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13:1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

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

日照市五莲县实验小学 孙启华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遵从这一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教学中就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从活动中交流数学思维,从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样看来,现代社会需要从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要树立发展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大智慧的发展,让课堂焕发真正的生命活力,蕴涵着人文交融的和谐氛围。同时研究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下面我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的活动为基础,谈谈数学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

一、让活动成为学生思维起飞的乐园。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四大领域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涉及自然、美术、思品与生活等内容,但它首先是姓“数”,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不是主要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知识。同时“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新课标提出最基本的原则。基于这个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自己周围的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活动应以数学知识为基点,生活为载体。

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是通过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内化实现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必须有一个主动参与、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的自由度,倡导陶行知先生对儿童实行的五大解放,让教师建立一种以实践活动促进发展的新型教学观。

(一)数学实践活动是一次次再创造的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观察生活做数学”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体验数学”的过程不只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即“活动、体验、建构”是一次次再创造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自由表达、体验过程、主动建构。所以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应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教师创设一定的现实生活情境,学生根据数学现实找出所要研究的对象,其次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对活动进行评价小结,进行反思。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的“看数学做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不仅不能脱离学生所学教材的实践活动,更要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数学实践活动与平时的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服务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又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是以解决问题为重点,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例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我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数学课堂上设计“小鬼当家”的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正确地读出商品的标价,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实际表示的钱数,轻松愉快地购自己喜欢的物品。当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自己结合教材进行探究和讨论:“这些数有什么特征?”“这些数又叫什么数?”“你会读、写小数吗?”等问题。这时学习小数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探索,逐步建立数学知识。课后,又能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达到学以致用。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设计数学问题,造成学生的认识冲突,产生不足之感和探求之心,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参与到“矛盾冲突——探究发现——解决问题——获得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去。这样,教师在活动中架起了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个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具体分析的感受,激起相应的学习情绪,自始至终地主动探索,实现了数学的再创造。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会到数学的有用之处,享受到数学的内存之乐。课堂也因此焕发出了学生的生命活力。

(二)精诚合作,人文交融,感染学习过程,焕发主体活力。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合作、研究、交流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学习过程。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因此它必须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活动。必须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实践操作中、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在情感体验中去应用数学,从而获得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策略。

探究活动离不开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防止出现互相推诿、被动参与或惟我独尊的情况,又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因此要做好准备工作,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然后老师要就所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防止出现小组内的单干户。

注重发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主体的第一次体现,也是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问题由学生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一颗数学的大脑;才能使学生摆脱过去依赖思想和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选择问题,自己制定解决方案,给学生较大的自由选择权。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状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设计动态化的教学过程,鼓励学生通过感官、数学计算、科学知识、人际协商解决活动中的冲突,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生动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在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大组等的交流中,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如让学生设计“郊游乘车”方案时,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以获得更多的相互交流机会,以利于学生更自然、更大胆、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帮互助,产生共生效应,达到共同发展提高。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人协调和施展自我,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另外交流的目的不是评判探究成果的多少与优劣,而是创造一个真诚倾诉和启迪思维碰撞的机会,通过倾听分享他人的活动成果和心得感受。交流与分享的成果内容,不仅包括物化的探究报告、改革建议、图书资料等,还包括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内心体验。如在探究过程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遇到过哪些困难?困难克服后心理感受怎样,等等。在交流时,坚持在某小组发言的基础上,让其他同学对他们的发言内容提问或提出建议,使交流过程成为全班同学共同反思的过程。在活动中教师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学生团结合作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愉快的活动中感知事物,并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等来研究讨论,获取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从而总结交流来掌握知识,饱尝“梨子”的滋味。

(三)多元化的评价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方面。

评价中采用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的、开放性的多方协商评定法,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由于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同时,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我评价也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熏陶和教育。

二、活动成为张扬个性,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舞台。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的张扬不可能完全相同,由此便产生了不同的特点,这便是个性。活动便是使个性外显的一种方式,有个性才可能有创造。陶行知先生将“创造”看作人生的真谛,他笃信每个人都有创造能力,积极主张开发儿童的创造力。教师应将打开数学创造之门的“钥匙”交给学生,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课堂,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在活动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创造性,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书本,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去解决实际问题。

(一)鼓励学生多渠道解决问题,张扬学生个性

一个问题往往会有多种解法,不同的人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运用策略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呵护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对于新奇的想法,我们要保护与鼓励;要给学生创造“异想天开”的机会,决不要随便地加以否定。在活动中,学生遇到挫折时,我们要增强他们百折不挠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敢于提出想法,鼓励他们进行创新的尝试,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主动地探求知识,多方式、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利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式的探究活动:2007年春节,张大伯把18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两年,再过一个月就要到期了,但是前几天张大婶突遇车祸住院治疗,急需用这18000元钱,可是银行规定:凡不到期取款一律按活期计息,为这张大伯左右为难,请你替张大伯想想办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了多种解决办法:方法一:救人如救火,先治伤要紧,损失一点钱就算了;方法二:向亲戚朋友暂借一个月,一个月后归还;方法三:先向银行贷款18000元,时间为一个月,一个月后再取出存款还贷款;方法四:把家里值钱的东西贱卖了先救人,一个月后再取出存款使用……每种方法都体现了一种思维方式,这种历程不正是学生成长的足迹吗?在这种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自主地学,自己发现知识,教师作为学生探索知识的 “参谋”只是提供创新的机会、和谐的环境,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得到真正落实,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学生可以在创造的空间里自由翱翔,学习成了一种乐趣。

(二)培养数学情感,激发创造热情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创造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创造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不可忽视。因此,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情感和态度的培养。那么,如何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让积极的、健康的情感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我认为只有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数学的结论是抽象的,但数学课不是抽象的。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空间,一个想象的空间。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交流感情,碰撞出创造的火花。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学生学完“1元=10角,1角=10分”后,我引导他们思考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一句话激起了千层浪,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情感,学生纷纷说:“我知道1元还可以等于2个5角。”“1角等于5个2分。”……有一位学生甚至站起来说:“我发现1元还等于10个10分,就是100分。”这位同学能从“1元=10角,1角=10分”中推导出新的关系式:1元=100分,可见其思维的流畅性、创造性。学生们都能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接着,我不拘泥于教材的限定,设计了“开银行,购物品”的实践活动。当“顾客”拿着1元钱来找“小小工作人员”(全体同学)换零钱时,大家是各显神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换钱方法,如:2张5角的;5张2角的; 1张2角、3张1角和1张5角的……有的同学甚至换到以分为单位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课堂也因此引发出学生的生命活力。学生掌握了钱与钱的等价交换,但生活中更需要钱与物的等价交换——买卖东西。于是,在活动中,我又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活动演练中学习“买东西”。学生在活动中识别商品,看标价对话,拿钱找钱,并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回家帮爸爸妈妈购买物品,达到了意犹未尽的效果。在这里数学课成了活动的课堂,表现自我的课堂,创造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他们集思广益,开拓思路,交流感情,引发创新思维的灵感,认识趋于全面、深入、正确、新颖,营造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土壤”,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号召的:“解放儿童的创造性,以从事创造工作。”

三、活动是综合实践的天地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突出数学活动的实践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的重要信息途径。”由此可见,新课程是把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可以这么说,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数学活动中,突出实践,加强感悟,努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从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果我们教学中忽视了“实践”或实践不到位,那么学生所学知识就不能形成技能,数学教学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例如学习图形面积与体积我提出这样的实践活动,下水道为何通常做成圆柱形而不是长方体形或正方体形?先组织学生到环卫设计部门和施工现场参观考察,并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个圆柱形涵洞的长度和直径,计算其体积和表面积;再让学生合作讨论展示交流,最后评选最佳设计方案。这样的活动综合了测量、绘图、计算以及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比较选择,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去了解认识新奇未知的事物,探索不同事物的关系,体验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真正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当学生领悟到实践的价值时,就会自觉地萌发出再创造的动力,这样循环往复进行下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也会不断发展。

四、活动是数学价值的体现

英国教育学家萨德勒认为:“学校以外的事情,甚至比学校以内的事情更重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因此,适当的开展课外的实践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课本知识的延续和拓展。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数学信息、参观调查、体验生活,增加了许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这些知识帮助学生提高了判断能力与推理能力,帮助学生提高了综合的数学素养,扩大了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考的空间也增大了。在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丰富了自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例如:《珍惜水球》,让学生观察和调查自己家庭中一个月的用水情况,通过展示交流信息,算出一个班学生所有家庭一个月的用水量及一年的用水量,继而预测全国所有家庭一年的用水量。又通过计算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天的流失量,一个月乃至一年的流失量,让学生体验人们司空见惯滴哒滴哒的水龙头,一年的流水量可供1名学生饮用10年。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认真地收集与水资源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各小组根据自己得到的不同数据信息形成学习体会和探究成果:学生体会到浪费水的可怕性,节约用水时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学生能够根据收集的数学信息大胆的设想,积极参与,敢于发言。充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提高了学生收集和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我们有责任从自身努力,让学生拥有参与、选择课堂活动的权力,以及与老师共享管理课堂的权力。让数学实践活动成为“沟通教育理念彼岸和学生发展此岸的具有转化功能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梁万婷.《实施开放教学 培养创新精神》中小学数学,中国教育学会主办,2001(12)2.何绪铜.《数学活动课内容设计探微》中小学数学, 中国教育学会主办,2001(7、8)3.陆洋.《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小学数学教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7、8)4.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叶澜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第二篇: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多媒体辅助教学已逐渐普及,在教学中的优势已越来越明显,被人们所公认。计算机课件图像逼真,色彩鲜艳,具有动画功能,它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对视觉、听觉进行综合处理,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教学过程,而且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从而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这种传统教法,并逐渐构建起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缕春风。迅速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时代的使然,势在必行。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功能,使计算机溶入学科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21世纪的人才。本文从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具有的优点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不是仅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而是由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的综合作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获取,而且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知识的应用。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形成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它能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视听的协作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充分审题、理解、观察、思考,形成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乘法估算时,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观看商店里面的各种商品(标出各别物品价格)。一件上衣82元,一双皮鞋154元,一件夹克衫90元,一辆自行车365元„„

同学们看这么多的商品,你想买什么?你会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再如做练习时,可以适当设计情景,用课件的行式展示给同学们:孙悟空给小猴子们出几道题,可把小猴子们难坏了,同学们可以帮助他们吗? 这样,通过课件把学生带到了实际生活中去,结合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是展示同学们最喜欢的动画人物,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乐于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计算机本身对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处理能力,形成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可进行视、听、触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取得了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路程问题、立体图形时,若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拿一些教具比划演示,总是难以讲清,利用CAI课件,一方面可以通过“转动”、“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或是从多方面观察立体图形,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如:“一辆自行车和一辆摩托车由甲地同时背向行1.5小时,自行车每小时行1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0千米,两车相距多少千米?”学生读题后,用课件出示题中的线段示意图,用变色、闪烁等手段,使学生明确运动的物体是一个还是两个?运动的起点是同地还是异地?运动方向是同向、背向还是相向?运动出发时刻是同时还是不同时?运动的结果是相遇还是相离等?帮助学生理解上述抽象概念。从而很轻松地列出算式10×1.5+50×1.5。五年级《观察物体》的教学,要求学生想象多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上、左、右、正面看到的图形,学生一开始很难想象得出来,利用多媒体我们就可以轻松地让立体图形自由旋转了,那么从各各方向看到什么图形同学们就一目了然了。圆柱体的表面积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在该课教学中,我运用了三维动画的变形功能,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变为一个长方形。学生看了动画后就很容易明白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二个圆形面积加上以圆的周长为长、圆柱体高度为宽的长方形面积之和。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一堂课40分钟,如何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缩短了反馈时间,特别是在练习巩固中,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可以多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题目,从多角度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练习更充分。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形象和生动,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可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进行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辅助作用。多媒体作为最先进的现代信息处理手段,有突出的新优势,教师不能忽略自己的主导地位,变成机器的演示者。多媒体的介入,使教师的活动减少了,学生活动空间增大了。但不等于说教师的主导作用消失了,学生依靠机器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始终是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倡导者、课堂的组织者。多媒体也有它的局限性,教学中是否使用多媒体,应完全取决于教学需求,应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以最大功效发挥多媒体作用,达到最优教学效果为宗旨来选择使用。我们要看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仅是进行知识的讲解,还有很多情感的交流和世界观的渗透,而多媒体是无法做到的。计算机只是一种教学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的角色应是辅助教学,不可喧宾夺主。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的地位和作用。

结束语:课堂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素质的主要阵地。采用多媒体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等优点。教师应该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可为数学课堂服务的媒体,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并将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必能达到优化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三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而设计的一套系统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指导教学行为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策划师生学习互动活动;它也是一门艺术,必须融人设计者的丰富经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生成的可能,设计出有效解决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强化基础学情分析 找准教学设计的落脚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设计的其他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1,学生的知识储备。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一般会受到旧知的影响,在旧知的基础上,认识新知,重构知识网络。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前,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背景进行有效分析,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要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的分析。因此,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设计富有情趣和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

2.学生的思维能力。埃德.拉宾诺威克兹在《思维.学习.教学》一书中说:“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许多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关注的是“怎样教”,而忽视学生“怎样学”。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分析学生已具有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使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对接。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也是不能忽视的内容。3.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判断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基本思路,准确地判断学生的起始数学素养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仅在于掌握多少数学知识,也不在于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关注他们能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进一步学习研究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过高,也不能降低教学要求,要做到因材施教,使设计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加强学法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批准教学设计的基本点

优化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创新处理,以分散教材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处理好四维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维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的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四维目标,只是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不是每节课设计的具体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分解、细化,生成具有导向性的具体目标。

2.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中要做到重“知识”,也要重“技能”;重“过程”也要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组织好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呈现顺序,即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要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相应的练习时,要加强练习题的针对性、有层次性,真正达到知识的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可打破章节顺序,进行有选择的、科学的再创造、再加工,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三、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找准教学设计的关键点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逐步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不停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1.动手实践。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理解知识的形成,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恰当地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第四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石嘴山市胜利学校 樊月珍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而设计的一套系统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指导教学行为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策划师生学习互动活动;它也是一门艺术,必须融人设计者的丰富经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生成的可能,设计出有效解决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强化基础学情分析 找准教学设计的落脚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设计的其他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1,学生的知识储备。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一般会受到旧知的影响,在旧知的基础上,认识新知,重构知识网络。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前,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背景进行有效分析,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要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的分析。因此,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设计富有情趣和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

2.学生的思维能力。埃德.拉宾诺威克兹在《思维.学习.教学》一书中说:“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许多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关注的是“怎样教”,而忽视学生“怎样学”。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分析学生已具有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使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对接。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也是不能忽视的内容。3.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判断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基本思路,准确地判断学生的起始数学素养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仅在于掌握多少数学知识,也不在于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关注他们能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进一步学习研究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过高,也不能降低教学要求,要做到因材施教,使设计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加强学法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批准教学设计的基本点 优化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创新处理,以分散教材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处理好四维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维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的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四维目标,只是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不是每节课设计的具体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分解、细化,生成具有导向性的具体目标。

2.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中要做到重“知识”,也要重“技能”;重“过程”也要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3.组织好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呈现顺序,即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要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相应的练习时,要加强练习题的针对性、有层次性,真正达到知识的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可打破章节顺序,进行有选择的、科学的再创造、再加工,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三、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找准教学设计的关键点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逐步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不停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1.动手实践。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理解知识的形成,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恰当地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自主探究。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探究性学习应成为课堂教学实施创新学习的重点。对于教材中那些后继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本来就应是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创设有效的探索场,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索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开发,要勇于创新,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情况下,不断创设行之有效的探索场。当然,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在不同教学阶段创设不同的探索场,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证明,经常创设不同的探索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合作交流。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通常组建研究小组,按一定的方案,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对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要合理设计合作交流活动,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他人帮助时,主要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处,在知识易混淆处,在概念、公式、规律的探索与归纳的过程中,而且要对合作交流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以预测与估计,为它们预设好通道,预留足时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批准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任何新知的教学都要通过一定的教学程序来实现。教学程序应体现所教知识的特点,并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显然,教学程序应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优化教学程序,可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弹性化的教学设计。叶澜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课的动态生成,要求教学方案的设计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重在大环节的策划上,让过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改变过去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格局,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胆质疑,让师生在互动中实现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使课堂成为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舞台。

开放式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单调、生硬的一面。组织开放性教学,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在探索中成长。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要优化课堂导入,重视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设计中,要注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快乐的身心交流中学习、成长。设计的评价过程,要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一种“润滑剂”。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开放式数学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面对千变万化的信息社会,学习不是仅仅把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于是让开放式教学方式走进数学课堂,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本文论述了如何组织开放式数学教学,并且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全面阐述。

关键词:开放;数学教学;课程;学生

实施中的课程改革,让我们在机遇与挑战中和全新的理念同步成长。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开放式教学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思维、启迪智慧、培养悟性、培育创新精神上下功夫,使课堂充满生趣,充满孜孜不倦的探索。本文针对开放式教学认识不统一,且程度仍不能满足目前教育改革的需要等情况,在前人研究、探索的基础上,就如何组织开放式的数学教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开放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导向,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所谓“开放”,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开放式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性。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二、开放教学环境,创设民主氛围,促使师生关系朋友化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气息。

怎么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 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会学习

1、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加法应用题时,笔者出示了一群小兔在野外采蘑菇的画面,问一共有几只兔子。看到这个有趣的画面,学生就极其自然地进入情景,加上他们细心地观察、饶有兴趣地讨论,有了多种结果:一种是左边的8只兔子加上右边的7只兔子,一共有15只兔子;另一种是10只白兔加上5只灰兔;学生还发现:看见眼睛的9只加上看不见眼睛的6只;弯耳朵的加上不弯耳朵的;看见尾巴的加上看不见尾巴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参与着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2、改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

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我把0~9十个数字设计成拟人化的“数字小朋友”,让这十个“小朋友”一一在黑板上呈现。看到抽象的数字长上了手脚,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

二、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1、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在生活中选取了许多学生熟悉物体。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四人一袋,问学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东西后,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说:“你们看一看,又摸一摸,会发现什么?”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2、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

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天鹅头饰,并且请班里的九个小朋友戴着头饰表演天鹅飞来飞去的情景。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这道活动的“例题”,立刻被深 深地吸引了,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小组合作,使学生学会共同生活

与人共同生活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而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保护意识比较强,使得许多孩子没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交流,缺乏合作的经验,但多数孩子乐于交流,因而为了帮助孩子形成与人合作的能力,从入学第一天起,就要让学生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首先从与同桌合作开始。如第一课《数一数》就让同桌小朋友合作一起完成,让他们感受到合作成功在带来的喜悦。而在《认物体》等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桌椅改成马蹄形,全班分成几大组,便于学生间的交流,为合作学习创造环境和氛围。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相信这对他们今后与人交往,学会共同生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在传统的课堂上,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往往把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压抑下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比如,在教学“分类”时,充分利用主题图启发学生:“来到商店,你们发现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毛巾是生活用品,不应放在卖文具的地方。”另一个学生马上发现:“皮鞋也应放在卖鞋的地方,放在这里不方便卖也不方便买。”还有的学生说:“墨水瓶太小,放的位置太高不好拿,应该与地球仪的位置对换。”……通过创设这样的空间,学生不仅懂得了分类的实用性、多样性,还体验到了探索者发现奥秘的乐趣

四、练习质疑,促学生学会生存发展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为今后的生存发展打好基础,而这就要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开始,在练习质疑这一环节中,教材中的许多练习就是实际生活情境的再现。学生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以他们的视角来解答问题。如有一题是讲幼儿园买面包,一个班15个学生买哪两盒合适,有三盒供学生选择:6个、8个、9个,有的孩子就提出要多买两个给老师吃。而在计算连减时,有学生依生活实景,想出了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加起来,再用第一个数去减这个和的办法。其实这些孩子能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足见,练习中的那些实际问题对学生学会生存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通过学习新课程,我知道在教学中,只要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体系上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改革,进行设计,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得到知识,那么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指日可待。

第五篇: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石门县子良乡中心学校 方先志

摘要: 针对“在生活中学数学,数学用于生活中”这一新课程要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一定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数学教材为蓝本,使学生确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生活化 数学化 学习数学 应用数学 热爱数学

针对“在生活中学数学,数学用于生活中”这一新课程要求,我就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做了一些探讨,下面我来谈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确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如一年级下册中“小小商店”实践活动,我设计了一个“我是优秀售货员”现场购物活动。我预先和小卖部老板联系好,地点是学校小卖部,售货员是学生若干名,顾客是全班学生,裁判是老师和同学。我是这样教学的:①提出要求:小组合作轮流当售货员和顾客;②现场购物:练习认钱、算钱、找钱;③全班交流:当售货员的体会;④全班评比:优秀售货员若干名。这样设计,使综合实践活动不光具有了知识性,还具有了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因为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获得直接体验,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享受成功的快乐。“小小商店”实践活动给了孩子们一个亲身体验和展示的机会,他们将是多么高兴和激动,这样更加增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同时,“小小商店”实践活动在实地进行,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售货和购物的实践活动中学会认识人民币,学会了元角分的计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让学生大胆体验生活,尽情享受成功。尤其是评上了优秀售货员的同学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 数学是科学,更是艺术,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小学实践活动强调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它是在老师组织和指导下学生自己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科学意识的课程。如四年级上册中“你寄过贺卡吗”实践活动,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①投影出示:造纸、寄贺卡和砍树的关系等相关资料,让学生谈谈看法;②小组合作探究统计:小组里个人与家庭去年收到的贺卡总数和平均数;③推算和估算:全国一年大约寄出多少贺卡;④全班交流:寄贺卡与砍树有什么关系;⑤发散活动:我为环保出主意。这样设计注重了知识的综合应用。其一将数学科内部的很多知识综合应用在一起。“你寄过贺卡吗”这一活动,其中“统计小组里个人和家庭去年收到的贺卡总数和平均数,推算和估算全国一年大约寄出多少贺卡”的设计,就将数学里面的加法、乘法、除法计算,求总数和平均数,推算与估算,统计等一系列知识紧密相连,融为一体,并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和融会贯通。其二“你寄过贺卡吗”活动设计,将数学、语文、品德和社会、环保等各科知识联系了起来,有力地增强了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了学科间的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其三“你寄过贺卡吗”这一活动,把节约用纸与保护树木等环保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学习不只是理解题目,而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通过这一活动,提高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的民族要创新,我们的教育要创新,我们的数学教学更要创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好活动,它们在活动中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渗透、培养和提高。如三年级下册中“设计校园”实践活动,我是这样教学的:①汇报课前调查情况:本校和外校校园有些什么;②小组讨论:我们校园应添设什么;③小组合作:动手设计新校园;④作品展示:评比哪组设计的校园最合理、最美丽。通过活动,一幅幅美丽的校园图景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同时也使学生的能力、才华得到充分发展。开放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标志。“设计校园”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课前的调查是一个开放性设计,是让学生对平常校园有一个大体的印象,从而了解这些校园还缺少什么,还有哪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改进和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我们的校园应添设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应建一个大花园,有的说应建一个小喷泉,有的说应建一个单双杠云梯活动区……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这些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大胆设计新校园,人人在为如何把校园设计得更合理更美丽献计献策。大家既动脑又动手,用彩笔描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校园。这节实践活动课,充分挖掘和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收到了非常可喜的效果。

总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一定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数学教材为蓝本,把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就能感受到数学的重要,增进对数学的兴趣,并获得更多的能力和本领,还能促进学生更自觉的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热爱数学。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如何将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有效结合

    浅析如何将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有效结合 姜霞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大安镇中心小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要让学生将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应......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动漫结合的有效策略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动漫结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动漫数学 有效措施【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71-01 当前学......

    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效结合的研究工作报告

    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效结合的研究工作报告 我校始建于1981年,迄今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是一所三年制初级中学。学校位于清水乡河畔,占地面积6320平方米,建筑面积1243平方米。学校......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贪玩是他们的天性,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来说应该很好地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把这种天性投入到课堂中,教师会利用这种贪玩的天性引导学生,那就......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良好的情景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也能激发较为持久而稳定的兴趣[1]。情境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既要真正提升......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范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小河小学兰才芸 【摘要】在新课程下的新理念的推进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和方法都要有进一步的提高,现在课堂教学不单是要求教师传授知......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凤城吾都小学 高彩云 有效教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作为教师,只有精......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心得千阳县城关镇中心小学---------邓春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