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教师工作安排,让幼儿远离安全隐患
幼儿园安全隐患
其实我认为危险的隐患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要想将隐患制止是比较难得,但我们可以将隐患降低到最小。
首先,我们要将隐患分成两大块来寻找:
一、教师的工作搭配和站位
由于我开学以来一直在单人晚班老师的工作,那就先从我晚班工作12:00到晚22:30来讲。
首先不论什么时间上班的教师都要做到提前15分钟到岗,不仅是上岗前的准备,同时还要在最忙碌的时间里,与搭班教师一同维持幼儿秩序,度过危险时间段的责任。
(一)12:00—2:30 1)中午12:00是幼儿盥洗后午饭时间,这个时间段必须保证三个站位,1、盥洗室(孩子多,地面难免会有水,如果这时幼儿打闹,便会出现意外,直到最后一位幼儿从盥洗室出来后教师离开。)
2、盛饭处(在孩子清洗完毕后,为防止幼儿拥堵在一处,老师要先准备3到5人的米饭,随后教师便可以随来幼儿随盛饭,同时提醒端碗饭的幼儿再去端菜,及端菜的路线)
3、值日生指导处(值日生要有教师逐一的指导和提醒,同时指导端菜的幼儿端菜路线及方法),当幼儿全部做下后,保育员要用干墩布将刚刚幼儿弄湿的盥洗室地面擦干,等待饭后幼儿安全使用,教师便可以帮助与指导幼儿用餐。2)12:30饭后上床
保育老师:主要收拾饭碗及剩菜 主班教师:盥洗室指导,监督
下午班老师:指导清洗完毕的幼儿搬椅子到楼道里,进行过渡环节(折纸、编绳等)安静活动,主要是等待盥洗的幼儿。
3)当盥洗室幼儿只剩下2-3名时,主班教师与下午班教师交换站位,主班带全体幼儿做上床前准备工作,下午班擦教室地面,和指导值日生饭后值日工作,保育教师指导盥洗室值日生和清理盥洗室工作。
这三块是中午最容易发生意外的时间段
4)当幼儿上床前,教师不仅要检查幼儿体温,同时还要检查幼儿手心是否有异物拿着,和口中是否有含饭幼儿或含异物幼儿,方可让幼儿上床。
5)2:30幼儿起床,下午班要提前叫一些尿多的幼儿起床前先小便,防止起床后大部分幼儿拥挤卫生间的现象出现。
(二)2:30——3:00 1)起床前先让幼儿在床上做2-3分钟,主要是清醒缓冲时间,教师也可在这个时间段,告诉幼儿起床后的每一步的工作。2)幼儿正式起床,下午班要叮嘱所有幼儿全部先穿衣服,不可将幼儿分散开,如:有小便的、有磨蹭在卧室的等等。同时教师检查体温。主班带楼道幼儿穿衣服,下午班主要站位在卧室门口,这样不仅看的见楼道的幼儿,还可以看见卧室没有出来的幼儿,如果有幼儿小便,保育教师一定跟随。
3)孩子全部穿好衣服,下午班和保育教师指导幼儿床铺整理工作,上午班教师可以先帮幼儿将水壶准备好,随后来的卧室接手下午班教师的工作,下午班教师便会带领大部分幼儿进行午睡后的盥洗工作和换毛巾工作,(换毛巾:我建议发扬幼儿互助的模式,主要是不管幼儿拿到谁的毛巾,便将所拿毛巾挂到相应的数字处,随后出盥洗室喝水,当最后一位幼儿放完毛巾后,剩余的毛巾可以老师保育老师挂好或是值日生挂好),这样一来及可以解决拥挤现象,又可以培养幼儿互助的习惯,一举两得!
4)3:00当孩子们喝水,上午班教师给幼儿服药,下午班教师组织幼儿喝水和上课前准备。当幼儿大多数喝完水时,上午班也可以准备下班工作,保育教师也收拾完卧室,现在班中最少在教师里有两位教师。
5)3:00——4:00教学活动,主要注意在活动中途有幼儿要小便时,下午班教师一定要与保育教师只会一下,麻烦保育教师照顾小便的幼儿。
6)4:00——4:10幼儿吃水果,两位教师一定站好位,保育教师先站盥洗室,等大部分幼儿到盥洗室时,保育教师与下午班教师交换站位。(保育教师分水果,下午班教师照顾大部分幼儿坐下吃水果及盥洗的幼儿)
7)4:10——5:10户外活动,主要是两位教师一定要保持一前一后的站位方式,无论是下楼还是上楼,前面的教师一定把握好速度,不要太快,等幼儿全部集合后再做下一项活动。
8)5:10——5:30饭前准备工作,这时保育教师主要是消毒工作和指导值日生工作,下午班教师主要是带领大部分幼儿进行饭前的清洗和安静活动。(切记:不要将幼儿大部分散开,因为刚从户外回来,幼儿比较兴奋状态,教师一旦松懈,幼儿便会钻空子。)9)5:30——6:00幼儿盥洗及进餐活动,盥洗时下午班教师站盥洗室,保育教师指导值日生工作,当幼儿全部洗完后,教师可以请出一名小班长替老师监督幼儿在盥洗室等待的时候,(因为这时只有两位教师,所以要有2分钟的时间由小班长监督,教师在盥洗室门口为幼儿盛饭,这样也可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老师也可为幼儿将饭准备好。)
10)6:00——7:00幼儿活动区,这时候下午班一定要等所有幼儿做到座位上后再请幼儿自选活动区活动,夜班教师带领值日生做值日。
11)7:00——7:30吃加餐,7:00时教师分组叫幼儿小便洗手喝白水,夜班教师在盥洗室照顾部分幼儿,7:15左右教师将幼儿全部组织好,进盥洗室挤牙膏,夜班教师拿奶,并帮助幼儿盛奶。12)7:30——7:40换拖鞋时间,班中没有幼儿时,夜班教师打水,做清洗前准备。(所有幼儿都由下午班教师带领,夜班教师主要是清洗前准备,当夜班教师准备好后,会到楼道告诉下午班教师一下,教师在组织幼儿进教室看电视),当幼儿全部安静下来后,盥洗室的夜班老师也已经全部准备好了,教师便会男孩、女孩分开组织清洗工作。
13)8:00幼儿看电视,这时幼儿全部清洗完毕,下午班教师主要是组织幼儿看电视,夜班教师主要是收拾盥洗室,为幼儿上床前小便做准备。
14)8:20幼儿上床,下午班主要带不小便的幼儿,做上床前工作,夜班教师带领小便幼儿,直到盥洗室没有幼儿为止,当幼儿上床前,教师不仅要检查幼儿体温,同时还要检查幼儿手心是否有异物拿着,和口中是否有含饭幼儿或含异物幼儿,方可让幼儿上床。15)8:30幼儿全部躺好,教师写交接本,夜班放故事。快乐安全的一天结束了。(无论早晚班教师及保育教师,都要在下班前将幼儿衔接工作完成及交代清楚,如怕交接教师遗忘,班级内部可准备一本当日记事本,以便记录当天重要事情。)
二、孩子生活的环境
1、教室
各玩具柜的柜子角
幼儿一日三餐的汤一定要常温,有时过烫
为幼儿投放的材料(如:美工区的相关材料,珠子等) 饮水桶的水龙头太靠盥洗门口,盥洗门口本身是个容易拥挤的地方。
各班水壶(打晚上给幼儿清洗的水壶):我班将热水壶记上了红色的绳子,已做分辨。 空调电线插孔
2、盥洗室 毛巾架 盥洗室地面,最好有地胶,防止幼儿滑到 盥洗室两边的门插
3、卧室
幼儿的毛巾被(幼儿会将毛巾被的线揪出来,绑在手指上)
4、楼道
楼道主要是教师一定组织好幼儿分组进出,以免撞伤
5、户外
主要是教师与保育教师站位配合好,便会降低危险率,如:下楼时教师在前,保育教师在后,当下到楼下的幼儿教师一定不要带出去,一定要等楼上的幼儿全部下楼后,方可带出楼道。上楼也是同样道理,户外活动时,教师可与保育教师分成两组带领幼儿活动,或是教师将活动项目进行指定地点活动,同时将活动项目与幼儿平均化进行。
第二篇:让家长远离幼儿园小学化
让家长更新观念,远离幼儿园小学化
洱源县机关幼儿园教师 赵宇
(注:此文本人已在百度文库发表)
【摘要】急功近利教育思想和育儿方式,促使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泛滥。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走出幼教“小学化”的教育误区,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笔者就家长问题展开论述。更新家长的育儿理念,让整个社会从头走出幼教小学化的教育误区。
【关键词】家长育儿理念 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不能以幼儿为本,不能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更没有重视教育方法上的统筹兼顾,也没有以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纠正和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育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形成。调查显示:有的家长以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孩子尽早学习读、写、算。有9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与学习相提并论,认为学习的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于是,孩子们在一岁以内开始认字,三岁以内开始学外语,3到6岁的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家长的这种心态和行为,致使有些幼儿园以读、写、算为幼儿主要活动内容,拿教一年级课程等小学化的东西来吸引家长送孩子来园。有些为了迎合家长的意愿或者进入小学考试,必须开设幼儿写字、算题等。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已开始出现问题,比如孩子因学习的压力而少有了天真、烂漫与快乐;孩子应有的认知过程被严重破坏,导致孩子的“知识消化不良”,到上小学时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并出现了厌学症等症状;许多孩子在疲于学习中抹杀了自己的想像力,长期处在机械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的发展。
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让整个社会走出幼教小学化的教育误区,让幼儿的自然天性得到更好的发展。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家长认清“幼儿成长自然规律”,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幼儿教育小学化”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就是要让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接受相应的教育内容,这个内容不能超越,也不能滞后。
有一个举世闻名的实验研究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哥哥从46周开始,每天接受10分钟的爬梯训练,到52周时,他能熟练爬上5级楼梯。而弟弟到了第53周时,即使有人扶着也不大愿意尝试爬梯,但第54周之后当他再看到楼梯时,却能一直爬到楼梯顶端,并且不用旁人帮助。”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双胞胎爬梯实验”。研究表明,对幼儿进行的任何提前教育只会事倍功半,而到适当的年龄进行适当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规律。
人生是长跑,起跑并不重要,关键是后来的发展能力要强,这样才能跑到最后。这就告诉家长们,幼儿园的时候学一些这个阶段该学的东西就行了,千万不要好高骛远,学那些不属于这个阶段的东西。
二,帮助家长们区分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的范围是很宽泛的,而非家长所说的那种让孩子一味接受书本知识的狭隘的教育。现目前,全世界通行的儿童上小学的年龄是六至七岁,而让四五岁的孩子甚至更小的孩子在幼儿园就学习小学的知识,这是与教育规律背道而驰的。幼儿园阶段主要是让孩子学习感性知识,发展形象思维。在小学阶段,才是学习理性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而要形成理性思维必须要有感性思维做基础,感性思维越丰富,理性思维越好。打乱了孩子的学习规律,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
三,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教育,改变其育儿理念。
对此,笔者摘抄了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和五条理念。
(一)故事是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获奖者:“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幼儿社会化的启蒙教育是从幼儿园开始的,这一时期的学前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
(二)五条理念是幼教专家给出的,幼儿园这个阶段该学的东西有这几个方面:
一是要学会说话,学会口语。二是要教幼儿懂得一些规矩,行为规范,礼仪礼貌等;三是要学习一些能力,具体就是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学会自己穿衣服什么的;四是用大量的时间去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父母要抽出时间带孩子去逛公园,让他们感受大自然,或者带他们去街道上,熟悉社会等等;五是让他们学会交往,学会相处。
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学前幼儿难以接受“小学化”的学习方式,枯燥的写写算算,抑制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孩子只有在游戏中才是最快乐的,只有在快乐的情绪中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识。
总之,家长了解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了解幼儿并不是小学一年级的延伸,懂得“顺其自然,展其个性”,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以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的道理。从而,纠正错误的育儿观念,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思想,走出幼教小学化教育误区,按照教育规律帮助幼儿健康成长从而杜绝幼而教育“小学化”现象。
主要 参考 文献 :
[1]幼儿教育“小学化”弊大于利 2006-05-02.[2]刘炎编著.幼儿教育概论[M].北京: 中国 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3]陈维国.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及克服 [4]吴春蓉.《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如何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第三篇:幼儿园幼儿诗歌朗诵比赛活动安排
幼儿园幼儿诗歌朗诵比赛活动安排
一、活动目的:
为了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丰富我园的文化教育氛围,特举行“苗苗杯”幼儿故事、诗歌朗诵比赛。
二、活动内容及对象
1.中大班段部分幼儿
2.中班段诗歌朗诵会,大班段讲故事比赛。
三、活动形式
1.各班段先挑选幼儿,择优参加园内比赛。
2.各班3-5名幼儿参加园内组织的比赛。
3.比赛分中、大班段。
四、活动时间、地点
1.时间:2010年5月20日(星期四)
2.地点:幼儿园四楼多功能厅
五、活动要求
1、诗歌、故事内容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富有童趣,充分体现积极的精神面貌。
2、讲述形象、生动、自然、流畅、语音准确。
3、讲述时间在3-5分钟内。
六、活动流程
1.参赛幼儿入场就坐。
2.主持人介绍参赛活动规则。
3.已安排好参赛次序依次进行。
七、评奖方式
1.现场颁奖,邀请托、小班老师担任本次活动的评委。
2.评出故事大王、诗歌朗诵大王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表现奖、口齿伶俐奖、语言连贯讲、最佳表演奖等。
第四篇:幼儿园让墙面与幼儿对话
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www.xiexiebang.com
让墙面与幼儿对话
一、“互动主题墙”的由来与价值
众所周知,幼儿园环境是幼儿获得发展的重要教育资源,是幼儿园隐形的教育课程。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其中,活动室墙面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物质环境之一,它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与幼儿相互作用,影响幼儿的发展。应该说,大多数幼儿园都比较重视活动室墙面环境的创设。但由于各个幼儿园创设的理念不同,因此其显现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在墙面环境创设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装饰为主,功能单
一、教师为主,主体失衡、静态为主,互动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幼儿园这几年以《纲要》为指导,从环境育人的角度出发,开展了“互动主题墙”创设的实践与研究,旨在突显环境创设中的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更好地发挥环境作为教育资源的潜在功能,让幼儿在与墙面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互动主题墙”创设的主要策略
1、墙面软化策略
在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前,要对原有的墙面进行基建改造,使墙面“软化”,突显墙面“可变”的优势,使我们在环境创设时,可以无限次地对墙面布置的材料进行拆除、移动、更换,而不致于损害墙面。
1)软化方式
A、包墙:先在普通墙面上垫一层较厚的高密度泡沫板,然后在泡沫板的外面包上一层较厚实的布或革,最后在四周压木线条即可。
B、贴墙:用软木板或儿童彩色泡沫垫板直接贴在普通墙面上,压相应的线条即可。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www.xiexiebang.com
2)注意事项
A、要悉心选择材料,保证质地,符合今后长期反复使用的需求。
B、相关的辅助材料配备要注意安全,线条要光滑、使用儿童图钉,切忌用大头针。
C、软墙不宜过高,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视线范围。
2、多维互动策略
我们知道,幼儿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幼儿只有在与他人分享、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确立对事物的新认识和新概念。多维互动策略就是想让幼儿在墙面环境创设中与环境、教师、同伴、家长之间产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互动,从而实现思维的碰撞、行为的互通、信息的传递及情感的交流,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1)教师与幼儿互动——随动
在“互动主题墙”的创设中,要求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角色定位,时而是支持者、时而是合作者、时而又是参与者。但无论处于哪种角色,有一共同的特点就是“随动”即“追随幼儿”。把幼儿看作是墙面环境创设的主体,通过必要的、适时的支持、帮助,让幼儿学会学习。
2)幼儿与墙面互动——序动
在每个主题活动中,幼儿会通过各种表现,将自身的发展水平、兴趣、经验等信息反馈给教师,教师则围绕这些信息向幼儿提出墙面环境创设的初步设想,再通过幼儿参与讨论,共同确定墙面环境创设的基本方案,接着幼儿便参与到资料的收集张贴、成果作品的展示等环境创设中去。然后随着主题活动地深入,幼儿将不断地调整、补充、修改墙面环境,再利用墙面环境进行相关学习。这种有序的互动使墙面环境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学习、发展的媒介。
3)幼儿与幼儿互动——触动 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www.xiexiebang.com
在“互动主题墙”创设中,我们常常以墙面环境为介质,引发幼儿的生生互动。这种互动是一种的网络式的触动,多接点、多端口、一触即发。在这种互动网络中,幼儿与幼儿互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影响、互相学习,共同商议,并得到成长。
4)幼儿、教师、家长互动——协动
在“互动主题墙”创设中,家长通过主题资料收集、幼儿实践记录等方式的参与到环境创设中。这种参与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墙面环境的内容及表现手法,拓宽了教师和幼儿的学习视野。幼儿、教师、家长借助“互动主题墙”这一平台,达到共同探索、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打造家园协动的学习共同体。
3、主题整合策略
我们充分发挥软墙面可变优势,把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与幼儿主题课程开展有机结合起来,让墙面环境密切配合每一主题活动的脉络、走向有序展开。使活动室墙面环境成为主题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并使墙面动起来、变起来、活起来,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资源的多种功效。
1)利用软墙公告主题活动的目的与内容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要求幼儿、教师、家长三位一体、共同参与。家长作为活支持者,在活动开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要让家长支持、参与活动,首先必须让家长了解活动。因此,在我们的软墙上,常常配有主题的文字说明及主题网络图,使家长能够及时地了解主题活动的目的与内容,继而关注、支持主题活动。但我们发现,这种以文字为主的主题网络对幼儿并无多大的价值。于是,我们对主题网络进行了改进,提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主题网络展现,既让幼儿读懂,也让家长关注。
案例:在大班主题活动《大自然的语言》中,教师用文字向家长公告,幼儿则通过图画形式向同伴公告主题网络图。小朋友合作画出了水的三态变化图,公告主题活动的第一个内容—小水滴旅行记。幼儿还找到了各种各样有关云的照片,燕把它组合贴在网络图中,公告主题活动第二个内容—云的秘密。幼儿还同样以图画、照片等的形式公告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www.xiexiebang.com
了主题活动的另外内容—风的秘密、动物的语言……使幼儿和家长对即将开展的主题内容一目了然。
2)利用软墙汇集主题活动的相关资料及信息
在主题活动中,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收集的各种有关主题的信息、资料,可以通过软墙进行展示,以达到交流、分享、共同学习的目的。
案例:在非典时期生成的主题活动《我健康,我快乐》中,大家通过剪报收集了有关医务人员抗击非典的英雄事迹报导。在主题活动《亲亲小猴子》中,教师广泛发动幼儿、家长通过网络查寻,收集了各种有关猴子的资料。这些资料、信息,经过教师的归类、整理,展示在软墙上,引发幼儿相互观看、介绍、谈论,由此推动主题的深入开展。
3)利用软墙展示主题活动中幼儿的所思、所言、所为。
在主题活动中,软墙为每个幼儿提供一个表达、表现、交流的平台。幼儿可以借助软墙这一平台,个性化地展示自我,实现自我。
案例:在主题活动《动物天地》中,很多幼儿用充满童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动物喜爱,教师把这些语言加以原文记录后,张贴在了软墙上,以此引发幼儿语言的交流及思维的碰撞。再如,在《热闹的城市》这一主题活动中,家长带领幼儿参观、考察了自己家所在的周边社区,以个性化的方式记录了周边社区的情况,如拍摄社区的照片,绘制社区地图等,这些照片、地图也通过软墙得以展示。在交流分享的同时,也带给每位幼儿愉快的情绪体验及成功感。
三、墙面环境创设的原则
1、全员——要给予每位幼儿均等的机会
在以往的墙面创设中,教师偶尔也会用一些幼儿的作品,但是这些作品肯定是经过了精心地筛选。因为在教师的眼中,那些效果不佳的作品,总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这种做法使得一部份孩子失去了许多表达、交流的机会,也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www.xiexiebang.com
而在我们的互动主题墙创设中,我们提倡幼儿的全员参与,切忌筛选。我们给予每一位幼儿均等的表达、交流的机会。不管能力强弱,无论成果优劣,只要孩子愿意,他的作品都有权在互动主题墙上进行展现。对于个别不能独立完成的幼儿,教师也应为他提供积极的帮助。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与肯定,也是孩子应有权利的回归。
2、美感——要艺术整合墙面材料
在“互动主题墙”中,审美已不再是主要功能,但这并不意味在我们的创设中就不需要美感,美应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互动主题墙”是以孩子为主体参与的一种环境,孩子表达的随意性很大,教师如不加以艺术的整合,可能会显得凌乱、无序,不但缺乏美感,而且也会使材料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因此,教师艺术地整合墙面材料是十分必要的。通常我们会把图片、文字、照片、绘画等材料以一定的构图形式加以合理地组合、布局,并用相宜的彩色底板纸进行裱衬、张贴。
案例:在主题活动《新西湖,新杭州》中,教师选用了黄色塑料袋随意涂上蓝色组成西湖形状作为底板,在四周贴上了幼儿画的西湖新景象,还把幼儿对新西湖的感受用文字记录在船型纸上,张贴在软墙上。这样,经过既简单又艺术的整合后,软墙显得更美观,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3、利用——要实现互动墙面材料的再利用
随着主题更换,软墙上的材料也要做相应的更新,从软墙上拆下来的材料,我们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实现再利用。
1)把材料移到其他的墙面。在主题活动中,由于幼儿对主题的感受不同,因此延续的兴趣也有长短,有的主题暂告段落了,但个别孩子可能对此还有兴趣。我们可把材料移到其他墙面,让这部分孩子还可以继续地关注、讨论。
2)把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表现的作品、材料放入幼儿个人成长档案中,加以长期保存。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www.xiexiebang.com
4、开放——要实现“互动主题墙”与其他墙面的对接与延伸
在班级“互动主题墙”创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以人为本地对幼儿园其他墙面进行创设与利用,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园里的每一面墙都诉说孩子的思想和感受,折射出童心、童趣,发挥每一面墙潜藏的教育功能,实现“让幼儿与每一面墙壁对话”的环境创设理念。
1)涂鸦墙:这是我们的“涂鸦墙”,孩子们在这儿可以随意地涂涂画画。也许他们的“大作”真的只有自己才看得懂,但这一切并不妨碍他们的“诗性”的抒发:一棵能挤出牛奶的怪树,一个戴着墨镜的太阳,甚至是一群在黑夜中飞行的乌鸦……当然,更吸引孩子的是,这里彩色粉笔应有尽有,这里的板擦可以尽情地挥洒,孩子们在这儿可以痛快地过把“老师瘾”,这是他们最渴望的幸福。
2)读画墙:走廊两侧的“读画墙”也是我们的新幼墙面环境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米罗的抽象画、几米的小品画、蒙得里安的格子画等都成了孩子欣赏、倾述的对象。孩子可以请老师或父母帮忙,用即撕贴记录自己对画作独特的理解与想象,贴在画作的下方,其他同伴可以随意地“跟帖”,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于是,同一张米罗的画在不同的孩子眼中有了不同的诠释,有的孩子看到了猫鼠大战,有的孩子认为是外星人访问地球,而还有的孩子读到却是夜色中的篝火晚会……
3)问题墙:我们的“问题墙”满足了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究。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自由地发问,也可以就自己了解的问题做回“机灵小博士”进行回答。孩子间的每一次问答都会让人不得不惊叹他们的智慧与想象。
4)心情墙:每班在比较醒目的地方通过各种形式为幼儿创设一个情绪表达的空间,成为幼儿喜、怒、哀、乐的晴雨表,并通过教师对幼儿的心理疏导,使幼儿健康快乐每一天。
总之,“互动主题墙”表达了墙面环境创设的一种新取向,实现了环境创设的一种质的转变:变静态环境为流动环境,变单一环境为整合环境、变局部环境为宏观环境,变物质环境为心理环境,同时促进了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发挥了环境作为教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www.xiexiebang.com
育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真正实现了墙面与幼儿的对话。
第五篇:如何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幼教研究2007.2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一、初入园幼儿不适应的原因
为了帮助初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必须了解初入园幼儿在园里的具体表现以及不适应的原因,才能用“良药”来诊治幼儿的“分离焦虑症”。不少刚上幼儿园的幼儿常常很不愿意甚至很害怕上幼儿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幼儿对陌生的环境感到害怕。孩子一直在家里跟亲人生活在一起,是亲人的“心头肉”和“掌上明珠”,幼儿一旦离开家心头就有一种恋家心理,总恋恋不舍离开自己温暖的家、可亲可爱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加上对幼儿园的教师不认识,小朋友们也不熟悉,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会觉得安全受到威胁,有的孩子表现得很拘谨,有的孩子则会大哭大闹。其次,生活规律的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入园前,孩子在家自由自在地生活,饿了就吃,渴了就喝,想玩就玩,起居没有规律。上了幼儿园后,早上起床不能太迟,中饭后要午睡,游戏活动有规定的时间,每天都得按老师的要求做早操、活动、画画、识字,这就使孩子感到很不习惯,因而不愿上幼儿园。再次,小朋友之间互不熟悉,不会很好相处也是原因之一。在家里,有好吃的孩子一个人吃,有好玩的也一个人玩,而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大家一起玩,一起做游戏。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矛盾,甚至会争抢东西,使这些孩子很不愿意上幼儿园。再其次,孩子往往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教室里有一个孩子哭,其他的孩子也会跟着一起哭。一般而言,一个班级里大约有三四十个孩子和三位老师,如果初入园班里有不少孩子不适应的话,老师将无法周到地照顾好每个孩子。
二、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当孩子出现种种的不适应时,除了教师要耐心、细致、温和、亲切地对待每一个刚入园幼儿外,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应从教师、家庭以及家园配合等方面共同帮助其克服、矫正,挽回幼儿的童真,让幼儿健康成长。所以,家长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感受幼儿园。入园前先带幼儿去参观,看看幼儿园里好玩的玩具,翻翻家里没有的图书,认识老师和小朋友,感受老师的和蔼、小伙伴的热情。这样幼儿会对幼儿园产生期待感。一定要让孩子在入园以前提前认识老师,最好能和老师接触3到4次。要对孩子多夸奖老师的和气、漂亮,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带他们做游戏,切忌用老师来吓唬孩子。第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人际交往和分享,让幼儿积极参与小伙伴的群体活动。每天抽空让孩子和左邻右舍年龄相近的孩子多相处,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将来上幼儿园时,可以和自己的同伴一起上学,如此才不会感到孤独与无伴,把幼儿从“自我为中心”中解脱出来。有一位家长就使用了这种方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交谈中她告诉我“:在上幼儿园的前两个月,我几乎每个双休日都带女儿到有小孩的同事或朋友家里玩,到户外去活动,并有意短时间地离开她,让她结识学会怎样与陌生人相处。用这种方法,我的女儿上幼儿园后,仅一个星期左右就适应了这种生活,而且一回家就爱与妈妈讲自己在幼儿园里与小朋友做什么游戏、老师今天教了什么等等。”第三、帮助幼儿预习幼儿园要求的独立生活技能,养成孩子的正常作息习惯。有的父母过分地溺爱幼儿,洗手、穿衣、吃饭统统包办,使幼儿养成过度依赖的习惯。上了幼儿园后,父母不在身边,遇到困难会缩手缩脚。因此,要克服幼儿的恐惧心理,父母必须做到让孩子早睡早起,三餐定时定量,能独立完成,要求他们坐在桌子旁边吃,不随意走动,中午要睡午觉,学会自己洗手;最重要的是完成孩子大小便的训练,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就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自己上厕所,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增加其自信心。家长在指导时不要心急,因为,你越是着急,孩子就越紧张,越怕上幼儿园。一般来说,多数孩子入园后都有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何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