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2011第二学期七年级(10)班语文学科总结1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10)
语文学科总结
段普书
本学期我担任七(10)班语文教学工作。由于实验班的竞争性强、压力大。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丝毫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比如在教<<黄河颂>>一文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黄河的画面,播放有关“黄河颂”的歌曲,从视觉和听觉调动学生的情感;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要求教师把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依法行教”。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使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而焕发了生命的活力,使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四、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提供展示学生成果的机会。如在教室里开设《语文园地》、《优秀作业展》、《光荣榜》等栏目,2
把学生的优秀作业、作文及每次测试的成绩与表现,还有系列之星评比的名单及时公布。
五、老师在课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总之,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当然学海无涯,在教学上我还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取得更好成绩。
第二篇:2010——2011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总结
朱唐庄小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语文
学科组工作总结
在这一学期里,语文学科组在学校和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以教师为主体,以问题为动力,以落实新修订《北辰区课堂教学标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全组十二位语文教师立足岗位,团结协作,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狠抓落实,提高教研效果
1、本学期本学科组积极组织教师通过学区片教研,和校本教研多次学习体会新修订的《北辰区课堂教学标准》,并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落实听课评课活动。针对本学期的星级课评选,鼓励教师精心准备自己的星级展示课,结合《课堂教学标准》改进课堂教学,然后组织教师们互听互评,不断修改自己的备课方案、上课程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此活动中,本组教师积极踊跃,不仅提高了各自的业务水平,而且优中选优,黄颖等多名教师的语文课被为三星以上。
3、认真落实校本教研活动。本学期,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研活动得以搞得有声有色,效果明显。每周五下午的4:00——5:30语文老师们都会聚集在二年级教室,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展开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们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积累古诗词;同头异构,积极讨论教法学法;探究教材,主动参与“我说教材”比赛。
二、以生为本,注重课改实效
1、抓好教学常规,将素质教育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中,抓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保证。本学期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生的学习习惯为重点,针对学生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和听课习惯,作业习惯的培养,贯穿学期始终。老师们利用语文课堂这块阵地严格的对学生进行常规管理,从不松懈。
2、加强教师的培训。教研组在教导处指导下定期开展多层次的校本培训,教师们积极参加,认真写培训感受,切实转变了教师观念,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结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同时,组织教师配合学校创建学习型校园,本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完成学校要求的读书笔记,另外,教师们勤于笔耕,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反思,从中提高自身教学理论修养。定期组织语文教师学习多媒体设备的操作,鼓励教师们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并运用于语文课堂之中,改进语文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3、切实改革语文作业统一、机械、繁琐的现象,努力做到课堂与课外学习的双赢。作业设计做到精、活、多元化、综合化,严格控制作业量及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主要成绩
1、为改善教学面貌,提高教学成绩,我们对语文后进生爱心激励,耐心辅导,全校语文合格率接近100%。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积极收集资料,总结教育经验,围绕我校科研课题“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撰写的科研论文,其中韩春亮、黄颖、张桂英、刘彩云等教师的科研论文分获“北极星杯”论文年会一、二、三等奖。
2、在本学期进修学校名师办主办的“与名师手拉手”活动中,本组教师黄颖、张桂英、轧乃英三位教师与实验小学名师胡春香老师结对子,老师们积极主动地向名师学习,大大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大张庄、西堤头两镇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课展示中黄颖、张桂英两位教师分获一、二等奖,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
3、经过组内层层筛选,刘彩云、张桂英两名教师代表语文学科组参加学校工会和教务处主办的说教材大赛,并分获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为本组争得了荣誉。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严格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计划,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在《北辰区课堂教学标准》的规范下,扎实地走好了每一步。教师们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很大提高。在各类比赛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在市级的评优活动中都没有出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寻找更适合本组发展的方式,制定更高的发展目标,争取更好成绩。
语文学科组
12011 7 1
第三篇: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学科德育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下)七年级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语文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说的话时刻不敢忘:“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现将一学期来渗透德育教育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我正成长
成长,这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尽的话题。每个人都经历过成长,或正在成长。学习第一单元,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阅读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在熏陶中慢慢成长。
二、感受爱国
只要世界上还存在国家与民族,爱国就是一种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操。尤其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在经历了近现代历史上令人心痛的民族屈辱与苦难以后,更加希望建造一个“伟大坚强”的国家。学习以祖国为主题的第二单元,这些文章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亲近名人
人总有崇拜的偶像,人总会效法名人。学习第三单元的五篇课文,其中写到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和福楼拜等等。邓稼先是科学家,闻一多是学者、诗人和民主战士,贝多芬是音乐家,福楼拜等四位作家。这些名人为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他们的奋斗业绩,他们的精神品格,往往为人们所景仰,中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起点,将他们奉为自己崇拜的偶像是很好的。
四、探索世界
探险,既是人对自然的探索,又是人对自身的挑战。第五单元的主题是探险,有南极探险,有沙漠求生,有攀登珠峰,有探索太空,有追问太阳。这些作品可以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观念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是潜移默化的,真谓“润物细无声”。
2013年6月
第四篇:2010-2011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学科总结(定稿)
2010-2011学第一学期七年级(10)班语文学科总结
段普书
本学期我担任七(10)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课堂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本学期教材,除文言文外,大部分课文由学生根据自学的模式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点拨指导,通过尝试,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学习实践的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阅读教学来实现的,而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入、思考探索的课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如果不动脑,怎能期望有收获呢?然而,对于涉世未深、知识还不丰厚的初中生来说,想让他们直接从文本当中激起阅读兴趣,从而获得知识上的教益,得到美的享受,那是不切实际的。
那么,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首先,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肤浅,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太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事与愿违。问题的难度应以水平较高的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
其次,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
第三,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理解或鉴赏性材料的提问,要不受“标准答案”的束缚,让答案具有多维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精神。
第四,科学地确定问题的指向,切忌提“漫谈式”的问题,单求课堂“热闹”,弄的最终不知所问所答是为何而来。
第五,培养学生生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把学生推向主体,很多问题由学生自己生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发现问题;当学生的问题提得过多过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整合,随着问题的解决,正确对待不断产生的新问题。
第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鼓励学生不断产生新疑。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应重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语言上形成了一定的积累,增加了阅读,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当然,学生的阅读面还显得窄了一些,阅读的量还需加大。另外,在作文的训练指导上还有待提高。
第五篇:2010-2011学第二学期语文学科工作计划1
2010-2011学第二学期语文学科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育局2011年工作会议》和《区教研室2011年工作安排》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目的,创新学科管理和培训机制,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语文学科教学的水平,打造语文强势学科,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二、工作目标:
1.深入推进语文高效课堂建设,完善和提升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式,形成零作业批改的有效操作机制。
2.创新学科管理和培训机制,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语文学科教学的水平。
3.打造语文校本课程品牌,探索内涵性与外显性成果并重的校本课程实施形式。
4.打造语文学科文化,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引领并塑造具有准学术交流性质的语文学科研究氛围。
5.高质量完成区教研室本学期安排的各项工作。
三、具体措施
1.系统规划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设、推进工作,深入推进并完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修改、充实、完善并建构简单易行的写作课系列操作模式。
(1)继续深入推进语文“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
①在全体教师中推行“合作探究”六步阅读教学模式,针对低中高段阅读课的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研究同一阅读模式下不同学段的操作标准和要领,使每一个教师都能用既定的教学模式进行阅读课教学;在部分骨干教师中开展模式操作的创新性研究,在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精神的基础上,探讨模式教学的多维度实现途径。
②立足“合作探究”的模式教学研究,提升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促进教师现代课堂教学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独立自信善于协作的探究意识和表达能力。
以“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提炼问题,明确目标”环节问题提炼策略的研究为重点,提高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使广大语文教师确立遵循文章写作思路寻找教学线索和提炼问题的意识,将阅读教学建立在教师对文本深入研读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汇报交流,指导提升”操作策略的研究,促进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适应从课堂教学的驾驭者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平等中的首席现代课堂角色定位的转变。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信善于协作的探究意识和表达能力为中心,探索模式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基本要求和有效途径。
(2)修改并完善写作课操作模式,将零作业批改与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结合起来,将“教师问题跟踪”和“学生作业纠错”切实变成写作课课堂教学操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强化作业改革的有效性、真实性和有用性。
在深化阅读课型模式建构和推广的基础上,本学期,开展作文教学模式过关工作,通过对“写作指导课——作文评析课——作文鉴赏课”三种课型的定型和规范,使全体语文教师能在更高的标准上把握作文课的上法。围绕零作业批改的规范实施,将问题跟踪记录
本和学生作业纠错本分别用于作文评析课和作文鉴赏课的相应环节中,将问题跟踪本和学生纠错本的使用建立在系统、规范、深刻、有效的作文课教学基础之上,扩大零作业批改的内涵。
2.创新语文教师学习和培训机制,打造积极向上具有准学术意味的语文学科文化。彻底改变学科教研由学科主任包办的传统形式,将学科性集体教研的权利、义务和组织管理转移到全体教师身上,调动教师参加学科教研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1)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集体教研考核制度,将集体学习培训活动中教研组内教师出勤、纪律、参与程度、活动质量纳入教师个人和教研组集体学习活动量化考核。
(2)对全体语文教师发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统计全体语文教师发展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两种形式,摸清教师发展的基础、意愿及面临的瓶颈,将考察结果和教师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考虑教师梯队建设和培养问题,做到心中有人,用人做事。通过对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活,达到活跃全体、为语文教师群体充实活力的目的,分类推动教师的发展。
(3)改变传统学科主任讲授式的学习、培训方式,建立任务驱动式学习培训形式。学期初将学科教研主题分配到各个教研组,由教研组长或教研组骨干教师主持并负责集体学习,破除学科主任因忙于各种活动而无法组织学科学习的难题。对某些随机性的学科培训任务,至少提前一周将有关资料提供给教研组,将学科性集体教研活动变成论点和研究的交流场。实行教研组活动质量当堂打分制,促进学科活动中教研组教师参与的热情及质量。
3.提高古诗文诵读和写字课的实施水平,打造具有鲜明特点的语文校本课程品牌。(1)加强校本课程系列产品的开发,将校本课程开发和成果积累的责任和权利由教导处向教师转移。
将课程开发和成果积累纳入到教研组所有教师的量化考核中。
继续进行《古诗文诵读教学参考与指导》和《写字课教材教学参考与指导》的开发工作,遵循“确定体例——教研组集体开发——指导小组评议指导——教研组修订完善——学校考核小组考核鉴定——教研组再次修订完善——二次考核”的操作程序,将课程开发的责任转移到全体教师身上,把课程开发变成与教研组全体教师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自己的工作,保证课程开发的高水平、有效性和实用性。
根据年级段学生的实际水平,在一至六年级分别确立不同的成果积累标准及任务要求,组织专门力量对各教研组成果积累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成果纳入教研组所有教师量化成绩中。依托教研组成果积累,将《小荷》《曲翠凤》两个学科刊物办成语文学科校本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2)探索并试点古诗文诵读学生档案形式,将学生的古诗文诵读成果外显化。(3)继续探索古诗文诵读和学生写字的有效检查形式,借鉴体育课对班互查的方式,借助学生古诗文诵读档案的建立,变对学生的抽查为全员性检查;简化写字课检查内容,加大对写字成果的检查力度,强化教师对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
(4)开展古诗文诵读和写字课备课指导和上课抽查,促使老师提高古诗文诵读和写字课的指导水平。
(5)加强对古诗文诵读和写字技巧的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4.系统规划,做好加减法结合的文章,减轻教师的无效劳动,强化教师真实活动的有效性。
(1)明确教师学习培训的定义,建设有效的学科教研形式。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终身学习的定义为:一个人在生命行进的不同阶段不断接受正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种新的知识未进入人的认知结构并形成新的自我概念的时候,这一知识对个人行为的指导几乎是没有意义的。因此,要重新审视周五学科培训的价值,建立新的教师培训观念:教师不但是培训的对象,同时也是培训的主体性实施者。在本学期,以课堂建模、校本课程实施和学科素养培养为主题,探索并形成系列化的语文学科教师教研形式。通过周密的制度策划和量化考核格局的调整,建立有效的语文学科教研形式。
(2)做好常规工作与品牌创建结合的文章,关注教学活动的标准、指导、过程和效益,减轻教师的无效劳动,促进教师学校生活质量的提升。
以课堂建模和品牌创建为核心,以语文学科的集中教研活动为平台,系统规划教师教学常规、教研常规以及特色成果的外显性体现。将活动的策划、设计、管理和评价的权利交给老师,让老师在此过程中得到锻炼并体验到被信任、有能力完成工作的自豪感,打造以教师自主、自觉、主动活动为形式的教师文化。减轻教师的无效劳动,促进教师活动的有效性,努力使教研和教学活动起到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发展和教师积极主动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