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时间:2019-05-13 02:5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一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第一篇: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一点思考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学生 教学过程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总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得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成为今天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的应用信息技术。而不能因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而导致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在信息化社会,知识总量以几何级数的形式在增长,教育将不能再以掌握知识为目标,而是要以培养学生选择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根本。所以,掌握和熟练使用计算机将成为现阶段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使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而作为我们数学教师,经常需要面对的是如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地处理特殊与一般、具体与抽象、发现与论证、直观与逻辑、严谨的形式化表达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关系。计算机的快速计算、智能画图、机器证明与自动求解等功能为数学教学处理以上问题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和灵活的手段。但用得不好,可能会使学生只关注结果而忽视了思维的过程,无论如何不能因为使用了计算机,而导致学生不会计算,不会画图,懒于思考。所以,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当会对教学过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运用不得当将会适得其反,使学生只得到一些表面的东西,而得不到问题的实质。一 应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1 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学习环境。并且具有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信息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交互性强且能加强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等特点。从而使当代数学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变化,改变着数学教学方式、方法,转变着人们的数学教学观念〔2〕。这在传统的数学教学学习中是较难实现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外部刺激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既看得见又听得到,还可以动手操作。这对数学知识的获得和保持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发生改变的具体体现。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简单的操作,既可得到自行探索、获得亲身体验、“发现数学”的机会,观察到一些有启发性的实验现象,并从中感悟到一些规律性的结论;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探究,并能有所发现,大大提高了认知效率。所以,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方式,增加了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途径。2 信息技术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对数学语言文字、符号、图形、动画、实物图像、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于管理,能使过去难以实现的教学设计变为现实。能够描绘静态或动态的图形与图像,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有具体,可以将抽象的、难以用语言描述、难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的知识为学生形象、直观、简洁地接受,为学生呈现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提供的经验背景,有助于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规律,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掌握重点。例如:图像变换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学生对函数关系变化所引起的函数图像变化的规律没有感性认识,只有生吞活剥地接受。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由函数参数的变化对应地形成图像的变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断地观察、思考,从而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总结出规律,难点即可突破。正弦函数+的振幅、频率、初相以及的变化引起函数图像变化的规律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课件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示出+的变化对图像变化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结论。在空间几何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是大纲中明确要求的。而初学立体几何的学生,建立空间想象力是难点,其原因之一,在平面上绘立体图形,受其视角的影响,难于感受到空间感,例如,为了观察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可先画出两条异面直线,再画出它们的公垂线,在平面上画出这样的图形,是不易理解的,但只要做一个动画、形成一个更逼真的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这两条异面直线确实不在同一平面上,而公垂线同时分别垂直于这两条异面直线,取得很好的效果。3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学习我们现在的教育旨在开启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主体人格,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3〕。只有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才能使学生在共同提高中自由驾驭知识。而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包括了解数学史、解题思路和方法、网上答题等。通过收发电子邮件交流学习心得,开展研究性学习,并让学生把网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使全体学生得以资源共享。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创新精神,实现了学习的自我反馈。在教学中体现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使课堂教学能充分的面向全体学生。广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关心、增进友爱,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做人也使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讨论的对手、交心的朋友。4 信息技术是处理复杂的画图、繁琐的计算和数据的强大工具,能极大提高作图、运算和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效果作为绘图工具、计算工具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工具,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复杂的画图、计算,减少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机械、重复性劳动,提高效率和效果。这是信息技术最基本的作用。这种作用虽然与“探究”距离较远,但它为“探究”提供了手段,例如:利用几何画板,可以方便地画出各种图形;利用任何一种科学计算器都能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运算,求对数、三角函数值和统计运算等;利用TI图形计算器,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拟合;利用Mathemayica软件可以处理各种各样的计算问题,进行函数的迭代等重复性工作。这样,学生从重复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将有限的记忆用于理解数学本质、探索数学规律上,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效果。5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充分体现数形结合思想,从而将抽象问题直观化数形结合思想,是通过数形间的对应与互助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难点在于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揭示,实现抽象概念与具体形象的联系和转化。而信息技术在模拟动点轨迹以及揭示数形内在关系上是非常有效的,可以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一个生动形象的具体环境〔4〕。例如,椭圆的变化,随着离心率e的动态调整,屏幕显示e的数值变化和图形变化,当e=0时曲线为圆;当e=1时曲线为抛物线;当01时曲线为双曲线。这样展示极好地体现了数形统一的思想,使学生非常直观的发现e与圆锥曲线之间的关系。二 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时出现的一些问题1 盲目追求表现形式,不注重实际的教学效果生动形象的直观材料是为了掌握知识才运用的,如果这两者之间没有联系,纯粹为了用多媒体画面而用多媒体的话,那么这种主观材料则对教学毫无帮助,是无益的,甚至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产生干扰作用。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师不是在有意识、有目的、合理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而是被动的、形式的使用(尤其是在教师的公开课中),或者是觉得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时尚、是必须的。本来只需要教师稍加引导就可以达到目的的环节,有的教师却煞费苦心地设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电脑演示,屏幕在频频的更换过程中,平添了许多不必要的干扰,浪费了宝贵的授课时间。这种流于形式的电脑演示,不但没有达到使用的效果,反而限制、干扰了学生的思维。有些教师甚至走向极端,他们的课件画面背景很复杂,使用了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视乎不如此则显示不出教师授课的档次和水平。这些课件很好看,但是“中看不中用”,也正是这一点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画蛇添足、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2 没有处理好演示和学生动手之间的关系,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对知识的主动探求者。而数学学习必须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思维活动的成果来发展数学思维〔5〕。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恰如其分的板书是沟通师生思维的桥梁,是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有的教师根本不顾学生的反应如何,教师的讲解变成了电脑的播放,有些教师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储存、快速呈现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全部用计算机呈现,用屏幕代替了黑板,结果是计算机不是帮助学生思考,而是替代学生思考,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遏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3 过分注重直观形象,忽视或轻视语言直观,忽视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情况,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恰当的直观材料,帮助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必要的。但是教师的教学处理如果过于直观,不恰当、过分依赖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则会降低学生思维水平,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有些数学教学过分注重看图说话式的直观教学,不注重学生意会形象思维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形象思维的高层次发展。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决不能轻视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因为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其符号语言的表达所建立的数学内部与外部联系的类比,虽然没有使用直观教具,也都是数学直观〔6〕。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运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地进行数学教学,使思维活动积极化,形成感性形象,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要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和谐发展的高度,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把认识提高到理性阶段。如果过分依赖直观材料,则不利于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势必会延缓这个过渡,阻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总之,教师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时,不能停留在形式上的改变,切忌只追求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是要充分运用电脑媒体的优势,寻找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能力培养的最佳契合点。只有这样,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才能使教师如虎添翼,使学生更好是掌握学习和思维方法,切实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农村数学教学运用中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在农村数学教学运用中的几点思考

内容提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我们农村基层的教学,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而不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主导,忽视了教师的模仿作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形,依据学科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的运用多媒体与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更好的辅助数学教学。关键词:辅助,模仿作用,教学资源

从事数学教学已有十七年了,经历了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人说到下课钟;转到教师十分钟,学生练苦功;再到将来无纸化办公,无尘化课堂,实行“班班通”计划。标志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我和你,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特别是农村教育的我和你,不得不去学习它,掌握它。因为这个世界是科技的世界,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现代信息技术被人类应用到各个领域,特别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加体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构建起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为农村教学的我每每运用,每每与同行交流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却总反思不出一个好的结果,其实我们也想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但总是事与愿不同。

1、农村电脑普及性差,教学效果打折

(1)现在农村网络还没普及,信息意识差,更多的是不懂电脑。所以一般电脑不会成为家庭必备的电器,父母更不会象使用电视一样细致、清楚的教会子女使用电脑。

(2)九年的义务教育中,学生都必需学电脑。但即使学校开齐开足所有的电脑课,每星期一节电脑课又能学到什么呢?不是消除学生的好奇心,反而是更加吸引学生,增强其好奇心。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对本学科兴趣淡薄,加之学生的年龄特征(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学生很难学好。如果老师现再精心制作个课件,想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客观事物,充分的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长期的注意力,使之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许你的目的很容易达到,但达到的只是吸引学生的眼球,大部分人都不会注意或挖掘出鲜艳的色彩底下、优美的图案背后有些什么知识点,直观形象地再现的客观事物替藏一个什么样的规律,更不会总结出知识,也别提激发出什么兴趣和欲望。两个字——好玩。

2、数学课件资源匮乏

数学是一门理性学科,逻辑性,能力性要求较高。所以在制作课件时,创作者往往只注重于实践、探索类的,学生感兴趣的,实际性强的有关课题,却避开基础知识方面的有关课件,因为那是枯燥的,乏味的,只能说是纯理论的,不能用或是用不上现代的教学手段。课件的单一展示,更会让学生大感无趣。譬如:课件讲授解方程,图片展示题目,出示解题步骤(在展示过程中讲解方法),得出答案,再加巩固练习。还不如老师写出题目,讲解解题方法,写出解题步骤,再让学生巩固。两者一比较,你就会发现后者来的实际,让学生熟知、贴切,更容易掌握知识。因此,创作内容单调,无新意,也就没人去做了,再加上数学图形、字母、符号难书画;解答过程长而乏味。以致于数学的课件资源真的很少。

3、忽视了学生心里发展的特点

学生发展是从孩子学步开始,逐步的模仿,逐步的积累知识,再由形象发到抽象。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正视这一特点,不要一味的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其好奇心。认为使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就够了。教师以教为主就能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其实不然,数学学科特点制约着我们,也许看完一节课,听完一节课,下课后他什么都没有了!作为数学教师是要从小学“手把手”教会学生写会1、2、3、……到初中老师要无数次解方程,写出证明过程,画出作图方式,每样都需学生一板一眼的描,一步一步的学。所以教师模范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在理科中。

4、现代教学资源不配套 现处农村中小学都在建设所谓的多媒体教室,却只是一台电脑一个投影仪外加一个投影屏,所谓的多媒体上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让学生过过眼,养养目。特别是理科,整个课件只有下一张,下一张,学生也只能是看下一张图片,看下一张图片。所以农村中小学的多媒体教室内能配有无尘化黑板,书写台,让学生能走近老师,有更多的感性认识,触摸老师的思维,模仿老师的解题方法,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从而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快乐。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运用中的实践与思考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第一小学 阳金香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家庭电脑的普及,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一个崭新阶段,教育走信息化之路已成必然。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交流表达,还有助于扩大学生信息量,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经过几年的实验、探索,我强烈地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催化作用,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信息技术可创设新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应用如下动画进行导入:绿草如荫的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数比赛。狮子伯伯当裁判,小猴、公鸡、小狗、小兔依次围在狮子身边。裁判首先宣布比赛规则:“从小猴开始数起,小猴、公鸡、小狗、小兔分别数1、2、3、4,再回过头来继续从小猴数起,数5、6、7、8,这样可以连续不断地数下去,每一个数字都会对应到一只小动物身上。比赛时,我报出一个数。这个数该数到谁,谁必须马上回答‘是我’。”接着,比赛开始,只听到裁判刚报出“19”,小狗马上接口:“是我,是我。”“25”,小猴又

及时地接上“是我”。“34”,则是公鸡在喊“是我”。每一次回答都是那么干脆、敏捷,而且都得到了裁判的充分肯定。小动物们的反应如此之快简直令小朋友们惊呆了:“它们可真聪明啊!”“它们是怎样很快做出判断的呢?”孩子们迫切想知道答案,这时教师适时告诉学生:“学了今天这节课的本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不到2分钟的动画,就将孩子们的求知欲完全调动了起来,新知的学习成了孩子们内心的需要。

二、信息技术可化抽象为直观,从而突破重、难点。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思维特别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然而有些数学知识却是很抽象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生动、直观、具体、形象的电教媒体恰当地介入教学过程,可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把圆平均分成8份后,剪拼成近似长方形,然后利用多媒体呈现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后,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最后利用多媒体呈现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2、64后,剪拼成近似长方形在这些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些近似长方形得出:把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近似长方形”边越平直,两条竖的边越竖直,以此为基点,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推理得出:如果把圆无限细分,拼成的图形就是长方形。

这一教例,在传统教学中都是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完成的,但由

于分的份数越多,操作难度越大,花费的时间越长,给推理带来的困难也就越大,而电教媒体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充分呈现了圆被无限细分,最终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了充分的观察、比较、想象后,掌握了“化圆为方”这一解题策略,较好地突破了难点,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信息技术可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维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人脑的延伸。它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互相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扩大了学生认知的时空,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的本质,减少学生观察的困难;同时还可以将图像分解、组合,揭示现象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辨的困难;丰富学生的联想,减少学生想象的困难;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正确率。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数学学科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优化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离教”现象,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创设情境,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优化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反

璞归真、深入浅出”的效果。

作者单位:赣州市上犹县第一小学 联系电话:***或0797-8542841 邮箱:913677547@qq.com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例如教学《什么是周长》,教材只借助一片树叶和趴在树叶边缘的一只小蚂蚁和数学书封面让学生观察周长,这样让学生对周长有了初步印象后,教师再通过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周长,让学生观察周长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屏幕上显示一只小蚂蚁在一片树叶边缘的一点出发,沿着树叶边缘跑一周,最后又回到起点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周长是怎样形成的。再出示树叶让学生动手描线,再演示课件描线过程,一目了然,让学生认识到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才有。然后再通过课件演示量周长。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的概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更乐意学数学。

第五篇:信息技术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思考

信息技术运用在数学教学中的思考

内容摘要:在教育领域,随着多媒体的介入,使得教育手段日益现代化,教育模式新型化。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可使学生快速、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使用多媒体教学,它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可唤起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的奥秘,激发自主学习数学的激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的兴趣,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课程整合 应用

当前课程改革和新课标实施,各门课程都穿插着需要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来解决的知识和问题。教师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和将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法发展。所以加强信息技术与各门课程的整合,对于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的现状、实施新课标、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好信息技术等手段,改进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实现职能转变。

数字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的职能发生了深刻变 化。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化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自觉顺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善于学习,勤于研究,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教师应冲出“以书本知识为本”的旧观念的束缚,深刻认识21世纪信息技术教育对传统的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与挑战,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思想,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掌握必要的计算机软件知识、网络操作知识和课件制作技术,要学会借鉴网上的名师教案、课件和科研成果,实现网上协同备课。

2.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作为教师要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要掌握常用的教学软件的使用.例如在必修1学习指数函数yax(a0,a1)的性质时,传统教学只能将a代入有限个值,观察各种情况时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但手工绘图有不精确、速度慢的弊端;应用几何画板快速直观的显示及变化功能则可以克服上述弊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进而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利用《几何画板》则可以如图所示:用鼠标拖动点A,显示函数yax(a0,a1)的不同图象。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地发现指数函数的性质:

(1)所有的函数图象都过点(0,1);

(2)所有的函数的定义域都是(,),值域是(0,);

(3)在图中,当0a1,时,函数图象均呈下降趋势,即函数递减;当a1时,函数图象均呈上升趋势,即函数递增;

(4)当自变量x取同一个数时,当0a1,a越小对应的函数值y越大;反之,当a1,a越大对应的函数值y越大;

2(5)当自变量x取一对互为相反数时,()xax即y()x与yax

关于y轴对称等。

1a1a

3、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情境教育是由情境教学发展而来的。近半个世纪来,中国的教育受凯烙夫教育思想的影响极深,注重认知,忽略情感,学校成为单一传授知识的场所。这就导致了教育的狭隘性、封闭性,影响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影响了情感意志及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情境教育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创设有

利于当今素质教育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必修1学习函数的基本性质之---最大值和最小值时,可以用多媒体先播放一段壮观的烟花片段:“菊花”盛放(如图)在制造时一般期望它达到最高点时爆炸。那么,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如果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为

烟花冲出什么时候是它爆裂的最佳时刻?这时h(t)4.9t214.7t18。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是非常有趣的,数学不止存在于课堂上、高考中,数学的价值是无处不在的!情境教学能促进教学过程变成一种不断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活动。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新异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固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以满足,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

4.再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和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等角定理的逆定理》的教学,用《几何画板》先画出任意角和角,使两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再度量角的度数并求他们的和;学生发现他们互补(和为 180°)或相等,然后让学生任意拖动其中的点,使角的形状或位置发生改变,学生发现两个角的大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他们还是互补或相等,并且将刚才的数据列成表格,便于进一步比较与发现规律。于是学生可以猜想: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互补或相等。最后再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同样用《几何画板》连接,将两个角分割成两对内错角,通过演示,再次展示定理的发现、证明过程,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5.化静为动,突破重点、难点

数学教学内容有时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计算机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进行动态展示,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 4 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直线的斜率》的教学中,有一道题是“已知两点,直线过点且与线段相交,求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先画出线段,再过点画直线,度量直线的斜率,拖动直线上的一关键自由点,直线绕着点转动,使直线与线段相交,让学生观察直线的斜率的变化情况,很容易得出答案,同时根据演示,找出斜率的变化规律。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能在黑板上通过板书、作图来传递知识,而一些动态的数学知识教学,教师不得不借助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将静态画面说“动”,而这样抽象的知识学生仍只能够“感受”。

6.创设悬念,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一个便于学生探讨的环境,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如:“用一个平面去解正方体,得到的截面是几边形?”,对这个问题可以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随着平面的位置变化,截面的形状也不断发生变化,并在变化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截面的形状根据什么性质确定,这样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解决新问题,并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

7.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自主精神

辅助的反馈系统可以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及时,有利于学生意志的培养。如在函数图象教学中,由坐标描点,若学生点击的位置不对,计算机会马上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订正,反复练习,正确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举行各种竞赛训练等,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信息技术的使用只是教学手段之一,并不是教学的目的,目的是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自己制作课件,达到非信息技术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课件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个局部,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采取的最恰当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手段都是必要的,对于具体教学内容,要看哪种手段更有效就选用哪种。

总之,随着当今社会知识信息的激增和“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给传统数学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带来了新的机遇,开辟了数学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程庭喜,崔海友,邹应贵。几何画板与课程整合创新实践。[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修。

下载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一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一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牛岭小学郭秋亮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是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教学的标志之一。 在数......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习效果评价的几点思考(最终定稿)

    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225253] 江都市武坚中学刘志刚摘 要:关键词: 目前,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这门新兴的学科,大家比较关注课程教材建设、考核评价研究等方面,而对......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恩施市特殊教育学校 蒋芸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发展。聋校教育教学中也开始使用计算机,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盐城市冈中小学 王亮 内容提要: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结合......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妙用[精选]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妙用 摘要: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枯燥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用直观的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影像及和谐的声音等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数学教......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数学是各科教学中相对较为困难的一门学科,其概念抽象,公式模糊,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公式推导过程展现出来,学生需要......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 院(部):专业: 年级: 形式: 层次: 学号: 姓名:· 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21世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现代中学数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文林路小学 曹显格 【内容提要】在信息技术普遍的今天,如何让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更好的与数学教学环境融会贯通;如何调动当学生面对抽象而又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