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药商品分类基础》课程改革实施总结
《医药商品分类基础》课程改革效果评价
一、从《医药商品分类基础》课改历史看课程改革的必要性(1)2006年——创建
《医药商品分类基础》的前身课程是《医药商品学》,05年我院刚刚升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团队将该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周学时3,开设在第三学期,由于当时刚建立专业课程,还处于摸索和学习别人的阶段,高职同类院校并没有开设该课程,当时参考的主要是本科同类院校的医药商品学,所用教材的使用对象也是药学类、中药类专业的本科学生,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建立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学习指导等基本的教学文件,但是课程定位不明确,课程内容体系也在探索过程。
(2)2007—2009年——整合改革
按照教职委课改要求,该课程一直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专业教学团队进行大量的社会调研,深入企业,征求行业企业专家建议,对接就业岗位需求,从07级开始到08级学生,将《医药商品学》合到《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当中,周学时为6,开设到第四学期,先讲医药商品基础,普及医药商品基础知识,然后再重点对常用药品进行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强化,增强专业技能。在这期间结合我院高职学生特点,出版了巴晓革教授主编的《医药商品基础》校本教材,再结合执业药师讲义《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改革。
(3)2010—2011年——拆分调整
经过几届学生的反馈,第四学期专业课程数目较多,学生面临就业双选会,该课程虽然内容实用,但周学时6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效果欠佳,经过课程组的反复研讨论证,最终将整合后的课程重新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定位,重新拆分为两门课程,将《医药商品基础》定位为专业基础课,开始在入学第一学期,将《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改为《实用药学综合知识》定位为专业课,开设在第四学期。
(4)2012—2014年——创新提升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近几年本专业以岗位及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课岗对接、双境育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过程中,紧密结合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三融一接、双线并行”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完善课程体系。成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合作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团队,根据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分析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完善“基于职业岗位分析、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要求核心课程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医药商品基础》在课程体系定位为专业基础课程,对后续核心专业课程起重要的引导和铺垫作用,作为基础课程代表,13年开始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体系结构重新选取教学内容,课程名称定为《医药商品分类基础》。经过课程的改革以及经验积累,学生参加12年和14年的“全国医药行业医药购销特有职业技能大赛”,分别取得第4名和第5名的好成绩,均获二等奖,在山东省同类院校位居第一。
二、新的项目化课程改革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新的设计理念
(1)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遵循职业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课程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课程设计总目标,在着力训练医药商品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同时注重医药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药品安全管理意识贯彻始终,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懂药、擅管、诚信、经营”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为后续职业模块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综合素养提升提供入门引导和基础铺垫作用。
在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岗对接、双境育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依据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结合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并引入药店营业员、医药商品购销员、医药商品储运员等职业技能标准,构建了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能力递进”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经过多年社会、用人单位、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在行业企业专家分析归纳的三大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由行动领域转换的学习领域中,《医药商品分类基础》课程都处在必备的基础平台位置,对三大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岗位核心专业课程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和促进作用。
(二)新的设计思路
(1)以职业岗位工作分析为基础,定位课程目标; 专业教学团队广泛开展社会调研,进行药品运营过程管理、药品营销过程管理及药品服务过程管理中基层职业岗位工作分析,对照国家医药商品购销员、医药商品储运员、药店营业员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医药商品分类”典型工作任务,设置“医药商品分类基本技能”学习领域,课程目标定位于使学生获得从事医药商品分类所需的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医药职业道德和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同时提高团队协作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医药商品市场典型常见品种达到“听名归类、按类列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2)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建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以校内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校内外专家组成专业教学团队,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在课程设计上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引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场所—学院大药房、药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山东燕喜堂零售连锁药店等校外实训基地,采用不同的教学实施方案,在由模拟到仿真到真实环境中对不同医药商品进行分类识别和陈列上架。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融入体验式学习,实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教学做一体化,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岗位能力要求紧密对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3)依据职业岗位要求,结合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
根据三大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选择、重构、虚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实施“下家”检查原则,依据后续职业模块专业课程的需求以及参考国家医药商品购销员、储运员等职业资格考试内容最终设计本课程教学内容。《医药商品分类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按实际岗位需求中对医药商品不同的分类标准情境共设计6大教学项目,15个教学任务。专业教学团队在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过程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按照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要求序化教学内容,螺旋式递升,逐步实现学生从“生手”到“能手”再到“巧手”的转变。
(4)遵循认知规律,增强感性认识,创建“做→导→练→赛→验”五步递进教学实施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整体上遵循“先行后知”的基本认知规律,充分把握高职学生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较强的认知特点,授课过程中教师结合大量医药商品的图片、卡片、真实药品做引导,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直观性强,采取任务驱动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基础课程大量理论知识需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坚持“在做中学,在练中记,在验中熟”,教学实施采用“做→导→练→赛→验”五步递进法,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师指导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三、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
(一)优化课程内容
以岗位工作为出发点,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然后由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项目,设计学习任务。
课程教学团队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在教学内容的宏观组织上,以药品经营企业基层岗位对医药商品分类的工作任务驱动为依据,根据不同情境下的分类标准,共设六大学习项目情境,13个能力训练项目,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螺旋式递升,整合并序化教学内容,随着学生对分类标准的熟悉以及对各类药品商品信息的掌握积累,项目学习性任务内容难度越来越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增强,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不断提高,教学场景的构建也逐步实现由模拟到仿真到现场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微观组织上,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基础课程以陈述性讲授为主的内容结构,按照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构建以过程性知识为主的内容结构,情景化教学。在学习型工作任务的设计上,以典型常见病常用药品为载体,用真实的工作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学习,引领学生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行动路线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逐步完成由单一到综合项目的训练转变,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二)丰富的表现形式
为满足课程教学需要,规范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通过教学标准、自编校本教材、习题集、教学方案、项目指导书、视频图片资源、医药商品卡片及实物等相关教学资料,以及资源丰富的精品课程网站得以实现,满足课程教学需要。
(三)融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本课程立足于项目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高职教育理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模拟训练、仿真训练、竞赛激励、现场实践、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该课程有大量的商品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图文并茂,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便于商品知识的把握。通过模拟训练、仿真训练、现场实践等切实提升学生医药商品分类的实践技能,让学生在反复做、练的过程中将品种知识融会贯通,熟能生巧,同时引入竞赛激励机制到考核体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融入到专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技能赛事体系。
课程组根据不同教学项目的工作情境,结合高职学生形象思维与动作技能较强的特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效果,确保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主体地位,通过学习场景和实践场所一体化教学项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协作精神。教学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展示法、小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启发引导法、示范法、现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充分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医药商品分类专业技能,增强更新商品知识的方法能力,逐步完善学生的社会能力。
(四)实施新的全程化、综合性的考核方案,注重过程考核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考核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的重要保障,是检验教学实施质量过程的重要评价手段。
本课程采用全程化、综合性的考核体系,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加大了过程考核和实践考核的比例,总成绩由过程考核和期末卷面考核两部分组成,两项各占总分值的50%。全课程6个大项目,13个任务,都有考核标准,根据任务性质,各占的比值不同,具体考核标准也略有不同,总体采用个人考核和团队考核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程性、综合化的考核。
四、课程改革效果
实践证明,实施《医药商品分类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本课程教学团队在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实施该项目化教学的2014级学生和未实施项目化教学的2013级学生中,各选取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代表学生4名,一共24名学生进行了课程教学效果反馈座谈会,针对课程项目设置的重要性、合理性,接受度,兴趣度,与岗位工作的结合度,知识能力的掌握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座谈,进行了教学效果的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基点、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化教学,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创建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课程模式。实施这种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达到了“教、学、做”的有机结合,教学过程结合大量的药盒、卡片、图片等教学工具,增强直观性,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医药商品分类知识技能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学生认为,项目化教学授课的学习过程对自己将来走向社会后的实践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评价优良率为100%。
考核过程由过去的试卷考核为主转变为过程考核为主,试卷为辅的综合性考核形式。小组学生在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由于兴趣的增加,团队意识的增强,教学实施过程学生的主动性的增强等多方面原因,每个学生都很注重过程考核成绩,态度良好,积极性明显过于过去。从14级的期末总成绩可以看出,比13级平均提高10分左右。另外通过对期末试卷进行综合分析,试卷命题科学,题量”难易适中,知识覆盖面广,题型多种,题意灵活,考试结果与原来授课考试结果相比,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对专业技能实训的具体操作步骤认识较清,考试结果比较理想,成绩呈正态分布。
通过实施项目化教学,分学习小组教学,小组共同完成工作任务,这个过程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职业能力,既达到提高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医药商品分类技能的目的,也使学生毕业上岗后能符合企业“上手快、适应期短、发展潜力大”的要求。同时,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施也增强了教师实践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综合能力,促进了教师由传统 “教、讲、授”的角色向引导者、协调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转换,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职业教学能力和职业教育质量,实现培养满足医药流通行业发展需求的优秀高端应用型技能人才的目标。
第二篇:课程改革实施总结
2013-2014学第一学期新课程
改革实施总结
“斗转星移,时光流逝”,转眼间一学期已悄然结束。一学期来,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县教育局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入、广泛地开展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现将一学期新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我校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件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校教师将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
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师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4、重视课改,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课改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自我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之外,还注意了解最新信息,学习先进学校的经验,注意兄弟校之间的探讨与交流。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我们在进行课后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2、为了使我校教师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一学期来我校要求每位教师上好5节公开课,并进行课后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3、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一直与本乡兄弟学校开展联片互动,形式多样,尤其注重公开课教学和教育教学心得交流,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质量
1、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2、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把鼓励、微笑、赞赏带进课堂,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3、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在改革实验中,我们要求教师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听取他们对我们教学过程的意见和建议。
4、为了深入贯彻充分发挥孩子创新意识和潜能的课改思想,在校内成功组织了书法、绘画、第二课堂活动技能汇报表演,全校师生全员参与,使课改工作生龙活虎。
四、开展校内教学、说课比赛
我校在每学期开展教学、说课比赛各一次,中青年教师互相学习切磋,学习贯彻新课程标准,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从而推进我校落实新课程的步伐,发现培养人
才,树立典型,推动教学工作向前发展。
五、课改中的一些问题和疑惑
1、师资力量不足。
2、课改工作中,家长不理解,从而失去了一些必要的支持。
3、学生的知识面窄,农村缺少知识来源,在短时期很难有较大的改革,教师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一些专业知识等很难得到详细的资料。
4、对学生的引导和课堂的调控也有一些难度,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讨论漫无边际,在限制时间内很难达到讨论目的,无法保证按时完成教学内容。
新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念,目前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
第三篇:医药商品购销 课程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不得在市场上销售或变相销售的药品是()
A.新药B.处方药
C.非处方药D.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
2.体温是指()
A、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B、直肠温度C、口腔温度D、腑下温度
3.甲类非处方药的专用标识颜色()
A、绿色B、红色C、白色D、黄色
4.人体功能和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A、组织B、器官C、细胞D、神经
5.药品注册商标的有效期是:
A、3年B、5年C、8年D、10年
6.正常人一昼夜的尿量为:
A、100-200mlB、2500mlC、1000-2000mlD、500ml
7.使用正常剂量药物时,伴随着治疗作用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是:
A、毒性反应B、变态反应C、副作用D、特异质反应
8.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以及()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人与自然B、人与人C、人与社会D、国家与国家
9.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范围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社会生活B、企业内部C、生产部门D、职业活动
10.我国明确规定“商店提供商品应当明码标价”的法律是()
A、产品质量法B、反不正当竞争法C、消法D、劳动法
11.非处方药简称()
A.ADRB.OTCC.GSPD.GLP
1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
A.GSPB.GMPC.GLPD.GCP
13.属特殊管理的药品是()
A.精神药品B.生化药品C.贵重药品D.抗肿瘤药品
14.下列药品属于假药的是()
A.以非药品冒充药品的B.更改生产批号的C.超过有效期的D.擅自添加着色剂的15.药品不良反应简称为()
A.WHOB.SFDA.C.ADRD.GMP
16.《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有效期为()
A.二年B.三年C.四年D.五年
17.顾客投诉中,若企业能当场为顾客解决问题,但顾客流失的百分率仍在()
A.10%B.15%C.5%D.20%
18.在顾客投诉中,若企业能当场为顾客解决问题,还会来店购货的顾客占()
A.80%B.95%C.70%D.60%
二、多选题:
1.医药行业职业守则包括:()
A.遵纪守法,爱岗敬业B.质量为本,真诚守信
C.开拓客户,多销药品D.文明经商,服务热情
E.急人所难,救死扶伤
2.药品的质量特性主要有()
A.安全性B.有效性
C.稳定性D.创新性
E.经济性
3.按假药论处的药品包括()
A.超过有效期的B.变质的C.更改生产批号的D.被污染的E.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4.顾客的购买动机包括()
A.求实B.求廉
C.求美D.怀旧
E.惠顾
5.按顾客购买行为的特征,将购买行为类型分为()
A.习惯型B.理智型
C.保守型D.冲动型
E.从众型
6.属于顾客服务“四先、四后”原则的是
A.先易后难B.先简后繁C.先急后缓D.先特殊后一般
7.医药商品购销员仪容仪表仪态的基本要求
A.干净整齐B.端庄大方C.神清气爽D.朝气蓬勃
8.医药商品购销员揣摩顾客心理的方法有
A.主动介绍B.多加询问C.市场调查D.等待
9.接待顾客的技巧有
A.研究心理B.区别接待C.营业繁忙,有序接待D.强力推销
10.致病微生物种类包括()
A、细菌B、真菌C、病毒D、其他微生物
11.药品的最基本特征()
A、有效性B、稳定性C、安全性D、可控性
12.医药商品购销员在接待顾客时切忌()
A、称谓不当B、行为失礼C、漫不经心D、冷眼旁观
13.道德靠()力量发挥作用
A、强制力B、社会舆论C、个人内心信念D、社会习惯
14.社会主义医药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包括()
A、社会主义人道主义B、产品质量第一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救死扶伤
15.同一般产品相比较,医药产品经营的特殊性体现在()
A、医药产品质量的重要性B、医药经营企业的盈利性
C、医药产品的特殊性D、医药经营企业的两重性
三、判断题
1、医药行具有经济事业和福利事业的两重性。
2、医药行为最根本的宗旨是为人民保健服务。在医药经营过程中,一切活动的目的是为人民
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满足人民防病治病的需要。
3、药品经营企业购进药品,应以价格低为前提,从任何企业进货均可。
4、销售不同品名或相同品名不同规格商品必须一货一签。
5、OTC药品和保健品可以开架展示。
6、介绍商品是刺激顾客购物欲望的唯一技巧。
7、销售二类精神品药物一次处方量不超过7日常用量。
8、接待顾客主动热情原则是贯穿于整个顾客服务过程的原则。
9、药品的通用名不能作为药品商标使用,但是可以在药品广告中宣传。
10、《中国药典》是我国药品法定的质量标准。
11、遵纪守法是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起码基本要求。
12、《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有效期是5年。
13、药品的有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被批准的使用期限。
14、药品的批准文号中代表中成药的字母是Z。
15、毒性、麻醉、放射性药品属于特殊管理的药品。
16、医药行业职业守则是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质量为本,真诚守信,急人所急,救死扶伤,文明经商,服务热情。
17、药品零售连销店不得自行购进药品。
18、我国实行摄氏温标表示法。
19、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的不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0、销售药品时,应由执业药师或药师对处方进行审核并签字后,方可依据处方配制、销售药品。
21、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22、营业柜上可出售私人商品。
23、冷库的温度是2~10℃。
24、《药品管理法》(2001年修订)自2001年2月28日起施行。
25、《药品管理法》(2001年修订)共有10章106条。
26、2002年8月4日公布的《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共10章86条。
27、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为劣药。
28、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假药。
29、药品所标明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应按假药论处。
30、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31、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对人体有害的副作用。
32、拆零药品应集中存放于拆零专柜,并保留原包装的标签。
33、药品不良反应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即使出现严重或罕见不良反应也得遵循此制度。
34.对于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零售企业可以采用开架自选的方式销售处方药。
35、中性粒细胞有杀菌作用,在急性化脓性炎症时数量增多。
36、首过效应能够使药物的作用延长。
37、在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零售企业中,凭借医疗单位公章的医师处方可以向顾客销售一类精神药品。
38、执业药师在审核完处方后,必须签字,然后在调配销售药品。
四、填空题:
1.应贯穿于整个为顾客服务的原则是()
2.处方装定成册后应保留()年
3.冷库温度为()度。
4.阴凉库存温度不高于()度。
5.常温库温度为()
6.药品经营企业的记录保存时间一般为:
7.营业员收取货款时务必做到的三唱一复是()()()()。
8.乙类非处方药药品绿色色标为()。
9.《药品管理法》对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执行()制度。
10.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是()。
11.《药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是(),期满前()月申请换证。
12.国家规定:经营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应当配备()或()。
13.对已经获批准新药的技术转让实行()制度。
14.药品生产合法性的标志是()。
15.对疗效不确、不良反应大或者因其他原因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应当撤销()或者()。
16.国家对()()()()类的药品实行特殊管理。
17.药品包装上必须按照规定印有或贴有()并附有()。
18.对企业经营药品的质量负领导责任的是()。
19.药品零售企业的处方应保存()年。
20.淋巴器官包括()()()().21.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占人类传染疾病的()。
22.药物排泄的方式有()()().22.顾客抱怨或投诉的类型主要有()和()。
23.调配处方前一定要经过()药品标签。
五、问答题
1.医药商品购销员的定义
2.医药商品定义及其经营对象?医药商品与一般商品相比,其质量的重要性体现在哪?
3.药品的质量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为什么说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5.药品外包装标签必须有哪些主要项目?P8
27.《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有效期为多少?
8.药品的有效期是指什么?
9.服务程序的基本步骤一般表现是(8)方面。
10.对医药商品包装材料基本要求是
11.什么是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
12.哪些类的药品其包装上必须印有规定的标志?
13.药品销售人员销售药品时,必须出具下列证件:
14.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几个方面?
15.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定义。各自的药品包装或说明书上印制的警示语或忠告语是什么?
16.处方调配程序?
第四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作为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基于该课程在机电专业的核心地位,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设计水平,本学期把它作为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在机电1003班进行教学试点。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教与学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本学期注重教学内容的重组,重视结论,忽略详细的推导证明,删减过时内容。完善设计所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增加基本设计方法和实践性内容。比如在机构分析中,增加了解析法内容。解析法更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工程实际,同时也是机械系统向智能化、高精度、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的要求。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内容以后,简化了很多内容,学生负担减轻了,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很好地参与到教学中。
其次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采用启发式、师生互动、诱导激励等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思维的习惯。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方面。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最终落脚点,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实验教学是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来验证一些结论现象的有效途径,本来应该增设设计型机构方案构思组装实验,但是由于实践条件有限,不能很好实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工程分析能力和运用资料等基本设计能力。通过16、17两周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同学们通过设计多套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这次实践环节过程中,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进来,细心查阅资料,计算数据,最终完成设计图纸及说明书,通过同学们的完成程度可以看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 1 提升,为以后从事机械设计行业打下了一定基础,收到了学生的好评,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在考核模式改革方面。结合实际情况,本学期在班上组织3次综合测评,针对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尽量给出一些创新型的题目,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注重应用基础理论与方法独立完成习题、作业情况的考核,通过布置作业等形式来考核学生的能力,针对学生的作业质量等进行详尽的评定,把平时作业的完成状况纳入课程的最终考评中。同时强调同学们平时学习的参与程度,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能够针对不同时期的学习内容提出一定的想法。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加大了期末考核的过关率,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由于本学期时间和精力有限,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不是很理想,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去完善教学每个环节,同时也应该加强在实践方面的教学探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新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等。
霍松林 2011.12.25 2
第五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作为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基于该课程在机电专业的核心地位,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设计水平,本学期在机电1201和1202班进行教学。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教与学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本学期注重教学内容的重组,重视结论,忽略详细的推导证明,删减过时内容。完善设计所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增加基本设计方法和实践性内容。比如在机构分析中,增加了解析法内容。解析法更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工程实际,同时也是机械系统向智能化、高精度、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的要求。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内容以后,简化了很多内容,学生负担减轻了,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很好地参与到教学中。
其次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采用启发式、师生互动、诱导激励等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思维的习惯。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方面。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最终落脚点,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实验教学是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来验证一些结论现象的有效途径,本来应该增设设计型机构方案构思组装实验,但是由于实践条件有限,不能很好实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工程分析能力和运用资料等基本设计能力。通过16、17两周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同学们通过设计多套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这次实践环节过程中,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进来,细心查阅资料,计算数据,最终完成设计图纸及说明书,通过同学们的完成程度可以看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为以后从事机械设计行业打下了一定基础,收到了学生的好评,达到了很
1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在考核模式改革方面。结合实际情况,本学期在班上组织3次综合测评,针对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尽量给出一些创新型的题目,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
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注重应用基础理论与方法独立完成习
题、作业情况的考核,通过布置作业等形式来考核学生的能力,针对学生的作业
质量等进行详尽的评定,把平时作业的完成状况纳入课程的最终考评中。同时强
调同学们平时学习的参与程度,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能够针对
不同时期的学习内容提出一定的想法。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加大了期末考核的过
关率,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由于本学期时间和精力有限,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不
是很理想,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去完善教学每个环节,同时也应该加强
在实践方面的教学探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新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等。
谢斌
201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