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矿技能人才工作总结
**煤矿
技能人才工作情况(分析)总结
两年以来,在***集团和**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矿按照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劳发【2011】1166号文件精神的要求,逐步推进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截至目前我矿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对近两年来职业技能人才工作进行总结。
一、技能人才现状
我矿现有职工**人,其中“六长和副总工程师”*人,全部持有A类管理人员资格证,其中*名本科学历,*名本科在读,*名大专学历;*名高级工程师,*名中级工程师,*名助理工程师。其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人,持有B类管理人员资格证*人,其中中专及在读*人,大专及大专在读*人,本科及本科在读*人,研究生*人;*名中级工程师,*名助理工程师。班组长和特种作业人员*人,其中班组长*人,全部持有班组长资格证,*人大专学历,*人中专学历,中专在读*人,中专以下学历*人;中级工*人。特种作业人员*人,全部持有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本科学历*人,大专学历*人,中专学历*人,中专在读*人,中专以下学历*人;中级工*人。特有工种*人,大专及大专在读学历*人,中专学历*人,中专在读*人,中专以下学历*人;初级工*人。
我矿现有职业技能人才*人,中级工*人,初级工*人。其中班组长中中级工*人,特种作业人员中中级工*人,特有工种中初级工*人。按照工种来看,中级工中,安全检查工*人,安全仪器监测工*人,爆破工*人,采掘电钳工*人,采煤工*人,采煤机司机*人,钢缆皮带操作工*人,井下钻探工*人,矿井通风工*人,矿井维修电工*人,瓦斯检查工*人,支护工*人,提升机操作工*人,综掘机司机*人。初级工中,采煤工*人,钢缆皮带操作工*人,矿井轨道工*人,矿井通风工*人,矿井维修电工*人,矿山测量工*人,巷修工*人,液压泵工*人,液压支架工*人,拥罐工*人,支护工*人,主扇风机操作工*人。
按照年龄层次来看,*名技能人才中,18-30岁*人,31-40岁*人,41-50岁*人,51-55岁*人,55岁以上*人。*名中级工中,18-30岁*人,31-40岁*人,41-50岁*人,51-55岁*人。*名初级工中,18-30岁*人,31-40岁*人,41-50岁*人,51-55岁*人,55岁以上*人。从年龄层次来看,31-40岁年龄段的人员所占比例较低。
二、近年来所做的工作
我矿领导历来对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高度重视,自2011年起,我矿逐步落实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使我矿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达到了新水平。近两年来我矿在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建设
2012年下半年我矿结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从业人员准入和劳动用工验收的要求,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制定了我矿2012年-2015年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了2012年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制定了技能人才队伍管理办法,成立了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领导组,完善了技能人才奖惩办法,初步摸清了我矿职工职业技能水平,完善了职业技能人才培训、鉴定、证件管理的流程等,我矿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建设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2.技能人才队伍学历提升
2011年年底,我矿对照省煤炭工业厅【2011】1166号文件要求,筹划对中专以下学历职工进行学历提升。2012年3月,我矿与*学校合作办学,在我矿开设中专学历提升班,学制两年,报名人数*人。目前第一学年的课程已经结束,第二学年的课程正在进行。2013年3月,针对我矿职工学历不足的情况,我矿与*合作举办第二期中专学历提升班,学制一年,报名人数*人。目前,第一阶段的课程已经接近尾声。
3.职业技能人才技能鉴定
2013年2月,我矿与*技能鉴定站联系,为我矿*名特有工种进行职业技能鉴定,鉴定等级为初级,一次性通过*人,通过率*,*人未通过鉴定。2013年6月,*人通过初级工二次鉴定,鉴定合格。2013年6月,我矿*名班组长和特种作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鉴定等级为中级,一次性通过*人,通过率*,*人未通过鉴定。此*人将于2013年下半年择期进行二次鉴定。
4.其他安全管理人员职称评审
2013年5月,我矿通过方山县煤炭中心联系,为我矿*名其他管理人员评审助理工程师职称,目前已进入二审程序,预计8月份职称证可下发。
5.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历年变化 2010年初级工*人,中级工*人。
2011年新增初级*人,累计*人。中级工新增*人,累计*人。2012年新增初级工*人,累计*人。中级工新增*人,累计*人。2013年新增初级工*人,累计*人。中级工新增*人,累计*人。截至2013年6月,我矿初级工人数为*人,中级工人数为*人,合计*人。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矿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在2013年取得较大进展,但是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1.特种作业人员培训,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比例低
自2010年至今,我矿累计培训班组长及特种作业人员*人,其中通过初级工鉴定者*人,占比*,通过中级工鉴定者*人,占比*,合计占比*,通过率较低。原因主要有:(1)职工业务素质较低;(2)我矿培训工作不到位;(3)政策变化原因。2013年以前,所有培训班组长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十大类工种中,安全检查工可以直接鉴定四级,其余工种必须先鉴定五级。2013年开始,只要具备中专或中专在读学历,只要考试通过,即可直接鉴定四级。省煤炭工业厅1166号文中对班组长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等级要求为四级,因而我矿在2013年为未达到四级职业技能等级的班组长和特种作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2.人才流失率大
根据我矿相关统计,2013年年初到2013年6月份,半年时间我矿离职人数达到*人,其中高校毕业生离职*人,职业技能人才*人,普通员工*人。职业技能人才占到离职人员的*,对我矿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造成不利影响。离职原因有:(1)工资待遇较低,职业技能补贴未能兑现;(2)员工进出管理不严,进入时未进行筛选,职工在合同期内离职未承担相应责任;(3)矿井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生活质量较低,对于18-30岁员工的婚姻问题产生不利影响。(4)个人原因。
3.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鉴定工作停滞不前
由于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要求相对较高,我矿职工业务素质较低,达不到相关条件,因此鉴定工作出现短暂停滞。
四、今后努力方向及重点
发现问题是第一步,整改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针对我矿职业技能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我矿2012年-2015年素质提升工程规划,我矿在2013年下半年及2014、2015年职业技能人才工作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1.到2015年我矿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
根据煤炭工业厅对全省煤矿素质提升工程的要求,我矿全矿职工人数为*人,考虑离职及行业因素,到2015年总人数控制在*人左右,基于此人数预测,我矿到2015年需要高级技师*人,技师*人,高级工*人,中级工*人,初级工*人。目前我矿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人,中级工*人,初级工*人。
根据我矿素质提升工程规划,2013年下半年我矿将对*名班组长和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二次鉴定,鉴定级别为中级。2013年下半年我矿对*名班组长和特种作业人员、特有工种进行高级工鉴定。2013年上半年鉴定中级工*人,初级工*人。2014年鉴定中级工*人,初级工*人,到2014年年底,初步达到我矿规划要求,顺利达到省素质提升工程要求。
2.今后职业技能人才工作的重点
(1)节约成本,以满足我矿职业技能人才需要为重点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煤炭行业初显颓势,到2013年年中,煤炭行业进入紧缩状态,在此情况下,我矿从节约成本,度过寒冬的角度考虑,以竣工验收要求为要求开展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2)加强员工进出管理,制定离职承担责任方案。针对员工离职率较高的问题,从人事科的角度来看,我们将严格进行员工进出管理,在员工入职时,进行筛选,挑选出能够长期在我矿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以降低我矿的费用支出;在员工离职时,严格审批程序,认真核算我矿为其投入的培训等相关费用,按照工龄长短按比例扣除。目前,我矿正在对员工管理办法进行修改,核心就是对照工龄、结合合同期限,在员工离职时核算其培训费用支出、证件有效期、保险费用支出等扣除相关费用,遏制员工离职率较高的问题。
(3)持续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培训管理。首先,依托举办中专班的优势,我们将严抓中专班上课管理,考试管理,将学习效果与个人工资挂钩,进行奖惩,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其次,加强我矿日常培训工作,狠抓培训效果管理,依靠日常培训提高我矿职工业务素质;再次,在对外培训方面,筛选学历较高,业务素质较强的年轻同志参加相关培训,提高培训通过率。最后,制定相关鼓励措施,鼓励我矿职工进行不同层次的学历提升。
3.下一步职业技能工作需要攻克的难点
(1)切实将职业技能补贴及相关待遇问题落到实处。在目前煤炭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明显与形势不符,我们将主要在不突破公司下达的工资指标的情况下进行内部分配政策的调整,将工资向高技能人才、高学历人才倾斜。优先将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纳入对外验收人员,优先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另一方面,严格持证上岗,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没有班组长资格证的将取消其班组长待遇。
(2)遏制人员流失率过高的问题。这个问题即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又是难点,我们一方面在一定限度内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另一方面严抓进出管理。其他有效遏制人员流失率过高的良好方法,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进行研究探讨。
五、对集团公司的期望
目前依靠我矿自身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高级技师、技师人才的培养。我矿希望公司能够在2014年协助引进*名高级技师,*名技师人才。考虑到目前的煤炭形势及公司的运营压力,希望公司能够协助我矿从*中借出高级技师、技师人才的*件。附1:山西煤炭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
晋煤人发【2012】12号--关于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管理认真做好煤炭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意见
附2:**现有职业技能资格证(样本)影印件及分析
********************有限公司
********* 2013年7月27日
第二篇:煤矿集团公司技能人才个人事迹材料[范文模版]
俏不争春 只报春来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技能人才管霞事迹材料
同煤集团管霞,汉族,1967年生,中共党员,山西大同人,大专学历,矿井维修电工高级技师。1986年8月参加工作,开始在四老沟矿运销站从事基础电工岗位;1994年7月被调到1070皮带队担任大型设备修理电工;2002年10月提任为大采高队电气组重要岗位;2008年9月兼任矿业余电气攻关小组组长;2013年7月出任管霞工作室主要负责人。山西省“煤炭青年岗位能手”、“三晋技术能手”,大同市“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共产党员”,同煤集团“突出贡献优秀人才”、“首席技能大师”。
管霞从业电工岗位28年,在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里,唯电气设备是。
频器、日本安川g7变频器、日本东洋vf64变频器、美国ge的plc、德国西门子plc、遥控器、电源组件等电气设备维修技术难题。完成了西安mg750/1910—wd电牵引采煤机电控系统、上海创力mg300/700—wd电牵引采煤机电控系统、上海创力mg2x100/456—wd电牵引采煤机电控系统、太矿mgty200/500—1.1d电牵引采煤机电控系统等多项大修任务。累计修复变频器11台,牵引调速箱2台,遥控器26台,端头站18台,扩音电话38台,皮带机综合保护23台,漏检板6块,电源模块18个,plc模块33块,机组电控系统7套,创价值500多万元。
此外,管霞还被集团公司派遣到晋华宫矿、同忻新建矿解决电气挡手问题。2008年他前往晋华宫矿两年多,帮助处理各类机组故障60多次,修理变频器6台,提合理化建议十余条,修复采煤机用acs800变频器六台,创价值二百余万元。在力泰公司大修德国艾克夫sl500电牵引采煤机期间,他前往作技术指导。2009年在同忻新建矿试生产期间,他前往协助了三个月,盯班下井、培训电工、参与设备检修,处理了6次技术性电气故障,讲授德国艾克夫sl500电牵引采煤机电气原理12课时,培训员工20多人。
二、俯首甘为孺子牛
2013年7月,以管霞命名的工作室正式成立,主要职责是解决电气设备的维修难题及设备的革新改造,培养维修技术人员,这标志着他的工作业绩得到了矿党政的认可。身为负责人,他从不以职位自居,俯首甘为孺子牛。在他的工作室里,办公桌就是工作台,工装就是窑衣,地上、台上、角落里、货架上到处都摆放着各种型号的电气开关和琳琅满目的电气零配件。每天大小事情亲自上阵,亲力亲为,一干就是一整天。
工作室在他的带领下,攻关能力得到快速提升,职能作用从单一的硬件修理逐步向软件维护方向拓展。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掌握了采煤机控制中心内部程序重装、触摸屏内部程序读取、英威腾变频器监控软件的关键性技术,解决了易损配件维修费用高、周期长的难题。截止目前,已累计节约维修费用120万元。
三、淡泊名利以明志
管霞作为土生土长的煤矿子弟,对四老沟矿有着深厚的感情,从参加工作之日起就立志扎根同煤。别人都想方设法从综采一线调往地面,但他正好相反。从最初的运销站到1070皮带队、再到综采第一线,虽然工作环境越来越艰苦,但工作热情越来越高涨。
第三篇:技能人才报告
[广东]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来源:广东省劳动厅高技能人才办公室
[广东]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广东省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我省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以及2006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
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后,省委省政府于去年7月5日召开了全省科技教育人才大会,部署贯彻全国人才会议精神,会后省委省政府印发了贯彻中央《决定》的意见。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我厅成立了高技能人才工作协调办公室,制订了《进一步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改进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工作的意见》等政策,从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各地、各有关单位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有力促进了这项工作的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统计,从去年到今年6月份为止,全省共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16万人,经考核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9.5万人,其中技师及高级技师9708人。
按照实际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口径统计,累计至2005年6月底,全省经鉴定获证的技能人才共410.05万人,其中,初级工192.24人,占47%;中级工197.12万人,占48%;高级工17.88万人,占4%;技师及以上等级2.81万人,占1%。2004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为73.7万人,比上年增长19.7%。其中高级工5.86万人,技师及高级技师达6219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3.4%和146.5%。今年1-6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为36.57万人,其中高级工以上30096人。根据抽样调查资料分析推算,高技能人才的总量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预计至2005年底全省技术工人(统称技能人才)总量为650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例从2000年的30%上升至2005年的45%。从技能人才的等级结构来看,2000年,在全省全部技能人才中,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及高级技师的比例为57.4:38.8:3:0.8。2005年底,四者的比例为48:46:5.2:0.8,技能人才结构明显改善,中级工和高级工所占的比例有明显提升。
二、主要做法和政策措施
(一)切实加强技能人才工作的领导。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后,我厅高度重视技能人才资源的开发工作,成立了高技能人才工作协调办公室,由党组书记方潮贵厅长直接领导,分管厅长负责,培训就业处处长任主任,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技工学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职业技术教研室等单位派负责同志参加;各地级以上市也确定了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高技能人才工作落实了工作目标责任制。我厅还加强了与省委人才办、省委组织部、人事厅、财政厅、教育厅、发改委以及总工会等部门和社团的联系与协作,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省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部署,纳入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省级财政从今年起设立了技能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在从2004年至2007年每年拔给30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中,今年安排800万元用于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目前全省基本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技能人才工作新格局。
(二)抓紧制定政策,全面实施三年五万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精神,去年以来我厅根据社会需求和针对技能人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抓紧制定有关政策,动员社会各有关方面加快培养社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一是制定了《贯彻全国人才会议精神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施意见》(粤劳社[2004]26号),全面部署启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决定以建设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为依托,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具体的工作目标是:从2004年起用3年时间,培养30万高技能人才,其中高级工25万人,技师及高级技师共5万人(2004年1.2万,2005年1.6万,2006年2.2万)。二是抓紧制订出台了《关于设立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若干问题的通知》,决定在全省建立一批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作为公共服务平台,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实操场地。目前经过专家组的审核推荐,并经我厅认可,全省依托高职院校、技师学院及其他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共建立了50家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完成了在全省建立50个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的任务。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的组织管理,我们在6月份召开了实训基地工作座谈会,传达了国家高技能人才东部地区培训工作会议精神,检查落实今年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研究加强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运作的新模式,进一步推动我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会后,根据与会代表们的意见草拟了《关于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三是出台了《广东省技师工作站设置标准和认定办法》(粤劳社[2005]86号),决定选择一些具备条件的行业、企业集团或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设立技师工作站,目前已批准设立韶关钢铁集团罗东元技师工作站,其主要任务是通过采取名师带徒,组织技术攻关,开展技能竞赛与技术创新及研讨活动,在企业(行业)内部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四是制订了《关于改进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办法的意见》,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按照“四不唯”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放宽技师报考条件,扩大考评工种范围,改革考评办法,适当下放鉴定权限,较好地调动了地方、企业和个人参与技师考评的积极性。五是抓紧制订《广东省“十一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省人才工作总体规划。目前本《规划》已通过专家论证,拟分别上报省省政府和省委人才办。
(三)下大力气着重抓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培养工作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七个环节中的重要环节,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们确定了3年5万新技师培养目标后,为了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我们把培养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下达到各市和行业。2004年我们把培养1.2万名技师的任务分解下达到21个地级市和部分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强化了各地的培养责任。2005年我们同样在年初向21个地级市和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下达了2005年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粤劳社函[2005]297号),将2005年全省培养1.6名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的任务进行了分解,促进各市、实训基地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主要做法是通过四个途径加快培养选拔高技能人才。
一是依托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扩大办学规模培养高技能人才。近年来,我省贯彻“调整布局,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方针,大力调整技工学校布局结构,使技校办学能力得到加强。目前全省技工学校共有180多所,其中技师学院12所,国家高级技校21所,在校生人数发展到28万人,其中高级班在校学生28843人;全省现有高职高专院校60所,在校生规模近38万人,占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52%,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为了充分发挥高职院的优势,去年2月方潮贵厅长带领有关同志到省教育厅与郑德涛厅长及有关同志商量,决定充分利用高职院的现有条件,建立若干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谢强华副省长还专门视察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拔给300万元购买实训设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目前我省在高职院校建立了8个“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推动职业院校转变办学理念,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调整教学计划,加大实训力度,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据统计,2004年各类院校学生参加技能鉴定人数达34.4万人,占参加鉴定人数的36%。二是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依托企业,加快培养技能人才。我们总结推广了韶钢集团、广州地铁集团、茂名石化集团、广东核电集团和深圳富士康集团加强企业内部培训的经验,引导企业结合生产实际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采取岗位培训,以师带徒、脱产学习、现场鉴定等多种形式,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如茂石化集团近两年来通过岗位培训等途径共培养技师以上技能人才共 213名。三是依托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强化实操训练,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目前,我省已批准设立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50个。各地依托实训基地,强化实操训练,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
如省高级技校、省国防科技技校、省技术师范学院、中山市高级技校等单位的实训基地,都充分利用其设备、师资优势,面向社会招收学员,采取半工半读形成,强化实际操作训练,培养高技能人才。今年来仅上述单位就培养了1200多名技师和高级技师。四是积极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技术比武和技能竞赛等,层层培养选拔高技能人才。今年来我省组织了东部七省市技能竞赛广东选拔赛,会同有关部门举办了“振兴杯”广东选拔赛、广东邮政、省交通集团、广铁集团、广东纺织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等六项技能竞赛活动。去年通过竞赛按规定晋升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有82人。今年又选拔出一批技术能手和技能标兵。
(四)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探索改进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办法。为了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我们进一步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实施范围,经与教育部门协商,决定在各类职业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今年选择了30所中等职校进行试点,引导各类职业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此同时,我们还针对传统的技能人才评价方法相对落后,如报考条件限制过严,评价手段偏重于考试,评价方式单一,阻碍了技能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推进高技能人才评价方式的创新。今年7月份我们印发了《关于改进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工作的意见》(粤劳社[2005]83号)。提出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以品德、能力、业绩和知识作为衡量的主要标准,从实际出发,放宽技师申报条件,扩大考评工种范围,进一步改进考评的方式和方法,适当下放鉴定权限,形成了新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例如广州市按照省的要求,发出印发《关于开展企业高技能人才评定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以工作业绩和能力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考核,采取认定、评定和考核相结合等条件方式,开展技师考评工作。对业绩突出、贡献较大、已经被企业公认达到高技能人才水平的人员,采用直接认定方式,并颁发相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许多企业结合岗位要求和生产现场进行考评,探索改进技师考评的办法。韶钢集团按工作岗位要求,通过企业内部培训,创新了技师考评办法,即在遵循国家规定的技师鉴定标准内容和程序的同时,合理调整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业绩的分值分配,提高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业绩所占的分值,适当降低理论知识的分值。2000年以来,该集团共有1125人参加技师考评,获得技师资格证书的有491人,高级技师67人。对一些新的职业工种,采取降低报考条件,放宽年龄、工作年限和职业资格的限制,动员职工直接报名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考试。经考核合格的,发给高级工或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由于进一步改革技师考评办法,较好地调动了企业和职工学技能、考技师的积极性,使全省初步形成了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局面。
(五)采取优惠政策吸引高技能人才。
为了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我省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省高技能人才来粤工作。比如省政府规定:调进有高级技师资格的,其配偶、子女、父母均可随迁入粤,并凭调动通知直接办理入户手续。引进高技能人才的购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可列入成本核算。
《深圳市企业招调员工管理规定》明确:调入深圳的技能类职业(工种)人员,只要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具有高级工资格,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年龄可放宽至45周岁;具有高级职业资格的人员,其配偶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其配偶年龄可放宽至45周岁。对有特殊专长、特别贡献的技能人才,特事特办,确保大企业及时调入所需技能人才。经全国或全省统考取得的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或经深圳市职业技能鉴定获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拟招调人员,如系农业户口,可同时申请办理“农转非”手续,子女16周岁以下(或16-18周岁且为在校中学生的)且与拟招调人员在同一户口本上的,可同时办理“农转非”及随迁手续。持非深圳市颁发的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含全国或全省统考取得证书的),免予理论考试,但需参加深圳市劳动保障局组织的同级技能鉴定的实操测试,实操测试成绩合格的,其成绩在办理招调手续时有效。近两年来,深圳市引进高技能人才2万多名。
广州市规定: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人才,准予人才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一次性或分批迁入本市非农业户口。在本市有合法住所,来本市创业或被本市行政区域内单位正式录(聘)用或招用,按规定办理了录(聘)用手续或依法签订了劳动合同和办理了缴纳社会保险的手续,所学专业、所毕业学校、所拥有的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职业资格、所从事的工种(岗位)等符合市公布实施的人口准入补充条件规定目录的具有中等职业教育以上学历或普通高中以上学历并有技师职业资格的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技能型人才、具有中等职业教育以上学历或普通高中以上学历并有高级职业资格的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技能型人才,属于未婚或已婚配偶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准予人才本人迁入本市非农业户口;已婚的夫妻双方均是非本市常住户口的人才,准予夫妻双方及其未成年子女迁入本市非农业户口。这些政策对引进高技能人才产生了积极作用。
(六)积极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
针对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不高,待遇偏低,激励不足问题,我省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了激励措施,初步形成了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工资激励机制。我们建立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形成工资引导激励机制,使技师、高级技师在工资福利方面的待遇不低于甚至高于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待遇。如深圳市2004年公布的指导价位中,技师每月工资的中位数为3584元,高位数达11300元;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每月工资的中位数是2450元,高位数是6100元;副高职称的中位数是3338元,高位数是8600元。高级技师每月工资的中位数是5334元,高位数是18400元,而正高职称的中位数是4652元,高位数是12400元。二是实行津贴奖励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津贴或补贴。如一些单位对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被聘用后其奖金系数分别提高0.1或0.2;韶钢集团一次性奖励获得技师资格的员工500元、获高级技师资格的员工1000元,获韶钢集团特级技术能手每人每月3000元、一级技术能手每人每月2000元、二级技术能手每人每月1000元,一聘三年。广州市对参加技师及以上考评获得通过的一次性补贴1000元。三是建立荣誉激励机制。我省设立了南粤技术能手奖,对在技术创新和实现成果转化方面有突出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广东技术能手给予表彰和奖励,每三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100名。各市、各大型企业均制定了相应的竞赛办法及表彰办法。我们还总结了高技能人才罗东元同志的先进事迹,树立他为新时期高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推荐他与中央领导一起到北戴河去疗养,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激发了广大工人岗位成才的积极性。
(七)加强宣传,树立典型,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
由于受传统人才观的影响,技能人才没有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为了落实科学人才观,我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关于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的基本要求;二是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去年我厅全同省委组织部、宣传部总结树立了韶钢集团高技能人才罗东元这个典型,提高了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三是通过组织技能竞赛等活动选拔和表彰了技能能手;四是设立了广东技术能手奖和南粤技术能手两个奖项。对被评上省级技术能手的,由省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此外,我们还做好各地、各行业总结,推选了30个高技能人才的先进典型,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使全社会初步形成了一个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三、2006年技能人才工作计划
按照广东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统一工作部署,结合实际,我们初步确定,2006年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全面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评定工作,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力争完成三年5万名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任务。
(一)抓紧出台“十一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切实加强领导,抓紧修改并争取尽快出台《广东省“十一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强与省委组织部和省人事厅的沟通与协调,把技能人才规划纳入全省“十一五”人才规划。
(二)制订并实施技能人才培养政策。
主要争取出台并实施两项技能人才培养政策,一是《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重点要培养社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建立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拓宽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推动各层级技能人员的梯次发展;二是《广东省南粤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办法》,实施南粤技术能手奖,组织开展技能人才竞赛活动,通过竞赛促进岗位练兵、岗位成才,在职工中形成勤学习、钻业务、敬业爱岗的良好风气,有效地提高技术工人的整体水平,促进技能人才的成长,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影响,营造重视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切实提高技能人才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三)加大投入,加强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制订并完善《关于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意见》,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运作新模式。召开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工作会议,研究成立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联合委员会,充分发挥各行业专家的作用指导实训基地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四)积极推动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评定工作。
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改革,实行高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多样化。各用人单位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类型的技能人才,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要对在聘技师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技能业绩考核,实现评聘分开、能上能下、竞争上岗的机制。
(五)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
健全激励机制,切实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引导支持企业推行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激励机制,企业在岗位测评和确定岗位薪级时,要充分考虑技能水平,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在企业工资分配中的杠杆作用;企业应建立高技能人才岗位津贴制度,具体补贴标准和办法由用人单位自行制订;企业设立的首席技师享受本单位总工程师待遇。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可以参照经营者收入确定其收入水平,实行年薪制,也可实行股权和期权激励,并在聘任、住房、带薪学习、带薪休假、出国进修、健康体检等方面给予优待。
(六)加强宣传,树立高技能人才典型。
我们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牢固树立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使每个技能劳动者都有成才的途径和平等的发展机会。要充分肯定和鼓励高技能人才的创造性劳动,大力弘扬高技能人才的进取精神和务实作风。要宣传树立一批罗东元式高技能人才的先进典型,使之成为青年学生和技能劳动者的学习榜样。
(七)加强职业标准、教材和题库的开发工作。要集中力量,加强职业标准、教材和题库的开发工作,为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四、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加快培养技能人才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要抓紧立法,为加快培养技能人才提供法律依据。目前对技能人才的评价鉴定和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立法层次比较低,只有部颁规章,在全社会推行还有一定的阻力。建议部里要抓紧立法,明确技能人才的概念、管理体制、评价体系和多渠道投入体制和企业的责任,以利于依法行政,推动技能人才工作的发展。
(二)政府要加大投入,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提供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要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经费资金列入预算,建立高技能人才补贴款级科目,专款用于建设公共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的评选表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补贴等方面。各级政府征收的教育附加费,要拿出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培训,其中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经费不少于此项专款的50%。明确规定企业按职工工资2.5%的比例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其中50%以上应用于技能人才培训,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
(三)充分重视建设公共实训基地。上海市政府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提取6-7亿元,用于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按照上海市产业发展需求和瞄准世界制造业的一流水平,购买技术含量高的先进设备,集中建立了7个公共实训基地,面向社会招收具备一定条件的人员进行强化训练,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一做法,避免了在各类教育培训分别建立实训场地,造成低水平重复的情况。建议借鉴上海经验,按照合理布局原则,在全国建立若干个全国一流的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为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基础保障。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落实科学人才观,牢固树立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使每个技能劳动者都有成才的途径和平等的发展机会。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树立一批罗东元式高技能人才的先进典型,使之成为青年学生和技能劳动者的学习榜样。采取多种措施,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广大青年到企业和基层从事技能工作,使技能人才成为广大劳动者的职业选择和目标追求。
(五)创新管理体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建议各级政府切实要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当地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并考虑在劳动保障部门建立职业训练局,专门负责统筹管理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职业标准和教材、题库的开发,负责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负责制订相关政策法规并督促实施,以改变目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相互推诿、无人负责的状况。特别是要组织专家队伍,抓紧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开发新职业、新标准、新教材,为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世界经理人-商业报道[biz.icxo.com]消息:
一、公司概况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
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049亿元,总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建筑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制造;技术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二、营销策略
1、坚持人才强企战略
中石化一向坚持人才强企战略,以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发挥总部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大力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005年中石化应继续加强实施人才战略,以强化外语和国际化业务知识为内容,加强“走出去”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培训;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通过赴国外培训、开展研修、与高校联合培养等方式,培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以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水平为重点,培训与鉴定考核相结合,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共培训高级技师和技师;同时应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技能竞赛活动能进一步促进了技能人才队伍素质的提高。
加强人才引进、流动、配置等工作。以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重点,积极拓宽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渠道,加大引进社会人才的力度;继续贯彻“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原则,做好毕业生的引进招聘工作,重点开发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深入开展
博士后工作,继续增加设站单位的博士后总人数,希望通过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培养出更加有能力、有实战经验的科研骨干。
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重点加强学术技术带头人梯队建设,通过培养和选拔,建立三个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在加强引进、培养的同时,应坚持完善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提高中国石化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
2、做好战略联盟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易金卡公司1月18日签订了营销战略合作意向书。根据协议,三方将在品牌推广、交叉销售、客户服务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苗复春、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春光和北京易金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诺顿等出席了签字仪式。
中国人寿与中石化将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营销战略合作关系。将来在中石化旗下的加油站里,司机在加油的同时,可以购买到中国人寿提供的交通意外险等短期意外险产品。中国人寿在对客户的奖励计划中,可以选择中石化的加油卡作为奖励。
3、抓住时机 扎稳根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分公司将在京正式宣布,旗下“长城”牌润滑油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官方正式产品,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北京奥组委、中国奥委会及参加2006年冬奥会及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润滑产品和相关服务。这是今年10月中国石化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顶级合作伙伴后的具体市场行动,标志中国石化“奥运营销战略”的正式启动。
根据中国石化润滑油分公司与北京奥组委所签协议,长城润滑油可以在广告宣传、产品包装、企业宣传品中享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奥运主题歌曲和图案的使用权。
同时这份协议规定了惟一性和排他性条款,即其他润滑油类产品将不得利用上述奥运会活动进行产品市场推广活动。
目前中国石化的润滑油产量已跻身全球第4名,创造的利润虽然对中国石化来讲微乎其微,但作为惟一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消费类产品,长城润滑油有助于提升中国石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品牌知名度。因此中国石化润滑油分公司应不断抓住上海F1和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的契机力图将长城润滑油塑造成与壳牌、美孚一样的全球知名品牌,并借机打入国际市场。走国际化道路已经成为长城润滑油的发展战略,体育营销则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
4、抓紧海外战略
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教授级高工张抗认为,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近年来油田储备日益下降,积极争取获得海外油田项目的权益势在必行。根据目前已经实施及签订协议和中标项目情况分析,2004年中石化海外油气项目预计可获得海外权益油约31万吨,其中哈萨克斯坦项目25万吨,阿塞拜疆油田开发项目3万吨,吉尔吉斯坦项目2.4万吨,蒙古勘探开发项目0.6万吨。除以上项目外,中石化近期准备投标或可能签署协议的项目还有:厄瓜多尔AUCA项目、阿曼36/38区块项目等。同时,重点跟踪的几大项目,包括科威特北部油田增产项目、伊朗16个区块和油田开发招标项目、澳大利亚项目等。
中石化的海外集权运动中,2003年5月重组了SIPC,使过去下属企业海外投标混乱的局面得以缓解,这被认为中石化实施海外战略管理的铁腕集权政策的体现。
中石化集团除开上市公司部分外,还管辖数十个大型企业,其中对海外开展项目的主要包括中国石化集团中原石油勘探局、中国石化集团河南石油勘探局、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中国石化集团江苏石油勘探局、中国石化集团滇黔桂石油勘探局、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
为了海外项目的科学性,中石化成立了上游海外项目专家委员会,从中石化系统在京单位中聘请了不同专业专家31名,并建立了不定期的海外项目专家委员会审查制度。SIPC组织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后准备正式立项的海外项目,在上报董事会决策前,须先提交专家委员会咨询审查,只有经专家委员会咨询审查通过的项目,才上报董事会讨论决策。同时,中石化在构建系统外的技术、法律等咨询网络。
三、企业展望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作为全球知名度较高的上市公司,中石化将加快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并积极创造条件择机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把本集团公司发展成为一家主业突出、结构合理、管理与技术水平较高、有发展前途的国际化上市公司。
第四篇: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发布日期:2010-05-26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记者李亚杰、谭浩)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5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出席会议。
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确立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支撑。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各项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保证。温家宝在会议上讲话。习近平在会议结束时作总结讲话。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培养和集聚了宏大人才队伍。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人才资源大国,各类人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显身手。同时,当前我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
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才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贯彻落实好这个纲要,对全面提高人才发展水平、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胡锦涛强调,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广泛智力支持。
胡锦涛强调,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总体目标是: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我们要围绕这个总体目标,坚定不移走人才强国之路,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努力实现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竞争力不断提升,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
胡锦涛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坚持人才工作指导方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要坚持突出工作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
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的适应对外开放的人才。三要坚持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重点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健全人才工作机制,从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机制,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法制环境,着力解决制约人才工作发展、制约人才发挥作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人才事业发展增添蓬勃活力和强大动力。四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人才工作全过程,教育和引导各类人才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组织和引导各类人才在社会实践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鼓励各类人才坚持求真务实、尊重客观规律,恪守科学精神、大胆探索创造,倾心本职岗位、注重工作实效,淡泊个人名利、无私奉献才能,建设一支饱含爱国热情、勇于追求真理、具有务实作风、善于团结协作、积极改革创新、争创一流业绩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五要坚持扩大人才工作对外开放,做好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工作,坚持人才自主培养开发和引进海外人才相结合,加强人才和人才开发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海外智力。
胡锦涛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事业的希望。要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制度,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特殊措施,使大批青年人才持续不断涌现出来。要不拘一格、广纳群贤,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要教育和引导青年人才自觉把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真诚奉献的人生理想,在投身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和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胡锦涛指出,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自觉用科学理论指导人才工作、用科学制度保障人才工作、用科学方法推进人才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各级党委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善于用战略思维、开放视野、发展观点谋划和推动人才工作,落实人才培养使用重大政策,抓好重大人才工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深入研究人才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人才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做好人才服务各项工作,努力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坚持用事业聚才育才,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鼓励创新、爱护创新,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要关心人才学习和生活,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要通过大力表彰和广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营造尊重科学、鼓励创新、甘于奉献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奋发努力的良好风尚。
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突出表现为科技、教育和人才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与已经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即将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相互支撑、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一定意义上讲,属于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温家宝强调,要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善于发现人才,用人所长,不能求全责备,让各类人才和全体劳动者、建设者才尽其用、各得其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人才,让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增长才干、建功立业。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成长、人才流动、人才使用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性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人才发展体制和机制。
温家宝指出,人才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为人才的成长服好务。一要大胆使用和吸引人才。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急需紧缺人才、战略性后备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大胆引进和使用海外高水平拔尖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业或以多种方式为国家发展服务。充分发挥国内人才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要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建
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元化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三要更加关心和爱护人才。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鼓励创新、探索和超越,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倡导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宽容失败。关心和改善人才的生活条件,解决好他们在住房、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社保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习近平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这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向前迈进、人才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与会同志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胡锦涛、温家宝同志的重要讲话,交流了做好人才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找准了进一步搞好人才工作的着力点和有效抓手,增强了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紧围绕建设人才强国这个战略目标,努力使人才工作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要深刻认识、自觉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注重把握客观性,避免片面性,切实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坚持重在使用,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要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容许失误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坚持和完善党管人才原则,切实改进党管人才方法,真正做到解放人才、发展人才、用好用活人才。各地区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科学制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抓紧实施重大人才政策和重大人才工程,为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
出席会议的领导同志还有:王刚、王兆国、王岐山、回良玉、刘淇、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汪洋、张高丽、张德江、俞正声、徐才厚、郭伯雄、***、何勇、令计划、王沪宁、马凯、孟建柱、曹建明。
大会向“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代表颁发证书,北京市、江苏省、山东省、湖北省、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在会上发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负责同志,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各人民团体负责人,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有关负责同志,中央管理的金融机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高校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主会场设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设分会场。
第五篇:技能人才名单
2010广州市优秀外来务工技能人才名单
周咏渠 陈炎强 陈庆安
潘秋花(女)谭柳仙(女)文权仔 郑达聪 徐文佳 冯红卫
朱利均 徐旭松 易知峰 胥爱存 冯庆诗
王莉宁(女)曾健祥 范建石 丁先锋 广州市盾建地下工程有限公司副机长 广州海鸥卫浴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班长 广州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教师 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花圈部班长 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检验中心技术员 广州广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钳工
广州造纸集团有限公司南沙厂区设备维修中心仪表主管
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有限公司造价主任 广州广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科长 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安全主任 广州永联钢结构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广州造船厂有限公司装配班长
广州市广利船舶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电工 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组长 广州广爱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股长 广州怡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工程领班
敖是义 广州医学院实习科长
阳春梅(女)广州市人杰彩印厂财务经理 曾波前 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仓管员
王宇萱(女)广州市新蓝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行政人事经理 沈文娟(女)彭登兵
高志英(女)宋远红(女)庞 毅
王美香(女)李 玲(女)李秀红(女)陈春果(女)蔡 军
刘 丽(女)吕 丹(女)刘作辉 王玉平廖志向
聂杰容(女)曾才星
广州市新蓝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客服主管
广州市喜洋洋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广州市非谱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人事经理 广东国讯电信连锁经营有限公司劳资专员 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经理助理
广州市越秀区思媛幼儿园出纳
广州市鲲跃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人事专员 广州市越秀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针灸推拿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护师 广州华新商贸有限公司物流总监
广州臻钰美容连锁机构副店长
广州市海王星辰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 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技术员
广州市光大花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维修副班长
广州市荔湾区大华酒楼会计 广州市电车公司线长 周晃祥 广州市电车公司部门主任
陆 莹(女)广州市航讯船舶管理有限公司业务员 刘 兵 欧祖飞 广州市航讯船舶管理有限公司部门主管 广州市西关世家园林酒家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
符春红(女)黄 思(女)林仕灵(女)刘国清 刘思巍 文书法 梁炳生 陈 伟
唐春艳(女)印立松 高永进
高 丹(女)陈斯健
郭海霞(女)赖伟南 刘保军 刘杰雄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会计 广州易初莲花连锁超市有限公司人事经理 广东新金山置业有限公司经理 广州汇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工 广东邮电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机楼主管 广州市天河区红十字会医院 主治医师 广州市银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电工 广州市湘龙广告装饰有限公司 总经理
广州市戴丝玉内衣有限公司人事部主管 广州市耀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广州市竞宇房地产按揭代理有限公司副主任
广州金日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副课长 广州奥桑味精食品有限公司汽车驾驶与维修员
广州鸿粤星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配件主管 广东欧派家居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管理员 广州骏泽电梯工程有限公司电梯安装部长 广东阅海轩图书文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罗军华 马 志 荣永辉 谭 斐 吴 杰
钟趣丽(女)陈冬梅(女)王汉松 钟伟锋 别少敏 陈保华
谭凯怡(女)卓 艳
蔡舜凤(女)唐辉明
范丽平(女)谢培如(女)钟惠才 董华贵 赖日清
广东欧派家居集团有限公司人事培训主管 广州万宝集团压缩机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广州市白云泵业集团有限公司部长 广州市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职员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广州市公路管理局北城分局打字员 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专业教师 广州市银裕彩印有限公司经理 广州市银裕彩印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学生处处长 广州市好迪化妆品有限公司技术主管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培训中心管理员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科员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石化服务厅)营销代表
连州丰辉社会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技术部经理广州群英精密橡塑有限公司人事助理 广州宏港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教师 富田-日捆储运(广州)有限公司系长 广州精工技术有限公司高级技术员 广州石油机械厂数控车工组长
彭林凤(女)广州文华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徐新汉 广州市番禺裕丰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梁国梅(女)广州六福首饰有限公司中级分石员 谢景夏 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 邹 业 刘汉胜 王学银 林宏平
何蓉蓉(女)张松伟 李志武 颜纯青 罗红尾 杜志清 罗奕波 蔡炯绚 幸耿鹏 陈双明
陈惠敏(女)彭文科
赵秋丽(女)广州市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大修队维修班长 广州市韦士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 广州立白(番禺)有限公司安环健科经理 广东精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产品开发部副部长
广州科盛隆纸箱包装机械有限公司物控部主任 广州骏发电气有限公司工艺员
广州市番禺区胜美达旧水坑电子厂经理 广州市天鹰精密工具有限公司数控工程师 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焊接技师 广州广日物流有限公司营运部部长 广州富菱达电梯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 广州五羊摩托有限公司生产工艺技术员 番禺区石碁人民医院主治医师
广州市番禺永华家具有限公司技术开发课课长
番禺区石碁镇石碁中心幼儿园 教研组长 广州市番禺疗养院医师
广州番禺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大客户商务经理 巫 静(女)广州市番禺裕丰钢铁有限公司财务 高洪升 陈浩章 黄开林 广州星河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副组长 广州市科尔海悦酒店有限公司总监
王艳梅(女)刘 胜 吴 斌 肖 罡
陈幼琴(女)彭敏兰(女)孔道华 胡克田 刘平平何春宪 李启华 杨 勇 李文德 雍全兵 史 彬 白庆权
广州大学城一卡通有限公司部门经理 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次长
万信达(广州)科技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工程师
广州市鸿日塑胶五金有限公司 财务经理 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技能员 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班长
广州市京龙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 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员工
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工程主管 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会计 钢光(番禺)喇叭制品有限公司机电部主管 三菱重工东方燃气轮机(广州)有限公司工段长 三菱重工东方燃气轮机(广州)有限公司班组长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中国)有限公司生产主管 沙多玛(广州)化学有限公司污水处理高级技术员 李彩红(女)广州科莱瑞迪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产品技术专员 骆晓静(女)广州麦芽有限公司检验工程师 吴艳峰 广州恒星冷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人事行政经理
袁琰榕(女)广州天生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内务经理 黄北林
陈德升 胡记权 吴 科 吴建龙 杨龙周 付兴红
蒋海荣(女)叶子贵
陈 锋(女 徐院平古广群 雷建辉 李向锋
夏 燕(女)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通工程安装有限公司工程主管
广州长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东海橡塑(广州)有限公司生产技术科科长 广州太平洋马口铁有限公司技师 广州宝洁有限公司新项目启动负责人 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课长 箭牌糖果(中国)有限公司工长
广州恒雅空调工程有限公司经理 三菱电机(广州)压缩机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人资课系长
豪雅(广州)光学有限公司工程师 广州敏惠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线长
威莱(广州)日用品有限公司高级工程主管
广汽日野汽车有限公司班长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开发室主任
广州松铃工业有限公司配套员 黄景超 莫菊红 罗小华 詹永明 李亚军
刘奇艳(女)何金好(女)张湘斌
龚素琴(女)谢利喜
广州丰力橡胶轮胎有限公司变电站站长 广州丰力橡胶轮胎有限公司班长
广州逸泉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中餐厨师长 广州盛盈气体有限公司经理
增城市运豪五金塑料有限公司副经理
广州市行盛安全玻璃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广州增立钢管结构有限公司技术员
广州市荣晋幕墙有限公司经理
广州江河幕墙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经理
广州市钜溢钢管制造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2010广州市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名单
王齐顺(女)广州创越清洁服务有限公司环卫工人 李红岗 广州市地铁保安服务有限公司保安队长
罗红霞(女)黄 丽(女)张 蕾(女)陈宏义 邹伟聪
陈盼盼(女)薛 勇 钱 文 曾 彬
陆汉梅(女)戴代进
罗晓鸿(女)王荣生 鄢胜平
邹瑞珍(女)张耀岭 梁文标
陈碧兰(女)广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火场文书 广州快速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站务组长
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游览服务中心热线接线员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科长
广州市广利船舶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船舶电工
广州健民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中药师 广州天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职员 广东胜佳超市有限公司人事经理 海军南海舰队第一招待所销售主管
广州市海珠区金悦皮具厂厂长 海幢街道办事处协管队副队长
广州市电车公司驾驶员 广州立康制衣工业有限公司厂长
广州市竞宇房地产按揭代理有限公司副主任
天河区统计局统计员 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职员 广东瑞华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副经理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州市分公司人和营销服务中心总经理
蓝雪琴(女)广州德威皮革制品有限公司 环保、健康及安全张国友 周福田
罗伙连(女)吴桂利 刘 磊 詹华斌 薛建涛
彩 花(女)吴锡彬
吴兰华(女)林燕玲(女)郑绍敏
罗芳英(女)韦慧林(女)杨焱磊 林业东
何红梅(女)贾 刚
部经理
广州市摩地服饰实业有限公司财务经理 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
广州市格风服饰有限公司商品专员 广州市白云区永平街城管执法队辅助队员 广州市创冶有色金属线材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副中队长 广东金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广州海鸥卫浴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人事科长 番禺区洛浦街道办事处武装部工作人员
番禺区洛浦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工作人员
广州番禺汽车客运站有限公司服务员 沙湾镇劳动和社会保障中心劳动保障办事员
广州市番华金银珠宝有限公司人事助理 广州盈信电子有限公司番禺制造厂生产主任
广州番禺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
广州广日物流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长
广州绿北洋皮革制品有限公司课长 广州市威柏乐器制造有限公司经理 张满球 张水清 魏文才 林明京
屈雪晴(女)刘旭歌(女)岳凯 贺洪跃
刘 蓉(女)余添强 赖育芳
广州科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业务经理 广州市花都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所保洁工 广州珠江牛奶有限公司兽医
建滔(番禺南沙)石化有限公司工艺工程师
广州保税区雅兰国际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广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课长
广州麦芽有限公司出口营销业务主任 广州日华化学有限公司副厂长
广州太平洋马口铁有限公司总理办科员 广州丰力橡胶轮胎有限公司组长
增城市运豪五金塑料有限公司运作副总监
2010广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先进集体
名单
索尼电子华南有限公司 广州文化假日酒店 广州市公安局户政处 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 广州市番禺区厂商会
广州市建筑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广东华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樱泰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从化市民乐劳务有限公司 广州市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银农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
广州绿北洋皮革制品有限公司 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广州麦芽有限公司
广州丰力橡胶轮胎有限公司 广州市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 广州市劳动力市场共青团分市场中心 荔湾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 天河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 白云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 黄埔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 番禺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 增城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