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对听障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13:4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同理心对听障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同理心对听障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

第一篇:同理心对听障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

同理心对听觉障碍儿童个性及人格形成的影响

宁夏特殊教育学校 曹晓琴 750004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我们在忙于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而听觉障碍儿童由于听觉的丧失以及由此而引起语言发展的迟滞,造成他们知识经验的贫乏,思维水平低下,所以这些对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他们的自制力极为不强。他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谁触犯了他们,他们便会由着性情冲动起来,并极为固执的不听任何劝说,甚至会暴跳如雷。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他们自私、缺少爱心和同情心,没有责任感。

而同理心的培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新的尝试。它不但能解决听障儿童自私、任性、骄傲等不良的行为习惯,还能培养他们积极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何为同理心呢?它是通过“听”情绪,了解、接纳对方的感受,也就是能设身处地地以别人的立场去体会当事人的心境,并将个人的感情融入客体的情境里,“感人所感”,“知人所知”。

如果教师能在学校的生活中经常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感受,这就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通过一些活动,可以了解学生情绪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引导他们个性心理和人格的良性发展。那么,怎样培养听障儿童的同理心呢?

首先,教师要通过一系列步骤“聆听”学生的情绪。

1、走进孩子的世界。

国内外的心理学家做过不少的调查,发现凡是孩子喜欢的老师,通常都是那些活泼开朗,能和孩子一起学习、游戏的老师。这就告诉我们,一个老师,不仅要有爱心,而且还要有一颗童心,带着童心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真诚的倾听和接纳,在接受孩子的“倾吐”的过程中实现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体验孩子的内心感受。

2、觉察学生的情绪。

善于观察,可以使我们更快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的需要,从而更好地找到正确的引导方法。听障儿童入学后,教师成为他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他们渴望教师肯定、“发现”他们的“存在”。因此,教师要及时觉察到他们的情绪。在生活中,教师应经常注意孩子的活动,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如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给予他们信任的点头,爱抚的微笑,也可以提出提醒、警告、停止的信号或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斥责,使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中体会到师爱。而这种情绪的“聆听”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习得并转化为对他人的一种善意的行为。

3、无条件的接纳学生的感受。

教师要用期待的表情、眼神、耐心、细心地去倾听学生的冷暖与疾苦、欢乐与忧愁,花更多的时间去与学生交流,了解什么是孩子的快乐,体会到孩子的真爱与不爱的标准,从孩子闪烁不定的眼神中看到孩子内心的渴望与需求,从而为孩子们的古怪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注解和引导,使学生懂得同情、懂得爱,并为他们“爱”的迁移有己及人,由近及远到亲人、同学、老师、班级、学校乃至社会。当然,教师还要从动机、态度以及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方法去面对学生 的不良情绪。如教师可利用兴奋与抑制的诱导规律帮助他们转化消极情绪。

4、帮助学生的辨识自己的情绪。

教师应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以真实、真诚的态度与学生的思想快速沟通,将教师良好的行为准则、性格特点在学生身上内化,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满足了被尊重的需要,感受到“我能行”,从而产生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情绪。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活动。

如活动一:下课后,多数学生都去玩了,只有小明在写字,一直写不好,不仅完成不了课堂作业,还写不好课后作业。

请你说说看:

⑴ 小明有什么表情,他在做什么? ⑵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有什么感受? ⑶ 请你说说小明有什么困难吗? ⑷ 你从哪里可以知道小明有困难? ⑸ 你说一些什么话小明会觉得好一些?

⑹ 能不能说出三件可以让小明知道“他有朋友,你关心他,帮助他”的事情呢?

其次,教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把这样的经验类推到去同理与成人相处时的情绪感受上去。

如活动二:你和父母在一起时

⑴快乐的时候,你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当爸爸妈妈快乐的时候,你觉得怎样,跟谁在一起你最快乐?

什么事情、什么东西让你快乐? 当快乐的时候,你的身体会有什么感受? ⑵ 生气的时候,你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当爸爸妈妈生气的时候,你觉得怎样? 跟谁在一起,你最容易生气? 什么事情、什么东西让你生气? 当生气的时候,你的身体会有什么感受? ⑶ 难过的时候,你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当爸爸妈妈难过的时候,你觉得怎样? 跟谁在一起你最容易难过? 什么事情、什么东西让你难过? 当难过的时候,你的身体会有什么感受?

上述问题,如果学生说错了,不要责难他们,问问他为什么要那样回答。这种自在的谈话活动,能让师生之间的心灵感情更加自由地交流。此谈话不仅能使听障儿童了解了自己的情绪,也了解并且接纳别人的情绪。接纳别人的情绪,在这里并不是要求听障儿童要同意他人的情绪,重点是允许对方有权利产生情绪,而听障儿童可以了解他人的情绪,从他们的立场去体会他人的感受,从而达到“感人所感“、“知人所感”的同理心的培养到实现。

可见,对听障儿童同理心的培养,不但可以发展他们的情绪智能,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情绪,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个性意识和

健全人格。因此,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抓住时机,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进行心灵间的“对话”,情感上的“沟通”,培养听障儿童的同理心,使他们的精神家园——个性心理及人格健康地形成并得以发展。

宁夏银川市清河街952号

***

第二篇:听障儿童性格特征

帮助听障儿童克服自卑心理

摘要:听障儿童除了听觉造成的听力和语言障碍外,心理问题也尤为突出,为帮助听障儿童克服自卑心理我们应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共同力量。关键词:听障儿童、自卑、帮助、克服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而一个人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来源于儿童时期,它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消极影响。

听障儿童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卑心理,他们因各种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致聋而无法聆听,他们的自卑心理通常表现为胆怯恐慌、内向、不敢自己选择、不愿与别人交流等等。

一般情况下,听障儿童自卑心理的形成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原因。生理方面:显而易见就是他们的听力损伤或残障;心理方面:父母的态度、学校环境和社会固有的观念,这些因素就使得这些孩子慢慢形成了胆怯自卑的心理。听障儿童的自卑心理主要由于后天环境因素造成的,要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就要通过后天环境因素入手,听障儿童的自卑心理是可以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爱、教育来预防和克服的。那我们该如何来帮助听障儿童预防和克服自卑心理呢?

一、学校、教师的帮助:

(一)、倾注爱心及时表扬

爱是一副良药,爱是一种感情。听障儿童虽然听力上有了保障,但他们的感情同正常孩子是一样的,甚至比正常的孩子更为敏感。听障儿童每做一件事,都急于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情会得到老师怎样的评价,为了满足孩子这种心理,平时应对听障儿童日常生活学习进行细心观察,对于进步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表扬的方式应丰富多样。可以是一种赞许的微笑,可以是发自内心的语言上得称赞,可以是孩子喜欢的零食或玩具,也可以是在班级中树立榜样行为。总之,应根据孩子自身的需要采取适宜的方式进行表扬。

可以是在他们的小额头上贴一颗小五角星;可以是他们击掌说一声“耶”;还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积极的表扬能让孩子精神振奋、充满自信、心情愉悦,在表扬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自信开始建立起来。

(二)、鼓励孩子 表扬自我 有些听障儿童在私下里活泼开朗,可是在陌生人的面前却表现出害怕、胆怯的心理,同时上课时,总是挑后排的位子来坐,针对这个现象,在上课时,可以安排他们坐在前面的位子,并让他们经常回答简单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而且可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对简单问题的正确回答则会让她觉得自己表现突出,久而久之,这种行为就成了习惯,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信了。

(三)、发挥长处回避短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在平时生活学习中应十分注意让孩子回答他们擅长的问题,答对了就让全班的小朋友为他鼓掌。让他们不断去认识自我,不断去发现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心,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做到扬长补短,把自卑心理转化为一种奋发图强的动力。这样,他们很容易就会认为自己很棒的、是受老师的关注的,也能够充分的悦纳自己。

(四)、引导孩子正视别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传递出微妙的信息。不敢正视别人就有可能意味着孩子有一些自卑或胆怯。有些听障儿童就是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眼神总是在躲避、不敢与人进行眼神的交汇。与这些孩子刚接触的时候,可以经常抱抱他、亲亲他并且让班上的其他小朋友都来拥抱他,让他感觉到我们大家都是对他很友善的好朋友。在他对大家逐渐产生信赖以后,就慢慢引导他看着同伴说话,再到后来引导他睁大眼睛,在与他人说话时也要注视别人。在一点一滴的改变中,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

二、父母、家庭成员的关心:

(一)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对孩子要求要适当,不能过分苛求孩子,对孩子的要求应该和孩子的实际能力水平相适应。孩子取得成绩,家长应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

(二)鼓励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家长鼓励孩子当自己感到信心不足时,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暗示自己“我能行,我可以,我一定能成功,我最棒等”。

(三)引导孩子使用小目标积累法 一位哲人说过:“追求越高,才能的发挥就越充分。”对于后进孩子来说,与其空谈立志,还不如让这些孩子适当降低追求,让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做到一学期、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都有目标可寻。目标变得小而具体,就易于实现,这样一来孩子会经常拥有成功感,可以更快地进步。听障孩子容易自卑,往往是由于对自己的要求过高,把自己取得的成绩淹没在大目标无法实现的焦虑中,心理上常常笼罩在悲观、失望的阴影中。因此,家长应积极地引导孩子将大目标不断地分成无数的小目标,引导孩子不断实现小目标,从已实现的小目标中得到鼓舞,增强自信。

(四)驱逐孩子心中失败的阴影

听障儿童在生活中更容易遭受挫折和失败,而失败的阴影是产生自卑的温床。父母应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并给与正确指导。常见的方法有:1.帮助孩子正视失败将其视为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2.帮助孩子将不愉快的事彻底遗忘或者用成功的经历去抵消失败的阴影。

(五)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自卑的听障儿童大多孤僻、不合群、喜欢把自己孤立起来。家长要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并交个他们一些实用的交往技能。

(六)尊重孩子的自信心

听障儿童由于自身的特殊原因,容易自卑,因此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树立自信心非常重要。家长应多关心、体谅孩子,不要对孩子冷嘲热讽甚至拳脚相加,对孩子说人人都会犯错,只要知错就改就好,这样有利于孩子排解消极情绪,增强自信心。

三、广泛集聚社会力量:

人是社会的人,听障儿童同样如此。在社会中应让自卑的听障儿童参加社会活动,用眼睛和纯洁的心灵去体会丰富多彩的世界。这种教育无需专门进行,只需要与社会生活本身结合起来,寓教于日常生活中。社会各界应充分关注自卑的听障儿童,给于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总之,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比正常幼儿更容易受到影响和干扰。但是,他们的可塑性很强。但只要通过恰当的教育方法就可以帮助他们预防和克服自卑心理。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中,要以爱心为桥梁,以多种教育方法为指导,在发展孩子语言的同时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力量为听障儿童的未来撑起一片美好的蓝天。

第三篇: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技巧

康复训练技巧

听能优先:基本方法是声音先于物品出现。我们在出示玩教具前,与玩具相关的声音和短语要先出现,并且多次的重复。在声音出现时,老师和家长要尽量生动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声学强调:把句子中关键词的声音通过声学能量上的突出,使他比其他词汇听起来更加响亮和突出,更便于听障儿童听到。一般声学强调的技巧有:加强关键词、在关键词前面停顿、拉长关键词发音、耳语或大声说出关键词、重复关键词。

听觉三明治:简单地说就是“听——看——听”,具体有以下情况:教导者就某件物品出现之前先以听能优先,输入语言;然后,出现物品加以语言输入;再收走或把它放在某一范围中,继续描述物品让孩子听,看孩子能否聚焦到此物品。即以听开始,最后再回到听。

破坏性行为:在教学中故意给孩子制造障碍,设计一些违反常规的活动,来帮助孩子发展表达性语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等等。它是老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技巧。比如喝水没有杯子,吃饭没有勺子,看看孩子的反应。

平行谈话:教导者用陈述句描述儿童专注的焦点或正在做的活动,例如宝宝拿着棒棒糖在用力撕糖纸,教导者可以帮助宝宝表述出来:“宝宝在撕糖纸哦,好漂亮的糖纸,小手撕一撕,撕一撕糖纸……”;

自言自语:教导者用陈述句表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例如宝宝将糖纸给老师,老师说“谢谢宝宝给我糖纸,我把糖纸撕一撕,用力撕一撕,糖纸撕开啦……”。

超语段:即抑扬顿挫的说话。包含音长(声音的长短),音强(声音的大小),音高(声音的高低),四声(1、2、3、4声及轻声)。可以表达情绪,强调事实,表示疑问等。

轮替:是一种互动及会话的基础。在轮流的过程中所用的语言有“还要”、“给你”、“换我”、“等一下”、“好了吗”等。发展轮替游戏对幼儿也是一个很好的强化活动。简而言之,每个人都需要在信息沟通的过程中转换角色。

第四篇:听障儿童家长注意事项

家长应如何面对听障儿童这一现实呢?

1、做一名理智型家长:面对听障儿童,他们也伤心难过,甚至痛不欲生,但他们能很快地冷静下来,去医院或康复机构检查、诊断,如果被确认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就尽早地为孩子选配合适的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坚定的信心、耐心和恒心,科学地对孩子进行听力语言训练,积极与医务人员、语训中心教师配合,力争使自己的孩子像正常儿童一样成长。这类家长的听障儿童,有很多都能进入正常的小学、中学学习,并且成绩优秀。他们的孩子完全融入了主流社会,他们因自己的奉献使孩子聋而不哑。

2、切莫盲目求医,错失康复时机:到目前为止,对各种原因造成的感音神经性耳聋还没有好的治疗办法,尽早选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是明智的做法。一些家长听不进医生的忠告,当孩子已被确诊耳聋后,他们还是到处乱求医,轻信一些虚伪广告(如:扎针、气功、服药等等),结果是浪费了时间、精力、钱财,错过了孩子尽早配载助听器以及学习语言的时机。

3、家长一定要面对现实:一些家长,甚至是些有较高文化的家长,出于个人的自尊心或是为了逃避痛苦和烦恼,不能正视、不愿承认孩子耳聋这一事实,用一些不正确的理由对孩子耳聋这一事实自圆其说:“孩子不聋,只是说话迟。”延误了孩子早诊断、早戴助听器、早培训的时机。

4、尽早求医:当孩子被确诊耳聋并由聋引起语言障碍时,应当把自己悲痛的心理向亲人、医务人员倾诉出来,冷静地听取医务人员的忠告,早选配助听器,或早植入人工耳蜗,早进行听力语言训练,使孩子尽早融入主流社会。家长要学会排解自己的忧伤、焦虑心理,应当懂得生活的道路就是充满着坎坷,如果与盲人、截瘫、脑瘫、精神障碍等等残疾相比,听障儿童比他们要幸运一些。

5、走访成功的家长:看看其他听障儿童戴上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后怎样学会说话、怎样进入正常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学习的,和这些家长交流,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这样面对自己的听障儿童,就会树立信心,看到成功的希望。

6、注意个性培养:要把自己的听障儿童当成健全孩子一样培养、教育,不要处处想到他们“不能干什么”,时时提防,怕这怕那,过分地呵护孩子;而是要多想想孩子“能干些什么”,创造条件让他们去探索,去游戏,让他们走出家庭,与其他儿童交往,在交往中发展各种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7、鼓励语训:选配好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后,对孩子要有耐心和爱心,观察孩子在听力上的每一点细微变化,当孩子有了一点点进步时要及时给与鼓励,适时的鼓励可以强化孩子已有的进步,提高孩子学习语言的信心。妈妈应避免在孩子面前过多流泪,伤心;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因为听障儿童的观察力是很强的,父母脸色的一点变化都会引起听障儿童心理的变化。

8、家长要和康复机构密切配合,学习专业的康复知识

当孩子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后,要和康复机构密切配合,多向孩子的单训老师请教,在每个细节上保证孩子的康复效果,众所周知,父母在孩子的康复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只有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提高孩子的康复效果。

9、家长一定要抓住孩子学习听力和语言的关键期 三岁之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戴上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往往康复的效果接近正常儿童,甚至比健听儿童更优秀。

10、家长一定要尊重自己的康复老师 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入康复就够后,对孩子的康复只是生活上的照料,把康复的重任全部推到了自己孩子的康复老师身上,孩子一旦没有进步就指责老师,或者会因为一点小事乱发脾气,如果这样的家长连自己孩子的贵人都不尊重,怎么能把孩子康复好呢?

第五篇:听障儿童听力康复主要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

听障儿童听力康复主要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

【摘要】0—6岁是儿童语言形成发展的最佳时期,及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对聋儿进行听力语言训练的早期干预。通过对一名听障儿童在亲子班的康复观察、实践,总结出几点影响该听障儿童 康复的主要因素:1)家长在康复过程中的积极配合对聋儿康复起重要作用。2)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康复起重要作用。3)在康复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对康复计划做调整。

【关键词】最佳时期 聋儿 良好习惯 1前言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3万儿童由于种种原因致聋。同时,由于家长不了解相关知识,没有开展早期干预,使孩子错过了说话的最佳时期,结果使绝大多数听力障碍儿童变成了与正常人无法交流的实实在在的“哑”人,同时,导致了语言有关的一系列知识、技能甚至思维的掌握和发展的困难。

从理论上讲,听障儿童的早期干预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听力残疾儿童的缺陷可以补偿这一论断,进一步证明了器官的用进废退学说,并且关键期的理论在聋儿语训工作中得到印证。从言语交际过程看,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的目标是帮助听障儿童重建有声语言系统,即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获得言语能力,修复因听力障碍而脱节的语言链。

亲子班是2-3岁得听障儿童及家长一起接受训练的一种康复形式,家长在老师对听障儿童进行单独训练时在旁边辅助。研究对象在亲自班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唇、舌训练,听觉能力训练和呼吸训练。他是亲子班康复效果较好的一名聋儿,所以就以他作为研究对象总结经验,给自己以后的康复教学工作做好的参考。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情况

×××,男,2008年出生于农村,导致听力障碍原因不明。2011年4月份进入临汾市聋儿语训部亲子班接受训练。入班时只右耳佩戴助听器,补偿效果佳。之前没有接受任何的康复训练。

据了解,他的父母及祖辈均无听力障碍,出生后跟着奶奶,主要语言为当地方言,而且奶奶的文化程度不高。2.1.2 研究对象初步评估 医学评估:右耳纯音测听图

言语评估:由于孩子刚佩戴助听器时间不长而且长期接触的是方言,无法进行正常的评估,只好根据家长的介绍,了解到他会说简单的词语,比如奶奶,爸爸,妈妈等,但说话时发现音调高,即有假音。2.1.3 研究方法

观察法 对研究对象在训练课和课余期间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 访谈法 针对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家庭情况、监护人情况、评估情况等等)在入班时向家长询问。2.2 研究过程

2.2.1 唇、舌训练过程

舌部是至关重要的发音器官,对其进行刺激和锻炼,提高其舌运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对其发音质量的改善大有裨益。

单纯的口舌操是一项枯燥的训练内容,所以将唇、舌训练安排在吃零食和刷果酱的活动中,采用集体教学和个别化训练相结合的形式,每天坚持,锻炼他的舌肌肌力、灵活性和协调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他的唇、舌肌肌力和灵活性都有提高。2.2.2 听觉能力训练

听觉能力分为听觉察知、听觉识别、听觉分辨和听觉理解。听觉能力训练是分两个时间段训练的,第一个时间段是训练课的开始,采用的是集体教学法,是让其在音乐里做出不同的动作;第二个时间段采用的是个别化训练,是通过听不同频率的乐器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包括耐心等待,同时也可以初步评估助听器补偿效果。如果不是最佳补偿,也可以提供数据以便调试助听器。2.2.3 呼吸训练

呼吸训练是在游戏中进行的,比如比赛吹蜡烛,吹纸裙,吹泡泡等活动。也是采用集体教学法和个别化训练。首先是老师演示,之后让孩子一个一个来训练,然后是每个人拿一个玩教具并且家长在身边帮助孩子一起训练。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观察记录结果

观察记录

唇舌能项目 唇能力 舌能 舌肌肌力提高,舌灵活性提高

圆展唇灵活,唇肌肌力提高

聋儿表现

力 力 听听觉觉察知 任何频率打击乐器都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并能耐心等待

能力 能辨别跨度较大的乐器声和言语声,还能辨别出同韵母的双音节、三音节简单词。就他会的包括人物类、身体类、听觉动物类、水果类等日常用词老师在背后给声时,他能正确辨别 地重复,但有些发音不是很准确

听觉较察知和辨别差,对具体的物体能识别,但对图片上的物识别 体识别能力较差

听觉理解能力差,只是单纯的重复,比如叫他的名字时,他的理解 不是“唉”而是先重复他的名字,然后才是“唉”

呼吸能呼吸方式正确了,吹蜡烛是发出的不再是“啊卟„啊卟„”气流 的声音,而是“呼„„”

力 气息 不是能很好的控制气息 3.2 结果分析

在这一段时间的训练过程中,训练课上老师做演示时,孩子的奶奶会让他认真看,有时他的注意力分散,奶奶会严厉的批评,这使得他养成了一个好习惯,能耐心的看完老师的演示,所以在听觉训练时老师无需给予很多引导,他就能做出正确的反应。老师也是尽量在孩子的集中注意的时间里把演示做的简单、有趣,让孩子和家长容易理解;同时也说明做这项训练的目的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便家长做训练。在对他做个别训练时,他的奶奶在旁边认真看老师做训练的手法和技巧,回家奶奶就课堂上的内容重复给孩子做,若有什么疑问,孩子的奶奶会在下堂课及时问老师,与老师交流。老师也会根据他奶奶提供的情况对他的康复效果做评估,并及时对他的康复计划做相应的调整。结论与体会

经过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他的语音快速发展,已经基本掌握了汉语的全部语音音调,虽然发不准的语音有一些,但那都是受幼儿生理发育和环境影响的条件所限。他已经具备学会全部母语语音的心理能力。达到了儿童语音发展的飞跃时期。

他是亲子班康复效果较好的一名听障儿童。在这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实践中得到几点体会: 早期干预是听障儿童康复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应加强听障儿童早期干预的力度,使更多的家长尽早的对听障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在听障儿童早期干预的过程中,家长的心态和辅助作用非常重要,家长要调整好心态,积极投入到对孩子的康复中。家长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老师的帮助,因为不是每个家长对听障儿童康复方面的知识都了解,有些家长甚至不是因为自己的孩子有听力障碍认为所有人都是健听人,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教孩子,还要在课下教与家长康复的知识,以便家长在其他时间可以教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更好的康复。在康复过程中,孩子的良好习惯对康复也是至关重要的。习惯对每个儿童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没有良好的习惯就会让儿童的发展缓慢。听障儿童如果没有良好的习惯,那他就不能认真看完老师的教学演示,也不能在做训练时很好的配合老师,这样就得不到好的康复效果,甚至康复效果为零。康复过程中老师不能按部就班地按照制定好的康复计划,要根据聋儿的康复效果及时地调整康复计划,以做到最适合该聋儿的最佳康复。有句话叫“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老师要做到对每一名聋儿仔细的观察,认真的分析,然后对他的康复计划做出及时正确的调整。

现在他已经在做更进一步的康复训练,他的听觉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而且他的左耳也佩戴了助听器,这对他的康复有进一步的推动作用,老师根据他的评估结果开始对他进行进一步的听觉语言康复的训练,使其更快地学会听话、说话,能流畅地人交流。

当然,他并不是在康复过程中一切顺利,尽如人心的,他也有理解不当的地方,如:每天来了老师都会叫每个小朋友的名字,叫到他时,他的回答是“他,唉”,而不是“唉”简单的答应,因为在他还不会开口回答时,老师在叫他的名字后就会“唉”,这说明他存在对语言的理解欠缺的问题,现在在语言模仿的阶段。

听力障碍儿童由于其残障的原因使其在发展上尤其在早期发展上,既有所有儿童的共性,又有其特点,或者说,听障儿童的早期教育需要既有所有儿童的一般需要,又要有自己独特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全礼.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第1版

[2] 吴月芹.从言语过程反观聋童听力语言康复中的几个问题[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0年12月第4期

[3] 刘全礼.残障儿童的早期干预理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8 [4] 张莉.儿童发展心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顾建玲.聋儿早期干预个案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6年第2期

下载同理心对听障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同理心对听障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二

    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二) 三、加强阅读与交往能力培养 由于听力障碍,学前听障儿童通过听觉系统所得到的语言信息比正常孩子少得多,语言、认知、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等方面相......

    教师的言、行状况对听障儿童学习、发展的影响(合集5篇)

    教师的言、行状况对听障儿童学习、发展的影响 摘要:听障儿童是通过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后在有声环境中学习语言的过程,本文探讨康复教师的语言状况从言语的准确度、灵活度、语......

    谈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

    摘要: 在实施计划生育后,我国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养育者不一定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难免对幼儿有所溺爱和骄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幼儿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家庭这......

    浅谈家庭暴力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浅谈家庭暴力对儿童个性发展的不良影响及其对策 钟慧娴 (教育科学学院08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海南 五指山 572200) 摘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之中,特别是孩子。当......

    浅谈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李婧婧(精选)

    浅谈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宁夏特殊教育学校 李婧婧 【摘要】: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育的重心正逐步沿着教书向着育人的轨迹上发生着变化。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健康的心理素质......

    听障儿童机构康复训练操作规范

    听障儿童机构康复训练操作规范 第一章 咨询工作 第一条 康复机构应设立专人负责咨询及入园安置、离园等工作。 第二条 咨询方式可根据机构情况采用电话咨询、网上咨询或到......

    听障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及矫治策略

    六、本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课题研究过程 1、课题准备阶段(2016年4月~2016年9月) ①设制调查问卷,深入调查研究听障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及矫治策略的的教学现状和聋校老师对听......

    论听障儿童道德教育论文i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论听障儿童道德教育 【摘要】聋人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近年来屡屡在媒体上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与不解。聋人犯罪作一个社会问题,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