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讨和研究》课题工作报告[精选]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讨和研究》
课题工作报告
宁阳十二中英语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 研究背景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强调打好英语语言基础的同时,对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应用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它要求学生能通过读和听获得知识信息和语言,经过思维,在原有知识及语言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内容和语言加工和重组,并赋予新的内容,然后输出,从而完成交际;目的是帮助我国学生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
但在目前我们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授课极少用英语,特别是农村中学母语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学生读说英语的机会很少,有的初中毕业说不出几句英语。经过认真的分析和反思,发现当前初中英语口教学的具体问题是:
1.教材方面口语材料单一的问题:
学生能接触到的口语材料基本上是教材,而这些材料形式单一,内容雷同,跨度大,难度不低,不能激发学生的口语兴趣,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2.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师训练学生口语的形式和方法简单
教师训练学生口语的形式和方法单一,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规定的口语材料。在整个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在被动的训练口语,自己的思维空间和思考动力受到限制。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心失衡
《新目标》(go for it)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口语材料。不仅在篇幅上有所增加,而且材料的选择和难易度与以前的教材相比有较大的改进。虽然新教材信息量大,时代性强,内容新颖以及符合中学生口语心理和兴趣等优点,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把口语材料分解成孤立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教学,致使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重心失衡,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英语口语材料的应用功能。
(3)教学手段落后。
特别是农村中学的教师会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较少,能每节课坚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更少,更不用说网络平台上进行英语教学。况且,我们缺少学习英语的语境和氛围,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和网络辅助英语口语教学必不可少的。
(4)不能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
语言能力与学生的兴趣,志向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而这些品质显然不能通过单一的应试强化训练来培养。目前,许多初中教师在口语教学中更注重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学生在训练口语时他们害怕开口,不愿开口,其口语质量和口语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脱离哑巴英语时代,能够用英语进行交际,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价值 1.本课题的创新点:
(1)生活性、实用性。虽然现行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但是局限性较大,实用性偏少,有过多的书面用语。本课题就将大量的英语日常用语融进课堂,让学生在口语课堂上接触大量的英语日常用语。本课题组将英语最大程度的语言生活化和实用化,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展开口语的学习,使英语学习妙趣横生,丰富学生的生活,此外在课堂中融入一定的情感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对一些良好的习惯进行潜移默化。
(2)内化性。基于英语对话和课文整体教学实验的成功实施,本课题组将充分发挥这个优势,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加上全体英语老师的配合和重视,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示他们的能力,这样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英语口语的学习习惯,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
2.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本课题针对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哑巴英语”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参考《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英语口语技能所提出的五级要求,结合本区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遵循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及时体现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尝试开发和利用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英语口语校本课程来展示教育内容,通过初中英语口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营造英语环境,培养英语思维,提高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通过课题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师生之间沟通更加灵活,手段更加多样化。
(3)通过课题研究能够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能更加深入地掌握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1.书刊:《中小学外语教学》、《英语教学法》、初中《英语教学理论》、《素质教育实施纲要》、《英语课程标准》。
2.《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三级目标指出“学生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能在教室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活动;能利用所给提示(如图片、幻灯片、实物、文字等)简单描述一件事情。
3.英语教学的听说领先的原则,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语言的交流是从听说开始的,而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又是相互联系的。听说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增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4.美国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为目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标,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来教、来学、来使用。
四.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及课题组人员分工
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主要采取:调查研究、比较研究、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等方法综合进行研究,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使研究工作更为科学、深入。
实验周期:1年。即2012.11----2013.11
研究的步骤主要是:
(一)准备阶段(2012.11.01---2012.11.15):成立项目研究小组,确定项目成员及负责人;调查初一年部分学生的英语口语情况,确定研究申请项目;根据项目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内容;确定项目的研究思路、过程、内容的探索、具体事件的思考;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等等。
(二)实施阶段(第一阶段)(2012.12----2013.07),进行第一阶段调查、分析、研究,对调查分析情况得出阶段性小结好评估,并写出少量论文。进行适当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
1.坚持把“愉快教学法”和“和谐互动法”融入到课堂中去,并利用各种有效手段,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开口说话”。初一的学生在课堂里上一节课会感到疲劳,然而让他们玩上一节课,两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却不会感到疲劳。教学中,我以“猜”为主题设计了“猜东西”、比高矮、猜胖瘦等系列游戏来猜人、猜物、猜方位、猜小动物,还有打电话,传话,说悄悄话等游戏取代枯燥乏味的单词,句型模仿。例如:教学单词monkey、dog、cat„时,我先准备好这些动物的图片,教他们读完这些单词后,让学生模仿小动物做出动作或叫出声音,让其他同学猜,看谁模仿的像,猜的快。在学习对话时,我就让学生分成小组,然后,我就叫每组的第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我告诉他们一句话。一个一个地往后传“悄悄话”。最后的那一位同学再大声的告诉大家,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合作的好,说的准确。这样,既体现了小组合作精神又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也学会了对话。学生在学、做、玩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新单词和对话。
2.组织了各类丰富多彩的口语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例如:创设了“英语走廊”和“英语角”,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口语活动。“英语走廊”是针对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设置的,虽然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了三年的英语,但是英语的语言基础很薄弱,所以老师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语感,激发他们大胆说英语的欲望。我们在课室里贴上“每日英语”的横幅,用醒目的颜色标示出来。在每个课室外的展示台上,贴上学生自己设计的英语手抄报及英语小卡片,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例如:学生甲画了两个小丑,一个胖(fat),一个瘦(thin),五官的颜色也不同。让学生在课间对这幅图画进行评价,但必须用英语进行交流。如:This clown is fat.That clown is thin.It is a red nose.It’s a black mouth.从而让学生复习到了五官和颜色的单词。
实施阶段(第二阶段)(2013.07----2013.09)进行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重点论证第一阶段成果,并进行可行性测试,对教学实际进行评估,对前阶段实验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分析。
充分利用校内外语言环境,为学生的英语口语运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课堂上,我们将 “愉快教学法”和“和谐互动法”融入课堂,采用总结出的两种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方法是:(1)互动式口语课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基本教学过程为: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汇报评价。引入激发兴趣,激活已知信息--启动引出话题--输入整体感知,接受新知识--加工或者练习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发挥技能--输出知识技能的迁移和运用,形成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活化教材,精心设计口语思维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为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因此,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该模式的要旨。活化教材是保证创造性的教学思维是灵魂。学生是参与者,英语课堂上我们要充分体现在“动”字上,“动”则活则灵则成。(2)任务型口语课堂教学模式 在任务型口语教学中,常以单元中的话题为一个学习段的主题,把教学内容设置为活动任务,在交际活动中完成语言学习的过程。英语任务型口语教学分三个步骤 1 Pre-task任务前教师在此阶段介绍话题布置活动任务说明背景为任务活动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完成任务所需的任务语言。2Task-circle任务环 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分步骤地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尽其所能地综合运用目标语言。学生可以以个人、伙伴或小组形式完任务。3 Post-task任务后 学生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反思、总结、归纳语言知识,教师对完成任务情况作出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
(三)总结阶段:(2013.09---2013.11):
认真总结,不断提高英语口语教学质量。
1.组织多次的学生英语口语检查,测试学生英语口语提高情况。
2.进行检测,评估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的情况。
3.组织教师写好教学论文,撰写研究报告。
本课题的人员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薛梅 朱开胜 课题研究方案:朱开胜
材料整理收集:徐连胜、程明、任凤芹 活动组织:任凤芹、程明 邵德民 课题总结报告:朱开胜
五、研究成果与不足 a课题研究的成果
1首先,课题研究实现了引领,搭建了平台。
自从我校课题申报立项以来,学校领导及各部门给与我们英语组极大的支持和配合,并给一些活动经费来开展各项活动,保证了各项活动顺利的开展。强化了学校英语组的团队协作精神,引领老师和学生们创设了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大大浓厚了学习英语的氛围,成为学校的一个亮点,真正引领学生走进了英语乐园,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口语一个快乐的平台。
2其次,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研究推进了课程改革。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各项活动的举办,我们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都加强了理论学习,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养和业务能力,培养了教师求真务实的精神。真正落实了新课改的精神,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实践操作,提高了教学水平和组织能力。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做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探究英语课堂口语教学设计听课过程中,大家都群策群力畅所欲言,给执教老师提出意见。平时的课例研讨实践中,每位课题组成员都通过说课、听课、评课、反思重新修改教案上第二次课,我们每个老师都精心准备了适合自己本班实际的口语课教学设计。课题组的老师大胆实践,并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提炼成理论,朱开胜老师写了《如何才能高效地教授英语口语》、徐连胜老师撰写了《初中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方法探讨》及《关于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思考》、薛梅老师撰写了《英语口语提升路径论文》及《浅谈初中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程明老师写了《初中英语口语练习探讨》、任凤芹老师写了《浅谈初中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及《怎样在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口语》的论文,朱开胜老师的论文《激发学生兴趣,创建高效和谐课堂》获国家级论文评选一等奖,任凤芹老师在《学生周报》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知识能力”大赛中荣获英语学科辅导一等奖,县优质课一等奖。
3再次,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口语水平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1)学生的口语能力明显改善。原先他们只会说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现在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交际和运用能力,能在创设的情境下自主交流,有些同学还时不时冒出一句我们教的100句流行英语口语里面的句子。或者三五个围在一起唱英语歌曲,有的同学就拿班里自办的英语报纸出来,读里面的佳作或者优美句子、、、、、总之在他们的带动下,在全校学生中形成了浓厚的英语表达的氛围。(2)学生的听力、写作能力也大大提高。以往我们学生的听力普遍不行,一旦遇到稍有难度的听力训练和听力试题,就束手无策了,写作题目基本上是空白或者能写一两句中文式的英语,写的也是词不达意,让我们老师很伤脑筋。经过我们在英语角训练的听说的方法之后,参与英语角活动试验的学生听力、写作能力大大增强。很多同学经过2、3分钟的准备,都可以口头作文。(3)学生的英语成绩得到了提高。我校的英语成绩比以往有了全面的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英语的积极性得到发展,两极分化有了明显的缩小,课堂也活起来了。原来一些不爱学习英语的学生,现在对英语也产生兴趣了,作业按时完成了,早晚读也不再是乱哄哄的,都自觉读单词、句子、对话有些同学还分角色朗读,每个同学都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在各种竞赛中成绩喜人。特别是在三月份市举行的“飞扬的红领巾”少年儿童综合素质展示比赛中,朱文康、刘可新等五位同学获特金奖,李继平、周晓彤、颜翰等二十位同学获金奖,另有多名同学获银奖、铜奖。总之通过活动的持续开展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步入正轨,我们初步看到了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体验成功--增强信心--自觉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英语成绩提高。
4总结出农村中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1)互动式口语课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基本教学过程为: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汇报评价。引入激发兴趣,激活已知信息--启动引出话题--输入整体感知,接受新知识--加工或者练习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发挥技能--输出知识技能的迁移和运用,形成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活化教材,精心设计口语思维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为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因此,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该模式的要旨。活化教材是保证创造性的教学思维是灵魂。学生是参与者,英语课堂上我们要充分体现在“动”字上,“动”则活则灵则成。(2)任务型口语课堂教学模式 在任务型口语教学中,常以单元中的话题为一个学习段的主题,把教学内容设置为活动任务,在交际活动中完成语言学习的过程。英语任务型口语教学分三个步骤 1 Pre-task任务前教师在此阶段介绍话题布置活动任务说明背景为任务活动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完成任务所需的任务语言。2Task-circle任务环 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分步骤地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尽其所能地综合运用目标语言。学生可以以个人、伙伴或小组形式完任务。3 Post-task任务后 学生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反思、总结、归纳语言知识,教师对完成任务情况作出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
b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1)对课题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还未能发挥它用于辅助课堂教学的最大作用。对课堂口语教学的设计,跟我们的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有很大的差距。(2)要进一步长久持续的激发学生的热情,必须要关注个性的差异,对于大班额来说,困难很大。(3)要给学生参与讨论、开口说话难。在七年级还可以,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金口难开。九年级还要参加中考,复习课如何提高口语,这个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4)吸收别人的经验还不够,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还不够密切,去取经的地方又因经费问题而叹为观止。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讨和研究》
课题工作报告
宁阳十二中英语课题组
2013-12-17
第二篇:教学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物理教学中培养高中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课题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物理研究课题“培养高中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于2002年8月被邯郸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确定为教学研究项目正式立项,项目起止时间:2002年8月-2003年12月,期间由于“非典”原因,致使结题时间推迟到2004年12月。现研究已完成,本课题组申请结题。
一、本课题研究过程
在本课题立项之后,我们开展了此项研究。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本课题的支撑理论,研究课题的范围界定、确定实施课题的研究主体(2002届新高一1、3、5班)。于2004年3月对我校高二1、3、5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60份,回收221份,回收率85.0%,其 37
中有效问卷213份,有效率96.4%,抽样调查率36%(我校招收高一学生722名)。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取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辅助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变长期以来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要求,轻独立见解,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良倾向,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动手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真正体现,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布置课题作业,以课本已有的社会生活的相关问题,提出综合课题让学生以分组或独立地以论文、报告等形式从各个方面加以论证,并把富于新颖性、创造性的活动过程与研究结果在全校师生和学生家长中公开发表和展览,让学生体验学习和创新的愉悦感。开展综合学习活动,督促学生独立地以各种学习形式或指导方式把学科系统内的知识和相关的知识综合起来,强调各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广泛开展第二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活动,开放学校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场所和器材,并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提高,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的能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各方面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适时地激发学生的灵感,挖掘进行创新的素材。
经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得到了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对高一其它班学
生进行了评价、对比和分析,找出了目前中学教学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同时提出了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策略。
二、本课题的新内容、新方法及意义
1.对中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调查在我县尚属首次,通过调查和研究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并发现了我地中学教学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和发展方向,为未来我市教育规划、教育投入和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使我市中学教学的发展更具方向性、科学性。
2.本研究采用了数学统计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了分层评价,其分层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为本研究独创,为教育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完善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3.本研究所得结论,为下一步创新教学改革的研究、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也为物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三、本研究需继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继续探索和研究:
1.本研究结果仍需验证,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2.在现有资源和条件下,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措施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3.教学的改革思路、方法需做更深入的研究。经过本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本课题的研究已于2004年12月全部完成,并将研究报告《培养高中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呈交你处(市课题研究规划办),本研究报告1万7千余字,包含详实的资料、数据及分析研究内容,现申请结题。
此致
申请人:中学高级教师
敬礼李振2004年12月
第三篇: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
一、研究背景
1、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批判地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遗产中最主要最大量的部分是用书面形式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要利用这些文献资料,就必须克服语言文字的困难。文言阅读教学基本目的就是为了增进我们阅读古书的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2、《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负载和传承着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3、语文新课程凸现了文言文教学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文言教学基本任务。学好文言文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于国于家于个人都是很重要的。在这种社会要求下,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更应该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4、当前文言文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很多,我们认为但归根结底是两条:一是教学目的定位不当,“为考试而学,为升学而学”成为文言文教学主要甚至唯一的目的,以至教学内容无限向艰深、琐碎、偏僻延伸;二是教学策略失准,串讲、串译被视为文言文教学的不二法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心理,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教得辛苦、教得无奈,学生更是学得艰难、学得疲惫,以至视文言文学习为畏途。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探索研究文言文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既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一)选题意义
文言文是打开古代文化宝库的钥匙,是承载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人们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的工具。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文言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可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人文素质得到提高。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痛感语文教学不尽人意,强烈呼吁国家教委和有关部门加大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比重,提高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本课题的研究是针对语文学科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和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进行的。结合我校语文教学改革实际,主张通过“教学改革,培养能力,拓展深化,提高素养”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中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提高个人素养,吸取文言文的精华;同时提高现代汉语水平的发展价值和教育价值。
(二)研究现状
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呈现万马奔腾、欣欣向荣的景象,相对于“现代文”和“写作”等几块园地,关于文言文应如何进行教学改革的观点和论述还是比较零散的,缺乏具体、系统的阐述与论著。文言文教学的探究与改革还不够热烈与深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近期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而如何将文言文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结合起来,研究者涉及却很少。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及主要观点
(一)基本思路
1、课题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从大到小,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分三个层次来研究教育模式。本研究课题就是把教师课堂教学情况作为研究的重点,从微观的角度把握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与需求,探寻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突破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消除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隔阂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2、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研究
(1)导入: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2)诵读:通过积累文言语感,初识文言常用字,大致了解文言文诵读的基本技巧和规律。采用通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掌握句读、语气、停顿、重音、语速)与精读(字斟句酌、质疑释疑)相结合;美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与品读(听其言、入其境、品其味、动其情)相结合。
(3)理解: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有计划地识记和分辨文言常用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理解相关的文言、文学和文化常识。品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探究课文中蕴含的思想美和情感美。
(4)拓展: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下逐步增多自学的因素,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5)评价:通过试卷检测,朗读比赛,短剧表演赛,文言知识比赛等形式来建立学生“亲近文言文”成绩卡,记载学生各项成绩,参加活动次数和态度等。评估的工作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组长负责,教师监督指导,并向家长通报。
3、提高学生文言能力的研究
通过构建文言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研究,改变条块分割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文言作品内容中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熏陶、感染学生,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理解、鉴赏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使他们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地通过课外阅读拓展深化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如:课堂学习某文言作品的片段,课外阅读整部作品,课堂学习某作者的某篇作品,进而课外阅读此作者的其他作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二)主要观点和目的
1、通过文言文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2、通过文言文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深刻涵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水平,促进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3、通过文言文的教学使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古人的文化底缊,传承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古文的“知、情、意、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品质和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情操。
4、通过文言文的教学弘扬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新的人文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达到“以先进的文化的教育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文化创新的目的。
5、通过文言文的教学,使古代的经典作品永恒的留在学生的思想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坚定的爱国热情,使中华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在东方大地上闪烁永久的绚丽光彩。
(三)研究的内容
1、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以及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文献。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通过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特点以及水平等。学习心理学发面的理论,研究了解初中学生身心特点,记忆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
2、以课堂为核心,以课改的新理念指导文言文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文言的阅读理解能力。
①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原有的单纯教学手段。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丰富文言的教学内容,活化教学手段,使课堂声色结合,图文并茂,更直观更形象,触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巧妙借助问题,构建学生与文言读本的桥梁。教师可开拓创新,发展问的形式。改变原有的教学形式,发展提问的模式,变教师一人发问、一问到底,为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提出问题相结合。以“本”为本,把语文教材、文章本身作为立足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挖掘文本的内涵,用问题敲开对文本探究的大门,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汲取精神的营养。
③寻求文言教学的探究点,建立文言文教学的模式。改变固有的文言文教学的先导入,后字词,再作者介绍,然后朗读逐句翻译等模式,可创见性的将教学模式的五要素即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组合、操作程序等五个因素互相联系,有机的组合。以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自主创新合作的理念,以探究点为突破,拔出萝卜带出泥,牵一发而动全身,点面结合的教学模式。
④不断尝试各种学习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依据新课标精神,可以把文言文教学与活动实践课相结合,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如开展讲文言故事、文化常识竞赛、课本剧表演、古诗文吟诵、文言课本剧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达到自主积累记诵文言文的目的。
(四)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的研究上我们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将参考国内文言文教学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归纳分析。
2、问卷调查法。用问卷的方法,调查分析目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厌学的原因。研究原因,探讨改变现状的有效途径。
3、个案研究法。借助课堂实录和教师的日志资料进行个案研究,了解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教学效果。
4、行动研究法: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及时调整研究策略,改进研究方法,创新探索文言文教学新方法新模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5、经验总结法:通过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研究,寻找出符合新课改理念与精神的的有效的文言文微观教学模式。
四、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内容,八年级为实验年级。
五、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吕耀峰(一级语文教师)
1、负责课题的整体研究动向,组员分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
2、定期召开课题组教研会,总结前期研究成果,布置下一阶段研究工作
3、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
张瑜:负责资料统计分析、实验年级各阶段的问卷调查及知识掌握情况和技能的测试;
郭娜:负责资料统计分析、资料收集整理及实验年级的教学;
曹艳斌:负责参考资料的收集及实验年级的教学、解决现代信息技术。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本课题自2015年02月——2016年03月结题。
2、本课题采取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办法,每学期结束前检测实施效果,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下一阶段的实施研究的侧重点。
3、本课题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03――2015.05①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实验年级;②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③培训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5.06――2016.01①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检测,了解学生状况,建立前期档案;②做好实验课例、课件、论文等研究资料的积累和整理;③定期研讨、交流;④撰写实验报告、总结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01――2015.03 ①对研究过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②总结成果,申报结题。
七、实验预期成果
(一)成果形式:
1、实验研究报告、论文等;
2、教学设计方案、课件课例等;
3、学生作品、展示课等
(二)结果预测:优化教学方法,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取得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第四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讨和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讨和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宁阳十二中英语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 研究背景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强调打好英语语言基础的同时,对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应用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它要求学生能通过读和听获得知识信息和语言,经过思维,在原有知识及语言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内容和语言加工和重组,并赋予新的内容,然后输出,从而完成交际;目的是帮助我国学生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
但在目前我们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授课极少用英语,特别是农村中学母语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学生读说英语的机会很少,有的初中毕业说不出几句英语。经过认真的分析和反思,发现当前初中英语口教学的具体问题是:
1.教材方面口语材料单一的问题:
学生能接触到的口语材料基本上是教材,而这些材料形式单一,内容雷同,跨度大,难度不低,不能激发学生的口语兴趣,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2.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训练学生口语的形式和方法简单
教师训练学生口语的形式和方法单一,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规定的口语材料,在整个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在被动的训练口语,自己的思维空间和思考动力受到限制。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心失衡
《新目标》(go for it)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口语材料。不仅在篇幅上有所增加,而且材料的选择和难易度与以前的教材相比有较大的改进。虽然新教材信息量大,时代性强,内容新颖以及符合中学生口语心理和兴趣等优点,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把口语材料分解成孤立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教学,致使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重心失衡,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英语口语材料的应用功能。
(3)教学手段落后。
特别是农村中学的教师会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较少,能每节课坚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更少,更不用说网络平台上进行英语教学。况且,我们缺少学习英语的语境和氛围,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和网络辅助英语口语教学必不可少的。
(4)不能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
语言能力与学生的兴趣,志向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而这些品质显然不能通过单一的应试强化训练来培养。目前,许多初中教师在口语教学中更注重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学生在训练口语时他们害怕开口,不愿开口,其口语质量和口语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脱离哑巴英语时代,能够用英语进行交际,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有关概念的界定
口语教学,是指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英语听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营造语言环境、对话情境,提高学生能力,使英语学习适应新的考核方式要求,从传统教学中单纯注重书面表达向实践运用、交互方面发展,从而使英语教学适应社会发展、个人素质发展、语言运用发展三方面的要求。这一教学方式中应突出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使语言学习的实践运用功能得以发挥。
从具体操作上来看,这一教学方式主要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出这一课题研究,主要宗旨是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对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英语听、说两方面结合实际能力的训练,从根本上改变“哑巴英语”的现状,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三、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1.书刊:《中小学外语教学》、《英语教学法》、初中《英语教学理论》、《素质教育实施纲要》、《英语课程标准》。
2.《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三级目标指出“学生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能在教室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活动;能利用所给提示(如图片、幻灯片、实物、文字等)简单描述一件事情。
3.英语教学的听说领先的原则,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语言的交
流是从听说开始的,而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又是相互联系的。听说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增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4.美国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为目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标,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来教、来学、来使用。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种适合于农村初中的口语教学模式。
2.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让教师学会运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具有现代教育理论、具有创新活力的高素质教师。
3.提高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着重培养他们敢说和愿说的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和愿望,不断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最终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养成初中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以及英语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现行教材虽然与生活紧密相连,但是还是缺乏较为地道和使用的口语表达方式,在语言表达上稍显单一,且较为书面化和实际生活有一定的差距。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是如何更加地将英语口语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他们更好地讲英语只是学以致用,发挥语言的交际作用。
五、课题的内容和措施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从初始年级规范初中生英语发音,培养良好的听说能力;
(2)让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习惯,克服“哑巴英语”;
(3)从初中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树立学生的信心;
(4)在学习过程中穿插当代西方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教育。
2.课题研究的措施
(1)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建立一支优秀的英语教师队伍,这是保证课题研究圆满成功的关键。教师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并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教师应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力求使自己的语音纯正,语言生动,教法灵活,以艺术般的魅力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自发主动地去学习。
(2)抓好起始关。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提高流利程度,培养良好的语感。让学生多听录音,使他们受到英美标准发音的熏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进而产生想开口说英语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多加模仿,以增加他们英语中的“洋味”。
(3)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不但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而且在课堂外也要多开辟学习英语的渠道,创建一种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比如,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尽可能地使用英语,象师生之间的问候、道别等。又比如开办英语园地、校园英语角等。使学生感到英语就在他们的身边。
(4)适当介绍一些背景知识,使学生了解一些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了解一些西方的风俗习惯,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在交际中学会使用道地的语言表达方式。
(5)增设一些课外活动。如:学唱英语歌曲,开展英语朗诵比赛,英语猜谜活动等。长期坚持下去,可以使学生克服害怕开口的心理,还能增强他们的语感,把握语速、语流的连贯性和流畅性,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进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实验班、对比班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实验班特别内容的调查,采取问卷形式,一期两次,开校期末各一次。(另设单面调查问卷)
2.观察法:对实验班的初中操作,要进行认真的观察,作好记录,以便分析、总结有价值的东西。
3.实验法:对某种实验要求、内容或措施,有其独创性的可进行有控制性的实验。
4.对比法:对实验班的基本情况,创造必思维的初中操作能力等,用适当的方法测试,并与对照班进行对比研究。
七、本课题的实施阶段及人员分工:
1.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实验周期:1年。即2012.11----2013.111、准备阶段:2012.11.01---2012.11.15。主要任务要求是(选题)、收集相关课题资料,学习有关理论,拉高对教改实验的认识和教育科研水平,以适应教育科研的需要。具体实施内容有:(1)建立健全课题小组,制定具体、可行的实验
方案(2)进行前期调查、分析、提供依据,实验前问卷调查、分析报告(3)课题负责人培训课题组成员有关课题研究的知识,进行相关理论学习(4)积极组织教师学习课堂教学用语,自觉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5)调查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深入课堂听课进行座谈访谈。(6)撰写课题总体方案、计划
2、研究阶段:2012.12----2013.09。进行实验(1)课题开题,完善方案。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多渠道收集材料,不断对实验方案进行修订、调整使之不断充实完善。(2)结合理论学习,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好切入口逐步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思路。(3)课题研究与课题实践相结合继续开展课题研讨活动说课、评优课、反思性案例、课例研究、课题组核心人员系列活动等。(4)做好学生前后口语对比,建立一组研究对象的档案,包括录音带、光盘等。(5)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开辟英语角、朗诵比赛、演讲比赛、3分钟脱口秀、一日英语导游、购物等系列活动。(6)资料收集整理,建立档案。(7)课题阶段总结:A)完成一个教学经验总结。B)资料整理。C)完成课题阶段总结报告
3、总结阶段2013.09---2013.11
(1)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2)做好结题准备工作。(3)迎接专家验收课题结题
2.本课题的人员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薛梅朱开胜
课题研究方案:朱开胜
材料整理收集:徐连胜、程明、任凤芹
活动组织:任凤芹、程明邵德民
课题总结报告:朱开胜
第五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讨和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强调打好英语语言基础的同时,对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应用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它要求学生能通过读和听获得知识信息和语言,经过思维,在原有知识及语言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内容和语言加工和重组,并赋予新的内容,然后输出,从而完成交际;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
但在目前我们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授课极少用英语,特别是农村中学母语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学生读说英语的机会很少,有的初中毕业说不出几句英语。经过认真的分析和反思,发现当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具体问题是: 1.教材方面口语材料单一的问题:
学生能接触到的口语材料基本上是教材,而这些材料形式单一,内容雷同,跨度大,难度不低,不能激发学生的口语兴趣,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2.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师训练学生口语的形式和方法简单
教师训练学生口语的形式和方法单一,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规定的口语材料,在整个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在被动的训练口语,自己的思维空间和思考动力受到限制。
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营造语言环境、对话情境,提高学生能力,使英语学习适应新的考核方式要求,从传统教学中单纯注重书面表达向实践运用、交互方面发展,从而使英语教学适应社会发展、个人素质发展、语言运用发展三方面的要求。这一教学方式中应突出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使语言学习的实践运用功能得以发挥。
从具体操作上来看,这一教学方式主要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出这一课题研究,主要宗旨是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对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英语听、说两方面结合实际能力的训练,从根本上改变“哑巴英语”的现状,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三、选题依据:
1.书刊:《中小学外语教学》、《英语教学法》、初中《英语教学理论》、《素质教育实施纲要》、《英语课程标准》。
2.《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三级目标指出“学生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能在教室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活动;能利用所给提示(如图片、幻灯片、实物、文字等)简单描述一件事情。
3.英语教学的听说领先的原则,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语言的交流是从听说开始的,而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又是相互联系的。听说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在口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4.美国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以培养学
(3)从初中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树立学生的信心;
(4)在学习过程中穿插当代西方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教育。2.课题研究的措施
(1)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建立一支优秀的英语教师队伍,这是保证课题研究圆满成功的关键。教师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并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教师应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力求使自己的语音纯正,语言生动,教法灵活,以艺术般的魅力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自发主动地去学习。(2)抓好起始关。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提高流利程度,培养良好的语感。让学生多听录音,使他们受到英美标准发音的熏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进而产生想开口说英语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多加模仿,以增加他们英语中的“洋味”。
(3)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不但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而且在课堂外也要多开辟学习英语的渠道,创建一种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比如,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尽可能地使用英语,如师生之间的问候、道别等。又比如开办英语园地、校园英语角等。使学生感到英语就在他们的身边。
(4)适当介绍一些背景知识,使学生了解一些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了解一些西方的风俗习惯,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在交际中学会使用道地的语言表达方式。
(5)增设一些课外活动。如:学唱英语歌曲,开展英语朗诵比赛,1.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实验周期:3年。即2015.11----2018.11
1、准备阶段:2015.11.---2016.05。主要任务要求是(选题)、收集相关课题资料,学习有关理论,拉高对教改实验的认识和教育科研水平,以适应教育科研的需要。具体实施内容有:(1)建立健全课题小组,制定具体、可行的实验方案(2)进行前期调查、分析、提供依据,实验前问卷调查、分析报告(3)课题负责人培训课题组成员有关课题研究的知识,进行相关理论学习(4)积极组织教师学习课堂教学用语,自觉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5)调查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深入课堂听课进行座谈访谈。(6)撰写课题总体方案、计划。
2、研究阶段:2016.05----2018.04。进行实验(1)课题开题,完善方案。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多渠道收集材料,不断对实验方案进行修订、调整使之不断充实完善。(2)结合理论学习,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好切入口逐步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思路。(3)课题研究与课题实践相结合继续开展课题研讨活动说课、评优课、反思性案例、课例研究、课题组核心人员系列活动等。(4)做好学生前后口语对比,建立一组研究对象的档案,包括录音带、光盘等。(5)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开辟英语角、朗诵比赛、演讲比赛、3分钟脱口秀、一日英语导游、购物等系列活动。(6)资料收集整理,建立档案。(3)课题阶段总结:A)完成一个教学经验总结。B)资料整理。C)完成课题阶段总结报告。
3、总结阶段2018.04---2018.11
鸡东县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所在单位:鸡东县永和中学
课题负责人:单钟辉
时间:2015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