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国培成长故事(王萍)
我的国培故事
——在支教时国培,在国培中见证着爱
摘要:我很荣幸地被分配到永宁县玉泉营小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在支教的同时,我参加了国培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姐妹情、深深的师生爱,关于教学也收获了许多新的思考。生活中温暖的故事和学习中全新的思考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记忆。他们将成为我今后工作中的盏盏明灯,照亮未来前行的路。
我的国培故事是在去乡村学校支教时发生的,多彩的生活在我脑海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我将与各位同仁共同分享。
支教,是我作为教师以来的一个梦想。听到消息后,我递交申请,通过了层层审批,很荣幸地和几个同事被分配到永宁县玉泉营小学,期待已久的支教生活就此拉开序幕。
玉泉营小学地处贺兰山脚下,这里的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宁夏南部山区的移民,生源质量较县城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印象中的玉泉营小学,设施应该是有些陈旧的,教学设备估计也不完善。但令我们没想到的是,这里有着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教室和教师公寓都是新建的,不到五十人的师资队伍就有三十人是近三年招聘的特岗教师。有人说:“农村学校孩子少,教师没有压力,下乡支教是享清福,是疗养。”此言差矣!玉泉营小学一千多学生,教职工才不到五十人,每一个人所分担的教学任务是我们县城教师难以想象的,工作可真不像说起来那么轻松,我们支教的老师也不例外,到校就展开了忙碌的教学工作。就在一切教学工作刚刚捋顺时,我接到通知参加今年的国培学习,这让我多少有些担忧,毕竟我这个年纪的教师对网络操作是有些不熟练的,但不论多难,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努力去践行,国培的好机会更不能错过。令人欣慰的是本期国培学习不仅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更让我体会到了浓浓的姐妹情、深深的师生爱以及和谐温暖的大家庭。我的国培故事,开始了。
一、浓浓的姐妹情
本次国培的学习方式是远程培训。对于我这个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刚开始还真有些发愁:白天的工作安排的满满的,啥时候学?怎么学?可谓是问题重重,最年长的我有些不知如何开口。很快,我的畏难情绪就被同住的姐妹们看出来了,原本天天下午放学就回家的她们,为了帮助我按时进行国培学习,统一改成每周一一同上班,周五再相约回家了。每天晚饭后,我第一个去办公室打开电脑学习,对程序不熟悉的我,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账号登陆、页面设置等不知如何解决,青年教师们总是有着解决的方法。我就这样在学习中摸索,在摸索中进步,不耻下问,终于在姐妹们的指导下,我的电脑操作越来越熟练,国培也按计划进行着。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姐妹们分享着一天的喜和乐,青年教师向老教师请教课堂教学经验,老教师也向青年教师询问一些课件制作中的问题。我认真总结国培学习中的经验,相对于低水平的信息技术操作,我注重课程的理解、作业的完成、发帖回帖的探讨交流,对于国培中的一些好理念,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把好的教学经验分享给同事们。工作任务重,但我有一颗上进的心。于是每日一边默默批改作业,一边聆听着专家们的讲课视频,遇到精彩片段,总是会停下手边的工作,反复进行播放摘录要点,一点点积累一天天进步。我的国培学习终于顺利进行起来,姐妹们开玩笑说初冬的寒风吹不散浓浓的暖意,风虽然是冷的,但国培使我们的心里暖洋洋的,我的心中涌动着的是爱的暖流。
二、深深的师生爱
在玉泉营这个学生多教师少的偏远小学,每天看着身边的老师们忙碌的身影,感受着他们工作的不易,作为县城的老师,农村教师的奉献精神让我们十分感动。我想既然来了,就要有所作为!第一次走进课堂,四十多个孩子,齐刷刷的目光注视着我这个城里来的老师,我首先用英语介绍了自己,然后请同学们来个自我介绍,要求孩子们尽可能地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展示出自己的英语能力。当然了,我听到的大多数是用母语表达的。从孩子们的介绍中,我了解到这里孩子的家庭与我们本地孩子不同,许多家庭都有两个以上的孩子,甚至有的家里有十个之多;从孩子们的穿着上我仿佛看到了六七十年代学龄儿童的影子,我伤感了:当今的社会怎么还有这样的家庭?一周后,教师节到了,孩子们送给我从教三十年来最有特殊意义的礼物:一个用废弃的包装条编织的笔筒。此时,我震撼了:孩子们虽然没有富庶的生活条件,但是他们有着朴实和善良,更有着一颗感恩的心!随着天渐渐变冷,我看到有的孩子还穿着单鞋,甚至没有穿袜子。于是我联系了县城里的同事,希望她们能在自己的班里组织募捐,把她们学生不穿的衣服或鞋子捐给我远在山边的学生们。同时,我在微信群里也倡导我刚刚六年级毕业的学生献出爱心。人间处处有大爱!一周的时间里,我几乎天天都能收到喜讯:今天又捐来了毛衣、棉衣、棉鞋。还有我可爱的毕业班的学生们,他们把收集来的衣物装了满满两袋子送到了我家。周一上班,我带着满满的温暖把几大袋子衣服抬下了车,玉泉营小学的门卫一看,马上招呼门口的人帮忙抬上了楼。捐衣物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校园,受到了大家的赞誉。和我搭班的老师对我说,孩子们收到我们捐的衣服很是激动。后来我还发现了两个秘密:穿了我捐的厚衣物的学生们在我的课堂上都很积极,成绩提高的很快;而且这之后有很多青年教师经常把不穿的衣服送给学生的家人穿。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结束了,看到同学们的成绩我很骄傲,我所任教的两个班成绩在学区名列前茅。
学期的最后一天,我到教室里和孩子们告别,当孩子们听说我以后再也不教他们时,他们都哭了,稚嫩的脸上满是失望,他们一个个喊着:老师,你继续教我们吧,我们今后一定会更加努力好好学习,保证认真完成家庭作业„„至今,我的抽屉里还存放着离开时孩子们写给我的信,字里行间里尽是孩子们的祝福、感动和不舍。
在国培这个学习的天地中,知识与技能的提高都不是最令人激动的,最令人激动的是我们始终践行着热爱学生的理念,始终同孩子们一起成长。
三、国培带给我的思考
说到这里,国培带给我温情,同时也让我的内心有了些许震撼:作为一名老教师,我们平时思考的太少!平常我们在学校中,考虑地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考虑地并不多,对如何深化教育改革更是知之甚少,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跟上时代改革的步伐。在教学方式的变革中,不是通过学生的学来带动教师的变,而是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数字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应用犹如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驶入学校教育的城市乡村。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入、广泛应用成为我们老师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我们新一代的教师要善于学习,抓住国培的远程培训机会,增进同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吸收身边优秀教师的经验,更要结合网络教学向全国各个学科各个地区的名师学习,同时利用自身教育资源的积累在网络搭建的教育平台上把好的教学案例、课件、反思分享给他人。正如英国作家萧伯纳所言,朋友间交流思想,那收获都是双倍的。
其次教师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一点不仅仅是年轻教师要认识到的,更是我们老教师要坚决执行的。从教学的内容上我们不能总用单一的教学设计,应多反思多听课多学习多尝试;从教学的手段上,我们可以制作微课,利用电子白板、平板等教学设备将课程内容精彩地展示出来;从教学方法上,多钻研,甚至可以将不同的学科结合起来,比如英语课的教学,我们可以插入音乐片段,设置简单的手指操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多媒体设备,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展开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充满乐趣,同时也给了我们自己全新的体验。学海无涯,不单单是知识浩瀚,如何传授知识同样需要我们终身学习。
最后教师是有教育大爱的人。在培训期间,我认真聆听教育专家、导师的讲座,积极参与同伴讨论。国培教育,让我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经营的。对待学生要公正、平等、不高高在上,要言行必出,做孩子的表率;要学会包容孩子,充满爱心懂得原谅;要学会用发现的眼光看学生,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闪光点。国培既给了我观念上的冲击,又使我在理论上得到了提高,教学技艺也得到了成长。更重要的是,通过国培,我更加明确:“教学”这两个字应将重点放在“学”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一个为本,两个一切”。以生为本就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试着蹲下身来看学生,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就是要坚持“依标施教”,因材施教。教学要注重创新,着力授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专家教授们的新理念新视野就像一扇窗,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学习天地,而不再是闭门造车,井底之蛙。
国培学习使我认识到为人师者不再只是独自耕耘,而是要实现心灵的交流、情智的碰撞,让我们的教育理念变得更为先进,让我们的教师更关注教学的发展,关注孩子的成长,让我们的追求更趋向教育的本真。冬日的天气甚是寒冷,想起国培的那些日子,此时我内心却满是温暖。在飞舞与飘落之间,在绚丽与平淡之间,在跃动与平静之间,国培学习给我带来了温情的故事、纯真的笑脸还有前进的方向,犹如一朵花的绽放改变了日子的颜色。这些美好的记忆将成为我今后工作学习路上的盏盏明灯,照亮前路使我勇敢地面向未来。
第二篇:奥运冠军王丽萍的成长故事
奥运冠军王丽萍的成长故事
悉尼奥运会王丽萍为中国田径夺得惟一一枚金牌的振奋人心场面,似乎已经从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出,采访全国竞走锦标赛,感受最深的是丹东历史上第一位奥运会冠军在当地群众中的影响,市民们无一不为丹东拥有这位竞走冠军而感到骄傲。昨天下午,丹东市体委姜亦德主任向记者讲述了王丽萍成长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王丽萍1976年生于凤城市农村,母亲是位纯朴农民,全家的生活支出仅靠在凤城市一家煤矿烟叶收购站工作的父亲维持,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从小王丽萍就有着运动天赋,学校每次举行运动会,总是拿个第一。1989年6月,王丽萍被凤城市体校选中,并改学竞走。
第二年,赵世梁向当时中国竞走界著名教练王魁推荐了王丽萍,将其调入辽宁队试训。由于王丽萍训练中特别能吃苦,所以王魁留下了这位瘦弱的小姑娘,还当即奖给她一套运动服,一双运动鞋。从此,王丽萍和陈跃玲、王妍、刘宏宇等人成为同门师姐妹。王丽萍肠胃不好,运动量一大就要呕吐,可是好成绩必须伴随大运动量训练,于是训练场上,王丽萍常常吐得只剩黄胆水可吐了,连王魁教练都不忍再看下去。
1996年,王丽萍险些结束了她的竞走生涯。当时,正值亚特兰大奥运会前夕,全国竞走好手聚集在云南进行奥运选拔赛。训练中,王丽萍膝伤复发,愈来愈重,开始还能勉强训练,到后来走一步都钻心地痛。医生告诉王丽萍,必须立即放弃竞走,王丽萍只得回到了家乡进行休养。两个月后,王丽萍带着稍稍缓解的伤痛,又重新站到了训练场上,咬着牙重新开始训练。
凭着顽强的毅力,王丽萍终于战胜了伤病,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1999年世界杯前国内进行了一次预选赛,在包括刘宏宇、王妍等众多好手的“夹击”中,王丽萍走出了第2名的成绩。悉尼奥运会,王丽萍并不在正选名单中,她要通过选拔赛获得奥运会的参赛权。
第一站、第二站选拔赛,王丽萍连续两个第一。最后一站在大连旅顺,比赛前4天,王丽萍膝伤复发,她的教练急忙从哈尔滨请来专家,为她进行理疗。两天后,比赛开始前,王丽萍惊喜地发现膝盖不痛了。20公里下来,王丽萍又是冠军。凭着三次选拔赛冠军头衔,“名不见经传”的王丽萍搭上了去悉尼的末班车
第三篇:国培成长故事
国培,你让我改变
去年在研修网是我第一次接触网络培训这种模式,感受了网络培训的快捷、便利、实效性,享受了网络培训带来的乐趣,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回想去年几个月的网络培训,很多感受还很清晰,很多场景还历历在目。
记得当初开始知道要在网上培训,觉得很繁琐,每天除了上课还需要上网学习,有些反感,所以自己内心没有马上投入到网络培训中。但有一次在学校利用没课的时间认真的看了专家的讲解,感受了远程培训的新鲜、互动、有趣。
现在我记忆还很深刻,那是宋晓荣老师讲的多媒体教学的内容,正好最近讲的好多课程都需要多媒体,所以自己就认真的看了看,内容的细致、精彩,至今都没有忘记。在教师讲解的同时可以自由评论,大家对老师的讲解都赞不绝口,当时就感觉到远程培训的有趣和新鲜。在远程培训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大家的作业并且可以自由发言对各位老师的作业评论或者点赞。记得我的作业就被各位老师点评过,大家在这个平台里各抒己见,真正的为我们教师同行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自己开始慢慢的喜欢上了远程培训,每天一有空就会坐在电脑前,认真学习,时不时的写几笔,做好笔记,为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积累知识。
那段时间了觉得忙绿而充实,每天上班学习两不误,上班时可以随用运用到学习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机会对老师而言真的难能可贵。每次多媒体教学的问题都会轻松的搞定,我感到心情愉快,热情高涨,充满情趣,自身也很有成就感,似乎在远程培训中找到了一个积极向上、互助友爱的另一个我。我在等待下一个培训,希望自己在教学中做的越来越棒,在生活中越来越开朗。
第四篇:国培成长故事
“ 国 培 计 划 ” 教 师 成 长 故 事
原州区十一小 李 敏
我参加了国培计划的培训,重新回到校园学习,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和体验,与以往每天周而复始的繁琐的工作相比,突然有一种别样的感觉,每天有规律地学习、生活,洗去了我身上的浮躁,让我回归本真,静心学习,潜心研修。
国家对我们的大力培养,是让我们通过专家引领和自主研修,达到自我成长,并学以致用,专家们精湛的理论知识,先进的理念和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洗礼中努力实现着培训学习与工作实践的有效对接,将专家经验和自身所学有机结合,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将会把这次培训的所想、所得、所思融入今后的工作中,这既是学用结合的要求,也是自己肩负的责任。自己唯有进一步修心—修行—修能,才能真正做一名学以致用的实践者、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
培训给我许多思考,深刻的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老师呢?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我认为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还需要自己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去学习。教育学生,从爱出发。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这些都是老师爱的真谛。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有了问题时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师爱要全面、公平。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通过这次的国培学习,不论是教育教学理论或业务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回顾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只觉得自己做的问心无愧。
在教育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情感。热爱学生,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树立他们的自尊 心和自信心,以“爱”为核心,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后进生,我都细心关爱,倍加呵护,从欣赏开始,从称赞入手,欣赏、称赞学生的每一个细微处,激发他们高 尚的动机,而且自身对知识充满热忱,不断求新成长。当今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养:
一、能科学地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
二、熟练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和应用。积极参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积极参加镇级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操作大赛及课件制作比赛均获一等奖。
三、有创新的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以通过抽象 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为目的,善于启发,分析细腻层次分明,注重解题思路的传授和解题技巧的总结。
四、有爱心。我始 终认为:教师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 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 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真实的影 响”。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示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 响学生。
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个极端的教育口号像枷锁一样天天束缚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责和愧疚之 中,使我天天怀疑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真的就认为我就是那个不会教的教师,否则为什么会有部分学生不会学习呢。后来通过学习相关理论及多方面的实践探索 请教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宣传鼓励口号,而绝不是评价教师工作的客观标准。
教育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在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活中,面 对一些顽劣的学生,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会左右自己的情绪,另外过于看重学生成绩,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有时候会茫然不知所从,不能坦然面对学生的错误,影 响了与学生感情上的沟通和交流,也是存在的问题。因此怎样克服工作中的急躁情绪,尊重每一个孩子,真正做到蹲下来给学生说话,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调 整。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认真遵循“教书育人”的工作准则,把书教好,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以适应新世纪对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的要求。
第五篇:国培研修成长故事
回首研修路,这边风景独好!
——“国培计划2014” 置换脱产研修成长故事
吴忠市利通八小 韩淑琴
2014年8月10日,我带着一份欣喜和惶恐踏进了宁夏大学参加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学习。欣喜的是在我执教了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踏入了我一生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惶恐的是已经四十三岁的我还能接受这样高层次的洗礼吗?三个月的培训时光,说起来是很长,但又是那样的短暂。转瞬即逝,为期三个月的研修培训结束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训,我感觉每堂课都是充实的,每堂课都有不同风格的专家讲师讲课,每堂课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堂课都能感受到不同思想火花的冲击。回首这三个月的培训,紧张、忙碌、充实、成长。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增长了知识,改变了观念,拓宽了视野,坚定了信念。在这短短的90天脱产研修的日子里,我们白天为学习而忙,晚上与大家探讨、交流。当学习临近结束时,我静静地躺在床上,细细回味学习的过程,更多的是激动,留恋。我似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破茧成蝶的梦想……
聆听专题讲座,丰富理论知识,学习中提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泉活水来。”理论研修阶段,采用了聆听专家讲座,组织学员交流讨论,写心得体会等形式学习。教育名家们生动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培训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出问题到课程标准的深度解读,从教师职业道标准德到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从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到课例研修的基本方法,从中国传统文化到国学经典赏析,从课题研究的常用方法到课题的选择与设计……真的是一场头脑风暴。在此过程中,百余名专家教授的讲座各有特色,各有感触。
我深深地被专家教授们对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精辟见解所折服,他们对小学语文的前沿引领,让人耳目一新、心生敬仰。理论学习,使我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
在理论研修阶段,我认真参加培训学习,积极参与国培学员班学习交流活动,其间收获不少,感触颇多,享受了快乐,也感到了一些迷茫。来培训我们的不是专家、教授,就是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他们来至大江南北,讲课风格各异,观点理念炯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有很高深的学术造诣和人文素养。听他们内容深刻独到、通俗易懂、旁证博引、紧扣主题、发人深省、生动有趣的讲座,与他们交流对话,就像是享受一顿色香味俱全的精神大餐,让人回味无穷!听专家们的专题讲座,一方面让我感到快乐,感悟到不少做人处事的道理,在思想理念上受到很大的冲击,在精神上接受了又一次崇高的洗礼,我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自由与轻松,呼吸到了一股民主、自由、开放、和谐的、充满人文关怀与浓浓的学术研究氛围的清新空气。另一方面也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我的无知,原来我是多么的与现实格格不入,我每天给学生讲素质教育,却似乎离它越来越远。我感到了自己原来竟然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一无所知。原来知识的海洋是如此广阔无边,而我原来是这般肤浅啊!
专家们生动有趣、真情实感、操作性强的讲解,使我学习了新的课改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让我懂得了理论是一门学科的方向和总括。走进国培,聆听专家的讲座,汲取名师的精华,使我在心灵得到了洗涤,在师德修养、精神境界上得到了提升,在课程理念、教学改革、教材教法、理论基础、教学技能、文化知识等方面的认识得到了更新,让我进一步看清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实施目标。理论学习与思想交流,我体会到作为教师,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反思自己,对专家们的观点理念要辨证的吸收。学无止境,我们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与自我完善,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同时,我们更要以名师为鉴,向专家学习,虽然我们在思想不可能达到他们那么高的境界,在学术上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成就,但是只要我们努力了,我们进步了,我们不误人子弟,我觉得我们就没什么遗憾的。
其间俞世伟教授在《师智、师德、师风》讲座中提到“自己的事是能力 他人的事、老天爷的事是自己心态”人品不高总为一个利字看不破,学业不精,总为一个懒字丢不弃,人脉不和,总为一个诈字撇不开。人生最伟大的职业:医生、教师,医生在于救死扶伤,教师在于积善。
自治区教研室马兰老师的《小学语文教材使用中的问题和对策 》讲座中,谈到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教学的艺术是教材处理的艺术。正确把握教材,灵活处理教材,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是有效、高效进行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证。马老师以自己专业的视角为我们找出了当今语文教材使用中的七大问题,即
一、教学内容选择不当;
二、死抠教材或无度拓展(对创造性使用教材把握不当);
三、过分依赖教学用书和备课资料,缺乏自主钻研教材、设计教学的能力和意识;
四、缺乏整体意识,整合不够;
五、对教材把握不准、处理不当;
六、教材资源使用不足;
七、年段特点及课型特点把握不准确;反思之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的确确存在着这些问题。时下,我们学校刚刚启动了教学质量效益年活动,我想,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先解决有效使用教材的问题,严把有效备课的关口:教什么要清清楚楚;在什么起点上教要清清楚楚;教到什么程度要清清楚楚;为什么这样教要清清楚楚;怎样教要清清楚楚;教得怎样也要清清楚楚。
如若做到这五个清清楚楚,我想我们的教学实效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北京市东城史家小学万平老师《教育是温暖的》事迹报告中讲到,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她是一个热爱孩子的人,感觉到与学生交往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相信每一个学生,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并走进孩子的心灵。以自己的努力,使我们的没一个学生都获得益处。老师应是学生幼小心田的播种者,童蒙养正的奠基者,良好习惯的塑造者,理想目标的引导者。这让我们每一位学员深深感受到作为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我们从事教学的不变信念。教师的幸福在于孩子们的摸爬滚打,家长们的苦口婆心,作业本的亲密接触。当我们用心血换来孩子们的快乐是我们是幸福的,当我们师生共同付出努力之后,终于见到成功的那一瞬间是我们是幸福的。
跟岗实践——如影随形,如沐春风
在影子研修培训学习阶段,本人严格遵守培训学习纪律,认真制定影子研修个人学习计划并付诸实施,积极主动争取指导教师的指导,虚心请教、自觉沟通并接受指导与检查,认真完成各项培训学习目标任务。在三周的研修过程中,我带着国培第一阶段理论学习的收获与困惑走进西夏区回民小学,走进充满生命灵动的课堂教室,走进耕耘在课改一线教师之中,走进学生生活学习和文本解读之中。三周的学习时间里,我与影子指导老师真诚沟通、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始终以认真、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参与研修学习活动。一个月来,我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及时将自己的问题与困惑向影子老师请教;在学习中,我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研讨、教学交流等实践活动,主动参与,主动发言,及时整理听课和讲座资料并写好影子研修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学习反思;同时,坚持每天看书、写读书笔记或上网查阅教育教学理论、搜看优秀教师授课资料及经验介绍等。听课30多节,并写有听、评课记录、反思、点评及课堂观察记录、课例分析等学习资料。在影子教师的指导下,我进一步学习积累了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课堂教学话动的实施能力、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教学反思能力。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学习、思考背后,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是压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教学和专业发展有很大帮助。
在跟岗教师汇报展示课中,我按照我们学校的模式课设计并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受到学校教师和驻校班主任的高度评价。西夏回小浓郁的教研氛围让我产生了很多想法。在短短两周多的时间内,我亲自参加了四次教研活动,有以课为例的课例分析研讨活动,有抛出话题教师思维相撞的话题教研,有多组共研的集体备课活动,有专题交流活动,每一次活动都开展的扎实有效。尤其让我收益颇大的是参加三年级教研组长冯丽老师组织的一次以“朗读”为中心词的话题教研,我被分到了第六组,大家在参与话题教研时,每个人都能够敞开胸怀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挥洒地淋漓尽致,每一个话题组都争先恐后,不甘示弱,令我赞叹不已。我想,在我们学校以组为本的组本教研活动中有效开展这样的话题教研应该对于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研能力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能为每一位教师敢于在活动中倾吐心声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团队交流,分享经验、提升培训成果,反思中前行
大学就是专门研究学术的地方,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开放场所。学术无国界、无地域之分。真理的诞生总是离不开争论,大家都是一个目的,殊途同归。这次培训不仅是学员共同交流研讨的平台,也是自我提升的平台。
在学习期间,学员们在每一次交流研讨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体会,大家各抒己见,学员的教育教学事例、教学设计、帖子,风趣幽默,智慧亲和,精彩纷呈,让我折服,使我有了更宽阔的视野,掌握更高的教学技能。每一个话题都有专家指点,会引发小组成员的热议。我不记得是哪个专家说过,你觉得有些糊涂有些困惑不要急、不要紧,那说明你有进步,你在反思,只要你每天都有那么一点点的感悟,那你就是一个大收获。我们迷茫,是因为我们的肤浅与无知,正因为我们不优秀不完美,我们才更需要学习,更需要培训。有了专家的引领,我们才会有新的提升。研讨交流充实了我,每一次登陆去看看学员的帖子、班级推荐的文章,我每天都有不小的收获。在交流中我进一步意识到教育观念陈旧、知识结构狭窄、教学方法单一、教研意识、能力薄弱的可怕与悲哀。让我增强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理解了骨干教师培训研修是带动和提高全体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的重要性,体会到实施国培计划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我不想说我的感受有多深,我只想说:听国培专家讲座,绝对管用!与学员交流,分享快乐,收获成果!受专家指点,走出迷茫,实现提升!来参加这趟国培,我没白来,值得!总之,这次培训虽然是短暂的,但是留给我的记忆与思考是永恒的,通过这次培训,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以及差距所在,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这次培训让我经历了太多的感动,经历了太多的激励。回头去看看自己在培训中留下的脚印,我相信那不会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学习的开始!惟其如此,我们才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