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三率”是什么

时间:2019-05-15 16:0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三率”是什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三率”是什么》。

第一篇: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三率”是什么

29、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重点在于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与精神。

30、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三率”是什么?

新生入学报到率、学生职业证书通过率、毕业生就业率,统称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三率”。新生入学报到率反映了考生和考生家长或社会对学院的认可程度。学生职业资格证书鉴定通过率则直接反映了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认可程度,直接关系到用人单位接不接受学院的学生。毕业生就业率既反映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认可程度,更反映了用人单位对学院的认可程度。

第二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国家版首次发布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国家版首次发布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2-7-19 15:47:00

发现高职不一样的价值

2012年7月12日,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委托第三方研究机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联合编写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国家版首次发布。这是高职院校办学者、管理者与教学者梳理过去、厘清现状、展望未来的一种努力与尝试。这份报告结合高职院校的大量实例与第三方机构的调查数据,呈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快速发展的12年后的人才培养质量现状。报告同时昭示,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独特的价值,高职院校具有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类型教育的改革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产生的高等教育新类型。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横跨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领域,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举旗起步到法律地位确认(1980-1998年)。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地方应用型人才严重匮乏和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问题,部分中心城市举办了一批以“收费、走读、不包分配”为主要特点的地方短期职业大学,率先打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旗帜。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改变专科、本科比例不合理的状况。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通过现有的职业大学、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改革办学模式,调整培养目标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仍不满足时,经批准利用少数具备条件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改制或举办高职班等方式作为补充”,即后来被统称为“三改一补”的基本方针,拓展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明确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职院校教育,“高职院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职院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的法律地位。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进一步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法律地位。

第二阶段:从规模扩张到发展方向定位(1999-2005年)。世纪之交,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加快转型,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和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的矛盾日趋突出。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校扩招的主力军,招生规模连年增长。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高职院校必须坚持的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005年,国务院召开第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第三阶段:从示范引领到全面质量提升(2006-2011年)。2006年,《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联袂颁布,标志着国家高职教育政策在强化特色、加快改革、提高质量方面的重点引导。在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不利影响和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历史新高的双重压力下,高等职业教育显示出其特有的生机活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提高。

2011年,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关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教育部先后发布《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央财政投入20亿元,实施全国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以点带面,普遍提高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全面质量提升的历史新阶段。

价值发现 1 让更多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并顺利就业

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继而普及化的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保障了这一过程可持续且健康过渡。“低进高出、人尽其用”的局面,使被传统高等教育招生边缘化的青年群体找到了人生与事业成长的天地。

2011年实现近300万家庭高等教育“零”突破。2011年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329万人,招生325万人,在校生总数达960万。调查显示,88.1%的2011届高职毕业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并且已连续三届稳定在这一比例。按此推算,近三年高等职业教育为全国近850万家庭实现了高等教育学历“零”的突破,实现了教育代际向上流动,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家门口上大学”使更多青年接受高等教育。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往往更期望在不远离本土的条件下就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而大量设置在地级甚至县级城市的高职院校布局给他们提供了这种机会。2011届高职院校毕业生中,有12.7%来自于贫困地区,22.2%来自于西部地区,16.2%来自于民族地区。来自以上三类地区的高职毕业生23%是在本市入学,83%在本省入学。所以,从满足弱势家庭与贫困地区的高等教育需求来说,高职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扶贫工程。

毕业生就业率与薪资连续上升。调查显示,2011届高职院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89.6%,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基本接近,实现连续两届较快增长。2011届高职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2482元,实现两届连续上升,比2009届上升了近三分之一。

毕业生成为一线岗位有素质的技能人才。根据被调查的2011届毕业生在各行业的就业比例,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输出主要在“建筑业”(10.5%)、“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8.6%)、“零售商业”(7.7%)。根据毕业生在各职业的就业比例,高职的人才贡献主要在“销售”(13.6%)、“财务/审计/税务/统计”(10.5%)、“行政/后勤”(8.8%)。还有2.2%的高职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而同届本科仅为1.0%。创业理想、项目质量和预期收入成为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三大驱动力,体现了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定位。

学生价值观有效提升。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对学生品德的养成提出了挑战,面向一线职业岗位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尤显重要。这不仅关系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道德的满意程度,也关系到中国未来整个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调查显示,过半数的高职学生认为自己在校期间在人生的乐观态度(59%)、积极(58%)、关注社会(55%)、包容精神(50%)得到了提升,在人文美学和健康卫生方面也有四分之一的高职学生认为有所提升。

价值发现 2 带来了高等教育类型上的多样化

高职院校一直在努力寻求和定位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使高职专业建设更加适应产业发展,同时也丰富了高等教育的类型,使其更加多样化。这种类型上的保障,远比规模的扩张更为重要且有意义。

院校布局更加均衡。2011年,我国的高职院校总数为1276所。除西藏、青海、宁夏以外,其余各省都有20所以上的高职院校。从区域来看,有25%的高职院校位于西部地区,19%位于民族地区;从学校分布的城市类型来看,66.1%的高职院校坐落在地级城市或县级区域。这种院校布局有利于满足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高等教育和文化发展需求,促进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均衡。

专业建设适应产业发展。专业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2011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共有953种专业,专业点数达到48121个,校均拥有专业点37.7个。由于高职院校具有专业设置自主权,国家通过实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以政策引导学校专业建设,200所示范(骨干)院校共计重点建设788个专业。2011年实施的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重点支持每所院校1-2个产业支撑型、人才紧缺型、特色引领型、国际合作型的专业建设,着力于专业建设多样化发展与区域重点产业布局相适应、与国家总体产业布局相协调的发展格局。

人才培养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特点。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基地达到8.5万个,校均96个,校外实习基地平均使用天数达140天。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相当提供了重要保障。利用实训基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平台,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以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顶岗实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实践,人才培养强化实践性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行业企业参与院校办学。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2011年,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着力点,高职院校广泛搭建产学结合联盟平台,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产学合作专业覆盖率、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比例、企业兼职教师人数等均有提升。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比例达到8.1%,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人数达到5.8万人。高职院校也更加注重提升自身技术创新研发、人才培训功能,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吸引行业企业更深入参与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过程中,提高育人质量。2011年,高职院校校均为企业培训达1241人次,校均合作企业66家。

校园文化呈现职业特征。高等职业教育既坚持就业导向更注重育人为本,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工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更重视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对学生的熏陶和引领。高职院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文化建设,注重把区域文化、产业文化、专业文化、职业文化融为一体,通过建设学校普识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先进文化传播,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促进人人成才,逐步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大学文化。

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师质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2011年,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规模达到42万人,教师队伍中具有行业企业从业背景和工作经历的比例进一步扩大,来自行业企业的校外兼职教师成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和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结合在一起,有效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高职院校校均实践教学课时比重达到49.5%,比上提高了18个百分点。

价值发现 3 承担着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使命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重点产业布局相适应,与国家总体产业布局相协调,为服务“三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贡献,为“三线”城市发展、推进区域均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服务农村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面对农民,面向农户,面朝科技,直接服务农业生产,是农业类和涉农高职院校的重要领域。2011年,全国共有涉农高职院校343所,占到全国高职院校总数的27%,其中农业类专业点达到1042个,在校生近70万人。尤其是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中,农业类高职占到了10%。他们贴近“三农”,服务“三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户家,让农民的收入翻番。

成为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发展的助推器。随着中小企业的异军突起,其高技能人才短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产业,培养大批紧缺人才,以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有效缓解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人才和技术瓶颈问题。全国在30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有近六成,在5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约三成,成为促进区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推动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助力地县城市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作贡献。调查显示,2011届高职毕业生有35%在院校所在市就业,68%在院校所在省(含本市)就业;有51.8%在地级城市及以下就业,19.6%在西部地区就业,13.9%在民族地区就业,4.9%在贫困地区就业。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县城市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呈现均衡发展的高职院校布局,为地县城市区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全国100所骨干高职院校中,超过50%位于地县城市,个别院校还是当地仅有的一所高校,他们不仅肩负着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而且担负起促进当地文明建设、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

(根据《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整理)【大家评论】

陈 宇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

报告作为中国第一个由第三方机构面向社会公示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以学生为中心、以数据为基础、以实例为支撑、以就业结果为评价依据,从全新的角度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作出了实证性评估,全面反省了近年来我们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也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高等职业院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肖丽萍 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教育专家

这是一份很有特色的报告,在结构上增加“导读”,在方法上以事实及数据为依据,在结果分析上注重学生发展及就业,注重政府支持、学校改革、校企合作等多方面的动力,将对学校改革及政策设计大有助益。

汤伟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教育合作总监

报告从国家区域战略、地区经济结构、服务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描绘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面貌和新机遇,不可多得!袁本涛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报告以科学的评价指标、翔实的数据、鲜活的案例展示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质量提升方面的巨大进步和卓越贡献,也揭示了矛盾、冲突和不足,我们期待成果的进一步延续和发展。

潘鸿雁 腾讯网教育中心总监

报告为公众呈现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显示出其竞争力和生命力。相信政府部门与社会大众会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也将会有更多的民间机构与专家加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

《中国教育报》 2012年7月18日 5 版

第三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

6、在今后一段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篇: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题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文章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的技术性、培养手段的多样性的特性,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与管理、过程控制与学生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环节着手,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人才培养

Abstract: The article from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mode to start the connot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with a senior-level talent, knowledge, professional ability, technical personnel, training means the diversity of features, from a professional Set up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s, educational reform and management, process control and evaluation of students, teachers, and so begin a series of links from high training goals starting to build model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training model;personnel training

前言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是高职发展的一个热点,是借鉴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探索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大胆地在实践道路上勇往前行还是适时停下脚步进行理论反思是每个高等职业教育者都可能面临的困惑。

一、正确认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一般认为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构成要素。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直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确定的具体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

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一体化的操作体系,研究其模式,必然要从其构成要素入手,研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内容。

二、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性

(一)人才层次的高级性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研究型和工程型教育;以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及较高的技术技能和操作水平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无论这种技术技能岗位多么趋前、工作内容多么具体、动手程度多么高,它都必须通过专科层次的教育才能获得,仍然属于高等教育培养的范畴,这就是人才层次的高级性。

(二)知识、能力的职业性

高职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群来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它对学生进行的是某种职业岗位生产技术技能和管理知识的教育,它是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安排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

(三)人才的技术性、技能性

高职人才不但掌握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技术技能和组织能力,能够将研究或者工程型人才的设计意图或工艺思想应用到具体技术技能操作的实践中去,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培养手段的多样性

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培养手段的多样性。在教学形式上,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教学,而且尤其注重实验、实习、设计、实训等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既然是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整体优化,这就要求我们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与管理、过程控制与学生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环节着手,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实施办法,并整体优化,达到最佳效果。

(一)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应适应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定,应考虑到以下几点:⑴所设专业是否和区域、相关行业的现实和发展对所需求的人才相适应;⑵学院与区域、相关行业联系是否密切、是否能根据人才币场有效需求灵活设置新专业或调整已有专业的服务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学院能否完成当年招生计划;

⑶所设置专业均有基本的办学条件,并逐步提高,以满足提高教学质量的需求;⑷所设置专业课程内容应紧紧把握科学技术发展动向。

(二)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与基础,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应有科学完备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以下以下几个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岗位知识与能力调研分析报告、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意见等。通过知识与能力调研分析报告确定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和目标,培养方案是对培养目标的具体设计,专家论证意见是对设计方案的审定,三个环节相互联系与制约,构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三)教学改革与管理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际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1.理论教学方面:⑴每个专业应该根据培养目标要求,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恰当设置课程;基础课教学体现“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专业课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⑵基础课与专业课。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⑶初步形成以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各门课程的地位、边界、目标清晰,课程之间衔接合理。

2.实践教学方面:⑴每个专业都应构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实施效果良好;⑵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中受到与现代

生产技术水平相对应的岗位实际业务训练;⑶每个专业的毕业生应达到“会操作、会应用软件、会上网、会应用计算机收集与处理信息”(简称“四会”)的计算机教学目标;⑷每个专业的实习、实训、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⑸高职高专应逐步增加选修课比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⑴高职高专应全面开发教学方法与考试模式改革,教师应能够改变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积极实行启发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探索适应高职高专教育要求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并在教学中取得一定成效。⑵课程教学应使用投影、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4.实践实训方面:高职高专的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情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要及时吸收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践,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教学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过程控制与学生评价

过程控制是指在实施教学计划全过程中,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而采取的手段,它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关键内容。过程控制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师资配置、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的实验实训

设备配置、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图书资料配置、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信息资源配置、教学过程控制与监督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制度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要有师资、实验实训设备、图书资料、信息资源来保障,同时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从而构成教学过程控制保障体系。

学生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培养目标而确立的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性目标。学生评价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学生日常行为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学生思想品德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学生基础理论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学生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学生毕业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等。学生的日常行为、思想品德、基础理论、职业技能、毕业考核,规范了学生的学习和确立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构成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学生评价保障体系。

(五)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高职高专院校应按照高职教师队伍特点,认真抓好教师队伍建设:⑴着力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教师既冥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⑵应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职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需要;⑶应淡化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教师的一专多能。教师队伍在数量上逐步满足的同时,要严格标准和要求,逐步提高质量以满足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确保教师质量整体提高。

第五篇: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之我思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目标的应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办学体制的地方性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发展以及土建类专业高等教育等方面谈谈个人见解。

Abstract: 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training target application, professional setting of the occupati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and the system of running a school of local difference from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is occup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mportant constituent, it is training for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needs of the first line of high skill talent education, to accelerate advance socialistic modernization process to have irreplaceable role.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orientation, development and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higher education, talk about individual view

关键词:职业教育定位发展

Key words: occup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1、办学体制的定位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要密切关注人才市场供求变化,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技能知识结构和学习成果评估方法,以就业为导向配置教学资源。

(2)教学组织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保证。要改变普通高等教育依附理论教学的模式,探索并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学校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隶属普通高等教育,属于独立的职业型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其生源可以是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或具有同等学历者,也可以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高职院校定位于职业型教育依据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教育分类将专科教育划为第三级教育的第一阶段,高职是专科教育的一个分枝,培养方向以有针对性就业为导向。针对不同生源状况设计的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过渡课程,一般要求在入学前完成(因其不属第三级课程),根据国外相关经验也可以在入学后的短时间内补上。总之,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口阶段就要强调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入学条件,然后再实施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计划,才能有效地保证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出口阶段达到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培养目标,以适应劳动力市场上所需的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中间技术型人才规格。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将高职教育年限调整为高中毕业生3年,初中毕业生5年。

3、师资队伍建设定位

(1)现有教师在职培训。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许多院校“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若抽调教师离岗培训,将加大日常教学压力。可行的办法是针对现有教师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特点,有计划地利用寒、暑假进行在职培训,这既能达到培养师资、满足教学需要的目的,又能缓解日常教学师资不足的压力。

(2)根据需求引进人才。组织院校内部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还要适时引进外部人才。搞清楚本院校哪些专业的教师通过内部培训可以满足需要,哪些专业必须从外部引进人才才能满足需求;哪些专业发展潜力较大,需要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做好人才储备等,这是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前提。人才招聘要遵循年龄优势、经验优势、德才优势并举的原则。

4、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

1)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专业要建立在职业与技术的基础之上

2)培养学术型人才的专业要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

二、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提高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定位的认识

高等教育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培养的人才也是多样化的,在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培养的人才与普高的差别属于类型不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

型、管理型人才;普高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基础科学研究,培养学术型理论研究人才),不同类型的人才承担着不同的社会任务,不存在等级的差别。社会上本科生、研究生工作不如意、事业发展受阻的大有人在。这里存在层次与质量两个方面的问题,不同层次人才就业的层次和期望也不同,就业竞争实际是同层次人才间的竞争。无论哪个层次的人,只要位其优秀,总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受到社会的重用,成败取决于是否是一个最好的你。也就是说,“白领”与“蓝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成材途径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院校的学生同样有自己某方面的智能优势,只要肯努力,就有可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佼佼者。

2、健全办学理论,拓展办学空间

(1)健全教育理论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教育类型,其生命力全在于特色和质量,而形成特色、办出质量,就要在正确把握高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定位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高职教育发展观,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上不盲从于普通高教,牢牢掌握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优势,站稳传播和普及科学技术的主阵地,在高新技术与社会经济间架起直通桥梁。

3、创新观念,超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难的抉择

随着终身教育的观念愈来愈广泛地被大众所接受,高职教育为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应选择专业特色突出,职业定向明显的课程设置模式。须知,任何一个教育阶段的知识积压和生产过剩都是等同的,都会造成人才的结构性浪费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当然要与终身教育的精神实质保持一致。1996 年,原国家教委提出高职教育应以“必需、够用”为度设置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为 1 ∶ 1。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二者的矛盾,但要从根本上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还应在观念上有以下创新:)将二者统一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应试教育,目的是结合灵活、多变、弹性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全面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应有意识强调和贯彻素质教育,将看似矛盾、两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灵活结合,发挥互补作用。)将二者统一于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创新教育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动性的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育体系。为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应放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孰轻孰重的探讨,将各自特长发挥出来,有机融合,这样才能创建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既发挥培养“逻辑——演绎”能力为特点的理论教学特长,又能兼顾培养“实践——探索”能

力为特点的实践教学,二者互不偏废。

4、健全课程体系建设,创新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打破分段式,进一步注重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尊重学科性,但并不恪守学科性。现存的两段式或是三段式课程体系,都过分强调分阶段。在这种体系下,分成一、二学期基础课,三、四学期专业课,五、六学期设计与实习课。各学期缺乏连贯性,导致知识的重复或支解。因此,有必要将公共文化课、专业课、生产实习课按阶段和难度连续分散到每一学期,逐渐深入,每学年自成体系。这样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上述思想指导下,尝试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做到每学期都开设公共课、专业课和技术实习课。使知识连贯,循序渐进。首先应处理好公共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根据专业方向设置公共文化课,不同的专业公共文化课也各有侧重,做到既为学生学好专业课打下基础,又为学生能够继续深造和未来的生活、人生打好基础。例如,围绕专业设置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数学、交际实务、公共关系学、社会学、说话艺术等,既与课程专业相联系,又考虑到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弱化专业基础课,将专业基础课的重点部分综合到专业课的内容中,这不仅仅表现为增加专业课时,而且在不降低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使专业课组合更加优化。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原有的基础课程包括旅游经济、会计学、财务学等,可将三者合并,取消其中重复的内容,总称旅游经济学。分一、二、三部分并分散到第二、三、四学期,难度由浅渐深,以利于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再次,将实习课分散,不仅能使学生及时地将理论知识消化吸收,同时也不至于造成最后一学期“放羊”式的实习和造成实习效果不理想。)专业课程力求突出实践性教学特点,适当综合化。传统学科的专业课程是以学科性为设置原则设置的,教材几十年未做大的改动,学科分支较细,课程时有交叉,教材偏难、偏深、偏细,难于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同时,适于高职教育需要的实践性、应用性强的教材并不多见,这在客观上给高职专业课程的设置带来一定难度。这也为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提出了不断总结、编写、完善本专业教材的艰巨任务。

高职教材应以突出实践性教学为中心,对内在联系较紧密,知识点交叉较多的课程可以适当综合成一门课程。例如,我院建工系建筑工程专业将同属于力学范畴,课程知识点交叉较多的三大力学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建筑力学)综合成一门建筑力学;将内在联系紧密的建筑工程经济和建筑工程概预算原理合并成应用性较强,社会需求面广的建筑工程预算原理和电算化。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学生普遍认为新的教材和传统的教材相

比,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增强了,更加适合高职专业特色,值得推广。)开设选修课程,实行学分制。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的目标,可结合各专业特点开设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择业能力。选修课程可分为专业性选修,拓展性选修和发展性选修三类。专业性选修即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内容的课程;拓展性选修课程即选择与本专业无关但有助于增强职业适应性的课程;发展性选修课程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所设置的课程。对选修课程的考核实行学分制,学生除完成必修课程任务外,还应完成规定学分的选修课程才能毕业

4、顺应地方经济发展 把握高职教育发展方向

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主导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⑴地方产业结构主要是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国家宏观布局形成的,不同的产业结构对高职教育的学科体系、人才培养层次与规格有不同的需求。现在地方产业结构呈集群式发展态势,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不同的主导产业类型构成了不同的专业人才需求链,对其他专业人才形成排斥。⑵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外向型经济发展为主的外源型模式要求职业技术人才的规格、素质要与国际接轨;以经济内生增长为主的内源型模式则要求职业技术人才与本土经济发展相适应。所以,高职教育发展的学科体系不宜大而全,而要小而精,顺应地方经济,快速前瞻发展。

三、关于土建类高等职业的教育

在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可能为每一个职业岗位或职业项目设置相应的专业,而土建类相关专业社会覆盖面不广的职业只能坚持宽窄并举的原则,以职业群、岗位群来设置相对较宽的专业。由于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在企业很难完成对学生进行生产全过程的训练;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远未形成;主管部门或学校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土建类专业再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严重问题。课程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活动的核心,在以后的此类专业中要尤其重视课程的设置,包括课程分类、课程模式等;同时,也要在师资等方面加强建设与维护。

四、结语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建设的阶段,无论一般院校还是示范院校,都必须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方方面面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1)浅谈土建类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2)陆计明《对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几点思考》中国教育报

(3)《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几点建议》

(4)左家奇《“三重融合”下开放式办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

下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三率”是什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三率”是什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等职业教育导论》心得体会

    《高等职业教育导论》心得体会 财政金融系法律事务(3)班王志强 教学班主任:石阳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最具实践品格的教育元素,在现代教育中,它既是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黏合剂,又是......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功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功” 第二届中国高职教育校长“微论坛”摘要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24日 10 版) 时 间: 2013年7月上旬 地 点: 陕西省咸阳市 嘉 宾: 董 刚 天津职业大......

    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视频会议各省市发言稿

    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视频会议各省市发言稿 建设现代职教体系 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江苏省教育厅近年来,江苏省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系......

    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苏教高〔2008〕16 号 各市教育局,各高等职业院校: 为了加强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促进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改革,加......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一)5篇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一) 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种教育坚持......

    高等职业教育国内考察情况汇报

    高等专科学校考察报告 (教学、科研工作) 4月11-18日,我们参观学习了**中医药大学、**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收获颇大。现将教学、科研等......

    高等职业教育总结范文大全

    高等职业教育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种教育坚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