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级合作
班级合作
幼儿园是一个小团队,教师之间也要团结协做,同心合力才能把幼儿园的工作做好。
作为幼教工作者,应具备谦虚谨慎、尊重同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品质,敌视和妒忌都是不可取的。在园所工作中,因为从事的多半是女性,相处久自然会产生矛盾,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懂得宽容和谅解,不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凡事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懂得合作和分享。此外,学会关心集体,关心幼儿园的建设和荣誉,齐心协力共创文明园风也是极其重要的。
教师,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一个十分关键的角色。在很多时候,一位教师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他为人处事的方法。在强调早期教育的今天,幼儿教师更是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发育最迅速、最旺盛的时期。这里说的发育不仅仅是指生理上的发育,还指心理上的发育。从幼儿的心理特点上可以看出,幼儿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特别是与其朝夕相处的教师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大多是影响其一生的。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相反,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
一、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对幼儿具有多重的影响。
首先,教师间的人际关系是幼儿同伴交往和发出社会行为的重要榜样。教师教给幼儿要互相关心、帮助、抚慰、进行合作等行为,如果教师自己也做到了,那幼儿就更容易产生这种行为方式并且长期稳定下来;反之,如果教师之间是漠不关心、人情冷,那么教师在怎么强调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其效果势必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自身交往的适宜与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其次,教师间的交往涉及到班级、幼儿园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气氛。教师间如果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这还会给班、园带来一种温情的气氛,容易激发出积极性的社会性行为。幼儿也会从中耳闻目染,不仅学会体察别人的情绪情感,也能学会正确、适宜的行为方式。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必要性。
1、教师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教师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教学活动以及班级管理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教师教育幼儿要团结、合作、互勉、理解、尊重、信任,把幼儿引向至真、至善、至美,教师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为幼儿作出示范和表率。言出必信、言出必行。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和谐融洽、合作提高,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班级氛围和教研氛围。人际关系融洽了,教师们都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工作中相互配合、合作研讨,形成集体智慧,共同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幼儿们也把教师看作最信赖和仰慕的人,纷纷仿效学习,从而达到对幼儿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熏陶和教育。
2、教师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设文明幼儿园班级的需要
正如斯宾塞所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教师之间关系不和谐,经常闹矛盾,这必然会给幼儿造成负面影响,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都不和谐,整个幼儿园班级就处于一种原始、野蛮的环境中,到处都充斥着冷漠、嫉妒、对抗,文明班级无从谈起,文明幼儿园更无从谈起。反之,如果教师之间彼此友爱互助、团结协作、关系融洽,那么整个幼儿园班级就会是一个温馨、和谐、静谧、充满快乐的家园。
3、教师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完善人格的需要
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应该是一个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生活持有积极态度,能与人和谐相处的人。这种人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头脑灵活,有主见,热爱生活,与人相处,关系和谐。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最起码是要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将自己和谐地融入幼儿园这个大环境里,为人谦和,与人友善,淡泊明智,宁静致远,方可称得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4、教师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需要
一个和谐的氛围能让教师从中获得一份积极的情绪、开阔的思路,使教师能够理智地看待问题,正确地分析问题,妥善地处理问题,心情舒畅,有利于顺利地开展工作,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使教师者得到许多有益的帮助,而这些帮助往往又是最积极、最有效的。且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班级团体优势,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三、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主班教师与配班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教师与保育员之间的人际关系。
(一)主班教师与配班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
班内教师之间的关系是班级顺畅的基础,其关系是否和谐、配合是否默契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也将影响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发展。教师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和谐相处的关键。首先,教师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把关心教育幼儿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次,为了让幼儿受到规范的教育,老师们之间应多沟通,要做到以诚待人、坦诚相待,也就是相处要“真诚”,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把成功的经验运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使教师与孩子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充满爱的学习生活环境。有人说:夫妻之间有一个磨合期。而班内教师同样也需要一个磨合期。教师刚配班时,有些不适应也是正常的,如果教师都能以诚相待,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那么磨合期就会很快过去,教师之间就会很快适应,就会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1、主班教师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因而要做到严以律已、宽以待人,要信任、尊重、关心配班教师,做到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事事起带头作用,作出榜样,作出表率,切实起到排头兵、领头雁的作用,依靠模范带头作用来感染配班老师。
主班教师要与配班教师要多沟通、交流。对于班级孩子的表现,如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孩子最近有什么反常表现?对某某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激烈他、鼓励他?某某的性格如何?等等一系列的事情,主班老师应及时与配班老师沟通,交流意见和看法,这样既加强了老师之间融洽的关系,又有利于幼儿的教育,班级的管理。
主班教师要坦诚地对待配班教师,这样,配班老师就能自愿地服从主班教师的领导,班级就有凝聚力、向心力,班级管理工作也就自然上来了。
2、有的配班教师认为上课的人不是自己,也就没必要做太多的工作,只是偶尔的维持一下课堂秩序就行了;还有的配班教师在主班教师上课时去做一些别的事情。其实,这样不仅没有起到“助手”的作用,还会有负面的效果出现。会使幼儿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影响上课的质量。
配班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维持秩序,帮助处理个别情况(如个别幼儿尿尿)以外,还应该和幼儿一同听课,在需要调动情绪时作出相应的反映。如在上课时,有的幼儿注意力不集中,你可以和其他幼儿一起回答主班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声音要突出,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到所学的内容上。有时,主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言语的暗示,都可能是配班教师下一步需要去做的事情,这就需要配班教师在工作时注意力集中,灵活机动的应变一切事情。特别是在给新教师配班时,有经验的“助手”能令一节不成功的课改头换面,但不可喧宾夺主,要将自己的位置摆正,才能将一节配到好处。
在班级一日活动管理中能做到主配班和谐地一起做工作,对幼儿的各方面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与保育员之间的人际关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赋予保育员明确的角色地位:保育员也是教育工作者,其行为同样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保育员应结合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实施教育,并与教师密切配合,引导幼儿健康发展……
作为保育员重要合作伙伴的幼儿教师,应努力为保育员营造尊重、信任的人文环境,积极支持、指导保育员科学、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从而确保“保教结合”、“以保促教”的教育理念得以真正落实。
现在的幼儿园一般配备二教一保,即二名教师一名保育员,三个人负责班级里的一切事务,他们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一个集体,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在班级中的一份责任,既要分工明确,又要配合默契,形成一定的秩序,避免不必要的紊乱而导致工作的无序。这个秩序关系着幼儿在园的安全、关系着幼儿受教育的质量。如在晨锻时间,保教人员如果各自为阵,或者忙着交谈,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幼儿放任自流的现象。所以,幼儿在班的每一个时间段,班级里的三位保教人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定的秩序,才能默契地配合,每位保教人员在每个时间段自己该做些什么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也确保了每个方位、每个时间段都有保教人员在引领着幼儿自由自主地活动。
(二)因此,班内保教人员之间配合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那么,保教人员之间的关系和谐,是班级一切工作能否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保教人员相互信任,相互帮助是和谐的关键,在相处中必须做到“真诚”二字。保教人员的关系和谐,就会营造一个宽松的,愉悦的工作环境。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能坦诚对待同班保教人员,而同班保教人员也都能积极地配合班主任做好工作,保育员能认真协助教师开展好每一次的教学活动,照顾好每一个幼儿,认真完成各项清洁工作。遇到有人请假,总会有人主动补位,使班级工作正常运转,为出色完成保教任务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班级,是幼儿园的基层组织,是实施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它是幼儿所处的最切近环境和最具体的生活场所,教师和保育员之间的交往方式是幼儿交往的范例;教师和保育员关系默契,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和谐共事,给他们展现良好的情感氛围,给幼儿提供良好的交往范例,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都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成效。因此,保教人员在繁琐而紧张的一日活动中,要使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1、相互关爱,营造宽松、温馨的和谐氛围,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前提。
宽松、愉悦、温馨的家庭式氛围的创设,对班级孩子的常规形成十分重要。必须建立班级成员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合理安排班级的各项任务,协调保教人员之间的关系,使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个班级行为常规的形成,需要班级教师、保育员、家长几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因此,班级保教人员必须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协调做好家长工作,营造出宽松、温馨的和谐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2、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是加强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
目前,随着《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保教并重,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保育员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安排,班级常规的制定,都必须让孩子、家长、配班老师和保育员都走到班级管理的前台来,只有全员参与,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主班教师要处处用心,以身作则,凡事身先士卒。
要使别人爱“家”,自己首先做一个爱“家”的人,对“家”中的一切(如:近阶段保教任务,班级物资管理,成员间的关系,每个人的情绪状态,身体状况等等)都要了如指掌,要在精神上创造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氛围,在生活上时时处处关心班级成员,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好,要及时找她谈心,使其消除忧虑和不快,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二篇:班级合作管理经验交流
班级合作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201班
郭亚丽
各位领导,各位教师,在座的家长以及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们是201班的团队,我们的信念是“付出就有回报”,现在我就班级合作管理谈我们的一点心得与体会。
一个优秀的集体,需要优秀的教师群体,发挥多人合作,才能使教育的资源得到最大可能的挖掘和发挥。“人心齐,泰山移”这一点在我们班的班级合作管理上是最应值得提倡的。作为年轻的我,不是很有经验,但是其他三位班主任是我的坚强的后盾。乐观热情的刘老师,开朗豁达的赵老师,敬业勤勉的罗老师,我们几个就像是彼此欣赏、相互促进的朋友,我们的合作充满了温馨和愉悦。
多人合作给我们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多好处,这一点我深有感触。记得去年九月份,我刚接任201班时,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恐惧,因为对这个班的几个“捣蛋鬼”早有所耳闻,这对于我而言,无疑是个挑战。开学第一天,上午十一点学校集会完毕后,兰旭宙和薛皓臻就未进教室,私自逃出学校。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四位班主任商量之后,决定严格处理此事。下午我们便制定了详细的班规,实现班级管理民主化,选出新的班干部,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对待每个同学要公正,公平,必须要“按章办事”。
我记得魏书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是老百姓能干的事情,班委不干;凡是普通人能干的事情,班长不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情,我就不干”。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首先我们除了设班委、课代表之外,每组都有各科学习组长,值日组长,每周都有值日班干部。这样一来,班内大部分同学在班级中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不仅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的责任感,而且同学之间出现了齐心协力搞好班级工作的风气。
提到班干部我最想说的是,吴文凯同学——副班长(纪律)。记得上学期开学不到三天,他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上课爬桌子山睡觉,睡醒玩手机,校内抽烟被校领导当面逮住,校外打架等等,总之学校不让干的他偏要干,老师批评满不在乎,无所谓。经过对他多次教育以及书面交流,我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善良的男孩,懂事,重感情,乐于助人,劳动中肯吃苦,在班内还有一定的威信。导致他有以上不良行为习惯,主要是由于单亲家庭所致,正处于青春期的他缺少关爱。一次交谈中他曾说,“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学校中度过,因为有老师和同学陪伴”。回到家中没有人与他沟通、谈心,他害怕孤独,所以便到一些热闹场所去寻乐,恶习也逐渐由此而生。了解情况后,为了帮他改正,我和他曾约定:每晚十点必须关机,校内不得抽烟,校外不得打架等,定时找他谈心,随时调查提醒。三周后,他基本上没有违反约定,这时我觉得他还是一个说话算数的男子汉。因此我与其他三位班主任商量,决定推选他当我们班的副班长,分管纪律。从此以后,每天早读和午读前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认真负责的管理着班级,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多人合作管理班级,更有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喜怒哀乐、爱好与追求。上个学期11月份,有几个代课老师反映,6组有个别同学上课说话,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因此我考虑了半天,准备将6组的谢婉容和2组的韩可欣换了座位。当时只是考虑她们两人的学习成绩差不多,于是等到班会课时我做出了宣布,没有想到,谢婉蓉抱着桌子大哭起来,说什么也不肯离开她们组。这下我可是急了停留了片刻,该怎么办?命令已经下了,其他同学都看着我,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不行,必须换!男同学帮忙!”硬是把座位换了,可我的心却一直无法平静。这时,赵老师缓缓地走到她跟前,把她叫到教室外,交谈了十多分钟后,她擦干眼泪,回到座位上,情绪平静了很多。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也许我们这个合作小组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们却是最努力的,深信我们的合作也是最愉快的,“只要付出就有回报”,201的明天会更好!
第三篇:班级小组合作规章制度
初二(4)班第四小组规章制度
1.小组成员共六个,成员的分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将思想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男女比例均衡搭配。
2.一个优秀的小组就要让每一个组员都发挥他的用处。所以,我们组有一正一副两个组长,负责管理组员的纪律和行为习惯,并给予适当的提醒和批评;同时还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分配班级上下发的任务,组员必须配合组长,不得推脱,不得产生依赖思想,把所有的责任都交于组长。另外四个组员分别负责收发语数外物四门功课的练习本及相关材料,这样安排是为了培养组员的责任心和办事能力,同时也是想让他们从中理解组长的辛苦。
3.同时,小组内实行一对一捆绑制度,学习能力较强的三位同学必须耐心负责地对待帮助对象,给予他们态度上的调整和学习上的帮助。
4.小组内实行每天一小结,每周一总结,客观公正地评选出组内“三最”,发言最积极、学习最勤奋、进步最明显。对于这些评比作好记录,以后小组里推选名额优先考虑这些同学。
5.每一个组员都应该积极参与课堂。规定每人每天至少要回答一次问题,或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展示、质疑、补充。如有不达标者,则一周罚写一篇200字的阅读感悟。
6.当小组里组员在课堂上讲话,或有违规行为时,周边的人应及时提醒,如果提醒无效,则可以交于组长处理。
希望每一个组员都遵守以上规则,融入到小组中去,为小组尽自己的一份力。最后,我想送给我的组员一句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集体往往比他更优秀。”
第四篇:班级小组合作总结
班级小组合作总结
黄岛第二实验小学
杨淑梅
按照学校的布置,我班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通过几个月的实施,总的来说,这种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将具体的想法和做法总结如下:。
实施的方法:
一.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
按照考试成绩把学生分成好、偏好、中等、差四等,再按照学生的性别、能力、性格,进行分配,组成4人学习小组,成绩好的学生为组长,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排座位时按照同组就近原则,这样便于组长管理和讨论问题,每位组长人手一本记录本,记录组内学生每天的得分情况。学生准备记作业本,每天下午放学前组长检查组员作业是否记在本子上,然后组长签字,写完作业后家长核对每项作业是否完成,完成后家长签字。
二、增强小组合作的凝聚力
集体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大集体如此,小集体也一样。大集体是否团结上进与小集体是息息相关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都想方设法让小组活动起来。首先,订立了组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会因为老师的处罚而不满,因为这是他们自己订立的。其次,每节课让各科任老师在每节课根据学生的纪律以及是否专心听课评选出优秀合作小组,组员之间有了自律,出现问题在小组中解决,同时又可以互相帮助,班上的同学有了小组的荣誉感和羞耻感。每周在评选时,让每个小组来总结本组的进步和不足。
此外,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了解同学中的不良行为,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初步的成效:
一、通过学习小组,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
二、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每做完一道题,就会有组长进行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大家还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师统计出来,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就得跟着学,而且进步很快,教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三、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的观念与做法。
四、将学生日常行为纳入小组管理。对学生的安全、纪律、卫生、路队、两操、活动等常规实施小组合作管理,合作评价,小组内部学生之间既存在竞争又荣辱与共,达到生生互助、互察、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胆量增大了。很多原来内向的孩子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他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自信心增强,敢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各方面的能力有所增强。
六、学生学会了自我教育,培养了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小组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存在的问题:
合作小组管理模式的实施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如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参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学习。评价以鼓励为主,但很多孩子的评价语及评价面还过于单一,还需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来教会孩子如何评价。
再如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如何优化;有些教育内容很难进行量化管理,在量化评价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分寸是一个难题;量化过程中,操作细则的“粗”与“细”的问题,是一个难把握的东西;量化管理本身存在着把教育简单化、僵化的危险,必须辅之以细致的思想工作,两者怎样统一在教育过程之中,都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
第五篇:班级小组合作总结
班级小组合作总结
黄岛第二实验小学 杨淑梅
按照学校的布置,我班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通过几个月的实施,总的来说,这种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将具体的想法和做法总结如下:。
实施的方法:
一.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
按照考试成绩把学生分成好、偏好、中等、差四等,再按照学生的性别、能力、性格,进行分配,组成4人学习小组,成绩好的学生为组长,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排座位时按照同组就近原则,这样便于组长管理和讨论问题,每位组长人手一本记录本,记录组内学生每天的得分情况。学生准备记作业本,每天下午放学前组长检查组员作业是否记在本子上,然后组长签字,写完作业后家长核对每项作业是否完成,完成后家长签字。
二、增强小组合作的凝聚力
集体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大集体如此,小集体也一样。大集体是否团结上进与小集体是息息相关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都想方设法让小组活动起来。首先,订立了组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会因为老师的处罚而不满,因为这是他们自己订立的。其次,每节课让各科任老师在每节课根据学生的纪律以及是否专心听课评选出优秀合作小组,组员之间有了自律,出现问题在小组中解决,同时又可以互相帮助,班上的同学有了小组的荣誉感和羞耻感。每周在评选时,让每个小组来总结本组的进步和不足。
此外,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了解同学中的不良行为,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初步的成效:
一、通过学习小组,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
二、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每做完一道题,就会有组长进行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大家还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师统计出来,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就得跟着学,而且进步很快,教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三、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的观念与做法。
四、将学生日常行为纳入小组管理。对学生的安全、纪律、卫生、路队、两操、活动等常规实施小组合作管理,合作评价,小组内部学生之间既存在竞争又荣辱与共,达到生生互助、互察、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胆量增大了。很多原来内向的孩子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他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自信心增强,敢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各方面的能力有所增强。
六、学生学会了自我教育,培养了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小组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存在的问题:
合作小组管理模式的实施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如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参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学习。评价以鼓励为主,但很多孩子的评价语及评价面还过于单一,还需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来教会孩子如何评价。再如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如何优化;有些教育内容很难进行量化管理,在量化评价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分寸是一个难题;量化过程中,操作细则的“粗”与“细”的问题,是一个难把握的东西;量化管理本身存在着把教育简单化、僵化的危险,必须辅之以细致的思想工作,两者怎样统一在教育过程之中,都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