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_6

时间:2019-05-12 12:5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_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_6》。

第一篇:农村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_6

农村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 调查分析与发展对策

永登县第八中学

常清娥

关键词:农村 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 调查分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利用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然而,这种高科技的教学工具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还是集中在城市和比较发达的地区,而对于那些经济不发达,教育水平比较落后的贫困山区的农村学校来说,在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以下是作者本人近几年从本县的实际出发,整理出的本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加分析和提出自己的一些对策方法。

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已有二十五年,从乡村初中到县城重点初中,感受到城乡教育环境、师资力量的悬殊。在近期深入调查后真切认识到改变乡村教学的关键在于怎么利用信息化教学。唯有信息化,才能让乡村学生拓宽视野,让乡村老师提高知识量与教学技能,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彻底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

一、乡村初中目前教学现状:

我所在的永登县是甘肃省贫困县,虽然属省会兰州市管辖,但由于县域面积大,自然条件差距大,农村贫困人口依然很多,基础教育仍然很薄弱。全县有初级中学24所,只有二所在县城,大多分布在偏远乡村,由于交通不便,地方贫困,基础设施、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质量很差,教师基本没有应用信息化教学,教学方式单

一、古板,仍然采用传统的填入式、灌输式,缺乏信息化的开放、灵活、多元性的先进教学。大多数学校没有电教设备,大多数老师没有电教知识。县城二所学校虽然设备较完善,但利用率不高。造成初中的数学成绩普遍很低,与兰州市区相比,差距太大,高中升学率远远低于县城、市区。数学是基础学科,在乡村学校是个教学难点,对农村学生是个硬骨头。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笔者认为以信息化教学,引入先进设备、先进理念、科学方式,是最为关键有效的。

二、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因此,信息化必将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当中,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逐步使农村教育完全适应现代化教育的理念,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信息化数学教学的优点如下: 1.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孩子们大多活泼好动,课上注意力不集中。静态的文字、课本及教师的口语满足不了孩子们的心理需求,他们在安静的教室里,认为老师是演员,自己是观众,是旁观者。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可以帮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应当发生变化,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创设了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调节课堂气氛,形成学习动机。信息化教学具备强大的交互功能,更方便教与学双方实时和非

实时交互的实现。

2.主动参与,突破数学教学的难点

在课堂上,教学难点的突破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几何部分,初学时许多学生有畏难情绪,特别怕几何证明,这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有关,也与传统教材的编排有关,电脑技术对图形图像强大的处理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变枯燥为生动。

3.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容量

例如初一数学应用题时用PowerPoint做的一个课件,各个知识点罗列清楚,上课时只须用鼠标“指哪打哪”每点到哪个知识点,相关的内容就自动展现出来。电脑课件还有一个优点是可重复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返回需要重复的内容。同时还可以把例题解析,课堂练习和答案都编到课件中去,让学生趁热打铁,透过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大大缩短了教师板书时间,加快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直接性,准确度和深度,一堂课下来,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这一节课的内容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得用两到三节课才能容纳。一节设计优良的电脑数学课会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容量和质量方面都要好得多。

4.数学中几何问题的直观演示

在平面几何的直线线段教学中,利用Authorware能把两者之间关系演示得非常清楚。首先在电脑上呈现一条直直的,向两边无限延伸的线,几秒钟后显示定义“直线”。接着电脑上又出现一条直线,线上闪动着任取的两点,利用动画光点,闪动两点之间的形状定义“线段”。对于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发展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好理解。利用计算机,可以在屏幕上作出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和“线”在保持依存关系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中线、垂直平分线三线重合。

三、教师是实施信息化教学的主体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的产物,带给教育的不仅仅是便捷,更是挑战。基于数学学科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教育信息化在数学教学方面的应用,不仅仅是以一种演示工具(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出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它更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可视化的学习环境。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育模式遇到了困难,教师作为“知识权威者”的身份遭到了冲击,转变教师角色,扩充知识储备,提升专业素养,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当务之急。传统“一桶水”的教师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了,教师只有不断的进行自我更新、自我发展,才能成为源源不断的“长流水”。“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全面发展的教师,才能教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关系整个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具有高水平专业素养的教师才能够有效地将教育改革的理念和方法贯彻实施,才能够合理地将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成果运用十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够自觉主动地寻求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重要体现,改变了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且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确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标准,并提出合理的建

议和解决对策,为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以达到促进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目的。

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发展、自我更新,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强调教师要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反思,无论是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这都是极其重要的。

四、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具体应用

1.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创新的教育与学习环境,来完善数学导学模式,信息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新的环境中,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个能动的过程,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能动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可能的场合采用随手可得的信息和知识自主进行进修,随时获知、获能;学生成了教学过程中的认知主体;教师可以对学生起引导作用,学生的学习可以是灵活、多样、开放的。充分体现了导学模式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变教师的“包办”为“主导”,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的思想。

2.信息化教学具备强大的交互功能,更方便教与学双方实时和非实时交互的实现。网络技术的网络辅导教学则更有独到的功能,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作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完全实现学习过程的个性化,有利于建构有效的个体知识结构;计算机网络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在训练创新思维(如形象思维、整合思维、决策思维、批判思维筹)中有其独特的优势;计算机网络有利于激发创新动机,有利于刺激求知欲和独立精神,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在发展良好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个性品质过程中有着特有的功效。3.利用信息化教学具有许多优势:能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开放性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利于学生对学习的主动参与、自主控制,使学生不一味地依赖于课堂、书本获取知识,而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制定学习进程。a.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演示

教师把传统教学过程中通过黑板、教具模型等展示的各种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象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等)。课堂教学时,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连接起来(也可在微机室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如:对于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发现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好理解。利用计算机,可以在屏幕上作出任意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上的垂线和中线,之后在屏幕上随意拖动A点,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 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中线和垂线三线重合。进而发现此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但应注意,多媒体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当恰当的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b.利用多媒体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环境下,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应当发生转变。应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的思想,以问题共同解决为中心的思想,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为数学的发现学习提供了可能,它的动态情景可以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

在具体操作时,可以把学生分成3-4 人一个小组,每组使用一台计算机。教师提供问题,学生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环境,积极思考、讨论,动手演算,解答问题。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小组中参加讨论,观察其进程,了解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答,对有共性的问题组织全班讨论或讲解,努力创设一种探索研究的学习气氛。

如,《几何画板》就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比如课列“求圆内接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就是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在动态变化中观察静态图形的变化规律,对图形进行定量的研究,通过交流、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注重的应该是如何引导学生,如何提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如何使学生与有关的资源联系起来,以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期望学生完全掌握与某个主题有关的所有内容。c.利用多媒体复习、作业

在课后,可以利用一些数学辅导课件来巩固和熟练某些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课件中教学内容的组织多是按章节划分知识点模块,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选取进度,系统深入地学习,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

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和学生一起做一些智能题库。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练习,并能及时得到指导。

信息化教学可以使教师与学生进行多方位的交流与反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全天候的交互协作,而不只限于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综合分析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对学习中的问题共同讨论,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时间,增加了单位时间教学信息的传播、师生之间的沟通及教学信息的反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主参与精神,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信息化教学的一般原则 1.解放思想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那必然有新的教育方法,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支配。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能“新瓶装旧酒”,即走用新技术模拟老做法的“简单臵换”之路,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会劳而无功。因而我们教师不能简单视信息技术的运用就是运用电脑做几个动画进行教学,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增强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信息技术成为良好的教学辅助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作用,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地的目的。2.技术性与使用性相结合

技术性是指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各种信息技术能够可靠地运行,保证顺利实现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而使用性主要表现在:使用时方便、快捷,便于学生和教师控制;操作简便、灵活、可靠、前后方式统一;容错能力强,纠错及时;移植方便、便于演示、传输、处理等。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信息处理的有效工具,但它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不是自然就有的,其技术的开发尚有不完善之处,这也是许多教师对“课题搬家”和“题库”式数学教

育软件不认可的原因。可见,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事,信息技术的潜力转化为胜过传统教学的优势还有待于教师加强技术平台的改进。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当然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能是辅助工具,起辅助作用,通过特有的文字、声音、动画等表现方法。呈现事物的形象或变化过程,对学生多种感官提供刺激,以促进学生学习。虽然信息技术的运用较之于其他教学媒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永远无法取代教师的地位,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这更加强了数学教师的核心与主导地位。教师是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创设者,即教师应创设多媒体辅助数学学习环境。使得学习者利用原有相关知识去顺应和理解新知识,获得认知结构。教师是信息技术的整合者,在整个整合过程中,教师应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文化之优势,解决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教师是信息技术应用的评估者,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整合数学教学的各个因素的综合评估,把知识、能力、情感、动作、技能等有机融为一体,并借助它有效地改善教学活动,保持教学平衡,而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应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接触和感受各种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过程中把握科学认识的真谛,亲自去猜想、探索、验证,在行动上和思想上发生转变,获取知识。

4.理论与应用相结合

在进行基本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应尽可能地与具体典型性、鲜明性和适用性的实际问题相联系,设计课件要与现实生活更贴近,要使学生不仅将理论应用到课堂上,而且应用到课堂外,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进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六、信息化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 1.讲解与课件相融合

充分利用这些硬件设备,制作出适合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多媒体是不能代替讲解,学生所学的知识离不开教师的讲解,而现在有些数学课件多数是千篇一律,没有什么创新,而有些学校的教师为了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本来有些知识该讲解,而片面的运用课件,从而使得本就生动的教学活动变得干瘪无味。所以我们不能片面的运用课件,我们要用得恰到好处。充分发挥教学课件应有的作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学生是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探究发现为主体。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教学情境,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理解知识,发现知识.并通过有意义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2.演示与板书相融合

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板书的密切配合。当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后,有的教师把传统的教学手段排斥在外,把教学过程设计在课件上。上课时,教师不断地按要求操作鼠标,更换屏幕,学生只有被动接受,机械记忆,使课堂由“人灌”变为“机灌”,增大了注入的数量,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变成机械的电脑播放,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气氛窒息,使学生失去学习活动的空间,丧失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教师板书,解题演算过程的规范表达,对增强教学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计算机的演示,没有系统的、必要的板书不利于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时,板书不可少,板书还应体现一节课的整体结构,给学生以清晰的知识线索。

并且在板书时,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留下反思、发问的时间和机会,这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此,把板书与计算机演示相融合是做好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3.直观与抽象相融合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对其抽象过程,直观是人的头脑运用形象(表象)进行的形象思维,而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充分运用多媒体对数学事实的展现。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感觉和知觉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其体验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在观察中感知,在感知中加深理解和认识,使学生的认识在从抽象到直观再到抽象的过程中达到对数学内容的深刻理解,直观虽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但直观不是最终目的。应该从直观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再过渡到抽象思维、理性认识。如果教师的教学过于直观,不恰当,过分地依赖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则会降低学生思维水平,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研究表明,学生对图形、图像的依赖心理,容易形成思维的惰性和单线性,一味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迁就妥协,不利于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七、优化资源,推动农村信息化教学进程

农村初中是实现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所在,学校大多修建在村落较多的区域,便于学生就近上学,这样造成在全县面积内初中分布分散、条件不

一、学生多少不一的差距。为使学生在初中得到全面发展,接触更多现代新理念、新思想、新科技,信息化教学是最为直接的,它的意义和作用、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提高初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攻克数学难关,信息化是必经的选择。

1.要整合学校优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乡镇为中心的初级中学,配臵优秀教师,完善电教设备,以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先进教学管理推动乡村教育发展。

2.加强教师培训与交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选聘优秀年青教师、教学模范带动学校教学,形成骨干力量。同时加大教师的培训,到省市县先进学校学习、借鉴先进教学方法、理念。另一方面邀请先进学校优秀教师到学校指导、授课、交流。

3.引进信息化教学方面的新秀、专业教师,传授信息化教学的技术,引导全校老师利用信息化,开展教学。

4.应用考核办法,推动信息化教学进程,鼓励老师用先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补足老师本身的不足。

总之,只有将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观念的更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带动课程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充分考虑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补足农村教师的能力不足缺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提高成绩,带动其他课程的全面提高

实践表明,信息化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尝试、探求、发现的境界之中,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因此,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接受的信息量大,获得的知识多,并且能迅速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又成为他们接受新信息的认知前提。普及信息化、利用信息化,在当代农村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参考文献:

梁小满;中学数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现状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叶伟;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曹宏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潘晓春;信息技术与平面解析几何教学的整合[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第二篇:农村初中作文教学6

知之好之,不如乐之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探索之快乐作文

防城港市防城区滩营中学

盘永昆

〖摘要〗:本文就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进行探讨,阐述一咱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快乐作文教学法。本文分三部分进行陈述:〈一〉、对两个基本问题的认识。〈二〉、快乐作文教学法的组成与操作。〈三〉、快乐作文的成效与展望。

〖关键词〗:农村初中

作文教学

兴趣

快乐作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这一点已是许多同行的共识,在农村初中,由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及大语文环境与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作文教学更显得难上加难。

在农村,说起作文教学,不少教师有这样的感慨:两头怕。学生怕写作文,应付了事,有的学生甚至不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费精力、花时间且收效甚微。学生越写越灰心,教师越改越没劲,作文教学成了提高语文成绩的一个“瓶颈”。

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进行创新,要改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相对落后的状况,就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积极探索,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水平——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在这方面同行们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实验了一种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为核心的快乐作文教学方法。本文拟就这一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性的介绍,谨求于专家同行。

一、对两个基本问题的认识

让我们首先看看两个最基本的又似乎已忽略的问题:作文是什么?作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就很难谈得上教好作文。我的理解是:作文是书面的表达,也是思想的表露。作文和语言、动作、神情一样,是人的个性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作文不应仅仅作为一种技能,更不应是一种考试技能,试卷的分数也不应是作文教学法的唯一目标,让学生正确运用这种表达方式来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个性情感,释放这种情感,使其感到一种释放情感后的轻松、愉悦,才应该是作文教学法的真正目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认识到它只是自身情感的一种有意识的释放,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善于运用这种表达方式,最后乐于运用这种表达方式。因此我把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放在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上,致力让他们在一种宽松的心境下完成作文,尽力让他们体会写作带来的欢愉和乐趣。我提出的口号是:快乐作文——我写我快乐,我快乐我写!

二、快乐作文教学法的组成与操作。

㈠、体验生活,写生活随感,解决作文的源头问题。

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很多时候是因为无东西可写,解决作文的源头问题,至关重要。我们都知道,作文来源于生活,只有贴近生活才能写好作文,只是学生每天都在生活,还不够贴近生活吗?为什么许多学生还写不出作文呢?其实,作文不仅来源于生活,更是来源于自己内心对生活的体验,生活只有通过内心的审视,才有可能成为写作的素材。可以这么说,没有自身的情感体验,就没有作文。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捕捉生活的体验,教会学生“自省”,即省视自己的内心,捕捉感受,梳理思想。这样学生才可以形成一层很细的“心网”,敏锐地捕捉到一些很细微很平常的东西,加上自己的心理感受和想法,变成心灵的“内存”——情感体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要求学生写生活随感,要在第一时间记下自己的情感体验,不管它是高兴的、激动的,还是痛苦的、委屈的,也不论长短,一篇短文,一段话,甚至一句话,一个词也好,因为这种情感的震憾与共鸣,就是日后写作最生动、最直接的原始材料。让学生有东西可写,让作文不再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这是帮助学生克服对作文恐惧心理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享受写作乐趣的前提条件。

㈡、开放式、自由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从来都不单纯是校内、课内教和学的结果,它常要冲破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的局限,在课外活动中得到扩展和延伸。以前布置作文,大多是在封闭的课堂上,统一时间,统一题目让学生完成。现在想来,这种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弊病,这种“压迫式”的教学方式确实很难让学生写出好文章来,大多学生只是硬着头皮,东拉西扯地“榨文”而已,怎么能体验写作给他们带来的欢愉,怎能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呢?我改变了以往传统封闭的、统一式的教学方法,采用了一种开放式、自由式的教学方法:我参照教材及一些参考书,准备了一个作文题目库,教师在课内讲审题、要求、技巧,把写作时间放在课外,什么时候有灵感,什么时候有了写作冲动,就写(最好是在有情感体验的第一时间写),写好了修改好了才交给教师。学生可以写课本规定的题目,可以写教师提供的题目,甚至可以写其他的题目,只是有一些要求:至少每三周交一篇作文,每学期的作文不得少于七篇,另外,为了兼顾考试,第学期还是恰当练一些当堂作文。

㈢、性化的写作要求、目的。俗话说:“众口难调”,农村初中的学生,基础有好有差,写作水平与参差不齐,布置作文时如果规定了统一的写作要求,则可能出现这样的后果:好的学生应付绰绰有余,达不到锻炼效果;差的学生则苦思冥想,写的作文仍达不到要求,越写越灰心,久之,失去了写作的兴趣。为了克服以上的弊病,我把规定作文写作要求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认为可以达到什么要求,就把它写在题目下面。例如在写《一件难忘的事》中,有个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就制订了以下几个写作要求:①条理清晰,中心突出,有详有略;②文章结构新颖;③有适当的修辞。有个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只制订了一个写作要求:句子基本通顺,没有错别字。这样,学生可能根据自身水平,制订力所能及的写作要求,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相对舒适地完成作文,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把写作要求订高点,基础差的学生也有自知之明,各得其所。

㈣、灵活、弹性、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列宁曾说过:“革命要进行到底。”既然已将写作要求的权利还给了学生,那么评价标准也应该改改了吧!每一位生写出一篇文章,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恰当的评价,而教师评价标准是否得当对延续学生写作热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这一点,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叙述。

1、评分。我改作文的评分标准就是学生自定的写作要求。如果他没胡很好的完成自定的写作要求,就不会得高分,即使这篇文章本来就不错;只要他完成了自定的写作要求,就可以得高分,即使他的文章跟别人相比并不是十分出色。这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评分标准。还是刚才那个例子,那位基础好的学生写作能力强,写出的文章当然好于那位基础差的学生,但由于没有很好的完成自定的写作要求,我只评他80分;那位基础差点的学生只订了一具写作要求,他的作文水平虽受水平的限制,并非上乘之作,却很好地完成了自定的写作要求,对他来说已属难能可贵,我评了他85分。有人不禁要问:“这样不是很容易形成一种好作文得低分差作文得高分的不公吗?”这一点我不否认,但我觉得这只是日常训练,并不是考试的终结评价,向学生讲清楚就行了。再说这样能使基础好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使基础差的学生觉得努力得到了回报,帮助他们树立了信心,保持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各得其所,这才是最重要的,要知道,在农村初中,写作基础差的学生可不是一个两个呀!

2、评语。前面说过,每个学生写出的作文都希望得到恰当的评价,而教师批改作文的评语则是这种评价最集中的体现,因此能否延续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的作文评语起着到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作文评语不应仅仅是一种评价,它是师生心灵交流的平台,更是延续学生写作热情的催化剂。还是上面的例子,我给那位基础好的学生评语是:“相对于其他同学的作文,你这篇作文相当不错,只是我觉得你完全有能力写出更好的作文,如果你在”刻画人物时恰当运用了一下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效果会怎么样?”这段评语不仅肯定了学生的作文,而且也委婉地指出了不足,我想他不会不接受吧。对那位基础差的学生的作文,我给的评语是:“这篇作文比起上一篇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继续努力,你能写出更好的作文的,比如在文章中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会不会更好?”在这里,我想特别说一下对待那些为数不少的基础差的学生的作文,他们的作文受自身水平的限制,也许写出的作文会差点,甚至会让我们看不懂。对待这种作文,我们没必要大改特改,更不应讽刺挖苦。对待这些基础差的学生,我想更应该小心翼翼,保护他们“革命的火种”,至少让他们不认为写作是一件难受的事,因为这种学生的写作热情不是很高涨,经不起多少打击,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熄灭。

㈤、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就感。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渴望自己的成果得到大家的认可,因此给学生的作文一个展示的舞台,让他们体会发表作文的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有效的手段。我在所教的班里成立写作兴趣小组,交创办了班刊,然后从学生的作文中挑选一些比较好的,让写作小组修改、抄写、插图,最后装订成本在班内发行,一方面让基础好学生每次都竭尽全力写出最好的作文,争取发表,另一方面让基础差的学生可通过阅读这些近在咫尺的作文,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争取早日发表作品。我尽力营造一个人人热爱写作的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熏陶下成长,因为我相信:好炉出好钢。

三、快乐作文的小结与展望。

面对求知欲望强但写作能力又参差不齐的孩子,我们既要给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越写越有劲,同时也要兼顾基础差的学生,要采取措施,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尽一切可能让他们体会写作的乐趣,这样他们才能走出怕写作文的阴影,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认为,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能使每个同学都以写作为乐,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成功的,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

第三篇:初中数学个人信息化教学三年规划

初中数学个人信息化教学三年规划

袁文娣 2015年5月

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地用于教学。初中数学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能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有效性,是教师探索课堂教育方法、手段的方向。《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由此可知,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面对这一问题,必须得认真思考。而且我们要大胆实践,不断创新,不断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农村学校落后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逐步使农村教学实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把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参与数学教学全过程,改变数学教学信息传递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满怀信心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还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足,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结合我校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理解数学信息化教学的优点:

(1)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创新的教育与学习环境,来完善数学导学模式,信息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新的环境中,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个能动的过程,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能动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可能的场合采用随手可得的信息和知识自主进行进修,随时获知、获能;学生成了教学过程中的认知主体;教师可以对学生起引导作用,学生的学习可以是灵活、多样、开放的。充分体现了导学模式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变教师的“包办”为“主导”,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的思想。

(2)信息化教学具备强大的交互功能,更方便教与学双方实时和非实时交互的实现。网络技术的网络辅导教学则更有独到的功能,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作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完全实现学习过程的个性化,有利于建构有效的个体知识结构;计算机网络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在训练创新思维(如形象思维、整合思维、决策思维、批判思维筹)中有其独特的优势;计算机网络有利于激发创新动机,有利于刺激求知欲和独立精神,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在发展良好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个性品质过程中有着特有的功效。(3)利用信息化教学具有许多优势:能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开放性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利于学生对学习的主动参与、自主控制,使学生不一味地依赖于课堂、书本获取知识,而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制定学习进程。

a.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演示

教师把传统教学过程中通过黑板、教具模型等展示的各种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象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等)。课堂教学时,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连接起来(也可在微机室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如:对于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发现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好理解。利用计算机,可以在屏幕上作出任意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上的垂线和中线,之后在屏幕上随意拖动A点,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 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中线和垂线三线重合。进而发现此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但应注意,多媒体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当恰当的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b.利用多媒体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环境下,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应当发生转变。应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的思想,以问题共同解决为中心的思想,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为数学的发现学习提供了可能,它的动态情景可以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

在具体操作时,可以把学生分成3-4 人一个小组,每组使用一台计算机。教师提供问题,学生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环境,积极思考、讨论,动手演算,解答问题。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小组中参加讨论,观察其进程,了解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答,对有共性的问题组织全班讨论或讲解,努力创设一种探索研究的学习气氛。如,《几何画板》就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比如课列“求圆内接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就是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在动态变化中观察静态图形的变化规律,对图形进行定量的研究,通过交流、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注重的应该是如何引导学生,如何提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如何使学生与有关的资源联系起来,以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期望学生完全掌握与某个主题有关的所有内容。

c.利用多媒体复习、作业

在课后,可以利用一些数学辅导课件来巩固和熟练某些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课件中教学内容的组织多是按章节划分知识点模块,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选取进度,系统深入地学习,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

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和学生一起做一些智能题库。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练习,并能及时得到指导。

信息化教学可以使教师与学生进行多方位的交流与反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全天候的交互协作,而不只限于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综合分析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对学习中的问题共同讨论,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时间,增加了单位时间教学信息的传播、师生之间的沟通及教学信息的反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主参与精神,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信息化教学的一般原则

1、解放思想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那必然有新的教育方法,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支配。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能“新瓶装旧酒”,即走用新技术模拟老做法的“简单置换”之路,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会劳而无功。因而我们教师不能简单视信息技术的运用就是运用电脑做几个动画进行教学,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增强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信息技术成为良好的教学辅助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作用,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地的目的。解放思想是基础,开拓创新是作为解放思想的进一步升华。在教学中,应结合数学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进行思想教育,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学中。因而教师必须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好好的利用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进行知识传播与思维培养。

2、技术性与使用性相结合

技术性是指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各种信息技术能够可靠地运行,保证顺利实现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而使用性主要表现在:使用时方便、快捷,便于学生和教师控制;操作简便、灵活、可靠、前后方式统一;容错能力强,纠错及时;移植方便、便于演示、传输、处理等。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信息处理的有效工具,但它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不是自然就有的,其技术的开发尚有不完善之处,这也是许多教师对“课题搬家”和“题库”式数学教育软件不认可的原因。可见,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事,信息技术的潜力转化为胜过传统教学的优势还有待于教师加强技术平台的改进。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人们经常提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要相结合,当然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定位也是一样的,它只能是辅助工具,起辅助作用,通过特有的文字、声音、动画等表现方法。呈现事物的形象或变化过程,对学生多种感官提供刺激,以促进学生学习。虽然信息技术的运用较之于其他教学媒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永远无法取代教师的地位,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这更加强了数学教师的核心与主导地位。教师是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创设者,即教师应创设多媒体辅助数学学习环境。使得学习者利用原有相关知识去顺应和理解新知识,获得认知结构。教师是信息技术的整合者,在整个整合过程中,教师应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文化之优势,解决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教师是信息技术应用的评估者,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整合数学教学的各个因素的综合评估,把知识、能力、情感、动作、技能等有机融为一体,并借助它有效地改善教学活动,保持教学平衡,而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应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接触和感受各种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过程中把握科学认识的真谛,亲自去猜想、探索、验证,在行动上和思想上发生转变,获取知识。

4、理论与应用相结合 在进行基本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应尽可能地与具体典型性、鲜明性和适用性的实际问题相联系,设计课件要与现实生活更贴近,要使学生不仅将理论应用到课堂上,而且应用到课堂外,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进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信息化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

1、讲解与课件相融合

目前,很多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与以往相比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充分利用这些硬件设备,制作出适合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多媒体是不能代替讲解,学生所学的知识离不开教师的讲解,而现在有些数学课件多数是千篇一律,没有什么创新,而有些学校的教师为了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本来有些知识该讲解,而片面的运用课件,从而使得本就生动的教学活动变得干瘪无味。所以我们不能片面的运用课件,我们要用得恰到好处。充分发挥教学课件应有的作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学生是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探究发现为主体。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教学情境,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理解知识,发现知识.并通过有意义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2、演示与板书相融合 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板书的密切配合。当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后,有的教师把传统的教学手段排斥在外,把教学过程设计在课件上。上课时,教师不断地按要求操作鼠标,更换屏幕,学生只有被动接受,机械记忆,使课堂由“人灌”变为“机灌”,增大了注入的数量,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变成机械的电脑播放,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气氛窒息,使学生失去学习活动的空间,丧失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教师板书,解题演算过程的规范表达,对增强教学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计算机的演示,没有系统的、必要的板书不利于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时,板书不可少,板书还应体现一节课的整体结构,给学生以清晰的知识线索。并且在板书时,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留下反思、发问的时间和机会,这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此,把板书与计算机演示相融合是学好教学的关键所在。

3、直观与抽象相融合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对其抽象过程,直观是人的头脑运用形象(表象)进行的形象思维,而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充分运用多媒体对数学事实的展现。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感觉和知觉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其体验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在观察中感知,在感知中加深理解和认识,使学生的认识在从抽象到直观再到抽象的过程中达到对数学内容的深刻理解,直观虽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但直观不是最终目的。应该从直观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再过渡到抽象思维、理性认识。如果教师的教学过于直观,不恰当,过分地依赖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则会降低学生思维水平,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研究表明,学生对图形、图像的依赖心理,容易形成思维的惰性和单线性,一味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迁就妥协,不利于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摘自《数学教育学报》

因此,数学教学运用信息技术要适度,要有典型性使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形成抽象结论,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当学生由具体事实抽象概括而形成数学概念或结论时,一方面要清楚有关事实背景,使所学知识成为有源之水。能从抽象的过程中发展观察、比较,归纳、抽象的能力;总之,直观与抽象相结合,是为了使学生对数学理论理解得正确,认识得深刻,运用得顺利。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使学生思维活动积极化,能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把认识提高到理性阶段。从而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五、数学信息化教学的误区

虽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也明显存在着误区: 第一,不恰当地追求信息技术手段,而忽视其对教学的干扰比如,有些多媒体课件,把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组合在一起,有时就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会干扰学生的思考,干扰课堂教学,削弱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过分追求课件的“外在美”,而忽视“内在美”如所用颜色过分亮丽、鲜艳,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不利于认识问题的本质。

第三,重视电脑的运用,而忽视其他媒体的运用把原先低效的“人灌”变成高速的“机灌”有些教学内容用其他媒体进行教学并不比用电脑差,比如,讲解二面角时让学生折纸;讲经度、纬度用地球仪进行教学;等等在教学中能用黑板和语言表达清楚的,尽量不用电脑。第四,重视演示现象、说明问题、传授知识而忽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等。

第五.重视形象思维,而忽视抽象思维的教学等

因此,我们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观念的更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带动课程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践表明,信息化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尝试、探求、发现的境界之中,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因此,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接受的信息量大,获得的知识多,并且能迅速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又成为他们接受新信息的认知前提。

第四篇: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摘 要]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而是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本文针对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具体实际,谈谈对分层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关 键 字]: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它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教学”是一样的。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或分得更细,再根据《大纲》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类指导、分层评价的一种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素质教育是全面性的,普及的教育,而不是英才教育,是一种发展的教育。这样,我们更有必要使来源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接受教育不同的学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相应的发展。若教师在课堂上施行“齐步起”,“一刀切”;老师讲,学生听的话,就会造成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吃不饱”的乏味,“吃不了”的生厌,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而分层教学正是“因材施教”,有利于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开发潜能,充分发展。然而,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初中的数学教学主要在课堂上完成,但我们的课堂只有45分钟,要在这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真正做到分层教学不是简单的事情。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分组是前提条件,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又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谈及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细节问题。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师生的情感也在互动,最起码应达到一种和谐的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自如地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意见,享受自己的成功和喜悦。那么,教师就不能有高高在上的姿态,更不能摆出一副“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架势。而是要认同学生的大胆发言,欣赏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千万不能漠视学生的不成熟的见解,更不能随

意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整个课堂教学到处有发言、有争议、有讨论、有发现,学生热情洋溢,情绪高涨,师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和谐同步状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子乐观情绪,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对学生进行分组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让学生在分组时觉得自己是优越的或者是差的,而要让他们明白到我能不断地进步,我能向更高一层靠近,我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现有知识水平。具体做法是

1、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 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 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 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我还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铜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更重要的是这种分组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自己要求由A组调到B组,或由B组调到C组,但前提条件是他自己认为自己能胜任该组的学习任务。

2、分层备课

我们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分层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做好工作。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在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情况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A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C组学生“吃得饱”。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安排作业时,教师亦可分三类作业,每组学生在完成本组的任务后,可自由地做其他组的作业。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尤其是C组的学生,可以对他们有更高的要求,可开展编题改题,妙题巧解、难题征解,数学竞赛,编写小论文等活动,不断拓展其思

维空间,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3、分层授课

课堂上进行分层授课主要是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分三个阶段,它们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阶段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段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段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另外,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总的来说,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导致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完成大纲上的要求,优秀生尽可能地拔尖提高。教师在课堂后15分钟的时间里接触更多的应该是后进生。如在学习初中代数第三册第83页函数的第二节内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第一层次,对简单的函数表达式,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如课本第84页的例2(略):即当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用解析式表示的,则函数中自变量的取范围一般是指使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所有取值(单纯地解决问题)。第二层次,对于有实际意义的函数,自变量的取范围要从实际出发来考虑,例如:底边为a的三角形面积是S与这边上的高h之间的对应关系S1ah中自变量h的取值范围应是大于零的2实数,即h>0.如果没有说明是三角形面积,则应认为是一般的整式,这时h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并要求学会归纳,总结规律,由自己归纳出应该注意的问题或数学思想方法等,找一个代表发言,教师予以鼓励或加以完善(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第三层次,完成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能对复杂的函数表达式,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如y1x2、y

2、xx1xyx21等(培养创新能力)。x

14、分层练习

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

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5、分层辅导

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对A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C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C层次的学生帮助A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6、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做法相似于分层练习。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A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B、C两层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

总而言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为广大同学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分层教学中要鼓励成功,容忍失败,并帮助困难学生;分层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与身心的变化,教师应及时调整学生层次,让所有同学时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要鼓励同一层次学生相互竞争,不断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自从实施了分层教学以来,教学中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某些僵化模式,汲取了国外小班分层授课的优点与成功经验,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和减轻同学过重课业负担的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所以说分层教学是一种值得实践探究,并受到师生欢迎的成功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徐专平孙玲 《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教育研究 [2]张 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东方闻道

[3]付裕东 《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最佳途径-分层次教学》 中国教育品牌在线 [4]段生军 《分层目标,教学策略》 [5]华国栋 《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浅谈 农村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应 店 街 镇 中 黄

丽 2 0 0 913

第五篇:信息化与初中数学联系

信息化与初中数学联系

摘要

数学相对于文科来说不够生动、形象,比较枯燥、抽象,一直以来,初中数学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对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传统的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只强调知识的灌输,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信息化教学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既丰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 多媒体技术

自主能动性

现代信息技术

一、传统方式与信息化教学的优劣

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通过语言,板书、挂图等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其优越性:一是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及时地更改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并利用教师丰富的阅历和经验讲解。二是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情和反应随时调整授课方式和内容,师生交流的机会较多,师生关系较融洽。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过程机械,教学内容往往会脱离现实生活环境,枯燥乏味,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理解、消化。三是学生学习依赖性较强,缺乏独立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互助合作、团队协作精神。

信息化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它直观形象的展示知识,又注重信息的反馈,强调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其特点:一是节省板书时间,充实教学内容。二是增加了教学的连贯性。三是活跃教学气氛。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其声、关、图像等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

二、数学信息化教学的优点

(一)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创新的教育与学习环境,来完善数学导学模式,信息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新的环境中,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个能动的过程,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能动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可能的场合采用随手可得的信息和知识自主进行进修,随时获知、获能;学生成了教学过程中的认知主体;教师可以对学生起引导作用,学生的学习可以是灵活、多样、开放的。充分体现了导学模式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变教师的“包办”为“主导”,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的思想。

(二)信息化教学具备强大的交互功能,更方便教与学双方实时和非实时交互的实现。网络技术的网络辅导教学则更有独到的功能,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作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完全实现学习过程的个性化,有利于建构有效的个体知识结构;计算机网络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在训练创新思维(如形象思维、整合思维、决策思维、批判思维筹)中有其独特的优势;计算机网络有利于激发创新动机,有利于刺激求知欲和独立精神,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在发展良好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个性品质过程中有着特有的功效。

(三)利用信息化教学具有许多优势:能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开放性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利于学生对学习的主动参与、自主控制,使学生不一味地依赖于课堂、书本获取知识,而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制定学习进程。

1.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演示

如,《几何画板》就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比如课列“求圆内接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就是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在动态变化中观察静态图形的变化规律,对图形进行定量的研究,通过交流、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注重的应该是如何引导学生,如何提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如何使学生与有关的资源联系起来,以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期望学生完全掌握与某个主题有关的所有内容。

2.利用多媒体复习、作业

在课后,可以利用一些数学辅导课件来巩固和熟练某些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课件中教学内容的组织多是按章节划分知识点模块,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选取进度,系统深入地学习,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

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和学生一起做一些智能题库。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练习,并能及时得到指导。

信息化教学可以使教师与学生进行多方位的交流与反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全天候的交互协作,而不只限于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综合分析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对学习中的问题共同讨论,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时间,增加了单位时间教学信息的传播、师生之间的沟通及教学信息的反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主参与精神,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趋利避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初中数学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寻找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针对问题,提

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建立信息资源库、相关链接、即时答疑等手段方式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结合亲身实践,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得出结论。

(二)营造数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媒体数学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和知识建构的合作伙伴。学生根据其兴趣学习相关内容,并把所学知识通过制作课件、幻灯片等形式进行归纳、总结。这一学习行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是经过自我加工、建构完成的。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形成爱学、善学的学习习惯;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它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获得的信息知识,同时提高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再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崇尚合作,学生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只有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一切学习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以师生合作为基础,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形成乐学氛围,让学生在强烈求知欲望的驱使下开动脑筋,各抒己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其次要改变单一的师生交流,创建“兵教兵”的机制,学生对存在的问题通过互相讨论,养成同学间的协作精神。形成师生间、生生间多向交流、多边协作、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新格局。

可以说,“数学信息化教学系统”给数学学习带来的变革是巨大的,它以适合数学学习要求、适合学校教学、适合学生能力的提高为研发和推广的出发点和归宿。信息化作为新的因素加入到学校环境构成因素中来,绝不仅是设备的简单增加,我们追求的也不是信息化环境本身,而是信息化能够给我们带来的于学生成长、学校发展有利的深层次的内涵,我们要使这套系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使其成为数学教学的新手段。

参考文献

[1] 《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祝智庭,《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2月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若干思考》孙名符,刘岗, 2001年6月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王晓丽.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及其变革[J].甘肃经济纵横.2004年(第33卷)第5期 [6]黎国胜.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下载农村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_6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_6.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淡初中数学信息化[大全5篇]

    浅淡信息化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华容四中熊容 信息化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当中,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作为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要认真思考,大胆创新,勇于进取,与时......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引路人,只有具备与时代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做到有......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草川中学 范振亚 目前,我们不少农村初中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用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很不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下,是以......

    浅议初中数学与信息化的教学整合五篇范文

    浅议初中数学与信息化的教学整合 石家庄市元氏外国语学校 梁景虎 摘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机“融合”,为此要求:信息......

    6、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应用(

    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应用 摘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

    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 教学分析 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矗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1—6的乘法口诀”以后,数......

    漫谈数学教学信息化(最终定稿)

    漫谈数学教学信息化 山东省临朐县七贤小学 张国庆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信息化教学以其自身的优势更加突出了时代性和前瞻性。信息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

    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要】 本文针对新课改情况下的农村数学教育现状形成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并提出部分教育对策,认为现代农村数学教育重点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