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

时间:2019-05-13 05:1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

第一篇: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

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

辽教发[2012]2号

各市教育局,省属有关院校,厅直有关单位和学校: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教育规划纲要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队伍管理,促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制度化、常规化,塑造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省教育厅决定从2012年起,围绕全省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确定年度工作主题,在全省深入开展为期三年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承担者。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我省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民族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省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十一五”期间,我省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个人和模范典型,赢得了社会的赞誉。但同时也必须看到,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对教师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的更高期待,我省的师德师风建设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发展和相对薄弱的环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水平和全面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亟待进一步改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是我省基础教育战线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

二、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为重点,力行师德师风规范,强化师德师风教育,优化制度环境。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敬业奉献精神,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使广大教师依法执教、规范从教、优质施教、文明执教,解决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创新,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

三、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 1.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认真组织广大教师重点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辽宁省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各有关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应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列为教师培养和职后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和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首要任务。要创新师德师风教育内容和方式,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术规范教育。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提高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引导广大教师正确理解、充分认识师德规范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努力成为师德高尚、知行统一、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的楷模。

2.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院校要积极探索建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制度,不断完善考核要素,加强对区域内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考核。要构建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估体系,不断改革和创新评价办法,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对学校检查、评估和奖惩的重要指标。要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监督机制,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监督网络,公开师德师风举报电话,设立师德师风举报信箱,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合格的必备的基本要求,要把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绩效工资分配等的重要依据。

3.积极创设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载体,营造教师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院校要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寓于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不断丰富活动载体。通过师德师风大讲堂、论坛、报告会、演讲比赛、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培育、树立、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大力褒奖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激励、导向和示范作用。

4.开展师德师风评议工作,塑造新时期人民教师良好形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辽宁省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试行)》对中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深入开展师德师风评议工作,切实解决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认真分析、查找原因,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要通过加强监督和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职责,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考核,要求教师备好每一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杜绝教师从事有偿补课、有偿托管。

5.关心爱护教师,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与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有机结合,重视教师、关爱教师,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依法保障教师教育工作经费投入,保障教师待遇,尤其要关注和保障农村教师的切身利益。要关心教师疾苦,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教师从教的光荣感、神圣感、责任感,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进一步激发和保护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主题与步骤 2012—2014年,全省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将分别按照“规范行为、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优质施教”、“爱生奉献、幸福从教”主题确定年度工作内容,开展系列活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师德师风水平。要求广大教师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规范职业行为,杜绝违背师德的行为;要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业务,树立教学为尚、教学为先的观念,努力形成出色的教学效果和独特的教学艺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要增强爱护学生的情感与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尊重教师和教师的首创精神,努力创造条件,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充分发挥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广大教师从教的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分年度按照宣传动员、对照检查、建章立制和总结深化四个阶段有序推进各项具体工作。一是宣传动员阶段。各地和各院校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分层面组织召开动员会,进行全面部署落实。二是对照检查阶段。各地和各院校要按照教师自查对照、征求意见、民主评议和学校自查四个环节开展评议工作,全面系统梳理存在问题,明确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三是建章立制阶段。各地和各院校要根据对照检查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四是总结深化阶段。各地和各院校要对活动进行认真总结,交流、推广行之有效的活动经验,发现、树立一批先进典型,不断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引向深入。省教育厅将在各地和各院校对照检查、总结深化的基础上,不定期组织力量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开展总结、表彰活动。

五、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有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是省教育厅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出的重要举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常规工作、作为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中心工作,长抓不懈。要充分发挥监察、督导以及社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的作用,努力做到上下协调一致,部门分工负责,共同推进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2.营造舆论氛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院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师德高尚教师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示新时期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貌,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3.加强监督检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院校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同教育教学工作中心任务结合起来,把解决教师职业道德问题与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结合起来,通过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体现建设工作的成果。同时,要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与教育系统的行风建设结合起来,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五日

第二篇:辽宁省教育厅

辽辽辽辽宁宁宁宁省省省省教财人工育政事商 厅 厅 厅 局 辽宁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文件

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辽宁省国家税务局 辽宁省地方税务局

辽教发[2006] 022号

———————————————————————————

关于规范高校校办产业管理体制全面 推进校办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普通高校,各市财政局、国资委、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意见》精神,全面推进高校校办企业的改制工作,进一步促进高校校办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全省高校校办企业发展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意见》(辽政发[2005]15号)精神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有利于校企发展为标准,以和谐稳定为前提,积极推进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整合高校科技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改革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做到校企转制与发展相结合,处理好发展与规范的辩证关系;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和要求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发展,规范管理。

3.组织落实、全面规划、明确目标、分步实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因校制宜,因企施策,多种形式实现改革创新。

4.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各种审批手续,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操作,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5.依法保护学校、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学校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学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6.以人为本,依法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妥善安置企业职工,确保社会稳定。

三、工作目标

7.明晰校办企业产权关系,理顺校办企业管理体制,完善校办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起高校规避风险的“防火墙”;规范学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经营,实现以资本为纽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机制灵活的管理体系,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和有效的激励、监督、约束机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使校办企业成为承担有限责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的市场经营主体和法人治理结构。

8.到2007年6月末前,在明晰产权基础上,除学校全资的高校资产公司和高校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以外的学校全资校办企业完成改制。各高校要依法设立和组建高校资产公司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其他类型的有限责任公司。

9.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校在创办科技企业中的投入与撤出机制,构建高校规避企业运营风险、实现资本良性循环的机制;进一步扩大和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渠道,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使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与校办企业经营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四、规范校办产业管理体制

(一)学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经营

10.改革高校以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直接办企业的体制,重新确立国有经营性资产的责任主体;依法规范理顺高校与企业的财务、资产、3 管理和产权关系,明确高校企业出资人代表,建立起科学、规范的高校产业管理体制,规避学校直接经营企业的经济和法律风险。

11.经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授权,高校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具有占有、使用、一定的处置和收益分配的权利。学校要设立资产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加强对经营性资产的监督与管理;要对所投资企业占有和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按照资产属性,建立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分类建帐、分开管理的制度;清产核资要申请立项,清产核资结果应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确认。

12.允许学校将闲置、富余及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确需的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投资的,必须严格评估、公正计价,并按规定程序上报主管部门审核及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确认。

13.学校不得使用国拨教育经费、科研代管费、基本建设费、专项拨款等预算内资金及用于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各项基金作为经营性投资。

14.各高校应按照有利于高校科技产业长远发展、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高校产业规范管理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有关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有限公司)”的规定,依法设立和组建高校资产公司;对于产业规模比较小的高校,可从现有校办企业中选择一个产权清晰、管理规范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变更为高校资产公司。同时将学校所有经营性资产划转到高校资产公司,由其代表学校持有对企业投资所形成的股权,并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核定,授权对经营性国有资产行使出资人权利。

15.高校依法设立和组建高校资产公司应向主管部门报送组建方 4 案,方案内容要确保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高校资产公司的组建方案应包括如下内容:

(1)资产公司的名称和性质;

(2)组建或改建的目标、原则和方式;

(3)注册资本的金额及来源;

(4)资产公司的经营目标、主要职责和主要权限;

(5)资产公司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权安排;

(6)投资管理机制、业绩考核机制等主要工作制度;

(7)学校事业编制人员的安置方案;

(8)有关资产的清产核资、审计及评估情况。

16.设立和组建高校资产公司应履行审批手续。高校资产公司的审批应向主管部门提供如下材料:

(1)学校组建高校资产公司的请示;

(2)高校资产公司的组建方案;

(3)章程草案;

(4)《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5)有关资产的审计报告、评估报告;

(6)组建高校资产公司的法律意见书。

17.学校作为国有资产的授权管理者,其主要职能是:向资产公司派出董事会成员;与资产公司签订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书;审定资产公司重大投资决策和利润分配方案;审定涉及经营性国有资产变动的重大事项;对资产公司的经营活动,执行国家关于国有资产与财务的管理规定情况进行监督;依据资产公司的经营状况,组织设置资产公司的薪酬体系,决定资产公司薪酬分配方案。

18.高校资产公司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经营、监督和管理学校所投资企业的股权和经营性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通过向所投资企业派出股东代表,委派董事会、监事会成员,行使出资人权利、履行出资人义务,包括参与企业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等;统筹管理、整合资源,推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孵化科技企业,创办具有文化教育特色和智力资源优势的企业。

19.高校投入到高校资产公司的资产应独立完整、权属清晰。高校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的,应办理产权变更手续,明确界定该资产的范围。高校资产公司应当对该资产独立登记、建帐、核算、管理。学校以其拥有的科研成果、专利、非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作为出资的,必须公正评估、计价,通过高校资产公司进行规范投资,并处理好院、系、所的利益关系。

20.高校资产公司应保证独立性,并要严格规范学校和企业的关系。学校除对高校资产公司进行投资外,不得再以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对外进行投资和从事经营活动,也不干预所投资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高校及其职能部门不得以其他任何形式影响其经营管理的独立性;高校资产公司业务应完全独立于高校,高校及其下属的其他单位不应从事与高校资产公司相同或相近的业务。

21.高校资产公司设立后,高校应以出资人身份向高校资产公司派出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和监事会依据《公司法》的规定行使相应职权。高校资产公司应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资产公司董事会可以聘请外部独立董事。高校资产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及其他内部机构应独立运作。

22.高校资产公司应严格按照《公司法》规定规范运行,按照现代 6 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产权关系和法人治理结构。高校与高校资产公司应实行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学校以投入到资产公司的财产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学校不得以其所拥有的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教学、科研设备等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承担资产公司的经营风险和经济担保等相关的民事责任。

23.高校的院、处、系、所等下属单位创办的公司,应划归高校资产公司管理。高校资产公司要在兼顾各方责、权、利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改制、重组等方式对现有校办企业进行整合。资产公司的投资活动应主要围绕转化学校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一般不得投资经营与本校技术成果转化无关的非科技型企业。

24.高校资产公司需在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高校资产公司成立后,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范畴,其对外投资、资产处置及转让企业股权行为,应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履行评估、审批、备案等手续;转让企业中的国有股权,需进入国家认可的国有产权交易场所依法交易,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高校资产公司原则上不允许为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和其它融资活动提供担保。

25.学校和资产公司都要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研究重大决策的会议必须对所作出的决定,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会议记录。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产业政策致使企业遭受严重损失的决策,必须追究有关决策人员的责任。

26.要建立业绩考核制度及其奖惩办法。高校资产公司及其派出人员,应依法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切实加强对所投资企业的监管。对因 7 管理不善、监管不严、失职渎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要追究学校或高校资产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企业中学校相关人员的责任,涉及违法的应追究法律责任。

(二)现有校办企业的改制与规范管理

27.全面推进高校全资企业的改革,加快高校企业的社会化进程。校办企业要普遍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依法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纳税、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28.有校办企业的各高校要认真制订校办企业改制方案。改制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改制的目的及必要性,改制后企业的资产、业务、股权设置和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改制的具体形式;改制后形成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债权、债务落实情况;职工安置方案;改制的操作程序,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和产权交易市场的选择等。对改制方案应出具法律意见书,同时要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管改制方案等相关资料。

29.校办企业实施改制须由审批改制方案的单位确定的具有资质、信誉及能力的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清产核资结果经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审核认定后,要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核准。

30.高校企业改制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各种审批手续,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操作。本着有利于企业发展和调动各方积极性的精神,在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重组、股权设置、人员安置等方面,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兼顾学校、企业、职工的利益,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高校企业的改组、改制。可采取增量重 8 组、存量盘活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种方式(如股份制、合资合作、有限责任、兼并、出售等)实现改制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以资本为纽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31.校办企业改制涉及“改制的基本程序、改制事项的审批、改制方案的制定、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定价、交易与转让价款管理、职工安置和调整劳动关系、股权设置、监督检查”等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辽宁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省直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05]24号)规定办理。

32.企业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股权管理和资产处置是高校企业改制的重要内容。校办企业改制首先要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对企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盘点实物、核实账目,核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做好各类应收及预付账款、各项对外投资、账外资产的清查,做好有关抵押、担保等事项的清理工作,按照国家规定调整有关账务。

33.校办企业改制涉及土地使用权的,必须经土地确权登记并明确土地使用权的处置方式。进入企业改制资产范围的土地使用权必须经具备土地估价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备案。涉及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必须按照国家土地管理有关规定办理土地使用权处置审批手续。

34.企业实施改制仅涉及引入非国有投资者少量投资,且企业已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本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可不进行清产核资。

35.校办企业改制中涉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关于印发<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5]78号)及相关配套文件的规定执行。拟通过增资扩股实施改制的企业,应当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媒体或网络等公开企业改制有关情况、投资者条件等信息,择优选择投资者;情况特殊的,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可通过向多个具备相关资质条件的潜在投资者提供信息等方式,选定投资者。

36.没有进入校办企业改制资产范围的实物资产和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特许经营权等资产,改制后的企业不得无偿使用;若需使用的,有偿使用费或租赁费计算标准应参考资产评估价或同类资产的市场价确定。

37.非国有投资者以实物资产和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特许经营权等资产评估作价参与企业改制,由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和非国有投资者共同认可的中介机构,对双方进入改制企业的资产按同一基准日进行评估;若一方资产已经评估,可由另一方对资产评估结果进行复核。

38.校办企业改制必须明确保全金融债权,依法落实金融债务,并征得金融机构债权人的同意。

39.学校应抓紧对现有企业进行清理。对长期亏损、投资无回报的企业坚决予以撤并或退出;与学校教学、科研无直接关系的企业,原则上要进行脱钩,极个别需要保留的,要加以规范,将投资范围逐渐转移到科技成果转化和直接为教学、科研服务上来;与学校没有资产关系的“挂靠”企业,必须限期解除“挂靠”关系。今后除学校资产公司外,10 学校所属院、系、所及其他下属单位不得以学校名义从事任何形式的投资经营活动。

40.学校要依法严格管理校名冠名权。学校企业需要冠以校名的应经学校批准,原则上企业使用冠名权是有偿的。擅自冠用或变相冠用校名的社会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促其迅速纠正。学校清理社会企业擅用校名有困难的,可报请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进行处理。

41.学校投资企业不得无偿使用学校的教学、科研设备及其他物质条件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42.在清产核资、财务审计、离任审计、资产评估、落实债务、产权交易等过程中发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逃废金融债务等违法违纪问题的,必须暂停改制并追查有关人员的责任。禁止以权谋私、违纪违规谋取个人和小集体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妥善处理校办企业的劳动人事关系

43.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在改制方案制订过程中要充分听取职工群众意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争取广大职工群众对改制的理解和支持。改制方案必须提交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并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及时向广大职工群众公布。应当向广大职工群众讲清楚国家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改制的规定,改制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企业的发展思路。

44.校办企业实施改制前,原企业应当与投资者就职工安置费用、劳动关系接续等问题明确相关责任,并制订职工安置方案。职工安置方案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企业方可实施改制。职工安置方案必须及时向广大职工群众公布,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人员状况及分流安置意见;职工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及重新签订办法;解 11 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支付办法;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拖欠职工的工资等债务和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处理办法等。

45.校办企业实施改制时必须向职工群众公布企业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净利润等主要财务指标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结果,接受职工群众的民主监督。

46.校办企业改制后企业应继续履行改制前企业与留用的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留用的职工在改制前企业的工作年限应合并计算为在改制后企业的工作年限;对改制为国有控股企业的原企业不得向继续留用的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改制为非国有企业的,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处理好改制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对企业改制时解除劳动合同且不再继续留用的职工,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不得强迫职工将经济补偿金等费用用于对改制后企业的投资或借给改制后的企业(包括改制企业的投资者)使用。

47.校办企业改制时,对经确认的拖欠职工的工资、集资款、医疗费和挪用的职工住房公积金以及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原则上要一次性付清。改制后的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为企业身份职工接续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并按时为职工足额交纳各种社会保险费。

48.高校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自主用人。改制过程中,对改制前在校办企业工作的原学校事业编制人员,可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稳妥处理高校企业的人事关系,改制中富余的事业编制人员由学校逐步消化。各高校要全力推行人员聘用制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在推行人员聘用制时,对未被聘用的改制前在校办企业工作的原学校事业单位在编人员,按照《事业单位未聘人员分流安置指导意见》 12(辽人发[2003]17号)等有关政策进行稳妥安置,确保改革平稳实施。

49.改制后企业所有员工应实行企业的劳动人事、工资管理制度。50.改制后的学校投资企业如需要聘用学校事业编制人员,应与学校办理借用手续,并向学校支付相关费用。

51.在高校资产公司任职的学校工作人员,如继续担任学校行政领导职务的,不得在公司领取劳动报酬。严格禁止校级领导干部在资产公司下属企业中兼职。

52.改制企业职工安置方案由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省教育厅、省人事厅及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有关部门将加强对改制企业落实职工安置方案的监督检查,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

53.高校应依照国家法律、法规,鼓励和支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符合高校企业发展特点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各高校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和教职工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并将参与该项工作的绩效作为评聘、考核教职员工的依据。

54.要在学校和产业之间建立开放的人员流动机制,实行双向流动。今后高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向企业委派技术骨干和主要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员仍可保留学校事业编制。在企业任职期间,不再享受学校的工资福利待遇,改按企业工资福利待遇的规定执行,其提拔任用、职务职称评聘等,要结合企业工作特点进行。

55.鼓励技术持有人和参与成果转化、产业化的主要人员,以及企业管理人员持有高校控、参股企业的股份。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在以 13 科技成果等无形资产投资入股企业时,给予技术持有人和其他主要人员不低于所占股权20%、原则上不超过50%的奖励。

56.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发[1999]14号)的精神,对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少数技术、科研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可结合企业改制,从企业最近几年国有资产净值的增值额中拿出一定比例(一般不超过30%),折为股份后以适当的优惠价格有偿出售给个人。具体方案由学校提出,报省有关部门审批。

57.高校资产公司及其下属企业管理层(企业负责人)可试行年薪制的分配方式,其年薪收入应当同企业经营业绩、经营难度、经营风险紧密挂钩。

58.学校企业中的上市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可以实行股票期权试点。非上市的学校企业实行职工持股试点,可以参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并视具体情况进行。职工持股应充分尊重职工本人意愿。

59.积极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大学科技园要实行政府推动支持、高等学校主导、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高校要将大学科技园的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与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对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领导,在人才、技术、装备和信息等资源方面进一步向大学科技园开放。

60.规范高校校办产业管理体制涉及税收政策应按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文件规定执行。

61.支持学校通过规范的渠道转让持有的股份公司、包括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以建立学校投入撤出机制。

62.校办企业的国有资产监管、资产处置、出售及转让收益等应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资委关于加强我省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04]43号)、《辽宁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省政府第189号)、《关于辽宁省企业国有资产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辽国资[2006]17号)和《辽宁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国有资产监管的政策规定办理。今后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由省政府明确后的职能部门实施综合管理。

63.鼓励学校有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在香港和境外上市,省有关部门在上市事宜办理上给予积极支持。

五、规范管理体制工作的领导与实施

64.推进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关系到高校自身的改革与长远发展。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加强对校办企业改制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执行有关改制的各项规定,认真履行改制的各项工作程序,精心组织,确保此项工作积极有序进行。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工作由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实施,地方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积极配合。

65.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企业、职工和社会的承受能力,妥善处理好原地方政策与现有政策的衔接,防止引发新的矛盾。同时关心改制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督促落实改制措施,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改制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66.成立辽宁省高校校办企业改制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教育厅、财政厅、国资委、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等省直有关部门组成),加强对改制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政策研究,指导校办企业改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

67.各高校要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校企改制领导小组。改制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确定改制方案,制定有关政策,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具体措施,协调解决改制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实施校企改制工作。

68.各高校要根据本实施意见尽快制定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的具体实施方案,2006年11月末前,上报校办企业改制实施方案(纸质一式5份及电子文档)。经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由学校和企业组织实施。

69.2006年12月开始,省教育厅组织督导组深入部分高校和企业督导检查改制工作落实和进展情况,研究和指导校企改制工作。

70.各高校要在2007年2月末前全面完成高校校办企业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和产权登记等工作;2007年6月末前完成高校全资校办企业的改制和高校资产公司的组建工作,并完成学校所有经营性资产划转到高校资产公司的工作。

71.本实施意见未涉及的有关事项参照省政府有关规定执行。72.本实施意见由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二 O O 六年十月二十日

第三篇: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文件

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

评选第四届辽宁省大学生道德楷模的通知

辽教办电[2011]36号

省内各高校、独立学院:

为深入发掘我省高校学生中的道德模范人物,展现当代大学生崭新的精神风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决定自即日起至4月末,在全省高校开展第四届辽宁省大学生道德楷模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选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模范遵守道德规范,并在以下某些方面表现突出:

1.理想远大,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在传承文明、弘扬时代精神方面表现突出。

2.敬爱师友,关爱他人,明礼诚信,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并用自己的健康阳光的性格感染周围同学。

3.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面对打击或挫折,积极应对,永不言败,以良好的心态和执着的信念在逆境中成长成才。

4.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甘于奉献,坚持正义,见义勇为,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或志愿者服务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家庭、学校和社会。

二、评选范围及推荐名额

评选范围为省内各高校(含独立学院)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每校可推荐一名。

三、活动组织

评选活动由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辽宁省教育厅主办,辽宁省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研究会承办,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协办。

四、评选程序

1、学校推荐

在班级、年级、院系层层评选推荐的基础上,各高校按照限额确定推荐人选,并在全校范围内公示一周,公示无异议后上报。

2、省级评选

省级评选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专家初选,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对各高校推荐人选进行初选,从中评选出20名候选人;第二阶段为公众投票,将20名候选人的事迹刊发在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上,并请省内高校师生进行网络投票;第三阶段为评委会终审,最终确定10名辽宁省大学生道德楷模。

五、宣传表彰

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将对入选的大学生道德楷模进行表彰,同时通过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以及省内其他媒体,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六、申报材料

请于4月1日前将下列材料报送大连理工大学学生处(辽宁省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研究会秘书处):

1.《第四届辽宁省大学生道德楷模推荐表》(见附件,一式一份);

2.事迹材料(一式一份,及其电子文档),3.一张二寸免冠近照、一张学习生活照,及其电子文档。

事迹材料要实事求是,语言简练,重点突出,鲜明生动,题目自拟,3000字以内。

邮编:116024;通讯地址: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联系电话:0411-84708668;电子信箱:dxsddkm@163.com。

附件:第四届辽宁省大学生道德楷模推荐表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辽宁省教育厅直属机关)

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

--

稿件上传:党支部 发表时间:2007-06-27 16:46:30 点击:2344 页面功能: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改进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保证流动党员自觉参加党的组织活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中的流动党员是指大学毕业后在我厅直单位办理毕业生人事(或就业)代理,党组织关系在省教育厅直属机关党委的党员。

第三条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建立健全、系统、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章 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

第四条 依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中组发[2004]10号),凡在我厅直单位参加人事(或就业)代理的流动党员(以下简称流动党员),其组织关系由厅直机关党委转至人事(或就业)代理单位的党组织,所在党组织须指定专人负责接收与管理。

第五条 办理人事(或就业)代理的流动党员须本人持《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并携带《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身份证、2张一寸免冠照片,在介绍信有效期内到人事(或就业)代理单位的党组织报到。

第六条 流动党员有相对固定工作(学习)地点,时间在六个月以上,且所在工作(学习)单位已建立党组织,应将其组织关系转至所在单位党组织;所在单位尚未建立党组织的,应将组织关系转至所去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党组织或所去单位所在地的党组织。

第三章 流动党员经常性教育

第七条 流动党员所在的基层党组织要组织流动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内容,以自学为主,定期组织学习研讨会或交流会。

第八条 组织流动党员有针对性地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技能,不断增强流动党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自主创业的能力。第九条 流动党员所在的基层党组织要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在每年“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和党的重大战略部署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教育、形势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第十条 加强党组织与流动党员的联系,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经常沟通思想,分析流动党员的思想状况,增强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性。

第四章 流动党员的组织管理

第十一条 流动党员所在的基层党组织要根据流动党员人数和分布情况,按相近行业和相邻地域,采取独立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设立党组织或临时党组织。

第十二条 流动党员所在的基层党组织应建立流动党员登记、考核制度。正式党员,应每半年上交一份思想及日常表现的情况汇报,每一年党组织要考核一次;预备党员,应每季度上交一份思想及日常表现的情况汇报,每半年向党组织当面汇报一次,对特殊原因不能向党组织当面汇报的党员,经批准后可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汇报,党组织要及时将其书面材料和谈话记录归入档案,作为党员考核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十三条 流动党员所在的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通过网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多渠道地了解党员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定期开展流动党员网上座谈会或交流会。第十四条 基层党组织要做好参加人事(或就业)代理的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工作,组织他们参加党组织的活动,使他们不断提高对党的认识,积极靠近党组织。

第五章 预备党员转正

第十五条 流动党员中的预备党员,预备期满要求转正的,要在预备期满前一个月主动向参加人事(或就业)代理的党组织递交“转正申请书”,并提供所在临时单位或社区表现情况的书面材料。申请转正的预备党员参加所在支部对其审查的党员大会。对确因来往不便的,经批准可通过网络或电话进行谈话,谈话人应做好谈话记录。

第十六条 流动党员所在的基层党组织定期组织预备党员集体培训,坚持党章教育、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为主,不断激发党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

第十七条 流动党员中的预备党员所在党支部指定专人负责了解预备党员在考察期的表现情况,认真收集整理有关预备党员考察材料,并审查核实其材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对具备转正条件的预备党员,应及时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进行审查,对审查通过的,要上报厅直机关党委审批。

第十八条 厅直机关党委要加强对办理人事(或就业)代理党组织工作的指导,专人负责审核流动党员中预备党员在考察期的有关材料及所在党支部考察工作情况,及时召开党委会进行讨论审批。第十九条 流动党员所在的基层党组织在预备党员转正后,应将其《入党志愿书》、转正申请书、自传、政审材料和教育考察材料,及时存入本人档案。

第六章 《流动党员活动证》的管理

第二十条 因特殊情况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须到参加人事(或就业)代理的党组织办理由中共中央组织部统一印制的《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前要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报告,外出后应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流入地党组织,参加流入地党组织活动、交纳党费,但不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二十一条 《流动党员活动证》由厅直机关党委加盖印章后,由基层党组织登记发放和年审。《流动党员活动证》应妥善保管,不得私自涂改,不得将其用于使用范围以外的其它活动,如有遗失应及时向参加人事(或就业)代理的党组织报告,并申请补办。

第二十二条 《流动党员活动证》实行年审制,内容包括:流动党员外出期间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时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以及外出期间的工作表现和遵纪守法情况。年审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和对预备党员考察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三条 对不及时申办《流动党员活动证》,或不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送流入地党组织,或长期不与所在的党组织联系,或返回后不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提交审验的党员,其所在人事(或就业)代理党组织要对其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对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支部大会应当决定将其除名,并报厅直机关党委批准。

第二十四条 流动党员所在的基层党组织应切实负起管理职责,按规定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并将流动党员的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并指定专人负责联系,及时向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切实保障党员权利的实行。

第七章 党费收缴

第二十五条 流动党员所在的基层党组织要做好党费的收缴工作。流动党员党费标准为:就业并有稳定收的,平均每月收入在600元以下者,按1%交纳;600-800元者,按1.5%交纳,800元以上者,按2%交纳,对于无收入的,按每人每月2元交纳。

第二十六条 流动党员每半年向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交纳党费,特殊情况可一年交纳一次;基层党组织要每季度向厅直机关党委上缴一次。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的党员,外出期间持证向外出所在地党组织交纳党费。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实施办法由中共辽宁省教育厅直属机关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五篇: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气象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防雷工作的通知

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省气象局关于 进一步做好中小学防雷工作的通知

辽教电[2007]013号

各市教育局、气象局:

为保证广大师生人身安全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终端设备不受损坏,现对中小学防雷工作提出如下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防雷教育工作,认真组织中小学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学习《辽宁省雷电灾害防御管理规定》(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80号),增强防雷减灾意识,提高雷电防护能力。

2.遇雷雨天气时,师生应在室内活动,关好门窗,切勿在露天水域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活动,严禁在操场等空旷地带逗留。

3.遇雷雨天气时,不要在空旷场地打伞,不要把带金属的用具或物品等扛在肩上,不要或尽量避免使用电话等通信设施,不要停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等附近,不要站在屋顶、高墙上、电杆旁或天线附近。

4.遇雷雨天气时,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禁止沿铁轨行走。

5.遇雷雨天气时,要迅速到就近的建筑物内躲避。在野外无处躲避时,要找低洼处伏倒躲避,千万不要在大树下躲避,也不要在离电源线、通信线缆较近的地方和进入无防雷设施的临时棚屋、岗亭等处躲避。

6.遇雷雨天气时,不得触摸室内外的接地线及进出室内外的电源线和通信线缆等各种金属导体。

7.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在强雷暴天气里应切断专用设备教室的电源和进户通信线缆,师生应远离室外的卫星接收天线。

8.各市、县(市、区)气象局要加强中小学雷电灾害防御管理工作。对未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安装防雷装置的,要督促其尽快安装防雷装置。已安装的防雷装置要做到定期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防雷装置要及时进行维修,坚决防止因防雷装置失效而埋下事故隐患。

9.各市气象部门要加强雷电灾害实时监测,按要求及时上传监测信息。要加强雷电预报预警产品的制作,并及时通过手机短信气象预警发布平台等传媒发布。

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省气象局

00五月二十四日

下载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