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整合机制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2 12:2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整合机制实践研究.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整合机制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第一篇: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整合机制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机制整合实践研究》

实 施 方 案

旌阳区新中学校课题组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新世纪祖国优秀建设者的有效载体。面对农村德育教育形式的变化,教育改革的发展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情况,我校中小学的德育工作还不能与之相适应。突出表现为: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由于我校没有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没有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学校德育工作比较落后。学校德育的实施,由于受到社会各种非规范行为的冲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随之带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未做到衔接的问题、德育管理没有形成合力,使德育育人的功效受到影响。

德阳市旌阳区新中学校课题组针对我校不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工作,德育教育效果差。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拖欠作业现象严重。有些学生照抄作业。学生不热爱家务劳动,不孝敬父母。不团结同学,学生心理不健康,出现学生自杀现象。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发生交通安全事故。有些学生不爱护庄稼和花草树木等。为了解决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了使素质教育在我校真正落实,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办好新中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课题组选此课题进行研究。

本课题对丘陵地区学校德育方法、途径和评价的研究。可为丘陵地区学校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课题研究意义

(一)、新中镇是一个边远山区贫困的乡镇,新中学校是一所经济、文化滞后的山区农村学校,要实施卓有成效的德育工作,非常的困难。当前制约我们山区农村学校德育实效的因素,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新中学校德育的实施,由于受到社会各种非规范行为的冲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低,教育方法不当。我校没有严格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没有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没有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学校德育工作比较落后。领导和教师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不够重视,在接触过的很多学生自杀案例中,大部分之前都有苗头,班主任没有及时积极干预,并且放松警惕,没有经常了解学生的表现,在我校学生中发生了学生自杀现象。家住新中镇普安村六组的刘雪东,在2008年10月12日下午放学后,回到家里,父亲见到女儿很生气,就问:“前两天下午放学后没有回家,你到哪里去了,她就站在父亲的身边,木木地立着。第二天她的父亲听说刘雪东前两天没有

回家是在网吧打游戏,她的父亲恼怒极了,可是她不管做错了什么就是“死不认错”,这时家长气头上打骂得更凶。第二天,就是星期六,这位初一学生刘雪东趁家长不在家,喝毒药自杀,幸亏有人发现早,及时送医院抢救,她那年轻的生命得救了。这位家长打孩子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造成了新的心理问题。打孩子绝对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会是对孩子的一种个性压抑。

2、新中学校学生有五个村的学生放学回家要经过德中公路,德中公路的车多,车速快。我校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有一些学生不懂交通安全知识,还有一些学生不遵守交通安全规则。放假期间,有个别学生骑自行车上街办事,还有个别高年级学生骑摩托车上街办事。由于上述原因发生了交通安全事故。在2010年2月28日晚上,原新中学校学生罗云骑着摩托车到德阳庆祝元宵节,在回家的德中公路上,与车相撞,当时,受伤严重,送医院抢救无效。2007年11月,新中学校四年级学生韩继平,放学回家,经过德中公路,在德中公路旁不遵守交通规则,被运输车撞伤,送医院抢救无效。目前,我校还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学生上学和回家搭私家车,司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出现超载学生回家的现象严重。

3、新中学校初二学生曾学建,父母对他要求严格,寄予厚望。教育手段粗暴、简单,一旦孩子表现不满意或犯错,一顿打骂难免,而且下手很重。可是爷爷奶奶十分疼爱他,庇护他。该生成绩较好,但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纪律较差,在学校里和同学相处融洽,与学生交往能力较强,受外校转入一位学生刘鹏的不良习惯影响。节假日,两人一起到网吧上网打游戏。教师批评教育时,他认识到了到网吧上网打游戏的危害性。也下定决心改正这种不良现象。可是回到家里,自己不能约束自己,加之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又受到爷爷和奶奶的庇护。2008年4月的星期天又到网吧打游戏。回到家里,父母打骂后,他和刘鹏离家出走。几天后,父母才把他找回家。

4、我校有一些学生不懂得“人人离不开庄稼,种庄稼很辛苦,粮食是来之不易的”的道理。没有认识到花草树木和庄稼是我们的好朋友,不知道应该怎样爱护它们。有时出现不爱护庄稼的现象,例如:2010年春期的一个星期天,新中镇雷井村有几个学生在油菜田里捉迷藏,把油菜叶和花撞落在田里。被人发现后,进行了制止,这些学生暂时离开了。过一些时间,又在油菜田里继续捉迷藏。就在我们校园里,也有个别学生不爱护花草树木,没有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5、我校九年级学生李宏,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一年才回一家。可是爷爷奶奶十分疼爱他,庇护他。该生成绩较差,自我约束能力差,纪律较差,在学校里和同学相处不融洽。由于上课时他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经常随便

说话,影响同学听课,且“屡教不改”,该班学生有一些家长很有意见。无奈,老师只好将他安排到教室最前面右侧靠窗户的一个位臵上,使其尽可能“远离”他的同学。可他没有了“交流”的对象,就一个人唱起了“独角戏”——拆文具盒、叠纸飞机、……每天都有新花样,老师们对他无可奈何。有一次,学生起立后,他将椅子拉到一边,学生坐下就坐空了,摔了一跤。而这些学生的恶作剧往往具有突发性、对抗性和危害性,可教师一怒之下,极易做出蠢事。但这样只能显示出教师的无能,使自己威信扫地,使师生关急剧恶化,而始作俑者却愈发暗自得意。教师对待学生的恶作剧,采用了简单粗暴,感情用事的教育方法,没有留给自己一个调整情绪、思索对策的时间,再则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这位学生在2010年春期的一天又做了一件恶作剧。一位教师把一辆摩托车放在教学楼底的楼梯下,李宏同学在课间休息时,将摩托车的某一零件扭松。教师骑摩托车上路时,差一点发生交通事故。

以上几个问题说明了我们新中学校没有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德育没有引起全校教师的高度重视。有一些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感情用事。学校德育教育效果差。学生家长具有“重养轻教”、“树大自直”等传统观念,没有树立科学化、现代化、人文化的家庭教育新理念。农村家庭教育水平偏低,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家校关系有一些紧张。学校还需要为家庭教育研究、为青少年成人成材搭建平台,还要促进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目前,我们丘陵边缘山区的德育教育举步为艰,并没有引起社会多大的关注。“德育立校”在学校贯彻得很认真,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能渗透德育教育。在学校,大多数学生表现似乎很有道德水准。但是,学生一出校门就是另外一个人了。原因是社会和网络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分辨是非意识薄弱的中小学生提供了一种无意识的负面的教育,社会所展现的形形色色,虚虚实实,汹涌澎湃的无意识的负面的教育严重冲击着学校教育,它绝不顾忌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二)、当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同作用。德育应是学校,家庭、社会统一影响的系统工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三者协调同步,形成校内外合力,发挥整体效益的结果。但在目前,学校德育的实施,由于受到社会各种非规范行为的冲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教育功利主义的普遍存在,又导致全社会教育的乏力,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受到影响。因此,我校选择本课题的研究对促进教改具有重要意义。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养的方式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家庭教育只有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有效并快速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和茁壮成长。但是,由于受习惯影响或知识层次的差异,据调查,目前我镇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四种不良类型:拔苗助长型、放任自流型、只养不育型、虎头蛇尾型。这四种类型的家庭教育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学生成长进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大多数家长还有“重养轻教”、“树大自直”等传统观念,家长在教育子女方法有失偏颇,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有少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积极性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大部分学生生活习惯差。还有部分学生放学后不回家,串门,去网吧打游戏。有的学生在家里,不做家务活,甚至晚上十一点以后用手机上网或发短信等不良现象。针对这些问题,作为学校,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为此,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同作用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1、是全方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加强与改革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只有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探索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才能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落到实处。

2、是推动并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现实需要

学校是典型的学习型组织,学校教育是推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从社会发展的高度,审视教育行为的自身,积极谋求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应用。这对于进一步端正学校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推动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3、是我校教育科研成果的延伸与拓展

我们深切体会到: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一项综合工程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只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很难推进的,必须有家庭、社会的参与和支持。需要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引导,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与教育能力。需要对全社会教育诸元素进行有机整合,调动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建立全方位参与的大教育体系,并不断创新教育机制,形成教育合力,素质教育才能得以切实的推进。

4、是全面提升我校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校正处于新课程实施阶段,如何抓住课程改革的历史机遇,全面提升我校教育质量,是我校行政领导和教师都在思考并渴望获得有效解决

办法的问题。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全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并指导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本课题从健全教育的责任分担机制和发挥教育评价的正向激励功能入手,探索并构建科学的符合本地实际的教育体系,以期实现诸多教育元素的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全面提升我校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假设

构建德育一体化网络,形成以“政府领导、学校主导、家校配合、社会参与的德育管理体系。在学校人人都成为做德育工作,能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以校长为首,在我校建立教育科学发展观,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能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领导更加重视,教师努力,家长配合。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拖欠作业现象减少。学生热爱家务劳动,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学生心理健康,不出现学生自杀现象。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学生爱护庄稼和花草树木。落实“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办学理念,在我校真正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提升学校办学效益,办好满意的人民教育。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针对我校在德育的实施时,受到社会各种非规范行为的冲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问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低,教育方法不当。学校还没有严格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没有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没有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学校德育工作比较落后。学校德育工作是全方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是推动并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现实需要;是全面提升我校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因此,要以校长为首,在我校建立教育科学发展观,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能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要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拖欠作业现象减少。学生要热爱家务劳动,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学生心理健康,不出现学生自杀现象。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学生爱护庄稼和花草树木。要在我校落实“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办学理念,真正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提升学校办学效益,办好满意的人民教育。

四、研究内容

(1)、丘陵地区学校德育方法的研究。(2)、丘陵地区学校德育途径的研究。(3)、丘陵地区学校德育评价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研究”与“行动”相结合的探索方法。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成功经验。根据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地运用以下方法开展研究。(1)、教育调查法(谈话与问卷)

通过谈话与问卷了解我校学生和家长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让研究组成员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的教育目标、方法和措施。调查法 :

(2)、行动研究法:

针对本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①预诊:发现问题。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德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

②收集资料初步研究:由课题组研究人员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方案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③行动: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3)、经验总结法:

定期召开研讨会,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概括和提炼,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4)、文献法: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组织教师学习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把阅读作为教师生活。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

(5)、个案研究法:

在每个班确定3-5个优生或差生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他们进行个案分析和个案研究。

六、课题实施的步骤

根据课题安排,结合本课题具体情况,拟定课题的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时间三年,即2009年9月—2012年7月,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酝酿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月)1、2009年9月成立课题研究机构。2、2009年10月确定研究课题。3、2009年11月召开课题立题会 4、2010年1月:召开课题开题会。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3月-2011年11月)1、2010年2月:①在每个班中确立个体研究对象,并安排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进行调查、分析、进行转化教育,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取得对学生教育的重大进步。

②对基础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有关情况。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③2010年2月-2010年7月:子课题研究:体育教学中怎样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德育的角度培养学生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和怎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2010年11月:①开展班团队主题活动(读书活动、交流读书心得、抗震救灾演讲活动、讲故事)

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到敬老院打扫清洁卫生、到乡村帮助孤、残老人。)

③、家访。

④召开家长会,开展专题讲座,指导怎样教育子女 ⑤开展家长交流活动。

⑥、评选优秀家长,在全校交流。⑦给家长发放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 3、2010年12月:教师写一篇关于德育教育的文章。4、2011年3月:课题研究工作会议 5、2011年4月:①开展班团队主题活动(读书活动、交流读书心得、抗震救灾演讲活动、讲故事)

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到敬老院打扫清洁卫生、到乡村帮助孤、残老人。)

③、家访。

④召开家长会,开展专题讲座,指导怎样教育子女 ⑤开展家长交流活动。

⑥、评选优秀家长,在全校交流。⑦给家长发放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 6、2011年3月-7月:子课题研究: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和学校体育怎样实施学生耐力训练。7、2011年7月:教师写一篇关于德育教育的文章 8、2011年9-2011年11月:A、课题研究工作会议

B、①开展班团队主题活动(读书活动、交流读书心得、抗震救灾演讲活动、讲故事)

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到敬老院打扫清洁卫生、到乡村帮助孤、残老人。

③、家访。

④召开家长会,开展专题讲座,指导怎样教育子女 ⑤开展家长交流活动。

⑥、评选优秀家长,在全校交流。⑦给家长发放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 C、教师写一篇关于德育教育的文章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3月

1、运用已取得的研究成效进一步扩大试验区域,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三教结合模式和运作机制,推介三教结合经验。

2、全面总结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编辑研究文集,整理研究资料档案,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全面论证、鉴定、验收。

七、课题研究机构

(一)专家顾问组

周乐志(德阳市旌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刘 艳(德阳市旌阳区教育局副局长、旌阳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谢华林(德阳市旌阳区教科所所长、中学高级教师)

杨贵才(德阳市旌阳区教科所理论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张增萍(德阳市旌阳区教科所理论室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二)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胡勇(旌阳区新中镇党委书记)副组长:许建熙(旌阳区新中学校校长)

成 员:刘武田 冯祖怀、郭俊、李道菊、龙文伟、曾仔述、郭升平

曾国太(镇团支部书记)李冬(村支部书记)冯隆兴(村主任)

(三)、课题研究组:

组 长:许建熙(新中学校校长)

副组长:李道菊(新中学校教导副主任)

成 员:冯祖怀、郭俊、刘武田、龙文伟、曾仔述、郭升平、黄国成、赵宗毅 李建、杨华明、肖开明、刘红英、蔡小艳、陈加彩、冯华富、黄万华、李从国、尹华巧、张天顺、邱钦杰、张凌杰、王德君、邱钦元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刘川、男、37岁、德阳市教科所理论室主任、德阳市教育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有近二十篇论文在全国、省、市等刊物上发表,主研的四川省普教科研课题《中小学教师全员岗位素质培训研究》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撰写的《中小学CAI课堂评价探讨》与《网络环境下教师教育观念与行为转变对策研究》分别获得四川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担任2001年四川省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委(四川省教育出版社、四川少儿出版社)。

谢华宁、男、46岁、旌阳区教科所所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教育管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有三十五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各级刊物发表或获奖。主研的《素质教育评价操作体系研究》与《城乡一体化实践研究》分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三等奖。

杨贵才、男、54岁、旌阳区教科所理论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教育管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有三十余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各级刊物发表或获奖。主研的《素质教育评价操作体系研究》与《城乡一体化实践研究》分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三等奖。

张增萍,女,德阳市旌阳区教科所理论室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管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有三十余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各级刊物发表或获奖。

许建熙长期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和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重视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所负责的学校2007年和2009年被区教科所评为校本科研先进单位。

冯祖怀从事学校管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参与《山区贫困学生教育的研究》区级课题的研究。

刘武田曾从事教学管理和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在理论上颇有建树。曾仔述从事区、校级课题研究和学校的教研工作,参与《山区贫困学生教育的研究》区级课题,完善了《山区贫困学生教育的研究》的研究计划。制定了《山区贫困学生教育的研究》实施方案,组织参研人员进行《山区贫困学生教育的研究》工作,撰写了《山区贫困学生教育的研究》研究报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四步曲”,2004年在德阳教育学院学报发表。主研过《贫困生道德情感教育途径的研究》、《贫困生道德情感教育方法的研究》《学校安全知识教育的研究》、等,曾获区教科所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奖。为这些课题顺利通过专家鉴定验收并获奖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一、思想保证

在许建熙校长的领导下,我校树立了科研兴校的新风气。学校把课题研究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校长带头参加课题研究工作,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工作积极性高。

二、制度保证

学校制定了教研科研管理制度,教育科研奖励制度,并把课题研究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晋级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组织机构保证

学校成立了专家顾问组、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

四、经费保证

学校把课题研究经费纳入了学校预算之中。拿23000元作为课题研究经费,用于购买资料,奖励课题研究教师,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和课题结题工作。

九、预期成果

(一)、理论认识

1、提高领导和教师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同作用的思想认识。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新观念。

2、在学校教育中,以德育为首,全面育人,全员参与教书育人。形成“学校所有事中讲德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良好气氛

(二)、技术成果

1、落实“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办学理念,在我校真正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1)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强化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领导。

(2)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2、构建德育一体化网络,形成以“政府领导、学校主导、家校配合、社会参与的德育管理体系。在学校倡导人人做德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新中政府的领导下,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学校成立由校长全面负责的德育管理体制,设有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学校党组织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同时加强了对工会、政教处、团队等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它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3、以校长为首,在我校建立教育科学发展观,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4、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

5、通过课题研究,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劳动者。办好满意的人民教育。

6、在我国教育中最失败的就是德育教育,领导不重视,教师不努力,家长不配合。在我校建立德育创新的良好机制。

7、改变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评选新三好学生。只要在思想(热爱劳动、尊敬父母、团结同学……)学习(书写好、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有进步……)身体好(喜欢参加各种活动)方面做到三好就评选为三好学生。

(三)、实践成果;探索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由于农村学生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诸因素的负面影响,及学校教师对德育工作的淡化,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日趋边缘化。针对这一严重的教育问题,通过三年的研究,总结出“学生自主,成人帮助,多元评价”的德育新模式,拓宽德育途径,并根据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实际提出“榜样示范法、活动体验、自我评价激励法”等切实有效的德育方法,促使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的有机融合,增强了德育工作实效。

1、利用班团队课开展演讲活动。演讲内容:爱护庄稼和花草树木,遵守交通安全规则,远离网吧,爱家务劳动,尊敬师长,抗震救灾等。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

3、开展学生读书活动,讲故事活动。交流读书心得体会。

4、在教室里和楼道的墙上张贴有关德育教育的标语。如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环境熏导。

5、利用传统节日教育学生。如:五一节教育学生爱劳动,国庆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利用新中镇的优秀人物消防警察刘文龙的优秀事迹教育学生。

6、根据学生的评价体系。评选新三好学生。评选出“家务小能手”、“交通小卫士”、“小作家”、“小记者”在展板上进行表扬。

教师读一本德育书,写出德育体会和德育教育论文。做出一个德育教育个案。

7、促进家校、家园沟通,搭建家庭、社会、教育的“立交桥”。丰富家庭教育理论体系,探索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8、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模式

通过研究,我们构建“教学改革、师生互动,家长学校、家校互动,社校互动,群团组织、多元互动”教育模式,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十、预期效果

1、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抗震救灾演讲活动、班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通过班团队开展讲故事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促使学生更加懂礼貌,尊敬老师和长辈。

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和校园内张贴名言警句等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学生明确学习明的,更加热爱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通过开展班队活动,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开展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在我校学生中不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5、通过教改、教研活动和本课题的研究,在教师指导下,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

6、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7、教师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8、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在我校学生中不发生自杀现象。

9、家长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更新“重养轻教”、“树大自直”等传统观念,树立科学化、现代化、人文化的家庭教育新理念。

10、建立学校和家庭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家校联系、改善师生关系。

11、促进家庭和谐、社会进步、教育发展。以学校为办学主体,形成有家庭、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合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12、将“实施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在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探索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促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落到实处。

1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全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并指导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本课题从健全教育的责任分担机制和发挥教育评价的正向激励功能入手,探索并构建科学的符合本地实际的教育体系,以期实现诸多教育元素的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全面提升我校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机制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机制

五龙联小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有关要求,继续推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做好组织,引导、服务少年儿童和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工作,促进少年儿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打造全新的德育工作品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工作目标

1、牢固树立德育意识,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继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

2、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大队辅导员为副组长的德育工作及少先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估体系,调动全体教师的育人积极性,在学科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全面渗透德育德育,争创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3、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继续突出德育和少先队的特色工作。

①形成1项自己的少先队工作特色。②继续开展已有的特色活动,使特色更专。③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经验。④严格按照《岗位目标责任书》的规定,出色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5、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强化主题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展学校德育工作品牌。

6、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

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制定德育工作相关机制,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共建共育网络。吸收优秀教师担任辅导员,定期进行培训,并通过观摩、培训、研讨等形式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选拔、聘任、管理与考核机制,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通过培训、研讨、经验交流等形式,督促班主任积极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对班主任日常工作进行量化评价,并适当提高班主任工作在考核中的权重,提高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加强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定期聘请他们到校做报告、开讲座、进行法制、科技、安全教育,做好共建共育工作。完善少先队小干部的选拔、任用、奖励机制,定期进行小干部培训,增强队干部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功能、定期组织学生干部会议和学生代表会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2、强化德育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校外德育资源的育人作用

利用黑板报、评比栏等宣传阵地推出优秀学生榜样,成立班级图书角,有计划地组织读书竞赛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成立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各种兴趣小组,做到活动经常化、序列化、规范化,将德育实践活动向纵深推进。

3、抓好常规建设

抓好德育常规工作,学期初召开学校德育工作大会、开学典礼、国旗下教育等大型集中教育活动。按要求组织主题班队会、晨夕会、后进生帮扶等日常教育工作,并建立相应档案记录。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通过系列化的途径加大教育引导力度,逐步使学生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确保教育实效。同时,还要结合上级要求,积极组织开展重大节日庆祝、荣辱观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网络文明教育、科技环保教育、劳动实践教育、亲情援助、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书香校园等主题活动,做好关心下一代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和教育工作,完善家长委员会职能,密切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探讨德育序列化,加强德育科研工作。

4、突出德育特色活动

继续开展绿色环保活动,结合上级要求和本校实际,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习惯养成、文明守纪、法制环保、安全出行等教育,美化学生的德育生活。月份工作安排

2月份

总结假期工作

3月份

开展“学雷锋”、“安全教育日”等主题教育

开展节约资源“四个一”活动

4月份

组织清明节祭扫和教育活动

5月份

组织节假日实践活动

6月份

搞好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活动

以端午节为契机,开展“爱我中华——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活动

7月份

开展“红领巾心向党”活动

8月份

组织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9月份

组织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

开展“尊师爱生”活动

10月份

组织庆“十一”假期实践活动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11月份

组织“建设书香校园”读书展示活动 12月份

迎接学校德育团队工作评估 开展一年级新生队前教育2010、2

第三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建设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建设

大有九年制学校董跃峰

随着现代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的构成愈来愈趋向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一项全民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针对教育新形势,我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的检验,我校认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的合力,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良好教育途径。

(一)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环境教育观是顺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当前社会,知识经济的出现,使人类社会比任何时候都依赖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这使得教育的功能也应有相应的变化。因此,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出发,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一个现代的教育观,明确我们要培养的是怎样的人才。那么,应该树立怎样的一个现代教育功能观呢?从现代青少年的实际状况看,他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随着社会信息传播的发展,他们越来越早的接触到成人化的世界,生活的范围不再是学校 家庭简单的交叉,而受外界多方面的影响:从宏观系统看,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影响:从中观系统看有社区的影响:从微观系统看有家庭的影响。因此,顺应时代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现代的教

育观应包括这样三个方面:“其一,强调教育的育人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和谐统一。其二,突出教育的经济功能。即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三,关注教育对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倡导科学人道主义教育功能观。”从以上现代教育功能观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现解到: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应试的天才,而是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建设的具有科学人道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目前教育工作要在一个全社会化的大环境中进行,就意味着学校从上到下各阶层都要转变旧有的单一学校教育观念,形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大环境网络教育观念,在此基础上制定教育的目标、要求,促成教育合力的形成。

(二)认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明确立足实际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 从上述的论述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 步向社会扩展。因此,必然要充分认识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生活的基本环境,在学生成长中所起的作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促成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决定因素。学校可以有意识的对各种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进行选择和重组,系统的发挥主体作用。在现代社会,由于知识传授的专门化程度越来越高,学校越来越普及,因此学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越来越大。学校承担了过去由家庭完成的大部分教育功能,成为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少年儿童而言,学校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同时也是社会生活形式,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整个青少年时期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度过,从中掌握了知识技能,养成道德习惯,形成了一定的价

值观念,锻炼了健康的体魄。因此,学校对于个人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对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尤为重要。家庭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一个人生下来受到的最初影响就是家庭影响。家庭结构、家庭职能、家庭关系、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形成人的基本特点。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刘湘云教授经过两年对128名“健优儿童”及128名一般化儿童的家庭环境进行研究调查后指出,少年儿童发展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家庭的结构特点、家庭的稳定性、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言行举止、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参与子女教育的自觉性及其教育方式、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都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社会为少年儿童提供成长的基地。人是社会的动物,一个人出生以后,在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发展阶段,都要加入许多群体组织。就个人的发展而言,加入群体能够满足人的社会交往需要,满足人的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从而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交往会从学校、家庭扩展到社会,加入社会不同的群体之中,这种以人的性格等情感、心理的基础的交往,具有很大的内聚力和吸引力,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极大:如果是健康的,能促进儿童的发展,比如几个喜欢制作小发明的孩子形成的兴趣小组。反之,会有消极影响,例如一些沉迷于电子游戏厅的孩子形成的小集团。同时由于儿童身心都 成熟,一般不易摆脱这种影响,对其成长影响较大。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并且它们的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即可相互促进也可以相互制约抵消,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程度如何,直

接的影响学生的发展。学校只有加强同社会、家庭的联系,加深对社会情况和学生校外生活的了解,加强与社会、家庭的配合,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对学生共同施加良好的影响,才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从我校的实际来看,地处农村的学生与外界接触相对较少,家长的文化层次也较低。由于我们认识到学校、家庭、社会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我们有意识的加强与社区的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尽力延伸学生的学习和认识社会的空间,开展活动,让他们尽可能的触摸到时代的脉搏,缩小与市、镇面学生的距离;同时努力做好家长的工作,及时与家长沟通和联系,第一手掌握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抓好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教育,齐心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切实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会结合的教育网络,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认识到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起到的不同作用,使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较深入的了解到把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注重全面了解学生年龄特征,心理发展规律和现阶段的思想实际,多渠道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保证教育的同步性和一致性,形成网络式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起到的是一个引导和指向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育网络体系的作用,自觉把教育教学活动放置于一个立体的网络系统之中来考虑,不断完善学校的自身管理,提高教育管理与教学水平。

2012.09

第四篇:学校 家庭 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学校

家庭

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初中

2019年9月

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策略,其根本任务是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增进教师和家长相互了解学生在家、在校接受教育的情况,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统一;充分利用社会各资源,发动社会各界的教育力量,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拓展教育影响的广阔空间,使家、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质量。

一、工作机构

长:

副组长:

成员:

辅导教师:全体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二、工作目标

(1)营造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育人氛围;

(2)建设校外育人基地,即办好学校观察社会的窗口;

(3)组建一支校外德育队伍,建立自己的校外辅导员网络;

(4)培养一批优秀家长,并以此建立优秀育人家长典范。

三、方法步骤

⑴以学校政教处为主阵地,协调学校教育网络,家庭育人网络,社会育人网络三网合理运行。

⑵建设阶段性和开放性网络,在实施中不断拓展网络,随时吸纳鲜活的校内外德育源泉。

⑶建立各班优秀家长辅导站,培养优秀家长,建设优秀育人家庭网,宣传

优秀家长的教育方法及典型事迹,请优秀家长到班开主题班会。

(4)建立校外育人基地,让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锻炼,感受来自社会的积极教育因素,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博大的胸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5)创造性地开展三结合教育工作,不断总结得失,把三结合教育这个开放性网络不断引向深入。

四、工作重点

1.“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

(一)做好上门家访工作

家访前要作好充分准备,提高家访的质量。根据每次家访不同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家访形式,如:报喜式、慰问式、教育探究式?

通过家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学习生活的环境,进一步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及爱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加教育;通过家访也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沟通教师与家长的心灵的桥梁,增进感情,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学效率。

(二)进行多种形式的家校联系

(1)、电话、书面联系等要做到经常性,学生有进步向家长报喜,学生有问题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向家长反映,多沟通,少告状。

(2)、建立家校联系本,这是家长与教师每天联系了解学生在校、在家情况的最方便、最及时的一种方法。每天班主任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在他的家校联系本上用简短的话,写上该生最近在校的情况,让家长阅读了解后签名留言,及时地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

(3)、每学期末填写成绩报告单,班主任对全班每位学生一学期的情况作全面的评价,写好谈心式评语。

(三)建立“家长会”制度

家庭教育要获得良好成效,家长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而实际上,家长的素质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形成对家长进行指导,使家长具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家长会由各班定期召开,一般每学期1次。

2.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我国优良传统为专题。学校通过教学途径进行;家庭依靠家长及亲友的言传身教;社会借助德育基地和广播宣传等媒体来影响。

3.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以“三个一起抓”为工作方针,即“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4.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宣传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之间的关系。家长配合,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找出其闪光点,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发展某一方面的技能。

5.把班级作为三结合教育的基本点和生长点,深化班级的管理改革,开展形式多样的“三结合”教育活动。

6.注重德育基地和社区活动。让学生学用结合,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⒎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五、工作内容:

1、积极开展爱党爱国爱军爱家乡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力开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2、加大法制、安全教育力度。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法制观念。通过知识竞赛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中小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教育学生如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远离违法和犯罪;增强同学们“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提高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3、关注特殊群体子女的生活。工作中尤为关注留守少年儿童的教育状况,在各项活动中鼓励和推荐他们参加,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融入集体生活。认真做好了留守儿童摸底登记工作,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为这些特殊少年送上的特别关爱,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动员学生参加文明城市共建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家庭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

总之,德育工作千头万绪,学校在这一工作中是中心环节,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三者之间如果能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同向同力的德育网络,那么我们的德育工作就—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五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的基本内容,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拓展教育影响的广阔空间,走开放办学之路,德育工作的创新,要求学校必须进行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的创新。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工作机构 组 长:校长 成 员: 全体教师

二、工作目标

(1)营造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育人氛围;

(2)建设校外育人基地,即办好学校观察社会的窗口;

三、方法步骤

⑴以学校德育处为主阵地,协调学校教育网络,家庭育人网络,社会育人网络三网合理运行。

⑵建设阶段性和开放性网络,在实施中不断拓展网络,随时吸纳鲜活的校内外德育源泉。⑶建立学校网络。

⑷建立各班优秀家长辅导站,培养优秀家长,建设优秀育人家庭网,宣传优秀家长的教育方法及典型事迹,请优秀家长到班开主题班会。

⑸建立校外育人基地,让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锻炼,感受来自社会的积极教育因素,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博大的胸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⑹创造性地开展三结合教育工作,不断总结得失,把三结合教育这个开放性网络不断引向深入。

四、工作重点

⒈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我国优良传统为专题。学校通过教学途径进行;家庭依靠家长及亲友的言传身教;社会借助德育基地和广播宣传等媒体来影响。

⒉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 以“三个一起抓”为工作方针,即“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⒊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宣传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之间的关系。

⒋把班级作为三结合教育的基本点和生长点,深化班级的管理改革,开展形式多样的“三结合”教育活动。

⒌注重德育基地和社区活动。让学生学用结合,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⒍开发家教资源,密切家校联系。⒎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五、工作内容:

1、积极开展爱党爱国爱军爱家乡教育活动。

2、加大法制、安全教育力度。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是暑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关注特殊群体子女的暑期生活。近年来,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和城市留守少年儿童成为特殊教育群体,工作中尤为关注他们的教育状况,在各项活动中鼓励和推荐他们参加,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融入集体生活,做城市的新主人。

4、发挥“素质教育乐园”和“社区假日小队”作用。建立素质教育乐园和假日小队,设立了德育园、科技园、读书园、文学园、体育园、网络园、手工园等,使之真正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增长才干、展示自我的天空。体现益德、助智、健体、促美等特点,丰富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5、积极参加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一是动员中小学生寻找纠正社会不规范用字,为创建规范语言文字城镇做贡献;二是积极动员中小学生参加市十大文明(不文明)行为评比活动;三是通过“小手拉大手”开展“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劝导活动;四是继续深化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家庭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

下载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整合机制实践研究.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整合机制实践研究.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

    2013-2014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

    清泉第一小学(2013-2014)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教育为......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的基本内容,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拓展教育影响的广阔空间,走开放办学之路,德育工作的创新,要求学校必须进......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的基本内容,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拓展教育影响的广阔空间,走开放办学之路,德育工作的创新,要求学校必须进......

    2018年《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课题研究总结

    2018年《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课题研究总结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三者之间并且还是相互推动的,怎样将三者合力为一呢......

    德育实效性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课题研究一. 课题的提出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国家领导在《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强调,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教育、法制教育、校内外教育都......

    德育实践课实施方案

    德育实践课实施方案 德育实践课程是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使学生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经验为目的。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其一.它是学校正式设......

    德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德育主题教育方案 (2014-2015学年)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针,坚持“德育为首、做人第一”的育人理念,以新道德教育理念为指导,坚信“从道德走向知识”的教育思路,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