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写写帮推荐)
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娄壮颇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颖的课程,信息技术的教学要结合课程的特点,中学阶段的学情。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关键字:】激发兴趣、自主学习、品德教育
【正文:】信息技术是一门技能课,偏重于实践,侧重于操作,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是人们要适应社会的基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是,就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信息技术不是高考科目,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家长把学生学电脑等同于令他们深恶痛绝的上网吧玩游戏之类,抵触学生学电脑。所以,怎样使中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人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淡淡个人体会。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前提。既然不是高考科目,对中学生来说,是一门没有“压力”的科目,那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何况,无论学习哪一门课程,兴趣是促使学生去进一步学习的前提,只有产生了深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导学生去进一步的学习、探究。
在教学工作开展的同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进度与练习层次,同时突出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在 学习windows98的时候,可以比看谁做的个性化桌面最漂亮;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是不是建立到电脑中了;学习wps的时候,可以比看谁输入的文字最快,排版得最好;学习powerpoint的时候,比比谁的幻灯片建立得最有特色等等。如此有利于学生自我激励意识的养成。
其次,注重个别辅导,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由于高中的学生的来自不同的地方和学校,在不同的学校里对计算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家里有电脑,或者是在初中、小学的时候学过电脑,对操作系统使用得非常熟练且有上网经历;有些学生可能在进高中之前还没摸过键盘和鼠标,这些学生基础很差;还有些学生由于能力较弱,学习也不好。对于基础不好,能力较弱的学生,必须进行个别辅导,引导他们从最基本的学起,比如指法练习。慢慢地跟上来,不断提高兴趣。
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保持学习兴趣的关键。这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性的计划组织与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通过教师的课堂简单演示分析,学生自己就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多方寻求答案。比如在学习《艺术字》时,要求学生想方设法使自己的字的颜色、大小、位置、形状多选择,反复修改,从中培养学生的美术设计能力和展开各种丰富的想象。
二、自主学习
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起 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在学习wps的字处理软件时,可以让学生把在windows中所学过的窗口的关闭、文件夹的复制、粘帖、移动等操作方法在wps中使用,学生经过实践后,教师只需略作点拨、归纳即可。这样,学生能自如地把学过的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学得轻松,也容易掌握,并能很好地运用。这样做到了温故知新,融会贯通,不仅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
对于一些不是很复杂的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网上自学。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内容、学习提纲、以及要完成的作业展示给学生,然后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网址进入相关的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对于不懂的问题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最后收集学生的典型作业进行讲评,归纳,点明重点,讲解难点。
三、品德教育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时期,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场、观点、态度,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作为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的教师必需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根据学科特点,既要教书又要育人,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德育功能,掌握思想教育的特点和方法,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特别的对于现在有些中学 生沉迷于网吧的不健康行为,我觉得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应该承担这方面的责任。
信息技术学科内容丰富、知识新颖、趣味性较强、教学形式多样。有些基本理论适宜讲解,有些操作技能适宜强化训练,有些内容需要到社会上去体验,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决定了思想教育的多样性。操作练习占信息技术课的大部分,操作中要培养学生专心、虚心、有毅力、敢于创新等品格,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爱护公物、爱护为我们服务的机器,不要乱敲键盘、不要拆鼠标,不要扯线缆,可以让学生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互相帮助。组织学生参与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品格,培养其况争意识、协作意识。还可以带学生参观现代化的机房,银行、车站、图书馆的网络系统,走访营业的网吧、文化管理部门,不失时机的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爱人民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科学,了解科学的应用价值,知道自己所学的信息技术是有用的,有发展前景的。还有,结合案例进行渗透性地教育,告诫学生珍惜生命,不要沉迷于虚幻的网络游戏,要以正确的心态利用网络。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颖的课程,我们不能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受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讨论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生造就成品德高尚、具备现代化知识和技能的合格人才。
第二篇: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的思考
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的思考
孙明2 2010-12-10 13:41:14
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的思考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孙明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基于自身的学科特点,其评价机制也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目前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阶段。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成了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应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评价方式,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本学科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同时,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评价方式,信息素养
一、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教学评价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对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就会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而评价的方式和效果也将会影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形成学生不同的信息素养。
在过去十多年的教学活动中,由于缺乏比较明确的要求和评价标准,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忽视了对学生评价的作用,导致教学评价出现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在教学中不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也有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逐渐认识到以往在教学评价方面的缺失,并积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例如:可以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表,将学生每次上课的相关评价结果登载到记录表中,通过该记录表反映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成长情况。这种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改善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效果有积极的作用。建立科学的学科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学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适当、及时的教学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活跃,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形成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同时,有效的教学评价,也可以对课堂起到反馈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1、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认识不够
虽然信息技术学科早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但相比其它进入中考、高考范畴的科目来说,少了考试的评价为导向,很多家长便认为这门课程并不重要,部分学校也对信息技术学科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于是,课堂教学便显得有些随意,一些教师也经常忽略了教学环节中的教学评价,认为此环节可有可无,便导致学科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不高,信息素养参差不齐。与其它学科相比,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也未作为一项教学工作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忽视了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
2、现有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
就目前一部分小学而言,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并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各校评价方式会根据任课老师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在学科教学评价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比如有的学校沿用了传统课程的试卷考查方式,将学期所学的知识点做成试卷,让学生用笔试的方法完成相关操作描述,教师评分后作为终结性评价成绩;有的学校没有组织考试,造成学生学习的时候对所学内容并不重视;一些学校在信息技术考核评价中增加了上机测试的方式,以学生上机测试的结果作为对学生本学科的评价结果。
以考试的方式来评价信息技术教学,过多地重视终结性的评价结果,往往忽视考查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同时也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容易以偏概全,有失评价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三、改进和完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原则是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改进和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评价应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以及评价手段、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
1、倡导多元化的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与师评有机结合。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或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互评是学生之间或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的相互评价,师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评价。以学生自评为主的评价方式,可以充分体现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自评和同学间的互评,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由于学生自评、互评,对学生而言压力相对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交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从而使学生有清楚的自我认识,从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师评也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肯定或纠正,让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是一种更综合的评价方式,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收获。
2、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评价。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习起点的差异、学习兴趣的差异,操作时间的差异等,都会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就我所任教的班级而言,学生的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大部分学生家里都有电脑,平时在家长的带动下接触电脑的时间比较多,但也有个别学生在家里没有机会使用电脑。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学习起点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就会有较大差异。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正视学生的这些个体差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采用差异化的标准来进行评价,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评价也应注意鼓励性,对不同起点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只有提高、有发展、有创新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这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
3、开展多样化评价的方法
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口号,目前教师运用得最多的过程性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作品评价法
作品评价法,简单地说就是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软件)创作一幅作品,教师再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作品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任务学习或单元学习结束时完成的作品,如画图作品、电子小报、网页、演示文稿等等。作品评价法以学生为评价中心和主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和发展为目的。可适当地开展小组互评和师评等方式,给予优秀作品以肯定和展示的机会,将更好地发挥作品评价法的优势。作品评价法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信息技术课程对教学评价要求。
2、基于blog的“电子档案袋”
基于blog的“电子档案袋”类似于成长记录袋,可以体现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过程性记录,体现过程性的评价。Blog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展示作品和交流经验的平台,可以帮学生建立一个记录学习过程的“电子档案袋”,并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美国学者林(R.L.Linn)和格朗伦德(N.E.Gronlund)系统地总结了成长记录袋的优势:由于成长记录袋是由课堂教学的产品组成,所以很容易和教学结合起来;成长记录袋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成长记录袋可以鼓励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并且可以提高学生评价自己作品优点和不足的技能;成长记录袋可以帮助学生担负起确定目标和评价自身进步的责任;成长记录袋可以为教师、学生提供合作和反思学生进步的机会;成长记录袋可以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成为一种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式;成长记录袋可以创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家长会机制;成长记录袋可以向家长展示学生一段时期以来的发展情况和当前所具备的技能。
3、过程性量表记录法
过程性量表是一种定量评价。它的基本程序是:先编排专门的评价表,确定评价指标(项目)、权重、评分标准;再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评定;最后进行数据处理,汇总所有的评价表,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每个评价对象的总得分或等级。例如:在平常的教学中,可以针对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发言、倾听习惯、用机习惯、作业上交情况等维度进行相关权重的评价,最后将每次的评价结果汇总进行处理。评价量表可用于日常教学研究的形成性评价用表。除些之外,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发适合自己的教学评价平台。比如,可以改进“电子档案袋”的评价方法,简化blog的操作,并可以更好地收集学生的作品。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简单地运用某一种固定的评价方式,往往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多种方法并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做努力。
结语:
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知识涉及面广,技能综合性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更没有普遍的规律可以遵循。同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也是多元化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这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努力与探索。相信随着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问题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同行的关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也将更完善。参考文献:
[1][美]R.L.Linn & N.E.Gronlund:《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204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王坤敏,刘红艳.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中的“作品评价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3,5.[3]张艳艳.Blog用于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实践[J].信息技术教育,2005,4.[4]方红《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成都教育学院
[5]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第三篇: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在教授初中文言文方面,应改变传统中学语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 文言文教学 教学实践
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始终是制约中学语文教学的瓶颈。如何在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让文言文教学变得更有活力,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要努力实现让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引领工作,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多年来,在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师怕教,学生怕学。原来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文言文较少,进入中学后文言文的数量与难度都有所增加,很多同学不喜欢甚至放弃文言文。为此,在古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中可读性较强的名篇,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白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它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渊源相通而又大相径庭,同为主,异为次,所以不难学,有信心就能学好。
二、让学生明白文言文意义
张中行先生在《关于学文言》一文中,对“不能不读”文言文的理由做了如下的概括:“1.总的说,到目前为止,汉字的典籍,绝大多数是用文言写的,这份文化遗产,如果想继承,不能不学会文言文。2.历史是连续的,为了现在和将来,我们必须清楚了解祖国的历史,不能不学。3.有不少与历史有关的专业,想研究,都必须读文言典籍,例如研究经济史就不能不读《食货志》,研究中医就不能不读《伤寒论》,研究文学批评史就不能不读《文心雕龙》等等,这些古代典籍都是用文言文写的。4.不搞有关历史的专业,或行有余力或安享清暇,也会有欣赏文学艺术的要求,其中很可能会接触《楚辞》、汉文、唐诗、宋词等,这也就不能不学会文言文。5.从事写作的人,或常常拿笔的人,需要从各种名作中吸收营养,这各种名作中不能除去文言作品,因为这是土产,而且丰富,容易吸收利用。”总之,学文言文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博古通今;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学了《大道之行也》学生就会知道文章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孔子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尽管他的理想在当时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向往的目标。所以,明了学习的意义,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给学生有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关键
同样是语言学习,古汉语的学习步骤和方式不同于现代汉语,现代人从小接触的就是现代语言,具有丰富的现代语言积累;对现代汉语的学习比古汉语的学习要早得多。现行教材在中学阶段才开始大量接触古汉语,在语感上、时代上、思想内容上都比现代文要生疏得多。因而学习古文必须从基础做起,从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一个标点符号做起。扎扎实实,夯实基础。对重点字词要进行突出重点,再归纳总结。出于文言文的现代语系中的字词,有利于学生了解其含义,逐渐形成系统化的文言文知识体系。同时,注重语感的培养。培养语感的方法有“三要”:一要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要求学生背诵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学习古文机械记忆要不得,必须理解记忆,分层记忆,这就要“用心”;三要主动积累词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习惯。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沟通、交流,营造出崭新的师生互动局面。这一切都是建立在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上,只有牢牢树立并始终贯彻这一理念,教法上才可能弃旧图新,改弦更张,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
四、加强朗读教学
在教学古文时,可范读或放录音,让学生把握节奏,对某篇文章有整体感受;还可设计个别读,齐读等,让学生反复朗读,进入文章的意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能为更好地理解故打基础,有助于体会其中的韵味和含义。
五、鼓励质疑
我的方法是让学生脱离辅导书,借助课文注释,逐字逐句理解,哪里不明白画问号,全班交流,师生讨论,直至明确。实践证明,扎实的教学,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对古文本身不感兴趣,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会使学生感觉耳目一新,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授《童趣》一文时,开始几个幻灯片,展示的是各种游戏,让学生猜游戏名称,七年级学生对游戏相当感兴趣,这样在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巩固练习时,大屏幕出示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对重点字、词、句的印象。这样,不仅能使本节课收到较好的效果,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才能使我们的中学语文学科古文教?W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才能真正使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第四篇: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作者单位:南乐县东方中学 姓名:张志彬 电话:*** 科目:中学信息技术
内容提要: 20世纪80年代初期。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自从那个时代发展到信息化时代以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争相学习的内容。在教育教学领域就使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师面临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资源,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字:信息技术 计算机与网络 教学过程
正文: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教育部已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范畴,在未来五至十年内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将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清醒的看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电脑要从娃娃抓起,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己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之一。
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加上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没有既定的教学教法,又没有教育管理部门指定的教学大纲,下面我简单的想把我这几年来的我的一些教学经验简要的分析一下这个学科的特点。
一、首先,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在理论上不只是简单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这一单一性的其他学科的特点,关键是在实践当中不断上机练习,上机操作是实现中小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环节。上机时,学生可以综合应用自己所学到的各学科知识和方法指挥计算机工作,来实现自己的创意,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熟练掌握老师本节课所讲的知识内容只有练习的熟练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另外还要用所掌握的知识去敢于探索创新,因为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在不断发展的,所以要教育好学生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
其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课程。
大家都知道信息技术学科的表现就是鼓励学生把在这一学科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嫁接”或“移植”到其他学科,以解决这些学科的实际问题。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这种“嫁接’和“移植”机会是很多的。比如,计算机程序设计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个极好手段。学生只需要学会教材上介绍的十几个语句,巧妙地加以组合就能编出多样的程序,用以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教师应多布臵一些具有跨学科联系性的程序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创
性。
再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随时间变化,内容迅速更新的课程。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从它出现一只到现在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摸索前进的,它随着时间的变化一直不断改变着它的结构和特点,一直随着人类的不断需求满足着人类的需要。它的内容包含的越来越丰富,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自从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各个不同的教学层次都在开展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为的就是使以后的社会主人都能够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随着它的不断发展进步,它所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适应性更加广泛。所以这一课程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更广泛的发展。
二、时代要求我们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了以下的几种教学模式,并取得可观效果。
1、一方面实行边讲边练的教学策略
我认为,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重要的是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很多中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较差,常常出现面对一无所知的新兴知识茫然无措,上过
一、两节这样满头雾水的课之后,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所以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
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2、另一方面实行了精讲多练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讲课的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我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同学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的思考。
3、再者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显得形象、生动
现在不论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其他所有学科也是提倡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因为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多是利用粉笔、黑板,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利用教师机演示教学过程
利用多媒体教学及电子教室的功能,把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防止了学生乱动机器而导致的混乱状态,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
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事实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学习的效率非常高。
5、师生之间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活跃的,所以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每节课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和我一起进行进行教学过程,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教学效果还是显得不错的。
6、课后耐心辅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感
学生在上机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有些深度,有的非常容易,中学生是个独特的群体,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心理,敏感而脆弱,很容易失去兴趣和信心,一般来说,对学习内容懂了,通了,有了学习成果,就有了自信心,兴趣也就随之萌发、高涨。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解答、有些问题需要演示操作过程,有些问题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需要直接了当地回答,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整个辅导过程中,老师要站在与他们平等的角度,切忌对学生的问题有不耐烦的表现,也不要因为问题简单而嘲笑、训斥学生,不然会导致不可想象的问题。
三、教师要学会运用好的教学方法
教师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经过多年的尝试,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还是可行的。
1、适当运用比喻的方法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是个新的事物,目前,很多同学对它还感到陌生、不可想象,教师在讲课时适当的运用比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文件在磁盘中分门别类的存放,我们可以拿生活中如何利用书架分门别类放臵我们的书籍为喻,又如,在讲网络时,关于域名和IP地址,我是这样讲的: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的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结合现实生活指导学生学习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中的很多构想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可以拿大家现实生活中熟悉事物的对照讲解,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关于电子邮箱的用户名和密码,我是这样讲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在邮局申请一个邮箱以后,属于我们的信件、报纸等,邮局会每天派专人送到我们自己的邮箱中,每个邮箱都有它的号码和锁,要使用邮箱,我们必须记清自己的邮箱号,拿好对应的钥匙,这样,找对邮箱、打开信箱门上的锁就能拿到自己的信件。网络中,有很多计算机在网络上为我们传送电子信件,我们称之为电子邮局,我
们可以向电子邮局申请一个电子信箱,用于收发自己的电子信件。申请电子邮箱时要提供用户名和密码,有什么用呢?同生活中一样,每个电子邮局中有很多电子信箱,为了区别辨认,每个电子信箱也有一个邮箱号和一个密码锁,申请时提供的用户名就是我们为自己的电子邮箱所设的邮箱号,密码就是我们为密码锁设定的密码,那么,我们使用电子信箱时,只要提供正确的邮箱号和密码,就能开启信箱,从而收发电子信件。这样讲解,很多同学恍然大悟,原来,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如此一致!
3、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练习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文档,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格式。事实反应出,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的既快又牢固。
4、通过表扬鼓励方法
有时候学生把自己的好的作品让我看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网,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提出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也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认真做好教学设计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现实生活与工作中,重要的是对兴趣的培养,因为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这就是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一个过程。因为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才会感到其乐无穷,精神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与创造性这样才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所以兴趣才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有了引人入胜的开题,才能有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担负着“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等重要责任。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所有从事此门课程的教师要努力研究的。
参考书目:施方良 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1999年8月第一版2001年3月第4次印
四川省泸定中学 郭健波;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之我见[N];中国电脑教育报;2010年
第五篇: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已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时代对信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计算机与 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逐一亮相,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的呼声逐日提高,加上各商家、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人们清醒的看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在教学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几年来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巧设“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乐于去学新的知识。
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从而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
当然这儿所说的“导语”,不仅仅是指“语言”,还可以是“范例”。
让学生看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师制作完的成品。比如:讲解WORD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出能够反应每节课知识点的范例,“春”、“海滨仲夏夜”、“高智商的青年如何拥有健康人格”、“父亲节贺卡”、以“环保”为主题的用Word设计的版报等。„„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上课伊始,巧设“导语”,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从而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演示、实践
结合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传奇世纪”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把学生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并力求讲话幽默风趣,有感染力。当然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上机实践。
因为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多巡视指导,做到所
学知识能够随学、随练、随巩固,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学生示范
教师的示范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的操作示范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更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都会借助“传奇世纪”电子教室的“学生示范”功能,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提出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分组学习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每个班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共同得到进步。当然遇到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协助解决。每个学期末我都会评出助人标兵、优秀小组长、优秀合作小组等,使学生能够体验多层面的成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当然,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 促进的。新形势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新任务又指引我们探索新的方法。“教无定法”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
2014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