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述课稿
《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述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述课的题目是《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下面我将这一节的授课情况简要阐述如下,不到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加以指正。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姚梅林老师主编《幼儿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一册非常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教材,以幼儿教育系统中的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为主线,围绕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中的核心问题展开论述,全书共分四篇十四章,今天我述课的内容是第五章《幼儿活动的动机规律》第三节“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第五章共有三节内容,分别是《活动动机的一般概述》、《幼儿的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学习动机的引发,无论是对于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还是学生自己学习动机的激发,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直接指导作用,因此本节课的内容不容忽视。
本节课教学内容我计划用一课时(45分钟)完成。
二、学习者分析
我校授课对象是幼师班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对幼儿的观察、理解非常匮乏,对幼儿心理知识更是空白。而且我校的学生都经过县一中、二中、中专等层层筛选后留下的孩子,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独立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差,注意力难以集中,理解深奥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比较吃力,特别是对教师的理论讲解,更是感到头痛。但是这些孩子形象思维活跃,操作学习能力强,活动参与积极性高,大部分学生爱好美术、音乐,并且由于幼师专业的需要和对有趣的心理知识探究欲望,她们对幼儿教育心理学课他们有较大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在幼儿园教学情境中,常用的四种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在具体的幼儿园教学情境中运用这四种措施。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发幼儿教师自身的学习动机,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和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职业教育理念。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在幼儿园教学情境中,常用的四种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
2、了解在幼儿园里教师常用的一些教学方式和教具。
(三)、教学难点:
能在具体的幼儿园教学情境中运用这四种措施,来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四、教学方法与技巧
关于教法:幼儿教育心理学自身内容抽象、枯燥,加上学生年龄小,厌学情绪严重,所以理论阐述结合多媒体
教学无疑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用视频教学实例、图片、儿歌、音乐等,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为学生创设了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教育心理学这门课是具体的、有用的、重要的,有乐趣的。并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很好地分析和理解幼儿活动的动机,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积极动机尤其是学习动机的产生和发展。
关于学法:根据我们幼师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及思维特点,主要采用交流讨论、合作学习、自主研究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上课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释放。
对于教学难点,我是这样突破的:
1、播放教学视频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化抽象为具体。
2、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因材施教。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为五个环节来完成,复习巩固
旧知识------观看视频,激趣导入-----讨论分析,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新知-----布置作业,拓展能力。
一、复习
师: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动机:是发动、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动力机制。
“方向盘” 调整活动方向。“发动机” 给活动以动力
师:我们今天学的不是汽车的动机,而是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促使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
二、激趣导入
师:汽车没有动力就不能前进,学习没有动力就不能进步。对学生对幼儿,如何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
师板书课题——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的措施 观看视频——《我爱洗澡》(小班
综合活动)边看边想:这位幼儿教师运用了哪些措施来引发幼儿 的学习动机?
四人一小组讨论
三、新授知识
(一)、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有趣教具 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具:教具是以传播知识、教育人为目的的实物,是学生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器材。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有哪些教学方式和教具?(同桌讨论,交流结果)
师:除了同学们讲到的这些教学方式和有趣教具,幼儿园常见的教学方式还有?
a、谜语:“河边有个歌唱家,白肚皮,大嘴巴,一天到晚叫呱呱,吃掉害虫保庄稼。” b、图片
c、视频《小蝌蚪找妈妈》
d、歌谣《数青蛙》
一只青蛙一张嘴 两只青蛙两张嘴 两只眼睛四条腿 四只眼睛八条腿 扑通一声跳下水 扑通扑通跳下水 游戏
当幼儿熟悉这首儿歌后,可让幼儿边念边表演,做表演游戏。
(二)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好奇心 1)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是幼儿力所能及、但需要一定努力和投入才能解决的问题状态。2)师:回想一下,刚才视频中这位教师创设了哪些问题情境?
3)同学们交流讨论,如何引导幼儿独立思考、深入思考?
(三)制定明确而适当的学习目标
刚才的视频中,师提出了那些学习目标?(家里的娃娃脏了,谁来帮他们洗一洗?)
(通过让幼儿帮娃娃洗澡,让他们学会怎样洗澡。)1)为什么要明确行为目标?有什么好处? 2)注意:目标不能太高。
(四)给予积极反馈,体验成功快乐 1)反馈
对于幼儿完成的任务或回答的问题,师应及时给予反馈。
反馈一般分为正反馈:表扬、鼓励…
负反馈:批评、惩罚…
2)想想你们是喜欢老师的表扬还是?(表扬的好处)
回忆你以前你们老师是怎么表扬你们的? 3)了解幼儿园常用的表扬语。
四、巩固新知
1)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常用的措施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师: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对这四个措施掌握的怎样? 2)观看学生试教的一个教学活动片段——《寂寞的小房子》
边看边想:这位幼儿教师运用了哪些教学措施,来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五、课后作业
试以“水”这一教学主题为例设计一教学片断,想一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运用哪些措施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以上就是我述课的全部内容,我的述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附:板书设计
第三节
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
(一)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有趣教具
(二)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好奇心
(三)制定明确而适当的学习目标
(四)给予积极反馈,体验成功快乐
第二篇:谈如何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根据影响幼儿学习动机的一些因素,在幼儿园教育情境中,如何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呢?我有一下几点认识:
一、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新颖有趣的教具。
新异的,形象鲜明,生动而又富于多变的刺激物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因此在活动中应充分利用或制作具有这些特色的活动教具,如小木偶、幻灯片以及各种实物、标本、图片等。此外,还应该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游戏、看电影、参观等,使幼儿乐于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比老师直接讲解更使幼儿理解,幼儿也更感兴趣,更能引发幼儿学习动机。
二、设置问题情境。
如果幼儿本身没有学习的欲望,即使成人勉强他进行学习,也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相反,如果教学内容、活动设计等不能引起幼儿兴趣,则尽管幼儿有内在的学习动机,也难以维持学习活动。利用精心设置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这是将内在动机和外加动机有机结合的有效措施。
问题情境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是幼儿力所能及、但需要一定努力和投入才解决的问题状态。问题情境的设置通常是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教学方式来实现的,而不是填鸭式或直接地将答案告诉幼儿。
三、制定具体、明确而适当的学习目标。
幼儿活动的目的性较差,更不善于独立地提出活动的目的,这就谈不上有明确的方向性和坚持性。因此,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在幼儿的游戏、作业、劳动等活动中,不断地向儿童提出各种具体而适当的要求,鼓励幼儿支持把每件事情做完。向幼儿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可以激发幼儿完成任务的愿望和积极性,使幼儿抱着期待的心情准备投入学习,并能专心于学习活动。比如:老师在让幼儿画画前,提出明确的目标:“今天小朋友们画的画是要送给你最亲最爱的爸爸妈妈的,看看谁能画一张最好的画送给爸爸妈妈。”有这样明确的四、给予积极总结,使幼儿有成功体验。
鉴于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所占的重要位置,老师对幼儿所完成的任务表示赞赏,肯定幼儿的进步和努力,则幼儿更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取心增强,自然渴望做更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事。因此,老师要对幼儿有积极的期望,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尽量避免使他们感受到挫折,这样他们对学习自然会表现出更大的热心。
老师应该对幼儿有积极的期望和全面的评价,幼儿的能力是体现于多方面的,在某一学习活动上落后于他人有幼儿,并不意味着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较差,老师要善于发掘这类幼儿的长处,并给予机会让他们把长处表现出来。如果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则他们的潜能便能得到发挥,也会引起他们对其他方面的学习动机。
总之,幼儿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因人而异,老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和具体的问题来采取相应的引发措施,来收到理想的效果。
第三篇:幼儿不良习惯引发的安全问题
幼儿不良习惯引发的安全问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时会发现部分幼儿有咬手指、抠鼻子等不良习惯,我们作为老师,看到幼儿的这种不良习惯肯定会及时纠正和教育,而我们在纠正幼儿不良习惯的同时更要注意安全问题。
这段时间有部分家长反映有些幼儿有咬手指、抠鼻子等不良习惯,刚好我们是开展“我自己”的主题活动,于是我们便结合主题开展“如何保护自己”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讨论了很多关于自我保护的问题,如不能咬手指,手指有很多细菌的,咬了会肚子痛。不要塞东西进耳朵,要不然会听不见东西的等等。很多幼儿说得头头是道。而这样下来,幼儿的各种不良习惯都有减少的情况。
这天,全部幼儿坐在凳子上整理衣物准备离园,我看到晴晴在抠鼻子,好象出于惯性似的我马上叫她不要抠并没有太在意,我走了一圈回来,又发现晴晴在抠鼻子,我还是叫她不要抠鼻子,我边说边拉开她的手,这时候晴晴想挣扎开我的手,看着我说:“我的鼻子里面有东西。”我马上意识到什么,问:“有什么?”晴晴说:“有玩具!”这时吓了我一大跳,原来晴晴抠鼻子是因为她书包上的小铃铛吊饰掉下来了,她因为好奇于是就把小铃铛塞到鼻孔去了!幸好铃铛的位置不是很深,我马上带她去医生那里用夹子把铃铛夹了出来。
我在想,如果我当时疏忽了晴晴的情况,认为她只是习惯地抠鼻子而不去理会,那么后果不敢想象。而在之后开展的教育活动中,我们通过游戏等方式,如在角色区开展类似的情境游戏,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知道安全的重要性,也巩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
第四篇:如何述课
如何述课
一、述课的概念
述课是校本教研的一种主要形式。
述课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的形式向其他教师和教研人员叙述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后向听课的教师讲自己的教学流程。
二、述课的目的
1.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教学步骤、环节及具体措施的情景再现。2.由听课教师、专家进行讨论、指导。3.教师修改形成教案。
三、述课、说课与讲课的异同
1.什么是说课?
说课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为指导,依据课标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后向听课的教师讲述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由说者和听者共同讨论和评议相互交流,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述课、说课、讲课的异同
述课与说课的相同点:
(1)形式相同。
(2)理论指导基本相同(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
(3)共同的对象是“教学设计”,是阐述“教学设计”所采取的不同手段。
述课与说课的不同点:
(1)说课重在说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为什么这样教。重在说为什么。
(2)述课重在表述你的教学流程,也就是你的具体教学情景,师生交流表现及课堂效果预设或反馈。
(3)用白话说,说课重在说理论上的设计,为什么?述课重在表述具体操作,怎样教。
3.讲课与述课、说课的联系与区别
讲课是在执行述课中阐述的教学设计流程,是在贯彻并验证说课中的设计意图。
共同点: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具体就是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
不同点:
对象不同:一个是学生,一个是老师。
功能不同:一个是教学活动,一个是教研活动。
表达方式不同
四、如何述课
内容一:述教材
1.课标对本单元(或本节)教学的总体要求
2.本单元(或本节)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本单元(或本节)教材的整体结构及重难点分析
4.教师使用教材和处理教材的基本构想
具体说:
(1)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各章节(各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
(2)正确理解和把握当前教学的内容,在本专业或整册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3)找出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关键技能点,与这些技能点相关的知识点,还要看工作任务(或项目)是否能有效容纳知识、技能点,需要做什么样的处理。
内容之二:述学情
1.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应该实现的发展水平
2.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产生的原因
3.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
4.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影响
内容之三: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线,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各项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有助于实现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起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终止于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教学目标的制定
(1)教学目标的体系: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2)内容:学习者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经历什么样的学习过程,通过什么方式学习;培养何种态度和情感。
(3)表述:用可观察、可测定的行为术语精确表达出来
内容之四:述教学方法、手段及时间安排
1.选择教学方法、手段的依据:
⑴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⑵教学内容的性质 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⑷教师自身的素养 ⑸客观教学条件
2、内容:
(1)主要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方法以启发式为指导,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如讲授、练习、实验探究、合作讨论等。
(2)教学手段指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设计。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和实验仪器、设备(如多媒体、车床、各种加工工具等)
3、教学方法的分类:
根据接受方式和凭借的信息媒体不同,将其分为五大类
⑴以语言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⑵以直观形象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⑶以情感化为主的教学方法:陶冶法、榜样法。⑷以实际操作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法、练习法。
⑸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发现法、问题探究法等。
4、教学手段的分类:
根据产生的时间和技术水平分:传统教学手段如,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基于网络的教学。如,投影机、电视机、投影器、语音实验室、CAI等
内容之五:述教学流程
原则:
是教学方案的设计,不是教学内容的再现。
发挥教师主导、体现学生主体和媒体优化作用;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 体现一定的教学方法。
内容之六:课后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
要有数量适中的、多样化的作业。如阅读、收集资料、实践性操作任务。
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包括情感目标。层次分明, 体现差异要求。
内容之七:教学反思
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它是一个教学周期的起点与终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应该体现四个方面的内容:(1)总结成功的经验。主要指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标、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2)诊断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
(3)提出整改的措施。思考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
(4)预设后续方案。在前面三个方面的基础上,对后序的教学进行有效地预设,把之前的经验作为教学动力,把教训作为科学指南,有针对性的运用到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上或教学过程中。
第五篇:小学生学习动机浅谈
小学生学习动机浅谈
安徽省蒙城县板桥镇中心小学 黄玲
一、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过程受主观、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1.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客观因素
首先是家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父母态度。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学习动机的形成中也有一定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初入学的儿童其学习动机基本上是家长要求的反应。如低年级儿童说:“是爸爸、妈妈叫我来上学的、将来长大了像爸爸那样有本事、作业完成时会对父母说我给你做完了”等等。家长对小学生的学习要求以及家长以什么样的形象来作为小学生的学习榜样,不仅影响了学习动机的特质,也影响了学习动机的强度。
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其影响是相当广泛的。一方面家庭和学校教育反映了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还通过一定的舆论、制度来影响小学生的意向、愿望。报纸、广播、电视、书刊等传播媒体、媒介也随时随地的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
学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在一般情况下,学校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而学习教育又是通过教师进行的。一方面,教师以自身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教师又根据社
会、学校的要求以及小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规律,培养和激发学生正确而稳定的学习动机。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家庭、社会的要求与学校教育不一致时,则会抵消或破坏学校教育的作用。特别是社会不正之风、同伴中小集团成员的坏习气也常常阻碍小学生正确学习动机的形成。因此,必须注意采取预防或消除不良影响的积极措施,防患于未然。当然,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密切配合,否则将收效甚微。相反,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一致的情况下,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最佳。
2.小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观因素
小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观因素包括生长成熟与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意志品质、志向水平、智力发展水平、思想品德等。
生长成熟与年龄特征是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其主导性学习动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总的趋向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经验的增长、世界观的逐步形成,也与社会要求相应的学习动机就愈来愈占有支配地位,并逐步成为学习的主导性动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制约与一些与学习结果直接相关的具体人和事。如有些小学生之所以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获得父母或亲友的赞扬或奖励好吃的、好玩的,有些小学生则是因为喜欢教他(她)们这门课的老师,也就是爱屋及乌。一般来说,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中,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起主导作用。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意志品质是影响其学习动机形成的另一重要因素。对学习有强烈兴趣的小学生,往往会废寝忘食的去学习各门功课;意志坚强的小学生在正确学习动机和错误学习动机之间发生冲突时,能
以理智和客观标准决定取舍。
学习动机还与志向水平有着密切联系。另外,小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思想品德等因素,都会对其学习动机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动机和学习
动机在小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具有正确动机的学生其学习态度是端正积极的,他(她)们会对学习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精力充沛、全神贯注、善于观察和思考问题,有强烈的自信心、好胜心、进取心,能够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成功与失败。在动机的推动下,他(她)们会顽强拼搏、勤奋学习,在学习上取得成绩,同时在智力上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开发。经实例证明,经过动机培养的小学生其学习成效要好于没有经过动机培养的小学生。
正确的动机可以增强学习效果。通常情况下,教师只注意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认为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却忽视了动机和学习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学习好也可以增强动机。奥苏贝尔曾明确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也就是说:动机固然促进学习,而学习效果反过来也能增强学习动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当求知欲得到满足,产生积极情绪体验时,其原有学习动机也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一定意义上说: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一致的。动机正确且强度适中,学习效果则很好;动机错误或学习强度较高,学习效果则较差。
当然,两者之间不一致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表现在有的学生学习动机正确,短时间内学习较差,而有些小学生学习动机不正确,但当前成绩却很好。这种现象并不能否定两者之间的一致性,因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不仅仅是学习动机,还有其他因素,如基础知识、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身体状况、一时的物质奖励刺激等等。那些真正具有正确学习动机的小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欠缺会逐渐得到弥补,其成绩也将会不断得到提高,赶上并超过没有正确学习动机的学生。
三、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根据小学生的生长成熟和年龄特征,其学习动机具有以下特点:
1.交往动机强于成就动机
交往动机是一种基本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一种需要与人亲近的内在动力,它起源于儿童与他人的接触,表现出群集感、相熟感、友谊感、亲属感、归属感等。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的社会动机,是指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去做,而且能够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在小学阶段,交往动机明显强于成就动机。比如:小学生多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学习,而拒绝为不喜欢的教师努力学习(友谊感);为了获得父母、教师、亲友、同学的赞扬而认真学习(亲属感),当其自尊心或自信心因受责备、奚落而挫伤后学习会受到影响。因此,受这种交往动机支配的小学生能坚持学习,他不仅希望处于优越地位,而且希望得到父母、教师的喜欢和同伴的尊重。成就感在小学阶段还处于朦胧状态中,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培养,使之学习能更有成效。
2.近景动机为主,远景动机为辅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由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对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所引起的动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与
人们对活动的社会意义的认识相联系,他是人们的理想、世界观等学习活动中的体现。在小学阶段,近景性学习动机占主导地位,而远景性学习动机起辅助作用。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够稳定,容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长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如有一个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受到表扬,而由此喜欢上了数学课,后来换了数学老师,他这种由对数学老师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也就消失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比较具体,作用也较强,故仍不失为引发小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总而言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而且要研究小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心理活动,特别是要重视并充分发挥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最终促进全体小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