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所有分类湖南的广播电视大学金融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金融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开放教育主要培养面向业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金融学专业既需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功底,也要掌握一定的金融操作技巧和工作技能,不仅专业性强,涉及的面也宽,而一般情况下,学生缺乏业务实践。即使是那些在实务部门工作的学员,也难于对整体金融理论准确把握。尤其对理论如何在实际中运用,如何指导实际难以掌握。为了加强金融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各分校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践、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三项主要内容。集中实践环节不得免修。各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一、课程实践
为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在金融专业有4门课程要求有课程实践。
1、西方经济学(本)。本课程要求撰写“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的课程实践调查报告。实践内容可自定,调查报告字数2000字以上。
2、保险学概论。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关于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并写出课程实践调查报告。字数2000字以上,时间不少于一周。
3、证券投资分析。本课程结合形成性考核改革的要求,在课程实践时要求根据省校的网络实训课件,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模拟股票投资,根据自己的投资结果,写出分析报告。实践成绩可以根据投资结果进行计算。
4、市场营销学。本课程安排三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同时深化理论体系。实践的内容可以是:
(1)企业市场营销机构设置的调研。
(2)企业的市场环境分析。
(3)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4)根据调查分析,进行企业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设计。
实践结束后,要求写出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字数2000字以上,或者进行市场营销组合策略设计,时间2周左右。
二、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对全过程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对关键或焦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圆满完成学习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一)要求
1、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凡已修本专业课程学分达到全部课程总学分的60%以上的,可参加社会实践。
2、社会实践的具体内容可根据中央电大或省电大提供的选题确定。
3、社会实践的时间应尽量安排在寒暑假期间,时间三周以上,字数3000字。
4、金融专业的在职学生应结合工作岗位进行社会实践,对非金融行业的学生,要求对金融业主要业务的流程进行调查。不参加社会调查的学生不得毕业。不得免修。
5、学生应根据社会调查的选题提出社会实践计划(包括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等),作好社会实践的记录。
6、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实践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结论、效果和体会。
7、分组及指导教师的安排。为确保社会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应按学习小组将学员划分为不同的社会调查小组,每组以10人为宜,每个指导教师可负责指导2—3个小组,同时聘请金融部门的专家担任指导教师。
(二)考核与成绩评定
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对社会调查的评价指标应根据我们的教学目标,体现我们的评价理念。
评价内容具体包括:社会调查计划书(开题报告)、社会调查工作日志、资料包、调查报告正文及单位的反馈等。调查报告计划书中应包含:调查课程题目、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人员、调查地点、调查进程安排、调查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调查计划书应经辅导教师审核后执行。
社会调查报告进行中,要填写社会调查工作日志。工作日志的内容应包括调查时间、地点、人员、方法、内容。在调查过程中,会获取大量资料,为加强对资料的管理,学员应将资料归集在一起,以便进行资料的分析和整理。包括各种复印资料,调查表格等等。
调查报告的正文主要写出调查对象的情况、调查内容、通过对调查情况的分析,提出调查分析的结果和调查体会。
调查报告过程是评价的重点。
评价方式可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评价的主体有:社会、老师和学生。形成性评价的比例可以适当放大,达到50%。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对社会调查的实施过程进行评价,通过对社会调查过程连续地反映和反馈信息,使教师和学生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工作。包括:
1、社会调查的计划。个人的社会调查计划,包括调查的目的、方法、时间、地点、进程、内容、困难及解决的办法等。主要评价计划的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20%
2、调查的日志。对调查的时间、地点、被调查人员、被采用的调查方法及获得的信息等要有具体的登记,并不定期进行审查。30%
3、资料包。包括调查的表格、文献资料等。30%
4、单位反馈意见和学生自我评价。20% 终结性评价主要对调查报告正文的真实性、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的评价。它是在社会调查工作完成后,总结性地给出反馈信息。具体的评价标准包括:
1、选题目的明确,立题依据充分,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10%
2、调查资料与数据可靠,统计处理得当。10%
3、逻辑推理严谨,结论可靠,与资料分析结果相符。20%
4、是否充分运用了各种资源。10%
5、提出的建议是否有创新。30%
6、建议是否有实际价值。10%
7、写作重点突出,结构规范,层次清晰,语言流畅。10% 社会调查报告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优秀:
社会调查计划书:选题要符合专业要求,联系当地热点问题;调查目的明确、方法正确,计划书中各项目填写齐全、书写规范、计划可行。
社会调查工作日志:各项目记录齐全、书写规范、记录真实可靠。调查资料包:原始资料齐备、调查表制作精良、科学、整理科学规范。
调查报告正文:叙述清楚明白,数据资料真实可靠、语言准确简练、理论理由充分、体会深刻,建议有创新和实际价值。本科不少于3000字。
良好:
社会调查计划书:选题要符合专业要求,联系当地热点问题;调查目的较明确、方法正确,计划书中各项目填写较齐全、书写较规范、计划可行。
社会调查工作日志:各项目记录齐全、书写较规范、记录真实可靠。调查资料包:主要原始资料齐备、调查表制作科学、整理较科学规范。
调查报告正文:叙述较清楚明白,数据资料真实可靠、语言较准确简练、理论理由较充分、体会较深刻,建议有实际价值。本科不少于3000字。
中等:
社会调查计划书:选题要符合专业要求,联系当地实际,调查目的较明确、方法正确,计划书中各项目填写齐全、计划可行。
社会调查工作日志:各项目记录较齐全、书写较规范、记录真实可靠。调查资料包:主要原始资料较齐备。
调查报告正文:叙述较清楚明白、数据资料真实可靠、语言较准确简练、体会较深刻,建议可行。本科不少于3000字。
及格:
社会调查计划书:选题要符合专业要求,联系当地实际情况,有计划书。社会调查工作日志:有记录,无弄虚作假现象。调查资料包:有原始资料。
调查报告正文:叙述基本清楚明白、数据资料真实可靠、语言基本准确简练,符合调查报告写作基本要求。本科字数不少于3000字。
不及格:(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不及格)
社会调查计划书:选题不符合专业要求,没有社会调查计划书。社会调查工作日志:无社会调查工作日志,或基本未予以记录。调查资料包:无原始资料或弄虚作假。
调查报告正文:观点有错误,叙述不清楚,数据资料不真实可靠,写作不符合调查报告基本要求,本科字数少于3000。
成绩评定办法
1、由指导教师评定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成绩,分校管理教师填写成绩登记表。
2、成绩册一式三份,在完成某项调查报告后,就要向分校教学部门报告成绩,学校通过抽查,确定最后的调查报告成绩。
3、成绩有一项不及格,就不能撰写毕业论文。
4、调查报告的一项不及格,可以申请补做。
三、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对学生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得到提升,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发挥。
1、选题原则
选题应符合金融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学术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题目大小适中,对实际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应结合当前科技和经济发展,尽可能选择与社会发展及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题目。选题应鼓励学术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鼓励选择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鼓励解决实际问题。选题范围既要与课程实践、社会实践的内容相关联,又要避免重复。
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确定初步选题后,由教学点专业责任教师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报分校专业责任教师签署意见,分校教学管理部门存档,并报省电大审核。
选题一经确定,一般不再作变动。特殊情况必须修改的,须报省电大专业责任教师审批。
2、要求
凡修完金融专业全部必修课程,已修课程学分达到全部课程总学分80%以上的学生,经申请可参加毕业论文实践教学。
毕业论文为金融专业学生必修环节,不得免修。
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学生在专科学习阶段所作毕业论文不得直接或变相用作本科学习阶段的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应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语言通顺。
毕业论文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出。
选题确定后,学生需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包括研究重点、研究计划或研究路线、写作提纲、参考文献(专著、教材、论文10份以上)。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审定同意后方可开题。
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包括: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注明引用资料(或著作、期刊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名)、作者、出版单位、时间(引用期刊的还必须注明文章名)。引用其他参考材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毕业论文字数本科一般不少于6000字,不超过10000字。
毕业论文要求统一格式,统一封面,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及装订。
毕业论文的原始材料如论文初稿、修改稿、正稿、10篇以上的参考文献和电子文档要统一归档。
3、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条件:(1)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丰富的金融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熟悉电大教学情况。
(2)具有金融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3年以上金融专业教学经历。
各电大应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名单报电大分校初审,经省电大复审后确定。指导教师职责:
(1)根据毕业作业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安排,制定详细工作计划。
(2)指导学生正确选题,指导、审定开题报告,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进行指导。
(3)审阅学生写作初稿,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推荐参考书目和资料并指导阅读。
(4)对每位学生毕业论文进行分阶段指导,原则上本科不少于4次,总计时间本科不少于8小时,每次指导需进行较详细记录,指导过程记录由指导教师填写,学生、教师同时签字。
凡指导不到位,未认真填写指导记录表,指导过程考核不合格者酌情扣减工作量时数或酬金。经初审、终审发现论文属抄袭者,取消指导教师全部工作量和酬金,并在全省电大系统予以通报批评。
(5)检查学生独立完成写作工作情况,鉴别并制止抄袭、剽窃等造假行为。
(6)针对学生毕业论文全过程表现写出具体准确的评语,并给出初评成绩。
(7)在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责任承诺书上签名。
指导教师工作量:
每名教师指导的同一届各类本科学生总数:专职教师不多于15人,兼职教师不多于10人。专职教师同时指导的各类学生数一般每人不超过30人;兼职(或业余)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各类学生数一般每人不超过20人。
4、毕业论文答辩
(1)答辩资格
各分校对毕业论文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的形成性考核,凡写作态度不认真,未按要求填写指导过程和写作过程考核表或过程考核和初审、复审不合格的学员不接受答辩。
(2)答辩安排
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均应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3)答辩的组织
A、根据中央电大的有关要求,各分校成立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省电大审核电大分校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的成员名单。
B、要制订答辩工作计划,填报答辩申报表,报省电大审批后确定与实施。
(4)答辩委员会
A、人数须为5人及以上单数,由具有相应专业较高业务水平的专家组成。成员需具有相应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不少于1名。
B、主要职责:监督检查并解决答辩过程中出现的专业学术问题,对当地有争议的答辩成绩进行审议。
(5)答辩小组
A、人数须为3人及以上单数组成。小组成员结构:答辩主持人1名(具有金融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持有中央电大颁发的金融专业答辩主持人资格证书),答辩教师1名及1名以上单数组成,秘书1名(具有金融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负责汇总答辩题目及答辩评语、成绩)
B、指导教师在其本人指导的学生进行答辩时,不得担当该答辩组成员。
C、具有答辩主持人资格的教师不能担任自己指导的学生的答辩小组主持,主要职责:根据学生答辩情况和文字材料,为学生评定答辩成绩(毕业实践)成绩。
(6)答辩教师
具有金融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金融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经验。答辩教师应提前审阅参加答辩的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依此提出问题,对学生答辩情况进行记录和现场点评。
(7)答辩程序
A、答辩教师审阅参加答辩的学生毕业论文。
B、答辩主持人宣布答辩程序和要求。
C、答辩人介绍论文。答辩人用10~15分钟介绍毕业论文选题理由、研究思路及毕业论文主要成果(或结论)。
D、答辩教师审查判断毕业论文的真实性,在答辩人的研究范围内,当场提出3~5个相关问题,由答辩人答辩。每个答辩小组的答辩人数应控制在24人/天以内。
E、答辩教师对答辩人答辩的情况进行当场点评,并给出答辩评语和答辩成绩,记入《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
5、成绩评定
(1)金融本科专业的毕业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在学生完成文字材料撰写后,根据《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初评成绩评定标准》给出初评成绩。
(2)分校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初审小组,对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指导过程和质量进行全面审核,作出客观评价。凡未填写教师指导记录表和学生写作过程考核表,没有开题报告的,一律不接受初审、不允许参加答辩。
(3)凡文字材料未达到基本要求、抄袭造假者,按不及格处理。
(4)凡毕业论文成绩不及格者,可根据实践教学安排计划,在学籍有效期内进行。每期答辩结束后,金融专业责任教师,要向省校报送毕业论文情况总结报告。
6、其他
各分校必须组织金融专业的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至少进行一次实践活动。每一次实践活动必须有辅导教师或实践教学基地指导教师的实践指导讲稿,必须有实践活动记录,每一个学生必须有实习报告,辅导教师或实践教学基地指导教师必须对每一个学生的实践进行考核,评定成绩,造具成绩单。
实践教学活动的全部材料按规定保存一年。因此,分校专业责任教师应对学生的各类实践教学材料,分专业、按级别立卷(材料多的采用打捆方式)归档,即一个专业一个级别学生的一类实践教学材料归为一卷(或一捆),首页为成绩单,成绩单下面是相应的实践教学材料,如实验(实习)报告、实践教学安排表、教师讲稿、活动总结等。
经管教学部金融学本科专业责任教师
苏晓凤
2009.3
附: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2、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
3、区域金融合作对长株潭一体化建设的支持
4、关于长株潭金融合作问题的研究
5、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6、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分析
7、电子货币发行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
8、我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与监管问题探析
9、****股票的价值分析
10、****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估
11、****银行股份公司经营绩效评估
12、中国股指期货投资的风险管理
13、中国股指期货推出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14、村镇银行经营模式研究
15、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所要求的经营环境研究
16、股权投资基金研究
17、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
18、认股权证定价的实证研究
19、股指期货交易策略研究 20、物流金融发展研究
21、黄金市场投资策略研究
22、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23、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研究
24、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研究
25、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表现及原因探析
26、股票发行制度创新研究
27、从紧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28、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创新)
29、资本市场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30、中国股票市场制度缺陷及纠正
31、信托业务创新探析
32、私募基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33、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34、人民币汇率升值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37、中小企业融资难与商业银行贷款低效率
39、现金流量表与企业的并购业务(借助案例分析)40、期权激励与中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41、企业并购融资分析
42、企业并购估值分析
43、企业并购风险分析
44、浅析我国的IPO定价方式
45、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
46、浅析风险投资的激励机制
47、浅析风险投资的风险解决方案
48、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与制约因素分析
49、流动性过剩形势下县域金融发展的思考 50、我省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的调查与思考
51、绿色信贷的发展与创新机制研究
52、贫困地区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53、商业银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机制研究
54、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研究
55、农村金融资源有效配置机制创新研究
56、我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57、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58、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59、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60、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及发展定位 61、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探讨 62、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及对策
63、从美国的次级住房贷款危机看中国银行业的住房贷款业务风险 64、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继续改革问题探讨 65、我国民间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66、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比较与启示 67、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对策 68、我国银行监管与国际接轨问题研究 69、中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与发展问题 70、关于构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 71、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启示
72、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73、构建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体系的研究
74、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75、发展农村消费信贷问题研究
76、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 77、我省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
78、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79、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80、浅议建立适合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81、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形成及防范对策 82、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与创新
83、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84、我国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 85、浅析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地位
86、电子货币发展与中央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 87、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规模与结构
88、对中国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传导效率的思考 89、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
90、略论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汇率风险与防范 91、货币市场发展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功效分析 92、政府在房地产业管理中的定位思考
93、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与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 94、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化的实施思路 95、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化的实施时机 96、“从紧”货币政策下住房抵押贷款政策的新思考 97、新时期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的特点与对策 98、创建我国新时期“和谐金融”环境研究 99、“从紧”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的经营调整对策 100、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101、“私募资本”市场的金融监管问题研究 102、“从紧”货币政策下的金融监管研究 103、央行加息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 104、央行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105、房贷新政对住房市场的影响效果评价
106、探析当前紧缩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107、探析当前紧缩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 108、解析房地产业融资困境
109、当前房价波动原因及趋势分析
110、近年“房地产热”的成因、表现及其影响分析 111、论住房信贷与金融风险
112、论我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113、我省资本形成机制研究 114、我省银行业发展研究 115、我省消费信贷发展研究
116、商业银行如何发展个人理财业务 117、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研究 118、银行卡市场环境建设研究 119、我省证券业发展研究 120、我省信托业发展研究
121、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研究 122、我省风险投资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123、论绿色金融评介体系的建立
124、金融需求的分析与金融战略的制定 125、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探讨 126、混业经营条件下银行产品的设计 127、论银行资产业务的优化组合
128、论混业经营条件下商业银行风险的控制
129、论以风险控制为主的银行信贷组织机构的建立 130、论以客户为核心的银行服务流程的建立 131、论以客户为核心的银行服务机构的建立 132、论环保与金融联动机制的建立
133、我农村住院医疗保险的实践及影响因素研究 134、我农村保险制度改革难点与对策调查研究 135、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 136、保险公司的品牌战略研究
137、大学生失业保险项目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138、被保险人道德风险的防范方法研究 139、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 140、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 141、浅谈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42、人寿保险保费分析方法研究 143、保险产品创新研究
144、保险组合产品及其规制问题探讨 145、保险资产管理的监管模式探讨 146、保险营销创新与监管研究 147、保险业集团化经营模式探讨 148、保险公司经营绩效指标体系研究
149、影响保险市场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及政策建议 150、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创新研究 151、存款保险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152、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研究 153、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154、我国保险公司经营安全的外部保障体系研究 155、寿险代理人素质管理研究 156、我国保险营销制度变迁研究
157、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的现状及策略选择 158、中国保险市场形态分析
159、中国商业保险规范性发展研究 160、我国少儿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161、中国农业保险立法问题研究
162、关于我国银行保险发展趋缓的分析 163、中国保险业诚信问题研究 164、中国居民保险需求问题研究 165、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问题研究 166、保险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167、我省人身保险需求现状调研 168、我省财产保险需求现状调研
169、我省保险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调研 170、银行保险股权投资相关问题探讨 171、房贷险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172、代位追偿原则的法律思考
173、交强险“无责赔付”的是非研究 174、气候变化对保险业的影响 175、保险公估发展的路径选择 176、紧缩政策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 177、巨灾风险证券化问题研究 178、绿色保险问题
179、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机制研究
180、金融业全方位开放后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问题研究 181、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难点及对策 182、我国中小企业贷款的体制障碍及对策研究 183、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模式分析
184、我国个人理财市场拓展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185、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效应的实证分析 186、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负效应及对策研究 187、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
188、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进展情况及推进对策研究 189、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 190、金融风险与防范问题的研究 191、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192、央行加息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分析 193、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启示 194、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 195、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时机分析 196、规范民间金融政策研究 197、民间金融的风险分析
198、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实证研究 199、论信息不对称与我国保险公司经营
200、有效市场理论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
第二篇: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教学实施方案 -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教学实施方案
(试行)
为落实湘组发〔2014〕12号《关于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精神,切实落实教学过程与支持服务,确保“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教学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农民自身学习需求,加强政策理论水平、社会管理能力、实用技术和生产经营能力、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培养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新型农村实用人才。
二、教学模式
遵循“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顺应远程教育发展趋势,农民大学生培养采用依托网络教学团队、基于教学空间,利用台式电脑、智能手机、PAD等多种终端设备,形成学员与学习资源、学员与老师、学员与学员有效交互,具有丰富教学资源与较为完善的网络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线上教学为主,线下教学围绕线上教学进行辅助和补充。
三、教学环节与职责分工
1.省校负责搭建“教师空间”与“学生空间”
省校负责建设“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教学平台,为每一个注册学员建立学习空间,为每一位教师建立教师空间。学员借助电脑、智能手机或Pad等终端,使用国家开放大学统一注册的学号和密码,登录“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 教学平台,进入个人学习空间,自主选课程,学文本,看视频,做作业,参与交流讨论,参加课程的线上虚拟实验和考试,获取课程知识、技能和形成性考核成绩。学习空间学习操作指南详见《“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学习的平台学员使用手册》。教师通过空间建设特色化的教学资源,根据教授对象不同适时调整教学,并向学习者开放,同时通过空间实行个性化的指导、答疑、沟通和批阅作业。
2.省校牵头组建专业与课程网络教学团队
省校牵头组建“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专业网络教学团队和课程网络教学团
队。
专业网络教学团队的主要职责为:编制、修订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实施性教学规则、专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和专业课程资源建设与整合方案;聘请、指导、监控和评价课程责任教师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资源上传到网上之前,对课程教学资源进行专业审查和评价。
课程网络教学团队的主要职责为:开展课程教学的设计、课程资源制作与整合;组织落实线上教学过程(线上教学实施,效果评测、服务和管理);组织课程团队活动,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课程网络教学团队要以“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学习的平台为载体,建设与整合优质的网上教学资源。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结合湖南农村实际,优化教学资源,摒弃过时的不适合湖南农村、农业生产实际的教学内容;每门课程重点建设章节文本辅导、系统授课的微视频、平时作业三类网上学习资源。具体要求参见《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学习的平台试点专业及课程资源建设要求》;课程视频资源和文本资源的呈现要突出网上学习过程的设计。视频资源采用微课程的形式,名师名教的理念来系统讲授。文本资源的建设采用MOOC的PPT形式,即老师讲课的完整PPT。
3.教学点组织学员的“学习空间”操作培训
开学初,各教学点负责组织对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 所有新学员进行“学习空间”操作的集中培训,使学员熟悉学习空间的学习功能、学习流程和学习要求。通过培训每个学员都要达到“六个学会”,一是学会电脑基本操作,能登录进入“农民大学生培养学习的平台”的个人学习空间,浏览空间的课程资源,并发贴交流;二是初步学会在网上查找资源、信息,并能下载、简单编辑文本资源;三是初步学会使用智能手机或Pad终端进行移动学习;四是学会申请QQ号,并加入班级QQ群;五是学会拼音输入法或五笔字型打字规则;六是学会根据执行性专业规则、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4.教学点组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空间”学习
教学点负责组织、动员和指导学员进入“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学习的平台的学习空间进行当期注册课程的系统学习。要求督促学员在自主学习文字教材的基础上,在个人学习空间按课程教学进程学习每章的文本辅导资源,完成辅导文本结
尾部分的一个测试题;观看相关知识点对应的微课视频,并完成相应的测试题;按学习进程要求完成三次平时作业。要求引导学员参与线上实时与非实时交流讨论,督促学员参加课程的线上虚拟实验和考试,获取课程知识、技能和形成性考核成绩,提升学习效果。
5.省校组织开展线上学习支持服务
线上学习支持服务主要包括:课程网络教学团队安排教师采取轮流值班制,通过学员QQ群、课程论坛、电话和邮件反馈等手段实时与非实时在线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课业类和非课业类的实时支持服务,所有问题都要求在24小时内回复。根据课程教学实施规则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网上实时教学辅导活动。省校每月发布详细的课程教学日志和监控情况总结,包括分校、工作站名称,教师人数、教师登陆次数,学生人数、学生登录次数、线上学习完成情况,各次作业完成人数和各次作业的批改人数。
6.分校、教学点负责学生学习的线下支持服务
各教学点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和学员需要,按照省校制定的专业规则和课程教学实施规则,组织开展线下教学活动。要传授空间学习方法,解难答疑,督导网上学习、小组学习和自主学习,帮助“消化”网上学习内容,引导学员学用结合。
各分校配备专业导师,统筹管理所辖县市区教学点学员的学习。以县市区教学点为单位,协助组建班委会。各教学点安排专人担任班主任,负责联系学员、管理学员的网上学习行为,及时评价、反馈学员学习动态和效果,对没有按要求上网学习的学员进行提醒和督促;组织开展线下教学活动,建立学员学习档案,包括报名登记表、入学测试成绩、入学协议书、个人学习计划、学业成绩、奖惩情况等。并以乡镇为单位,指导学员根据地域远近、兴趣、爱好成立学习小组,按月开展小组活动,每次活动有记录和效果评价。
对品学兼优的学员推荐参与“希望的田野”奖学金评选,对不坚持学习、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学员,经多次教育无效后予以退学,并报告当地组织、教育部门。
7.分校负责组织开展学员的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
实践教学分专业综合实践和课程实践,专业综合实践主要包括生产实习(社会调查)、模拟实训和毕业作业等。生产实习(社会调查)按照各专业实践教学要求在线下进行,模拟实训和毕业作业全部在网上进行。毕业作业和核心课程的
实践教学要求配备相应的实践指导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应是行业、企业专家,能对课程实践进行具体指导和点评分析。各分校要按照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制定各教学点具体的实施细则,并将实施细则报送省校专业责任教师进行审核,省校专业责任教师将审核后的实施细则反馈分校,分校按照审定后的实施细则组织实施。
分校应根据开设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按专业大类指导教学点建好1个以上的实践教学基地,并按要求组织学员到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学员的实践过程和评价结果要记录、存档。
各分校要根据当地农村产业发展、就业创业与农村致富的具体需求,负责开设2—3门农村实用技能培训课程,2年半内取得1种以上技能资格证书。学员取得的技能资格证书,可以减免相应学分。具体减免办法另行通知。
四、考核评价
统设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形成性考核成绩与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各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省开课程的考核全部采用100%形成性考核的方式。课程综合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分为及格。
形成性考核成绩包括线上学习成绩和线下学习成绩两部分。(1)线上学习成绩共90分,其中,文本学习20分、视频学习20分、平时作业每套15分(共三套,45分)、交互学习5分。由学习的平台完整记录学员在线学习行为,自动生成线上形考成绩。(2)线下学习成绩共10分,其中,学习辅导4分,实践活动4分,小组学习2分。由各分校及教学点根据学员线下学习过程情况进行考评,并将考核结果于学期末上传到学习的平台。
为适应农民大学生的特点和农业生产实际,将探索和推行随学随考。对于部分选修课程,经申请审查,可由各分校及教学点根据教学进程和当地农时、农季自主安排考试时间,组织实施终结性考试。
五、教学质量保障
1.师资队伍保障。省校、分校及教学点必须按照招生规模和教学需要配备合适的教师。省校为每个专业配备专业责任教师,每门课程配备课程责任教师。分校每个专业至少要配备一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导师,各教学点要安排专人担任班主任,负责管理学员的学习活动,组织开展小组学习等活
动,对核心专业课程和毕业作业,须聘请当地土专家、田秀才担任实践指导教师,指导课程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
2.学习条件保障。主要包括线上学习工具、学习空间、学习资源三大条件。首先,每个农民大学生必须拥有上网学习工具,对没有上网学习工具的,应确保落实。第二,保障空间学习资源优质。省校牵头组建课程网络教学团队,组织整合、购买、新建学习资源。所有课程学习资源经专业委员会初审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后上传学习的平台,确保资源高质、实用,好用,能满足学员的学习需要。第三,省校为每一个农民大学生建立个人学习空间,形成方便学习者随时取用所需内容的“个人学习资源库”,满足农民大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泛在学习的需求。
3.教学管理保障。省校设立“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办公室,专门负责空间教学组织与培训、教学质量监控以及对内对外的沟通协调等工作,确保“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有序有效实施。各分校及教学点要成立相应责任机构,明确分管校领导,配备专职人员,落实“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
4.教学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价保障。省校制定《“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教学过程考核与质量评价办法》,严格线上与线下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评价,学员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一律通过“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学习的平台进行记录、监控,实现对教与学全过程的实时跟踪和综合考核,及时评价、反馈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效果,同时,由省校定期统计、公布学员课程学习情况和教师课程教学情况,并将学员的学习情况上报各级组织、教育行政部门,以此推动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发生。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2015年6月30日
第三篇:蚌埠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实施方案
蚌埠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实施方案
为落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切实搞好本科阶段(专科起点)各项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并结合安徽电大的具体教学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教学模式与教学媒体
(一)教学模式
1.设计原则: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的需要,充分发挥各种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的功能,实现由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和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2.模式构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本科阶段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利用学校提供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包括VCD)、CAI课件(包括网络版)等教学媒体学习资源开展个体化自主学习,教师通过面授辅导、函授辅导、网络教学、网上讨论板、电子信箱(E-MAIL)、VBI、电话和双向视频系统、电视直播课堂等教学手段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二)教学媒体
1.教学媒体的类型、功能及其内容(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各门课程教学媒体的核心,是传递教学信息及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基本依据,在整个教学媒体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
·文字教材应当全面提供课程教学与学生自学所需要的各种基本信息。不仅应当明确课程的教学要求,系统阐明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且应当为学生提示学习方法,介绍和提供必要的法律法规、案例等教学参考资料。
(2)音像教材(含VCD光盘)
·音像教材(含VCD光盘,下同)是对文字教材内容的进一步阐释与必要补充,起加强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作用。
·音像教材的内容应与文字教材内容密切关联,但不应简单重复。主要用于解决学生自学较为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必要归纳、概括、提示或者解释的问题。
·音像教材一般应采取重点讲授式或者重点辅导式;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的音像教材应尽可能增加案例讨论、专题辩论等方面的内容,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音像教材的形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确定。适于利用画面形象的内容,使用录像方式;通过录音方式即可达到教学目的的,使用录音方式。
(3)CAI课件(含网络版,即将出版发行)
·CAI课件即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是对文字教材内容的分解与细化,起帮助学生自学、加强学生自我练习与检测的作用。
·CAI课件的内容应与文字教材内容紧密配合。应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多角度分解与细化,为学生提供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开展个体化、交互式学习的途径,强化学生的自我练习与检测。
·CAI课件的形式既可以是光盘版(CD-ROM),也可以是网络版课件,便于学生根据自身条件灵活选择。
2.其他学习支持服务
(1)面授辅导
·面授辅导工作原则上由各试点单位组织实施,中央电大予以相应的指导。必要时安徽电大不定期地组织对必修课程的巡回辅导。
·各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应适当安排面授辅导,由教师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或者组织进行疑难案例分析与专题讨论。通过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教学与交流,达到启迪思维、学习知识,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面授辅导时间不宜过长,每学期每门课程一般可掌握在20学时左右。·面授辅导的教师应当具备相应资格和能力。
·面授辅导的方式及时间由各试点单位自行确定。
(4)电话和双向视频系统
中央电大与试点单位均设立教学热线电话,定时进行答疑和教学信息反馈。中央电大文法部教学热线电话:66412233—1218/1219。安徽电大文法教研室的电话为0551-3627333 安徽电大将与试点单位逐步开通双向视频系统,进行师资培训、疑难问题和案例的讨论。(5)电视直播教学
对于必修课,中央电大每学期组织二次以上电视直播教学,适时安排。试点单位应及时组织收看。
电视直播教学节目由中央电大负责制作,主要内容有教学信息,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行政管理最新动态专题讲座。
安徽电大将在面授辅导的同时,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大的电视教学课并参与相关的网上讨论。
(6)网络教学(包括网上讨论、电子信箱等)
为配合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学改革,我们拟定了以中央电大为中心,以试点单位为依托,在已有硬件的基础上,借助电大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一个分布式网上虚拟校园,利用各校的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将以因特网为媒介,网络版CAI课件为主要网上教学媒体,通过教学网页、网上讨论板、E-mail信箱等网络信息传输手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单向传播和师生交互不足的局限,为学生、教师提供一个在线自主学习与个别化教育的环境,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可以交互反馈的,具有丰富教学资源与较为完善的网络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网上教学模式。
该模式由网络教学环境系统、学生在线学习系统和教师在线辅导系统等三大模块组成。其功能将通过电大系统平台加以实现。具体内容如下:
·学生管理:含注册及学生档案。学生可通过登录上网学习,并可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成绩查询、录入。
·课程管理:提供教学计划、大纲、教师名录等资料,以供查询、录入,及时发布教学信息、学科动态,以便师生及时了解。
·课程教学:包括专业和课程开设及安排,学习目标,要求,学习方式指导以及课程内容的辅导。
·网上讨论板:主要提供实时与非实时的讨论,增强教学的交互性。学生和教师可以在讨论组里提出或解答问题,并就有关问题每学期组织2-3次网上专题讨论。
·E-mail信箱:设立专门教学信箱,用于收集问题,适时答疑,亦可布置、检查、改作业。·习题与习题库:提供适量习题或试题,供学生进行自学自测。教师可以录题、出题、改题。·教学资料(构建中):建立网上图书馆,存放课程相关学习资料,供师生查询;链接行政管理类站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查找、学习相关的资料等,扩展知识,开阔视野。同时适量提供图书订购,方便学生购买资料。
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需要,通过教学网络了解教学内容,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自主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确定学习内容,独立练习、完成作业。通过讨论组和电子信箱向教师提出问题,也可参加网上讨论。通过复习和自我测试对自己进行学习评价,并及时调控,从而完成学习过程。
教师通过网络组织教学,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利用讨论组或电子邮件对学生进行实时辅导、答疑,针对学生的问题提出建议,通过网络开展师资培训,教师还可适当参与课件的简单制作。
该系统将紧跟教学进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供教学资源,学生可自我调整学习进度,随时提问,双向交互。力求内容生动、简约、实用,注重训练,协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会自我调控,丰富学习资源,扩展学生视野。
二.关于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一)教师队伍的配备
各试点单位均应建立健全教师队伍,负责本地区范围的行政管理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每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均应配备符合下列条件的专职主持教师和专兼职主讲教师(教材主编)、辅导教师:
1.主持教师
具有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从事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具有开展网上教学工作的能力;熟悉电大教学特点。
2.主讲教师(教材主编)具有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事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的口头或文字表达能力。担任主讲教师者应当普通话流畅,语音清晰。
3.辅导教师
专职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兼职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行政管理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水平;在电大或者普通高校、专业研究机构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二〕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使用
⑴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的教学媒体由中央电大负责组织编制,选修课的教学媒体由试点省级电大负责组织编制,或选用中央电大所提供的统设服务课。
(2)教学媒体编制人员的资格、能力等应当符合中央电大关于教材建设的有关规定。
(3)自开选修课的主要教学媒体,应在开课前,将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或教学意见及相应的教材样本提交给中央电大,由中央电大对其进行审查评估,优秀者在电大系统推荐使用。
(三)教学全过程控制
1.教师培训
试点单位负责组织对本地区辅导教师的培训,并相应对选修课辅导教师进行培训。
师资培训的形式应视情况适当确定。既可以采取召开培训会、举办培训班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网络、双向视频系统或者下发培训资料等方式进行。
师资培训的内容包括教学要求、阐释课程重点、难点,介绍多种教学媒体的使用以及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方法。
2.学习指南
学生入学时各试点单位应对学生所学专业内容、课程设置、学习计划、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每门课程开课前,中央电大和各试点单位应通过一定方式给予必要的课前指导。
课前指导的内容包括课程的总体设计、教学要求、教学媒体及手段使用、学习方法。
3.集中辅导 中央电大通过电视直播教学、双向视频、网络教学系统以及函授等方式对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辅导,安徽电大也将以直播课堂、IP课件、光盘等形式对选修课进行相应的辅导。
各门课程每学期组织1-2次的集中辅导。
4.平时作业
各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均应安排两次以上的平时作业。
必修课和限选课程的平时作业由中央电大统一安排,其余各次由试点单位安排。平时作业通过网络或函授等渠道加以布置。试点单位负责落实本地区的平时作业工作,并组织作业批改和成绩核定。
平时作业的形式视课程内容具体确定。一般可采取小论文、专题讨论、综合测验和期中考试等方式。
平时作业的成绩按百分制记载。小论文与专题讨论的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评定,并按对应关系分别记为90分、80分、70分、60分、50分,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态度对评定为优秀者上浮10分,对评定为不及格者下浮10分;综合测验与期中考试的成绩按卷面实际分数记载;未完成作业者,均记为0分。
平时作业的成绩可有两次计入总成绩,两次作业成绩的平均值按课程考核说明规定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其中必须含中央电大统一布置的作业成绩。如果各试点单位自行安排的平时作业在两次以上,可由学生自行选择其中一次的作业成绩计入考核的平时作业成绩。
英语课平时作业成绩的平均值按20%的比例折算计入总成绩。5.课程考核
各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考核均由平时作业考核与课程结业考试共同组成。无平时作业成绩者不得参加课程结业考试。
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的课程结业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命题考试,内容较为稳定的课程将逐步建立试题库或试卷库。
行政管理各门课程考试试卷均采用百分制。卷面成绩按按课程考核说明规定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平时作业的折算成绩与卷面折算成绩之和满60分者视为达到课程考核及格标准,可取得相应学分。
考试试题的类型应视课程的性质及特点具体确定,一般应不少于四种,如:论述题、问答题、名词解释题、选择题、填空题等。
命题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本学科专业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行政管理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课程结业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
6.巡教巡考
安徽电大负责组织对各试点单位的教学及考试工作进行巡视,检查平时作业及实践环节教学安排,掌握教学信息反馈情况。巡教巡考工作每学期组织1-2次。
三.关于集中实践环节
1.本科阶段学生均应参加集中实践环节的活动。
2.中央电大统一制定集中实践环节的基本要求(另定),安徽电大将具体组织实施。
3.集中实践环节的形式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可以采取实习、社会调查、专题辩论等形式。
4.集中实践环节的成绩合格者可取得相应学分。未取得集中实践环节学分者不得毕业。5.集中实践环节的时间一般应安排在学生基本学完规定的毕业学分之后。
四、关于毕业论文
1.本科阶段学生均应撰写毕业论文。
2.中央电大统一制定毕业论文工作的基本要求(另定),安徽电大具体组织实施并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3.毕业论文的成绩合格者可取得相应学分。未取得毕业论文学分者不得毕业。
4.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应安排在取得规定的课程学分和集中实践环节学分之后。
五、其他
1、入学测试
学生入学测试,考一门综合试卷,综合试卷原则上包括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内容,上述内容所占比例各为20%。至于具体测试内容和方式由各地方电大自行组织和安排。
2、关于专科必修专业课程的补修问题
非行政管理专业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毕业的学生,参加行政管理专业本科阶段学习时,必须补修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专科阶段必修的行政管理专业课程。
各试点单位在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必须对专科必修专业课程的补修作出明确规定,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案组织实施。
补修专科必修专业课程的时间、形式及考核方式等由试点单位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状况具体确定,中央电大进行检查。
允许需补修课程的学生以应补修课程的学分作为选修课程的学分,但补修课程门数不得减少。
3、关于选修课程
选修课地方电大或学生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但专科阶段已选的选修课,本科阶段不得重复选用。地方电大亦可根据培养目标及当地的需要自开选修课。
第四篇: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教育管理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实施方案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教育管理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实施方案
集中实践环节是开放教育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所规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综合全面检验的必要途径。集中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为做好此项考核,特制定本教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教师的资格及职责
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10人;对每个学生的指导时间不得低于15小时。指导教师资格:具有教育管理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取得教育管理专业硕士以上学位的高校教师及教育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具有教育管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从事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满五年的教师、研究人员;具有教育管理专业专科学历或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从事教育管理专业教学工作满八年的教师、研究人员;具有教育管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满五年的人员;具有教育管理专业专科学历或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满八年的人员。
指导教师职责:向学生讲明教育管理实践报告、毕业论文撰写方法及其要求;指导学生拟定选题、收集资料、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撰写教育管理实践报告和毕业论文,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审阅初稿并提出修改意见。审查学生教育管理实践报告和毕业论文的真实性、科学性,评定学生调查报告成绩,对论文完成稿写出评语并提出评分意见;指导学生做好答辩的准备工作。在指导过程中发现调查报告或毕业论文有抄袭问题应责成学生重写,对拒绝改正者,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二、教育管理实践
教育管理实践为专业学习的阶段性成果,3学分。
(一)实践目的
教育管理实践的目的在于培养、考核学生观察和认识社会的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可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准备第一手真实的素材。
(二)实践要求
本专业学生必须参加教育管理实践活动,调查内容为与教育有关的管理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社会调查的选题,选题要有现实意义,要结合当地教育实际;选题要具体,要有针对性,选题可与将撰写的毕业论文选题相一致。
调查活动可由学生独立进行,也可以小组形式合作进行。调查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坚持调查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调查完成后,要及时认真地对调查材料进行整理和全面综合分析,独立撰写一篇实践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
(三)教育管理实践考核标准
教育管理实践成绩考核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取得合格成绩者获得集中实践环节规定的3学分。
合格:认真参加教育管理实践,独立撰写实践报告且观点明确、有材料、结构完整、文字通畅。
不合格:教育管理实践走过场,实践报告抄袭别人的劳动成果或内容空洞、观点含糊、文字表述不清,或存在政治原则性错误。
三、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性成果,5学分。
(一)写作目的
毕业论文是全面考查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本专业理论知识针对教育领域某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一些特定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修业期间学习情况的一次综合检验,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
(二)写作要求
毕业论文的选题限于教育管理范畴之内,由学生本人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选题要注意应用性;选题要具体,不宜过大;确定选题要尽可能结合社会调查的成果及本职工作实践经验。
毕业论文为学术论文,要有创新性。论点要鲜明、论证要有力、结论中肯;材料翔实、结构完整、语言通畅;行文格式规范。
毕业论文的字数不少于6000字;调查报告、工作总结不能作为毕业论文。
(三)答辩要求
答辩组成员一般3—5人。本专业学生均应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答辩组简明地陈述本人毕业论文的内容要点并回答答辩组成员就毕业论文提出的问题。答辩情况应作为毕业论文成绩考核的考核内容之一。
答辩中陈述本人论文是否精要,回答问题是否正确,语言表达是否流畅,将是论文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组成员资格参照指导教师资格,不得低于指导教师资格;可聘指导教师担任成绩考核组成员,但该成员不得参与对自己指导过的学生毕业论文的答辩和成绩考核。
答辩主持人应当具有本专业副高(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持有中央电大颁发的答辩主持人资格证书。
认真审阅每个学生毕业论文,共同研究答辩题目(题目3—5个);严肃组织答辩活动,提高答辩的学术水平和气氛。对每篇论文及答辩情况写出恰当的评语,共同确定每篇论文的成绩。
成绩考核标准:百分制。凡成绩在60分以上者,给予5学分。
85分—100分:观点正确,有所创新;论点与材料统一;结论鲜明;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文字准确、流畅、生动;答辩表现突出。
75分—84分:观点正确;论点和论据基本统一;结论准确;层次清楚、结构完整;文字表达流畅;答辩表现良好。
60分—74分:观点正确;论据材料一般;结论明确;层次较为清楚,结构较为完整;文字通顺;答辩中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59分以下:观点不正确或有政治原则性错误;确认为抄袭之作;答辩中表现出对自己论文的内容完全不熟悉,不能回答问题;有上述情况之一者为不及格。
第五篇: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综合实践教学网络管理系统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综合实践教学网络管理系统指导教师使用文档
本文档用于培训教师用户使用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综合实践教学网络管理系统的辅助文档。
指导教师有四方面操作:学生论文指导、学生论文题目修订、查看学生最终稿论文、成绩评定。
1、学生论文指导管理登录界面:图1——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指导教师使用“学生综合实践教学指导”模块登陆后,可以与学生进行论文修改、论文查看、评定论文成绩等。
2、学生论文指导界面,如图5:
图5 教师登陆后,可以进入图5界面,可以点击“集中实践环节指导工作记录”中的选项列表,进入图6和图7进行修改论文题目和论文指导过程。
图6
图7 学生上传论文时分为两种:一种是修改稿,使用“加新帖修改意见”方式上传文章;第二是最终论文,征求教师意见当文章定稿后,学生可以使用“提交最终论文”上传论文。
3、评定成绩,如图8-图9。
图8
图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