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演示教学法在培智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演示教学法在培智语文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
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这句话对于培智学校的智障生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培智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演示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还能有效的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难题。教学中,演示的方式有很多,用实物演示能激发兴趣,用图片演示能解答词语句子意思,用视频录像能解决抽象知识,用动作表情对讲读进行补充。课堂上,教师的灵活使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演示教学
语文课堂
激趣
解意
释难
补充
在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智障儿童发展语言,丰富生活内容,加深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演示法在培智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它直观性强,可以帮助智障儿童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并且通过将实际事物与书本知识相联系,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概念,最重要的是可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那么什么是演示法,运用演示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在语文教学中又如何去运用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阐述,希望能对培智语文老师,尤其是低学段的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一、演示法的概念
演示教学法指的就是教师上课时,配合讲授或问答,运用直观教具或以自己的声音、动作对学生进行示范表演,使学生通过观察演示的内容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①
如果根据演示的材料进行区分,又分为实物、标本盒模型演示,图片和图画演示,幻灯、电影、录像、录音演示,以及动作表情演示等。②无论哪一种演示,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也有其局限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和当时、当地等实际情况做具体的选择。
二、演示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1.教师的主导地位原则。演示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注意观察演示对象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方面,教师必须要对演示的对象加以说明,告诉学生观察什么,注意什么,并且教师要配合讲解和问答,引导学生从观察结果中得到明确的结论。
2.目标性原则。语文教学中演示的选择,依据就是教学目标,要围绕教学内容,考虑教学对象,精心选择,有机组合,突出特点,突破难点,以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换句话说,无论何种教具演示,都仅是一种手段,如果脱离了教学目标,违背了语文教学规律,滥用教具,再好的演示也只能是花架子。
3、多元性原则。演示的目的是为了让智障儿童获得具体的印象,所以要尽可能的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充分感知演示的对象,教师要既能让学生看到,又能让学生听到,嗅到、摸到,甚至是尝到效果就更好。
4、适时原则。智障孩子注意力时间短,易分散。如果教师不在恰当的时间展示,不但起不到演示的目的,反而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甚至会扰乱课堂。笔者就亲历,由于把实物过早放在讲台上,有学生下位拿着吃,然后一部分学生也下位了。所以,教师一定不能过早的把教具拿出来,用过后还要及时的收起来。
三、演示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由于培智学校的孩子多是中重度儿童,他们在课堂上爱做小动作,学习兴趣不高,为了让他们能在愉快的气氛中学校,自主的调动各种感官,课堂上就要灵活的运用不同形式的教具演示以激发他们的兴趣。1.巧用实物激趣。
智障儿童的兴趣与正常儿童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兴趣单一,范围狭窄,物质兴趣占主导地位,直接兴趣多于间接兴趣,兴趣的程度低,稳定性差等。而实物演示,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它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让学生把学习事物与认识事物有机结合,丰富他们的感性材料,提供生活场面,让智障生充分感受、理解,从而自觉地进入形象所再现的生活场景之中。例如教培智适用语文的第七课《萝卜 青菜》,要认识萝卜时,老师先将萝卜装在袋子里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袋子里是什么,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再将萝卜展示给学生看,了解它的形状,颜色;最后再把切好的生萝卜块,熟萝卜条给学生尝一尝,让学生了解了解它的味道。这样把学生的视觉、味觉、触觉都调动起来,激发了他们认知的兴趣,然后再出示词卡,结合实物进行“我爱吃萝卜”的朗读,让学生对课堂的记忆深刻,学生掌握就比较牢固。
2.善用图片、图画解意。
课文图片在培智学校的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无论是低学段的看图说话还是高学段的看图学文,图片都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通过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通过文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图文对照,就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和想象的能力。对于低学段的智障孩子来说关键是能解决他们不易理解的句子或词语意思,尤其是图片、图画的优点是轻便,准备容易。甚至有时候老师的简笔画也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师就要合理的利用图片,有机地沟通语言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释词、析句、会意、悟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像适用语文第五册第十课《人行道》课文里的四个词语:人行道,天桥,地道和隔离栏,对生活在农村的智障孩子来讲,见识的少,要掌握和理解就很不容易,上课时大量幻灯图片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无需教师过多的讲解。在复习课的时候,为强化记忆,我又通过简笔画画出这些事物,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些词语。运用简笔画起到的巨大作用,笔者还在一次公开课的比赛中见识过,当时是宜昌特校的唐金秀讲的《皮球浮上来了》,整堂课就围绕了几张课文插图和她自己的简笔画,课文一气呵成,让人过目难忘。对图画的使用已经达到了完全解读课文的目的。这种方法是很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3.活用录像,视频释难。
电子设备,电化教育的发展,使得它的制作和使用得到很大的提高,对智障孩子具体形象的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把日常不能直接感知的现象展现在学生的而面前,从而扩大智障学生的生活视野。尤其是它通过形、声、光、色的相互作用,产生极强的直观效果,使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地理解内容,进入情境,受到感染。例如实用语文第三册的第12课《不上当》,课文内容就一句话:“我们不上坏人的当”。对于抽象思维严重缺乏的智障学生来讲,这简单的一句话要理解是很难的,怎样才是上当,上当了会怎么样,任你有七存不烂之舌,你也不能让学生明白。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特意下载了几个关于儿童被诱拐的视频,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观看,然后又创设情景拍摄了几组在校智障学生接受陌生人东西的录像在课堂上使用,视频加上熟悉的身边实例让学生明白:接受陌生人的东西,跟别人走就是上了当。可能感受太深,以至于我班的一个学生经常自言自语当歌唱:“我们不上坏人的当。”还有教授《雨》这一课,视频中风声,雨声,各种动植物的表现,让学生充分领略到四级雨的不同,各种感官也得到了。满足,4.利用动作、表情补充。
课堂上教师就如同舞台上一个出色的演员,需要把抽象的知识融入于每一个形象的表情、动作、手势当中,让学生通过对教师的察颜观色,以及那些形象的表情及情感模拟,来领会知识的内容和文章的思想感情,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表情、动作演示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便是不容忽视的一种手段。
尤其在培智学校,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地设置一些有形可见的动作活动,可以更好地表现教学内容,强化知识要点。像低学段的礼貌教育,教师边讲解边做动作,生活技能方面的洗脸,洗手帕,洒水扫地等,融合上自己的表情动作,让学生在模仿的同时跟读,就有力的强化了知识记忆。所以说,教师恰当地运用表情演示,能激励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虽然演示法的作用大,但作为智力落后儿童学校的语文老师,要提高教学质量,需教师尽量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把各种教学方法配合起来灵活使用,尽量摒弃单一的教学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①②(智力落后儿童学校)《语文教材教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年印刷13页
第二篇:一体机在培智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一体机在培智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而特殊教育又是现代化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一名从事20多年特殊教育工作者,我经历了从黑板到白板,从白板到电子白板,从电子白板到交互式一体机,经过不断创新与改革,交互式一体机现已成为信息化教育有力的辅助工具。一体机作为新型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不仅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一体机正在改变着我们。教师利用一体机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进行综合处理,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让智障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智力残疾儿童由于先天脑器质受损,因此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反应迟钝,注意力极其短暂,缺乏学习动机,兴趣狭隘,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比较差,这些都造成智力残疾儿童在数学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如何运用一体机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用一体机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感兴趣。”智障儿童由于思维缺陷,他们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不感兴趣。如何才能够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静态的事物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剌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我们班现在使用的教材,是《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教材内容老化,情境画、示意图色泽暗淡,而且这些都是静态的,对于智障学生来说不太容易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我利用一体机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它的形、声、色、动、静等功能,使静态的画面动作化。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学生自然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2、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智障儿童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因为其过于抽象化,而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直接把比较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巧用一体机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智障儿童不能长时间把注意力都集中于某一对象或事物身上,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具有很强的情绪色彩,他们对于一些比较直观、色彩艳丽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这就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一体机的优势,用形象的画面,艳丽的色彩,吸引智力残疾儿童注意,使他们的大脑皮层能克服抑制状态兴奋起来,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堂上。
三、运用一体机,帮助学生记忆
智障儿童的记忆力具有如下特点:记忆速度比较慢,遗忘快,再认或回忆时不准确,所以他们学习的效率非常低。尤其是我们班的学生,12个孩子只有2个学生属于轻度智障,其余都是中重度智障。针对现状,我尝试运用一体机技术来帮助学生记忆。如在教学《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并记忆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先在一体机大屏幕上出示一个由四条不同颜色的边组成的正方形,接着把正方形的一条边移到相邻的另一条边上,两种颜色的边重合在一起。通过演示学生理解了什么叫边长,并记住了正方形的特征。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合理的使用一体机技术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更吸引其注意,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合理运用一体机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难以听懂,无论教师如何来讲,效果还是很不明显。一体机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等特点,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如在教学《百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学生之前已经学会认读和写100以内的数字,这一节课的重点就是指导学生认识100以内整数的含义。如20里有多少个十……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题,我首先在一体机大屏幕上出示10根小棒,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接着在10根小棒的旁边出示了1捆10根小棒。学生很快就知道了10根小棒就是1捆。在10根小棒的下放又出示了10 根小棒,又我让学生数一数现在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通过数小棒知道了现在有20根小棒。我们把下面的10根小棒又捆为一捆,观察一下现在有几捆10根小棒?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有2捆,就连我们班智力最差的学生阚一涵也回答对了。最后我们得出结论20里有2个10。用同样的方法,我又带领学生学习了30、40、50、60 这几个数的含义,收到了很好的教学的效果。
五、一体机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由于数学科学的一个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它能使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像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形象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
一体机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实现板书内容即时存储。写画在白板上的任何文字、图形或插入的任何图片都可以被保存至硬盘或移动存储设备,供下节课、下学年或在其它班级使用,或与其他教师共享,也可以以电子格式或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供课后温习或作复习资料。
经过近半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精心设计,灵活运用一体机,适时引导学生参与,可以很大程度弥补智力残疾儿童在思维、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的缺陷。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并且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第三篇:演示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演示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演示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具或教学仪器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利用样品、标本、模型等实物和各种挂图、音像资料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以获得知识的行为方式。
上学期我担任幼师班的游戏课教学。幼儿游戏主要包括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教具有:图片、录音机、挂图、自制教具、实物等配合讲解动作进行表演和示范。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为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使抽象的讲解变得通俗易懂,运用演示法给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我在上音乐游戏课时,课前准备了“数高楼”的图片及录音机。当讲到音乐游戏的教学步骤时,先板书:1,听律动进教室。
然后放录音,让同学们当小朋友听音乐进教室。
2.教音乐游戏(板书)
@出示图片。
我边板书,边以幼儿园老师的口吻:“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漂亮的图片,你们看图片上有什么?(学生回答:白云、马路、高楼、小朋友、、、、、)
“我们一起数一数,共有几层楼?”、、、、、、、、、、、、、、、然后进入下一步骤:@教学歌词。
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老师与小朋友的情景角色贯穿教学。比如,智力游戏:奇妙的口袋。主要运用实物皮球、积木、小汽车等进行演示,开始老师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的理论知识,再用皮球、积木、小汽车等实物进行演示,边讲解边演示,把整个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贯穿在“奇妙的口袋”的实例中,使学生直接看到了知识点在实践中是怎样运用的。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此外,配合练习法,讲完理论知识后,让学生上来演示直观教具,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直观演示和情景教学,便于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许多学生一开始胆小,不敢说,不敢上来练习,经过几次课的锻炼,她们都能比较自如地讲解,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运用老师与小朋友这种情景教学,让学生体验当一名幼儿教师应怎样组织游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不断探索演示法的新技能,使这些技能充分地为教学服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赵国英
2009.3.25.
第四篇:谈多媒体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特殊教育
谈多媒体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洞口县特殊教育学校 傅双风
【关键词】 素质教学 培智教育 多媒体辅助教学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特点能将学生带进一个直观、生动、丰富的知识世界。在教学中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表现力和受控性强的特点,有效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化静态为动态、突破难点、创设情境、节省时间、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素质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模式也逐步从传统单一的教授式转入到创新多元化的探究式。教师,也逐步从传道者转化为引领者,学生,更是从课堂的配角转化为探究的主体。新型的教学模式,需要更先进的教学手段介入。而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渗透,多媒体的推广与运用,为教学手段的创新输入了新的血液。辅助培智教育教学作为当今特殊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层面,因其培养对象的特殊性,更需要先进有效的教学手段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智障学生的自立能力,促使其形成独立的人格,最终能适应纷繁的社会生活。多媒体教学技术也就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与运用,尤其在数学教学中,因其特有的形象性,更为普遍应用。
纵观当今的培智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纷呈的课件,并未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进展。究其原因,是教者在课件的设计上,存在着误区,普遍偏重于课件的展示性,忽略了其作为教学手段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培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寻求原因,认识误区
首先,作为课堂第一线的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当前培智数学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存在的几大误区,以及引起这些错误的原因,做到追根究底,以便对症下药。当前存在的误区有:(1)重形式而轻实效
许多数学教师认为智障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容易涣散,缺乏持久性,因此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插入很多漂亮的图片和音乐,片面追求课件的外部“包装”,试图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忽视其真正的功能和目的,但恰恰这些华丽的外表,冲淡了课堂的教学主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打断了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2)重数量而轻质量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确实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这是多媒体的一大优势。有些教师整节课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操作,生动的图画、逼真的效果,学生学的时候兴趣盎然,看的时候目不转睛,看起来,课堂氛围浓厚,但却忽略了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消化知识的时间。因此到了独立练习时却头脑空空。(3)重过程而轻效果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数学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是打着“教育现代化”的旗帜,装饰门面,究其实质,上课时仅仅是把原先的板书搬上“荧屏”,有的把自己的教案搬上“荧屏”;根本不注重如何恰当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这种肤浅的应用,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产生厌倦甚至反感的情绪。
二、产生以上误区的原因
(1)、缺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指导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可以指导教育的实践过程,它直接影响教育实践过程的决策、实施和评价,在我们特殊学校,许多教师没有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形成,自然在教学改革中会出现一些偏差,这是产生误区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2)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和目的认识不足
有些数学教师认为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作用和目的是节省板书时间;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因此制作的课件仅仅是照搬原来板书的内容,插入许多“花哨”的图象和音乐,对于智障学生来说过多地插入音乐和声音有时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3)没有掌握课件制作的技术
目前,特殊学校许多数学教师仅仅掌握使用POWERPOINT来制作幻灯片课件,大部分是用来制作文本,没有掌握诸如“几何画板”“FLASH”等软件来制作课件,因此,制作的课件单调,缺乏生动,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集动画、文本、声音、超文本于一体的优势。
(4)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 许多学校把一堂课质量的高低与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认为使用了计算机的数学课质量就一定高,教学效果就一定好。实际上,许多教师使用了计算机进行教学,但是课堂教学效果并没有明显提高。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本质区别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把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实践过程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实践过程。所以,一节数学课的好坏应该看它是否很好地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学生是否真正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
如何才能从这些误区中走出来,让多媒体技术真正为培智学校数学教学服务呢?
一、科学选材,精心设计,合理运用
课件的设计,必须注重科学性,强调课件运用的合理性。
1、深化认识,弄清目的。(1)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作用
数学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的目的:培养学生有步骤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①以计算机为教具,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切实掌握数学概念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③培养学生能根据现实生活和文化,独立地阐述问题的能力;(2)计算机多媒体在特殊学校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可以节省较多的教学时间,有利于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②可以综合运用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以及逼真的音响等众多的媒体效果大大丰富教学形式;营造生动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制作的课件可以反复使用,便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④可以减少板书内容,避免使用粉笔造成的污染,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2、理论引航,改变观念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数学学习是学习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一个人数学知识的获得必须基于数学活动的经验、智力操作、活动中的数学交流、判断与选择,并通过反省来对知识进行再组织,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知识仅仅靠别人的告知,就会造成理解上的缺陷。智障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一个直观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而且由于智力残疾,他们的生活经验较正常学生少,形象思维发展得不够好,抽象思维发展更缓慢,有的重度智障学生甚至于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因此,特殊学校数学教师要摒弃旧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数学生活体验和数学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这就需要有新技术的支持,而计算机多媒体可以提供这种支持,关键是数学教师要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数学教学、特殊教育理论、多媒体技术有机整合,构建新型的特殊学校数学教学模式。
3、掌握技术,摆正位置
要能正确而又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必须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切实掌握多媒体操作技术,充分认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为智障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在其中。但要避免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只顾形式而不顾实质。
4、研透教材,服务课题
并非每一节数学课都要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数学课题,认真制作数学课件。课件制作和使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必须有助于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2)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必须有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进行,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3)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必须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优化;(4)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数学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该认真选择课件内容,精心设计课件的呈现方式,呈现的时间应与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活动相符合,使学生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信息的呈现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吻合。
5、健全机制,科学评价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有一个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机制,不能把是否使用计算机作为评价一节数学课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评价一节数学课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否有利于揭示数学教学内容的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课堂交流以及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技能的训练。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才能促使教师精心设计高质量的数学课件;调动教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积极性;避免只讲形式,不求实质;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现象发生。
总之,在特殊学校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必须辅之有方,恰到好处地使用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现代数学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因此,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其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的切合点上,能在学生矛盾处、疑惑处,点亮学生的思维,在两者之间搭建桥梁,引领学生从旧的知识点逐步过渡到新的知识点,从而构建起新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研究 杨新宇 沈阳师范大学 2014-05-28
2、直观化教学在培智数学课堂的有效运用 岑宏洁 绥化学院学报 2015-10-01 期刊
3、信息素质教学的发展趋向——与学科(课程)相整合 易斌 情报资料工作 2008-05-25 期刊
第五篇:浅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论文)
姓名:张敏 职务:教师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
单位:封丘县留光镇第一初级中学 手机:***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留光镇留光村608号 邮编:453314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封丘县留光镇第一初级中学 张敏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历史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改实施以来的热门话题,已为我们广大教师所认同。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又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现就自己和本校的历史教学,谈谈我们的感受和收获。
一、历史情境教学的优势:
第一、有利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历史教学中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与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功能和大脑一起,进行积极思维活动。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的导课,我想了又想,后受一本书上的启发,上课时,我拿出一个现代坦克模型,并发出模拟、仿真的枪炮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问:“最早出现在战场上的坦克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在哪次战争中首次使用的?”通过这样的设问,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语言、实物、声音的配合,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过来,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有利于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
向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是中学历史 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借助于最佳教学情境,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
如《美国内战》一节课的讲述中,对于南北矛盾内容的处理,我首先把课前准备好的关于南北矛盾中的工业原料、劳动力、关税、奴隶制度写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指出:“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进入正在进行激烈辩论的美国国会中,两组同学分别就是南北方的议员代表,你们就南北矛盾中的焦点展开辩论。”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得出了结论,化解了难点。学生通过辩论与参与,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第三、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最佳情境的创设,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通过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让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内心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通过语言的导拨,使学生明白道理。历史教学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也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高尚情感。
在2001年,我参加渭滨区“教学能手”比赛中,我的讲课题目是:《重庆谈判》。当讲到毛泽东出乎意料到达重庆进行谈判这一事件时,我打出了一张毛泽东到重庆机场的幻灯片,并配之一段深情的描述:“‘毛泽东来了,毛泽东来了’。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山城沸腾了。这时,风含情,水含笑,山城人民无不为毛泽东的弥天大勇所感动。”一个历史情境的创设,把共产党真和平、蒋介石假和谈的真相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当时区历史教研员李彦琴老师事后对我说:“那段太精彩了”。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语言设计,个人情感的真诚投入,创造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佳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就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校倪淑芳老师在上“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时,以“烽火戏诸侯”组织学生讨论:“烽火戏诸侯”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游戏骗局最终害了谁?为什么说害了周幽王?这个故事与我们小时候听到的哪个故事相似?他们的骗局导致了什么后果?从而引入新课。在新课学习中,又穿插讨论:“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春秋与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呢?”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围绕着教学中的知识重点、难点而精心准备的,问到了“点”上,使之具有启发性和深刻性,有坡度、有层次,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和价值,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知识的金矿,体验了发现的快乐。
二、历史情境教学的方法
通过开展创设历史情境教学实践,我们提炼出行之有效的历史情境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新颖、别致的导课开堂上课,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常用开篇形式有: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影片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如,学习《三国鼎立》时,郝颖谦老师先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MTV导入,然后她说“那么让我们共同步入那个风云变幻,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去揭开那一幕幕真实的历史画面吧!”这种导语起到投石激浪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三国时代。
第二、恰当、适时的演示恰当、适时地演示课本插图、地图、实物等,及播放音像制品等直观资料,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使知识内容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让学生在想象、分析、综合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例如:文华老师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配以影视资料和各种图片,使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历史事实中,加快接受知识的速度,对史实掌握得更准确、更透彻。从而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精彩、形象的讲述马卡连柯曾说道:“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创造气氛的同时,要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使之具有艺术性。艺术性的语言与历史情景的展示相结合,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产生“移情现象”。例如:学习“岳飞抗金”时,我展示岳飞图片,并简介岳飞并有感情朗诵《满
江红》。学生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中,思想情感转移到了岳飞身上,达到主动体验历史的目的,增强了识别美、丑和客观评价历史事实的能力。
第四、巧设情境,导引参与教师在讲述和演示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巧妙设置历史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导引积极参与的热情,并抓住关键点,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换位体验、激疑设问,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在疑问和惊奇中思维,从而实现目标。如:学习“官渡之战”时,为反映当时的情景和形势,倪淑芳老师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编演了一个“许攸与曹操”的历史短剧。再如:学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时,提出:“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热血青年,你会以哪种方式挽救民族危亡?”另外,也可以紧扣教材适时的组织一些简短的历史小辩论等。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深入感受历史,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演绎能力。
第五、干练、悬念式的结尾历史情境教学要求课堂小结干练、利索,抓住主线,提升观点,并以评书演播或历史剧连播的方式给听众一个悬念,为下一节课的导课埋下一个伏笔。即:结语留有情趣,留下思维的尾声。
第六、巧妙利用活动课依托活动课,安排一些活动作为课堂情境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链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昭君出塞》,从剧本到演员、道具整个过程,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后参加渭滨区表演,受到好评,也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第七、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活动为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弥补课堂教学的欠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带入”历史。如结合乡土历史教学,参观遗址、博物馆;邀请革命前辈做报告、编演历史短剧、撰写历史小论文、欣赏历史书画;定期举办校园历史手抄报评比、古诗词朗诵赛等,使学生“重游”历史。这些活动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保证,亦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历史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情境”的如何创设不但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和主动探寻知识,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在历史“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真实性尽管历史一去不复返,我们根本不可能重复昨天的历史,但我们所创设的历史“情境”必须尽量还历史的真实,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审视和认识昨天。
第二、趣味性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如果教师通过问题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情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历史教学事半功倍。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充分挖掘历史的现实性、趣味性、审美性等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气氛。
第三、实效性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阶段来确定情境教学,不要为了情境教学而盲目一味追求情
境。有的教师为了营造生动的课堂、创设生动的“情境”,搜寻大量资料不加分析地展示给学生,一节历史课成了图片展示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完全成了观众,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更别说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也丢掉了历史课的基本特色,走入历史新课改的误区。
第四、参与性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在创设历史情境中,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角色,在愉悦的心情下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第五、开放性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创设共同研究的“情境”。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设问方式,设置具有批判性、现实性、新颖性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新课改的今天,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应局限于教材,而要打破历史课本中每节课的框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整合课本内容,适当拓展课本内容,引导学生鉴古知今,关注现实。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给学生留有进行深层次探究的余地、能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广阔空间,问题的选择也应具有多维性内涵,“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而是开放式的”。如,在讲课中,我这样告诉过学生: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实行了封建文化的专制政策,但结果却不一样:前者走向崩溃,后者走向鼎盛;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火药,但被欧洲人学去变成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利器;同为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与德、日、意在二战前却走 8
上了不同的道路等等。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提问,可以帮助学生透过这些现象看到历史发展的本质,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及创造性。
总之,切实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境”课堂,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也为中学历史教学在困境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当然,我们的“历史情境教学法”许多方面尚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我们将继续实践创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