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
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区)教育局:
近年来,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坚持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完善措施,强化管理,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但由于各种原因,我省一些地方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还比较薄弱,存在教师配置不合理、教师在编不在岗、教师管理手段落后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编制管理,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2009年8月,全省各市、县(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额已经省政府批复下达。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按照倾斜农村、促进均衡的原则,切实加强中小学编制的总量调控与统筹使用;要通过逐校核编,切实解决当前中小学编制管理中存在的学段结构、区域分布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充分发挥编制在教师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和鼓励教师从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从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流动,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师短缺而又有编制的市、县(区),要抓紧补充教师,优先解决紧缺学科和农村学校教师的不足问题,同时避免一边给农村学校增加新教师、一边又把农村骨干教师选拔到城镇学校的现象发生;学校布局调整产生的富余教师,由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培训后,可转岗从事幼儿教育教学或到寄宿制学校担任生活指导教师;要按照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印发的《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等规定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和卫生(保健)人员;800人以上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原则上要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他学校要有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二、强化日常考核与管理,全面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
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教职工日常考核,把教职工的常规考核与师德考评、绩效考核结合起来,不断完善考核办法。要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为契机,指导学校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科学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和人员竞聘上岗方案。方案中要明确岗位条件、岗位职责及竞聘上岗办法,并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实施。
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核编到校、岗位设置改革和绩效工资实施工作,对学校在编不在岗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摸清情况,明确责任,严肃纪律,处理到位。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违反规定占用或变相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对长期占用学校编制的各类在编不在岗人员,要限期与学校脱离关系。对因进修、病假、事假等原因长期离岗的人员,经查实后按规定履行手续并按考勤制度处理;对以进修、病假、事假等为借口,在外长期从事其他职业的,要坚决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办理辞退或辞职手续;对未经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擅自离开本岗位,到其他单位工作或其他各类学校代课的,要限期归队,不能按期归队的要按有关规定办理解聘、辞退或辞职手续;对不再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原学校负责人,要安排到学校其他教育教学岗位,对转岗后不履行岗位职责的不得享受在岗教职工的有关工资待遇。
各市、县(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对辖区内学校在编不在岗人员清理工作负总责,所在学校主要负责人为清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清理工作中,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认真细致地核对基础材料,准确掌握情况,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要坚持实事求是,边查边纠,进一步健全教职工管理制度;要强化“谁主管、谁负责”,对为教师擅自离岗提供方便的,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对在清理工作中弄虚作假、隐瞒不报的,一经查实,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各市、县(区)教育局要对清理工作进行总结,并填写《中小学在编不在岗人员清理情况统计表》(见附件)。请各市教育局将汇总表(附各县(区)统计表)连同书面总结于9月底之前报送省教育厅师资处。
三、优化管理手段,提高教师队伍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2001年我省开发了“安徽省中小学教职工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中小学教职工数据库。多年来,中小学教职工数据库为我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时、准确的掌握教职工队伍信息,科学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相关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省教育厅正在研制中小学教职工信息网络管理平台,构建省、市、县三级教师队伍管理系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充实和完善中小学教职工数据库,加快中小学教职工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实行教师队伍动态管理。要充分发挥教职工数据库功能,利用信息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实现教师队伍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第二篇:安徽省教育厅文件
安徽省教育厅文件
教师〔2009〕18号
关于印发《“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中小学师德主题教育
指导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区)教育局:
现将《“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中小学师德主题教育指导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中小学师德主题教育指导方案
为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以下简称《规范》),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结合我省中小学实际,特制定“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中小学师德主题教育指导方案。
一、活动目标要求
师德主题教育坚持“面向全员,重在教育,着眼提升”的原则,以深入学习《规范》为主线,以积极践行《规范》为重点,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深入理解《规范》的精神实质,自觉践行《规范》的基本要求;促进学校着力解决现行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教师受教育、师德上水平、教学出成效、社会更满意,推进我省中等及以下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活动方法步骤
(一)学习讨论阶段(2009年11月下旬—12月)
1.抓好宣传动员。各地召开专题动员会议,统一思想,部署工作;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以“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中小学校要以宣传《规范》为主要内容,辟橱窗、出专栏、办刊物、开网页,营造人人学《规范》的浓厚学习宣传氛围。
2.抓实学习讨论。主题教育以学校为单位。学习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师范司《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手册》等。学习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抓实三个环节,一是集中解读,辅导重点难点;二是个人自学,规范学习笔记;三是讨论交流,举办论坛演讲。
3.抓严考核验收。要强化考核,以考促学,实行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主要检查参加学习讨论情况和撰写的学习心得体会;结果性考核采取全员测试形式。学习心得体会和测评试卷存入教师个人师德档案。
(二)反思评议阶段(2010年1月—2月)
1.问卷调查。由中小学校组织发放问卷,向广大学生、家长征求对教师师德情况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在师德师风方面的不足和突出问题。
2.反思自查。在认真学习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师德表现,对照《规范》和《意见》的要求,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反思自查,查找问题,撰写分析检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主要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方向。主要成绩要写实,存在问题要找准,原因分析要深刻,整改措施要切实可行。
3.民主评议。以“五比五看”为主要内容,开展民主评议。即,比爱岗敬业,看工作责任感和管理、教学的实绩;比关爱学生,看理解学生的态度和关心学生的行动;比教书育人,看教书育人的思想观念、实际水平和业绩成果;比为人师表,看文明守纪,无私奉献;比终身学习,看自学和教学研究的行为和实效。要把“五比五看”落实到民主评议的全过程。教师的分析检查报告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校为单位或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民主评议。学校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按学校类型以县(区)或中心学校为单位开展民主评议。
4.师德承诺。中小学校要在反思评议基础上,实行师德承诺制度。教师向学校签订承诺书。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0年3月—4月)
1.制定整改方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召开整改提高专题会议,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方案要向校内外公示,并配套落实方案的工作计划。
2.健全规章制度。通过师德主题教育,在整改的基础上,各地各校要花大气力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如建立师德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师德建设工作监督制约机制,完善师德考评奖惩制度等。
3.进行总结表彰。要认真总结师德主题教育开展情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逐级上报活动书面总结;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校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情况进行督查评估;在总结和评估的基础上,评选表彰师德标兵、先进单位;组织宣传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弘扬师德精神,发挥示范作用。
三、活动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师德主题教育作为新学年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成立活动办公室,负责协调和督查全省师德主题教育。各地也要落实专门机构,加强对辖区内学校开展主题教育的指导和督查。中小学校校长是师德主题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二)制定方案,认真实施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精心制定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并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中小学校要认真制定活动实施计划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各地各校要提高认识,广泛发动,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规范》的热潮,分阶段抓好师德主题教育,保证活动开展扎实有效。
(三)结合实际,整体推进
各地中小学校要将开展师德主题教育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实施绩效工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改,以学促变,学有所获,务求实效。要以此为契机,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推进师德建设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加强宣传,注重实效
各地各校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总结、宣传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师德主题教育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省教育厅将对这次活动进行专项督查,以保证师德主题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主题词:师德△教育活动方案通知
安徽省教育厅办公室2009年11月16日印发
共印150份
第三篇:安徽省教育厅文件
安徽省教育厅文件
教师〔2009〕18号
关于印发《“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中小学师德主题教育
指导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区)教育局:
现将《“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中小学师德主题教育指导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中小学师德主题教育指导方案
为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以下简称《规范》),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结合我省中小学实际,特制定“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中小学师德主题教育指导方案。
一、活动目标要求
师德主题教育坚持“面向全员,重在教育,着眼提升”的原则,以深入学习《规范》为主线,以积极践行《规范》为重点,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深入理解《规范》的精神实质,自觉践行《规范》的基本要求;促进学校着力解决现行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教师受教育、师德上水平、教学出成效、社会更满意,推进我省中等及以下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活动方法步骤
(一)学习讨论阶段(2009年11月下旬—12月)
1.抓好宣传动员。各地召开专题动员会议,统一思想,部署工作;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以“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中小学校要以宣传《规范》为主要内容,辟橱窗、出专栏、办刊物、开网页,营造人人学《规范》的浓厚学习宣传氛围。
2.抓实学习讨论。主题教育以学校为单位。学习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师范司《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手册》等。学习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抓实三个环节,一是集中解读,辅导重点难点;二是个人自学,规范学习笔记;三是讨论交流,举办论坛演讲。
3.抓严考核验收。要强化考核,以考促学,实行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主要检查参加学习讨论情况和撰写的学习心得体会;结果性考核采取全员测试形式。学习心得体会和测评试卷存入教师个人师德档案。
(二)反思评议阶段(2010年1月—2月)
1.问卷调查。由中小学校组织发放问卷,向广大学生、家长征求对教师师德情况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在师德师风方面的不足和突出问题。
2.反思自查。在认真学习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师德表现,对照《规范》和《意见》的要求,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反思自查,查找问题,撰写分析检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主要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方向。主要成绩要写实,存在问题要找准,原因分析要深刻,整改措施要切实可行。3.民主评议。以“五比五看”为主要内容,开展民主评议。即,比爱岗敬业,看工作责任感和管理、教学的实绩;比关爱学生,看理解学生的态度和关心学生的行动;比教书育人,看教书育人的思想观念、实际水平和业绩成果;比为人师表,看文明守纪,无私奉献;比终身学习,看自学和教学研究的行为和实效。要把“五比五看”落实到民主评议的全过程。教师的分析检查报告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校为单位或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民主评议。学校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按学校类型以县(区)或中心学校为单位开展民主评议。
4.师德承诺。中小学校要在反思评议基础上,实行师德承诺制度。教师向学校签订承诺书。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0年3月—4月)
1.制定整改方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召开整改提高专题会议,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方案要向校内外公示,并配套落实方案的工作计划。
2.健全规章制度。通过师德主题教育,在整改的基础上,各地各校要花大气力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如建立师德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师德建设工作监督制约机制,完善师德考评奖惩制度等。
3.进行总结表彰。要认真总结师德主题教育开展情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逐级上报活动书面总结;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校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情况进行督查评估;在总结和评估的基础上,评选表彰师德标兵、先进单位;组织宣传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弘扬师德精神,发挥示范作用。
三、活动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师德主题教育作为新学年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成立活动办公室,负责协调和督查全省师德主题教育。各地也要落实专门机构,加强对辖区内学校开展主题教育的指导和督查。中小学校校长是师德主题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二)制定方案,认真实施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精心制定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并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中小学校要认真制定活动实施计划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各地各校要提高认识,广泛发动,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规范》的热潮,分阶段抓好师德主题教育,保证活动开展扎实有效。
(三)结合实际,整体推进
各地中小学校要将开展师德主题教育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实施绩效工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改,以学促变,学有所获,务求实效。要以此为契机,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推进师德建设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加强宣传,注重实效
各地各校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总结、宣传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师德主题教育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省教育厅将对这次活动进行专项督查,以保证师德主题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主题词:师德△ 教育 活动 方案 通知
安徽省教育厅办公室 2009年11月16日印发
共印150份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晋江市教育局文件
晋教执„2011‟6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工
作的通知
教育系统各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闽教安„2011‟6号),切实加强学校校车安全管理,规范校车驾驶行为,消除校车交通安全隐患,有效预防涉及校车的道路交通事故,全力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就进一步加强学校校车安全管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承担起学校校车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学校校车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真正把校车安
— 1 — 全管理摆在重要位置,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安全目标责任考评体系。扎扎实实地把校车安全管理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坚决杜绝因管理不善、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引发的学校校车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认真组织开展校车安全集中排查整治行动
1.扎实做好校车摸排、登记工作。各级各类学校接此通知后,要立即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积极协调配合公安、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集中开展一次校车安全排查整治行动。要拉网式地对每一所学校、每一辆校车,特别是民办学校和幼儿园自备、租用运送学生上下学的车辆安全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摸排,逐校逐车登记造册,建立“一车一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基础实、台账全。详细掌握各学校校车数量、车辆状况、车辆所有人、车辆保险、责任书签订、校车登记标识办理、驾驶人员、运行时间、运行路线、使用性质等基本情况。要进行一次校车安全隐患排查,要对每一辆校车进行一次安全性能检测,对检测不合格,不符合校车安全的,该维修的维修,该报废的要强制报废。要对校车驾驶人员进行一次驾驶校车的资格审查,对不符合条件的要立即予以辞退。各单位(基层小学、幼儿园以教委[育]为单位汇总)要如实填写《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基本情况登记表》,于2011年5月8日前报教育局执法检查科。
2.严查校车交通违法行为。各级各类学校要对学生上学、放
— 2 — 学回家、返校乘车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建立专门档案,及时掌握学生乘车情况。要广泛发动师生及家长举报“黑校车”和其他非法营运行为,对发现未进行校车登记的车辆或非法营运(即“黑校车”)集中运送学生,以及其它危害学生交通安全情形的行为或隐患,要立即制止并及时报告辖区公安、交通和乡(镇)依法严肃处置。严禁租借、出售、伪造校车专用的标识、标牌和标志。
三、进一步明确校车安全使用标准和条件
1.明确校车安全要求。学校校车是指用于运送不少于5名学生及照管人员上学、放学的客车和乘用车。校车按乘坐对象分类,有幼儿校车、小学生校车和其他校车;按车辆属性分类,有专用校车和非专用校车。在用的校车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即依法办理了机动车登记和安全技术检验合格;依法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车辆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技术条件》(GB7258-2004)及其第2 号修改单的规定及要求。设置、使用的校车标识、标牌和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校车标识》(GB24315-2009),并配备有效的消防器材、安全锤等安全设备。以租借的机动车作为校车的,还应持有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颁发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车辆营运证。
2.严格校车外观标识和标牌核发。各学校凡专门用于接送学生上放学的校车都必须按规定办理校车登记,喷涂统一外观标识
— 3 — 或核发校车标牌。如喷涂不合格,无领取“校车标志”的车辆一律不得从事接送师生服务。办理校车登记时,应如实填写《校车登记/撤销申请表》,经辖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并签注意见后,到设区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车辆管理所申请办理校车登记。在用校车改变用途,应如实填写《校车登记/撤销申请表》,经辖区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审批后,到车辆管理所申请办理撤销校车登记手续,同时消除校车外观标识或上缴校车标牌。
四、进一步加强校车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
1.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校车的日常安全监管与考核。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校车管理台账,严格落实校车使用、保养和校车驾驶人员日常管理各项制度。对校车的日常运行维护与检验、驾驶人员遵章守纪及其审验、交通事故与安全教育等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切实加强校车的日常监管。要严格校车报备、审批制度,学校自备或租用校车,要按照有关规定到辖区教育、公安部门办理审核、登记手续,并经法定检验合格,确保其技术性良好、安全可靠,方能使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校车进行维护保养,随时保证其安全技术性能处于完好状态。要建立校车照管制度,确保每辆校车都配备照管人员,负责安全查验,维持乘车秩序,及时监督和纠正校车驾驶人员交通违法行为,防止校车出现超速、超载、乱停靠上下学生等情形。
— 4 — 要健全完善校车动态监管机制,及时掌握校车安全性能、行驶状况、运行时间、行驶路线等基本情况,对校车安全运行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要严格学生集体乘车外出活动报告审批制度,各学校组织春、秋游等需要师生集体乘车外出活动,要制定安全管理工作预案。要严格履行报批手续,使用租借车辆的必须租借具有合法资质的专业客运单位安全性能可靠的车辆,并配备具有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且对行驶路线熟悉的驾驶人员,并且与租借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交通安全责任。严禁租借个人所有的、不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单位车辆或者拼装、故障、报废、逾期未检验的车辆作为校车。
2.要进一步加强校车驾驶人员的资格审查和教育管理。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校车驾驶人员的聘用和管理工作。要严格校车驾驶人员准入条件,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予聘用。聘用校车驾驶人员时,学校应事先报告辖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审验合格,并与所聘用的校车驾驶人员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所聘用的校车驾驶人员必须身心健康、作风正派、举止文明、无嗜酒等不良习好,无犯罪或严重违法记录,无传染性疾病,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病史。具有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严禁近三年发生死亡交通事故并负有主要责任或者违章扣分满12分的驾驶人驾驶校车。对不符合上述条
— 5 — 件的驾驶人员驾驶校车的,要依法追究相关学校、车主的责任。要建立和完善驾驶人员管理、教育和培训制度和管理台账,督促驾驶人员规范操作,文明行车,保持安全车速,切实提高驾驶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和遵章守法意识。严防校车驾驶人员疲劳驾车、酒后驾车、超速超载。
五、持续深化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加强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努力增强学生交通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坚决拒绝乘坐超载、拼装、摩的及无证无牌等有安全隐患的车辆,抵制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习惯,提高防范交通事故能力。要有效落实学生家长安全监护责任,学校要通过召开家长会、印发《致家长一封信》、教师家访、校讯通等方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提醒家长时刻关注学生上学和放学以及周末离校、返校和假期乘车的交通安全;告诫家长不租用、雇佣未经备案、登记,有安全隐患的车辆接送子女上放学,同时要经常性地监督和教育子女不乘坐有安全隐患、非法运营的车辆,预防交通安全事故发生。
六、严格实行校车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
各级各类学校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校车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将校车安全管理纳入学校安全目标管理责任考评的重要内容,实行校车安全管理“一票否决制”;应当与校车驾
— 6 — 驶人员签订安全行车责任书。要强化责任追究,对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导致发生校车交通安全责任事故的,要严肃追究相关学校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附件: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基本情况登记表
晋江市教育局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7 —
—
主题词:教育 校车安全 加强 通知
抄送:泉州市教育局,晋江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交通局,存档(2)份
晋江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1年4月29日印发
第五篇: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气象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防雷工作的通知
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省气象局关于 进一步做好中小学防雷工作的通知
辽教电[2007]013号
各市教育局、气象局:
为保证广大师生人身安全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终端设备不受损坏,现对中小学防雷工作提出如下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防雷教育工作,认真组织中小学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学习《辽宁省雷电灾害防御管理规定》(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80号),增强防雷减灾意识,提高雷电防护能力。
2.遇雷雨天气时,师生应在室内活动,关好门窗,切勿在露天水域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活动,严禁在操场等空旷地带逗留。
3.遇雷雨天气时,不要在空旷场地打伞,不要把带金属的用具或物品等扛在肩上,不要或尽量避免使用电话等通信设施,不要停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等附近,不要站在屋顶、高墙上、电杆旁或天线附近。
4.遇雷雨天气时,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禁止沿铁轨行走。
5.遇雷雨天气时,要迅速到就近的建筑物内躲避。在野外无处躲避时,要找低洼处伏倒躲避,千万不要在大树下躲避,也不要在离电源线、通信线缆较近的地方和进入无防雷设施的临时棚屋、岗亭等处躲避。
6.遇雷雨天气时,不得触摸室内外的接地线及进出室内外的电源线和通信线缆等各种金属导体。
7.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在强雷暴天气里应切断专用设备教室的电源和进户通信线缆,师生应远离室外的卫星接收天线。
8.各市、县(市、区)气象局要加强中小学雷电灾害防御管理工作。对未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安装防雷装置的,要督促其尽快安装防雷装置。已安装的防雷装置要做到定期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防雷装置要及时进行维修,坚决防止因防雷装置失效而埋下事故隐患。
9.各市气象部门要加强雷电灾害实时监测,按要求及时上传监测信息。要加强雷电预报预警产品的制作,并及时通过手机短信气象预警发布平台等传媒发布。
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省气象局
二
00五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