举办地理课外群众活动

地理课外群众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组织的群众性活动。通过有趣味的地理活动,吸引广大学生自愿参加的地理自我教育的过程。地理课外群众活动要体现趣味性,采用晚会、知识竞赛、录相放映等生动活泼的形式。由于群众活动的准备工作较为复杂,花费时间、精力较多,不宜过多进行,大致每学年举行一次。通过各种地理课外群众活动,不仅使学生巩固已学的地理知识、技能,丰富和扩展地理知识,而且活跃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

在准备各种地理群众活动时,我不包办代替,而是发动学生自己筹备该项活动,并指导学生自己创作各种有趣的活动形式和节目,如放映地理录像时,也由学生自己组织和讲解,以求得更好效果。

(四)地理参观活动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新县劳动实验基地、大洋森林公园,观察其地质地貌植被水文等等;组织天文观测活动,观测太阳高度年内变化等等。这种活动一般是自愿参加的,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五)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贴近社会,走近科学,参与实践,服务现实,以增强对社会和未来的关爱,从而培养学生多渠道的信息收集、处理、提取能力,强化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养成,陶冶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我立足涵江实际,指导学生开展《苍林河污染原因的分析》、《涵江小商品批发市场的调查与展望》、《涵江地质的形成》等课题研究,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做了大量的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翻阅资料、走访问卷等工作,并把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很好地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

通过开展研究性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探索过程,享受成果展示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做完地理活动后还要及时进行评价。

课外活动的评价是对学生参加活动的表现及收获所进行的评价。评价应由学生本人和集体共同进行。评价中应将目标要求与学生在活动中所担任的角色要求结合起来。评价内容可包括:

(1)参与活动的态度。(2)合作精神和和合作能力。

(3)基本能力。主要是独立寻求信息的能力、完成任务的活动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表达能力等。

(4)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5)岗位职责。包括个人承担的任务完成得如何,对个人所担当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报告撰写等)。

为倡导合作、鼓励竞争、体现个性,评价按小组单位,具体到个人,进行“量化”评分(即:每一项评价内容,按不同的标准给予不同的分值)。并按月公布,把其折算适当比例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另外,把学生参加活动所形成的材料成果,定期收集放进学生成长记录袋中。这样,学生便能从活动中得到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评价。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做到自我评价、自我管理。

教师应坚持鼓励性的评价原则,不断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达到同学互励,教学相长的局面,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要成功做这些地理课外活的要素:

(一)明确的方案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开展什么内容,都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尤其是我校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如果没有明确目的,不但不能完成活动任务,反而会使学生散漫松懈,受不到教育,得不到锻炼。

(二)周密的计划

为了使每项课外活动的目的都能实现,设计课外活动的方案就要有周密的计划。活动目的与计划是相互联系的,目的是计划的出发点与归宿,计划是目的实施。所以,活动方案的计划要从学校、学生等各方面的实际出发,要切实可行。

(三)多样的内容

因为课外活动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在学生自愿基础上开展活动的,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就要求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充分考虑学校及学生家庭等各方面的物质条件,做到活动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种多样。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虽然有兴趣,毕竟是不够成熟。所以,在设计方案内容时,一定要把每次活动的内容写具体:活动什么,要求是什么等等。内容确定之后,每次活动不能千篇一律,形式一定要灵活、生动,让学生在欢乐的活动中受到锻炼。

(四)主动的参与

课外活动既然是学生自愿参加的活动,是发展学生专长的活动,就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精神,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所以,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征询学生对方案的意见,使学生有一种主人之感。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培养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这方面正是有时教育忽视之处。

(五)多方的配合

设计学生课外活动方案时,虽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还要积极争取学校、班主任、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联系、支持。否则,学生的课外活动会受到多方的干扰,影响学生课外活动的效果。如果学校、班主任、家长不积极支持配合,学生的活动很难成功;社会环境不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就可能产生负作用。所以,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尽量把家庭、社会因素纳入方案,给学生的课外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五篇: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尝试

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尝试

莱芜市实验中学 /毕翠萍

摘自:《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

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在课堂教学中也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在这种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让学生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互动交流”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通过探究活动来延续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和原则,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尝试“探究式”学习和“非探究式”学习的有机结合

科学探究是学生的思想、行为、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求知、求真的认识活动,其中必有思想火花的闪现,它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关注种种地理现象,并鼓励他们的探究精神。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和研究精神,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探究式”学习毕竟不能取代“非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要以“非探究式”学习为主,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千万不要为“探究”而“探究”,当我们的教学任务确实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当某些问题必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我们就要科学地设计课题,提出问题,进行科学指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否则,我们就不要“探究”。例如:在学习“世界人口”一节时,我提出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正确的人口政策是怎样的?问题提出后,即可组织学生进入探究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与同桌进行讨论,互相启发;也可以在几个人组成的小组中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开阔思路;也可以抓住中心和关键,全班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有的认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快些对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国家有好处,人口自然增长率慢些对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有好处,而有的学生还提出:在发生天灾人祸或战争而导致大量人员死亡的时候,人口自然增长率快些会有好处等等。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本节的一个根本问题:什么样的人口政策才是正确的,通过这个问题的引领,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在这个环节里,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答辩、争论等探究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教师的适时引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尝试把教材中的“综合探究”与自主设计的“探究题”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科学探究内容。

初中地理新教材在每一章最后都设计了一个“综合探究”,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个“综合探究”,指导学生进行活动。但是也不能完全拘泥于这一固定模式,“探究”课题的设计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围绕让学生易上手、易理解、易掌握的思想和活动来安排,做到融知识、能力、实践于探究活动过程之中。或者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聪明才智自主地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探究”性问题,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例如:在探究“中亚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时,除了完成课本上的探究题目之外,我还启发学生根据事先搜集到的有关我们莱芜的地形与降水量,以及小麦、玉米、果园等农作物的分布状况,探讨这种分布与我们莱芜的自然环境的关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更有意义的是增强了学生面向未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意识,大大深化了课本知识,让他们体会到了地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生活离不开地理。

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尝试设计探究步骤

初中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成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超越学生的实际能力,所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既感到有点难度但经过一番努力也能解决,这个结合点的把握要靠我们广大教师去研究,去感悟,例如,我在讲授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从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洋流等四个方面去分析影响欧洲西部气候形成的条件,得出本区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之后,将上述四个方面的因素转移到东北太平洋沿岸地区,让学生分析A、B、C、D四个因素对这里的气候形成的影响与欧洲西部有何异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争辩、探究,然后让各小组发表见解,虽然对于初一学生来讲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其中有一个小组答出了“东北太平洋沿岸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海洋、海风等因素对陆地的影响范围减少了,从而形成这种海洋性气候的面积也减少了”的结论。尽管这只是少数人的答案并且答案简单一些,但充分反映出:只要引导得当,即使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也是可以运用知识来解决,从而达到了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探究目的!

四、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条件尝试设计探究题目

由于种种原因,各个学校的教学条件各不相同,同是农村中学,其硬件设施也相差很大。而地理新教材是针对全国的平均水平和大多数学校的基本状况设计的,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所设计的探究性问题一定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条件达不到就不要牵强附会,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软硬件设施的配备情况,学生家庭的实际状况,只有这样,在教学中进行的“探究式”学习才能落到实处。例如:在学习“地球和地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球与地球仪的关系,我安排学生用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材料制作简易地球仪。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明白了地球与地球仪的关系,而且理解了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等抽象知识,实现了本节的学习目的。而对于课本上一些疑难问题,我根据课本需要和学校的实际为学生提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例如;学习“世界人口问题”一节时,我制作了关于人口过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在观看拥堵的马路、鸽楼似的住房、苦难的母亲和饥饿的非洲儿童的动感画面的同时,深刻体会到了人口问题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五、尝试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形式

探究式学习首先是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所谓自主性学习,就是指在自主教育的气氛中,学生通过主体意识,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活动。例如,在讲授一个新的区域或国家之前,教师可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特色,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兴趣的问题。在学习“日本”一节时,我提出日本在成为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是如何扬长避短利用本国地理条件的?与日本相比美国的发展,恰又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什么呢?又如在中东,除石油之外,海湾战争背后还有哪些地理上的原因?海湾地区为什么会引起美国纠缠不休?有哪些值得美国去争夺的呢?从发展中国家较成功的范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和借鉴呢?等等。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很象推理小说中一个个悬念,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最后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使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

但是,在这个探究过程中,绝不是说不要教师的指导了,越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教师的指导越显得必要和重要,教师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引路人和领航员。当学生在分析某一问题陷入困境时,需要教师指点迷津;当学生在分析某些问题时误入歧途而难以自拔时,需要教师用科学的方式把他引出来,使他步上正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任何时候都需要教师的适时有效的指导。当然这种指导并不是要教师代替学生的思维,越俎代庖,要注意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和教师指导作用的有机结合。例如:在探究“北美洲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关系”时,在学生阅读北美地形图分析北美地形特征时,我不时的提示北美的地形类型分为几种?主要分布在哪里?北美的地势是怎样的?在学生分析北美的气候时,我又提出北美洲为什么会有大面积的温带大陆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什么分布在西部的狭长地带?北美中部平原南北温差为什么变化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随时引导了学生的思路,实现了“探究式”学习的初衷和最终目的。

总之,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创造性学习,是一种人际互动的社会性学习。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我们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有待于我们广大教师去积极探索,总结成功经验,以便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素质教育。

下载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开展问题式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开展问题式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读音问题

    你会读吗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读音问题 牛旭博 曾几何时,当我们掀起全民学英语的热潮,张口闭口“sorry”,“thank you”,“bye bye”等“洋文时,我们似乎“冷落”了我们的母......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 学习时间:9月4日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和“民主合作”的教学观,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问题式教学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式教学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问题式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实施问......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 作者:教导处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1 更新时间:2009-12-10 [内容提要]:本文旨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探讨问题式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在地理教学中感受美

    在地理教学中感受美 摘要:地理是一门与人类生活联系最密切的科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人文美。学习地理也就是学习与我们生活联系最密切的知识,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认识......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了解学生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了解学生 在地理教学中,了解学生是搞好地理教学的前提。如何去了解学生,下面浅谈一下我在地理教学中了解学生的方法。一、在平时教学课堂中了解学生。在......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问题式教学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下面是关于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问题式教学的内容,欢迎阅读!【摘 要......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章丘市白云湖中学 张树平随着我校“三段八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不断推进,我欣喜地发现原本沉闷、紧张、拘谨的课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