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学院 本科教学整改总结

时间:2019-05-12 13:3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传播学院 本科教学整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传播学院 本科教学整改总结》。

第一篇:文化传播学院 本科教学整改总结

文化传播学院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总结

文化传播学院根据教育部专家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反馈意见和建议,按照学校整改工作的整体部署,认真思考和查摆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开展本科教学整改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整改的基本思路

以教育部专家在本科合格评估意见反馈会上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专家到院系考察访谈时所提出的问题为重点,结合院系实际,提出“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分步推进、全面提升;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整改工作思路。突出整改的重点,明确整改的目标,扎扎实实推进整改工作。

二、整改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明确学科方向,专业建设逐渐形成特色

1.从实际出发,强化学科内涵和特色建设。一是依托广告学专业、公共关系学专业和拟申报的新闻学专业,在财经新闻传播、广告策划与品牌整合传播、传媒经营与文化产业、对外传播等学科方向上形成文化与财经有机结合的特色。二是依托文秘专业、已申报的艺术设计专业、拟申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文化与经济结合的文艺学学科,培育文艺与管理有机结合的特色。

2.结合学校主体学科特色,及时调整和改造原有专业。文秘教育专业逐渐淡化“教育”概念,增强“经济”成分,形成与财经学院主体专业相融合的“经济文秘”方向,并强化文学文化基础和商务秘书实践能力;公共关系专业也由原来的“国际公关方向”逐渐向“形象策划与传播”方向转化;广告学专业着力在品牌主导下的整合营销传播方向发展,实现广告与营销有机融合的特色。

3.认真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讨。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沟通、策划、设计、创新”等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按照“大实践”的观念强化实践教学,在广告专业试点自治区教改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四种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研究与实践”的教学改革,并开展系列专业品牌活动,如秘书职业技能比赛、公关策划活动、学生写作能力训练、演讲辩论活动、书法训练等。学生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大赛中获铜奖;广西商务秘书大赛中蝉联一等奖;广西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摄影作品《曹衣出水》等4组作品获普通组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三个。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创新高达82%;学生出版多部作品集、院刊、班刊等,全年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作品有30多篇。

4.发挥专业优势,主动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文传学院与文化厅、国开行广西分行合作进行《广西文化产业“十二五”融资规划》项目研究、国开行广西分行行史写作;广西民族博物馆文化传播研究项目。完成了湖北日报视界网形象推广方案、柳州市渡庄农家乐休闲中心品牌推广等项目,广西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形象推广项目、G9公司“广西特色名镇品牌塑造”项目正洽谈中。

(二)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学科通融能力和业务实践能力 目前,学院的师资总量、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基本达到要求,但如何使文传学院的教师与财经学科相融合,是我院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难题。为此,学院通过鼓励自修、组织交流、培训、实践等途径提升教师专业融通能力。要求每个教师通过自修学习经济学、管理学相关知识;组织不同学科专业教师之间、学校不同院系之间及与外校之间的交流;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开阔了教师眼界。同时通过参与三对创新等产学研实践,锻炼教师的实践应

用能力。一年来先后推荐3本经济学、管理学书籍给教师自学,举办2期学术沙龙活动,选聘2名教师到国外担任汉语教学,2名教师到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进修,安排1名教师到行业著名企业定岗实践,鼓励3名教师报考博士,安排1名教师到学校实验中心参加实践。先后培养了两名学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1人申报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重点支持7名教师申报高级职称,引进紧缺专业教师4人,初步构建了具有财经知识素养的文化传播教师团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一)文传学院的主体专业为非财经学科专业,基础薄弱,发展环境不利。

(二)学院面临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双重压力。

量的扩长:专业单一,学生人数少,师资结构不合理,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偏少;质的提升:学生总体素质不高,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稀缺,科研成果不多,重点项目短缺。

解决的建议:1.学院在文化与财经结合,艺术与管理结合方面强化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2.学校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学校非财经学科专业进行统筹规划,进行扶持和培育。在学科专业申报与建设、师资建设、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科学研究立项等方面有所倾斜。

文化传播学院

二○一一年十月

第二篇:文化传播学院简介

文化传播学院前身为建立于1982年的学院基础部文化教研室。1994年,文化教研室转入工会学学系成立公关文秘专业,开始招收公关文秘专科学生。1998年,该专业并入职业教育学院继续招生。2000年,专业调整进学院英桥职业教育学院,同时专业与所合一,成立“中国文化与传播研究所”。2003年增设文化传播专科专业,与文秘专业同时招生。2004年底,学校为适应开展普通本科教育和文化传播研究需要,而设置文化传播系。本系的创建,为学校提升文学艺术素质教育与研究、文化传播研究和培养文艺、新闻人才,奠定了厚实的基础。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汉语言文学本科、新闻学本科两个专业并招生。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文化艺术管理本科专业,并于同年招生。2009年,文化传播系升为文化传播学院,并经教育部批准增设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这是我们学校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艺术类本科专业。09年3月,我院李双院长兼职中国职工音像出版和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负责人,从而拥有了全高清设备的350平米演播厅以及诸多先进的电视制作后期设备,以之作为实验教学基地,为本院学生教学实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09年四月,文化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专业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专家评审。迄止今年,本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文化艺术管理四个本科专业。

学院尽管历史不长,但师资优秀,工作勤勉,严谨负责,业绩突出。20多年来,学院教师在全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07年学院主持的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获“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08年学院教学团队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截止到09年,学院教师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3项,北京市教改项目1项,全总重点课题2项。

现在,我学院共有36名专职教师,教辅工作者5人。获得博士学位者24人,获得硕士学位者16人;兼职教师13名,分别为在京各名牌高校的著名学者。这些教师学养深厚,工作负责,德才兼备,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其专业背景涵盖文学、语言学、新闻学、传播学、艺术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有些还是该专业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依托全国总工会,具备良好的条件。自09年起,学院介入中国职工电教中心、中国职工音像出版社、《中国工人》杂志社的管理,并与与中央教育电视台、全总宣教部、国际部、《工人日报》、中国工人出版社,以及许多大型企业集团的文化、宣传和教育部门,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教学实践的联系,为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传播学院全体教职工,对学院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使命感,将严格履行职责,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和学院部署,将本学院各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合格人才而不懈努力。

第三篇:新闻传播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新闻传播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学院概况

我校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为促进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的协调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于1994年在文学院内设立新闻系。1995年开始招收新闻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生。到200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2010年成为湖北省新闻与传播一级学科。2011年,成为全国首批招收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单位。2012年教育部本科招生目录,将“广播电视新闻学”改为“广播电视学”。2013年6月学校宣布成立新闻传播学院,并获批湖北省重点学科。

学院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媒体从业人员为目标,形成了学科交叉、重视实践的专业特色。学院现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本科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二)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学院以融合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人才的社会需求为基点,以人文社科人才能力结构分析为依据,以能力培养的“两强化、三促进”(即强化学生的传播素养与信息能力、强化学生的学科专业实践能力;三促进是指促进应用能力、促进创新能力、促进交叉复合能力)为目标,以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为核心,以新闻传播优势和特色学科为支撑,以新闻媒体行业实体和综合性实践基地为依托,创新人文社科类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搭建学科交叉融合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平台。

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共716名,其中本科生503名,占70.25%。2010-2011级新闻学在校本科生共99人、广播电视学在校本科生共105人,2012-2013级新闻传播学类在校本科生239人,新闻传播-信息技术实验班本科生共60人,2013年学院共招收本科生130人。学院各专业自开办以来,招生状况良好,学生报到率平均达到99%以上。06-08年录取分数线比省线高20分左右。广播电视学、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服务基于湖北、辐射全国,培养了大量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分子,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毕业生的就业和服务领域大致为:1.各新闻媒体(历年均有进入中央级的毕业生,进入省级媒体的毕业生每年在15-20名左右);2.大型国企或民企的企划或文宣部门;3.各级政府部门(公务员)。4.各类传媒或文化公司、广告公司。5.学校。

(三)学院师资与教学条件

学院共有专职、兼职教师2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7人,80%的教师拥有博士学历(含在读博士),20%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人。另聘多名传媒界资深人士担任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我院生师比为27.5:1。本科生主讲教师中符合岗位资格教师的比例达100%,教授、副教授每学年为本科生授课达100%。

学院教学活动经费由学院根据经费预算,专业实习经费,毕业论文(设计)经费、专业建设专项经费等足额安排到位,统一由院系按照实际使用情况报销,统一分配使用,教学日常管理、师资培训、实践教学等活动的需要得到保障。另外,本学院为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添置了一大批满足新闻传播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需要的仪器设备。但由于学院刚刚成立,实验室使用主要依托于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料室主要依托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学院正着力建设专业实验室和资料室。

(四)学院教学建设与改革

1.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

学院根据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宽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文化修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能在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交叉型专门人才,并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秀的生源。学院本科各专业开设学校公共必修课、任意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四种课程类别,学生在四年修学期间,除了品德操行合格之外,应修满100个学分,准予毕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目前,主要开设的课程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道德与法规、舆论学、新闻心理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电影批评、媒介批评、媒介素养、新闻摄影、社会调查方法、广告学概论、新媒体研究、节目主持、广告文案、广告作品赏析、影视艺术概论、电视作品分析、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学概论、语言与社会文化等。

学院在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时,特别注意注重新闻职业道德培养。课程中设置多门新闻道德、法规等课程,并先期一步培养教师教学团队的新闻职业道德修养。我院创办“恽代英英才班”循着革命先烈以及马克思主义新闻工作者前辈恽代英的步伐,始终强化新闻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教育,培养新闻系学生的正确思想路线和指导方针。

学院为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规定学生需同时修满规定的专业课程学分和素质拓展学分方可毕业。素质拓展学分要求学生按照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中对素质学分的相关规定,需获取20个必修学分,10个选修学分,10个选修学分中含有4个理科学分,1个艺术类学分。

2.教材使用和建设

学院在教材的选用上有严格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教材选用前需要任课教师认真选择,填写教材选用表,通过教研室、院系审核;选用后,在学期结束需要一起开会总结、分析教材使用效果,提出建议。现在所使用的教材中有教育部推荐教材重点教材《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传播史》、《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新闻编辑学》、《新闻摄影教程》等十多种。

在教材建设上,特别鼓励教师自编、参编教材。学院已完成多部教材的编写,分别有刘震副教授《电视摄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亚洲电视新景观》(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彭涛教授《坚守与兼容——主旋律电影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孟君副教授参编《中国电视剧名剧鉴赏辞典》任副主编(武汉出版社,2010),陈俊峰副教授《不一样的广告学》(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等。

3.实践教学

新闻传播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而实践教学是我院的特色。学院依照学科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需要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现行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不包括课程课程中的实验课)18学分,将近总学分的11.11%,一共38.5周,占总学时的23.77%。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组成与学时是:军事训练(3周)、教育实习或毕业实习(17周)、见习(2周)、毕业论文(设计)(6周)、入学及毕业教育(2周)见习一般安排在第4学期暑假进行,时间2周,2学分,第7学期全学期为专业实习,共6个学分。另外,本专业额外留出8.5个周次的机动时间用于学生课外社会服务(或社会调查)等活动。

实践教学环节是长学期教学内容在实践方面的补充和继续,主要在大学四年中的7个短学期完成。通过开展课外开放性实践活动,由学生们自立选题,自助拍摄,采用DV、手机、摄像机等多种拍摄设备,辅以相应老师指导,并以相应的学分鼓励拍摄水平较高的作品,补充实践教学,达到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个性化学习和发展,制作了大量多媒体包装、高质量影视作品。2012年由马雪蒙等同学自主拍摄的DV作品《坑V》获“我是导演”微电影大赛三等奖。

4.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学院十分重视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依据湖北省教育厅下发的《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及教学管理评估指标体系(试行)》,论文规范严格执行华中师范大学制定的《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暂行规定》、《华中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与排版打印规范》。我院成立了毕业论文指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毕业论文指导“四步走”方案。第一步,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根据自己研究的方向,理论联系实际拟定不少于学生人数的选题。第二步,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毕业论文选题。第三步,教师根据学生毕业论文完成的进度实时给以指导和帮助。第四步,学院在规定日期内,完成最后的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以及评优工作。近三年来,本科生一次性毕业率达100%,一次性学士学位授予率达100%。其中,校级优秀论文20篇,在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的评选中,学院有多人获各项奖项。

5.学生科研、科技竞赛及文化素质教育

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科研活动,并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其中我院新闻系2011级本科生彭酉婷的论文《微博的社会动员和风险演化研究》荣获全国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三等奖,该文同时获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大赛二等奖。周凌君、万鸣宇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科研C类项目《探析社交性网络如何放大人的单向度》于2013年6月结题验收。刘建、陈燕项目《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介环境下武汉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也于同时结题验收。

学院学生广泛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耿雨燕、米姿函、易然、周凌君、郑妍颖五名同学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活动中斩获佳绩,其中易然同学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特等奖。同时易然同学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最佳辩手”,“第二届华中七校外语文化接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等多种奖项。在2010-2011级学生中,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为88.77%,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通过率为61.80%。

学院同学发挥本专业特长,广泛参与各类摄影活动。2011级学生曾师斯作品《美丽华师生态系列报道》获2012“湖北高校校报新闻奖系列专题”一等奖;2010级陈思宏摄影作品《爱在咸宁》在“中南文化艺术节”上获摄影多媒体组铜奖;2010级学生马雪蒙《踢腿训练》获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主办的“最美中国”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在线摄影大赛“最美中国奖”优秀奖,《献血女生》入选2012年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2009级学生金晶参与摄制的新闻专题片《武汉大学樱花季,让人欢喜让人愁》登上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其摄影作品《这里不是欧洲,是今天的华师》也被中央电视台报道,走红网络,引起关注。

(五)学院质量保障工作

1.教学规章制度标准及执行

学院严格执行《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华中师范大学本科课程考试管理条例》以及学院教学规章制度,2010-2013年没有出现任何教学事故。教学文件方面,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公共基础课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执行教学,没有编写教学大纲外,其他所有课程均有完善的教学大纲;所有课程都依据学院统一格式的教学进度表,命题计划表、评分标准、试卷分析表、参考书目表等教学文件。一般说来,专业必修课按照45个学时,专业选修课按照34个学时的教学计划来执行。每个学期结束前都有教研室专门督促完成命题,评分标准,以考试、交论文或者作品的完成结课。最后,试卷、论文、作品等文件都以统一的格式整理完善以后归档保存。

2.教学质量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 新闻传播专业(学院)自开办以来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结合学校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各教学环节监控与反馈紧密配合,使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监控范围包括:教学计划的执行、课堂教学的成效、学生作业质量、考试考风及成绩、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标准除了学校一般标准外,还要重点监控是否落实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质量监控方式为:教师自评、随机听课,抽查作业、考卷、论文、学生座谈、学生评教。

首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都进行“三期”教学检查,即学期初时各教研室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要求教师写出本学期的授课计划,以给学生们选课前提供参考;期中时教学秘书以听课的方式,检查教师授课的进度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期末时期终检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计划,课时是否达到标准,教学内容是否完成等。通过每个阶段的检查,对常规教学切实起到监督作用,保证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其次,教研室定期开展活动,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在教学中提倡教与学并重,要求教师在讲好课的同时,注重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部分专业课和选修课在课堂上采取讨论式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次,还经常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全系注重培养理论功底、提升科研实力的大背景下,教师应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实践教学。教师积极接纳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或项目研究,并支持学生参加的学术活动。

最后,要求各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按文件精神严格、规范执行,减少人为性和随意性。加强“三期”教学检查,对违反有关规定,影响教学工作并造成一定后果者,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进行认真严肃处理。

3.创新本科教学管理和激励体制

作为新成立的学院,我院积极探索创新本科教学管理和激励体制。首先,在不改变学校本科教学基本构架的前提下,成立“华中师范大学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基地董事会”。董事长由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兼任,董事会成员来自湖北省委宣传部、武汉市委宣传部、湖北各大主流媒体负责人、新闻传播学院书记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董事会职能为:制定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规划、督察基地日常运行、监控新闻人才培养质量、募集基地发展资金。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新闻传播学院长同时兼任主任,副主任为主管教学、科研的副院长、新闻传播学院副书记。基地的日常运行与学校现有机制大体相同。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为所有本科生配备导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新闻观,指导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职业规划。

其次,成立“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基金会”。“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基金会”基金来源为政府资助、学校划拨、社会捐赠。基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购置实验设备、建立实习基地、资助学生课外新闻实践活动、奖励新闻学院优秀本科生、资助优秀贫困生。

再次,探索本科生“项目实习制”。本科生“项目实习制”是指与媒体合作,由媒体提供新闻报道任务,由基地教师牵头,以学生为主体,受媒体督导并由媒体最终评判效果。

此外,学院拟设立“恽代英卓越新闻人才奖”。“恽代英卓越新闻人才奖”每年奖励5-10品学兼优、实践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水平均优秀本科生。

(六)学院学生学习效果

我院教师在历次学生评教中均获优良等级。2013年毕业生就业率为100%(除攻读硕士外),学士学位授予率100%。近三年毕业生中攻读研究生的比例平均为18%。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现有多名学生在从事媒体工作。2000级毕业生张勤耕担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陈力峰担任《楚天金报》副总编辑;还有多名学生担任国家干部,2002级学生陈刚担任湖北省委办公厅处长,95级学生龙小红担任湖北襄阳谷城县县长;另外还有多名学生从事新闻教学工作,如95级学生范龙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任副教授,97级王雪莲在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担任副教授。此外,还有不少学生毕业后进了企事业单位,如98级张扬在中国启德教育集团担任总经理,97级学生程晓敏担任保利地产武汉公司总经理等。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服务基于湖北、辐射全国,培养了大量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分子。

(七)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特色发展

1.以“发展+创新”为前提深化人才培养机制

以新闻传播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为基础,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和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自身实际需要的复合型、交叉型专门人才,并以此为依据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并力图实现创新,确保我院“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机制引导学生充分合理的利用课余时间,领会学习内容,培养科研兴趣爱好,提升自身素质。并通过参与创新活动,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以及各种社会实践实习等,进一步深化我院人才培养机制。

2.以“理论+实践”为原则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加强师资队伍的引进、培养,将重点放在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上。通过出国深造、英语进修、项目合作、合理竞争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并完善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在未来几年内,建立一支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并将以高学历、年轻化、师德高,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突出为原则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知识结构,逐步解决新闻教师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现有教师队伍中,有5人有长度不等的媒体从业经验。最长的达30余年,最短的有3年。我们准备在未来3-5年内,通过“双挂”的形式,送所有缺乏媒体从业经验的教师到新闻单位挂职锻炼。挂职期间待遇,按照中宣部、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执行。逐步把挂职经历作为职务评聘的条件。同时,我们预计在3年之内,出版建设起新闻传播学院文库。

3.以“规范+质量”为目标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在本科专业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指导下,进一步探索教学基本建设,做到既系统规范,又能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做到狠抓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日常教学,以《华中师范大学教学管理办公室工作制度(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为依据,落实教务处各个教学管理文件,进一步规范日常教学程序。促进教学内容的保质保量完成,严格按照学院制定的教学考核制度进行考核。通过科学健全教学质量监测机制,使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

3.以“前沿+特色”为要求提升教学条件建设

学院依托国家文科实验室以及学校两座馆藏资源丰富的图书馆,以及本学院新闻公信力研究所、传媒预警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香港文汇报媒介文化研究所、影视传播研究所四个研究所,全力营造既能紧跟时代前沿,又具有学院特色的教学环境。与此同时,由于广播电视学专业与新闻学专业是混合教学的,学科基础比较坚实,拥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硕士点。在新闻理论、编辑出版、应急传播、影视传播等方面有雄厚的实力。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

1.影响学院教学质量的问题

第一,作为刚成立的学院,专业实验室、资料室等硬件条件急需给予基础性配置。首先,实验管理体制不顺,实验课程开设困难,实验设备老旧和不足问题严重。原新闻实验室放在学校文科实验中心管理后,中心的管理方式与新闻的实验方式很不一致,师生们感觉实验课难以开展。同时,新闻实验设备老旧,急需更新换代。2014年,我院将开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对实验设备的要求更高、更多,需要未雨绸缪。由于新闻传播专业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应该尽快建立学院自己的专业实验室,这也是国内外优秀新闻传播学院的标准配置和共同经验。目前,急需建立广电摄像、编辑实验室、虚拟演播室、主持人实训实验室、广告制作实验室、纸媒实验室、网络和新媒体实验室等,这是保障新闻传播学院本科教学的基本保障。其次,由于院系调整,新闻系的图书资料缺少积累,基础薄弱。目前的图书资料和应用软件不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例如一些较新近的图书资料较缺乏,一些新闻传播领域较前沿的论著较少,尤其是外文缺乏外文资料。

第二,由于院系几经变动,原有的专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清晰的专业设置尚未形成,教学和研究团队有待整合。经过由系而教研室,由教研室而学院的多次变化,学院的师资团队也几经变动。目前看来,尽管学院大力开展制度和人才建设工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教师队伍中领军人才比较缺乏,高级职称比重偏低。在独立建院的新形势下,本学院即将迎来超常规发展的良好机遇。2013年6月,中国新闻界的领军人物之一,原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湖北日报原社长、总编辑江作苏教授出任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同时引进了3位在新闻传播界较有影响的业界精英,2位刚毕业的博士生,极大地充实了本专业教师队伍。但综合来看,我院专业教师在规模、结构和层次上均与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亟待进一步引进一些在学界有较大影响的人才,使新闻理论和实践能够均衡发展。其次,缺少教学团队。主干课程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老师一门课。教学团队未能形成合力,这直接影响了教材和课程的建设。最后,青年老师成长较慢。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青年老师的职称评聘滞后,不利于其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最后,生师比较高。生师比偏高是本专业创建以来一直存在的老问题,目前通过不断引进教师,生师比已有所下降,但我院仍是全校生师比最高的学院之一。特别是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堂规模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第三,本科教学建设中,课程和教材建设都有待加强,教研教改较为滞后。首先,教学过程存在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是当前新闻传播学科共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新闻理论、史论教学如何与新闻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特点相结合是一个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新闻课堂教学内容如何跟进新闻快速变化的特点,如何与我校学生生源实际情况相协调,这些都是摆在我院教师面前一道难题。其次,精品课程建设与教研教改较为滞后。由于生师比高,我院教师普遍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有余力投入到精品课程建设和教研教改。因此学院在精品课程建设和教研教改方面进展较为缓慢。下一步学院将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拿出专项经费,推出配套政策,启动院级层面的精品课程建设和教研教改,鼓励各位老师投身其中,再此基础上积极向学校与湖北省推荐。最后,教材建设较为薄弱。使用有一定数量的高质量、公开出版的自编教材,是一个学科、一个专业的实力体现。目前,我院缺乏自编的主干课教材,这是明显的短板。我们希望今后几年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2.措施和建议

(1)为解决教师队伍整体科研水平不高的问题,学院将坚持不懈地实施“人才强院”的战略,以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为目标,依靠校、院两级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健全人才聚集机制、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和人才竞争激励机制,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具体措施:

一是加强新闻教师团队精神,积极申报科研课题,能够把握好科研方向。

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并根据会议性质和规格,给予2000-10000元的会议补助。

三是实施人才引进工程。3年内,争取引进“千人计划”教师1人。引进在国内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的、有正高职称的学者2-3人。每年引进名校博士毕业生2-3人。争取在未来5年内,使专任教师人数达到45人左右。

四是从新闻业界聘请部分政治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社会影响力大,责任感强、具有正高职称的的人士,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五是每年举办一次高水平的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提高学院社会影响,创造教师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

(2)为丰富图书资料,提高教学实验硬件条件,在今后的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积极争取学校对实验室建设经费的大力投入。积极采购设备,充实图书资料,加大权威报纸、杂志的订阅量,新闻传播领域较前沿的论著,包括一些有关新媒体、应用传播学、传播经营与管理类别的专著。进一步改善硬件条件,并且加强对教学设备的管理工作。

(3)为进一步促使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学院将积极探讨新闻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交流活动,总结教改经验。加强与学术界和媒体人士的联系,提高新闻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处理好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第四篇:新闻传播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计划

新闻传播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育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好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学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搞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关于启动2011届各专业毕业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教务[2011]52号)文精神,为做好新闻传播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组织、指导、实施与管理工作,使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成立新闻传播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组 长:李敬一 副组长:邓 青 王保春

组 员:刘 静、姚亚非、胡 念、夏 露、王 磊、李慧文、焦俊波、薛 梅、陈 杰、郭 丹、杨 柳、李 妍、刘皛珺、程 尚、黄 鹏、李 凯、刘艳丽、蔡 燕、胡 琼、魏艳红(排名不分先后)

2.教研室分工负责各自教研室指导教师所指导的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包括:论文(设计)的选题、过程检查及答辩工作等。

二、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日程安排

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拟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包括选题和指导教师的确定)、论文的开题、毕业论文撰写阶段、答辩阶段和归档总结阶段。1.毕业论文(设计)准备阶段:

2010年10月18日----2010年10月22日,教师根据自身的研究领域,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参考论文题目。

2010年10月25日----2010年10月29日,毕业论文工作小组讨论、审核指导教师所出的参考论文(设计)题目,并最后确定论文(设计)题目。

指导教师所出的参考论文题目与学生见面,学生采取自选与分配相结合的办法选定论文题目,确定对口的指导教师。

2010年11月1日----2010年11月5日,各教研室为单位用2个课时给学生讲解毕业论文开题及写作方法。

2010年11月4日星期四下午,各教研室为单位召开毕业论文(设计)动员大会,指导教师与毕业学生首次见面,学生论文题目最后确定。指导教师向所指导的学生下达《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注:本阶段完成的文档为(1)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安排表(2)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统计表。

2.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阶段:

2010年11月8日----2010年11月12日,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对所选择的课题进行研究,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开题报告。

2010年11月15日----2011年1月28日,毕业学生查询相关资料、进行课题研究撰写开题报告。2011年1月11日----2011年1月17日,以教研室为单位,各指导教师对学生开题进行检查,提供学生开题情况调查表,教学秘书汇总报指导小组。

2011年2月21日----2011年2月25日,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和完成学生毕业论文开题工作。

2011年2月28日----2011年3月4日,教学秘书汇报开题情况和收齐学生开题报告交答辩小组检查指导。

注:本阶段完成的文档为: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3.毕业论文撰写阶段:

2011年3月7日----2011年3月11日,毕业学生在已完成和通过开题的基础上,接受指导教师指导,开始撰写毕业论文。

2011年4月4日----2011年4月8日,指导小组对毕业论文进度、质量、学生工作态度、指导教师责任心等进行具体检查。将随机抽查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度、各个教研室要出具自查报告给指导小组检查,教学秘书写出中期检查小结报教务处。

2011年4月18日----2011年4月22日,指导教师审阅学生论文初稿,提出修改意见。

2011年4月25日----2011年4月29日,毕业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进行论文修改,完成初稿。

2011年5月16日----2011年5月20日,指导教师作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及正文内容审查,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定稿工作。

注:本阶段完成的文档为: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相关表格及任务书上阶段性评语。

3.毕业论文(设计)答辩阶段:

2011年5月23日----2011年5月27日,指导小组组织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推荐优秀毕业论文。

注:本阶段完成的文档为: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答辩记录表,及任务书第三阶段评语。

4.毕业论文(设计)总结与归档阶段:

2011年5月30日----2011年6月3日,各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毕业论文(设计)收集、整理、上报和归档工作,并将论文刻录关盘交教学秘书保存。

2011年6月6日----2011年6月10日,各教研室及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总结,并写出总结材料(含总体状况、经验、不足等)报指导小组备案。

2011年6月13日----2011年6月17日,教学秘书对院毕业论文材料进行汇总整理,将院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总结交学校教务处备案。

注:本阶段完成的文档为:学院毕业论文电子版交教务处备案。

新闻传播学院 2010年10月18日

第五篇:文化传播学院记者团学年工作总结报告

文化传播学院记者团学年工作总结报告

在过去的一年里,文化传播学院记者团在校党委和团委的正确指导下,在学院党总支的直接领导下,服从并服务于学院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积极开展各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意义深刻的活动为抓手,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现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让学校充满正气和阳光。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学生在阳光下成长。为了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力度,充分发挥预防警示教育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在“校园廉政文化教育宣传月”期间,记者团在2014年积极组织开展“反腐倡廉”主题书画展,通过国画、油画、海报、动漫、硬笔、毛笔等多样化参赛形式共收集作品218件,评选出12名获奖同学。

此次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校文化氛围,提高了学生们的绘画技术和综合素质,还激发了同学们关注身边的小事,懂得反腐倡廉的真谛,丰富了社区文化。展现出了黎大学子们的风彩,为黎大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让校园每一面墙会说话,让每一处景物都发挥育人功能。记者团宣传部和传媒部这一年内来充分利用学院的墙、廊、柱,把传统文化精髓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倡导“三节三爱”以及中国梦等内容整理并发挥专业设计水平做成各类展板海报,在学院内外形成文化墙、文化廊、文化园等人文育人景观,给广大师生学习生活工作场所营造出文化氛围,显示文化传播学院的文化气息。

同时,还通过传媒部运营的新媒体平台充分保证了校园文化宣传的“无障碍性”。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等内容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渠道,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面广大师生和社会群体。

总书记曾指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新媒体,作为“势头正汹”的媒介平台,必将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传递”角色。

所以记者团也不断在加强网络舆论工作力度,不断的提升团学干部的思想观念,扮演好“传递”角色,积极将正能量传递到底!

三、献礼三十华诞:新媒体助阵办学3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

这一年以来,记者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学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体系,并建立各班级微博矩阵,能够及时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和热点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传播,在学院的合唱比赛、校运会、文明学校创建等过程中,营造了很好的宣传氛围。

在学校纪念办学三十周年活动中,记者团传媒部再次发力,晚会现场,传媒部成员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用自己的手机和镜头记录颁奖晚会上的每一刻精彩瞬间,保证了精彩节目的现场快捷传递,让最精彩的节目,最不容错过的花絮以最快的速度放送到同学身边去。他们以最快速度筛选素材、编辑微博,向全校师生传递最有趣的晚会瞬间。还充分利用了新媒体的便捷功能在晚会中场和全体师生进行互动,通过大转盘抽奖和摇一摇等互动方式,以不同方式将晚会推向了一轮又一轮的高潮。

新媒体于细微之处展现亲和力,拉近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距离,并且让同学们也能第一时间的投入到现场的活跃气氛当中,以便利、高效的方式,通过独特、新颖的角度,让每一名师生、校友切身参与到祝福学校的活动当中并在黎明职业大学30周年纪念活动中留下自己最珍贵的记忆。截止到晚会结束时间,围绕#纪念黎大办学30周年#等话题的微博讨论已经超过1600条,累计阅读量已经超过55万人次。

四、开展首届巴金作品阅读月系列活动

为了弘扬黎明精神,浓郁校园文化,鼓励青年学生养成阅读优秀作品的习惯,以学习巴金精神为切入点,促进学风建设,2015年,记者团在校园内举办以主题为“从巴金的文,研究巴金的人”首届巴金作品阅读月的文学盛典,其宗旨是让巴金文化更好地流传下去。

巴金阅读月系列活动是在全校师生深入开展“凝聚黎明精神,推进科学发展”活动的背景下进行的,旨在促进黎明学子读巴金的作品,活动围绕主题“从巴金的文,研究巴金的人”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如:“演讲比赛、道德讲堂、作品赏析座谈会、图片展和巴金文化采风活动等活动,让广大师生从活动中学习巴金的为人,学习巴金“讲真话”、“无私奉献”的精神,将巴金的精神融入成长之路。

五、伸出爱的双手 共创生命的奇迹

2014年12月25日上午,受文化传播学院党总支委托,记者团倡议同学们发杨“互助友善”的精神,为身患白血病住院治疗的机电学院刘生泉同学募捐。文化传播学院同学得知这情况后,都说想要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捐出自己平时的零花钱。

在学院领导、辅导员的支持下,记者团全体同学7迅速发起倡议,号召全院同学为他捐款,一张张捐款,有如一颗颗爱心,它把文化传播学院同学的温暖与关爱送给了刘生泉同学。此次募捐共筹集到8790.3元爱心款。

通过本次活动,充分说明了爱的凝聚力是强大的,互爱互助的优秀美德已深深植入了我们黎明大学学生的心中。相识于不相识,大家都乐于参与其中,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六、结束语

记者团除了开展以上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外,还积极配合其他委会开展活动,同学们灵活运营主流媒体,将整合它们各自优势,联合开展具有影响力的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努力的把它们打造成全方位展示我院班子建设及学生风采的宣传平台,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服务青年,引领青年弘扬正能量,让记者团成为一个“百花齐放 共竞风流”的舞台。

下载文化传播学院 本科教学整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传播学院 本科教学整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传播学院学生干部培训实例

    10月15日下午三点,我院学生干部培训交流会在教二105举行,此次交流会由院党委副书记王芬主持,团总支书记吴瑶瑶,辅导员老师董岩和团学会的所有成员共同参加。此次交流会以“内部......

    文化传播学院羽毛球比赛方案范文合集

    文化传播学院男单、女单羽毛球比赛双赢 11月19日下午三点,由我校体育部举办的男单、女单羽毛球比赛分别在科研楼和实验楼大厅举行,来自7个院系的选手共同参加了此次比赛。 在......

    新闻传播学院2010级本科学生实习要求

    新闻传播学院2010级本科学生实习要求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专业实习,接触实际,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专业实践;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

    文化与传播学院学生会工作计划书

    文化与传播学院学生会工作计划书新的一学期,我们学生会要紧密联系在院党总支的领导下,配合院团委认真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整改方案

    篇一:评估整改方案 宁夏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 评估整改方案 2013年10月21日—24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评估。通过评估......

    文化传播学院党委关于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实施办法

    文化传播学院党委关于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实施办法 结合学院实际,现将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实施办法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党......

    传播学院学生会半年总结(精选5篇)

    一、学生会中期调整,并以此为契机,完善自身建设。1、人员的增补与调整。十月,基础医学院学生会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中期调整,在原有架构不变的前提下,学生会内部秉着民主、透明的原......

    广州大学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

    广州大学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 一 评建过程与现场评估的基本情况 广州大学“以评促建”工作,主要经历了启动准备、全面评建、检查整改三个阶段。在启动准备阶段(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