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谈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培养社会需要的汽车维修人才是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中职学校汽车专业发展的重要机遇。然而如何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现代汽车运用和维修技术人才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基础薄弱,教师教法单一
由于目前中职学校生源紧张,很多中职学校在招生时,不加选择,因此,生源广杂、素质低成为普遍性。中职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一些中职学校常用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是先在教室学习完理论课,然后再到实训场所进行实践、实习操作。导致的结果是:理论课,学生上课的热情很低,学习没有兴趣,出现聊天、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到了实践场所操作了一下,没有理论基础一部分学生也觉得没有意义。学生对专业的理论课方面无法较好地掌握,从而也影响到后续实践的学习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教师也觉得课堂教学压力很大,效果很低,没有成就感。
2.学习目的不明确
中职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做什么,对社会的看法越来越功利,反映在学习上就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和学习兴趣下降,最终影响到学习的行为和效果。同时,中职学生还易受校外玩乐场所的影响,使学习分心,热衷于玩乐,加上中职生学历层次低,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使部分学生失意心情油然而生,学习动力必然不足,认为学习也没有多大的作用,学好学坏一个样,只是在应付学习。
3.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教材改革滞后,缺乏适合中职学生的专业课教材。教材内容脱离实际、教材难度偏大,内容偏深,脱离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造成学生听不懂,让教师不知道“教什么”;教材知识可用性不强,和实验实训也有脱节,造成学生不愿听,让教师不知道“怎么教”。
二、任务教学法的提出
当前,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各学校都进行了课程教学的改革,采用了很多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任务教学法、示范指导教学法、模拟角色法、情景教学法、行动导向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笔者就以“任务教学法”为例谈谈在汽车构造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任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材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相互评价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在“做”中学,“用”中学,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
三、任务教学法的环节
具体的任务教学应该分为前任务、任务环和后任务三个环节:
1.前任务
教师引入任务,任务的设计必须具有意义性、可操作性、真实性、拓展性,等等。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到:任务的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履行任务的情景以及具体活动应尽量贴近真实生活;任务的设计应保证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教学上和逻辑上的连贯与流畅;最后任务要考虑到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应避免环节过多、程序复杂的课堂任务。必要时,要为学生提供任务履行或操作的模式。
2.任务环
以小组等形式执行各项任务,分组的目的是为解决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在个体学习中的畏难及退缩的情绪。在一个小组当中,只有每一个同学的任务都完成了,才能完成小组的工作任务。这样学生就会自然产生相互帮助的意识、合作意识、团队意识,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后任务
后任务阶段主要由分析(学生分析并评价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和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两部分组成。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操练(实训)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以中职学校《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教材为例说明任务教学法的组织与设计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上主要讲授电路的基础(电流、电压、电阻、二极管)、汽车电机的构造、万用表的使用、晶体管放大电路和数字电路等,课程特点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对后续《汽车电器设备》《车身附属电器》等课程的学习影响很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教学法能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
1.前任务的设计
针对课程内容的电路基础教学部分,如果单纯地给学生讲解电流、电压、电阻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相关内容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过,学生已经失去了兴趣,如果将这些内容整合,并能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的现实中的作用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笔者在这个阶段给学生设计的任务是――汽车LED高位刹车灯不亮的维修。
任务的意义性:将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可以掌握直流电源、电阻、发光二极管、印刷电路、串联电路的知识点和万用表的使用、电烙铁的使用技能点。
任务真实性:发光二极管高位刹车灯,一般安装在车尾上部,以便后面行驶的车辆易于发现前方车辆刹车,起到防止追尾事故发生的目的。
任务的可操作性:发光二极管高位刹车灯由发光二极管、色环电阻、印刷电路板组成的串联电路,结构简单。维修所需设备:12伏直流电源、数字万用表、电烙铁,使用简单易学。
任务的拓展性:电烙铁的安全使用。
2.任务环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和分工,可以把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负责收集完成任务所需材料和仪器设备:如电路元器件、12伏直流电源、数字万用表、电烙铁等,并负责收集设备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为下一组同学做好准备;第二组同学负责任务的实施,检查判断刹车灯电路的组成、分析刹车灯不亮故障的部位,然后进行维修操作;第三组同学负责成果的检验。通过这样的分组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3.后任务的评价
这个阶段常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和操作规范、相互之间的配合、个人知识技能的提高、环保意识等。
总之,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不是讲新知识,而是通过任务布置的形式让学生讲和做,协助并“激发”小组学生如何去高质量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生而言,完成任务的好坏会影响小组的荣誉;对教师而言,教学进程由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决定。任务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作者单位:柳州市交通学校)
第二篇:谈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谈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武功山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陈海波
【摘要】在社会急需大量新型网络人才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却在就业上困难重重,如何使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走出困境,如何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够更好地与就业对接,本文从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角度,分析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对于课程设置的决策,目标和实施给出几条改革建议,希望能抛转引玉,唤起同行们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方向设置及课程设置的关注。
【关键字】网络人才课程设置
【正文】
一、计算机网络人才的社会需求现状:
在过去的5、6年中,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的普及,使得现代社会网络无处不在,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呈现出高速的增长态势,网络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网络在向社会生活渗透的同时,也在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并且已经渗透到传统企业开发、生产、经营和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市场目前急需大量新型的网络人才。我们国家的网络人才的培养现状又是什么样呢?
据统计,市场对新型网络人才的需求高达12万,而实际拥有量不足5.4万,人才的极度短缺已经成为阻碍信息化推进的瓶颈。国家信息部统计显示:今后5年,中国从事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的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达到60万—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人才还不足20万,网络人才严重告急。另有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每年高校为社会输送不足6万名计算机与信息类毕业生,而整个社会需要近100万的人员,输入远远小于供应,事实上,在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之外,近几年快速发展的IT职业教育机构为社会输送了众多的人才。例如,著名的IT培训机构北大青鸟APTECH开设的BENET网络工程师培训班,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为社会培养了近5万名网络工程师。虽培训在加强,但网络人才短缺的局面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也开有计算机网络专业,那么能否在网络人才的培养方面有所作为呢?答案是肯定的,大量的网络人才需求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初级或中等网络人才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更多的职位更欢迎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但目前大多数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育教学现状又如何呢?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和课程设置现状。
以我校为例,来看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的现状。我校是国家重点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是我校的示范专业,计算机网络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我校每年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生150人左右,但就业情况令人担忧。据了解,我校的前几届毕业生能够在计算机相关工作岗位工作的学生不到30%,计算机网络专业对口就业的人数比例则不足10%。而且大部分(80%以上)从事的是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等岗位的工作,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人才链中处于最低端位置。有的学生到单位做的工作完全是与本专业脱离的。并不是社会上没有对口的就业岗位,而是很多岗位我们毕业生无法胜任,而这些岗位恰恰就应该属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究其根源,我认为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校目前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是:一年级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软件三个专业的课程完全一样。到二年级时每个专业每学期都有两门可以体现专业特色的选修课,但每学期只能二选一,其余课程设置三个专业都相同。到了三年级,每个专业总算有了自己的专业课程了,但也是凤毛麟角,最要命的是第一学期还未能结束时大部分学生就已经出去实习了,根本学不了什么专业技能。这样的课程设置很能体现计算机专业的学科性特点,但是缺乏实用性。学生毕业后掌握的技能覆盖面的确广,但全是皮毛,做不了实事,无任何就业优势。看一下我们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两年半的时间里所学的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VB编程基础》,《硬件维修》,《常用软件》,《网页制作》,《多媒体》,《常用服务器组建技术(选修)》,《局域网组建》,《VB数据库系统开发》,《ASP系统开发》,《系统集成》,《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系统开发》,《视屏编辑》,《AutoCAD》,《设备使用》。一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怎么可能在短短的两年半里精通这么多。也许,我们担心我们的毕业生如果掌握的技能过于单一会减少他们就业机会,而事实上我们目前的课程设置所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根本无法藉专业技能获得择业机会。另外,个人认为我们学校的整个计算
机专业设置也不是很合理。早在2003年,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六部委共同发起“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简称“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在调研了我国目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人才培养现状后,提出了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中,中等职业教育的三个专业方向:
1.计算机软件:培养了解软件项目的开发流程,能够从事计算机初级编码或开发、软件调试及技术服务与软件销售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2.多媒体应用技术:培养熟悉计算机多媒体制作与应用技术,能够进行平面图形制作、网页设计、动画设计、多媒体软件设计、影视资料编辑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3.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培养熟悉相关网络配置和维护过程,能够胜任中小企业网络搭建与应用的专业人员。
而我们学校的“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等三个名称太大,缺少方向性。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多一半是多媒体应用技术方向,很难体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特色。这不是我们学校特有的,据了解,珠三角的其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三、我们的课程设置应该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凸现专业特色!
这里的“能力”不仅是指操作技能,而且是以操作技能为中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是指一种综合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应该是一种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其核心要素是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以下是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1.注意把用人单位的需求转化为中职的培养目标,并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来。很多学校都有专业指导委员会,我们应该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另外,我们学校校园网建设过程中曾经和很多网络资讯公司有业务来往,我们应该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很多有价值的建议。课程设置的决策参考应该是来源于社会需求,所以,我们应该动用所有的有用资源来获得最有价值的参考,才能设计出最合理的课程体
系。
2.课程目标应该是综合的、具体的。无论是每门课程本身设计的目标,还是整个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目标,都要有明确的宗旨和指导思想,以便高瞻远瞩,全面驾驭各项工作。无论是总目标,还是分目标、子目标,都要力求具体化,有针对性,有明确的内涵。总目标的表述可参照行业特点,但分目标与子目标要尽可能行为化。
3.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理论教学要适度,要做到少而精。要以够用为度,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精”要以实用为度,即着眼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课程内容要突出专业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直接效用性,重点介绍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范围、应用范例,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范例和应用方法。
4.应该设置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也就是把教育内容编排成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单元。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也可以是操作单元,还可以是一个情境模拟单元。如通过设立计算机网络试验室,可以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环境中从事网络管理工作,增加真实感。学生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学不同的模块,也可以对模块做增减。
5.开发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材是落实新课程设置的有效途径。这是将新课程设置落到实处的最直接手段,也是最有效的。
当然,课程设置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不可能只言片语就能说清楚,设计过程更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考证。我只是认为以上几点应该作为重点考虑的方面。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新课程设置效果的关键。
教师是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能动因素和核心力量。努力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理论讲解深入浅出,操作演示正确无误,实践管理高效有序”。我校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们应以此为目标,外塑形象,内强素质,苦练教学基本功,争取个个成为“双师型”教师。学校也应该大力支持专业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技能进修、有计划地选送部分教师参加实验实训基
地建设和企业生产劳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克服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所面临的掌握新技术的瓶颈,下大力加强计算机教师专业技术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到相应的企业实习,了解和参与任务完成的全过程,增加实践经验。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维护的任课教师应到具体的网络公司参与组网、管网实践。
五、硬件设施现代化是实现新课程设置效果的保障
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是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它们的建设要充分体现本专业的特色和水平,满足教学需要,体现实验、实习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目前,我校已经搭建起校园网,而且已经有数量可观的专用机房,加上学生带机回校,可以说电脑的数量基本可以满足需要,但是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训场室,我们虽然有一个实训场室,但是里面的设备过于简单,不能完全满足网络专业学生的实训实习要求。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大实验场室的硬件投入。
总之,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决策者深思熟虑。因为它将关乎学生的人生前途,也影响学校的发展大计。以上是本人对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一点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同时,也希望藉此抛砖引玉,引起同行们对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关注!
【参考资料】
1.“中国计算机学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首页于2006年4月8号发表的文章《中等职业计算机人才培养现状》。
2.北大青岛授权培训中心《网络人才需求高涨 你准备好了吗?》。
第三篇: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名称: 汽车运用与维修
二、入学资格:
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
三、学习年限: 3年
四、培养目标:
面向汽车维修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状况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员。
五、职业领域 :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发动机维修、底盘维修、汽车电气维修和汽车外形整修等各类汽车维修工作;也可以从事汽车零配件管理、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汽车及配件销售等工作。
六、专业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服务意识,诚实守信,有良好平衡心,在工作中善于思索,勇于创新。
(2)掌握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基本知识,具有良好沟通及协作能力;(3)树立环保、节能、安全等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4)具有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适应职业变化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5)具有较坚实的本专业知识基础。
(6)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
(7)具有适应岗位需要的体能。(8)具有计算机控制及操作能力。
2、专业技能与知识
本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以下专业知识和技能。(1)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材料、电工和电子、液压技术等基本知识;
(3)具有读图和制图基本知识,能够识读一般装配图、绘制简单零件图和进行零件测量;
(4)具有汽车构造、使用性能、检测、维护、修理和汽车驾驶的知识和技能;
(5)掌握汽车维修企业1~2个工作岗位所需的业务知识、基本技能,并具有初步经验,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本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以下从业技能
(1)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过程,具有初步的企业生产经验;(2)能够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技术问题(如诊断、检测等),具有初步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估能力;(3)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专业外文技术资料;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5)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以及汽车维修等法规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职业资格证书
(1)通过劳动部门汽车维修工技能考核,取得相应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2)通过车管部门汽车驾驶技能考核,取得相应的驾驶资格证书。(3)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维修电工/中级
(4)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电工作业操作与维修上岗证。
七、课程及教学计划安排
(一)公共基础课程
德育课、文化课、体育课和其他课程
(二)公共专业课程
汽车机械制图、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系统实训、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
第四篇:汽车运用与维修个人简历
姓名:xxx
民族:xx
目前所在地: xx汽车科技学院
身材:172 cm70 kg
户口所在地:xxx市
年龄:xx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应职位:
汽车:汽车销售
工年限:2—6年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求类型:全职
希望工作地区:xxx
个人工经历: xxxx
工作描述:帮助修理工师傅修理等
担任职务:
2009—2010年10月在系部学生会担任干事一职。
2010年9月-2011年11月担任系部学生会副秘书长一职。
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院团文明先锋队担任队员。
2011年3月-2011年11月担任系部副团委书记、学生会主席
工作描述:
在校期间我积极参加学校内举办的任何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我有了自身的提高,锻炼了我的管理与被管理(自我管理)的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xx汽车科技职业学校
最高学历:xx
毕业日期:xx
所学专业一: 汽车运用与维修
受教育培训经历: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汽车维修中级技工证书。
2、对xx汽车(f0、f6)的制造整个流程有局部性的认识。
4、对汽车销售方面特别感兴趣。
3、对管理方面特别有兴趣。
4、篮球。。。
详细个人自传
我叫xx,男,汉族,于1992年3月9日出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是2011年11月xx汽车科技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所学的专业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我性格内向兼开朗、办事稳重、善于思考、自学能力强,易于接受新事物。即将踏入社会征途,我满怀热情与追求,期待一份契机与成功,现请恕我冒昧自荐。
★ 在专业学习上:
大学时期,在抓好专业课学习的同时,我更注重的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校期间我专业水平显良好,学习必修课的同时我还选修了其他的课程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顺利通过了学校安排的汽车维修的中级技工证考试。还到学校附近的汽修厂实践过,对汽车的总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 在思想方面:
我积极上进,笃守诚、信、礼、智的做人原则,思想积极要求进步。
★ 在社会工作方面:
我历任学生会职务,长期为同学们服务,积极参与组织了各项有益活动,培养了较强的策划、组织、协调、管理和创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 在业余方面:
我积极参加了校园各项文艺活动,擅长打篮球等各种球类,参加了历年的班级各种比赛。
自我评价:
为人诚恳,乐观开朗,富拼搏精神,能吃苦耐劳。
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踏实,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有较强的学习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求知欲望强烈;
进取心强,乐于助人,爱交际,人际关系好。
第五篇: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
【论文摘要】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改革,必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走出学校,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手段,培养个性化、有创造精神的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高薪就业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课程考核、学生个性化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现状
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试主要仍以知识的积累为主要目标;考试方法重在教室和实训室考试;考试形式常用“理论”和“实作”两种考试模式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依附于教材。在这个“人才饱和”就业困难的情况下,仍出现了“用工荒”.打字速度相当快、办公自动化考证获得“优秀”等级,却不能胜任一个机关打字员的工作,因为不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不知道公文规定格式。以上问题说明现行计算机专业课的考核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学校忽视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把学生学习局限在校园内,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没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张扬;教学脱离了职场工作环境,没能很好地与行业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这使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专业课程考的改革。
二、课程考核改革前景
对于职业教育来讲,“就业”就是目标和生命,而受到行业亲睐的是不需要“再培训”就能上岗的学生。针对当前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机制中的诸多不足,其前景何在?全国职教工作会的召开,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和改革指明了方向:中职计算机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以学生能力为本位、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以课程考核机制的改革来推动计算机专业全面、深入的改革。
在改革课程考核机制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让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去完成考试任务,以考促教,以考促用,以考促发展。作为新时代的职教工作者,我们既要培养“学以致用”型的计算机操作人才,更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考核改革探索
1.改革考核内容
尽管中职计算机教材有了一定的改革和发展,但相对行业需求来讲,计算机教材本身发展存在滞后性,这决定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不能只依附于教材,不能与行业的需求相脱离,不能与发展学生个性相违背,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和“岗位能力”。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管理的原则是:“专业基础课统一、核心课程精选,岗位课程放开”。即对专业基础课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试。“专业基础课”经过多年的完善,有一套较成熟的教材体系和管理机制,是学生将来学习、发展所必须的课程,倡导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统一管理。“核心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各个方向的关键,“岗位课程”是指对专项能力、岗位能力等课程实行的教学方式,由学校根据不同计算机专业方向来选择,体现专业特色。
2.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传统的“理论”与“实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现行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要对考核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可以灵活地设臵考场和考核方式,让考核的方式多元化、个性化,让考核真正适应学生、适应行业。
(1)岗位能力测试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考试大纲要求,结合行业需要,由计算机专业中心教研组制定、编写出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知识、岗位能力目标,实行模块考核制度。教师在教学、考核时均以岗位能力目标为依据,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比如,上机实作课,教师应给出本节课要达到的岗位能力目标,对具体操作步骤可不作具体要求,让学生上机探索,以便学生能够创造性的完成任务,然后填写上机实验报告单,写出收获、体会和反思等相关内容。教师及时检测学生
在知识和能力掌握上的不足与问题所在,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2)小组合作
师生共同设计好课题,开放考题,规定完成的期限,完成后要写总结汇报材料,比一比哪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好胜心,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比如,给出任务:用VFP设计一个班级管理系统。各小组接到任务后,根据成员自身特长分工协作:收集、整理班级资料;设计主窗口界面,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对窗口背景图片进行加工处理;录入模块设计;查询模块设计和打印模块设计等等。这种考评方式可以对学生沟通,Photoshop等课程进行整合,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融入学生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各小组团队协作精神等。
(3)因人施考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中,不能只考共性的、统一的东西,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考。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能力”,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必须考取办公自动化四级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另外根据不同的计算机专业还要选学一些岗位能力课,并进行考证,进而形成自身
独特的“核心能力”和“岗位能力”。
(4)学用结合我们学校每学期要举行一些大型的活动,并且需要制作一些宣传片。正好我们学校有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恰好是他们表现的机会。可以请该班的同学去完成摄影摄像工作,并且进行后期制作,这些作品也能作为学生就业实习的自荐材料。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解决了实际问题,这种专业自豪感与成就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用学生自己的话说,这样的成就感最贴近生活、最有用,能让老师、父母替他们高兴。
(5)职场环境测试
走出教室到行业去,在岗位中学习,在职场环境中测试已成为必然,让学生早接触社会,早了解和熟悉他们将从事的工作,可以让学生从心理和技能上产生接纳和适应。行业还能为学生提供完备、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学生职业能力考核完全可以在行业里进行,可由学校教师及实习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重点测试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是否形成行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以上考核方法,可根据学校、不同计算机专业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
3.改革考核形式
(1)一课一测,夯实基础
不管是专业理论课还是实作课,学生都以每节课的岗位能力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测试,以书面作业、上机实作等形式,将知识、技能分散到平时的每一节课,逐一加以落实,一课一测,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
(2)以实战代替考试
每个模块任务的总结性测试,可让学生用程序设计、作品展示、摄影摄像等实战来代替考试,以综合打分代替考试成绩,以汇报表演代替成绩单。
(3)技能证书考核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劳动部对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认证,是求职就业的一个重要筹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职业资格证书又分为初、中、高级等多个层次,考试方案甚至考试题目都预先告诉学生,目标性很强,非常适合中职学生考核。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争取取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生能力本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2004.62、张立军浅谈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方向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