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问题式教学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下面是关于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问题式教学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 要】如何在语文课堂中真正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能够自觉的对语文知识展开思考呢?本篇文章将根据此教学做出相应的论述,探讨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问题式小学语文;高效率;新模式
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是提高他们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转变教学模式、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给学生们制造更多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是目前小学教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教师为学生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的将学生的心思带到课堂中,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学习效率。在这基础上我发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最关键的场所,要如何在语文课堂中真正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能够自觉的对语文知识展开思考呢?本篇文章将根据此教学做出相应的论述,探讨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发展。
一、充分备课,设置问题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中,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展开学习活动最基本的方式,它是学生们在校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最主要且最重要的途径。因此课堂教学的效率会深深的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的质量更是直接影响了整个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做好教学工作,引导学生们展开高效的课堂学习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教师在教学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便是备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而制定相应的教学课件,而且还需要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授课的方式和难度进行相关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所有学生在自己能力接受的范围内展开有效的学习,进而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而问题式教学模式亦是如此,要想问题式教学模式得以在语文课堂中最大化的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做好第一步的备课工作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要熟悉所讲内容的全部细节和大意,接着再根据教材中的教学问题和学生们的种种学习情况选出几条最适合学生的问题以供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在选取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保证给学生们提供了足够的讨论空间;问题的设计是符合教学情境以及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们把这些问题的重点、难点解答出来等;只有遵循了这些问题设计规律教师才能更好的将学生们带入课堂情境中,以此提高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们“如果你是一只乌鸦,你现在口很渴但是瓶子很深你会怎么喝水呢?”通过这个提问便能牢牢的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学生们一下子就被这个问题吸引了,进而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该课文讲解结束之后教师又可以提问“大家觉得小乌鸦这么做算是明智之举吗?”“如果你们是这只小乌鸦,你们碰到的水瓶比这个要长很多很多,怎么也填不满,那么你们该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而且答案也十分开放,学生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展开解答,这便有效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得以顺着问题的梯子一步一步的深入语文学习,逐渐的他们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动脑思考的习惯也会随之深入到学生们的学习活动中,进而变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深入课堂,实行多媒体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能够良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通过问题的创设和解答的过程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而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在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的情况下,多媒体教学设备成功的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得到了良好的普及,多媒体设备是集声音、图片、视频、文字等功能为一体的教学辅助设备,它可以把抽象的、枯燥的学习知识变得趣味化、生动化,素来有提起学生们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功效,当然在问题式教学模式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当于是锦上添花。例如,在刚刚说的《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在讲解结束之后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与该文章的相关的视频,接着让学生们根据视频中乌鸦的化而猜测乌鸦的心理,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们对该课文的印象,而且还能更加深刻、直观的掌握乌鸦的实际心理,进而更好的理解并吃透该文章。
三、问题的解决与拓展
问题式的教学模式除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可以帮助教师摸清学生们对课文的实际掌握情况。就拿《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来说,教师在课文讲解结束之后便可以向学生们提出问题,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这个故事,并说明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根据不同学生的回答教师便可以通过他们的理解直接的看清他们对该文章的消化程度,进而根据现阶段学生们的实际掌握情况再做出进一步的教学安排,以此不断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质量。
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保持课堂的学习气氛,小学生比较爱玩、注意力总是难以长久的集中,所以只有在课堂中抓住他们的眼球才能真正的从根本上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兆阳.问题式小学语文的理性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02).[2]章玉龙.问题式小学语文――提升学生学力的有效途径[J].数理化学习,2009,(02).
第二篇: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模版)
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
误区及对策研究
双城镇双城小学:唐雪梅
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
误区及对策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参与式教学的不断推进,参与式课堂教学在某些方面又出现了新的误区,违背了教育改革的初衷,扭曲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本来面目。我们要深入学习新课改理论并用于实践,把握好参与式教学的主阵地,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真正的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上,发挥创造性,创设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课堂参与还给学生,使参与式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随着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被广大教师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一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着自己的课堂实践。综观全局,全面发展的参与式教学局势令人欣喜,但是,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和参与式教学的不断推进,参与式课堂教学在某些方面又出现了新的误区,违背了教育改革的初衷,扭曲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本来面目。本文就这一问题,结合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教研组活动的实际情况和自己这几年的工作积累,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一)认识上的误区 1.部分教师认为将课桌一块摆一摆,学生围坐四周,而教师则按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就是参与式教学。在我校语文教研组活动或优质课教师评选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形式是参与式课堂教学,而授课方式却丝毫没有改变。如果教师误认为“摆桌子”就是参与式,而不去挖掘和利用这种课堂形式的潜力,“摆桌子”就根本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那么将只是摆桌子而已,其不但对小学语文教学丝毫没有积极作用,还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2.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都有学习小组长、发言人、噪音控制员等组织机构,教学时教师将问题卡发给学生,学生自由的进行讨论,然后由发言人将其讨论结果报告给老师,这种教学就是参与式教学。其实,这是由于教师没能安全摆脱“应试教育”的观念和受制于现存教育评价机制而很被动、很保守,参与式教学仅停留在表面的、局部的、单项环节的修修补补上,给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如果简单地认为分组进行自由活动就是参与式教学,而不注重小组合作的实质、学生的真正参与,将会是语文教学活动走向混乱不堪、难于驾驭的情景之中,与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背道而驰。
(二)组织活动上的误区
1.注重活动的形式,而忽视活动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已经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为了体现“以活动为主”的教学理念,在一堂课中设
计了若干个新颖别致的活动。从表象来看精伦无比,但教学目标却没有达到。在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却称之为“动中学”,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余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有活动却没有体验,没有反思。这种注重活动的外在表现,而忽视活动主人情感体验与活动内涵注入的做法,给人一种“为活动而活动”的感觉。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每设计一项活动都要为达到某一阶段教学目标服务,将教学任务巧妙地融入该项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一节课的活动应精而又精,不能泛泛而谈。活动性是参与式教学的重要理念,参与式教学提倡的活动是外显活动与内隐活动的统一,是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亲自体验,有活动没体验,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
2.注重强势,忽略弱势。在上述罗列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参与式教学的表象来看,往往是学习基础好、思维敏捷、胆量大的学生占主导地位,这些学生大多是学习小组的发言人或学习小组长,而那些胆小或反应迟钝、不爱发言的学生的表现机会往往被上述学生所替代,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也是一代而过。所以那些所谓的后进生,也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三)理解上的误区
1.参与式教学特别注重平等,个别教师认为平等是学生之间的平等、学习过程中的平等,而与教师之间难以平等,特别是在“师道尊严”下难以平等。而参与式教学强调的这种平等,不是绝对的“平均”,也不是绝对的相等,而是在相互合作、交流学习效果和探究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时机会与权力上的平等,是让教师把学生视作有待发展与完善的人来看待的平等。如果教师摆脱不了这种“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就是学生”的“师道尊严”,则学生的参与水平也不会很高,所谓的“平等”将难以实现,参与式教学也就不过是形式罢了。在优质课评选和教研组活动中,尤其是公开课当中,我们长可以看到这种情形,教师以“师”自居,当小组或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教师总是想方设法的将学生的观点引导到自己所谓的标准答案上,甚至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观点不闻不问,直接将“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殊不知这种做法肢解抹杀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传统教学追求“统一性”,而参与式教学追求开放性。传统教学中,教学的场地仅限教室内(体育课除外),而参与式教学不仅需要教育思想的开放、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更需要教学场地上的开放。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河边、农田、工厂等地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享受和体验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美丽的景色,还可以在大自然、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和探究新的知识。有一位一年级教师在教学《影子》一文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影子》一文描写的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是无意识的,是被动的,没有别人的提醒和引导更多的时候是视而不见。于是在激趣导入之后,把孩子们带出课堂,到操场上与自己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影子做游戏。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玩“影子》游戏,边玩边观察,看谁对影子的发现最多。孩子们有的低头观察,有的两三个互相追逐踩影子,他们尽
情的玩耍着,细细的观察着,高声的惊呼着,急切的转告着他们的”重大“发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生活中验证光、物体和影子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新的知识的同时,其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二、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重新认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做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念则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的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的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语文课堂中的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新的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倡导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作为教师要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待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并善于把他们优势智能迁移到弱势领域,使其弱势领域的智能得到开发,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都有一席之位,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个性能得到充分张扬的人,使教师心中有学生,学生心中有教师。在学生和教师的人格之间画上等号,教师又学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的品质,用宽广的知识面、卓越的教学艺术和敬业精神感染学生,学会对学生的错误能启发学生自我反省、自觉纠正。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不用一把尺子评价学生,还学生创新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的同时,也受到激励、鞭策、感化、召唤和指导,以便他们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有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把握好“参与”的度,切勿让参与变成“表演”。参与式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双方形成积极互动、探究合作的新型关系。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表现,教师要给予及时引导,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切忌动辄在课堂上搞师生表演,甚至搞一些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的表演。这种现象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而且误以为不这样做似乎就不能和参与式教学理念合拍。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取一些必要的课堂表演是应该的,但表演过火,过频,为表演而表演,盲目追求课堂热闹,搞轰动效应,热闹之后学生真正得到了什么不去思考,就适得其反了。这样的教学不但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而且课堂效率也将大打折扣。
在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中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要注意体现启发性、生动性、自主性和应材施教的原则。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应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的不多,同时,单一的运用某一种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
现时代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效率。
(三)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发挥师生互动效应。如果参与式教学任然是单一的、仅是表演的,那就势必走向表面化、形式化的死路。所以因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发挥师生互动效应。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我们都知道,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不同而变化。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堂有活力、高效化的参与式课堂结构首先必须具备以下五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联系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节,能否充分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其次,在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应主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灵活的使用教材,提出开放化的问题,留给学生更大活动的空间,努力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参与式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没有一劳永逸的教学方法,只有根据课型永不停息的创造,才能让参与式教学焕发活力,我们要深入学习参与式课堂教学理论并运用于实践,把握好参与式教学的主阵地,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真正地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上,发挥创造性,创设求知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小学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走上科学化、自主化、多元化、生活化的道路。所以应把课堂参与还给学生,让课堂教学因学生的参与而焕发生命的活力。
总之,如果我们在认识上、组织设计上、理解上逐步走出误区,将新颖别致的活动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其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推进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分享式教学模式 Microsoft Word 文档
小学语文课堂分享式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课改的主要阵地。小学语文是基础的学科。科学地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会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构建小学语文课堂分享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已从孤立、封闭的教学手段逐步变为综合、开放的教学手段。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一是要注意面向全体,注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二是要注意对教材内容与知识的整体理解与掌握,不能将优美的语言文字搞得支离破碎;三是注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美,理解课文的形象美,赏析课文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学句,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
2.基础性原则。儿童从“呱呱”落地起,语言就和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到入学前,他们已经具备了较丰富的口头语言基础。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在此基础上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儿童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3.发展性原则。儿童一旦独立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便会逐渐将课文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如何使儿童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独立地获取知识,教师的引导是至关紧要的。现行的“举一反三”、“导引发现”、“推演尝试”、“生疑求异”、“虚拟设置”等教学方法,对发展儿童思维、促进儿童能力的形成是很有帮助的。
4.层次性原则。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提高每一个儿童的素质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受教育者因先天的影响而形成了个性差异。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这一客观事实,从儿童的实际出发,针对儿童的个性差异,多层次教学,让每一个受教育的儿童都能获得成功的愉悦。
二、小学语文课堂分享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各有特色。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是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构建的教学模式上都体现了“分享式”这一培养发展学生思维的基本的教学方法,可以看出教学模式探索者的共识,反映了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1.科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组运动着的矛盾,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只有去掉教的“包办”,学的“放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与学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为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应以培养儿童的语 2 文素质为教学目标,围绕儿童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教法和指导学法。教法设计要体现一个“诱”字,学法指导要体现一个“主”字。其基本教学模式如下(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五导式”教学模式)。
(1)教法——“诱导”。导标——导引——导拨——导练——导形。导标,定向、导出学习目标;导引,启发、引导、激趣;导拨,辅导、点拨;导练,指导听、说、读、写训练;导能,激励、培养、形成能力。
(2)学法——“自主”。读——析——议——评——读。读,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识字、释词;析,细读课文,分析理解课文结构;议,精读课文重点段落,重点语句,议其意(词义、句意、段意),理解全文;评,评价听、说、读、写能力,自我评价,完善学习,促进知识深化;读,熟读课文,知识内化,促进知识迁移。
(3)能力——“形成”。感知——理解——推理——深化——迁移。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是科学的教法与科学的学法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的关系是成正比的,即能力=教法×学法。
三、小学语文主体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因为主体性是具有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主体)所具有的根本特征,是现代人的基本特点。但是由于受应试 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能根据需要主动地发展自我;在主动性上,缺乏主动参与、大胆竞争、勇于表现的意识和能力;在创造性上,不善于独立思考,办事不灵活,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实施语文主体性教学。那什么是主体性教学呢?所谓主体性教学,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为前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为主要目的,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其核心是调动、发掘、激发学生个性需要与参与乐趣。那么语文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将如何具体实施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创设情境,激发求知就是为了知识学习作准备,同时养成一种习惯。
1、激疑求知
教学新课时,教师宜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通过潜心阅读课文去思考问题。“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其可贵之处在于探理求源,4 继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只要学生产生了疑问,教师便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仔细揣摩文章的内涵。
2、激趣求知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抓住文章趣处,进行巧妙点拨,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3、激情求知
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同样可以调动起学生美好的情感,使他们感同身受,带着愉悦的情感投入到学习实践中去。比如在教学苏教版第12册第1课《我们爱你啊,中国》时,教师以饱含深情的语调,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同学们,我们所生活的国度,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淳朴的人民,富饶美丽的土地,我们可以观赏景色秀丽的祖国山河,可以倾听万马奔腾的前进号角。祖国啊,你如此伟大,请允许我们唱出心中的歌——我们爱你啊,中国!”学生的情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进而与文章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合作探究,质疑解疑
合作学习既能照顾个别差异,发挥个体特长,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又不能体现团结、互相协作的精神。小组合作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在自己质疑的同时,小组共同解疑,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1、自主尝试,合作探究
让学生自主学习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后台担起了导演和策化者,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学生以小组形式参加学习,他们在共同的目标下进行学习的分工,这就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形成了主动参与与互帮互助的局面。在教学时,教师把学习的任务一布置,各小组长就带领大家共同学习、讨论,然后各组代表汇报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看哪个小组讨论得最好,介绍得最生动,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价值。这样的合作,就把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还有助于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遇到障碍时,同小组的伙伴都焦急万分,生怕他的掉队会影响了本小组的竞争。于是,大家纷纷不厌其烦地耐心相帮。当看到伙伴进步,同小组人都会露出开心的笑脸。
2、汇报质疑,求异解疑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激疑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促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小学生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抓住他们思维活动中的热点和难点,创设问题的情境,适当地激疑,使学生在“疑”中生奇,在“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的欲望,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怀疑,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自己心中有了疑问,就可以马上进入紧张主动的学习状态,在阅读中感悟理解,寻求答案。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回顾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归纳学习内容,梳理思维流程,提炼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练习,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使之成为自己的能力。再发展延伸,发散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1、反馈练习,巩固发展
我们原先都是通过“封闭模仿式”进行大量的强化复制练习来解决问题,导致解决问题时学生总要去寻找相似的经历。如果你总是按以前的思路去思考,得到的也是以往的学习方法。我们要进行主体性的训练,就要运用“开放实践式”。适度开放题型加上学生探究实践式的解题,最大的特点就是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又具有很大的优势:首先、由于题型的非常规性,有利于学习探 7 索技巧而不仅仅是事实技巧;其次、由于其所包含的事件是学生熟悉的,内容是有趣的,是所有学生参与的,学生可以获得各种水平的解答,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每个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体验到智力的欢乐和学科的美感;第三、重要的还在于题目答案本身的多样性,而在于寻求解答的过程中主体的认识结构的重建,收集信息并加以处理,寻找恰当的解题模式,追求文化及方法的迁移等。
2、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完学习的内容之后,进行针对性的总结文章内容,使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同时更应该注重课内外的延伸与拓展,让学生的聪慧与灵感在课余天地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如:教学苏教版第四册《春雨》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用诗句、记叙、绘画、口述等形式描绘春天的景色,学生不仅能学会一些描述方法,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大自然的美丽,以便对大自然产生爱慕之情。
四、“随文识字、自主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一)构建“随文识字、自主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与文本“对话”是阅 读课上学生个体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也是阅读教学改革的重头戏。综观阅读教学的种种弊端,归结到一点,那就是教师的讲书活动取代了学生的阅读活动。为此,要优化阅读教学结构,就必须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自主读书、独立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再看《语文课程标准》中,识字教学总的指导思想是:以读为本,寓识于读,使识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此我们构建了“随文识字、自主阅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它能给学生自己思维、活动的空间,给学生认知、发展的机会,给学生搭建了展现个性、能力及成果的平台。
(二)“随文识字、自主阅读”具体内容。
1、激情导课,揭示课题。
激情导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时间一般要求控制在开始上课的2分钟左右完成。在操作内容上要做到两点:一是组织教学,激发情感,引导学生充满信心并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二是引出课题,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围绕课题自行设问,依据教师提出的读的要求、目标,进行自主性的初步感知和初步探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自动迈向最近发展区。形式主要采用自由轻声读,保证全员参与,力争全体学生都有自读自悟的时间。
3、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根据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依据《课标》中“寓识于读--寓识于境--描仿入体”的教学步骤。具体地说,就是初读课文,在读书中识字,巩固字音;熟读阶段,巩固字音,理解字义,描仿入体;精读阶段,继续巩固字音,学习运用词语,默写字词。单就“描仿入体”可细分为三步:一看,看清字形(结构、笔顺),熟记关键;二写,先描线,再仿影,最后临写;三对照,对照范字,找出不足,再练提高
4、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专心致志地读,细致入微地读,切己体察地读,浮想联翩地读,让学生走进文本,进行精神的碰撞与沟通。
5、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学生在细读之后,可能留下了语言文字背后不好理解的问题,这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并精当地点拨、讲解,使学生能体验到文中渗透的思想情感,感悟到文中语言、句子的生动之处,从精读活动中感悟到文本的内涵。
6、美读课文,品味积累。
学生通过前面的读书活动,深受文中内容的感染。对相同的阅读材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当然就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去美读,大都会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对读书有一种“欲罢不能”的吸引力,当然就能品出其中的味道,很乐意去品读、熟读,自然达到积累的目标。
以上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识字,自己阅读为主,教师只在揭示学法、解难答疑上发挥作用。这个模式体现了形式上的生动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在操作过程中,师生关系和谐是基础;培养质疑品质是关键;更新教学手段是有力保证;及时反馈鼓励是有力措施。
再补充一点就是“课堂可充分、科学地利用电化教学” 目前我校已经有了电脑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我们就可以充分科学地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如上《台湾的蝴蝶谷》这一课时,可以播放《《台湾的蝴蝶谷》》的片子,屏幕上出现的简直就是一幅迷人的画面,各种各样的蝴蝶就呈现在学生眼前,再加上优美、舒畅的音乐和讲解员富有感情、热情洋溢的讲解,学生全都被吸引到如诗如画的美景中去了。本来很多学生都没见过台湾的蝴蝶谷,而要上这一课,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台湾的蝴蝶谷》的神奇和美丽,通过电化教学,让学生未见过的、需要想象的景物直观化了、亲临化了,再来学习课文内容,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互动式”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互动式”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抓住这一兴奋点,积极创设互动情境,以“导”为关键,读中质疑,读中解疑,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师生彼此的互动交流中感受课文,获取信息,从而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但是,上面这一教学过程远远没有实现这一教学设计理念。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字词、划分段落上面,导致学生对课文缺乏整体的感知。没有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研讨的积极性。这种教师逐段串讲串问、学生碎答的方式,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被动、单向、接受的学生的学习方式,缺乏合作交流,探究、质疑问难、畅叙感受的机会。没有积极创设互动情境,没能为师生互动搭建平等对话的平台,没有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如何让互动走进我们的课堂,如何个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和“开放”的课堂,如何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与创新精神,这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努力实现的目标。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其中,师生互动是课堂交际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一、走向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样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和影响,他既指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之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师生互动动态地表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是一个连续的、双向的过程。
(一)营造民主、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以“特殊认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即课 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实施往往过分强化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以服从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基本方式进行的,没有沟通,没有交往。尤其在语文阅 1
读教学中,本应充满生气和活力的课堂,往往变成了“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沉闷气氛。可见,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没有充分注意到人的生命过程的意义和价值,忽视了教师和学生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在课堂教学中共同活动的行为特征。
对此,叶澜教授提出,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共同创造的活动。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倡导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表现空间,强调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更多的互动和合作交流。现代教学交往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创人生体验、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没有沟通和交往,就没有教学。这些共同说明了互动、交流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只有在教学互助、互动、互联、互促过程中,才能达到预定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融语文只是传承、语言文字训练和语文教学管理与一体的,它的有效运行不仅表现为教师善于施教、精于指导和适当监控,同时也表现为学生乐习、勤于创新和勇于自律。在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题、发展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条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督促、评价等等手段,使学生知道“应该学”和“怎么学”,从愿意学到自己能学。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自读、思考。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特长,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安全、自由、宽容、理解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把课堂变成师生活动主体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让只是在倾听与对话中生成、在沟通与交流中重组、在合作与共享中增值,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二)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其自主意识
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也是语文活动课的核心。在语文活动课中,学生始终是知识、技能、能力、品德的主动获取者。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这是衡量语文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一个自我构建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获得任何知识都是他们自主地、能动地生成、构建的、而不是依靠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
在语文学习中,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拓展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定位在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上,不要用机械的框框、统一的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活动,禁锢学生的思维。否则,长时间地硬性规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说什么、怎么说,只会压抑学生的自主意识,造成学生习惯性地按照教师的“吩咐”机械操作,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完善。
要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自主意识,必须让他们从事主动经历和探索发现的活动,使主动学习和科学认识相联系,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自主意识重扥发展创造空间。教师的知道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能力方面,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
二、走向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
课堂上的人际互动除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外,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在实践中往往是不被重视的,但他确实是影响教育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学生之间没有形成正常的人际关系,恐怕就是班级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它的运作方式是课堂上学生间相互讨论,相互切磋。应该说,学生之间的互动比教师之间的互动比师生互动更容易实现,因为学生之间的地位自然平等,心理宽松,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包括竞争性互动和合作性互动。不可否认,学生之间的对立与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竞争也是不可避免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往往也伴随这竞争;而且,竞争在适度情况下,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应看的哦啊,在现代社会中,合作尤其重要。在这个意义水暖工,小组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利用。
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这样就把学生由传统
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能培养学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对别人的意见作出评价,并且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生也为学生提供了练习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学会用清晰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生生互动是学生互动学习的一种活动,其既有行为互动,也有思维互动;既有知识交流,也有情感的传递;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不失时机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首先,教师必须转换传统的教师角色,不再是单一的只是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培养学生之间健康的互动情感。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丰富的互动情境。
当然,课堂上在力求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时,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和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所以,要避免生生互动的形式化,保证生生互动的过程和质量,真正发挥生生互动的作用,就必须加强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帮助的作用。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幽默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幽默教学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促使了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高。而在我国教育事业当中,小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现如今,随着各种新型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教育之中,给小学教育事业带来不一样的发展。本文对幽默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看看幽默教学是否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幽默教学 幽默教学的应用 幽默教学的作用
随着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教师们纷纷发现通常具有幽默感的教师要比没有幽默感的教师更加受孩子欢迎一点,同时其教学效果也要比没有幽默感的教师要好。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曾经指出一个教育家最主要的排在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工作者具有充足的知识积累和丰富的人生经验,这些前提条件可以使老师的教学过程变得?L趣幽默,能够在课堂上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能够更好理解课堂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应用幽默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让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小学语文课堂幽默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当中的幽默教学主要包含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语文教师风趣幽默的肢体动作,第二个方面就是语文教师诙谐有趣的教学语言。对于小学语文课堂幽默教学来说,这两个方面都非常重要,但是相比较起来,由于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幽默的教学语言显然所占的比重要比肢体动作更多一点。小学语文教师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有效将小学语文课程中枯燥无聊的缺点进行补足,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欢乐之中加深知识的印象,掌握好语文知识。
想要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幽默教学,语文老师自身就必须拥有能够创作教学幽默的能力,这就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幽默感知能力要求较高,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教学当中要将枯燥的语文知识以一种生动幽默的形式表达出来,借此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课堂幽默教学的作用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活动不是一个老师或者学生单方面进行的活动,它是一个双方一同进行互动的过程,因此想要顺利的开展教学活动,就要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学习和在心情焦虑的时候学习所产生的学习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学生以一个紧张焦虑的心情进行学习,不仅学习效果不理想,对于学生的未来危害性也非常大,相反,如果这时候老师使用幽默教学来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话,就会在课堂上营造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样可以有效学生的心情放松下来,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去,学习效率大大增加。不仅如此,同时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也能在幽默教学之中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二)发挥学生的自学精神
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幼,尚且处于好奇心最为浓重的时候,耐心较差,虽然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非常强的人文性、情感性以及审美性的学科,其对于小学生也存在着一定的吸引力,但是由于小学生其本身的特点,很容易就会被外界因素所干扰,比如窗外的小鸟、风筝之类的,这些因素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之中小学生就会因为被吸引了注意力而经常走神,这就导致了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的后果,这也是在传统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当中的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对此,幽默教学就能非常好的将这一问题解决,当小学语文教师发现学生因外界因素干扰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可以通过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的方法,来巧妙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将他们被外界因素吸引过去的注意力拉回课堂当中,从而达到加强教学效果的教学目的。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建设一个教学情况,让学生在这个教学情境之中可以通过老师的描述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出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激活自身的创新思维,同时由于教师的幽默感之中也包含着老师自身的知识以及思想,这些东西会在教师讲课的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精神引领,除此之外,运用幽默教学的方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让老师所讲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维之间产生化学反应,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小学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开端,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教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都还在形成当中,此时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就是至关重要的,会给他的一生带来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使用幽默教学的方法就势在必行,它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同时让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了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除此之外它还能发挥学生的自学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小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战祥玲.幽默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摭谈[J].中华少年,2017,(35).[2]韦胜荣.幽默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7,(14).[3]石贤瑞,周玉平,徐秀惠.浅谈幽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08).(作者简介:唐逸嫱,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琅踞镇枫山中心小学,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