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诱发学习动机
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张店中心中学罗勋
一、通过精心设计导言来激发学习兴趣
一节成功的好课是从引人入胜的精彩导入开始的。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财产留给谁》这框题时,我选用模拟法庭的方式导入新课。我说,同学们,今天你们都是法官,现有一案,请各位法官来审理。曾某有一子甲(20岁)并有房产6间,1995年曾某的妻子去世,1996年曾某另娶一妻丙,生有一女乙。2002年曾某去世,留有遗嘱将房产给甲,现甲和丙因房产发生纠纷,诉至法院。甲认为自己是唯一合法继承人,丙认为房产有自己一份产权。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审理的结果,结果当然不一。教师引导,你们审理得公证否,要用法律来衡量,这节我们来学习继承法的有关知识《财产留给谁》。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求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感到需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思维发动起来了。在问题情境中,给学生充分的自
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边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例如,在讲“做诚信的人”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对“诚信做人”有一个正确认识,我向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日常生活中你或你身边的人被人骗过吗?(2)对此你有何感受?(3)你是怎样做的?又如在讲“金无足赤,人各有别”内容时,我给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1)你在同他人的相处交往中,有没有和他人产生过矛盾?(2)矛盾出现后,你是怎样解决的?考虑过后果吗?(3)如果现在再出现类似的事情,你会如何去做?以上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促使他们去探究、深思、发展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对学习政治课浓厚的兴趣。
三、注重基础教学的同时,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教学
课本是我们学习的根本所在,因此,我每节课都进行复习的检查,预习的提问,作业的巩固,在此基础上,进行联系实际的教学,让事实与知识结合,让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学生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开展课堂讨论以求达成共识。在学习“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时,我要求同学自觉地说出自己是属于哪一个少数民族,其他的汉族同学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少数民族的同学,来落实知识的运用…这种联系实际的教学,学生觉得实在、亲切、容易,故
而对此科的学习更有信心、更有兴趣。
四、多表扬、鼓励,使学生努力学好思想品德
如果学生上课听不懂,提问不会答,作业满篇错,学习在失败中渡过,那么他对学习就会失去兴趣。所以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教学中我多送给学生激励的话语,努力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恰恰是他们持续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是一种兴趣。例如回答问题时,学习越差的应越鼓励,经常提问他,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正确观点都要给予肯定,使他喜欢思品课。使学生愿学、会学、乐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政治课教学必须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想方设法让学生去听、去读、去思、去看,做到耳到、手到、心到、眼到,努力实现由厌学到愿学、由学会到会学、由苦学到乐学的根本转变,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适当介绍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体会政治课的兴趣。根据学生注意的心理特征,只有那些符合学生“口味”的内容,才容易引起听课的兴趣,所以教学中就必须适当介绍一些课外知识。例如在讲解“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时,可以介绍一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战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及党的方针政策,做到理论联系实
际,使政治课富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这样不仅对于保持课堂上学生思、听、学的兴趣,而且增长见识,提高能力和觉悟。
六、利用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缺乏趣味性,政治课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说教课。为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自在、愉快活泼气氛中接受抽象的理论,就必须将科学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这样就能使注意力分散的学生把注意力转向和集中在教学的内容上。如在讲授“难报三春晖”这一内容时,就可引用古诗《慈母吟》及同学们喜爱的歌曲《常回家看看》。这样,同学们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通过老师的点拨,感受父母之爱。作为学生、孩子,体会到如何去孝敬父母,该做些什么才能报答这似海深的恩情。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思想品德课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篇:导说作文诱发写作动机(推荐)
导说作文——诱发写作动机表达真情实感
单位:淳安县王阜乡初级中学(311715)姓名:王红平
手机:***电邮:whp6786@tom.com
【摘要】作文是学生自己的精神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新课标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可在实践中总收不到意料之中的效果。根据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及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笔者致力于探讨、实践“先教后写”的作文导说模式,通过导学,增加需要学生乐于参与、善于表达的成分,以此来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从而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关键词】导说诱发写作动机
一、我遭遇了写作教学危机
说实话,虽然身处农村,但我也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懈追求的农村语文教师,一直在践行教学新理念。每次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都特别强调,作文是学生自己的精神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并把在作文中说真话,抒发真情,当做教学生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虽然我不断坚持,严格要求,但效果总不是十分明显。更让我迷惑不解的是,现在的学生,课外阅读量与以往相比增加了许多;电视、网络的日益发达,学生的信息摄入量也大量增加,学生接触的事物愈来越多,学生的阅历越来越丰富,思维越来越活跃,写作文为什么还表达不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为了得高分,学生不愿抒发自己的情感,唯恐它是不难么高尚;为了的高分,学生不愿表露自己的思想,唯恐他是肤浅的、片面的;为了得高分,学生不愿用自己的语言,唯恐它太幼稚,不成熟,不深刻。于是作文中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唯独丧失了学生自己。面对学生这样的写作现状,我逐渐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教学危机。
【案例一】困惑的作文课堂
又是一堂作文课。像往常一样,我把作文题布置在黑板上——《我在成长》,然后强调写作纪律:不准交头接耳,不准翻阅资料;强调写作要求:写出真情实感,字数符合要求。我相信“成长”之类的话题,学生一定会有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写。我以一种轻松地姿态,在等学生完成一件简单的任务。三分钟过去了,教室里静悄悄的,部分学生开始动笔写作,还有一部分学生仍然在“咬笔杆”,甚至有几个学生“跃跃欲试”地翻开了作文选。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心想:这个题目,他们应该都有东西可写,他们应该会有自己成长的故事,应该都遭遇过成长的烦恼,应该都收获过成长的快乐。每一个人都有过一段段成长的经历,为什么这些学生写这样的文章还是在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学生应该有“米”啊!整堂作文训练课,我除了困惑还是困惑。坐不住了,站起来走走;不想走了,停下来看看。我走近几个 1
平时写作比较好的学生,只瞟了几眼,心情便一落千丈,他们的作文几乎是千篇一律,选择的是同一个题材,表达是同一种感情。《我在幸福中成长》、《我在(母)爱中成长》、《我在挫折(困难)中成长》诸如此类的文章比比皆是:幸福都是相似的,有美满的家庭,有关爱他的长辈;困难挫折也都是相同的,竞赛失败、考试失误、身体意外受伤等等。他们并没有去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他们并没有写出自己对成长的感悟,他们在敷衍自己,他们也在敷衍我。下课铃声终于响了,学生们解放了,我也终于解放了,但我的心灵得到从来没有过的震撼。
二、反思教学,调整策略
1.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而初中生作文正处于一个从“放胆文”到“小心文”的过渡阶段。怯于表达真挚的情感,对初中生来讲应属于正常现象。在日本,认为作文教学有三个重要的方面:有写作动机,有东西可写,能够写出来。没有写作动机,不想写,就不会积极地搜索材料,就不会有自己东西可写,能够写出来也就无从谈起,可见在作文教学中,诱发写作动机是关键。
2.在当前崇尚“先学后教”思想的前提下,我依然在重复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出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在整个作文过程中,我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支配地位,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服从地位。我一直在反思:能不能够调整作文教学策略,采用“先教后写”方法,在学生下笔之前,教师通过设置情境,为他们提供引导性材料,来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3.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认为在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之前,应该给学生呈现一个短暂的具有概括性和引导性的说明。这个概括性的说明或引导性材料用简单、清晰和概括的语言介绍新知识的内容和特点,并说明它与旧知识有关及其关联所在。当然“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课堂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仅是教师给学生一个先行材料,还包括学生自己为自已或他人提供一个引导性的材料。对教师而言有两个层次:其一是教师对作文题目的引导性解题;其二是教师针对这一题目而示范的“下水作文”。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而言也有几个层次:其一是学生对这一作文题目为自己所作的提纲性的介绍,其二是先进生虽然是为自己作文作了概括性地说明,但也为后进生提供了“先行组织者”的材料(这一作用相当于教师的作用,但比教师所起的效应要大),其三是后进生的说明材料也可以成为先进生的“先行组织者”纠正与补充的材料。这个引导性材料将是诱发学生写作动机的关键。
4.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也可以运用到课堂作文教学中。奥苏贝尔有意义的言语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变量为基础,也就是说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没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可见,学生要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必须以他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为基础。英国当代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lliday)也曾说:“语言在用笔写下之前一直是潜意识中的东西。”存在“潜意识”才可能有较强的表达欲望。我们现在的学生并非缺少这种“潜意识”,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这种“潜意识”。帮助他们挖掘出这些“潜意识”的东西,何愁学生写不出精彩的文章?教师如何唤醒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包括他的经历、他的情感、他的感悟等等,将是决定学生在作文中能不
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重要一个因素。
【案例二】“心怀感恩、体验亲情”作文导学案例
〖教学构想〗受认知能力、情感体悟及写作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班里大部分学生习作往往忽略说真话,说心里话,勉强成文。或是言之无物的“肚里空”,或是胡编乱造的“想当然”,没有具体内容,缺乏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基于新课标中“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作文教学建议,从“亲情”这一极易引发学生共鸣的话题人手,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让他们心怀感恩,体验点滴亲情,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亲情
晚自习,学生每一桌点燃一支蜡烛,在盈盈的烛光中,多媒体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富有激情的情境导人,营造了“感恩亲情”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紧紧抓住学生的内心,搭建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
(二)教师引导,悟亲情
师:听完这首《烛光里的妈妈》,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把你的感想用一两个关键词说一说。生1:母爱生2:真情生3:爱心生4:亲情
师:好,让我们今天心怀感恩,去体验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亲情。人间万物,情意浓浓。有亲情、友情、师生情、夫妻情……而亲情是什么呢?亲情是一本字典,在它的体内,你能找到“欢乐”和“温暖”。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颗明星,在漆黑的夜里,它能给迷途的心指引方向。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根绳子,用它的身躯,把心与心紧紧地连了起来。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罐蜂蜜,蕴含着浓浓的香味儿,使人们的心儿如痴如醉。亲情是什么?亲情是字典,是明星,是绳子,是蜂蜜。其实,亲情就是一种幸福。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亲情的包围之中,也许你没有看到,也许你没有听到,那是因为你没有用心去感受。
在暖暖的烛光中,我分明看到了许多学生的点点泪花,那时,我真的被感动了,这是一群情感多么丰富的孩子!
(三)捕捉细节,话亲情
师:鸦能反哺,羊知跪乳。有了一颗感恩的心,生活便少了一些抱怨,多了一份珍惜,现在让我们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去回忆,搜索记忆中亲人为你所做的细微的点滴。因为亲情往往蕴藏在生活的细节之中,我们应该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善于捕捉每一个充满亲情的细节。
学生思考后交流:
生1:记忆中最为深刻的是每周从家里返回学校临行前妈妈的叮嘱,“路上小心”“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一遍又一遍,平时我总是觉得厌烦,现在想来,那是一种多么温暖、多么动听的声音啊。
生2:每次回家,爸爸妈妈总给我做很多好吃的,说我住校很辛苦,犒劳犒劳我,那些好吃的他们自己却总舍不得吃,总让给我„„
生3:我爸妈常年在外打工,他们心里一直惦记着我的学习,我的生活,我的身体。再忙,他们都会在周五晚准时打电话过来,可我对他们总是沉默。
发言的学生很多,内容也很精彩,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发现平时我低估了他们的水平,他们写作不是没内容可写,更不是他们不善于表达,只是我没有帮他们把“门”打开。
师:作文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生活的细节,让我们擦亮眼睛,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再现原汁原味的生活,体验亲情,感悟亲情吧。
如果说观察是起点,感悟是过程,那么抒写则是归宿。学生能不能表达真情实感,关键在于老师能否诱发他的写作动机。有了这个指导思想,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从搜索到罗列,再到挑选生活中表现亲情的细微点滴便会显得水到渠成。
三、关于导说作文的启示
1.导说作文初步改变了以前作文教学的单一模式,由过去的“封闭型”写作教学改变为师生互“说”的“开放型”写作教学。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封闭的,写作文有个构思的过程,以往学生是在冥思苦索中独立完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对话,学生的作文信息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作文的过程缺少与同伴的交流合作,缺少教师的点拨指导,或文不对题,或词不达意,或结构混乱,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有偏差不能及时纠正,有困惑不能及时引导,一切都要等到作文成型之后,教师批改时才能发现,非常被动,这就存在问题反映的滞后性。而导说作文的写作教学是开放型的,说的过程是思维流程展示的过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它能使教师及时捕捉到学生打算如何作文的信息,学生更能从教师的点拨中、同伴的表达中获取写作灵感,调整写作思路,学生随意表达,教师随时评点。
2.导说作文也是消除学生写作心理障碍的一种最好的方法。作文既是一个思维过程,也是一个心理过程。学生的自身的心理障碍是作文航程中的暗礁,严重地妨碍了他创作能力的发挥,作文之前往往觉得很难下笔,下笔时又怕写得不好。导说则能够及时消除心理障碍,因为说,自由、灵活,能够根据学生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状况选定话题,不拘泥于形式,也不考虑程序,可以被学生接受;说,以语音为表达形式,呈现的是“不定型性”,它的修正比书面写作的修正容易的多;说还具有亲切、活泼的特点,没有学生作文前的压力,可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为下一步的写奠定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笔者认为,“说”是语文最基本的实践,“说写结合”是语文最基本的综合。作文并不仅仅是个语言表达的过程,更是一个思维外化的过程,通过导说来锻炼写作思维,是实施作文有效教学的关键。导说作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让作文更轻松,还有利于把教师从批改作文的重负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轻负高质”。
参考文献:1.刘淼 《作文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温慧君 《论作文教学中的说写结合》 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5
3.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6
第三篇:学习动机调研
学习动机调研
你有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吗?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能确定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你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优异吗?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能确定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你有合理规划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吗?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能确定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你认为正确的学习动机能改善学习成绩吗?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能确定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你认为影响学习主要因素是个人内在因素吗?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能确定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你的学习动机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吗?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能确定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你目前努力学习只是为了找到一份高薪工作吗?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能确定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你有仔细思考过自己学习的动机吗?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能确定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你努力学习只是为了奖学金和荣誉证书吗?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能确定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你认为学习动机能激发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吗?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能确定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你认为你学习动机比他人的更强烈吗?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能确定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你认为学习刻苦钻研这方面强于他人吗?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能确定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你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去努力争取了吗?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能确定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你认为学习刻苦就能激发学习动机吗?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能确定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你认为学习动机不强烈从而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缓慢吗?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能确定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你的学习动机来源于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吗?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能确定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你的学习动机是父母强加给你的吗?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能确定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你的学习动机是因社会主流意识影响产生的吗?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能确定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你学习是为了超越班级同学吗?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能确定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你目前的学习动机对自己学习状态适应吗?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能确定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你的学习动机能有效改善自己慵懒拖延的学习状况吗?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能确定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你认为你学习动机会受到你学习程度的加深而变强吗?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能确定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第四篇:第四章学习动机
第四章:学习动机
1、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通俗的说,动机就是使个体开始行动,维持行动,并且决定着其行动方向的力量。
2、动机一般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3、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4、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5、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生活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6、奥苏泊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7、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8、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属于外部学习动机。
9、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10、自我提高和附属内驱力都是一种间接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11、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12、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13、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高尚的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主义。
14、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5、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16、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17、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
18、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9、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一种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第五篇:激发学习动机
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热情
太和县宫集镇中心学校 宫保中
目前,多数老师埋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不主动,不配合,上课发言不积极,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问题,缺乏学习热情。我也感触颇深。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以来是广大教师所困惑的问题。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取代学生学习的过程,“满堂灌”教学模式一直被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被“多情的老师”慢慢地扼杀了。结果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教育教学效果不见成效。《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合作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那么,如何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热情呢?本人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
1、教师更新理念是关键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学习的过程真正还给学生。教师如果课堂上一个劲的讲,看起来很卖力,却不给学生一点点时间去思考、去消化、去理解、去探究、去交流。他们哪来的时间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呢?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也就慢慢地被扼杀了。因此,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切实做到与时俱进。
2、大胆改革,积极尝试
说实在的,以前我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还是情有独钟的,总是舍不得放弃,平时使用习惯了,教学过程容易操作,也不想尝试其它的教学模式。自从参加太和县举行的导学案模式的学习,我的思想彻底解放了。开始就现学现卖,不大习惯,不过现在好多了,对于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已经熟练掌握。
导学案模式确实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它的基本流程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师点拨——课堂检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展示学习目标,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也就没有学习激情。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流于形式,他们就会用心去研读教材,仔细去思考每一个问题。当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个很简单,可以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拿出来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单个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在班内统一解决。合作探究的过程,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大环境的影响下,即使开始不积极不主动,慢慢地也就潜移默化,深受感染。交流展示的过程就是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大舞台,学生参与更精彩。这样,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受到表扬,一方面体现出自身的能力,另一面对自己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学案教学模式,老师解放了,学生学习动机也被激发了,学习
热情就不用说了。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3、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内在因素,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也外在因素,如教师的语言艺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材内容的枯燥无味等。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如果单纯的讲解书中的大道理,学生没有学习动机也是很正常的事。
其实,教育是艺术,艺术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师可以在教学手段上多下一些功夫,不能只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本教案就万事大吉了。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可以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精心制作实用的课件,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如我在教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第九课第二框《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开始备课时,我很困惑,本框理论性太强,单纯地讲解学生根本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就根据教材内容制作一个精美实用的课件。导入新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江涛演唱的《愚公移山》,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就很快进入学习情境。讲解第一目《代代相传的精神》时,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大禹治水、长征会师、延安大生产运动等画面,让他们看看在艰苦的岁月里,人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然后教师适当点拨,其实这种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中华民族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本框教学的难点,我主要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画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又是错误的,然后
让学生从学习上、生活上等方面总结一下应该这样做?写在纸上,让学生展示交流。教师再作适当小结评价。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任务,他们就不会无事可做,学习动机也就被激发,学习热情也就高了。
总之,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热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大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做教学的有心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成问题!
以上观点只是个人教学实践的一点感悟,不妥之处,敬请辅导老师和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