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苏教高〔2008〕16 号
各市教育局,各高等职业院校:
为了加强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促进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办出高职特色,开创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形成江苏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新优势,更好地为富民强省和“两个率先”服务,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及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苏政发〔2006〕26号),现提出如下意见:
1.以就业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路和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2.以品牌特色专业为龙头,创新专业建设机制。根据学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办学条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和就业状况,所有高职院校都要遴选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点,建立以品牌、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若干专业群,形成国家、省级、学校三级特色专业建设体系,提高专业建设整体水平;要加强专业建设的中期评估工作,对不符合市场和社会需要、就业率连续三年低于全省 1
平均水平的专业,减少或停止安排招生计划。积极推进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的新机制,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90%以上。
3.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各高职院校要以国家和省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加快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形成国家、省和学校的三级精品课程体系;要创新课程开发体系,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和教材;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要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4.以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抓好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实验、实训、实习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及其专业群的布局结构,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创新建设机制,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建设,使所有开设的专业都有满足要求的实验、实训和实习基地。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多种功能,使实训基地成为学生教学和训练的主要场所、教师双师素质锻造和科研的平台、校企合作和生产服务的基地、社会服务的窗口、技能鉴定的场所。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
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要大力推进校外顶岗实习,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重点建设一批服务面广、装备水平高、机制灵活、效益突出、开放共享的省级高职实训基地,并力争进入国家级实训基地行列。
5.以“双师”为骨干,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实行“访问工程师”和出国进修制度,教师通过挂职、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深入到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一线,系统掌握业务技术流程,强化实践技能。开通高职院校引进企业技术人才的渠道,实现智力柔性流动和人才资源共享。每个专业至少要培养和引进1—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4—6名骨干教师,聘请4—6名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完善高职院校教师职务资格评聘办法,针对高职院校重实践、重技能、重应用的特点,单独制定相应的条件标准,实行分类评审;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聘用程序、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各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努力形成国家、省、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梯队,提高高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6.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提供管理、场地和部分师资,企业提供项目、设备、技术、实习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和就业机会,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主导作用,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订单
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学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各高职院校要鼓励师生以实训基地为载体,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积极开展应用层面、推广层面的技术、方法和产品的研究,加强教师和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以评估为手段,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各高职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要巩固第一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成果,建立健全校内质量保证的组织体系和长效机制,形成高职院校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自我约束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我省将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创新评估方法、手段,简化评估程序,着重内涵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和整体水平的提高。要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和考试方法,采用笔试、口试、答疑、现场考试、操作类型考试等多种测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推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逐步推行全省高职院校之间学分互认。
8.以国际合作为平台,提升江苏高职教育国际竞争力。积极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办学。把高职教育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先领域,举办多种形式的学历和培训教育,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和优质高职教育资源,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有计划地聘请外国教师,提高江苏高职教育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扩大高职教育国际人才交流和学术交
流,推进学生互换、教师互派和学者互访,组织千名高职院校的“双师型”骨干教师赴国外培训。主动参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大力拓展毕业生海外就业市场和留学深造渠道。借助国际合作的平台,推动江苏高职教育走向世界,提升江苏高职教育国际竞争力。
9.以体制改革为活力,创造江苏高职教育集约发展新优势。职业教育集团是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约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深化校企全面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是创建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优势的重要手段。鼓励组建以产学研为主要纽带、以高职院为龙头、企业和高、中职院校广泛参与、跨地区的行业性职教集团。已组建的职教集团,要创新合作机制,激发集团成员参与动力,增强集团成员凝聚力,促进集团成员深度融合,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形成江苏高职教育集约发展新优势。各高职院校要积极参与当地区域教学联合体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教师互聘,图书通借,学分互认,共同培养。大力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把民办高职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探索完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努力形成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制定鼓励民办高职院校建设用地、资金筹集等相关政策措施,在招生就业和学生待遇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高职教育领域,参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和后勤服务。依法加强对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健康发展。
10.以示范性院校建设为契机,构筑江苏高职教育新高地。国家和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必须按照示范性院校建设规划,认真实施建设方案和建设项目,加强绩效考核,提升综合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做建设的示范、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和管理的示范,努力建设成为国际或国内一流的高职院校;示范性院校要开放共享教学改革成果和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省高职院校
加快改革与发展,办出特色、提高水平,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其他高职院校要借助示范院校建设的平台,充分利用他们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改革成果,高起点地推动自身建设、改革和发展,在若干专业或领域形成特色和优势,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江苏高职教育整体实力再上新台阶。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工程”,从制度上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要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的宣传工作,深入宣传党和国家关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宣传高职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形成全社会重视和支持高职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积极探索高职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促进江苏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〇〇八年四月三十日
第二篇:高标准办好高等职业教育(上报省教育厅事迹材料)
追求“五个一流” 高标准办好职业技术教育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事迹材料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省政府批准(鲁政字[2004]390号)、教育部备案、由龙图(香港)实业公司和德州亚太集团强强联手共同投资3亿元人民币建设的一所现代化的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座落在美丽的“华北明珠”——德州经济开发区,是一所以高职教育为龙头、兼顾中职,以工为主、文经兼容的拥有3600多名在校生的全日制综合职业学院。
学院于2003年2月破土动工,到当年8月底建成10万平方米校舍、首届中职生开学,只用了短短194天的时间,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华宇速度”。几年来,学院坚持追求“一流的教育理念、一流的设备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学院管理、一流的教育质量”,高标准办好职业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追求“一流的教育理念”
龙图公司董事长杜志国先生和亚太集团董事长杨东堂先生均系德州武城人,办实业起家。当他们事业有成之际,他们时刻不忘回报家乡父老。一方面他们看到中国入世之后外资外商云集,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基地,制造业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他们注意到德州近几年随着招商引资、民营经济两大“天字号”工程的实施,工业经济迅速发展,新建、扩建项目大大增加,相应地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非常迫切。而当地高、中级技能应用人才紧缺的局面严重制约着德州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鉴于此,他们本着“回报家乡、造福社会、促进发展”的思想,投巨资建设了高标准的华宇学院。
学院领导班子贯彻董事会的办学思想,确立了先进的办学思路。
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文化基础、职业能力和身心健康的教育,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求真务实、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切实实施“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就业为核心”的良性发展战略。
办学方针是:依法办学、从严治校、优教优育、全面发展、创新为先、质
量第一、优质服务、科学管理。
学院确定了“两个坚持”、“两个满足”、“四个为本”、“三个结合”、“三个突出”的办学理念,即:办学坚持职业技术教育方向,办学坚持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大众求学求职、成人成才的迫切愿望,最大限度满足地方经济对高职教育多样化的强烈需求;学校以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坚持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科研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对学生职业品质和素养的培养与提高,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实践,突出对学生专业理论的学习与掌握,向企业输送受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根据职业教育规律,结合德州实际,学院确定的办学特色是:以工科为主,不断加大实习教学投入,大力培育特色专业。以服务社会,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不拘一格办学,灵活设置专业,实施双证书、多证书制;广泛加强校企合作,大力开展订单式教育;学院实行高职与中职、学历与培训并举,脱产与在职、全日制与业余并重,构建“长短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多层次、多类别、多学制并存”的格局。同时,切实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场地的现代化建设,注重硕士以上学历和“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格外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加速人才培育立交桥的建设。
学院坚持走特色教育之路:⑴课程设置以职业活动、能力本位为核心;⑵课程实施以人才供需双方合作为基础;⑶培养方向以社会需要为目标;⑷教学活动以全体学生为主体;⑸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实践与理论实行1:1教学,基础理论适度,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听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⑹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学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经考试可获得国家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学院把举办高等教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回馈社会。华宇学院与同类的兄弟院校相比软硬件设施更加齐全,但学费比省内同类职业院校更低。同时,对被学院录取的高考成绩超过600分的学生,免收三年学费,500-600分的,免收三年住宿费。学院设置了奖学金,坚持一年一评。同时,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在图书馆、餐厅、清洁区等提供了勤工助学的岗位。
学院非常注重抓好思想道德教育,把“德铸魂”放在校训之首,教育师生
员工关心公益事业,多为国家、为社会、为弱势群体做贡献。2003年5月,正在紧张建设中的华宇学院向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捐款15万元。今年1月,全校师生员工自发向东南亚海啸灾区捐款4200多元,《中国教育报》于1月21日、《大众日报》于1月31日、省教育厅网站于1月10日分别对此进行了报道。学院“爱心社”自2003年以来坚持每两周到附近的宋官屯敬老院为老人们打扫卫生、表演节目,受到热烈欢迎,敬老院专门给学院送来锦旗表示感谢。今年5月22日,学院40多名师生在德州市中心广场举办了家用电子产品、家用制冷设备、计算机免费咨询及维修服务,受到市民欢迎。
二、追求“一流的设备设施”
学院现占地1035.94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40余栋以橘红色为主调建筑群及13层的图书信息大楼在开发区的大地上耀眼生辉。校园内按功能分为7个区:东、西教学区,行政办公区,学生公寓区,生活服务区,实习教学区及体育活动区。校园由同济大学按园林化规划设计,校园处处绿树草坪,空中俯视东、西各有一条九曲小溪,宛如两条栩栩游龙,源头喷泉叠起,小桥流水潺潺,景色非常怡人。
学院建有两大田径运动场,其中一个是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人工草皮足球运动场。另有13个篮球场、9个排球场。乒乓球、羽毛球室内训练馆正在建设。投资3000万元、拥有1400多个座位的高档次的“文化中心”已于去年11月投入使用,在德州同类场所中首屈一指。
最值得骄傲的是学院的实训实习条件。学院教学仪器设备共投资3500余万元,建成了各种实验、实训场所及多媒体大教室44个。其中大型实习实训车间3个:即设备配套高档的机械数控车间,门类齐全的汽车检测实习车间,以及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的钣金、焊接、钳工车间(施工中)。
在44个各种实验、实训场地中,包括电脑室8个、电脑近1100台,还有网络技术及计算机硬件维修室、模拟电子实验室、数字电子实验室、PLC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电工实训室、电力拖动实验室、电子测量实训室、音响维修、电视机维修实训室、模拟语音室、数字语音室、会计模拟实习室、电商、物流实验室。配合数控技术、模具制造、汽车检修三大龙头专业的建设,学院建成了有120个钳工实训工位的钳工实训场,电、气、氩弧焊的焊工实训场及
机械设备成龙配套的数控实习车间。为配合金工实习和数控专业、模具专业的实习,在数控车间内配置了普通机加工设备车、铣、刨、磨、钻等各类机床80余台,同时配置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及线切割、电火花等专用机床近40台,合计120台。汽修车间内各类汽车发动机、底盘、汽车电气、汽车空调,汽车新技术、汽车检测设备及整车实习一应俱全。校内各种空调、家用电器的实习,以及亚太集团中央空调基地的校外实习,为空调制冷专业提供了良好的技能实习条件。
良好的设备设施得到了社会各界及专家的充分肯定。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博士来学院考察实训中心时说:“说实话,有的设备我们清华大学也没这么好。”
三、追求“一流的师资队伍”
华宇学院深知:“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因此,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民办机制的优势,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教师,全面实行聘任制,做到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稳定优秀教师和优秀管理人才。按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要求,学院把高、中级职称和“双师型”教师作为主要选聘对象。学院董事会决定,不惜高薪、高待遇吸引高级人才。最近,学院又招聘了十多名优秀人才加盟,如引进了一名计算机专业硕士生导师、教授,引进了一名外语专业副教授,引进了一名教务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等。为适应学校规模扩大的需要,6月底学校对新引进的100多名教师进行为期十余天的思想、业务全脱产培训。目前全校专职教师达到29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占到了20%以上。
在抓好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学院注意做好“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的文章,通过多种途径聘请高级人才作学院“兼职教授”。目前,学院已聘请50多名专家、教授为兼职教授,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清华大学教授彦启森、严德隆,中国电子学会洁净技术分会会长、教授王尧,山东大学教授金之滨、岳明君、吴国翁、都平,山东青年干部管理学院教授张华,等等。这些兼职教授定期来学院,就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学院管理、人才建设、招生就业等重大问题进行研讨、指导,确保学院的健康发展。
四、追求“一流的管理水平”
建校伊始,学院就把夯实管理基础、完善制度建设、完备教学文件、实现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作为重要基础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同时针对系(部)管理力量薄弱的情况,根据规范管理的需要,在今年3月份前,在校系两级管理上坚持以校为主、加强规范、强调统筹。主要抓了六项工作:
1、夯实管理基础,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完备的教学基本文件,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根据积极、务实、实用、有效的原则,2004年新定、修订规章制度150余种,理论教学方面制定了《教师手册》,汇集制度43种,实习教学方面制定了《实习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汇集制度32种,学生管理制定了《学生守则》、《班主任工作考评守则》、《学籍教务守则》等40余种,行政管理方面制定规范了38种制度。
2、按市场和就业导向的原则,大力抓好专业设置和专业教学计划、大纲建设,合理整合课程和教材,专业计划充分体现“德铸魂、能为本、勤作径、创为先”的办学方针。
3、根据专业设置与能力培养目标,完善实训、实习场所功能建设;专业教学突出应用性、针对性、超前性,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学习,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技能培训结合技能考证同步进行,整体教学工作向“产、学、研”一条龙办学模式稳步迈进。
4、努力发挥民办机制的办学优势,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以人为本”、“四个留人”原则下,逐步建立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目标管理,实行工作“量、质、效、能”考核体系,坚定地执行“能者上、庸者下、奖勤罚懒、优胜劣汰”一整套激励机制体系,在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上永远保持源头活水和青春活力。
5、扎实抓好教风、学风建设,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引进和对教师不懈地进行思想建设,培养教师的良好师德和严谨治学作风,对学生抓好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风教育,把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与突出职业技能教学相结合。
6、通过加强内涵建设、培养成熟的队伍,对“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招生就业、队伍管理、教学基本建设”逐步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向创品牌、上信誉、扩大学院知名度目标迈进。
经过一年多加强基础管理,系(部)领导力量和教师逐步成熟和稳健,特
别是随着今年下半年办学规模的扩大,原有的“强化统筹、两级管理、以校为主”已不适应新形势要求,必须把系(部)一线管理责任落到实处,代表学校的业务处(室)的宏观指导、监控、检查、考核的职能应予以强化。在这种形势下,需要“调整责权分配、管理重心下移”。这项工作,学院在今年3月份就开始部署实施,现在,教育工作和教务教学工作都分别明确了业务处和系(部)的职责范围,重心下移工作正在向深层次推进,下学期开学后新的管理体制基本能成熟运作。
学院管理机构健全完善。学院领导班子现有7人,院长及党委书记各1人,副院级领导5人。院长工科学历,1982年、1988年国务院首批认可的工程师、副教授。1983年前在大、中型企业做技术工作,后由总工程师岗位转入职业学校,担任教学副校长,93年后先后在广州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担任教学副院长、常务副院长十余年,有丰富的职业院校领导经验。党委书记是建筑专业的高级工程师,有二十多年大型企业领导经验,参与学院筹建工作至今,工作阅历丰富。学院行政机构设置了院办公室、人力资源部、招生办、教务处、学生处、图书信息中心、总务处、保卫处、就业指导中心、财务处、物资处、基建处;教学机构设立了“五系一部一中心”,即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系、外语系、基础部、实训中心。经德州开发区党工委批准,2004年4月成立了院党委,由5名委员组成,执行董事任书记,院长任副书记。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现有党员81人。
学院始终遵循“依法办学、诚信办学、严格自律”的理念,严格按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规定办事,严格履行各种承诺,大力规范招生、收费、教学、就业等重点环节,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如今年3月份为适应招生工作的需要,学院制定了《2005年新生学杂、住宿费收费项目及标准》,并经物价部门批准。今年5月份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05年高等学校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收费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学院对文件进行了认真学习,严格按规定重新审查收费项目,立即取消了两个收费项目,受到上级部门及学生家长的好评。
五、追求“一流的教育质量”
良好的办学条件、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水平、过硬的学生素质造
就了一流的教育质量。学院被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授予“IT职业技术教育工程定点院校”,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全国计算机和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考点,被中共德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评为“2004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市教育局评为德州市职业教育招生与就业先进单位。
2004年5月和6月,省高校设置评委会专家组、省高校专业设置评委会专家组先后考察学院后说,华宇的办学理念先进,投资者开明,是在办真正的职业教育,华宇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今年4月18日,中共德州市委、德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德州建市十周年庆祝大会”在华宇国际文化中心隆重举行。省政协主席孙淑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莫振奎,副省长赵克志,省及济南军区老领导赵志浩、宋清渭、李振、卢洪、赵林山等出席大会。省领导说,华宇的建筑、绿化、环境太美了,发展太快了,从华宇的发展就看出了德州十年的巨大变化。
今年4月22日,富士康科技集团鸿富泰精密电子(烟台)有限公司来学院参观考察,客人对学院的办学理念、教学设施、教学质量给予了高度肯定,他们说:“学院的实际情况,令我们非常惊讶!在来考察之前,我们没有想到在德州还有这样一所出色的学校,你们与其它院校(已考察的另外12所院校)相比,无论是从理念、设施、管理、教学还是学生的能力等各方面都是最好的。我们的意见,坚决和学院合作。”
今年4月份,6名到山东皇明公司实习的学生被企业授予“皇明优秀员工”嘉奖,在全公司进行通报表扬。
目前,学生尚未毕业,已有富士康科技集团鸿富泰精密电子(烟台)有限公司、双汇集团、波斯登有限公司、TCL集团、海信电器、上海造船厂、北京JVC电子产业公司、山东皇明太阳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来院招聘,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2005年6月
第三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
6、在今后一段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篇: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题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文章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的技术性、培养手段的多样性的特性,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与管理、过程控制与学生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环节着手,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人才培养
Abstract: The article from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mode to start the connot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with a senior-level talent, knowledge, professional ability, technical personnel, training means the diversity of features, from a professional Set up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s, educational reform and management, process control and evaluation of students, teachers, and so begin a series of links from high training goals starting to build model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training model;personnel training
前言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是高职发展的一个热点,是借鉴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探索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大胆地在实践道路上勇往前行还是适时停下脚步进行理论反思是每个高等职业教育者都可能面临的困惑。
一、正确认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一般认为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构成要素。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直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确定的具体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
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一体化的操作体系,研究其模式,必然要从其构成要素入手,研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内容。
二、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性
(一)人才层次的高级性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研究型和工程型教育;以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及较高的技术技能和操作水平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无论这种技术技能岗位多么趋前、工作内容多么具体、动手程度多么高,它都必须通过专科层次的教育才能获得,仍然属于高等教育培养的范畴,这就是人才层次的高级性。
(二)知识、能力的职业性
高职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群来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它对学生进行的是某种职业岗位生产技术技能和管理知识的教育,它是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安排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
(三)人才的技术性、技能性
高职人才不但掌握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技术技能和组织能力,能够将研究或者工程型人才的设计意图或工艺思想应用到具体技术技能操作的实践中去,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培养手段的多样性
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培养手段的多样性。在教学形式上,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教学,而且尤其注重实验、实习、设计、实训等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既然是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整体优化,这就要求我们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与管理、过程控制与学生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环节着手,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实施办法,并整体优化,达到最佳效果。
(一)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应适应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定,应考虑到以下几点:⑴所设专业是否和区域、相关行业的现实和发展对所需求的人才相适应;⑵学院与区域、相关行业联系是否密切、是否能根据人才币场有效需求灵活设置新专业或调整已有专业的服务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学院能否完成当年招生计划;
⑶所设置专业均有基本的办学条件,并逐步提高,以满足提高教学质量的需求;⑷所设置专业课程内容应紧紧把握科学技术发展动向。
(二)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与基础,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应有科学完备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以下以下几个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岗位知识与能力调研分析报告、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意见等。通过知识与能力调研分析报告确定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和目标,培养方案是对培养目标的具体设计,专家论证意见是对设计方案的审定,三个环节相互联系与制约,构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三)教学改革与管理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际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1.理论教学方面:⑴每个专业应该根据培养目标要求,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恰当设置课程;基础课教学体现“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专业课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⑵基础课与专业课。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⑶初步形成以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各门课程的地位、边界、目标清晰,课程之间衔接合理。
2.实践教学方面:⑴每个专业都应构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实施效果良好;⑵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中受到与现代
生产技术水平相对应的岗位实际业务训练;⑶每个专业的毕业生应达到“会操作、会应用软件、会上网、会应用计算机收集与处理信息”(简称“四会”)的计算机教学目标;⑷每个专业的实习、实训、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⑸高职高专应逐步增加选修课比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⑴高职高专应全面开发教学方法与考试模式改革,教师应能够改变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积极实行启发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探索适应高职高专教育要求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并在教学中取得一定成效。⑵课程教学应使用投影、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4.实践实训方面:高职高专的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情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要及时吸收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践,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教学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过程控制与学生评价
过程控制是指在实施教学计划全过程中,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而采取的手段,它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关键内容。过程控制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师资配置、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的实验实训
设备配置、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图书资料配置、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信息资源配置、教学过程控制与监督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制度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要有师资、实验实训设备、图书资料、信息资源来保障,同时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从而构成教学过程控制保障体系。
学生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培养目标而确立的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性目标。学生评价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学生日常行为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学生思想品德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学生基础理论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学生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学生毕业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等。学生的日常行为、思想品德、基础理论、职业技能、毕业考核,规范了学生的学习和确立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构成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学生评价保障体系。
(五)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高职高专院校应按照高职教师队伍特点,认真抓好教师队伍建设:⑴着力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教师既冥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⑵应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职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需要;⑶应淡化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教师的一专多能。教师队伍在数量上逐步满足的同时,要严格标准和要求,逐步提高质量以满足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确保教师质量整体提高。
第五篇: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普通高校
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工作的通知
各普通高校: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省普通高校选拔优秀专科生转本科学习(以下简称“专转本”)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拔对象
2012年、2013年,列入国家普通招生计划,经省招生部门按规定程序正式录取的,在本省各类普通高校的专科二年级、三年级在籍学生,经有关单位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审核后可参加“专转本”考试;2014年起,只从本省各类普通高校的专科三年级应届毕业生中选拔“专转本”学生。
二、计划安排
2012年、2013年,根据“专转本”生源情况和接收院校的办学条件,分别安排普通高校高职(专科)二年级、三年级选拔计划;2014年起,只安排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专转本”选拔计划。
三、接收院校
2012年,仍为普通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民办二级学院),2013年起,适当安排部分应用型公办本科院校接收“专转本”学生。
四、选拔考试。
2012年、2013年实行全省统一考试的选拔办法,二年级、三年级统考科目相同,分开出卷;2014年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和学校加试的办法。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学生报名、志愿填报,全省统一考试科目及分值与以往相同。
五、录取。
2012年、2013年考试结束后,由省教育厅统一划出二年级、三年级录取资格线,接收院校根据公布的计划和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2014年,录取资格线划定后,各录取高校可以根据资格线录取,也可以根据专业培养需要,对达到资格线范围内的学生进行相应的专业课知识水平测试,择优录取,测试要求应在公布的招生章程中明确。
六、转入与培养。
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学生“专转本”的报名、考试、录取工作均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统一监督。省教育厅对录取结果进行审核和注册,并办理相关学籍变更手续。“专转本”学生统一转入本科三年级学习。普通高校“专转本”学生学费与接收院校普通本科相同专业学生同一标准。
七、加强组织领导。
各高校要切实加强对“专转本”工作的宣传、组织和领导。要明确专人负责,加强政策解答,落实工作责任,严格加强管理,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我省普通高校“专转本”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