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抢抓机遇促发展 锐意进取谋新篇(阳江市2010年教育工作总结)
抢抓机遇促发展 锐意进取谋新篇 ——2010阳江市教育工作总结 2010年,阳江市教育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工作重点,服务发展大局,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教育工作部署,有力有效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全市基础教育概况 阳江市常住人口242万。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775所,在校生493301人。其中,普通高中24所,在校生68375人;中等职业学校11所(含技工学校1所),在校生34502人;义务教育学校507所(小学425所,初中68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在校生306047人(小学生175232人,初中生130815人);幼儿园257所,在园幼儿5824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42人,随班就读生530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73.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9%,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 100.1%,毕业生升学率94.22%,三年巩固率91.8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3.12%。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坚持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教育发展保障能力。我市在财力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开拓思路,多方筹资,依法加大对 1
教育事业的投入,严格做好经费管理工作,在确保教育经费“两个比例”逐年提高和“三个增长”的同时,用好教育转移支付资金、省市教育专项资金和教育费附加资金,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发展。2010年,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164334万元,占生产总值639.99亿元的2.57%,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预算内教育经费156864万元,占财政总支出653917万元的23.99%,比上年提高0.77个百分点;财政经常性收入299659万元,比上年251336万元增长19.23%;预算内教育拨款150931万元,比上年124187万元增长21.54%,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2.31个百分点;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2773元,比上年增加504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1159元,比上年增加408元。同时,我市严格按照国务院《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征收使用教育费附加,并结合地方实际印发《阳江市教育费附加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教育费附加资金的管理。2010年全市实征教育费附加5933万元,用于教育5933万元,其中用于职业教育943万元,占15.9%。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每年按照省定缺口比例5108万元,全部用于基础教育事业发展。
(二)坚持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础。我市通过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不断加大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建设力度,优化配置 2
教育资源,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我市根据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标准,按照“硬件从实、软件从严、注重内涵、加强管理”的原则,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积极推进学校功能场室的建设,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积极稳妥地开展学校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2010年,我市在2009年106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基础上新增22所。至此,全市128所义务教育学校创建成“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25.2%,全市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2、创新防流控辍工作举措。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立了“县(市、区)政府——镇政府——村委会”和“教育局——学校——教学班”的双线防辍体系。把防辍工作与学校校长、教师绩效工资挂钩,与评先评优挂钩,并列入县、镇、村三级年度工作考核“一票否决”项目,从政策层面落实了防辍工作。全市初中三年保留率由2009年的83.14%提高到今年的91.82%,破解了多年难以攻破的难题。
3、依法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我市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校、重点班。严格执行省的课程计 3
划,规范中小学校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组织人员不定期到学校检查,确保学校按国家、省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市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三年级起均开设英语课,四年级起均开设信息技术课。
4、全面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按照省的工作部署,从2008年春季起,我市在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城镇免费义务教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2010学年全市免费义务教育学生306047人,免费额1.33亿元。同时,我市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积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有效保障了1.4万名非户籍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
(三)坚持协调发展,不断完善惠及全民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多样化需求。
1、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近年来,全市实行幼儿园审批制度,严把评估关、审批关和复评关,幼儿园管理制度不断规范,毛入园率呈逐年上升态势,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学前教育办学格局。至2010年底,我市幼儿园233所,其中公办幼儿园35所,民办幼儿园198所;在园幼儿58244人,毛入园率为70.7%。全市已建成镇中心幼儿园24所,省一级幼儿园5所,市一级幼儿园9所。当前,我市按照“公 4
办引领、民办提升”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促进我市学前教育事业持续优质健康发展。根据我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未来几年,重点推进如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快建设镇中心幼儿园建设。2011年改造完成10所规范化中心幼儿园建设,在园幼儿达6.8万人,毛入园率达80%以上;2012年,每个镇至少建成1所中心幼儿园,在园幼儿达8.15万人,毛入园率达85%以上;2013年进一步完善幼儿园建设,全市在园幼儿将达9.25万人,毛入园率达90%,幼儿教师专业合格率达100%。二是建立市、县两级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定期协调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统筹市、县(市、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工作;落实市、县、镇三级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做到专人负责,分工到位,定期检查,限期完成,共同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三是建立学前教育发展激励机制。市政府将对2011年毛入园率超过80%的县(市、区),每超1个百分点,奖励10万元;对2012年对毛入园率超过85%的县(市、区),每超1个百分点,奖励10万元。
2、提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我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大决策,按照“扩容促优”的总体发展思路,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办学规模,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了跨越发展。2010年高中阶段在校生达12.9万人,5
比上年增2万人;毛入学率达93.12%,比上年增15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实现普及目标。在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过程中,我们重点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学位建设。2009、2010年,总投入逾11.92亿元,推进阳江市第一中学新校区等“六大工程”建设,新增高中阶段学位逾2万个。二是抓好招生工作。建立了上下联动招生工作机制,市、县、镇、村,教育局、学校、班级层层落实责任,强化招生措施。2009、2010年分别完成高中阶段招生4.2万人和5.2万人,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年度招生任务。近日,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赴我市开展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专题调研,形成了《阳江市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经验与启示》的研究报告呈送省领导参阅,并把我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做法作为先进典型在全省宣传推广。
3、壮大中等职业教育。在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中,我市把中等职业教育摆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建设职业教育基地,以各种方式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2009、2010年,投入5.5亿元,迁建、扩建一批职业技术学校。其中,投入3亿元,迁建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占地500亩,办学规模10000人;投入1亿元,建设阳江市技工学校二期工程,增加学位3000个,达到10000人的办学规模;投入1.5亿元,6
建设阳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二期工程,增加学位3000个,达到10000人的办学规模。2009年,全市中职招生21269人,职普比为44:56;2010年,全市中职招生27799人,比上年增长30.7%,职普比为47:53,实现了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发展目标。同时,我市加快中职教育培养模式创新,改变办学思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面向产业转移园区积极开展定向委培、订单式培养等形式的校企合作,将产业优势转化成中职学校的专业优势,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实现面向市场和就业办学的根本性转变。2009、2010年全市中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7%以上。
4、规范发展民办教育。我市民办教育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领域,成为我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市民办学校227所,其中幼儿园198所,义务教育学校26所,高中阶段学校3所,在校(园)人数52672人。市委、市政府将民办教育纳入全市教育发展总体规划,2010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管理措施和优惠政策,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的发展。如对新建民办中小学校,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设立规模奖、优质管理管奖等奖励项目,对办学上规模、管理水平高、办学质量好的民 7
办学校落实奖励措施。
(四)坚持内涵发展,着力提升教育改革发展后劲。内涵提升是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我市在加大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教育软实力的提升。从加强德育工作、深化新课程改革、加强学校质量管理和监控等方面着手,扎实有效推进教育的内涵发展。
1、强化教育教学管理。2010年,制定了《阳江市普通高中教师工作评价方案》,方案以德育成绩和教学效果为考核重点,建立了对学校管理和教师业绩的评价体系,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从2007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150万元奖教奖学,着力在全社会营造了崇文重教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我市普通高考成绩呈现“每年一台阶,年年有突破”的持续攀升态势。2010年,全市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被第一批重点院校录取人数、总上线率分别为5458人、937人和72.76%,分别比上年增长422人、46人和6.28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共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6人,全省文科总分第一名为我市考生。
2、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新装备”工程,重点加强功能室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常规仪器配备,促进了中小学教育装备上档次、上水平。至2010年底,全市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室258间,计算机15042台,生机比例 8
为25:1;多媒体教学平台1085套,数字语音室130 间,电子白板教室315间。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了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信息技术教育得到普及和推广。全市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均实现了“校校通”。
3、稳步推进校安工程。我市按照省校安办制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有条不紊、顺利地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对全市中小学校舍进行逐栋排查,按照抗震设防和有关防灾要求,形成对每一座建筑的鉴定报告,建立校舍安全档案,结合本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订工程三年总体规划、每年的实施计划和每一栋校舍的加固改造方案。目前,全市开工建设校舍130栋,面积38.8万平方米,占三年规划的72.58%;竣工校舍82栋,面积24.72万平方米,占三年规划的46.26%;完成工程投资7.53亿元,占三年规划投资的74.78%。
4、共建和谐平安校园。2010年,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校园安全工作的防范责任,落实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措施,并就构筑校园人防、技防、物防三结合的防范体系建设等作了政策规定。建立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小组,采取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的方法,中小学聘请公安、司法部门的干部为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座,帮助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同时,我 9
们在全市范围建立了警民联系点、执勤点,由政法公安部门专门安排警力值班,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近年来,我市多次组织教育、公安、综治、工商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对违反有关规定的网吧、游戏机室进行整治,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着力推进强师兴教工程。教师是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我市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福利待遇,通过实施“外引内培”战略,有效提升了全市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
1、引进激励壮大队伍。近年来,我市面向全国高校大力引进优秀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2010年由市领导带领由教育、人社部门组成的招考团,赴知名高校现场招聘优秀毕业生600多人。同时,我市建立了奖教奖学激励机制。每年教师节市政府共表彰奖励172名市级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奖励金额达20多万元,为全市教育树立起先进标杆;2007年起,市政府每年均安排专项资金,奖励高考优秀学子和优秀教师,各县(市、区)也安排一定的资金奖教奖学,在全社会营造了崇文重教的良好氛围。
2、强化培训优化队伍。2010年,我市制定了《关于全市中小学校长赴中山市跟岗学习的实施方案》,通过举办在职培训班、输送外出学习、脱产进修、学历提高等途径,有效 10
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09、2010年,市级财政拨付教师培训经费共97万元;全市培训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达2万人次,先后分期分批派出校长、教师105人次赴珠三角地区跟班学习交流和挂职锻炼,同时分期分批选派城市教师到农村山区、老区学校支教,加强了城乡教师的业务交流。
3、提高待遇保障队伍。我市认真落实省政府的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政策,印发了《阳江市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的实施方案》、《关于抓紧落实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和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的紧急通知》。2009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每月增加不少于300元的津贴补贴;2010年每月再增加150元。至2010年10月,我市已全面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和绩效工资政策,建立了教师与公务员工资福利同步增长机制,实现了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城镇教师工资与农村教师工资基本持平。同时,我市积极稳妥推进“代转公”工作。至2010年底,全市共招录代课人员266人、转岗105人、辞退130人、自动离职16人,彻底解决了517名代课人员问题。我市解决代课人员问题的做法得到了宋海副省长的充分肯定。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初中防辍难度较大。2010年,我市通过努力初中 11
三年保留率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全省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全市除江城区、市直学校和阳江农垦系统学校外,其他县(市、区)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防流控辍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二)均衡发展水平不够。主要表现为农村一些学校办学条件较为落后,配套设备设施缺乏,特别是边远山区教师生活条件较艰苦,存在个别教师不安心工作现象。
(三)教师结构不够合理。一是分布结构不合理。城镇学校教师超编,而农村学校存在缺编。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语文、数学、中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专任教师相对饱和,而信息技术、中学历史、心理、音乐、美术等专任教师缺口较大。尤其缺少小学英语教师。(供稿:阳江市教育局,撰稿:曾令存(***),审稿:林进侵)12
第二篇:“如何强抓机遇,锐意进取促发展”发言稿
“如何强抓机遇,锐意进取促发展”发言稿
正当全州上下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书记彭清华来州调研重要讲话精神之际,我局进一步进行大讨论专题四“如何强抓机遇,锐意进取促发展”专题研讨活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单位谋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党旗红、单位兴、做表率、聚人心”的思想意识,用实际行动发挥单位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团结、教育、引导、服务”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将思想与单位文化相结合,增强组织凝聚力,以单位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单位精神教育为抓手,把服务群众,服务单位,服务工作为中心工作,不断丰富单位文化内涵,提升个人素养,增强团队精神,凝聚发展合力。以打造“敬业、诚信、守法、奉献”的单位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忠诚正直、专业进取”的人才观为标准,在舆论、导向、宣传、行动上全力支持单位树立单位良好形象。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忠于党、忠于人民,积极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始终坚持讲政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的信仰,带头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履行社会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各项义务、责任。要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要做到:品德正,作风好,纪律严,业务精。
在日常工作的时候,要实现业务工作、队伍的融合,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凝心,就是做好统一思想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
二是聚力,就是做好凝聚力量的工作,加强机关党的组织建设,激发队伍活力。
坚持以党建工作凝聚人心,全力营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人性化管理,突出抓好“三个注重”。注重做好人文关怀,注重做好细节服务,注重做好人才引荐。
三是保障,就是抓好队伍建设工作
促发展必须抓党建,抓党建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解决13亿人民温饱问题和初步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成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应对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首要的和根本的就是要把党建设好。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满族人民生活幸福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促发展必须抓党建,抓好党建无疑是最大的政绩。
抓党建离不开促发展,促发展是“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题中应有之义。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然是兴国之要,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政治路线联系在一起的,是为党的历史任务和中心工作服务的。在现阶段,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进行,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使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要求。党的建设也只有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找到依托和归宿,具有广阔舞台和活力源泉。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抓好党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无论在任何的工作岗位,抓机遇,促发展一定要以立足本职工作作为前提条件,直到2018年的今天,我们已经跟着党的步伐97年,我坚信未来的未来,我们仍会立足本职,深度贯彻十九大的精神,为谱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新白玉贡献力量。
第三篇:乘风破浪谋发展 抢抓机遇铸新篇
乘风破浪谋发展 抢抓机遇筑新篇
(抓机遇、谈发展、看前景征文)
“机会对于不能利用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正如风只对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动力”。回顾裕民的发展历程,正好证明了世界著名大企业家西蒙的这句名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裕民经历了改革开放、建设大西北热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金边工程、重点扶贫开发工程、援弱工程以及全国高速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勤劳、朴实的裕民各族人民,在历届党委、政府带领下,不徘徊、不踌躇,踏着机遇的点子,奏着发展的乐章,在这片资源匮乏,条件落后的热土上,创造了著名的“裕民精神”,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当初的裕民,地旷人稀,一穷二白,条件十分落后,是典型的“边、穷、少”地区。当地老百姓用“一条马路几盏灯,一个喇叭全县听,一辆破车当街横,半脚油门出了城。刮风尘土飞的凶,雨天道路多泥宁。土墙破房乱不整,几颗榆树站院中,接听电话邮局等,牛车爬犁最流行。”的顺口溜描述了那个时期的县城面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各族人民发扬“苦干不苦熬”的裕民精神,珍惜每个机遇,抓住每个机遇,团结一心、奋发向上、共谋发展,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使裕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裕民县城;“街道马路平又宽,两边的路灯亮闪闪。美丽的公园天天变,楼房节节往上攀。新建的住宅一片片,户户
都有幸福感。道路新设了斑马线,新车常把旧车换,通讯覆盖大如天,如今边城不遥远。园林卫生大家赞,裕民旧貌换新颜“,一个”生态、特色、旅游观光型“的县城初具规模。这些成绩的取得靠党和国家给的机遇,靠自己的努力,没有机遇光靠努力不行,有机遇不努力也不行。如果,没有抓住机遇,我们今天只能悔恨中叹息,如果没有努力就我们会在贫穷煎熬。抓住了机遇,付出了心血,取得了成绩,我们今天在赞歌中生存。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今春以来,国家东部省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刚刚结束,我们又迎来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这两会精神,象强劲的春风,把中央对新疆各族人民关心、爱护、支持的暖流,吹进新疆各族民族人民的心中,我们又迎来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面临更美好,更广阔的前景。行动要看时机,开船要趁涨潮。裕民各族人民又到了抢抓新机遇,筹谋新篇章的大好时期。我们要以敢为人先,时不我待的步伐,百倍的信心,众志成城,投入到抢抓机遇,筹谋发展的大潮中去,掀起建设裕民的新高潮。
机遇是守在天堂和地狱门口的魔鬼。因此,抓住机遇、把握机遇是成败的关键。当前,我们至少面临四个重大机遇:一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决定加大对新疆的投资,计划到2015年新疆总体发展水平达到中西部地区的平均水
平,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奔小康;二是辽宁省对口支援塔城地区,裕民县被确定为重点示范县;三是塔城地区“援弱工程”正处在实施最好时期;四是我国已逐步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稳步回升。在这大好形势下,我们应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有目标、有政策、有措施、有平台、有环境、有项目、有干劲地加快起步速度。充分认清机会来之不易,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就会获得先机,把握机遇就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要紧紧抓住四大发展机遇,把裕民的发展臵身于全国的发展,臵身于全塔城的发展大局环境,全面发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实现跳跃式发展。
要实现新跨越,必须突出重点,不能胡子尾毛一把抓,要提纲携领、纲举目张。要抓好民生工程,保证稳定发展;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可持续发展;要调整好产业结构,突出地方特点,发挥地方优势;要抓好项目的选择,使项目建设合民心、顺民意,促进和谐发展;要研究项目与政策的一致性,做到有的放矢,做到高效发展。要加强与外部的协调,多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要抓好队伍建设,胜任新的挑战。机遇是奔有准备的人而来的,我们只有谋划中突出重点,做好准备,机遇到来时才不会束手无策,才会在筹谋中得到胜算。
抓落实是谋发展的重中之重。展望未来,机遇多,政策好,发展前景广阔。但发展不是躺在机遇中睡觉就能实现。
要大兴“求真、务实、见效”之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拓宽视野,增强战略思维,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工作,高标准落实。要主动出击,立项要“快上“,优化服务要“快办”,具体实施要“快干”。落实目标任务要强化责任,细化措施,层层落实,用全、用足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反对一切刚说不练、有职不为、有责不为的行为,做到部门无闲职,单位无闲人,干部无闲时,工作无闲事,整合全县人力、物力、财力,凝聚全县智力,推动裕民大提高,大发展。
机遇是现成的,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是必须的。因此,我们要俯下身子,全力以赴,用今天的汗水代替明天的泪水、拿今天的用心替换明天的伤心,用今天的智慧造就明天的繁荣。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裕民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在抓机遇谋发展的征途中,要百舸争流,起航快,动力足,才会冲在前面,才会把前景变为现实。
机遇是钥匙,发展是锁子,前景是繁荣幸福的大门。我们不能让钥匙丢掉,更不能让锁子生锈,要用钥匙打开锁子,走进繁荣幸福的大门。
第四篇:提升内涵抓质量抢抓机遇促发展
提升内涵抓质量抢抓机遇促发展
——记綦江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现会
为使全区中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轨道,全面提升我区中职办学水平。11月28日,綦江区教委在綦江职教中心分校召开了中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现场会。区教委副主任谬光智、教育科副科长周兴伟、教科所副主任曹红以及区中职学校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教育科周科长主持会议,綦江职教中心舒校长致欢迎辞,区教委谬主任作重要讲话。
现场会共有四项内容:一是綦江职教中心德育处主任杨志钢、重庆医科学校教务主任危云宏以及綦江职教中心分校优秀班主任代表陈发琼作学校常规管理经验交流。三位同志分别汇报了学校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德育管理以及班级管理三个方面打造高效管理团队,实施规范管理、严格管理、精细化管理和有效管理的主要经验和做法;二是所有参会人员参观分校学生寝室内务、学校课堂常规、学生实习实训教学;三是教委领导对此项活动作总结,对今后工作作重要指示。
最后,谬主任对我县中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和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中职教育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机遇,真抓实干。学校的发展要有切实可行的近期、中期、远景规划,从学生长远发展着眼,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升我区中职办学水平。
第五篇:坚定信心保增长抢抓机遇促发展
坚定信心保增长 抢抓机遇促发展 努力实现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中共通河县委员会 通河县人民政府(2009年3月)
由美国暴发的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在由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蔓延,对县域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通河县紧密联系当前经济形势和自身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保增长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思路,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切实保障和不断改善民生,保持了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2008年工作主要措施
去年特别是下半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通河县进一步明确经济工作重点,强化经济发展措施,努力扩大投入,拉动经济增长。(一)以招商引资为主线,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深入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年”活动。积极发挥本县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围绕“稻、牧、林、矿、药”五大资源型产业,瞄准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推进招商引资;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参与招商引资,组织各级领导投入主要精力招商引资,兴起全民全社会大招商的热潮;积极支持现有骨干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重点扶持纸业、药业、牧业、矿业四大加工行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使其尽快提升竞争力;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环保、节能、科技等项目资金,支持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建设,优化招商引资政策,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议的办法,对大企业、大项目的进入给予特殊优惠;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坚决遏制影响、干扰企业发展的行为,形成了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
(二)以“生产发展”为核心,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实施松干堤防达标工程、水库消险加固工程、土地整理项目等农田基本建设;加大农技推广力度,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收获、测土施肥、2 节水灌溉等标准化生产流程;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构建百万亩水稻大县,发展绿色优质稻、大鹅养殖、河蟹等水产养殖、北药种植等;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和公益设施配套升级建设,实施“8815”工程。即,建设新农村示范村8个,重点实施边沟排水、节能路灯、农房改造、庭院改造、村内公园、饮水工程、沼气入户、农家超市、村屯绿化等项建设;建设整村推进扶贫村8个,重点实施道路硬化、改水改灶、村级综合活动室等项建设;建设通畅公路村15个,硬化通村公路18条。
(三)以优化人居环境为目标,努力推进城乡建设。实施城市建设“1919”工程,重点实施道路拓宽改造、地下热能采暖、巷道铺装、热网管线改造、地下人防工程等19项公益设施建设工程;实施和谐家园、隆兴花园、隆达小区等棚户区改造建筑工程19万平方米;强化城乡管理,推进主次干道、广场、公园亮化和绿化工程,实施大树进单位、小区、校园、庭院;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重点推进45个建成硬化路面村屯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建设,改变农村脏、乱、差的落后面貌。
(四)以发展旅游经济为重点,倾力打造第三产业。巩固发展旅游强势,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推进旅游业提档升级。重点抓好铧子山景区建设,加大投入完成铧子山旅游公路扩建工程,推进铧子山游客接待中心等铧子山林场场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等项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景区的建设内容和服务功能,努力把铧子山景区建成省级AAA级景区、省级森林公园和省级地质公园。通过办好第三届登山节,增强了通河的吸引力。围绕旅游业兴起和居民消费需求,规范、引导和鼓励发展饮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活跃城乡消费市场。巩固和发展金融、保险及信息产业,支持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部门拓宽业务领域,发挥金融机构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二、2008年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立足优势谋发展,发挥优势促发展,拓展发展空间,创新发展举措,提升发展质量,有效克服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经济增长大幅提速。县域生产总值实现26.4亿元,增长1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9.4亿元,4 增长15.6%,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5.8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1.2亿元,增长20.4%,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到35.0:22.2:42.8;全口径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亿元,增长36.1%;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达到13亿元,增长4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6800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202元,增长19.1%。
(二)新农村建设蓬勃开展。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总产达到9.69亿斤,比上年增长29.2%。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延伸,建设农村通畅公路56.2公里,通达公路25.2公里,通乡通村通畅公路率达到93.9%;硬化8个村村内道路18.7公里;改造泥草房2247户,其中集中统建节能稻草板房448户、256栋、1.9万平方米;石砌边沟排水2个村、17.3公里;完成户用沼气建设13个村、1768户;造林5000亩,村屯绿化18个,哈肇路绿化43公里,植树60.2万株;亮化3个村,安装路灯76基杆;庭院硬铺装2个村、1.5万平方米;改造庭院栅栏3个村,安装铁栅栏1.2万延长米;建设村级“三室”9个、1380 5平方米;改水10个村,受益2100户;新打抗旱井3598眼;整理土地6.5万亩,改造低产田1.9万亩;建设水稻大棚育苗小区44个,秋整地65.1万亩。
(三)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改造棚户区19万平方米,房建工程19.3万平方米;拓宽改造隆达路1.5公里、2.9万平方米;完成隆达路商业街、地下人防商业街、欧洲风情步行商业街一期工程建设;巷道硬铺装16条、2.5万平方米;热网改造2600米、给排水管网铺设1820米;架设10千伏线路26公里;新建老干部活动中心、党政干部培训中心、社保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建筑面积6100平方米;城区植树2.7万株,新铺草坪 7000平方米,栽植花卉600万株;新增路灯6条巷道,安装路灯140基杆。被评为全国文明县城,全省“两棚一草”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四)对外开放再结硕果。扎实开展了“招商引资项目年”活动,通河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全年引进工业项目12个,引资到位7700万元。与龙源风电集团、美国流磁集团等4家风电企业签定装机容量100万千瓦、投资 6 100亿元的风电项目协议;与以色列梅尔集团签定硅石开发协议;引进鹤岗世纪慧达公司重组宝通石英公司,建设办公楼5600平方米、厂房9000平方米,球形硅微粉项目一期工程结束,今年可投产。
(五)旅游开发实现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建设铧子山景区中心服务区宾馆4栋、3900平方米,铧子山林场服务区宾馆7栋、1400平方米;硬化服务区道路5800平方米;新建3公顷采摘园;建设景区自然博物馆、抗联英雄雕塑群以及休闲亭台等景点设施23项;拓宽长兴至铧子山旅游公路10.7公里、2.1万平方米,建设铧子山景区至青山村旅游公路13公里、5.2万平方米。以铧子山为代表的通河生态旅游品牌已在全省叫响。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松花江大桥和鸡讷公路建设顺利推进;“三名”工程深入实施,回购第一中学食堂宿舍楼4400平方米,维修中小学校舍17所,更换教师桌椅1600套,奖励优秀学生231人;回购浓河镇卫生院840平方米,新建祥顺镇卫生院809平方米;新型农村合作医 7 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8.5%,新增养老等各项保险参保人数18616人,新增城市、农村低保821人;新建经济适用住房6000平方米,安臵低收入家庭住房108户;县城579户无房户全部享受廉租房租金补贴;铧子山敬老服务中心、烈士陵园全面竣工,新建桦树敬老服务中心2600平方米;新建清河客运站786平方米;筹措资金化解企业拖欠工资和普九债务2943万元;连续6年无重大生产责任事故和30年无森林火灾;养老保险金社会发放率达到100%。
三、当前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虽然对于通河这样的出口创汇企业不多、经济外向度不强的农业县份,通过采取一定措施,能够有效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随着由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蔓延,也正在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困难。据分析,由于全球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普遍增产,原油价格的大幅下跌导致生物燃料用粮大幅减少,以及国际投资资本的撤离,国际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将进一步显现。今后一个时期,国内 8 农产品价格的下行压力将会继续加大,这对农业县份的经济将产生较大影响。
二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加深,不少中小企业遇到销售难、资金回笼难的问题,经营陷入困境,特别是一些资源型和外向型企业尤为明显。
三是农民工就业困难。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加深,受到影响的企业面将会越来越大,必将会出现农民工失业的现象。
四是招商引资难度加大。由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对前景预期不确定,导致国内外投资者信心不足,投资意愿下降。外来投资项目的锐减,将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四、2009年工作安排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经济政策,结全县情实际,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拉动经济,努力实现经济较快发展。
(一)2009年总体目标要求和主要经济指标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届 9 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和城镇化“五大战略”,坚持亮点、突出特点、改善民生、和谐发展,逐步把通河打造成黑龙江省绿色水稻生产基地,矿产资源和新兴能源开发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名县。按照这一要求,2009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确定为:县域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
(二)几项重点工作
1、大力实施好项目建设年,实现保增长各项目标。项目建设年中坚持“大小并举、各类并重、大的不放松、小的不放过”的原则,全县在项目建设年中实施四大方面100个项目,总投资50亿元,2009年完成71个项目,投资15亿元。其中,城乡建设项目42个,总投资143,208万元,2009年完成29个项目,投资70,249万元;工业项目14个,总投资311,630 万元,2009年完成3个项目,投资67,300 万元;农业项目26个,总投资41,198万元,10 2009年完成23个项目,投资10,408万元;社会事业项目18个。总投资5,039万元,2009年完成14个项目,投资3,628万元。通过实施项目建设年,确保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
2、大力发展资源型工业,推进工业强县进程。紧紧依托县域优势资源,在稻米、木材、药材加工和硅石、风电、矿泉水、石材开发方面上大项目,建大企业;重点扶持存明木业、宝通石英、久久药业、远达药业做大做强。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现有工业园区全部实现企业入驻。积极推进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举全县之力,用主要精力,投足够财力加以推进,谋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力争投资亿元的项目达到5个以上,引资到位资金达到10亿元以上。
3、大力加强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推进和完成松花江大桥、鸡讷公路过境段建设工程,启动投资2.4亿元的哈肇公路70.8公里过境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完成通村公路15条、44公里,完成村内道路硬化9个村、11 18公里,县城区巷道硬铺装30条、3.5公里;完成巷道亮化21条,巷道植树24条,完成隆达路和松花江大桥两侧绿化亮化工程。启动投资1.2亿元的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资8286万元的污水处理厂、投资4163万元的给水扩建工程、投资2000万元的垃圾处理场、投资1000万元的中心停车场建设。全面完成隆达商业街、地下人防商业街、欧洲风情步行街商服设施建设工程;完成桦树敬老服务中心、消防指挥中心、交警指挥中心、人武部民兵训练中心、第一中学科技楼建设。实施棚户区改造20万平方米,农村泥草房改造10万平方米。重点发展低价商品房,安臵城镇低收入家庭;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农村人口到县城安家落户。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精心打造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健全的新农村示范村12个。
4、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快旅游业发展。以发展生态游为目标,推进铧子山游客接待中心建设、满族风情园和朝鲜族风情园建设,全面完成铧子山景区配套工程建设。借助铧子山获省级地质公园核准的有利条件,规划建设项目,争取建设资金,推进铧子山地质公园建设、铧子 12 山景区深度开发和提档升级。把岔林河漂流景区开发摆上日程,完成岔林河漂流服务区和青山跨河大桥等基础设施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做成登山漂流一体化旅游线路。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推进铧子山水库、大通河水库、乌龙国家级森林公园、二龙潭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开发和冬季旅游项目开发。
5、大力改善民生,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建设,注重教师政治素质教育、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新建乡镇卫生院2所,改造1所,完成祥顺镇卫生院建设和县中医院改扩建工程。加强计生服务网络建设,完成县计生服务中心改造和凤山、祥顺、浓河、富林计生中心服务站建设。推进城市、农村低保提标扩面,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覆盖范围。继续实行廉租房租金补贴办法,发展适量的实物配租住房。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和城镇剩余劳动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切实抓好扶贫解困、救灾救济、医疗救助工作,最大限度地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 13 活上遇到的各种难题。
(三)2009年工作推进措施
一是实施目标责任承诺管理制度。为确保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实行重点工作目标责任承诺管理制度。各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县直和上管部门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部分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围绕全县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确定本部门的工作目标和重要工作指标,并公开向社会作出承诺。承诺内容包括:经济工作指标、重点工作安排、社会稳定工作和廉政工作。为强化跟踪问效,县委成立了目标承诺管理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人大主任主抓,并成立了目标承诺管理办公室,专事督查考核工作,对各乡镇、各部门各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按照每月自报、季度公示、半年督查、年终考核四个阶段进行。通过实行目标责任承诺管理制度,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谋发展的内在动力,增强各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年年初,县委、县委政府拿出95万元,对2008 14 优秀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对6个不达标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了诫免谈话。
二是实施重点工作专题推进机制。对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城市建设“20.20”工程、新农村建设和泥草房改造、哈肇公路建设项目、旅游开发、项目建设年、“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文化立县等项重点工作,实行一项工作一套班子,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人大、政协领导参与领导分工,相关部门具体操作,实施专题推进,明确完成时限,确保任务目标完成。
三是实施新农村帮扶帮建和“四三二一”帮扶工程。为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县直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干部(含中省直单位)中开展对农村贫困户和贫困学生的“四三二一”包扶工程和有实力的县直部门中开展新农村帮扶帮建活动。首先从县级领导做起,真包、真扶、真帮。要求各包扶部门把包扶工作作为本部门和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结合所包村屯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包扶方案,做到有目标、有任务、有 15 措施、有成果。着重在精神上扶志,能力上扶技,经济上扶业,物质上扶贫。具体做到“十帮”:帮谋划发展思路、帮搞好村屯规划、帮抓好环境整治、帮发展公益事业、帮基础设施建设、帮争取项目资金、帮培训农民技能、帮劳动力转移、帮传递致富信息、帮贫困孩子入学等。实行一帮三年,责任不变,对象不变,确保被包扶的村屯人均收入有较快增长、环境有较大改变,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四是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在全县82个县直部门选派84名优秀后备干部长年驻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在农民家吃派饭,住在农家,与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同学习、同生活、同劳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和实际问题。明确了今年驻村工作主题为“两兴三改四提升”, “两兴”即兴科学致富新业、兴健康文明新风;“三改”即改善经营模式、改善管理机制、改善村容村风;“四提升”即提升农村基础建设水平、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农民科技文化水平、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明确了“四项重 16 点、四项建设、四个提高、四个加强”等基本任务。四项重点,即:帮助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积极推进产业化发展,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帮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公益事业;搞好招商引资上项目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四项建设,即:抓好村级班子能力建设、基层活动阵地建设、党员和人才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四个提高,即:提高农村党员素质、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文明水平和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四个加强,即:加强民主管理、村务财务公开、安全稳定和村容村貌治理。通过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强化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意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机关干部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