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岗培训要把握好简用考
转岗培训要把握好简用考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实现在非农产业的稳定就业和提升从业的岗位层次。这项培训面向农村,培训周期短,针对性强,对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其独特的要求。
我校参与了汽车、拖拉机维修工等专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通过这两年的教学工作,我认为转岗培训的教学应从“简”、“用”、“考”三个方面着手,使接受培训的农民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有益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根据培训周期短的特点,首先要做到“简”。课程的设置要简略,讲课的过程要言简意深。全日制的中等职业教育,对汽车、拖拉机维修这类专业,课程的设置都应有《机械制图》、《发动机理论》和《机械原理》等专业基础课。对于文化素质较差的农民来说,这些知识是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提高的。因此,这些内容的安排要简略。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教材,吃透教材,用归纳提炼的方法,对章节的小结、部件的构造、总成的维护保养等内容,以精炼的语言和顺口溜、打油诗等形式,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强化学员的记忆。做到备课有深度有广度,讲授的内容易学易记,言简意深。
培训教育的目的着重是解决一个“用”的问题。教师为用而教,学员为教而学,最终达到学了就用,学后会用,速学速用的目标。实际工作中常用的知识一定要讲到,对于一些不常用的可以不予讲解。一般的汽车修理厂不具备调校柴油发动机喷油泵的设备,这方面的操作技能就可以不讲。就是说,要在“实用”的前提下,对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认真筛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些今天的新技术新知识,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如电控发动机、电控自动变速器以及各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内容,也应做为重点讲解。否则,参加培训的学员就会因为知识结构的很快落伍而遭到淘汰。因此,备课时还应做到“现在用”与“将来用”的统一。
另外,讲授的内容还必须与“考”相结合。做为一名合格的劳动力人才,尽管你具备一定的实用劳动技能,还应通过劳动保障部门或特种行业管理部门的考核。在有的环节,考核的内容显然已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化油器式燃油供给系统已趋于淘汰,发电机的触点式电压调节器已不再使用,而劳动保障部门的等级考核大纲中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不能不讲。因此,讲课的内容还要为“考”而备。
总之,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学中,只有重点抓好“学”、“用”、“考”这三个方面,才能使接受培训的农民适应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得到社会的承认,在以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我们的培训教育工作才算是取得成效。
第二篇:自荐信,要把握好细节
一、不宜太长。
哈佛人力资源研究所在1992年就有一份经典的测试报告,即一封 如果内容超过400个,则其效度只有25%,即阅读者只会留下对1/4内容的印象,因此写得简洁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标准。
二、不宜有文字上的错讹。
切忌有错字、别字、病句及文理欠通顺的现象发生。写完之后要通读几篇,精雕细琢,否则就可能使自荐信“黯然无光”。
三、不宜“翻版”履历。
许多求职者写出来的自荐信简直就是把履历用另外一种形式表述,使人阅毕也不得要领。
自荐信正确的写法是首段指出信息来源,即从何处得悉招聘信息;第二段是对本人申请职位的描述和界定;第三段是对个人符合某一职位的条件的高度概括式的陈述;最后一段则是表示对阅读者的感谢。
第三篇:宣传工作要把握好“度”
宣传工作要把握好“度”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如果不把握好度,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新闻媒体作为宣传主阵地,正面报道党的政策方针,积极反映社会主流意识,给读者积极向上和催人奋进的正能量。但如果宣传失“度”,可能带来对成绩的夸大,对成就的溢美,对工作的拔高,导致宣传工作的失真失实失效,让宣传工作陷入被动局面。因此,宣传工作一定要有全局意识和系统观念,要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出发,充分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把握好宣传工作的尺度。
一、宣传工作谨防“过度”
当前我国宣传工作存在一个较大问题是时常出现宣传过度现象。比如媒体在树立正面典型时,无限赞美某英雄只顾集体不顾家,只顾工作不顾人,实际就是将英雄形象树立在丧失人性的冷血基础上,读来让人觉得虚假且心寒;又如宣传某领导多次到同一基层单位指导工作,实际说明前几次工作效果不明显,便有了否定领导能力之嫌;还有某台宣传“走基层”,为突出采访的深入细致,大量报道某地非常愚昧落后的一面,实际上就从宏观上否定了党的伟大和改革开放的成就;如此等等。仔细分析此类宣传有以下三类特点。
溢美过度夸大形象
正面报道与积极宣传,从选题立意起就融入了诸多的主观因素,报道者的方向性、目的性都比较明确。事实上,溢美之词与言过其实的报道时常出现在关于地方形象、工作成绩与部份领导的电视专题节目、报刊专题报道中,摆拍的镜头和图片容易给读者造成错觉。原本有质量问题的工程,却被渲染成巨大的建设成就;原本给老百姓送温暖活动,却被突出报道成领导关心群众的高大形象。一些通篇过度渲染的报道,言过其实而且毫无新意的夸赞,还往往会造成大家的反感和排斥。
虚假宣传断送新闻生命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但不少宣传中却包含着成本极其低廉的造假。2010年12月,某记者采写的新闻中,有30余条内容是以家人为采访对象,其中不乏大量正面宣传,如《冰城儿童在话剧院博物馆里“过大年”》、《城里人到乡下办年货成为时尚》等,当新闻当事人被细心的观众“识破”后,宣传内容不仅没有营造出和谐的节日氛围,反而让人觉得滑稽和可笑,更引发广大读者对于记者职业操守以及新闻行业的质疑,造成了正面宣传的负面影响。“马屁新闻”适得其反
在新闻的正面宣传中,无限夸大的正面宣传看似在宣传领导的正面形象,展示领导的发展成果,但是从读者角度来看,这类新闻的价值却有适得其反的效果。一篇《某领导急救落水女童》本末倒置地将在岸上指挥救人的领导作为主角,而真正下河救人的群众则一笔带过,结果新闻成为网友炮轰的目标;事实上,随着读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增加,当媒体把此类新闻再当作吸引读者眼球效应的“法宝”时,“久经考验”的读者已经产生了免疫能力,从而容易对这种新闻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怀疑。媒体的正面报道便会大打折扣,不能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二、宣传工作如何“适度”
近日,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各地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认为总书记的讲话既朴素又深刻,既平实亲切又充满力量,凸显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肩负历史重任、脚踏实地奋斗的精神风貌。这是一个成功的报道。把握好宣传工作的“度”,要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组织新闻宣传,要充分考虑到事物的正和反、主要和次要、局部和整体以及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新闻传播者应该自觉按照“三贴近原则”要求,科学分析各种舆情,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基调要平实、亲切、可信,受众才会信服;宣传报道要讲究辩证法,不要拔高,以免造成浮夸。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宣传工作要有全局意识
“全局意识”是从宏观把握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多层次的、能动的、历史的自觉意识,充分认识、正确理解、认真把握一个时期党和政府工作的总任务、总目标,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形势,把新闻宣传工作置于大局的统率之下,才能服从和服务于大局,才能努力做到“在大局下规划,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在大局下调控”。如某地努力宣传一个人“拯救”了一个麻风病村,客观上就否定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甚至说明当地政府不作为,说明政府不关心群众疾苦,说明政府不如个人,这就是缺乏全局意识的表现。传媒环境的大变化,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的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新闻事件置身于更为宏观的时代背景中,从地方发展、国家命运等全局的角度出发,才能扎实开展宣传工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宣传工作要做好“三贴近”
老一辈著名新闻记者穆青在报道《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时,采用大量贴近百姓生活的事实作依据,充分展现和印证焦裕禄的光辉事迹,成为新闻采写中的经典。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在辽宁日报做记者时经常深入基层,才能采写出了许多真实反应群众生活的优秀的稿件。这启示我们,记者编辑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客观、真实、准确地展现人物特色,也才能让新闻宣传得到群众欢迎。
传递正能量要留有余地
传递正能量是新闻媒体不可回避的责任。但在传递正能量的过程中,媒体记者和编辑一定严格把关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应最大程度地减少个人主观情绪,宁可说得不足,也不要说得太满。尤其是在成就性工作报道上应格外注意,不要好大喜功,搞注水浮夸,慎用“跨越”、“辉煌”、“给予高度评价”、“给予充分肯定”等全面性评价的词语,对一些重大工程的开工和竣工的宣传,更要把握分寸,切不可“献礼”而失真。要将党和政府的主张同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统一起来,将正面宣传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接收形式统一起来。
正面宣传不回避舆论监督
党的十八大要求,加强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新闻宣传的政府主导,网络媒体的崛起为受众提供了更为及时、丰富的信息来源。因此新闻从业者需要把握好正面宣传与负面监督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充分展示社会进步的同时,不回避对社会负面的现象的监督,努力从负面监督中凸显出正面宣传的价值。
在一个多元社会中,宣传工作的开展能为时代发展提供进步力量,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做好各项宣传工作,必须着眼提高科学化水平,不断改进提高,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必须牢牢把握新闻宣传的“度”,让新闻宣传在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下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的一种导向力量,成为民意、民心、民愿的表达渠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及状况的重要展示窗口。
第四篇:做群众工作要把握好四点
做群众工作要把握好四“点”
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善于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政治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群众工作须臾不能放松,必须加强和改进。
要把深入群众作为重要关键点。虽说网络时代信息发达,人们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但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好作风不能丢。要主动上门面对面交流。以“两帮两促”、“党员志愿者服务”、“三官五员进社区”等活动为契机,深入企业、深入社区、深入家庭,让群众见到党的干部、听到党的声音、感受党的温暖。结对帮扶联系困难群众。采取机关党员干部包户的办法,对困难户、上访户、拆迁户等实行上门走访和结对帮扶。机关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蹲点调研。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多到基层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拿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
要把创新方法作为重要突破点。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要通过法律手段,妥善解决社会中存在的“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信闹不信诉”等问题,做到既不让守法的人吃亏,又不让违法的人得利。通过“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等形式,对群众一时不懂的政策问题、一时不通的“意气”问题、一时不服的利益问题,要多向群众请教,多听群众意见,多让群众评判,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善用先进典型做群众工作。要牢牢把握真实性、群众性、多样性、时代性的要求,使培养和选树的典型植根于群众之中,植根于现实之中,让广大群众感到可信、可当、可比。
要把思想教育作为重要着力点。俗语说:“天地之中人为贵,万物之中人为灵。”之所以为贵为灵,靠的就是思想。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思想教育工作,要善用群众语言,使我们与群众说话说得下去,做群众思想工作做得上来,群众的意见听得进去。贴近实际讲“群众话”。有群众说,“脚上不沾土,不是好干部”。只有经常接通“地气”,和群众打成一片,用群众看得见的行动、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典型、贴得近的办法来引导群众、教育群众,做群众工作才有底气,也才会真正有成效。要放下架子讲“顺气话”。群众服理不服人、认理不认官。要瞄准群众所想、所盼、所忧,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讲对群众胃口的话,讲让群众顺气的话,少点“官味”,多点“乡土味”,以对群众的尊重赢得群众的好评。推心置腹讲“心里话”。突出听心声、调心态、解心结、暖心窝,推心置腹讲真话,情真意切解难题,群众才会认。
第五篇:人大监督要把握好“三要素”
人大监督要把握好“三要素”
监督权是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能。新形势下,如何履行好人大监督职能,成为各级人大关注的重要问题。人大监督要取得实效,笔者认为必须把握好“三要素”。一是要明确人大监督的方向。人大监督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能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突出重点,注重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监督的内容上,要按照中央五号文件和监督法的规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以“党政关心的重大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人大能够帮助解决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精心选择监督课题,认真提出建议意见。在监督的方法上,要本着依法、及时、广泛、实用的原则,多提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公告、会刊、媒体等形式向代表通报和向社会公布,广泛宣传报道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要以帮助部门改进工作、提高质量为前提,而不能专挑毛病、一味指责。在监督的角度上,准确把握人大的性质,将人大监督与党的监督、政协监督、行政监督区别开来,决不能代替他们行使职权,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做到以
理服人。
二是要拓展人大监督的渠道。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逐步深入,对人大监督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人大监督要注重在丰富形式、深化内容上下功夫,提高人大监督的质量。在人大监督的运作形式上,要充分运用、输代表建议意见、听取工作报告、作出决议决定、开展执法检查、加强个案监督、开展工作评议等多种监督形式,拓宽人大监督的渠道。在人大监督的具体操作中,要重点做好办理代表建议意见工作,在坚持“人大代表写建议、人大领导审建议、党委领导批建议、政府部门办建议”工作方式的基础上,重点在督办上下功夫,突出“重点建议、重点单位、重点项目”,切实让建议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在每个环节,积极邀请人大代表参与,认真听取人大代表的建议,不断提高人大代表的满意度。
三是要提高人大监督的实效。人大监督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做到“党委重视、政府支持、人大主动”。首先要争取党委重视。中央五号文件的下发,为人大开展监督工作提供了良好机遇。各级人大组织要善于利用这一机遇,争取党委的重视,积极召开人大工作会议,下发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重点从制度和程序上,对人大履行监督职能的范围、内容、形式等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对各级党政部门接受人大监督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推动人大监督工作顺利开展。其次要争取政府支持。人大监督能否取得实效,关键能否进入决策范围、推动政府工作。为此,要围绕政府正在开展的工作为重点,围绕党政决策落实情况、重大事项办理情况、工作人员廉政情况等,切实做到政府与工作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再次要做到人大主动。人大监督是最高层次的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职能之一。各级人大要进一步强化主体意识,不断调动人大代表参与人大监督工作的积极性,尊重人大代表的主观能动性,为人大代表履行人大监督职能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