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昌吉州二中教育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昌吉州二中教育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根据《关于对全州开展教育重点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现将我校素质教育和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学生德育、双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安全及教育援疆工作等开展情况做一汇报。
一、素质教育和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情况
1、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我校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初中的招生中,按照学区划分,不举行选拔性考试,免试就近入学,对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并按规定免收学杂费。不设臵重点班,均衡配臵教师、教室设备等资源。在课程的设臵上,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同时规范教辅用书,非毕业年级每科只允许征订一种教辅用书,杜绝节假日补课或者变相补课现象,切实减轻初中学生课业负担,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在教学研究上,学校加强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学校注重培育学生的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学校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每天开展眼保健操、广播体操,课外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年召开运动会、冬季长跑、体育节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
2、高中新课程改革施行情况:自从高中实施新课程后,我校就制定了《高中新课程三年规划》,对3年的课程进行了整体规划,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自治区课程设臵方案,有计划地开齐所有课程,严格分配课时,不擅自增加或减少课时。尤其是课改后新增课程。我们开足开齐各学科的所有模块,高一年级以必修模块为主,高
二、高三以选修课程为主。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学校非常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全员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学生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周。学校从2000年以来一直坚持在高一年级实施研究性学习,新课改实施后,研究性学习更上升为学生获取学分最多的一门必修课。为此,学校新课程指导委员会考虑到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具体情况,配备了研究性学习专职指导教师(负责研究性学习的师生培训、指导和管理)和课题指导教师,即双导师制;设臵了研究性学习课,各年级研究性学习课时安排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弹性课时制,要求学生全员参与,2011届学生在高一学年期间共有103个课题按期顺利结题,结题时经过学科组选拔评选、推荐了10个优秀课题在全校进行了汇报,涌现了很多优秀的课题,如马龙飞同学的课题成果,获得了国家的专利。
4、素质教育推进:学校每年举办艺术节和元旦文艺汇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学校每年5月初,历经1个月时间开展文化体育艺术科技节和读书节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兴趣,也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活动有各类体育比赛、棋类比赛、广播操比赛、健美操表演、大合唱、小型音乐会、卡拉OK歌曲比赛、书法绘画、摄影、话剧表演、朗诵表演比赛、科普人文讲座、科技制作、航模表演等活动,活动丰富而有内涵,全面而深入地展示了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每年活动都很成功,深受学生的欢迎。
学校现有航模、美术、舞蹈、军乐、李阳疯狂英语、健美操、篮球、足球等十多个社团和训练队,尤其是航模成绩有大的突破,我校为基地,成立了昌吉州海陆空模型协会。学校军乐队现在是州上唯一的学生军乐队,大型活动中承担演奏任务。学校篮球队、健美操队都取得了全疆冠、亚军的好成绩。
5、校本课程:学校制定了相关文件,校本课程要求每位教师至少能开设一门,经校本课程委员会审核后,编写校本课程纲要印发给学生。在学生选课前,建立了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主任、集体备课组长为主体、家长参与的学生选课指导队伍,学校及时提供课程设臵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我校已经开发多门较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如:体育中的健美操、篮球、体操、武术等
课程,航空航天模型课程,语文中的古诗词欣赏等课程,化学中的趣味化学实验、有机合成等课程,地理中的新疆旅游课程等。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高一、二年级的体育课、校本课程实行教学走班制。
6、学分管理:学校根据课程方案的学分要求形成学年学分分配表及各学科学分认定办法,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管理制度。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学分认定的权力下放到学科集备组,各集备组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制定本学科的认定方案;课任老师在过程性学习成绩认定上也有较大自主权。我们对模块考试的功能正做进一步的探索。使模块考试既兼顾学生的学分通过率,又能对学生能力素质作出定量的评估,增强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7、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将运行多年的学生量化评估与综合素质评价挂钩,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应用三级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更趋多元化。同时政教处按《昌吉州第二中学“学生成长记录袋”实施方案》要求,通过年级抽查、班主任督促等方式严格落实“学生成长记录袋”管理办法。学生及时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闪光点,把这些材料汇集在“学生成长记录袋”中。
8、校本研修制度: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教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形成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教务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为成员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规定了各
自的职责、任务。近几年来学校逐步建立完善了《备课组集体备课实施细则》、《教研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教研组教研活动制度》、《昌吉州第二中学校本教研制度》、《昌吉州第二中学论文发表奖励规则》、《昌吉州第二中学课题研究结题奖励规则》等制度,每周二、周四分别为文、理学科“教研活动日”,通过听课、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等活动,使教师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共同提高进步。为推动教师理论学习学校有针对性的订阅各类报刊杂志200余种,购买了近百部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并自行编辑了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学习图书目录。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全体教师的理论学习考试,考试成绩列入年度考核因素。
近几年,先后有多位专家来我校开展了有关课题研究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专题讲座:为了汲取更多专家、名师的先进教育理念,我校还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同时我校充分利用和州教研中心共建的“昌吉州教研基地”的有利条件,各教研组经常积极主动的邀请州各学科教研员来我校参加教学教研活动,并指导、引领学科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
通过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有效教学与学科教学设计研究”及课堂教学中生成的诸多小课题的研究。按专家引领、范例引导、研究创新的思路,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优质课、研讨课、常态课大赛评比、优秀教学设计评比、优秀论文交流评比等研究活动。特别是从2007年10月以来,我校
承担了“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此为契机,实行全员、全面、全程的教科研文化,大力推进全校的校本研修工作,成立了13个子课题科研小组,立足课堂,建立了教学问题库和教学资源库。三年来,有近500篇论文在各级教研机构的评选中获奖或发表。编写了《开题结题报告集》、《科研优秀论文集》、《教学设计研究案例汇编》、《青年教师成长案例》、《昌吉州第二中学优秀论文集》等共8册。此课题已通过区级验收,其成果正在全校推广应用。通过校本教研我校初步确立了“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八环节学习法”基本教学模式。
9、在州教研中心积极支持帮助下发挥我校教学研究基地的社会辐射功能作用,积极参与了三地州“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并多次承接了区州多项(次)教科研活动。积极筹划昌吉州二中、库尔勒市华山高级中学、奎屯市高级中学三校教育教学协作体,与福建福州高级中学、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山西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结为友好学校,以促进教师全面转变课堂教育教学方式,丰富校本研修形式、提高校本教研质量,达到交流、合作、共赢的目的。
二、学生德育工作开展情况
1、重视德育科研,走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之路。政教处给年级组长、每位班主任老师订阅了《班主任》杂志,印发了多篇学习资料。学校每年派出近30位班主任参加国家级、区州级各
类班主任培训,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引入了新的理论。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班主任例会。每学年组织撰写、评选德育科研论文。学校不断加大班主任培训力度,固定时间和场所,每周进行视频学习和交流,学习全国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和做法。邀请任小艾等知名专家与我校班主任面对面交流,开阔眼界和思路。落实实习班主任制度,下大力气培养班主任后备力量。
2、探索出了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教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技能和策略,使孩子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健康愉快地成长。学校要求班主任一年内走访完市区的学生家庭。许多班主任在百忙中(寒暑假)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家访,把家校联系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认真去做。
3、个性化教育。按学生的品行、学习态度、性格特点进行分类;教育方法除有针对性的分类召集学生会议,还分类召开家长会、座谈会。坚持开办家长学校。每学期,高中各年级、各班都要召开2—3次家长会。
4、坚持每天升国旗制度(每周一集体升国旗,周二至周五在班上升旗),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
5、开展评选“现代绅士、淑女”活动。
6、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的绿化、教室内外墙壁上悬挂着名人画像、格言,食堂宿舍处处体现出育人特色。
7、民族团结教育深入人心。目前学校结合正在开展的“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深入开展 “三个不忘”、“四个高度认同”、“五观”、“六史”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毫不动摇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了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大团结。
8、学校配备了4名心理健康教师,并组织其前往北师大参加培训,还返聘了1名心理辅导员。校园广播每周二开设“心理驿站”,每学期举办一次以“健康”为主题的板报,不定时发放我校自编的“心灵之约”小报,以此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了使我校心理健康工作更具针对性,给学生发放了学习心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人际交往等资料。
三、双语教育开展情况
2010年,我校高一年级开始办哈族双语实验班,哈语用民语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汉语授课,今年共招收43名学生,其中初中阶段在汉语学校上学学生有13人,30人在哈语学校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语言基础不同,汉语言水平相差太大,致使汉语、英语、哈语课等语言课程难于统一要求,部分学科上课学生听课比较吃力,因此,开学初,我们就去有哈语双语班的兄弟学校(州四中、市一中)取经,制定三年教学规划,研究商讨具体解决办法,重点在语言上进行突破,对两类学生分别进行薄弱语言的强化训练。同时学校给哈语班配备生活教师,关心学生的生活,在德育教育中,将爱国主义教育和维护祖国统一、加强
民族团结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贯穿于学校教育始终,服务于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地位。今后学校将不断加强双语教育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建立双语教育标准体系、课程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积极开展双语教育的改革试验,提高教学质量。
四、师资队伍建设
1、昌吉州二中机构健全,设学校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保卫科、信息网络中心、教研中心和学生管理科。校级领导班子由党委书记、校长、纪委书记、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主管总务后勤的副校长5人组成。学校现有教学班级71个,其中高中教学班45个,初中教学班26个。在校学生4174人,在编教师300人。其中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130人,中级教师84人,初级和未定级教师65人,管理人员7人,工勤人员13人。其中女教师205名,少数民族教师24名,3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146名,占教职工比例的近50%,教师过于年轻化趋势明显。
2、在州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教师的编制基本够用,师生比趋向合理,但双语教师结构性短缺,制约了我校双语教育的发展。
3、教师继续教育及经费保障:我校所有教师都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参加了继续教育。学校鼓励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而且在培训经费上大力支持。学校报销培训教师的学费、课本费和住宿费。
五、学校安全工作
1、学校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责任明确、责任到人,并将各处室工作、各教师职工层层签订责任书,并将各制度落实到行动中。进一步加大人防和技防各项措施,特别加大了门卫值班的管理,学校高薪聘请专业保安公司保安人员6人(1800元/人月),保卫科工作4人实行定时校园巡逻制度,上下学重点时段再安排两名教师值班,坚持领导24小时在岗位带班的制度。并对学校的体育设施、活动场地、楼道应急通道、消防设施、宿舍设施、食品安全等随时检查及时解决。要求做到重点位臵重点防护,严防各种安全隐患。
2、学校保证和加大对维护校园安全的经费投入、人员配臵、装备配备。学校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凡进入校园人员实行实名制登记制,并对校园内的流动人口登记造册,在校门口安装了旋转探头,初中楼、高中楼,食堂及校园内重点部位先后投资40多万元安装了40多个安保监视探头,最近,学校又根据昌市【2010】45号文件精神,把学校监视系统通过电信公司光钎接入了公安局综合视频监控平台。学校保卫科还购买了大头棒、头盔、辣椒水等防暴器材,两年来投资30多万元更新了消防实施,配齐了各部位所必需的灭火器。学校原有的高中教学楼、实验楼(5400平方米)属于B级危房,已由政府支持全部进行了抗震加固。学校及时为全校学生投保了学平险。我校今年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得到了上级督查、检查部门的好评。
3、学校坚持把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做为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以主管校长、总务处、医务室、政教处为主的领导检查小组,建立了食物购进台帐制度,严格执行购买放心粮油和饭菜留样制度,制定了传染病、群体性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预案,使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校长经常对学校食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总务处进行整改。学校尽力投入资金,改善食堂的设施和用餐环境。
六、教育援疆方面:
2010年底,根据州组织部援疆办的安排,陈伟、史荣昌和田卫东三位优秀教师(陈伟来自福建,史荣昌和田卫东来自山西)前来援助我校。
1、学校重视,给予重任。三位教师到校后,学校即开会研究决定让三位教师担任我校的教务副主任,参与我校的教学管理,参与听课、检查、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同时参加校行政会议,会上把他们原校好的管理经验和做法带给我校领导。三位老师在会上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就学校建设特别是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学模式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受到我校领导的好评。
2、发挥优势,一线任课。上学期末他们一到,学校就让陈伟老师担任高一年级优秀生的数学辅导各组,同时要求我校高一数学老师跟班听课。这对我校高一师生都是个极好的机遇,通过培训,学生反映很好。本学期学校又让陈伟老师担任高三两个班的数学课,学生反映仍然很好。本学期史荣昌老师承担了高一(6)
班的数学课教学工作。他接班后用心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第一手资料。针对学生学习现状,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课堂互动水平。课外广泛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心理活动,推进和谐教育。田卫东老师也在高一任教,担任了两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同时指导高一的物理奥林匹克学科竞赛辅导活动。他们对工作都认真负责,受到学生好评。我校教师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在他们上课期间,学校要求我校老师积极听他们的课,从中尽可能多的获益。这是难得的机会,不可错过。目前同学科的老师大都听了援疆老师的课。
3、听课评课,传经送宝。三位老师积极参加所在学科组的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安排的各项教研活动,对高
一、高二年级部分教师进行了听课评课活动。在评课时对我校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开诚布公直言不讳的点评,重点指出了不足,对我校教师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外他们就课堂教学、新教材改革以及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多次与我校教师进行了交流和沟通,每次我校教师都获益良多。
4、示范引领,开设公开课。近期学校安排了田卫东老师为全校上一节公开课,田老师欣然允诺。相信田老师的示范课一定会对我校教学起到推动作用。
5、给足时间,开设讲座。学校利用周三下午教职工政治学习时间安排三位老师作报告,介绍他们好的做法,实施新课改的成功经验。
6、牵线搭桥,建立友好学校。三月份,经过三位老师的牵线搭桥,我校分别与福州八中,山大附中,忻州师院附中结为友好学校,双方特别是对方表示将在适当的时间互派教师交流学习,扩大交流面,开阔我校教师眼界,为我校的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七、存在的问题
1、年轻教师多,比例过大,中青年骨干教师少。这几年学校连续招的都是新大学生,他们的培养周期长,教学经验不足。我们认为应该进一步搞活用人机制,放宽招聘条件,允许学校自主招在职教师,所有教师的录用决定权应该在学校。特岗教师的招聘任用是存在问题的,长期下去对学校发展不利。我校的绩效工资基本是按照州人事局和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发放的,我们保证了每位教职工的70%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同时30%的部分也拿出了一定比例用于普通教职工,我校绩效工资的发放比较平稳。但是我校高中教师占2 /3多,这部分绩效工资都需学校自筹,所以我校计划外收入很大一部分都用于了教师绩效工资的发放上,对学校的发展不利。
2、特岗教师的工资不能及时发放,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我校去年招聘了三名特岗教师,除工资外待遇都与我校教师相同。
3、在学校标准化建设方面:我校初中教学楼过高,师生存在诸多不便,也存在安全隐患,希望在州党委和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尽快启动初中教学楼二期工程。
5、初中班额过大,压不下来。原因是学区太大,初中学生太多;再加上外学区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校,导致我校初中班额过大。
4、中青年教师住房问题:州直教育系统统建房迟迟未见开工,致使部分年轻教师买商品房结婚,生活压力增大。
2011
昌吉州第二中学 年6月19日
第二篇:2011教育重点工作目标管理汇报材料
2011教育重点工作目标 管理责任制完成情况的汇报
2011年,我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这个中心,深入推进教育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实践的德育”体系,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得到不断优化。今年,我们较好地完成了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所确定的各项目标,推动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全区教育持续均衡发展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月23日召开了全区教育工作会议,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到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行动中,切实做到“四个优先”,即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各项政策优先向教育倾斜,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健全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继续增加教育投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区财政 支出的比例,确保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规定的指标。年初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保证教育重大项目经费需求。在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基础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省标准化学校建设的优惠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区财政匹配相应的资金,在校园校舍建设、“四室”建设、音体美器材和卫生室器材等方面要有新突破。为推动全区各类教育的优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召开了江源区七届政府第二十六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江源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江源区学前三年教育发展规划》,确立了“十二五”教育基本建设项目。区领导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议研究落实白山市第十七中学、新开小学、车站小学等建设项目的立项、设计、投资问题,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教育联系点,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程,全面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转发了《吉林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2010-2012)规划》、《吉林省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评估细则》、《白山市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印发 了《江源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2010-2012)规划》、《江源区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实施方案》,6月3日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动员培训会,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工作进行部署。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转发了《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细则》、《白山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实施方案》,7月18日在大石人中心学校召开了达标校建设工作现场会,于9月13日至24日对10所计划达标校进行评估验收,经评估有9所学校达标。
加大特殊教育工作力度,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转发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吉林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下发了,《江源区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我区现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13人,全部在学校随班就读,入学率达100%,其中一人在白山逸夫学校就读。
重视幼儿教育,大力推进幼儿教育优质、健康发展。转发了《吉林省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江源区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江源区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规划》。落实《吉林省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评估实施方案》,3所独立国办园标准化建设有序进行。加大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力度,制定了《江源区民办幼儿园管理暂行办法》,依法对民办园进行管理。2011年全区幼儿园(班)47个(其中国办21个),在园人数2671人,学前一年受教育儿童1179人,学前一年教育率96.4%,政府所在地学前三年受教育儿童579人,学前三年教育率98%。
加大“控辍”工作力度,严格控制中小学生流失。一是建立了完善“控辍” 机制,下发了《白山市江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源区控制中小学生流失办法的通知》、《关于控制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流失工作的意见》、《关于严格控制中小学生流失的几项规定》、转发了白山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白山市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暂行细则〉的通知》,通过一系列的保障措施的建立,使全区“控流”工作进入了制度化、常规化管理的轨道。落实“控辍” 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二是规范招生和学生管理,促进教育公平,有效控制学生辍学。下发了《江源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学区划分的通知》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招生工作的意见》,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加强了学籍的规范管理,实行 “学籍月报表”制度,使全区的学生变动情况、流失情况得到监控,避免了学生季节性大面积流失。三是开展“评创”、“评比”等活动,营造良好“控辍”氛围。继续开展“评选和创建无流失生学校活动”和“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先进学校检查评比活动”,开展 “控流活动月”活动,开展贫困学生包保献爱 心活动,由于管理机制和措施到位,“控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全区有初中生4636人,流失46人,年辍学率为0.98%。
高中段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完成了白山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2011年初中毕业生1899人,升入职业学校(中专、技校)619人,升入普高1041人,升学总数1660人,升学率为87.4%。
二、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及配套文件精神,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确保我区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根据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会议精神,以2010-2011学在校生为基数,按初中600元/生/年、小学400元/生/年为标准,落实国家、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2011年春季,农村义务教育保障资金已经到位267.93万元,其中国家和省230.97万元,地方36.96万元,现资金已全部发放到校。继续完善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2011年发放高中贫困学生补助资金45.52万元,补助学生607人。2011年全区教育系统、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款物合计25.6997万元。
校舍建设、维修改造力度大、效果好。校舍安全工程进展顺利。2011年我区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学校3所,投资54 万元新建石人镇车站小学教室306平方;投资180万元建设新开小学教学楼1290平方米;投资850万元,新建白山市第十七中学教学楼5400平方米。校舍维修改造工作力度大,投资442万元对白山市第十三中学、白山市第二十二中学、江源区实验幼儿园等17所学校(园)的校园、校舍进行了维修改造。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稳步推进。2011年预计投入56万元(其中:中央和省投入37万元;区财政投入19万元)为实验小学、大石人镇中心校、六中、三中、大阳岔中心校、松树二小、湾沟小学7所学校补充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和设备,配套资金正在协调中;实施江源区农村义务学校图书装备项目,投入资金34.9万元(其中:中央和省投入24.8万元;区财政投入10.1万元),为实验小学、六中、二十中、松树二小、大石人中心校5所学校补充图书131080册,配套资金正在协调中;投入28万元为实验小学、三中、六中、二十中学4所解决体、音、美、卫生室器材的配备,配套资金正在协调中;投入资金32万元,为白山市第三中、白山市第五中学、白山市第六中学、白山市第十三中学、白山市第二十中学、白山市第二十二中学、白山市第二十五中学、白山市第二十六中学、白山市第二十七中学、大阳岔中心校、大石人中心校、实验小学等十二所学校购置计算机、投影、电动幕、中控系统、多媒体展台、音响设备、电子讲台及其 他设备,此项资金即将到位;投入资金12万元,对白山市第五中学、白山市第十三中学、白山市第二十二中学、白山市第二十五中学等4所学校的理、化、生实验室的地面、上下水、墙壁、通风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改造,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室的教学环境;投入资金10万元,为白山市第五中学、白山市第十三中学增添了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实验仪器,投入资金4万元,为西川小学、平川小学、四平小学等3所村小购置了小学综合实验室的实验仪器,白山市第二十中学自筹资金共计投入6万元,购置图书1000册和更新部分物、化、生实验仪器,白山市第五中学自筹资金2万元,添加了部分体、音、美器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校管理规范。2011年6月组织学校教师参加了市装备处主办的远程教育管理教师培训班,各项目校均组织了有关远程教育设备硬件操作与软件使用的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全区学校信息技术课按每校每班每周两节纳入授课计划并严格执行,确保项目校设备使用平均每周不少于20学时。
加强教育信息网站建设。建立了江源区教育信息网和江源区教育督导信息网。各中小学建立了校园信息网,由专人负责管理与维护。吉林教育电视台江源记者站工作见实效,今年报送吉林省教育电视台、白山教育信息中心、江源电视台等媒体单位新闻14篇。
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有突破,“三创建”活动效果好。实 践基地总校基本建成。继续开展“三创建”活动,以“三创建”活动为切入点,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和后勤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发展校园经济,在学校现有的闲置操场、花池、校舍上挖潜力,在校园绿化、美化的立体开发上下功夫,推动学校 “绿色校园”、“示范性食堂”、“示范性宿舍” 的创建工作,带动学校整个后勤管理工作,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水平.使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更科学、规范。白山市第三中学、江源区大石人镇中心学校通过了省“绿色校园”检查验收,基本达到吉林省绿色校园标准;白山市第七中学通过了省“示范性食堂”和“示范性宿舍”检查验收,基本达到吉林省“示范性食堂”和“示范性宿舍”标准。
三、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继续开展教育“五项工程”把选拔名校长、名教师作为重点,旨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高素质的教师人才队伍。
师德建设成效显著。开展了“十心立师德”、教师读书、师德标兵巡回演讲活动。涌现了一批教书育人的典型。2011年市教书育人楷模2人,区标兵教师10人,区优秀教师36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7人。
完成中小学教师编制核定工作。根据省编办、人事厅、教育厅、财政厅《吉林省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深化改革实施意见》(吉政办[2004]65号)文件精神,原地方中 小学核定编制1319名。2010年江源区编委经过认真核实及分析后下发了《关于区教育局调整学校编制的批复》(江源编发[2010]15号)文件,将1319名编制全部核定到校,保证了学校教学编制的要求。2011年4月,区编委和教育局共同就2004年和2006年接收的破产企业学校及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地方管理学校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区编委已将普查结果上报省编委,等待企业人员的编制审批。
完善落实教师补充机制,逐步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问题。根据吉林省农村特岗教师招聘计划,2011年,招聘特岗教师共45人,根据省“三支一扶”相关政策,招聘英语教师1名,以上46名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并及时为特岗教师发放工资,在晋职、评优、教育科研等方面均与地方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了教师资源的分布合理。
落实校长、教师校际间定期交流制度。我区实行校长任期制,一个聘期为三年,2009年以来,共合理交流校长6人,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发了《白山市江源区教育局关于2010年教育系统教师校际交流工作的实施方案》,对教师校际交流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2010年,5所学校结成帮扶对子,一对一帮扶。2011年,白山七中教师李艳波到大阳岔中心学校任初三语文教师,湾沟小学英语教师到湾沟镇平川学 校任英语教师。
创新培训模式,完成教师各级各类培训任务。区教师进修学校标准化建设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充分发挥了培训、教育科研功能。为提高我区教师的整体素质,优化课堂结构,打造高效课堂,不断探索我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新机制。2011年7月15日、16日在江源区青少年宫举办了全区中小学教师“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研训班,聘请了山东杜郎口的两名校长和五名学科教师分别做了专题讲座和5节学科示范课,较好地完成了本的教师全员培训任务;依据吉林省“国培计划”的通知要求,全员参加了国家组织的各项培训;加大中小学校长网络培训工作力度,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区中小学校长网络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意见》和《校长校本网络研修评估细则》;为全区285位校长和中小学后备干部建立起了中小学校长网络邮箱群组、QQ群组,并将全区校长网络校本研修资源汇总成册,每位校级领导(含中层、后备干部)人手一册,形成了校长学习交流网络体系;落实《吉林省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指导指导方案》、制定了2011年江源区幼儿教师培训计划,并对全区三所幼儿园教师进行了业务培训,有3名幼儿园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
四、加强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实践的德育”理念,积极探索和创新德育内容、途径和方法,深化德育研究,以学 生社团为载体,在活动中突出德育的实践性,显现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活力,下发了《关于贯彻〈“实践的德育”指导纲要〉的意见》、《关于印发〈江源区2011年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点〉的通知》、《江源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的意见》、《江源区中小学生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关于组织参加白山市第十三届青少年科技艺术大赛的通知》、《关于组织全区青少年参加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四项活动的通知》等文件。举办大型德育活动14次,获省市级证书1000余个。以“评选十佳少年”“擦亮一条街”“告别陋习做文明学生”等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等主题活动,围绕建党90周年,开展系列活动,征文50余篇,绘画700余幅,并于6月17日在白山市第三中学举办教育系统“忆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红歌唱响校园”大型红歌演唱会,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活动在吉林教育新闻联播播出。德育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目前我区共有德育基地61处,校外活动站156个,其中江源区博物馆被授牌为江源区中小学生科普实验基地,白山市第二十七中学、白山市第三中学、白山市第七中学三所学校被授牌为“江源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在德育基地建设中,充分发挥青少年宫艺术活动的龙头带动作用和三中满族学堂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示范作用,取得良好实际效果。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通过参加上级专题培训、班主任远程培训等方式提高德育教师素质。各学校围绕德育工作体系认真组织创建德育特色活动品牌,如三中的德育基地教育(满文化教育活动基地和“山里红”劳动实践基地)、七中的责任教育和诚信教育、大石人的红色教育已形成区域特色品牌。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继续实施“家庭教育援助行动”,努力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和水平。通过召开德育工作会的形式研究制定新型家长学校标准,贯彻落实《白山市市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点》,制定下发《江源区2011年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点》、《江源区“首届家庭教育宣传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全区中小学家长学校首期开课备课及上课的要求》等文件,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家长学校组织机构、教学计划、教材、教师、考评制度“五有”的落实。普及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进一步提升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方法,全区25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了“首届家庭教育宣传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各学校通过悬挂条幅、制作展板、专题知识讲座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并积极开展“5.25”心理健康日“关注心灵,健康成长”主题签名活动,目前全区2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共有近18000名学生、教师、家长参加了活动,活动报道于6月10日在《吉林教育新闻联播》节目播出,社会反响极好。抓实体育艺术教育,开展好系列活动。我们及时下发了江源区关于《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关于《江源区第十一届中小学生(幼儿)田径运动会》通知、下发了江源区201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数据上报的通知、下发了2011年白山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关于做好《江源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的通知,各校通过“体育、艺术2+1”、大课间和学生每年的健康体检与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机结合,保证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2010-2011学学生体质优秀率14.8%,良好率49.1%,及格率98%。近视率28%,肥胖率0.56%。2011年5月17日、18日举办了江源区第十一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下发了2011年江源区关于印发《全区教育系统广泛开展“学党史、唱红歌、颂党恩、跟党走”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6月17日在白山市第三中学成功举办了红歌演唱会,使广大师生受到了爱党、爱国主义教育。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发了《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试行)》、《关于下发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的通知》、《白山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工作意见》,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意见》,加大实施和检查力度,保证了学校开全学科、开足课时、开好课程,减少课时偏差率。牢固树立 质量意识,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活动。制定实施了《江源区中小学教学工作评估细则》,对全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6月对全区所有学校进行了教学常规检查,对240名教师进行了教学常规随机抽测。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发展性评价机制。学校在学籍中增加了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案,逐步完善学生评价机制。严格执行《2011-2012学白山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下发江源区《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和2011年江源区普通高中招生指标生分配办法。在今年全区三所普通高中招生中,按照《关于2011年全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精神,江源区指标生占统招生65%的原则,计划白山市七中录取指标生325人,白山市十四中学录取指标生168人,白山市十九中录取指标生80人,并把这些指标生在录取完统招生后,按学生报考自愿和考试分数,采取分配到班、到校的办法,合理的分配到全区14所初中。
加大教育科研工作力度。制定了全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十二五”规划和工作计划。全区申报“十二五”科研课题59项。其中省级46项,市级13项,较好的完成了省、市落实的各项科研工作任务。及时完成省、市教育报刊杂志的征订和发行任务,并取得良好效果。2011年,我区共征订各级教育刊物9种。《吉林教育》508份;《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55份;《现代教育科学.中小学教师》39份;《新教育》43份;《中国教育学刊》26份;《白山教育》591份;《教育简报》62份;《青年教师》54份。鼓励全区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教学实际,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积极向国家、省、市教育报刊杂志投稿。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教育科研论文评比活动,2011年有448篇科研论文获中国教育学会优秀成果奖。
五、深化教育改革、实现自主创新
开展“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打造高效课堂。为了近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江源区开展了“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提出“远学杜郎口乐陵,近学市八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强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教育教学改革新思路。全区共分三个批次选派了31名中小学校长(业务副校长)、46名骨干教师到上海建平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乐陵小学参观考察,教育局适时召开了两次学习杜郎口经验汇报研讨会。白山市第六中学和白山市第八中学结成了区域“学习研究型共同体”,向全区400多名中学教师展示了语文、数学、历史三节“同课异构”课;苇塘小学、白山市第三中学向全区300余名教师展示了小学语文、数学、外语和初中语文学习杜郎口课改经验研讨课。在此基础上,江源区制定了《关于在全区中小学开展“推进教学改革,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实施方案(试行)》,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做出了具体安排。3月19日在白山市第六中学举办了“深化教学改革,创建高效课堂推进会”。会上,白山市第六中学、第二十五中学、第二十七中学做了经验汇报。教育局局长胡日勇同志对在全区中小学全面创建高效课堂进行了深入动员部署,进一步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进程。2011 年4月18日,苇塘小学召开课堂改革家长联系会,得到了家长认可和好评。7月份,我们聘请了杜朗口的专家教师,对全区各中小学校长、业务骨干进行了培训。各校结合本校实际确定了课改实验年级,制定了课改方案。目前,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已在江源区各学校全面铺开。
做好民族文化传承教育。2009年4月东北师范大学满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教学基地设在江源区中国松花石艺术馆,江源区满族学堂正式成立,9月16日在白山市第三中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投资200万元装修满族学堂,改造屋顶,学堂现设有多媒体教室、满族文化特色教室、办公室和图书室,区政府还为162名满族学生和24名满族教师做了满族服装,整个学堂优雅洁净、具有浓郁的满族民族风格。2011年9月在原满族学堂的基础上成立满语文教研室,开展满语文研究工作,共编写小学生满语教材两本。历经两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区满语教学初步形成了“以教育行政为保障,以教学研究为支撑,以师大满语中心为依托,以满语教师为主力,以白山市第三中学三、四年级学生为主体”的满语教学体系,满语文教学已经实现“师资、课时、计划”三落实,满语文教学在如何备课、上课、构建教学模式、体现课改理念、发扬民族精神等方面有了阶段性的成果;满语教师的知识储备、教研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满语,能用简单的日常满语对话。2011年8月5日-7日我区66名师生参加“东北师范大学首届满文书法笔会”,参展书法作品165幅,现场书写比赛学生16人、教师9人,全部获奖。现场表演满文化文艺节目3个,得到参会领导及专家的称赞。
六、依法治教、治校,推进教育法制化进程
按照《江源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及“六五”普法的工作要求,年初,我局制定并下发了《江源区教育局2011年教育法制工作要点》,召开书记例会,对全区教育系统普法、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做好“五五”普法的总结表彰工作,我局被省教育厅评为“五五”普法先进集体,江源区实验小学、白山市第二十七中学等3个单位受到省教育厅的表彰;白山市第二十中学被省教育厅评为“依法治校示范校”; 白山市第七中学等5所学校受到区政府的表彰。继续推进中小学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教工作。与区综治办、区公安局联合下发了《关于重新聘请中小学、幼儿园法制副校(园)长、法制辅导员的通知》,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重新聘请了51名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与区检察院开展“检校对接”,成立“江源区青少 年法制教育基地”,为城区7所学校增聘检察院法官为学校法制副校长,并召开校长与检察院法官的座谈会,共同研究青少年法制教育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生及教师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教育法制工作专题调研和课题研究。年初对全区中小学校法制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从而在“六五”普法开局之年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给予指导。按照《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全省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报告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体机关干部、教师中围绕有关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选题调研,全区上报优秀调研报告23篇。落实《江源区教育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行政执法人员办理执法证,做到持证执法;对教育局现有行政审批项目进行精减,整合,进一步优化了行政审批流程,压缩了审批时限,提高了服务质量。落实“学校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切实维护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区域内村级以上中小学有37 所,参加中小学“学校风险管理服务体系”的学校有37 所,其比例达到100 %。学生 14254人,占 100 %。覆盖率达到100 %。
贯彻《教育督导条例》,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及时调整督导人员,培训督导队伍,2名督学参加省督导培训,完善督导制度,建立了督导责任区制度和督导人员学习制度等。全面完成省对县教育工作整改任务,5月23日通过省复检验收,9月7日 接受市督导室随机督导检查。积极组织实施教 育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工作,开展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实施工作、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工作,建江源区教育督导网一个,完成信息报送和督导科研论文撰写任务。
七、强化责任意识,确保教育系统稳定与安全 切实做好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安全工作。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市有关学校安全稳定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坚决杜绝重特大伤亡事故的发生,我们始终把教育系统稳定与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常抓不懈。建立健全了以教育局、学校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领导机构。教育局设立了安全办公室,配编3人,具体负责全系统的稳定与安全工作,区政府与教育局、教育局与各学校层层落实责任制,签定责任状,实行责任追究,使全系统稳定与安全工作形成网络,齐抓共管;全区各学校完善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与应急预案,使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遵,突发事件有应急处理办法,确保了全区各校的稳定与安全。各校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自检,并认真整改。教育局安全办对各学校疾病防控、校园校舍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饮用水安全、治安、学校周边环境管理、消防安全等进行大型安全检查4次,经常对学校进行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检查记录完备,整改办法完善。2011年开展了以“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学校组织 开展了安全疏散演练活动,使全区各校学生提高了安全防护意识,各校通过聘请的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对师生进行交通知识、消防知识、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和讲座,开展防震、消防等疏散演练,提高了师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力度,各学校安全设施配备比较齐全。2011年政府投资22750元为学校购买了钢叉、防刺背心、防爆器、金属探测仪、防割手套等安保器材,投资17550元为学校购买警服,为两所学校建警务室投资18000元,投资142156.67元为19所学校维修警务室及装修警务室内外墙。投资144万对11所学校进行电路改造,投资104万排除8所学校消防隐患。安全设施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制定了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管理,防止疾病的传播。校园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加强。校园周边200米内无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良场所,公安机关在各校门口安装了减速带,更新了斑马线,设立了警务室,确保了师生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由于我们工作到位,措施得力,全区教育系统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八、找准问题,反思整改,确保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影响,教育技术装备严重滞后,历史欠账多,部分学校设备陈旧,急需更换,影响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进程,上述问题有待于我们近快解决。
总之,我区的教育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不断强化政府行为,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完善以区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抓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工作,在薄弱环节上下功夫,做文章,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江源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第三篇:昌吉州第二中学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汇报材料
昌吉州二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汇报材料
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是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权利,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我校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一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文件精神,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把口号“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学习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享受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深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在阳光体育活动中健康成长。据季节气候、年级学生特点等原因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
我校阳光体育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展示学校体育教学成果、体育竞技运动水平及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状况;促进了班级参与体育活动、开展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为学生个人精湛的运动技术、熟练的运动技能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提供展示的舞台;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在运动中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自觉为集体尽义务、做贡献、争荣誉的集体主义意识;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在运动中会有困难、会有挫折,尤其是耐久跑的运动项目,这都需要同学们用意志力去克服、积极去进取,从而通过运动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进行体育比赛就存在竞争,通过小型多样的体育比赛养成学生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品格;学生期待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就会自觉地参与到体育
锻炼中来。在锻炼中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在锻炼中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富有州二中特色的活动内容:
1、春季阳光体育小竞赛活动。每年3月天气变化无常,操场积雪未完全化开,活动场地有限,在做到各年级相互不影响的情况下开展春季阳光体育小竞赛活动。初一年级集体跳大绳比赛(男30、女30)、初
二、初三年级集体跳小绳比赛(男30、女30)、高
一、高二年级阳光体育集体跑步比赛、高三年级拔河比赛。
2、夏季校园文化体育艺术节:每年5月举办,根据各年级组学生的特点及需求,项目的设置全部以集体项目比赛为主。具体项目有(20人集体牵绳跑、40人绳、毽接力、20人滚铁环、20人团体踢毽子、男子篮球赛等活动)
3、秋季田径运动会:运动会项目大胆改革创新。取消原有铁饼、标枪、5000米、10000米等项目。增设1分钟跳绳、立定跳远、实心球、16X50米接力跑、20人团体踢毽子、20人团体跳小绳等项目。
4、初中年级足球联赛:我校正在申请自治区传统项目足球学校。为培养初中学生足球兴趣,提高学生足球技能水平初中年级每年设年级足球联赛。初一年级在夏季举行,初二年级在秋季举行。
5、冬季阳光体育集体跑步活动:每年冬季据场地情况将学生分成3部分开展阳光体育集体跑步活动(初三年级绕初中楼跑、高二年级绕综合楼跑、高
一、高
三、初
一、初二在操场内分层次跑);制定优秀阳光体育年级、班级评选办法,并在学期末进行年级展示由校领导、政教处、教务处、年级组、体育组、学生会共同评选出优秀阳光体育年级与班级,并发放阳光体育器材。
6、学生必修课:初中3年男生必修足球、篮球每学期课程安排不少于6周;女生必修形体、啦啦操、健美操每学期课程安排不少于6周。高中3年:学生必修田径,选修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兵乓球、武术、健美操、形体训练等课程。让州二中的每位男生会踢足球、打篮球、女生会跳健美操、形体训练,使之成为真正的绅士、淑女。
7、校运会大型团体操表演。每年学校运动会初、高一新生担任大型团体操表演。初一学生校园啦啦操、武术操等;高一学生广播操、校园啦啦操等;另外花式篮球、跆拳道、健美操表演向外界展示了二中体育训练队的风采。
8、住校生篮球赛。为丰富住校生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住校生体质每学期开展住校生篮球赛。
9、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学校每年4月底完成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6月初进行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分析,9月上报国家体质健康数据库。
如今我校正在积极全面启动“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工作,力求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和提升审美素质,陶冶情操奠定良好的基础。
州二中学校体育工作会一如既往的为全体学生的健康负责。我们的目标是做国家级、自治区阳光体育活动示范校。
第四篇:关于几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武功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关于几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2011年9月)
今年来,我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省、市人口计生委的业务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推进依法行政为基石,认真贯彻落实《省条例》精神,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强化计划生育药具发放管理,全面推动了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地开展。下面,我就依法行政和群众工作纪律执行等几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
一、依法行政和群众工作纪律执行情况
我们始终把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法规政策,加快依法行政工作进程,作为开展计生工作的重要内容紧抓不放。一是开展阳光计生。今年,在县计生局、服务站和武功镇计生办等部分村组建立了规格高、设施齐全的4个“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实行了计生、民政等部门参与的联合办公制度。同时,在全县各镇(办)社区,设立了政务公开栏8块,对计划生育“两个纪律”、生育指标审批、奖励扶助制度、独生子女办理等内容进行公开,强化了监督管理,杜绝部分镇(办)存在乱收保证金等违规现象,基本实现了基层计划生
育工作的“阳光管理”。二是做好信访维稳工作。通过调研建立了领导定期接访、约访和案件包抓制度,规定每周四“领导接访开放日”,实行案件来访谁接访、谁负责、谁落实。同时,投入专门资金,全面启用12356“阳光服务热线”,设立接访专门大厅,及时处理信访案件。今年,共接到信访案件10例,办结10例,结案率100%,无重大越级上访案件发生,处理信访积案1例。三是两个纪律贯彻有力。及时组织干部学习,写出个人承诺,并统一印制了宣传挂历悬挂在乡镇醒目位臵,提高群众知晓率。同时,结合有奖举报工作制度,严格兑现奖罚,接受群众监督。已印制下发宣传挂历300份,纠正违规行为1例。四是示范乡镇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稳步推进。由计生局长王俊生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多次在拟创建的大抓镇抓点示范,通过从执法人员配备、文明执法宣传等方面扎实开展工作,做到了文明执法与便民服务、依法行政与民主管理的有效衔接,目前创建活动组织机构健全正扎实开展之中。同时,利用7、8、9三个月,由局13个业务股室分包县级117个部门,开展干部职工清理清查活动,县级81个部门的干部清查工作已经完成,强化社会抚养费管理,已对全县12个镇(办)开展专项整治检查2次,极大规范了社会抚养费用的管理使用。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条例》贯彻情况
今年,我们严格按照省市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力度。一是强化管理工作。根据我县工作实际结合《条例》要求,我们实行属地、分类监管,即将已婚育龄妇女作为重点监管对象,未婚男女流动人口实行跟踪管理,以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节育和避孕节育措施落实为重点环节,定期督促检查。先后在全县6个社区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办公室,招聘18名计划生育大学生协管员,确保管理有人员,工作有场地。二是开展均等化服务。实行对流入的已婚育龄妇女推行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和常驻人口享受同等待遇,已经免费为2892人次流动人口开展生殖健康普及活动,为1768名流动人口提供了避孕药具,实行上环服务631例,结扎手术103例,提供免费人流手术24例,为62对夫妇提供免费婚前检查,56对夫妇进行了免费孕前筛查。对86对晚婚晚育的流动人口,协调所在单位延长婚假45天,真正做到了流动人口与常驻人口共服务、同管理。三是加大区域协作。借助全员流动人口padis平台、西北地区流动人口协作网站等平台实现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网络化管理,建立完善了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档案。目前,跨省流出人口信息反馈率达到95%以上,流出育龄妇女综合避孕节育率达82%,流动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达95%,我县共与省内签订县级区域协作书35份、省外签订区域协作书16份。并严格查处在办理《流 3
动人口婚育证明》、二孩生育证过程中存在的乱收费等违规行为。
三、奖励扶助工作制度执行情况
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工作是通过利益导向机制,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举措,我们积极争取县政府支持狠抓工作落实。一是严格执行五项制度。我们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加大了资金投入,确保了奖扶五项工作制度的落实。并在农村合疗报销中计生家庭在原有报销基础上提高10%报销比例,并按照市人口委文件精神,摸底上报7户计划生育“半边户”。目前,我县共有奖扶对象户309户,特别扶助__户,独女户__户,放弃二孩奖励户__户,并对考取大学的__ 名独女户、双女户大学生发放奖励金___万元。二是严格奖扶资格确认。严把摸底、入户、评议等七关,通过乡镇上报申报对象,组织业务股室人员深入对象户家中核实,对拟确认的奖扶对象户,实行村、镇、县三级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同时,加快了对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的资料整理,通过和全员人口信息库和padis平台进行核对,由业务股室人员进行签字核对,实行谁核对、谁负责,严把奖扶资格确认关,奖扶对象上报准确率100%。三是经费管理规范。我们对经费管理实行全程的阳光透明管理,从资格确认、资金发放全程进行公开公示,并设立专门监督信箱、电话,2010年落实的36余万元全部发放到位,无挪
用挤占现象,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
四、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我们建立了实名登记“日上报”、公安保户“周上报”和二孩全程优质服务工作制度,强化部门协作狠抓工作落实。一是实行出生登记日上报制度。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出台下发了《武功县出生实名登记管理办法》,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系,确定专门信息员将全县15家定点终止妊娠、定点接生医院,每天将当天出生人员的姓名、住址和分娩方式等相关信息如实填写,发送到县“打非办”邮箱,并将上报的信息及时进行梳理分类,反馈到各乡镇及局属各股室。目前,已通过此项制度上报4043人,有效杜绝了漏报、瞒报现象,极大地提高了出生人口统计准确率。二是推行公安周报户周上报制度。加大与公安部门联系,联合下发了《关于婴幼儿上户登记工作实行“周”上报的通知》规定一孩报户按照正常手续办理,再生育出生人员要严格审核,属于计划内再生育出生人员,必须要有准生证方可办理户口登记手续;计划外再生育出生人员必须要有计划生育结论证方可办理户口登记手续;属收报、养的要查验民政部门颁发的证件。自6月1日以来,共报户267户。三是实施二胎全程服务机制。坚持育龄妇女二孩生育全程优质服务制度,明确了县乡村三级包抓责任,建立孕情档案,实行孕前、孕中、产等服务,免费为孕期妇女发放叶酸片、福施福等药品,计生服务
人员定期对大月份不方便上医院检查的产妇,提供上门检查服务,直至婴儿顺利出生。对出生女婴的实行,必要检查治疗等内容的育婴服务直至女婴健康成长到3周岁。
五、人口文化创建活动进展情况
今年,我们以人口文化宣传“入脑、入心”群众受到教育为落脚点,狠抓创新,扎实开展人口文化创建活动。首先是精心安排部署。严格按照市人口委创建标准,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武功县新型人口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了创建任务、时间、步骤,通过以宣传阵地建设为基石,人口文化志愿者队伍为载体,灵活宣传形式全面推动工作开展,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2次文化园建设观摩活动,起到了良好的推动效果。其次是注重宣传形式。全县共建设26个人口文化园,重点在南仁乡东合村等村组,指导扶持建设高规格的人口文化园7处,建立了县城人口文化宣传一条街,所需的__万元费用已经上报有待落实。同时,组建了105支由基层群众参与的人口文化志愿者队伍,形成了“人口文化搭台,基层群众话计生”的良好宣传氛围,确保了国策宣传有阵地、有人员。并为进一步加大宣传效果,组织专人将计生法规编写成条,印刷在群众生活用品上,既方便了群众,又宣传了计生国策,将国策宣传生活化、生动化,提高了宣传效果。
六、计生药具经费和发放管理情况
我们在开展此项工作中,严格按规章办事切实把计生药具发放管理作为群众受惠的实事来抓。一是抓好监督管理。为了确保资金管理落实到位,由“一把手”总负责,驻局纪律监察机构具体抓,从项目审核到药械的购买、使用全程跟踪监督,对重大事项资金使用召开机关大会讨论,并从社会聘请行风监督员7名。同时,利用政务公开栏目将项目资金运行情况进行公开,运用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实现了资金的“透明管理”。二是规范药械发放管理。每季度我们组织药监、卫生等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检查,杜绝免费计生药具流入市场,和查处黑诊所、黑B超,规范药械市场。同时,投资__万元建立“优活”加盟连锁店,实现计生药具专营,对娱乐场所等重点场所组织机关干部,定期上门发放计生药具,并设立计生药具免费领取点,方便群众畅通发放渠道。目前,共发放叶酸、福施福858盒,避孕药具3200盒。三是落实专项经费。今年来,我们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加大了对“三大工程”及计划生育免费服务经费的投入力度。目前,母亲健康工程已拨付68万元,其余缺口部分已经上报有待落实,优生促进工程拨付11.58万元,家庭创业经费__万元,计划生育节育技术等项目经费___万元,正在加快落实之中。结扎201.上121.人流61.众人8,皮买11.七、人口计生统计数据质量信得过活动开展情况 今年,我县虽然没有被列入“人口计生系统数据质量”信得
过创建单位,但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基层人口统计数据质量,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此项活动。通过在选定的普集镇营上村、贞元镇桃大村等6个统计质量监测点,采取季度监测与随机监测相结合的办法,准确掌握监测点人口计生信息动态。并组织业务骨干加大了对基层计生专干的业务培训力度和日常管理,提出了对计生专干的终极养老制度和对计生干部每月增加60元的岗位津贴等措施,增强了计生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确保了源头数据统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强化了部门协作建立了统计信息共享核对机制,定期将实名登记“日上报”和公安报户“周上报”数据与全员人口数据库进行比对,减少出生漏报。截止目前,累计上报出生人口____,一孩___,政策内二孩___,统计准确率达到了100%。
总之,我们在上阶段工作中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省市要求和兄弟县区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经费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工作中仍存在畏难情绪等问题,制约着工作的开展。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省市督查为契机,认真查找不足戒骄戒躁,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动工作开展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第五篇:关于今年以来重点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宋门工业园区
关于今年以来重点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2013年8月2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宋门工业园区建设办公室全体人员对赵主席一行的到来表示热情的欢迎,感谢领导对宋门园区工作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和关注。今年以来,宋门工业园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这一主题,不断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全面优化发展环境,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下面,我就今年以来宋门工业园区的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情况
截止7月底,园区内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29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税收671.2万元,同比增长39%,实现园区各项经济指标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一)给水工程建设。经与县水务局沟通,确定宋门工业园区给水管网由王温集中供水厂供水。截止目前,王温至园区输水工程已完成,园区给水管网放线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敷设。
(二)排水工程建设。污水处理厂已分别通过了国家环保部及省环保厅的阶段性验收。此外附属设施,引、排水管线、泵站、龙王河、管庄引水渠等均已投入使用。同时为实现雨污分流,实施了污水管网敷设工程,工程已敷设管道4277米,修建检查井83座。该工程预计10月份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此外,我们还在污水处理厂东侧预留 30亩土地,用于污水处理厂扩建和中水回用,已完成征地工作。
(三)电力设施建设。继宋化558专线之后第二条电力专线已接入园区,供电负荷已达5.5万kw,提高了企业用电负荷。为进一步提高园区用电负荷,558线路更换了120粗线。同时,根据园区用电负荷的不断增加,园区内正在规划110KV变电站建设工作。
(四)道路工程建设。园区内纬二路、纬三路、经二路、冀鲁连接线园区段全长5000余米的道路已全部贯通,基本实现了起步区网格。同时,园区“两横一纵”道路绿化亮化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五)通讯工程建设。目前,移动、网通3G通讯基站建设工作已完成,现园区已实现网通、电信、移动三家公司全部接入园区,有效保证企业通讯及数据传输需求。
(六)视频监控设施建设。截止目前,区内道路安装摄像头22个,园区内企业大鹏医药、超垚润化工、嘉众木纤维等6家安装摄像头35个,已实现园区视频监控全覆盖。
(七)供气工程建设。园区5.2km燃气管网已铺设完毕,燃气门站已选址,门站土地平整正在进行,预计10月份通气。
(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两座垃圾转运站选址已确定,预计10月份可开工建设。
(九)综合办公楼建设。为了提高服务职能和管理效率,园区在污水处理厂建设了一座1300余平米的综合办公楼,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内部装修已接近尾声,预计10月份投入使用。同时,为全面提升健全园区的承载功能,我们已和住建部门联系,正在规划园区内沿冀鲁连接线的商贸物流功能区,力争早日完成规划投入建设。
二、项目建设情况
(一)续建项目11个,总投资8.84亿元
1、河北大鹏医药三期项目,该项目列入2013县“双十工程”,由宋门乡承办,总投资1.2亿元,占地90亩,目前生产车间及仓库正在建设,设备正在安装。
2、吴桥金海碳素项目,该项目由宋门乡承办,总投资1.5亿元,占地50亩,围墙建设及厂区土地平整已完成,1#生产车间及原材料仓库已建设完毕,1#生产车间烘炉工作已完成,待吸尘设备安装完毕后可申请试生产。
3、河北超垚润化工项目,该项目列入2013县“双十工程”,由宋门乡承办,总投资0.6亿元,占地50亩,4条生产线已安装并调试完毕,已经县有关部门批准进行试生产。
4、沧州金仓精细化工项目,该项目由宋门乡承办,总投资0.5亿元,一期租用吴桥农药有限公司部分车间生产正丁基硫代磷酸三胺项目,车间及设备改造已完成,正在进行试生产。
5、沧州天通圆树脂合成材料项目,该项目由宋门乡承办,总投资0.36亿元,占地26亩,基建已完成,设备已安装并调试完毕,正在进行试生产。
6、吴桥昊松纤维素项目,该项目由宋门乡承办,总投资0.35亿元,占地30亩,基建已完成,设备已调试完毕。正在申报试生产手续。
7、吴桥新正一纤维素项目,该项目由杨家寺乡承办,总投资0.67亿元,占地30亩,目前,围墙建设及厂区土地平整已完成,厂区道路建设已完成,正在进行车间、办公楼等设施建设。
8、河北六合德利化工项目,该项目由曹洼乡承办,总投资1.6亿元,占地140亩,目前,办公楼,生产车间、仓库、罐区已建设完毕,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建设,设备已进场正在进行安装调试。
9、吴桥昊通树脂生产项目,该项目列入2013县“双十工程”,由沟店铺乡承办,总投资1.5亿元,占地100亩,目前,厂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生产完毕已安装并调试完毕,正在进行试生产。
10、吴桥齐源纤维素项目,该项目由梁集镇承办,总投资0.2亿元,占地25亩,目前,生产车间、仓库、办公楼已建设完成,正在进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设备正在安装。
11、吴桥嘉众木纤维项目,该项目由铁城镇承办,总投资0.36亿元,占地34亩,目前,厂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毕,设备已安装并调试完毕,正在进行试生产。
(二)新开工项目7个,总投资12.4亿元
1、河北安捷消毒用品项目,该项目列入2013县“双十工程”,由宋门乡承办,总投资3.01亿元,项目占地280亩,一期占地150亩,目前围墙建设及厂区土地平整已完成,即将进行生产车间及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
2、河北日昌晟化工项目,该项目由宋门乡承办,总投资1.2亿元,占地30亩,目前该项目围墙建设及厂区土地平整已完成,正在进行办公楼及生产车间等基础设施建设。
3、吴桥万达碳素扩产项目,该项目列入2013县“双十工程”,由宋门乡承办,总投资2.1亿元,占地50亩,截止目前,厂址已确定,正在办理前期手续,近日可缴纳土地款。
4、吴桥厚德建筑机械扩产项目,该项目由宋门乡承办,总投资0.97亿元,占地30亩,截止目前该项目土地出让金已全部缴纳,正在跑办备案证等前期手续,即将进行厂区基础设施建设。
5、吴桥华杰机电设备建设项目,该项目由宋门乡承办,总投资0.7亿元,占地25亩,截止目前厂址已初选,正在准备缴纳土地款。
6、智能机械式停车设备及仓储货架加工项目,该项目由杨家寺乡承办,总投资2.06亿元,占地80亩,目前,征地款已缴纳,征地工作已完成,待土地出让金全部缴纳后即可进场施工。
7、坚特镁新型建材项目,该项目列入2013县“双十工程”,由于集镇承办,总投资1.26亿元,占地50亩,目前,征地款已缴纳,征地工作已完成,待土地出让金全部缴纳后即可进场施工。
8、银晶助剂加工项目,该项目由于集镇承办,总投资1.1亿元,占地50亩,目前,征地款已缴纳,征地工作已完成,待土地出让金全部缴纳后即可进场施工。
(三)谋划项目7个,总投资14.24亿元
1、环保设备生产项目,该项目由宋门乡引进,由衡水客商王建华投资3.5亿元,占地100亩建设,目前投资商已确定投资意向,有待进一步洽谈。
2、钢结构工程材料产品项目,该项目由宋门乡引进,由外地客商宗晓辉投资2.8亿元,占地80亩建设,目前投资商已确定投资意向,有待进一步洽谈。
3、吴桥昊松纤维素二期项目,该项目由宋门乡引进,由本地客商谷国防投资0.75亿元,占地30亩建设,目前投资商已确定投资意向,厂址已初选,等园区纬一路建成及土地款缴纳后即可入区。
4、双盛纤维素迁建项目,该项目由桑园镇引进,由本地客商刘占良投资2.6亿元,占地100亩建设,目前投资商已确定投资意向,项目建议书已提交,厂址已初选,已缴纳部分土地款。
5、中浩纤维素迁建项目,该项目由曹洼乡引进,由本地客商史海峰投资1.5亿元,占地150亩建设,目前投资商已确定投资意向,项目建议书已提交,厂址已初选。
6、河北永朋液压元件项目,该项目由于集镇引进,由本地客商王书军投资1.08亿元,占地50亩建设,目前投资商已确定投资意向,项目建议书已提交,厂址已初选。
7、建工机械扩产项目,该项目由安陵镇引进,由本地客商苗国芬投资2.01亿元,占地100亩建设,目前投资商已确定投资意向,厂址已初选,已缴纳部分土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