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语文与专业课程整合的思考[5篇]

时间:2019-05-12 12:5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中职语文与专业课程整合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中职语文与专业课程整合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中职语文与专业课程整合的思考

关于中职语文与专业课程整合的思考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职语文教学在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并结合中职语文教学经验,就中职语文教育与专业课程整合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中职 语文基础课 专业课程

资源整合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认识中,对中等职业教育形成了固有的模式:那就是学一门技术,找一个工作。正是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学生、家长,甚至一些学校、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语文、数学等文化基础知识的培养。学校文化基础课程的比例越来越小,有的专业索性不开;或者即使开设也形同虚设,学生根本不重视。于是,中职的语文教学逐渐呈现这样的现状: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语文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僵化呆板,教学方法单一;教材操作性不强,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改革。

心理差异学认为:在学生、个体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包括性别差异、认知差异以及人格差异等。以此类推,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专业领域的知识也存在差异。根据目前对个体差异的大量学术研究表明,在某一特定学科中,学生过去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相当准确预示出学生未来的成绩。比如,学习一定难度的课文,有一定预备知识的学生比缺乏此种预备知识的学生往往学得更好;懂得棒球规则的人,对有关棒球方面的文章的阅读,其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均好于不熟悉棒球规则的人。由此可见,中职语文教学如果能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就可能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于是,有人提出了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课程整合,即把语文与专业课重新加以整顿组合,以达到优势互补。有人说:假如语文教学是一艘船,适当引入美术、音乐等有效教学手段,就会把这艘船变成航空母舰。而且,语文文本具有极强的包容性,而这种包容性为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程相整合提供了可能。但是在整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整合与教师结合,教师先行

中职语文要想完成整合,首先需要教师掌握本体性知识、人文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语文教师自身所具有的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即所谓的语文知识。系统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完成教学的主要凭借。人文知识是语文教师在本体性知识之外所应具备的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科技、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广博的人文知识是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基础。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深厚的条件性知识是教师走进学生内心,叩问学生需求,调节教学方式的钥匙。实践性知识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应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即教学经验。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熟悉并掌握本专业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还得有将不同学科巧妙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技巧。常言说,隔行如隔山。如果教师实在不能掌握专业课的知识,可以请专业课教师来协助自己完成课堂教学。

二、整合与教材结合,校本研修

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和发展能力的源泉。所以,教材一定要以学生为基础,适合学生发展的实际。但是,我们的教材一直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忽略学生的学习基础,内容较难;二是部分内容过时,与当前的经济发展的水平脱钩;三是与课程改革的步子不合拍,已经落后课改步伐。所以,我们需要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编排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内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中职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以及认知特点和情感心理,实现课本学本化。要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课文思想和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就业铺垫。

三、整合和学生结合,自学辅助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我们一定要发挥学生的这种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我们以汽车电子专业为例,说明如何进行整合学习。汽车电子专业离不开发动机的学习,学习发动机中曲轴、连杆、活塞的运动关系。该专业的学生在三维绘图软件的学习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一些动画制作软件Flash、3dMAX等,不仅把发动机的三维模型图画出来,而且能够把它的工作原理以动画的方式展示出来,一目了然。这不仅有助于专业的学习,也为未来的就业增加了筹码。

教学理念的实现从来都离不开教学实践的深入,所以,语文与专业课的整合也不能停留在客观研究的阶段上,而应该结合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寻求语文与专业全方位的接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根据不同专业与学习的需要,多角度挖掘隐藏于教学内容中的职业元素、专业因子,以寻求语文与专业的自然接轨。

参考文献:

[1]石伟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王琦.谈大学生的求职与口语交际能力[J].天中学刊,2011.[5]张金英.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整合的几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职教学,2008.[6]王其敏.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程整合的探索[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1.(责编 张翼翔)

第二篇: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王小东 焦陂职高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实现了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的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的转变、从传统的以升学为导向向以就业为导向的转变.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建设,应站在专业建设的前沿,本文从职业学校专业课、基础课及实训教学等方面对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中职、电子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加快经济的建设,适应社会的需要,技能型人才大大的缺乏,所以培养人才是的首要的就是职业教育,打好基础更在于中职教育。现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正在深入进行,要实施课程改革,首先改革的思路要对,不然毫无改革的意义,其次找准改革方向、并且要理顺改革主线。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的现状决定了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规划课程设置,研究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教学评价。其中课程设置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如何设置课程是一个重点问题,当然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现有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理清改革的思路,进行教学实践,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 完善。

一、当今的中职电子类的课程有些弊端

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一般是招收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学生的基础都是比较薄弱的,很难适应较高的课程设置,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也是按照高中课程基本要求加上专业技能课而构成的教学体系。从学习层次上一般分为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课这三个层次,课程安排上采用按照专业体系和通用要求设置课程。这种课程设置重视理论传授,较大的时间比重倾斜于基本文化课,不适应中职的培养目标是技能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观,不能跟就业方向和社会需求结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也 脱不了上述的通病,还有自身的不足,归纳起来,具体有以下几点。

1.学科体系的安排较为严重。这样的课程安排往往重视的是知识的严

密性,严格地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编排课程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的安排对于高校生也许没有问题,但这绝不适合中职教育,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理论固然很好,但是对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掌握不了,也不需要掌握,他们需要学习掌握的是有用的基础知识和实用的专业技能。而且这样的安排往往理论课比重过大,实习、试验、实训环节不完善。

2.动手操作的能力课程设置缺乏。中职应用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和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没什么区别,可以说是高职的教材的简化版本。从有些地方该详的不详,该简的不 简,学生学习难度大,造成厌学情绪。教学内容没有做好基础课程与 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也未能针对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进行相 应的调整。课程单调,缺少实践性题目,课程内容大部分比较陈旧,多年的***题不变,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掌握装配、检测、维护和维修等方面的技能 对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些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中往往被轻视。从而让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去实践,那么由于实践能力很难提高导致了无法适应企业的方式及环境,就会有一定的恶性循环出现。

3.教学方法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一些教师习惯在“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下发挥其聪明 才智,教学方法基本采用灌输式,他们不熟悉和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并且缺乏新意,没有给学生 充分的思考空间。学生学起来一点兴趣也没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兴趣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在企业,我们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往往 是被要求能够看懂工艺文件,并能按照工艺文件进行装配,我们的毕业生还被要求能够编写工艺文件,设计工艺流程,改进工艺方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教材的问题,有教学条件的问题,有教师的能力的问题,但主要还是观念上的问题,课程安排者主观上重功能、轻工艺。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思路

课程设置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设置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这一思路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一种能直接上岗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把握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用得上”为度,专业知识强 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2.考试方式多采用闭卷 笔试来判断学生学习的好坏。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把主要精力放在了 怎样死记硬背课本和笔记上,养成“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 默写笔记,考后扔笔记”的坏习惯。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 握,难以反映出学生的真正水平,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 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没有充分发挥考 试的积极作用。因此改革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也是教改的重要课题。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以毕业生应具备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重组课程内容,冲破原有课程体系,删除陈旧的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距过远的课程内容,增添新知识,围绕学生的就业方向,整合教学内容,设置几门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相配合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核心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在课程内部采用项目化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 改造,具体的必学内容可以兼顾线程模块和框架模块教学的 方法,工学结合,应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以技能掌握目标作为任务引领学习,力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锻炼和技能训练。在设计技能实训任务时,应充分调研学生的基础技能掌握程度,注意从技能训练复杂程度上由浅到深,实训任务应是为整体技能目标而设计的任务,能够承载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达 到教学目的。在理论教学上坚持以应用为主,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理论教学 方面,坚持以“应用”为主旨,课程建设在教学中应以应用为目的,以 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原来的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的 “删、并、增、改”,增加新知识、新技能的训练,对教学内容进行了 调整。重点的知识精讲、细讲,非重点知识,一带而过。不过,这需 要专业教师花很大精力对教材加工,否则会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危 险。

4.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验实训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实验、工种实训以及工学一体化教学为基础,结合参观学习、社会实践和企业顶岗实习,完成学生职业技能的培 养。优化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化手段,尤其是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电子技术教学更趋生动、形象。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开辟了趣味 教学的新天地,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 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将教学中所

涉及的难以实现或表达的事情、现象用、过程再出现于课堂教学中,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大大增 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教师与学生处于互动的学习状态,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设置的改革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施 了较大力度的课程改革。在充分的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层次,在工作 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规划了新的课程设置

1.采用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教学与实训项目和选修 课程这三个层次设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及文化基础课程,主要用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核心教学与实训项目为专业主干课程,用以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选修课程是专业拓展部分,用以开拓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化精研 学习和兴趣发展。

2.改变考核方法 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理论的学习在于应用,所以每门专业课 的教学中都要求学生掌握一门实用的技术,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并且考试采用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用这种考评方 式来检查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在课程中,每讲完一部分内容,都要求 学生掌握相应的实验和操作技能,整门课程讲完后,则必须掌握全部 操作技能。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 段。中职教育是针对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在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还是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上,都应以职业岗位的能 力要求为依据,特别是电子技术这门应用性强的课程,应避免“一份 试卷定成败”的做法,采取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并重的方法。我 们可以采用多方位考核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成绩认定。

3.专业主干课程以基础理论、装配和维修并进的方式展 开。在保证理论设计方面够用于技能实施的条件下,加强了 装配和维修等课程,并开设了电子产品设计技术、电子产品 装配技术和电子产品维修技术等综合课程。

4.国家现在已经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说明国 家已经认识到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这为各个学 校提供新思想、新方法提供了平台。很多学校的专业教师得到了培训,充实了现代教学理论,掌握了现代教学手段。为学校的电子技术教育 有了样板。开启

了生产工艺、理论教学的衔接。电子技术是一门实用 技术,要将这门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目的。作 为电子专业技术的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掌握现代的教学手 段。

5.考工与教学融合。把学生的等级工考核和考前培训安 排在教学计划中,让学生在毕业时既拿到毕业证书又拿到等级工证书。把等级工考前培训纳入实训计划,第四学期考中级维修电工和中级仪表工,以及中级电器和通讯维修工。

6.专业课程总体规划上不涉及具体产品。无论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还是电子产品设计技术、电子 产品装配技术或电子产品维修技术都以基本技能学习为目 标,具体电子产品的学习也是以类别区分。在这些课程的框 架内让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地选择,比如家电里面就选 择了彩色电视机的原理与维修,并定期组织学生走上社会义务维修,使学生具体的体会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向和兴趣。

7.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虽然新的教学计划中课程还是按照课进行设置,但是在安排课 程时已考虑到在所有专业课上要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所以 已经对课程进行了有利于实施项目课程的统整,这使得专业 课都可以进行项目教学,并在教学实施中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进程和任务目标,采用分段式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每一阶段的技能学习都得到落实有效。教师上课时按照一个个项目编排教学内容,实施工学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以完成工作任务的形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诸多方面,课程设置 问题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就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我们的第一目标,我们在 课程设置方面有一些思考,也做了一定的尝试,取得一点经验,也有一定的反思;电子技术是一门实用 技术,要将这门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目的。作 为电子专业技术的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掌握现代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探索和实践麻城中职

[2] 浅谈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3]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第三篇: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以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对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特别注重从学生的就业和企业对毕业生要求的角度分析影响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发展的各种因素,当前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提供了目标和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 课程改革 教学

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十分明确,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就业分配。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开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谈谈自己对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

一、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我们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现状是:理论上,比不上高层教育毕业生,原因生源素质不高,计算机理论要求又太高,比如我们学校开设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局域网技术,数据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等课程,学生大多数不理解其中的知识;理论没有学到什么知识,实际动手却做不出什么。什么都知道点儿,却什么都做不出,这是我们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学生存在的普遍现象。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要确立以“岗位能力本位” 的课程指导思想,即中职计算机学生的培养目标要围绕市场岗位来设定。针对我们学校的现状,课程改革是在必行。

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主要方面

1、培养目标改革

培养目标改革 以“岗位能力本位”为指导,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产业形成了一个大行业,从业的岗位也越分越细,因此计算机专业派出生了多个相关的子专业。

2、课程开设的改革

岗位决定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决定开设的课程。但开设的课程不同于原来的“学科本位”而应依据岗位决定的培养目标开设相关的课程。

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以培养“一技之长” 为主导思想,求“专”而不求“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结合我们学校的特点,每学期用8至9 周时间在机房进行某个发展方向的专门化训练。

第一学期,主要目标是:树立学生的自信,培养学习习惯。建议专业训练内容为,1、进行中英文打字的强化训练,打字速度达到每分钟 80 字以上。

2、学习上网,介绍大量的网站,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3、学习一些常用工具软件的用法。

第二学期,进行网络的安装和维护,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使其能掌握 Internet 网的接入技术及局域网的安装和维护。建议专业训练的内容:

1、计算硬件组装与维修。

2、网络管理员相关知识。

第三学期,进行办公软件 Office 的加强提高,使其能适应各种办公自动化的需求。建议专业训练的内容:

1、office办公软件,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等。

2、简单的图像处理。

第四学期,学会通过网络推销自己。建议专业训练的内容:

1、网页设计;

2、QQ空间,博客等的使用推广;

3、寻找目标公司

第五学期,进行办公室文化教育,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各种专业都粗略的训练一周,包涵的科目课程有,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动漫制作,电子商务,多媒体制作,网络工程师等。

第六学期,开始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最终使每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关于教材的使用,现有的专业课教材,鱼目混珠,让人眼花?t乱,而传统的教材内容、技术滞后。我们要精心挑选,结合实际适当对教材做一些处理,如删减或添加。找不到合适的教材,我们可以组织骨干教师开发校本教材。

3、教学模式的改革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 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 “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 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 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设计一个“项目”工作,而项目本身是以开发某一 个产品、建设一个工程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真实或模拟环境,教学过程是面向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整地经历项目的过程。通过完成多个这样的项目训练,学生能够担任计算机行业某个岗位的工作。项目设计是关键。

4、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的选用直接关系到教学目的的实现,关系到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体现。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第一、编写校本教材。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职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我们应该因材施教,选取学生适用的、想学的、能学好的知识模块。根据学生的要求、特点和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开发校本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让学生学得懂、够用、实用。

第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任务,而教学任务又取决于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中等技术人才,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强调能力的培养,并要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第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能够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真正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学得轻松愉快。

5、学生评价等方面的改革

我校目前基本上没有学生评价。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体,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没有接受再好也等于0。所以一个好的学生评价系统是真正能上好课的关键。

三、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切勿急功近利。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要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课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我们要制定出改革的计划、方案。

2、我们的培养目标要紧跟市场走,我们的课程改革注定要处在一个不断探索、实践与调整的过程之中。

3、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要要有一桶水。只有我们教师的技术水平,观察市场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带领我们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第四篇: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

【论文摘要】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改革,必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走出学校,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手段,培养个性化、有创造精神的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高薪就业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课程考核、学生个性化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现状

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试主要仍以知识的积累为主要目标;考试方法重在教室和实训室考试;考试形式常用“理论”和“实作”两种考试模式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依附于教材。在这个“人才饱和”就业困难的情况下,仍出现了“用工荒”.打字速度相当快、办公自动化考证获得“优秀”等级,却不能胜任一个机关打字员的工作,因为不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不知道公文规定格式。以上问题说明现行计算机专业课的考核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学校忽视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把学生学习局限在校园内,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没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张扬;教学脱离了职场工作环境,没能很好地与行业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这使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专业课程考的改革。

二、课程考核改革前景

对于职业教育来讲,“就业”就是目标和生命,而受到行业亲睐的是不需要“再培训”就能上岗的学生。针对当前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机制中的诸多不足,其前景何在?全国职教工作会的召开,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和改革指明了方向:中职计算机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以学生能力为本位、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以课程考核机制的改革来推动计算机专业全面、深入的改革。

在改革课程考核机制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让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去完成考试任务,以考促教,以考促用,以考促发展。作为新时代的职教工作者,我们既要培养“学以致用”型的计算机操作人才,更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考核改革探索

1.改革考核内容

尽管中职计算机教材有了一定的改革和发展,但相对行业需求来讲,计算机教材本身发展存在滞后性,这决定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不能只依附于教材,不能与行业的需求相脱离,不能与发展学生个性相违背,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和“岗位能力”。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管理的原则是:“专业基础课统一、核心课程精选,岗位课程放开”。即对专业基础课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试。“专业基础课”经过多年的完善,有一套较成熟的教材体系和管理机制,是学生将来学习、发展所必须的课程,倡导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统一管理。“核心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各个方向的关键,“岗位课程”是指对专项能力、岗位能力等课程实行的教学方式,由学校根据不同计算机专业方向来选择,体现专业特色。

2.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传统的“理论”与“实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现行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要对考核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可以灵活地设臵考场和考核方式,让考核的方式多元化、个性化,让考核真正适应学生、适应行业。

(1)岗位能力测试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考试大纲要求,结合行业需要,由计算机专业中心教研组制定、编写出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知识、岗位能力目标,实行模块考核制度。教师在教学、考核时均以岗位能力目标为依据,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比如,上机实作课,教师应给出本节课要达到的岗位能力目标,对具体操作步骤可不作具体要求,让学生上机探索,以便学生能够创造性的完成任务,然后填写上机实验报告单,写出收获、体会和反思等相关内容。教师及时检测学生

在知识和能力掌握上的不足与问题所在,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2)小组合作

师生共同设计好课题,开放考题,规定完成的期限,完成后要写总结汇报材料,比一比哪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好胜心,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比如,给出任务:用VFP设计一个班级管理系统。各小组接到任务后,根据成员自身特长分工协作:收集、整理班级资料;设计主窗口界面,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对窗口背景图片进行加工处理;录入模块设计;查询模块设计和打印模块设计等等。这种考评方式可以对学生沟通,Photoshop等课程进行整合,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融入学生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各小组团队协作精神等。

(3)因人施考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中,不能只考共性的、统一的东西,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考。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能力”,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必须考取办公自动化四级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另外根据不同的计算机专业还要选学一些岗位能力课,并进行考证,进而形成自身

独特的“核心能力”和“岗位能力”。

(4)学用结合我们学校每学期要举行一些大型的活动,并且需要制作一些宣传片。正好我们学校有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恰好是他们表现的机会。可以请该班的同学去完成摄影摄像工作,并且进行后期制作,这些作品也能作为学生就业实习的自荐材料。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解决了实际问题,这种专业自豪感与成就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用学生自己的话说,这样的成就感最贴近生活、最有用,能让老师、父母替他们高兴。

(5)职场环境测试

走出教室到行业去,在岗位中学习,在职场环境中测试已成为必然,让学生早接触社会,早了解和熟悉他们将从事的工作,可以让学生从心理和技能上产生接纳和适应。行业还能为学生提供完备、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学生职业能力考核完全可以在行业里进行,可由学校教师及实习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重点测试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是否形成行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以上考核方法,可根据学校、不同计算机专业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

3.改革考核形式

(1)一课一测,夯实基础

不管是专业理论课还是实作课,学生都以每节课的岗位能力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测试,以书面作业、上机实作等形式,将知识、技能分散到平时的每一节课,逐一加以落实,一课一测,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

(2)以实战代替考试

每个模块任务的总结性测试,可让学生用程序设计、作品展示、摄影摄像等实战来代替考试,以综合打分代替考试成绩,以汇报表演代替成绩单。

(3)技能证书考核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劳动部对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认证,是求职就业的一个重要筹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职业资格证书又分为初、中、高级等多个层次,考试方案甚至考试题目都预先告诉学生,目标性很强,非常适合中职学生考核。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争取取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生能力本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2004.62、张立军浅谈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方向2007.11

第五篇:关于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探讨

论文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论文摘 要: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中提到要重点支持中等职业教育,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扩招,目前已实现中职招生800万人的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点专业之一的会计专业,如何突破原有的教学局限,改善教学效果,培养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是中职会计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公共基础课过多,专业选修课偏少。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各课程教学实际安排中,一般有35%左右的课时安排的是公共基础课,如数学、语文、英语、政治经济、“两课”等;其他65%安排的是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比例基本是1:1;基本上没有设置专业选修课。因此,所有毕业生所学的知识一模一样,没有个体差异,使得就业过程中,竞争加剧。

(2)课程设置模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近几年来,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然而所用的教材不能及时与之配套,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学校教学与会计工作岗位实务严重脱节。同时,现有专业主干课程在内容上还存在着相互割据、又过多重复等问题。因此,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打破传统模式,不断创新,以培养符合社会用人市场要求的综合性会计人才。

(3)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各课程的考核形式往往是笔试,没有其他一些灵活的考核方式。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中考的落榜生,这类学生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也缺乏自信心。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继续沿用一成不变的笔试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要进行深入有效的课程改革,必须依赖于正确的指导思想。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必须首先明确培养目标,进而调整课程体系。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中等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中等会计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确定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身心健康、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基层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和进入高等职业学校会计相关专业学习的预备人才。综合现阶段的培养目标,相应重组课程体系,是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准绳。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革

(1)重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①公共基础课以“够用”为度,坚持“少而精,忌多而滥”。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源于普通高中入学考试的落选者,文化基础较差,认知水平较低。对数学、语文、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降低教学要求,以学生“够用”为度,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也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网络教学、学生自学等模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使其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的人格及能力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empirenews.page--] ②专业课以“实用、实际、实效”为原则,适当增设专业选修课。

为提高专业教学的效益性和经济性,体现培养人才的实用性,建议各课程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杜绝各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现象。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使学生学会必要用的知识,同时,又有时间和精力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选修课,提高自己就业的筹码,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③开展“嵌入式”课程设置模式。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采用“嵌入式”课程设置模式是指在课程设置时将会计职业相关证书考试课程嵌入到该专业相关课程体系中;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既进行学历教育又进行认证教育,在学生毕业时既可以获得学历证书,又可以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等。从而保证了学生在毕业时、甚至最后一学期参加社会实践时就有了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1][2]下一页 ④增加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往往采取卷面笔试的方式,这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因此,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应根据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采取卷面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应允许学生以会计相关资格证书作为相应科目的考评成绩,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在毕业时获得“双证”。

⑤切实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在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几乎都安排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或纯粹为了学生考证而进行该课程的教育。没能很好的重视加强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切实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结合实际案例,运用儒家伦理不断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

⑥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企业对会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近年来,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不断升高,在发达城市达到了70%以上,大中型企业更是高达90%以上。因此,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要加大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安排,不光要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还要争取提高学生计算机普通的维护能力。

(2)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扩大课堂容量;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逼真的会计实物,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3)组织实施会计案例教学,搭建实践仿真平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今社会对会计人员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是当前会计人员中层次较低的行列,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必须有较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接触的理论知识由书面的转为当前企业实际,由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empirenews.page--] 此外,在实施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时,应尽量为学生搭建起仿真程度高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进入实践环节就有一种步入工作岗位的感觉。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考虑到该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而不是一味的寻找课程中的纯理论知识。

下载关于中职语文与专业课程整合的思考[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中职语文与专业课程整合的思考[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邓晓玲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 ,“语文......

    谈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谈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武功山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陈海波 【摘要】在社会急需大量新型网络人才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却在就业上困......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与实践[共5篇]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与实践 摘要:目前许多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初级会计人才的需求脱节,如何通过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突破原......

    关于中职语文教材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职语文教材改革的几点思考 江苏省如东职业高级中学佘爱民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工具”,职业高中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

    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思考杨建江 万春红 (贵州省凯里市工读学校)中职语文有利于中职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并对他们将来的择业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

    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杨建江 万春红 (贵州省凯里市工读学校) 中职语文有利于中职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并对他们将来的择业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精选5篇)

    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也势必要顺应历史的发展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本人作为一个多年身......

    新形势下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新形势下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与思考中等职业学校里的学生应有一个文化素质的最底界限,提高每一个劳动者的文化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就业班的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