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级合作交流学习小组活动小结
班级合作交流学习小组活动小结
学期开始的时候,可能是由于还未从两个月的暑假中走出来,没能习惯大三的教学方式,大部分同学在学习上花的时间都不是很多,表现得很浮躁,上课听讲不是很认真,课余时间也没能充分利用,这样的状态如果维持下去,在这样下去的话,在最后的考试中必然取得不了一个好成绩,更重要的,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这对后续课程的影响是致命的。
后来,在班长和团支书的倡议下,端正了班级学习动机,明确了学习目标。所有同学自愿结合成了16个小组,正式成立了合作交流学习小组。虽然每组在人数上可能不一样,但每位组员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认真 出色地完成大学生应该有的责任。与此同时,每位同学业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学习计划。学习小组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班上的学习风气,同时也使得同学们互相之间更加了解,加强了沟通,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在最后复习迎接期末考试的时候,在我的倡导下,每一组都结对自习,且分工互助复习,效果较好,在最后的应考阶段,每个同学都能十分投入的复习迎考。
考试的结果虽然有极少数人的成绩不能令人满意,但所有人的成绩与预期的考试成绩相比,可以说,都有了质的提高,班级的平均成绩也提高到了80分以上。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班级的学习氛围逐渐浓厚,稳定,正一步步走向正规!
但我们仍可以看到,班级的学习成绩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各人的发展不是很平衡等等问题,这又对我以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不断想出新思路,新点子,让每个同学都能一最佳的姿态去迎接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我相信在新的学期,我们班一定会以全新的姿态站立在管理学院!
第二篇:交流学习小结
交流学习小结
邓晓桢 在新华小学交流学习一学年来,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年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
一、师德表现方面:
热爱并忠诚于人民的教学事业,教学态度认真,教风扎实,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
二、教育教学方面: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注意信息反馈,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其他:
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自费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此外,我还很注意自身的学习。如:参加市里的音乐教研活动;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上英特网里上的教育工作站与各地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交流。但做得非常不足的是听课太少,使我失掉了很多直接学习的机会。
第三篇:交流学习小结
交流学习小结
来武汉支队常青中队交流学习已十天有余,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跟班训练和观察,与自己本中队的日常管理训练进行了初步的比较,从中也发现一些不同之处。
武汉常青中队值得学习的方面:
一、中队班长骨干作用明显,能够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中队除干部和中队长助理外,所有人员参加站岗执勤,其中包括三级警士长李金林,四级警士长郝晴磊,上士杜杰,中队长助理许毓恒主观能动性强,日常工作中行使排长权利,尽排长职责,带训练,管队伍,独立出警,经验丰富,威信高,在干部与战士之间发挥了极好的纽带作用,司机组组长汪海,同时兼任班长、驾驶员和文书。
二、带队干部训练方法多,官兵训练积极性高。中队长卢世敏训练方法多样且科学,对于训练量的掌握非常准确,训练不枯燥,官兵训练身心较为愉悦,效果好。
三、接警出动程序正规,汇报制度落实较好。中队出动车辆统一由支队调派,无论警情大小,指挥员到场汇报、处臵情况汇报、归队汇报,城区中队均用手台使用统一频道向支队汇报,支队随时掌握救援现场动态。
四、各岗位人员业务精通,灭火救援处臵效率高。通讯员对于城区道路、水源和重点单位情况掌握透彻、预案制作比较精良,优秀的通讯员可以让中队快速到达现场,控制水源,大幅度提高灭火救援处
臵效率。
五、量化考评制度新颖,战士工作动力足。中队制定量化考评制度比较新颖,每名战士除探亲假外,额外可以请假70个小时,量化考评中加一分增加一小时,同时大队出资奖励每月量化考评第一名。
随州特勤中队可供借鉴的方面:
一、精细化管理。随州特勤中队作为湖北精细化管理试点,在日常管理中将精细化渗透至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包括警容风纪检查程序、手机电脑使用管理、营门岗哨交接岗程序、领导来队检查汇报,床头卡片制作。
二、官兵节假日警营文化生活丰富。中队充分发挥中队现有娱乐设施,周末开放警营俱乐部和电子阅览室,晚上播放最新电影,重大传统节假日举行露天歌唱晚会。
三、实战化训练开展较为频繁。中队每周开展一次想定作业,适时开展防盗门破拆、救生抛投器、深井救援等操法训练,并邀请专业师傅传授开锁技巧。
四、宣传报道完成较好。中队在宣传报道方面相当重视,特别是外网媒体宣传。中队在处臵每次抢险救援时,安排一人负责全程录像,一人负责照相,中队文书在写完稿子后,由中队干部审阅,投总队网、外网或地方电视台。
五、干部管班长,班长管战士。特勤中队人员较多,所以实行干部管班长,班长管战士制度,中队给班长足够的权利,战士请假需首先找班长,班长根据人员日常工作表现,可以拒绝,并说明缘由,同
时,战士学车、入党、评先评优,首先由班长推荐名单,然后再进行民主投票。
个人觉得中队首要解决的是办公环境,中队部公安网电脑就一部,且使用年限较久,速度运行慢,总队网相关信息查看不了,导致总队部分文件中队学习不透,会议通知只能通过主官传达,中队战士对于总队等级达标考核项目不明确,标准不清楚,中队操课表未及时跟进总队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
第四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课题总结
《小组合作的交流方式》
研究报告 加肯
【关键词】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情感体验;自主性;全面发展
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上课,对学生来说获得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还有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评价能力的提高,以及在合作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了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用他人的眼光发现问题,学会与同伴密切的交往,热心互助,真诚相待,社会意识和社交能力等才能得到发展。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力求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是他们想学;让他们获取成功的体验使他们爱学;提供给他们更多自己创造的空间使他们能学。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为自主探索添力。一.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具体功用的探索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1.它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使之感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2.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要想适应社会,能与别人密切交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人能热心帮助,真诚相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 提高的好品质,成为他们在适应社会中所必备的条件。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需要满足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
在问答式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思考;二是结果完全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具体实施
合理安排合作伙伴。合作学习应以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交流为主。教师应根据学生见的智能差异合理安排合作伙伴。使伙伴间成为互补型。并且教师应做到合作伙伴间的明确分工,各尽其责。
1、创设以自主探究的活动氛围。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引导学生合作前,教师必须留有“空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建构。只有这样小组合作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合作的实效。
2、问题设计适宜。斯托利亚认为:“在教学的每一步,不估计学生思维的水平,思维的发展,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为此。提供给学生讨论的问题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知水平,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不随意拔高。
3、合作要有意义目的性明确。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操作才能发现。如: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仅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需集小组智慧,共同合作,才能得出结论。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就可以这样设计: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组不同形状的(锐角,直角,钝角,等角,等边)等的三角形,让他们通过这些不同的三角形去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学生间的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等方法验证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有的小组甚至将一个三角形的三 个角撕下来后拼组在一起发现正好是一个平角。由此,很轻松的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度。这样,在“操作___探究____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充分领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给学生合作技巧。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会听。在开始合作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 逐步要求学生在合作时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合作伙伴的发言;二是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收集信息;三是听后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判断,反思,评价的能力。另外,作为教师还要锻炼学生会说。在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小老师”,“小权威”,他们发言机会多,而有些学生没有发言机会。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时应深入到小组中,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那些不敢发言学生的勇气,将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留给他们,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也让他们有参与表现自我的空间和获取成功喜悦的机会。
三.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提出适当的问题在课堂上合作学习。
给出的学习任务是否恰当,是教师设计这项教学活动的一个关键。太易和太难的问题都不适合,太容易的问题无需讨论,太难的问题,小组讨论难以使个人在短时间内进行深入缜密的思考。例如,在进行金属钠一节的教学中,可以探究的问题很多,考虑到教学重点与难点,考虑到合作性学习的任务要求,最后我在课堂上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对Na和水反应的合作实验,探究其实验现象与实验原理之间的关系,这3个问题难度适中,其中Na和水的反应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教师要提供对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指导。
教师要在考虑多元智能因素的基础上,给出明确的角色分工,帮助 学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学习任务明确,才能够使大多数学生很好地完成以及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还取决于小组成员之间合理的分工与合作。
(三)教师要注意小组学习课上与课下的关系
小组合作交流合作学习并不等于在课堂上凑在一起讨论问题,课下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也非常重要,课上课下相互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适当评价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要善于控制,学生合作学习时要有时间限制,不能无休止的合作;在课堂上不能滥用合作学习,该合作时再合作,否则会造成课堂上的混乱,也浪费时间。教师要深入合作小组,努力融入学生的讨论中,要不定期地评价优秀合作小组和优秀组员,让各小组在激励中更好的合作。在互动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双方都能感受到需要与被需要,分享与责任等很多积极和美好的情感体验。
四、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成效
(一)课堂景观发生了可喜变化
课堂景观的可喜变化是课题实验最显著的成果。随着课题实验的开展,学生开始积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课堂充满着生机、充满了活力。
(二)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合作中有安全、自由的感觉,学习的压力和畏惧的心理消除了,学生寻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参与合作的快乐。
(三)学生互补作用得到发挥,整体成绩显著提高
通过优化合作学习小组,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同奖同罚,荣辱与共的观念。这样,在一个小组里,一个人的进步或退步不仅仅只是个人的事,而是与学习小组中每个人的奖与罚密 切相连,促使人人自觉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四)培养了学生优良的品质,促进了全面发展
通过合作学习开展,我班学生集体荣誉感极大增强,富有团队精神。有90%的学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倾听,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人等等。这些优良品质的形成,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们在在试探性地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性学习,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合作性学习并不是万能的,教师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在课堂中进行教学时也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比如单从一节课来看,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课堂在认知容量上比不上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进度也不那么容易把握。但我认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化学学科的、的兴趣和成绩,以及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还是有帮助的。我们还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尝试,摸索和反思。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可以打破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教无定法”,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使这种方法逐步完善。
第五篇:谈初中数学合作交流学习
谈初中数学合作交流学习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型教学理念。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有效手段,探究活动就探究的方向、过程、结果来说有很多不确定性,而且进行探究活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很高的。初中学生要独立地进行各种探究活动,是不现实的。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进行合作学习与交流,才能有效地完成各种探究活动,达到教学的目的。
所谓合作学习与交流,即学生在教师组织下围绕共同目标,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成效的途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小组合作学习在这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它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语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与转化,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重要途径。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取长补短的过程,是知识建构过程,是认知结构重组过程,是学习提高过程。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的精神、团队观念、交往能力、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面对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争辩、交流。这样可以给学生以极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自我表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强思维的检索频率,使思维异常的活跃,启迪学生创新的灵感,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同学之间互助互动互补,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思维更加开阔,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工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并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各组之间互提意见,从而共同完成数学建模过程。
一、合作交流的类型
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多提供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并尽可能把合作交流搞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就我在平时教学中所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操作演示型交流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在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追踪数学家的思维历程。所有这些对于培养学生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可以采用操作演示型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例如:我在教《七年级上册•第1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时,为了让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有较深刻的认识,我要求学生利用硬纸板、胶带自制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在上课时同桌两人交换作品,再用剪刀剪开展在桌面上。待他们完成后,我每桌发给他们3张平面图形,通过两人合作,将每一平面图形折起来,胶带粘合,转变为立体图形。我在课堂上巡视时,发现学生相当认真,情绪高涨,教学效果相当好。后来我将全班同学按4人一组分成13个小组进行拼七巧板比赛。七块不同形状的几何图板在学生手中或平移或旋转或跳跃,组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学生兴趣盎然,其创造的火花也被激发出来。又如我在教完《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后,在班上演示了两两握手实验:两人握手1次,三人两两握手3次,四人两两握手6次„„被我请到讲台边参与两两握手的学生多达14人,并由班长负责在黑板上作记录。接着我提出问题“假如全班同学全部上来,进行两两握手,那么握了多少次手?待弄清这个问题后,又问“有n个人参与两两握手,那么握了多少次手?”学生通过这样的过程,很快掌握了其知识本质。
2、讲解解释型合作交流
为了纠正学生错误认识,加深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试卷讲评时,我摸索出了一条“以学生讲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讲评模式。这样做能有效地提高选择题、填空题的正确率。让两三个学生讲,全班同学听。讲的学生再一次梳理了思维过程,而听的同学将别人的思维与自己的思维每每比较,倍受启发。而且这种学生教学生的方式亲切感人,学生愿意接受。如果主讲者出现错误,坐着听的学生会不留情面的指出,会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做法。教师不需多讲,只须面带微笑静听,学生讲到精彩处拍手鼓掌,只有当绝大多数学生一筹莫展时,教师才作适当点拨。这种合作的方式在“于无声处”进行,实则“胜有声”,学生的思维得到锤炼,能力得到培养。
3、作业批改型交流
作业的目的不光是通过作业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它的功能还有: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自省、自我评价的能力;培养自尊心、责任感的功能;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尽管初中教学任务重,课堂时间紧,但我们仍需要留很多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对于较难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进行讨论,寻找解题突破口,制定解题策略。对于简洁明了,推理严密的解法,教师要收集起来,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出来,让全班同学欣赏,并将他们的作业评为“优☆☆☆”。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精选,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数学作业题,使学生思维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
4、争论辩解型合作交流
初中生不服输,好胜性强,这是开展争论辩解型合作交流的有利条件,事实上有些知识不去争论、不去辩解是很难弄清其庐山真面目的。对于有些选择题、填充题要引导学生争一争、辩一辩,学生是能豁然开朗的。
实践证明,经过反复争论、辩解,学生对排除法、特殊值代入法,反例论证法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例如:是不是分数的争论与辩解,使学生抓住了分数(属于有理数)、无理数的本质属性,能够有效区分有理数与无理数。八年级下教学完反比例函数后,我引导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x轴有无交点”进行了争论与辩解,使学生对“图像与x轴可以无限靠近,但永远不会相交”有了更深的理解,体现了数学中的辩证法,渗透了极限思想。合作交流的前期准备工作是独立思考,只有经历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才会有素材,交流时才会生动有趣,场面热烈。因此我们反对不作深入分析和思考,就去交流,这是不利于认知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经过深入细致的独立思考,能明确自己探索的成功之处,同时找出迷茫、疑惑问题,探索受阻的要害。对于一个较复杂的问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单一过程,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可能需要多次反复,但它绝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是螺旋式上升的,会把学生的认知水平一步步地向高层跃进。
有效的小组合作交流活动更易营造学生心灵自由的氛围,这是萌发创新思维的前提,此时,小组团体动力机制可促使每个学生在生生交流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融合、交汇等,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也随之得到增强,潜能得到开发。
二、合作交流的注意事项
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目标,适度定向。
教师在分组学习前根据教学要求和实际由学生自行制定或与学生共同确定目标,为合作学习适度定向。教师对教材编排意图的理解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要达到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并不是无目标性的瞎折腾,也不是为了让课堂看似活跃而采取地一种摆设,合作学习是不断地追求最优化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尝试着寻找一种规律性的数学知识,这知识正是在一次次这样摆那样摆地合作学习中得到强化。
2、合理分组,动静结合。
分工与合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有效的合作离不开合理的分工,合理的分工为了有效的合作。这样,个体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群体能得到最佳的互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黄金搭档”。因此,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性别等情况结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课前搭配分组,做到尽可能合理,也可以是课上根据学情让学生前后座位四人分组,还可以是按照学生对不同讨论专题的不同倾向在课上自主选择,尽可能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通常4~6人为妥,由1人任小组长。小组长一般是学习成绩较好,乐于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创新意识、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并适时组织一些小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时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自信心。
3、组长负责,优势互补。
合作学习探索过程是始终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去相互合作、动手实践,充分暴露了各自的思维过程,在观察、比较、辨论、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得到第一手材料,并从而得出结论。对四人组或多人组每次由组长主持负责全组学习,明确各组员在学习活动中的角色、分工、讨论、交流和汇总发言,注意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学会阐述、倾听、整合信息等。组长也可采取轮换的方法,尽量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做到优势互补。如在“无盖长方体纸盒制作的探究”教学中,我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尊重、相信学生,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运用准备好的材料,看到一个图形可以就有关知识自问自答,你问我答或我问你答。接着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小组说出一点自己知道的有关知识,并提出一个问题给下一组的同学回答,最后动手制作。这样,小组成员积极配合,圆满地完成研究学习的任务。
4、把握时机,保障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消极的容器。要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必须自己主动地学习。合作也并非每堂课适宜,也不是一定在整堂课进行,教师要把握恰当的时机、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带着迫切的欲望投入合作学习之中。时机的把握直接影响着合作交流学习的效果。我们注意在学生学习的疑难处、重点处、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处、学法指导的迁移处等组织分组交流学习。在时间上给予一定保障,防止草草了事。例如,在教“过平面内四点中任意两点画直线,能画几条?”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看哪一小组的同学想出的方法最正确。这时学生热情很高,通过探讨有的小组写出能画六条,有的小组能画四条,也有小组能画一条等。我及时表扬了他们真会动脑筋,使他们尝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
5、共同参与,教学相长。
在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有时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效应,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提高同伴间合作的效率。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学习交流,听取学生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帮助。这样师生平等对话,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收获启示、捕捉亮点,谋划后一课的教学。
6、开展评比,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有时学生对来自同学的鼓励、帮助比来自于教师的更有效果。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时自拟几个题目,让学生进行测试,然后让小组长按标准给每位同学打分,再按小组总分进行评比。成绩好的同学感到他们只为自己的学习是不够的,成绩差的同学感到影响了本组有了压力,这样使压力变成集体和个人的动力。评比后,小组里的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每天都有同学督促和帮助,学习成绩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因次,适当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有利于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合作交流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从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而学生良好合作交流行为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既需要教师从点滴抓起,更要求教师以身示
加强学生数学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
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探索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又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由此可见,"课程标准"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意识。所谓数学合作交流,是指同学之间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来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再把自己的数学思想用数学语言、动作直观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彼此之间弥补、沟通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交流意识?
一、加强思想情感的触及交流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学生本身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1、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
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关心、理解、爱护学生。正确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关爱所有的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同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自始至终洋溢着饱满的工作热情,运用自己的情感因素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教师要以情激情,以情带语,以情发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用"师之爱"激发"生之情"。
如教师提问时,应面带微笑:"请回答!"学生回答后说一声"请坐下!"一个浓郁人情味的"请"字,则能温暖学生的心房。教师要用真挚的感情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阻碍,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只有创设融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如沐春风",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具体表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勉励,以及互相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感受,互相交流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和信心。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的交流,教师可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及时消除学生之间的误会及隔阂,避免学生在背地里乱猜测、议论别人的不是,杜绝鄙视后进生的现象出现。从而使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达到学生之间的互相理解,增进团结,共同提高的目的。当然,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有赖于教师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的指导和发挥。
二、加强教学信息的反馈交流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因此,课堂教学中,加强教学信息的获取、反馈、交流和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1、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学信息的交流
众所周知,传统的注入式课堂教学一般只有教师的讲授和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其课堂教学信息通常是单向传递,而学校的教学活动应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由此来看,凡符合科学性要求的课堂教学,其教学信息的流通应具有"双向性"的特征。该特征不仅表现在教师作用于学生,还表现在学生作用于教师。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反馈手段,采用提问、板演、练习、考查等形式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信息,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节。从而培养学生数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如,教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时,教师可安排这样一组练习题:
把下列每组中的两个分数化成小数。① 1∕2、1∕9② 3∕4、3∕7③9∕10、9∕14④11∕20、11∕13。待学生做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并进行交流。①为什么这些分数有的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却不能?(学生回答不出)
②分数有分子、分母,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什么有关?(学生有的说与分子有关,有的说与分母有关,有的说与分子、分母有关。)
③每组中两个分数分子相同,为什么前者能化成有限小数,后者不能?这说明了什么?(与分子无关,与分母有关)
④既然与分母有关,那分母有什么特点?请把分母分解质因数,你有什么发现?
⑤把3∕12化成小数(0.25),并分解分母12的质因数(2×2×3)。这个分数的分母除2外,还有质因数3,为什么也能化成有限小数?(揭示:最简分数)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多创设自主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数学学科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或对解决数学的问题,只要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就有可能产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正是充分展示这种个性的大好时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合作启智等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交流中,往往出现多种不同思路、方法的碰撞,从而迸出发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后,教师出示算式:,让学生计算,大部分学生不会做。经教师启发后,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交流,终于有了多种不同的解法: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发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明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是尊重别人的表现,要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到交流中。
三、加强教学效果的评价交流
加强教学效果的评价交流,"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鼓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评价交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启迪、点拨、组织评价交流。教师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要用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而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分析肯定其中积极的因素,然后帮助提出改正的方法。要根据具体问题,采用分步肯定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体验到参与评价交流获取知识后的成功感觉和喜悦心情。这样的评价交流,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各抒己见、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同时能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交流
学生之间的评价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必须创设情境,全面客观、适时、及时地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各项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的评价交流可采用自我评价交流和相互评价交流的形式,学生在自我评价交流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问题解决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点进行自我评价。因为,他人的评价,只有通过自己的反思,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同时,要引导学生"三对照"。一是对照自己的认识和同学的认识有何异同点;二是对照自己的认识和课本上的结论有何不同;三是对照自己和同学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是否相同,不同在何处,哪种方法简捷。这样的自我评价交流,促使学生信息互补,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学习过程。学生在相互评价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贵在参与。讲多讲少不苛求,说对说错不要紧,允许学生有想法就说,有意见就提,达到取长补短之目的。要克服那种只有少数学生讲,多数学生听的"陪客"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