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拓宽用人渠道优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结构
拓宽用人渠道 优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结构
新乐市计划生育局纪检组长 郭清林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各级党委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维护和执行党纪的重要职能,纪检监察队伍是我们党的一支重要执政队伍。在新形势下,努力适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全面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新的成效,除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之外,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有一支党性强、作风硬、业务精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但是,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使命也越来越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在一定的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地方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将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一是专职人员少、变动频繁。一般来讲,一个纪委只设一个纪委书记,党组也只有一个纪检组长,一个纪委最多也只配备1
—1— -2名纪检委员,而且这些人大多都是兼职。二是培训不及时,知识面较窄,纪检知识掌握不全。由于培训条件较差,基层纪检干部业务知识常常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充,存在知识面窄、内容过时的现象,严重制约着纪检监察工作质量的提高。三是任务重,人员少,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形势需要。一名纪检书记(组长)和一名兼职纪检委员要对口完成上级政府纠风办的执法纠风、执法监察、效能监察、源头治理、政务公开、权力透明等等日常工作,明显地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进而影响了纪检监察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四是人员老化,不能熟练运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提高工作效率。五是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怕得罪领导,怕影响人际关系,怕影响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怕影响自己的前途。
如何优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结构,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调动和保护干部的积极性,激发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呢?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笔者以为应通过“输出一批,提拔一批,引进一批,培养一批”的方法,将纪检监察队伍变成一池活水,形成“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的良好局面。
首先要结合机构改革和干部交流,优化队伍结构。利用机关机构改革的契机,动员年纪偏大的干部提前退休,为其办理提前退休(离岗)或分流手续。利用干部交流的机会将不造合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干部推荐交流到其他岗位。在可能的情况下,努力实现纪检监察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现代化。
—2— 其次要在干部提拔使用中,推行竞争上岗。要在干部的提拔使用中,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要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给年轻纪检干部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参与重大活动中增知识,长才干。要选送部分优秀纪检干部到上一级纪检机关接受“传帮带”,增加实践锻炼机会,选送部分机关干部到基层单位和先进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通过工作和实践,尽快成长。要利用换届、干部调整等时机,积极向党委和有关部门推荐干部,提出干部交流和提拔任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向社会输出合格干部,形成纪检监察机关的有序流动。
第三要拓宽用人渠道,把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来。
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唯贤是举,用德才兼备的人。要用政治坚定、党性强、原则性强的人,使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较强、群众基础较好、平时不易被发现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走上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纪检监察干部的主要任务是查办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大案要案,那么自己首先就不能有违法违纪的行为。绝对不能再出现反贪局局长变成大贪污犯,铁腕纪检书记收受贿赂被查办等现象,例如王宝森,例如余斌。尤其是在查办一些党员干部时,纪检监察干部总要会直接面对说情送礼等违纪违规现象,总要受到强大的社会关系网的阻挠,总要直面
—3— 种种“糖衣炮弹”的袭击,如果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强的党性,高度的原则性,就很难经受住社会这个大熔炉熔炼,就很难以做到出污泥而不染。所以,纪检监察干部在选人用人时一定要选做到用人唯贤,用人唯德。
二是唯才是举,用学有专长的人。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的职务犯罪越来越多,其迷惑性和隐蔽性也越来越强。高科技和高技术人员参与的违纪违规案件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如果没有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参与反贪反腐,没有一批具有现代化高科技知识的人才加入到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来,对于腐败分子的一些腐败行为和腐败细节,我们纪检监察干部将会成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瞎子和聋子。慕绥新和马向东在辽宁边腐边升,可是当地的纪检监察机关不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吗?直到一位香港记者在采访时看到了慕绥新的一身名牌“行头”,仔细的为他算了一笔收入支出帐,并在香港报纸予以披露之后,才引起中纪委的介入。况且,这还不算什么隐蔽性强的高科技术犯罪。所以,在坚持选调党性强、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干部的基础上,将熟悉财经、金融、法律、微机、网络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充实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三是唯能是举,用一专多能的人才。纪检监察工作涉及到党和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要想查处某一专业领域的违纪行为,就离不开这一领域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纪检委、监察局
—4— 是党和政府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的一个部门,而且还是合署办公,是两个牌子,两个班子,一套人马,编制小,人员少。在人员编制有限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们将知识面广,经验阅历丰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调入到纪检监察队伍。尤其是在查处部门腐败的“窝案”时,如果没有精通这一部门工作的专业人员,就会面临重重困难,就会错失调查取证的许多良好时机。而这时该部门的纪检组往往已被卷入其中,成为不但不能依靠,而且需要查处的对象。这时如果有精通该部门日常业务工作的人加入的参与调查的纪检监察队伍之中,无疑会提速办案效率,提高办案质量。虽然像交通、教育、城管等不少部门已成为腐败频发的“高危部门”,但其他的部门也有中弹落马的可能。那么精通各部门业务的一专多能人才就成了纪检监察部门的“抢手人才”。在人员编制有限的情况下,将知识面广,经验阅历丰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调入到纪检监察队伍,是当前纪检监察部门引入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何拓宽用人渠道,将以上人才引入的纪检监察队伍呢?我想不外乎“招、调、借、聘、流”几种方式。
“招”就是招录。在招录公务员的时候,面向社会公开招录有学历,有朝气,年富力强,学有专长的人才,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补充新鲜血液。
“调”就是调入。就是从基层单位或各职能部门抽调作风正
—5— 派,原则性强,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同志到纪检监察岗位进行培养、锻炼并委以一定的任务。
“借”,就是借调。对于一些一时不能调入的优秀人才,可以其原单位协调,将其暂时“借调”到纪检监察工作岗位,时机成熟,再正式调入。
“聘”,就是聘用。对于一些特殊的优秀人才,可以高薪将其临时或长期聘用到纪检监察队伍,让其为纪检监察工作效力。另外,对于一些中层管理岗位,可运用“组织任命”与“竞聘上岗”相结合的办法,从基层干部中提拔聘用。
“流”,就是交流。实行纪检监察干部岗位交流制度,一是机关内部不同岗位交流,使交流对象熟悉不同纪检监察岗位的业务工作。二是机关与基层交流,将基层年轻的纪检干部调到机关进行培养锻炼,提高其素质和能力。将机关干部下放到基层挂职锻炼,使其熟悉基层工作,在查处基层腐败案件时不至于成为“门外汉”。三是可以在部门之间开展年轻纪检干部的交流使用,使他们熟悉不同部门的业务工作,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纪检监察人才。
当然,只是拓宽用人渠道还不够,还要建立起一个纪检监察干部人才库,对纪检监察人才进行分类分档管理,一有机会、有岗位,就可以随时从人才库中调出,予以提拔使用。如果有了某一方面的大案要案需要介入调查,也可以随时从人才库中抽出该类人才,组成专案组,以提高调查取证的效率和质量。
—6— 总之,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只有解决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人才引进问题,建立了一支党性强,素质高,经验丰富,战斗力强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才能更好的做好我党的拒腐防变工作,才能为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7—
第二篇:拓宽选人用人渠道 提升干部工作水平
拓宽选人用人渠道 提升干部工作水平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要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就是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提升干部工作水平做了一些调研思 考。
当前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近年来,各地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选人用人方式,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形成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但在实践中发现,当前选人用人渠道仍然不够宽畅,主要表现在:党政干部来源面仍不够宽,组织视野受到限制;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创新做法范围小、层次低;聘任干部、破格提拔干部开放化程度不高;提名、推荐等环节上还存在民意“失真”现象;村两委主要干部、社区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考任渠道不够宽畅等等。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能下”机制不健全的影响。建立起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还有许多矛盾需要探索和突破。有些职位被少数能力一般化的干部占据,形成了选拔任用干部与能上能下之间矛盾,一些优秀年轻干部因受职数等影响没能及时提拔,工作积极性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部分“旧制陈规”的束缚。一方面,人员性质的硬性规定阻碍了人才沟通,使得条块之间、政企之间、镇村之间人才流通不畅。另一方面,某些旧制度、老办法正成为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的重要阻碍。比如,在乡镇党政正职选举过程中等额提名的惯例做法已不能完全适应选举实践的深入和客观环境的变化。
存在“管用脱节”的现象。党政干部队伍、企业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之间以及条块干部之间,缺乏协调沟通、资源共享、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造成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现象。干部选拔任用与后备干部管理之间存在考用脱节、备用脱节情况。后备干部的侧重点偏向于年轻干部和非党干部、妇女干部等方面,忽视了在更大范围内分层次、分类别建立专项后备干部队伍,影响了后备干部的培育、选拔和使用。
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的对策及建议
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需要从观念、体制、机制、方式等方面多管齐下,既要改进现有的选人用人方式,更要积极探索实践,开辟新的途径。
服务科学发展,全面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更加鲜明的要求。要进一步明确用人导向,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既要重能力,更要重品行。通过不断规范提名方式,建立完善提名制度,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确保提名人选得到群众公认。努力扩大民意民权,创新民主推荐测评方式,推行临时推荐测评、同步推荐测评、多轮推荐测评等办法,提高推荐测评公平度和准确度。坚持做到考准察实,提高组织考察水平,对考察工作实行全方位公开,切实消除神秘感,拓宽群众参与渠道。严格选任程序,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严格把关,确保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程序性和严肃性。
完善竞争性选拔,打通各类人才交流渠道。民主、公开、择优原则要求我们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断改进和完善竞争性选拔机制,不拘一格选人才。要努力在竞争性选拔中打破部门、系统、体制限制,不断拓宽组织视野。实行“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选人用人原则,跳出政府部门选经济类人才、党务部门选党务干部的思维定势,更多地从经济部门中物色党务干部,从党务部门中物色经济人才,从基层中选任机关干部;加强条块之间的干部交流;扩大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之间特别是党政干部与其他系统干部之间的交流。尽可能拓宽不同类别干部之间的中转通道,推行和不断完善交流、试用、聘用、定职、挂职、公推直选等方式,积极畅通交流渠道。积极探索选拔(选聘)优秀村干部制度,以公开选聘等形式单独聘任一批优秀村两委干部,个别特别优秀的可破格选拔到乡(镇)副职领导岗位。大胆聘请非公有制人才、科技人才和区域外人才,进一步拓宽职位聘任渠道,争取更多的区域外和体制外高层次人才进入党政系统。丰富和改进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组织形式,借鉴现代管理学和人才测评的科学方法,根据职位需要,按照考用一致的原则设计考试内容,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竞选办法和评判标准,改变目前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统一试卷、统一模式”的现象。在改进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力度,完善竞争机制。
采取差异化策略,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采取班子成员差异化配置、不同类型干部差异化培养策略,不断提升干部素质,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通过差异化选配,增强班子合力。按照资历相异、性格气质相容、能力互补、心理品质共处的标准选配党政正职,按需配强副职,使他们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发挥好最佳搭配效益。通过差异化对待,加强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培育。避免用一般性的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标准来判断和衡量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开展针对性培训,实行“同等条件下优先、不定期考察、重点保护”的差异化策略。对政法类干部、专业技术干部、经济类干部、非领导职务干部、社区干部等,有差异地制订人才标准、单列管理和培养选拔,实行单列的干部考察和民主推荐,单独建立后备干部库。
重视源头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干部培养链。努力“走出去”。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尽力“推上去”。选派德才素质好、政策理论水平高、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上级机关挂职锻炼。坚决“放下去”。选派干部到信访岗位、拆迁一线或赴外招商,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开展急难险重岗位实训。坚持“零起点”。对新录用公务员和大学生村官实行“师徒制”培养,开展“一对一”帮带,在中心工作和多岗位轮训中促进快适应、早成熟。要深入贯彻落实“注重基层”的理念。制定出台能够有效引导干部在基层实践成才的政策,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要控制基层机关公务员招考力度,在人员编制、准入门槛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大上级机关新录用公务员基层锻炼力度,为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循环提供制度保证。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培养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党委组织部门作为党政干部培养链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党政干部培养链建设的重要责任。要把培养链建设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规划有机衔接,着眼今后一段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科学确定在基层和生产一线锻炼干部、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干部的规模、政策和措施。要注重上下衔接,加强与人事部门的协调,加大对党政干部培养链建设工作的统筹力度,形成整体工作合力,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不断在拓宽干部培养链上取得新突破。
坚持求实创新,形成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坚持统筹协调、宏观调配,引导建设活泼的干部工作氛围和活跃的后备干部队伍,形成优秀干部有机会上、有位置上、有能力就能上的选拔机制。坚持统筹后备干部选育,保持队伍活力。对后备干部实行滚动式管理,坚持一年更新调整一次,从年龄、专业、阅历、能力上不断优化后备干部队伍结构。建立以选拔考察、定期考察、重点工作考察为内容的常态化考察机制,及时发现和识别优秀后备干部。不断优化后备干部配置,避免“排队上位”现象。探索建立后备干部分类管理机制,加强后备干部在上下之间、部门之间、系统内外交叉配置。对优秀后备干部,要越出部门、系统的范围,实行一人多向配置。积极让优秀干部在“试用”中显身手。大胆为年轻干部安排试用平台,有效缩短试用期,提高试用频率和试用效益,使试用干部制度真正成为识别干部的“试金石”。有效畅通“上”与“下”之间渠道,严格执行任期制规定,打通干部“能下”渠道,建立完善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改变目前把非领导职务作为干部提拔台阶的情况,探索建立把不称职、一般化或力不从心的领导干部“下”到非领导职务岗位的工作机制。● 卢 林
第三篇:换届发言材料:注重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优化“两委”班子结构
注重拓宽选人用人视野
优化“两委”班子结构
XX镇下辖X个村、X个社区,共有村(居)民X人,党员X名。换届准备工作启动以来,XX镇严格按照县委组织部关于村(社区)两委换届的相关工作部署,着眼于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注重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下“深水”选人,优化“两委”班子结构,以“三划分五座谈两优化”为主线,高质量开展基层组织换届准备工作。
一、党委靠前指挥,分类推进“夯基础”。
镇党委高度重视换届准备工作,成立专项工作组,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共召开12次党政联席会专题安排换届工作,逐村、逐人分析研判,对全镇XX个村(社区)分类推进。一是选情稳定村,严格把好资格关,重点摸排35岁以下和大专以上学历的“两委”成员意向人选;二是换届难点村,对多年换届困难、常驻人口达1万余人的XX村实施村改居,同时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化解影响换届选举的不利因素;对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XX社区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分拆为XX、XX、XX3个社区,从源头上解决东窑社区管理难问题;三是重点整顿村,对XX、XX两个矛盾突出的重点村,联合县纪委、公检法部门进行专项整治,共刑事拘留2人、取保候审7人、批捕2人,在全镇起到了较强震慑作用。二、强化路径探索,拓宽视野“精心选”。
XX镇严格落实市县关于换届工作的指导精神和相关标准,坚持“五必谈”,我与“两委”负责人谈,包村科级领导与班子成员、党员、群众代表、“本地能人”谈,累计座谈各类人员1000余人次,确保选好“领头雁”。一是与“两委”负责人谈,“留”一批。与XX个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面对面谈心交流,结合年龄、学历、工作成效、群众基础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XX名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群众中有威信的现任支部书记被确定为“一肩挑”意向人选,同时新推选出X名“一肩挑”意向人选,全镇“一肩挑”意向人选比例100%,平均年龄49岁;二是与“两委”班子成员谈,“退”一批。充分考虑年龄、身体等因素,高质量确定留任“两委”班子意向人选XX名,劝退XX名;三是与党员、群众代表、“本地能人”谈,“选”一批。建立底册、层层筛选、逐人拜访,着力挖掘富有干事激情、为民情怀、群众呼声高的优秀人才,选定新进“两委”班子意向人选37人,其中致富带富能手21人、外出经商务工人员3人、返乡大学毕业生4人、复员退伍军人7人、村医村教2人。三、科学调整结构,一升一降“优化配”。
XX镇党委坚持以“村情选人”,在现有村级班子成员配备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两委”班子结构。一是优化学历结构,通过对前期摸排的意向人选再次筛查,合理调整,确保各村(社区)“两委”班子中至少有2名高中以上学历的干部,通过提高“两委”干部知识层次,进而提升基层党组织发展服务能力,目前已确定的XX名“两委”班子意向人选中,高中以上学历XX人,占比XX%,较上届提升XX个百分点;二是优化年龄结构,坚持老中青相结合,形成梯次配备,下大力气挖掘35岁以下年轻干部人选,沉到一线访贤问能,以全国人口普查为契机,精准摸排各村35岁以下人员情况,逐个分析研判,对于符合条件的人选,包村领导上门拜访动员,确保发挥最佳搭配效益,增强村级党组织活力,截止目前,已确定35岁以下“两委”班子成员意向人选XX个村XX人,实现了全覆盖,村(社区)两委干部平均年龄达到48.5岁,较上届降低2.5岁。四、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XX镇党委将严格按照县委统一部署,选优配强基层“头雁”队伍,努力实现“四个100%”:
一是村(社区)支部书记、村(居)委主任“一肩挑”实现100%覆盖;
二是“两委”班子中35岁以下人选实现100%覆盖;三是“两委”班子中女性干部人选实现100%覆盖;四是33个村(社区)换届成功率实现100%覆盖;同时,结合我镇存在的实际问题,想方设法破解重点难点,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稳妥推进基层“两委”换届,以高质量换届推动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第四篇: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着力提升
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着力提升
“学生官”的综合素质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公安消防支队 李志勇
基层干部是直接战斗在一线的消防指挥员,是消防部队的中坚力量,是部队建设和消防工作的基石,是消防事业的希望所在,在部队建设和防火、灭火及抢险救援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对消防部队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当前我市消防部队实现科学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基层干部队伍的现状。
(一)乌兰察布支队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目前,支队现有在职干部108人,其中正团职干部2人,副团职干部13人,正营职干部17人,副营职干部15人,连排职干部52人,干部主要来源为地方部队院校毕业干部和大学生入警干部(即“学生官”),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文化素质显著提高。支队在职干部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4人、占3.6%,大学本科学历的74人、占66.7%,大学专科学历的30人、占27.0%。通过直观的数字反映和调查发现,随着近年来地方大学院校入警大学生的不断增加,特别是2008-2010年先后接收地方大学生干部36人,占支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这部分“学生官”的加入使支队干部在整体文化素质上提高较快,干部队伍在思想理论基础、语言文字表达、随机应变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等方面有了新的提高。
二是干部年龄日益年轻化。支队在职干部中,21至25岁的有33人,26至30岁的有33人,31至35岁的有20人。数据显示,35岁以下的干部共有86人、占77.4%。消防部队时刻面临参加火灾扑救和处臵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战斗,而且常常是持久作战、连续作战,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年轻干部比例的增加,为部队富有生命力和战斗力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是队伍竞争意识逐渐增强。随着干部选任制度的不断完善,干部想作为、能作为的氛围不断浓厚,创先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年来“凭实绩用人,靠实绩进步”用人导向的确立,更是激发了基层干部队伍建功基层、创业一线的激情。
(二)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实践经验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消防部队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基层中队干部需求激增,使得很多刚刚从院校毕业的干部走上了中队管理者的位臵,甚至是主官行列,在乌兰察布支队,中队干部绝大部分是地方大学生入警的干部,部队管理、灭火救援经验少,组训能力弱是他们的弱项,而部队院校毕业的干部,也会因上岗的时间短,缺乏实践锻炼,显得经验不足,出现不敢干、不会干、干不好的现象。
二是执行能力不强。抓工作重在抓落实,也难在抓落实,有的工作措施部署到基层后,“雷声大、雨点小”,没能产生应有的效果。纠其原因,就是基层干部的命令意识、执行能力不强,工作布臵时讲条件,工作过程中等、靠、看,工作标准上过得去,工作成效上打折扣这种现象时有发生,这就使上级的指示精神很难落到实处,从而影响了支队工作的整体进度。
三是适应能力不强。今年来随着地方大学生干部逐渐增多,基层中队干部、中队主官大都是刚入警两三年的大学生干部,虽然经过了近一年的岗前培训,对消防部队有了一些认识,但是对部队管理还是不得要领,很多同志角色转变太慢,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有的机关干部下基层任职,对待环境的变化显得束手无策,对基层各项工作的开展方法不多,工作进展缓慢。
四是表率能力不强。少数基层干部对自身要求不严,没有按照“从严治警”的要求加强自我管理和部队管理,喜欢钻空子,找借口,存在侥幸心理。干部作风养成不能持之以恒的反复抓、抓反复,没有充分认识作风养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工作消极不够认真,推一推,动一动,作风松散,办事拖拉。
五是竞争意识不强。目前支队干部编制123个,实有干部108人,而且部分正营职干部面临着转业,有些同志就认为“岗位很多,自己不用干出什么突出成绩,到时候肯定能提职”。这样无形中削弱了干部的“以有为争有位”的意识。
六是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方面年龄结构不合理。副团职、正营职干部年龄偏大,1974年以前出生的16人、占14.8%,连排职年轻干部所占比例过大,占52%。另一方面职级梯次结构不合理。副营职干部缺额较大,出现断层,连排职干部扎堆,三年时间增加42人,不利于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二、提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的几点想法 面对干部队伍年轻化,“学生官”越来越多的大趋势,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组织培养是外因
“严管理”——要树立“严是爱、松是害”的观念,各级领导都要做到“一岗双责”,既要抓好业务工作,又要抓好干部管理和培养。一是公道用人。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让“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二是建章立制,用制度管干部。三是敢于亮丑。不做“老好人”、“和事老”,敢于批评、敢于揭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重培训”——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理念,改革培训方式,创新教育模式,多措并举,在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搞好集中培训。严格落实“逢晋必训、先训后提、训用一致”的原则,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使干部训有所得,学有所获。另一方面加强新生长干部的培训。新生长干部面对新形势下部队的新问题不知从何处入手,不知从何处做起,不知怎么样才能管好部队,可以采取把部队新生长和地方入伍的大学生干部安排到新兵连集训,过与新兵“五同”的生活,体验新兵生活,了解新兵,增强感性认识,摸索管理经验。
“压重担”——目前年轻干部的比例越来越大,对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事关消防部队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才。”要敢于给优秀的年轻干部压担子,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锻炼成长。现在,有的同志在大胆使用年轻干部这个问题上,总觉得他们缺少经验而不放心,担心他们磕磕绊绊而不放手。每一名经验丰富的干部都有从“不知”到“知”的过程,都是从基层走出来的。所以,要根据他们的特长、气质,精心为他们创造释放能量的空间,大胆的将他们放在不同的基层岗位工作,敢于交任务、压担子。
“传帮带”——要尊重干部成长的规律,要在使用干部的同时,注重培养干部。年轻的基层干部,实际基层经验较为不足,传帮带不够是导致部队管理教育弱化的重要原因。对年轻干部,特别是大学生干部不能“重使用、轻培养”,在使用年轻干部的同时,要培养干部,要指定经验丰富的同志对他们进行传帮带,使他们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更好的适应部队管理,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个人努力是关键
“重实践”——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干部,在具体岗位上培养干部。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标兵”、“优秀基层干部”、“一对好主官”等评比活动,激励干部立足本职锻炼成才。要着眼提高综合素质,以丰富任职经历、改善素质结构、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为重点,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营连职干部在司政后防岗位之间交流任职、交叉代职,在军政之间、机关与基层、发达地区与边远艰苦地区之间进行岗位轮换,培养锻炼复合型素质,增强基层干部的发展后劲,提高基层干部做好消防现实斗争准备、完成多样化防火灭火抢险救援任务的能力。同时,我感到,对干部素质问题,不能把经验不足、一时失误简单地说成是素质低下,只要干部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勤奋地工作,能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没有发生问题,就应视为称职的,领导机关要放权不揽权,多为基层干部实践锻炼提供机会,要多鼓励少指责,客观评价基层干部在实践中出现的失误。
“勤学习”——学无止境,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特别是基层年轻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才能成为某方面的能手、权威,才能做到业务精通,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干,才能赢得领导的信任与支持。提高综合素质水平惟一的途径是要勤学习、善学习,因此基层年轻干部都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工作需要努力学习。
“求创新”——创新是进步的标志和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一方面观念要创新。时下,仍有少数干部抱着守稳的观念,过太平日子,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这些观念严重阻碍了消防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所以要不断强化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处理能力,本着“只要管用,就是好办法”,“只要有效果,就是好措施”的态度,进一步更新消防工作的观念。另一方面方法要创新。时代的发展,消防工作的任务日趋多元化,运用更多的工作方法来完成工作任务已经成为必须具备的素质。消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方法也必须创新。
“养正气”——要养成良好的纪律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坚持从小事做起,从小事严起,从小事防起,狠抓干部的一言一行养成,不忽视每一件小事,每一件事情的每一个细节。坚持从一事之始抓起,见微知著,对干部出现的一些苗头,及时用谈话提醒方式进行提醒,防微杜渐。坚持将自控能力较强的干部放到独立工作的一线,同时加强作风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职业责任感,促使干部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控制力。要求干部时刻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在大力表彰和鼓励优秀基层干部的同时,对自身形象不好、群众威信不高的干部予以警示,进行帮教。对责任心不强、工作严重失职的干部,要按规定严肃处理。
总之,加强消防部队基层基础建设,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干部队伍建设,用学习培训造就干部,用公平公正凝聚干部,用制度机制激励干部,不断优化基层干部成长的内外环境。
第五篇:拓宽教育渠道
拓宽教育渠道,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以邓小平同志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三个面向指示,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四有”人才。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很多,我特别注重的是爱国主义教育。多年来,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我下了深功夫,做了许多工作。我觉得,拓宽教育渠道,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效果非常显著。
一.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特别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多年来,我坚持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革命思想启蒙教育为核心。在讲读过程中,深入分析,挖掘思想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在作文教学中,联系学生的教学和生活实际,抓住思想教育的契机,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鼓励学生立志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祖国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1.在讲读教学中,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树立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怀有最深厚的感情,是中国人民政治品质和道德面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中国人民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力量源泉,也是学生发奋学习的动力。所以,应该从小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文。其中有一些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幅员辽阔的课文,如《桂林山水》、《长城》等;有一些赞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优秀人物和光荣传统的,如《难忘的一课》、《我的自白书》、《詹天佑》等,这些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爱国之情,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
在讲读课文的时候,我注意引导学生去理解、思索和体会,抓住比较关键的字词、句子、段落,深入分析,挖掘思想内容,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入境动情。
例如,在讲读《詹天佑》一文时,我不只是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是爱国工程师,主持修了中国第一条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京九铁路,而是让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詹天佑是爱国主义工程师?他是怎么样修筑铁路的?引导学生们抓住“阻挠、要挟、嘲笑、轻蔑”几个词分析,说明詹天佑修筑铁路有多困难和艰苦;引导学生分析“勘探铁路”、“开凿隧道”、“设计路线”三个重点段,这是具体的事例,这说明詹天佑是怀着为中国人争气的思想来工作。学生明白了,詹天佑为中国人争了气,他的确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作者写这篇文章,赞美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通过分析,学生不仅对这位伟大的爱国工程师肃然起敬,爱国之情也油然而生。
在教学《艰苦的岁月里》一文时,我向学生讲述穷苦人是怎样受剥削和压迫的,是怎样受苦受难的,是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得解放,建立新中国,人民才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在艰苦的岁月里,红军是怎样斗争的。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红军能有多大?他为什么不上学读书呢?你还知道多少像小红军一样的少年呢?学生经过争论,作出了满意的回答。我随即引导说:“是啊,正是因为我们中华有无数像小红军战士.王二小.刘胡兰这样不怕牺牲,英勇奋战,才建立了新中国。你们的年龄相仿,如果你是小红军战士.王二小.刘胡兰,你们会怎么做?”这样提问,大大缩短了学生与课本的差距,把学生的思维扩展到思维领域,进入了更广阔的境地,也坚持了文道统一,对学生进行了具体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
2.在作文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这个不低于学生的思想实际命题,加强文前指导,加强作文讲评,是在作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环节。要坚持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把学生的爱国之情化为具体的勤奋学习.文明守纪的行动。
例如,在学完《一定要争气》一文后,我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我让学生口述童第周的事迹,学生能够又一次被这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发奋读书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不禁赞叹道:“童第周有志气,为中国人争了光。”趁这个机会,我针对部分学生不爱学习的实际,组织学生以《一定要争气》为题,写读后感,全班同学都写了高质量的作文。成绩较差的邵金柱同学在文中写道:“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不好好学习,不掌握丰富的文化和科学知识,怎么做文明人,又怎么去爱过?要爱国,作为学生来说就要学好做人的道理,搞好学习,争口气,将来也好报效祖国。”这个连家长也不认为不是读书料的孩子,竟成了班上的上等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初中。
为了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我鼓励学生树立爱国之志。只有爱父母.爱同学的人.才可能爱集体;只有爱集体.爱人民的人,才能爱国家。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逐渐将爱心升华为爱国之志。我让学生写《我爱同学》.《我爱老师》.《我爱妈妈》.《我爱校园》.《我爱家乡》.《二龙山新貌》.《富锦变了》等做文。《我和凡卡比少年》一文,歌颂了社会主义祖国,表达了学生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结合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开展多种活动,对学生能够进行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
1.利用主题队会和班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精心设计主题班会和主题队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的镇级主题队会公开课《社会主义好》、《祖国的今天、明天》,镇级主题班会课《我爱祖国》、《做合格的小学生》,都受到了听课同志与领导的好评。
如主题队会《祖国的今天、明天》,我是这样设计的,搜集四九年以前表现人民生活贫穷、苦难的画片,或者听老人讲述,自己查资料,凭电视、电影上的画面,画一幅画;搜集四九年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画片,或者自己观察,画一幅画;展望祖国的未来,凭想象,画一幅画。这三幅画分别代表祖国贫穷、苦难的昨天,富强、幸福的今天和光明美好的明天。中队会分三段,第一段主持人到入正题,学生齐唱《我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学生讲述第一幅画的内容;第二段主持人的过渡语,学生齐唱《社会主义好》,学生讲述第二幅画的内容;第三段主持人的过渡语,学生齐唱《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学生描述第三幅画的内容。学生构思好,描述逼真、生动,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有的同学画的第一幅图是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人们纷纷躲避的情景;第二幅画的是繁华的市场,人来人往,太平盛世的景象;第三幅画的是,日本客人看到中国现代化的工厂,伸出拇指夸赞的情景。有的同学第一幅画的是破小的茅草屋前,赤脚的农民,背着一口袋粮食去交租;第二幅画的是农民开着装满粮食的拖拉机,来到自己新盖得砖房前;第三幅画的是农民住进了楼房,室内摆放的是现代化的家具。啊!同学们回忆过去,眼看现在,展望未来,在这画里,在这叙述里,洋溢着对祖国深沉的爱,表示了对祖国明天的美好憧憬。
2.利用参观访问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敬老院、商店、市场等单位参观访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组织了学生参观北山敬老院,学生看到老人清洁的卫生环境,看到老人们欢声笑语的场面,都非常的感动。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道:“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是优越的。那些孤寡老人,能安享晚年,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
我还组织学生参观市场,访问一些商贩。当学生采访一位卖菜的残疾女同志的时候,她微笑着说:“不收我的税,对我很照顾,我一天能挣20多元钱吧。”啊!只有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才会有这样的优待的政策,使那些残疾人有生活出路,为他们提供方便与条件。
3.利用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利用“五一”、“六一”、“十一”等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五四”搞演唱会,“七一”搞故事比赛,“十一”演讲比赛,都
选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方法灵活,形式新颖,学生踊跃参加。
4.利用晨会时间,让学生介绍最近的国内外新闻,读报纸上的一些爱国方面的文章,让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另外,每年的清明节,我们还搞祭扫烈士墓的活动、野游,每周一搞升旗仪式。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优化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环境造就人才。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施加有力的影响。
就拿布置班级来说吧,我打破陈规,改变方法。以前设个小红花园地,填个人名,戴上一朵小红花,一带一学期。小红花园地成了一个摆设,不起作用。现在进行了改革,在小红花园地上设了五项:热爱祖国、遵守纪律、努力学习、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定期批评,优秀者奖给小红花。学期末,评出的红花同学会给予奖励。
我还在班级设立了小英雄人物专栏,每半月一期。我们搜集一些名人象周总理、朱德司令等人的画报、故事及介绍他们生平的文章,布置在专栏内,以此来鼓励同学们。
班级墙上的横幅,不管怎么换内容,有一个我从来不换。那是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普洛夫的一句名言:“我无论做什么,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这句话说得多好啊!一些考入中学的学生,来看我的时候,还能背出一些格言。这对学生的影响多么深刻啊!毫不夸张的说,到了刻骨铭心的地步。
我拓宽教育渠道,大力开展爱国教育,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做到“五爱”、“四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长为明天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