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衢州市教育局2013年工作总结
衢州市教育局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衢州市教育局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忠诚办教,大爱育人”为核心价值理念,以“教育队伍加强年”、“教学质量提升年”、“校园文化发展年”为抓手,以“十教”工作为落脚点,积极打造“学在衢州”品牌,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教育综合水平不断提升。
一、教育现代化持续推进,教育综合水平不断提升
1.教育现代化工程不断推进。继续推进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工作,6个县(市、区)均申报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衢州中专通过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评估,衢州二中成功创建省一级特色示范普通高中。22所学校成功创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从上年的29%提高到52.7%。新创建省三级以上幼儿园132所,在等级幼儿园入园儿童覆盖率从上年的75.4%提高到86.39%。开展学前教育示范乡镇评估,3个乡镇被评为衢州市首批学前教育示范乡镇。完成《衢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
2.教育重点项目稳步实施。召开教育系统项目建设“互看互学”现场会,采用踏看项目现场、即时交流、经验介绍等方式推进教育重难点项目。全市完成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建设2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7亿元,其中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10所,完成7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综合楼建设。衢州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学校进展顺利,完成投资3670万元;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二期建设获得重大突破,实训楼、新疆楼项目稳步推进;衢州高级中学运动场改造工程、衢州市聋哑学校扩建工程均已竣工。
3.教育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教育骨干网建设全面推进,全市267所义务教育学校实现千兆联网。衢州教育网络电视台(ITV)试行开播。数字化校园标杆学校继续扩面,新增11所学校申报省级示范性数字化校园。完成衢州市教育数据中心建设,上传优质资源课例3000节。全市新增数字化实验室9个。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教室建成使用,全年培训1000多人次。16所学校被评为第二轮市级示范性图书馆(室),柯城、衢江两区开展电子图书区域内共享试点工作。更新课桌椅2.25万套,带动地方投入超过1000万元。
二、教育三年活动深入开展,教育改革发展势头向好
1.教育队伍加强年成效明显。一是实施多项业务提升举措。首次启动全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文化知识考试,全市11个学科11680名教师参加。首次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进修考试工作,全市3000多名教师参加。首次开展硬笔写字等级评定工作,制定下发《衢州市在职教师硬笔字写字等级评定标准》,编印《硬笔写字》简报,全面提升教师硬笔写字水平,得到陈新书记和沈仁康市长的批示肯定。二是打造多项师资培训平台。组织由25名市名师、名校长组成的衢州市“教育人才建设”高端研讨班,赴新加坡进行为期10天的关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专题培训。利用“山海协作”教师选派项目,选派37名骨干教师分别赴杭州、宁波挂职培训。举办优秀中青年教师骨干培训班,选拔37名优秀中青年教师骨干学习培训1个月。选拔56位骨干教师及校长赴北京大学进行高研班培训。三是开展各类评优评先。首次开展“最美教育人”和教育创新奖评选工作,评选出“最美教育人”及提名奖 20名,教育创新奖30个。评出市第五届名师97人,市“红烛奖”50名,市岗位标兵150名(教学岗位标兵100名,教科研岗位标兵50名),市直学校(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5个,市直学校(单位)优秀党务工作者5名,市直学校(单位)优秀共产党员15名。共有7人获省级荣誉,其中省第六届功勋教师1名,省第三届农村突出贡献奖8人,省教坛新秀8人。确定特级教师培养人选48人。四是出台幼配男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出台幼儿园配备男教师五年行动计划,当年面向全国招考配备65名幼儿园男教师(公办33名,民办32名)。
2.教学质量提升年亮点频闪。一是基础教育稳步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召开衢州市小班化教学试点工作第三次现场研讨会,全面推进小班化教学工作。调整中考招生加分政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关注弱势群体,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和升学问题,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召开全市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会。高考第一批上线人数共2313人,其中文理科第一批上线1749人,第一批上线万人比8.24(全省7.70)。我市生源大学新生体质健康测试列全省第一。初高中学科竞赛获全国一等奖13个,省一等奖51个,省二等奖以上166个。衢州二中荣获清华大学颁发的中学毕业生清华成长奖(全国21所,浙江省4所)。首次召开衢州市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现场会,出台《衢州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障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县级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实现全覆盖。二是职成教育成效凸显。关停不符合资质的中职学校6所,全市有招生资质的中职学校减少到12所。免除近3万名中职学生学费,地方财政投入补助资金近3000万元。全年新增中央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产学研联合体1个,骨干专业等省级项目28个,新评定市级项目49个。骨干职校批准开设 “五年一贯制”招生,8所学校进行中高职一体化招生。全市中职学校学生升入高一级院校深造的规模达到1668人。市本级职校社会培训突破2万人,2所职业院校被选为浙江省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联盟常务理事单位,衢州保姆等家政服务培训品牌在全省打响。三是教科研成果丰硕。新增8门课程入选省普高推荐选修课程。在全省、全国课堂教学评比中,8人获得一等奖。在省中职学校第五届学生、第二届教师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一等奖3项。在省中职生技能大赛中,摘取1金2银。在中职学校“创新杯”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组织编撰完成乡村护理员、营养师、乡村安全员培训教材,获全国高校教材学术著作出版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成为技术培训的全国教材用书。
3.校园文化发展年不断深化。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开展第八届青少年中华经典诗文朗诵、衢州市第二届教育系统艺术节学生表演类节目评选、高雅艺术进校园展演、“我心目中的最美教师”作文征集评选等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二是推进儒家文化进校园。做好祭孔、小学新生开蒙仪式、论语学习系列大赛、第四届高中生“儒学校园剧”等活动,开展2013年两岸(衢州-台南)孔氏南宗文化系列交流活动,致力于培育以孔氏南宗文化为核心的特色德育品牌。三是推进生态文化进校园。制定下发《美丽校园标准》,开展美丽校园评比活动,共评选出20所首批美丽校园。举行环保“小卫士”评比、践行“低碳生活”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从小培养学生低碳生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
三、安全保教意识不断增强,校园安全防护更加有力
1.平安校园工程稳步实施。一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不断推进。通过公交专线、专车专营、租用社会车辆等模式解决了27502名学生的接送问题。从事学生营运车545辆,取得许可校车313辆,取得校车驾驶资格462人。二是 “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全面完成。全市606个学校食堂中达到A、B级量化标准的有247个,占比为40.76%;已实行大宗食品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的有477个,占比为78.71%;153个学校商店中,品牌超市进校园的有101个,占比为66.01%。三是校园三防基本覆盖。全市新增“三防”投入3400万元,共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7233个,报警器1576个,配备校园保安1504名,各级各类公办学校实现技防设施全覆盖、准办园以上幼儿园基本实现技防设施全覆盖。
2.安全防教体系逐步完善。一是积极整改安全隐患。下发《全市教育系统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通过“全面排查、彻底整治、严密防范”的形式加大督查、排查与整治力度,落实各项安保措施,确保校园安全。共排查发现隐患数1138起,整治化解946起,其中挂牌督办64起,投入整改资金3046万元。二是安全教育到边到角。制定下发《校园安全常态化管理工作规程(试行)》,将安全教育内容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计划。以“安全活动月”、“安全教育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团)队会等为主要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结合第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主题,组织防灾减灾紧急疏散演练,在“5.12”前后组织了各种应急演练、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提高了组织应急演练的能力和学生的自救互救技能。三是学生非正常死亡大幅下降。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从上年的26人下降到15人,下降42.3%,实现连续三年大幅下降。
3.信访维稳工作卓有成效。印发《2013年衢州市教育局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实施方案》,坚持每月20日局领导接待日和21日市领导接待日接访工作,认真、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尽力为他们解决问题。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倾听社情民意,有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好民师等群体上访事件,严格执行重大信访信息及时通报制度。处理各类信访件495件,所有来信来访都按时办理,办结率达100%。
四、增强内外教育发展合力,教育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1.教育合作交流多元开放。出台《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教育多元投入机制,设立专项奖补资金,将民办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统筹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的协调发展。分别与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浙江师范大学、北京中关村、市绿色产业集聚区、韩国忠南大学签署了6项合作协议,加大了在合作办学、校长教师培训、教育业务交流、网络资源共享等全方位合作,教育对外合作交流力度进一步加大。
2.规范治教理念深入人心。一是重拳治理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制定出台《衢州市教育局关于严禁公办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实施意见(试行)》,将有偿家教与教师考核、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挂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维护教师和教育系统形象。共接到在职中小学教师参与有偿家教的举报投诉43件(次),市教育局和各县(市、区)教育局先后组织了5次明查暗访,对查实的教师,都严格按照文件规定予以处理。二是全面推行教育“阳光工程”。从阳光招生、阳光收费、阳光评审、学校食堂阳光运行、教育基金会阳光运作等方面开展“教育阳光工程”。三是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梳理并及时公开衢州市教育局重大行政权力事项29项。重点突出行政审批事项的公开及重大政策、信息的公开。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制定下发了《衢州市教育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就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要求。
3.创先争优氛围更加浓厚。一是机关工作作风更加优化。坚持每周一晚上机关干部学习制度,邀请市外名家、市内专家、校内骨干等作讲座,提升干部理论水平。每季一次开展全市教育系统机关干部文体大赛活动。市教育局代表队在全市“学党章、明党史、强党性”党建知识竞赛中荣获第一名。积极开展党员干部“三走进”活动,24名党员与困难农户和企业职工结对。向结对的龙游县莲塘村、衢江区新京村捐赠图书、办公桌椅等,价值达35万元。二是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成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核。严格贯彻执行“八项规定”和“六个严禁”和市委相关规定,优化党风政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大兴节俭之风。认真做好义务教育经费和高中段学生资助经费专项审计等各类审计工作。三是教育信息宣传再上台阶。成功组织“教育环浙行-走进衢州”新闻采风活动。衢州教育网、《衢州教育》杂志进行改版提升。市教育局官方微博“三衢教育”正式开通。衢州教育网全年共编辑、发布信息4213条,比上年增长13%,被省厅录用63篇,被市委办、市府办录用52篇。四是服务大局能力不断增强。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完成市委市政府分工抓落实工作、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等工作。认真办理“两会”议案提案。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各类创建、城市建设与管理十大专项以及年终各项考核工作。完成对开化县进行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对江山市进行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回头看”。
一年来,市教育局机关获得的主要集体荣誉有: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集体、市级机关重点部门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全市党委系统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市“通衢——政民对话网络平台”工作优秀单位、市级机关先进基层工会等。
第二篇:衢州市2008农村能源工作总结
衢州市2008农村能源工作总结
2008年,我市农村能源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生态衢州建设,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为主线,以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发利用再生能源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广各类农村能源模式,扎实推进沼气专业村户用沼气池、省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和“811”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的建设,切实推广太阳能综合利用率,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2008年工作回顾
(一)主要成效
根据省农能办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和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内容中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计划,及时召开了县(市、区)农村能源工作会议,对全市的农村能源工作进行了布置,并将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市新建农村沼气池19.65万m3,完成计划任务数的251.93%,其中119个市级沼气专业村新建户用沼气池8679只、计8.83万m3,30个“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示范村建设沼气工程132处、计3.02万m3,759个规模养殖场建成沼气工程7.80万m3;推广太阳能热水器3.24万m2,完成计划数的162%,全市累计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5.04万m2;全市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48.52%。全市报送信息69条;组织开展沼气生产工生产技术和沼气使用户实用技术培训,参训人数达2628人,其中91人获得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沼气生产从业资格证书。全面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特色工作
1、启动“沼气技术进万家”活动,提高沼气建设效益
我市各地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把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政策、典型和成效介绍给农民,今年共举办了沼气实用技术培训班和技术讲座53期,发放《衢州市农村沼气科学使用手册》1万多份。通过“沼气技术进万家”活动,广大干部群众掌握了科学使用沼气知识,解决了沼气日常使用中出现的简单故障,从而提高了沼气建设效益,推进了农村沼气的健康发展。
2、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沼气生产队伍素质
我市今年进一步加大了对沼气生产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把沼气生产工培训列入“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培训计划。经过培训,今年又有91人职业技能鉴定,全市累计已有506人获得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沼气生产从业资格证书,为农村能源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9月18日,我市又成功地承办了“2008全省沼气生产工技能大比武”。通过比武,在我市沼气生产队伍中掀起了学技术、学本领的热潮,进一步提高了全市沼气生产队伍素质。
3、分类指导、破解难点,扎实推进沼气示范村项目建设
今年市政府又把“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列入十个为民办实事工作内容之一,我市各级农村能源部门抓住这一契机,结合沼气国债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沼气示范村建设。农村沼气工程,特别是国债项目、污水处理,面广量大,群众意识淡薄,筹措资金困难,既是沼气工程建设的重点,也是沼气工程建设的难点。各地按照部、省确定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因村制宜开展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在国债项目方面,我市因地制宜,采取突出市级示范村的创建;在污水处理方面,主要采取污水处理与卫生改厕相结合的实用模式和适用技术,破解排污净化问题,力争以最小的建设成本,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特别是市政府在柯城、衢江建立的49个沼气示范村,各项工作有板有眼,实实在在,完成3153只沼气池,总容积3.78万m3,为推广我市沼气专业村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4、开展秸杆沼气建设,拓展应用模式
在衢江区高家镇村秸杆户用沼气试点成功运行基础上,今年我市市、县两级农村能源部门投资30万元,在常山县白石镇胡家村、新昌乡新峰村、球川镇后隆村、黄泥畈村、开化县桐村镇黄石村开展秸杆沼气应用。目前,常山县建成了秸杆户用沼气示范村四个,新建秸杆沼气池376只、总容积达3760 m3;开化县采用两级发酵技术建成了50 m3的黄石秸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通过秸杆沼气项目建设,不仅解决了无养殖农户的用气问题,而且在沼气池发酵原料应用模式上开辟一条新途径。
5、运用沼气技术破解病死畜禽,拓宽沼气应用范围
今年,我市在30个行政村和759个规模养殖场运用沼气技术分别开展生活污水净化和畜禽排泄物综合治理的基础上,运用沼气技术,新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沼气工程40座、总容积达1.21万m3,为农村找到了一条解决病死畜禽乱丢乱弃污染环境的新途径。
6、开展沼气保鲜等的试验,提升“三沼”综合利用率
为提升“三沼”综合利用率,我们先后在衢江区、开化县开展茭白沼气保鲜储藏的试验和沼渣、沼液对比试验。一是针对茭白旺季茭农卖茭难的问题,在衢江区开展茭白沼气保鲜储藏的试验,目前保鲜效果良好,沼气在茭白保鲜上成功的应用,不仅可以为稳定和调节市场茭白的价格,解决我市菜蓝子工程,还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为全省促进“三沼”综合利用走出了一条很好的路子;二是在开化县黄石、裴源两村建立80余亩沼渣、沼液对比试验基地,选择水果、蔬菜(包括叶面蔬菜,秸杆、地下结果蔬菜)、油菜等作物,开展沼液与化肥及其它肥效对比试验,目前已汇总了多种作物的对比试验数据,用沼肥的土壤通过检测,氮、磷、钾、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没有施过沼肥的土壤。通过沼渣、沼液对比试验和茭白沼气保鲜储藏的试验,不仅为我市指导农村进一步开展沼肥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7、市场化运作,大力推进沼气物业管理
针对农民的呼声,为解决沼气工程后续管理服务问题,使沼气工程能正常、长期、高效运行,保障沼气用户的利益,今年我市重点推广衢州特色沼气后续服务管理新模式。一是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在沼气专业村新建乡(镇)级沼气后续服务站21个、村级沼气后续服务点56个,实行物业化管理;二是采用公司化运作模式,在规模养殖场开展“三沼”综合利用,实行社会化服务;另外,还成立了首个沼气专业合作社,使我市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真正走上社会化、物业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又上一个台阶。
8、拓宽思路,开展太阳能光电利用
2008年全市建太阳能推广示范村9个,推广太阳能热水器3.24万m3,累计25.04万m2,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48.52%。在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的同时,在江山市石门镇清漾村、衢江区湖南镇岩家山村等6个农家乐特色村(点)开展太阳能光电利用试点,安装太阳能路灯438盏、太阳能杀虫灯72盏,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节约了能源。
(三)、存在问题
1、缺少更优惠的补助政策
我市是畜牧业大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排污大幅增加,农村沼气单池容积相对要求较大,一般都在12-15 m3左右(别的地方为8 m3),造价较高(3000元/池),而国债项目中央财政仅补助800元/池。衢州是浙江欠发达地区,由于缺少更优惠的补助政策,影响了农民建设沼气的积极性。
2、农村沼气补助范围偏小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我市农村沼气发展迅猛,新建沼气池的数量多、分布广,未列入国债项目的行政村很多,沼气建设户没有享受政府补助,补助范围小,群众意见大。
3、缺乏后续服务的扶持政策
目前,农村沼气工程后续维护工作和管理队伍建设刚起步,由于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难以适应社会化服务的需要。
二、2009年工作思路
2009年的全市农村能源工作设想和打算,概括起来是在做好面上实施的同时,主要抓好农村沼气工程的“拓展、延伸、提升”等三个方面工作。
(一)、加大投入,加快面上推进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投入,力争2009年财政投入资金增长50%以上,重点抓好6个县(市、区)的国债项目、省农村能源生态项目、规模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和市级沼气示范村项目建设。强化农村沼气工程项目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妥善处理好时间与进度的关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做到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通过农村能源项目的实施,不断扩大以沼气为纽带的各种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提高综合效益,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二)、抓好农村沼气工程的“拓展、延伸、提升”工作
在做好面上实施的同时,主要抓好农村沼气工程的“拓展、延伸、提升”等有三个方面工作:
1、拓展:在着重抓好农村户用沼气池、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811”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污水处理沼气工程建设的同时,计划在全市50个沼气专业村建设50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沼气工程。
2、延伸:将沼气工程与农产品无公害基地、绿色农产品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相结合,制定政策,鼓励农产品生产基地普遍使用沼渣、沼液。
3、提升:最大限度的提升“三沼”综合利用率。做好沼气发电、集中供气、沼气保鲜、沼液浸种等工作,形成“建、用、管”为一体的良性循环,使沼气工程真正造福于民。
总之,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农村能源工作卓有成效的一年,不仅面上工作全面超额完成,而且重点工作有了关键性的突破,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衢州市土肥与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
二00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衢州市衢江区教育局 衢州市衢江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
衢州市衢江区教育局 衢州市衢江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
衢江区2011年公开招聘录用教师公告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根据中共衢江区委办公室、衢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江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区委办发[2008]70号)和衢州市衢江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衢州市衢江区监察局《关于印发衢江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衢区人劳公[2008]106号)精神,经研究,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99名。现公告如下:
一、招聘学科及人数
招聘学科 人数 招聘学科 人数
高中物理
2初中科学 5 山区库区初中科学
1初中社政
5小学语文 18 山区库区小学语文 6
小学数学 12 山区库区小学数学
3小学科学 6
中小学音乐 4 山区库区中小学音乐 2
中小学美术 7 山区库区中小学美术 1
中小学体育 4 山区库区中小学体育 2
中小学信息 5 山区库区中小学信息 1
幼儿教育 12 山区库区幼儿教师 3
合计 99
来源:
为加强山区库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对山区库区学校(上方镇、湖南镇、太真乡学校)教师实行定向招聘。定向招聘按照“定向报名、统一考试、单列录用、定向聘用”原则进行,招聘程序及办法与其他学科同。如开考比例不足,招聘计划可在相同学科内调整。
二、招聘资格条件
内容来自
1、热爱教育事业,思想政治素质好,身心健康。
2、报考学科应与教师专业资格相符、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毕业生:
①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应届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户籍不限);
②衢州市区(衢江区、柯城区)户籍已取得相应的普通话和教育学、心理学合格证书的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师范类应届本科及以上毕业生;
③衢州市区(衢江区、柯城区)生源已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1981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应、历届毕业生。
④报考幼儿教师的应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书、1976年1月1日后出生、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衢州市区(衢江区、柯城区)户籍的应、历届毕业生。
三、招聘程序及办法
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按照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核、聘前公示、办理聘用手续等程序进行。
(一)报名及资格审查
1、报名时间:2011年6月10日-12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2、报名地点:衢江区第一小学(乘16、308路公交车到杨家站下车往北走,乘309路公交车到造纸厂站下车往北走)
3、报名材料:报考者应如实填写《衢江区2011公开招聘教师报名表》,提供近期二寸彩照2张及以下材料:
(1)应届毕业生:毕业证(就业推荐表)、教师资格证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师资格证明、身份证、户口簿(户籍证明)及其他材料原件及复印件;非师范类应届毕业生同时提供普通话和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2)社会人员:毕业证、教师资格证、身份证、户口簿(户籍证明)及其他所须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4、报名费用:按物价部门核定每人收取80元报名费。
5、资格审查:区教育局会同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专业资格审查办法见附件1)。
6、领准考证:资格审查合格人员领取准考证时间、地点详见衢江区教育网公告。
(二)笔试
1、开考比例:按照招聘计划数1:3比例开考。招聘计划与报名人数不足1:3开考比例的岗
位,招聘计划将相应核减,报名人数少于3人的不予开考。
2、笔试采用闭卷形式,笔试内容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主,适当兼顾公共知识(包括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等),满分为100分。
(三)面试。笔试结束后,根据学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招考计划数1:2比例确定面试对象。如最后分数相同者一并参加面试。小学语文分两组面试,按分组成绩高低确定入围体检对象。
面试重点考察应聘人员驾驭课堂教学、处理教材的能力,面试内容为课堂教学,上课采用模拟情景无学生状态授课的方式进行。报考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幼教等学科的考生增加专业技能展示内容。面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合格分为60分,面试不合格者取消资格。面试时间、地点详见衢江区教育网通知。
笔试、面试结束后,按考生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50%的比例折合成总成绩(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尾数四舍五入。若总成绩相同,以笔试成绩高的排位在前)。
(四)体检
按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招聘计划数1:1比例确定体检对象,体检标准参照浙江省人事厅、浙江省卫生厅《转发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的通知》(浙人公[2005]68号)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执行。自动放弃体检及体检不合格的不予递补。
(五)考核
按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招聘计划数1:1比例确定考核对象,考核工作参照《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察工作细则(试行)》(浙人发[2008]58号)执行。考核工作由区教育局按有关程序实施。结论为合格或不合格。自动放弃考核及考核不合格的不予递补。
(六)聘用
对考核合格拟聘用人员在衢江区教育网和衢江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网上公示7天,经公示无异议的,按程序报批同意后,办理聘用手续,签订聘用合同。不按规定办理聘用手续的,取消录用资格。
新录用教师实行人事代理制,见习期一年。见习期考核不合格的取消聘用资格。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录用人员必须在一年内取得教师资格证,否则予以解聘。
四、其它事项
1、代理报名的,须提供报名委托书及本人身份证。
2、本公告在“衢江区政务网”“衢江区教育网”“衢江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网”发布。招聘工作相关信息可查询“衢江区教育网”“衢江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网”。
3、应聘人员在招聘中提供虚假材料或在考试中有作弊行为的,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对违反招聘工作纪律的相关人员,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4、为体现招聘工作的严肃性、合理性、公正性,确保招聘工作顺利进行,本次招聘工作在区纪检监察部门的全程监督下进行。监督举报电话:0570-3838110。咨询电话:3838580,3838902.附件:
1、2011年衢江区公开招聘教师专业资格审查办法2、2011年衢江区公开招聘教师报名表。(本表可自行下载、用黑色水笔或钢笔如实填写,填写要规范)
衢州市衢江区教育局
衢州市衢江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
第四篇:衢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衢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推荐审批表
姓名工作单位推荐单位
填报日期年月日
衢州市总工会制
填 表 说 明
一、用钢笔填写或打印,字迹要工整清晰,不得复印或在表内附贴事迹材料。照片用线缝上;
二、姓名必须准确,工作单位填写全称,数字统一用阿拉伯数字,籍贯填写××县(区、市);
三、推荐单位指县(市、区)总工会、市级产业工会、市直各系统工委、驻衢省部属单位;
四、职务、职称和技术等级按国家有关规定填写;
五、简历从学徒或初中毕业填起;
六、主要事迹力求简明,重点突出;
七、此表填写一式四份,正反面,A4纸张;切勿改变字体大小,格式及页面设置。
八、随报表附2张本人2寸免冠彩色光面证件照片。
主 要 事 迹
第五篇:衢州市教科文2007年工作总结
衢州市教科文2007年工作总结
2008年工作打算
一年来,在局党组的正确的领导下,在省厅教科文处的关心和指导下,在有关处室的大力支持下,全处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财政改革中心任务,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全面完成行政事业财务管理工作任务。
一、抓好预算编制、决算汇编和追加经费审核工作。
一是根据市局统一预算编制口径,全面完成行政事业口134家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我处预算编制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单位多,工作量大,为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处室人员加班加点地工作,为确保预算编制科学合理,在编制过程中认真细致审核,反复多次的核对,采取交叉审核,较好地完成了预算编制工作。二是认真做好2006年行政事业口决算汇审汇编工作。三是做好行政事业口的部门预算编制汇总工作。四是认真做好经费追加报告的审核工作,全年共审核经费追加报告145个,在审核追加经费报告中,做到认真审核,摸清情况,本着实是求事,提出追加建议,供领导审定决策。
二、积极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工作。
为促进和引导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推动、支持和鼓励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快中小学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改善地方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市级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省厅教 科文处的文件要求,按时上报了市本级中小学布局高调整和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项目的实施进度报表;二是汇总上报了教科文支出预算执行及基本情况报表;三是上报了2007本级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项目规划书;四是对省厅下达的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专项资金进行实时监督、加强管理,真正做到专款专用。
三、做好人大、政协提案答复工作。
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对政府工作实行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按照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实行走访制度的原则,我处对议案、建议和提案的领衔人或提案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走访,广泛、充分地征求了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并及时与代表们沟通,全面、准确了解民情,为办理议案、建议、提案和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对办理重大、难点的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进行回访,以提高办理质量,确保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满意。完成了人大、政协9个提案答复工作。
四、认真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
省政府决定从2007年起分步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各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这项改革,对于加大对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和改革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持续健康发展,规范教育收费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 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浙政发〔2007〕5号)精神,我们积极做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
(一)认真实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杂费和资助扩面工作。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浙江省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6〕66号)和衢政办发〔2006〕97号文件要求,继续做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提高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扩大困难学生资助面。2007年,扩大低收入家庭学生资助范围,将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从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1500元提高到2000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000元提高到4000元。根据各县(市、区)的实施方案,从2007年开始,衢州市进一步扩大低收入家庭学生资助范围和比例,实现应免全免、应送尽送。资助标准为:低保家庭子女、烈士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子女和残疾学生,免课本费、作业本费和住宿费;低收入家庭(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2000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元以下的家庭)子女,免课本费、作业本费;少数民族学生,免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因病、因灾造成的临时困难家庭学生,具体减免费用项目和标准由相关部门决定。市本级向市聋哑学校学生免费提供爱心营养餐。根据统计,2007年市本级资助学生共计84723人,资助金额1287万元,资助比例为17.44%;享受爱心营养餐学生共计59259人,金额为 592.59万元,享受比例为24.41%。
(二)逐步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确保公用经费足额到位。从 今年开始,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达到230元/年,初中生均公用经费达到330元/年。到2010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达到中央制定的基准定额。推进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实行“校财县管”的财务管理办法,健全中小学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逐步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前,市财政根据2003年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制订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生均标准(欠发达地区小学180元、初中240元)安排了2007年市本级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日常公用经费。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超出2003年省定标准部分所需资金由省财政转移支付。
(三)启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积极完善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机制,对义务教育教育阶段校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排查、核实。从2008年开始,根据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在用校舍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在财政预算中安排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计算公式如下:“预算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上年末中小学在用校舍面积×单位造价(不低于700元)÷使用年限(30-50年)”。各地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以往通过教育费附加或创强专项经费的形式来提供。根据省财政厅《浙江省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今后可编制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收支计划报省财政厅、教育厅,争取省专项资金补助以扩大校舍维修改造资金来源。各地在对辖 区内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排查、核实的基础上,结合本地中小学布局调整等规划,正在着手编制校舍维修改造总体规划。如江山市结合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在用校舍面积、结构类型、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及当地实际,按照框架结构房屋使用年限50年,单位造价每平方米1000元;砖混结构房屋使用年限40年,单位造价每平方米900元;砖(石)木结构使用年限30年,单位造价每平方米700元,测算、安排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江山市财政每年安排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950万元左右,专项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维修改造。
五、做好教育负债清理核实工作。
根据国务院关于“优先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和“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根据浙江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做好市县基础教育债务清理核实工作的通知》(浙财教字〔2007〕193号)文件精神,我们于2007年起对市本级全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举办的基础教育阶段(不含学前教育)公办学校的债务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清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按照省厅要求的上报时间,截止2007年9月30日共清理债务15笔,负债总额为255,549,719.50元,其中:本金为244,116,435.00元,利息为11,433,284.50元。
六、开展调研工作。
开展了对《衢州市中小学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探讨》和《加强政府专项资金管理提高政府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调研工作,并写出了调 研报告,为进一步理顺教育机制,解决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加强政府专项资金管理提出了建议,供领导参决。
七、建立绩效评价工作机制,开展政府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为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浙江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扎实认真地开展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自评工作于2007年8月31日前完成。重点评价的项目主要有:衢州市公安局的“政法系统设备购置费”专项经费、市委要才办的“新世纪人才工程”专项经费。自评的项目主要有衢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及“教育费附加”、“科技三项费用”、“旅游专项资金”、“科技兴农专项资金”和“工业科技洽谈会经费”等15个单位15个项目。为扎实做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一是由主管单位建立了评价组,对评价项目进行自评。二是由财政部门人员组成复评组,对主管单位自评项目进行复评。三是制定项目评价实施工作方案。四是在项目评价前组织评价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学习。五是在复评中对评价项目资金收支情况、项目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项目的依据、目标、进度、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与使用等进行了全面审核复评。六是由评价组和复评组写出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报告和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八、认真抓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工作和免费入学工作。根据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工作精神,积极参与市政府制定《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实施意见》政策,认真做好经费测算工作,为加快衢州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主要工作是:一把好政策制定关,对职业教育经费保障进行认真测算工作;二是积极协助市教育局做好职业项目的包装和审核;三是认真抓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和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四是开展了对民办职业学校助学金、奖学金的发放情况检查;五是认真抓好免费入学工作。
九、认真抓好教育“五项工程”申报实施。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让所有孩子念上书,念好书”的目标,根据省政府关于全省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实施办法的相关要求,积极做好“四项工程”实施和申报工作,及时上报“四项工程”实施进度和资金落实情况。确保“四项工程”顺利实施,加大对县(市、区)的督促力度,确保“四项工程”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到位。认真贯彻省政府提出实施中小学免费入学工作,积极开展了中小学免费入学调查摸底基础工作,为实施中小学免费入学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全力实施教育“五项工程”。2007年起实施的食宿改造工程,改造项目51个,已竣工49个,改造面积4.7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653万元。2007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全市实际享受资助对象累计达10.65万人次,资助费用达2253多万元,受资助人数比例达10.1%。2007年爱心营养餐实际享受人数为10.4万人次,资助费用达1072万元。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年完成培训20名省级骨干教师、220名市级骨干教师和3883名农村中小教师任务,投入 经费230万元。加快实施“名师资源共享工程”,全市建成县级名师资源共享中心5个,拍摄和制作各类优质课333多节,其中232节已上网共享,访问师生达8万多人次,共完成投资640余万元,平均每天有200多人次点击访问网上名师课堂。在“五项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做法是: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信息网广泛宣传,让师生和社会各界了解党和政府的助学惠民政策,全面开展扶困助学宣传和申报动员,做到不漏报、不虚报、公开、公平、公正。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同时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食宿改造项目投入,盘活闲置教育资产,通过置换、拍卖,将所得收入全部用于食宿改造工程。三是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降低建设成本。对涉及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项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减免优惠政策。四是规范工程建设程序,把好工程质量。从立项、设计、施工招标、工程监理到竣工验收各环节均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确保工程质量关。五是健全组织,明确分工。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农村中小学“五项工程”领导小组。明确由教育、财政具体负责实施,土管、建设、民政、规划配合的工作机制。六是建立农村中小学“五项工程”落实实施情况督查机制。由市政府组织市教育、财政对各县(市、区)农村中小学“五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督查。
十、加强“文化八项工程”实施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名市建设”精神,加强“文化八项工程”的实施,加强文化专项经费管理,提高文化经费使用效 益。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认真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确保做到专款专用;二是摸清文化事业发展项目的需求,认真做好文化事业项目的包装,审核和上报工作,全年共包装文化事业项目13个,争取省财政补助资金562万元;三是加强文化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项目进行了检查,对文化产业发展资金进行了绩效评价工作;四是加强文化项目的实施,农家乐大篷车演出200场,直接受益观众16万余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站内容不断丰富,点击率42万余人次,西安高腔、南宗祭孔、邵永丰麻饼制作工艺等列入省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
2008年工作打算:
一、积极探素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
二、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提出的职业教育“六大计划”实施工作。
三、加大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逐步化解义务教育的债务。
四、提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支持和加大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
五、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建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
六、开展政府专项资金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加强政府专项资金管理,规范政府专项资金使用。开展对科技经费使用情况的调研工作,提高安排的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
七、认真做好义务教育免费入学和免教科书工作,重点抓好教科书循环使用的试点工作。
衢州市财政局行政事业处
二○○八年三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