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记特级教师秦辉

时间:2019-05-12 14:5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记特级教师秦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记特级教师秦辉》。

第一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记特级教师秦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记特级教师秦辉

作者:赵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2057 更新时间:2007-11-13

秦辉老师的个人简介:秦辉,男,1961年9月生,中共党员,任教学科烹饪(面点),从事中职面点专业教学工作26年,是桂林市教育系统首位拥有双高级职称的“双师型”教师(即:中学高级教师、中式面点高级技师),曾获广西技校系列先进教育工作者、桂林市教坛标兵、桂林市优秀教师、桂林市优秀青年教师、桂林市首届学科带头人。06年获自治区特级教师荣誉称号。现任桂林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督导处主任,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推荐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烹饪工艺)骨干教师国家培训对象、广西职教“十大专业百位名师”培养对象。

品学兼优留校任教

现在职校教师的来源大约有三类:一是行业里的专家骨干被聘请而来,二是普通文化课老师转变而来,三是职校里品学兼优的学生留校做老师。而秦老师就属于第三类。

1978年他高中毕业后在外打了半年工,还是想着要通过高考去读大专。于是补习了半年,可后来高考的成绩不上不下,大专是上不了了,怎么办呢?索性就去读技校吧,当时技校学制两年,免学费还包分配,也能给家里少点负担。就这样,还不知道白案、红案(行话,白案多指面点烹饪,红案多指肉菜烹饪)为何物的他就进入广西桂林商业技工学校学习糕点专业了。两年后毕业,学校刚好需要老师。一向品学兼优的秦辉,又是班长,自然成了首选,最终顺利留校做了教师。

“当时没多想,只是想找个工作,并没有很明确的从教目的。”秦辉老师笑笑说,“后来才逐渐喜欢上教师这个职业,而且越来越离不开这行……”

“他们是受伤的小鸟,打湿了翅膀,飞不高,更需要关爱。”

秦老师说,职校生源与普高不同,他们或是因为家庭问题,或是因为行为习惯,或是对普高文化课程不感兴趣,使得他们在普通中学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才退而求其次来到了职校。不象普高学生,他们更多的是走高考、上大学、考研,甚至出国留学这条路,这是主流,社会重视这块,对他们认同度更高,职校学生无法跟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与他们竞争,这就是现实。职校的门槛不高,只需要有初中毕业证即可,由此造成了一种误解,职校的学生比别人低人一等,职校的学生都是被放弃的群体。

“很多人一来就问,我有初中毕业证,能进来了吧。听了都心酸。”秦辉老师说,“他们是受伤的鸟,打湿了翅膀,飞不高,更需要关爱。”

秦老师所教的学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己目标明确,来职校想学一技之长,能在社会上立足,在行业有所成就;二是随大流而来,或是家长送来,自己在学校就成天混日子,最后什么学不到离开学校。对于前者,秦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后者,秦老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沟通了解。他说,学生像弹簧,施加压力太大会反弹,要点到为止,并且要尊重他,不翻旧账,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和勇气。

在教学上从严要求

“在一个学校学习,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在普高,是学习好文化知识,为高考或者为将来的深造打基础。所以普通中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重理论,能力就比较弱了。而职校的培养目标明确,就是培养在社会或某个行业里专业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所以职校的教学更突出实践性,大部分都需要动手能力,老师得手把手去教、去做示范,还必须亲自指导学生操作,直到他们合格了为止。”秦老师说,“所以对他们的学习一定得从严要求。这就是以后谋生的技能,就靠它在社会上立足了。”

秦辉老师从事中职面点专业教学二十多年来,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坚实的理论知识,较高超的专业操作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长期潜心教学研究,总结出了情境教学法、示范与讲解相结合教学法、练习与反馈相结合教学法、递进式教学法和三抓教学法等一套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上彻底打破了“在黑板上制作点心,在口头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局面,从而使得面点专业的教学质量得以大面积的迅速提高。所教学生在参加由桂林市劳动局组织的“桂林市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中级中式面点师)鉴定中,每年均100%的获得中级(或初级)中式面点师技术职称证书,高于“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评估指标体系”中规定的A级标准(注:A级指标——参加职业技能和技术等级考核的学生95%以上获得相应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在当地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所教的毕业生约1000多人,不少人现已成为广西烹饪行业的名师和烹饪学校骨干教师。

有很多次,他和朋友在酒店里吃着饭,酒店的总厨跑过来,很尊敬地对他说:“秦老师,你好啊。”或者“秦老师还记得我吗,你以前教过我的。”

“这种时候,我总是觉得既欣慰又尴尬。欣慰的是学生记得你,在不同的场合碰见能主动跟你打招呼,作为一个老师,最感动最骄傲的事莫过于此了;尴尬的是,这些学生都记得你,而你却无法叫出他的名字……” 秦辉老师说。

课堂掠影

▼ 实践操作课——制作佛手酥,秦老师在给学生讲操作要点。

▼ 叮嘱学生材料分配的注意事项

▼ 指出一个学生操作不当,亲自演示

▼ 给每个学生的“作品”打分

▼ 对本次实践操作课点评

第二篇:企业文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企业文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笔者从事企业文化工作多年,常常有人带着一脸的疑惑,问起这样的问题: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文化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企业到底需不需要企业文化?当然这也包括一些专业的企业文化从业人员,由此笔者深刻地意识到当今企业文化红红火火、如火如荼的热潮背后,的确存在着意识不到的危机。

也许有人说我这是在危言耸听,或许是在庸人自扰。面对如今的企业文化建设热潮,笔者作为一名企业文化从业人员没有感觉到任何欣喜,而是从心底里由衷地感到悲哀。为什么说是悲哀呢!看看目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以及所发生的一切,细心的人就会发现企业文化变味了,的现在的企业文化已经不是真正“企业”的文化,而是企业的“文化”。尤其是一帮所谓的学者、专家把企业文化涂脂抹粉的费力打扮,今天来个企业文化溯根觅源热,明天又是企业文化谈玄说道热……结果是企业文化真的文化起来,变成了“阳春白雪”,变成了一帮文人骚客酒桌上的谈资,和一些企业家挂羊头卖狗肉的幌子。一时间,企业文化真正的受众面——企业员工却无法理解和认识企业文化,从而失去了让我们认识到企业文化真正作用的目标。在这里,笔者强调一下:企业文化不应该一味搞“阳春白雪”的文化,更应该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下里巴人”的企业文化。如果本末倒置的话,我想我们的企业文化热潮恐怕只是浮眼烟云,不会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任何作用。

那么说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作用,以上这些人的疑问,在下认为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是极其肤浅的,根本没有从思想深处去领会和理解企业文化。即使有时候谈起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他们也会说出这样的理解:企业文化是企业通向21世纪国际市场高速公路的通行证。但是,笔者以为这样的理解也是肤浅的,没有从企业文化的根上去了解企业文化。要想真正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功效,我想我们必须从企业文化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入手,科学、客观、公正地分析企业文化的作用。

结合笔者多年来研究企业文化的心得,同时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在下提出这样的论点“企业文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为什么我要提出这样的论点呢?谈到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按照市场发展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顾中国企业发展历史,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属于短期的经济时代,那时,中国的企业只要生产出产品,一般不大愁利润。所以从那时起中国的经济保持了25年的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一个行业接着一个行业从暴利走向微利甚至走向全行业亏损,再走向企业之间的整合,从而出现相对垄断,没有哪一个行业能够逃出这个规律。

当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我国加入WTO后,整个的商业环境和终端市场都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变化,我们拆掉三堵墙:拆掉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墙,使过去只在国内市场的经营变为可以在国际市场经营;拆掉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墙以及中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墙,使企业竞争国际化、公开化;拆掉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墙,使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转变为一种市场关系。而这一切变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能否感知这些变化就是所有中国企业事实上都面临的问题。

那么,中国企业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取得竞争优势并不是很难,难的是长期保持这种优势。如果说短期的优势可以凭借点子、概念、创意获得的话,那么长期优势则必须依靠企业文化。回想当年春节晚会上,牛群和冯巩的相声《点子牛》的热潮,一时间,华夏大地的“点子”热,有的企业追腥逐臭,把企业的身家性命压在所谓的点子上,结果又有几个点子让企业基业长青!这只是一处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而已,中国企业获得基业长青的根本还是在于又自己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只能满足一时之需,而“渔”却让企业有谋生的本钱。同样,“鱼”好比企业的产品,而“渔”则是企业文化。

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活动是以人为中心运转的。比如管理靠的是某个“铁腕”领导,企业创新依靠某个人的灵感。这就相当于把企业的前途系在少数人的身上,他们个人的一举一动,比如跳槽、去世。都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动荡。相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应该将个人的决策转化为企业文化,即团队意识、核心竞争力等。比如,建立塑造企业精神、提升企业理念、打造企业共同价值观……这一切就好象一个人赋予其远大的目标和深邃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人走向成功。没有思想和目标的人,最终走向毁灭,同样而言,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愚蠢的企业,是一个永远无法长大的企业。

在国外,很多日本、美国的企业中,它们的企业文化独具特色,而且创新层出不穷,并且其企业文化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企业在国际市场尽领风骚,可以说这样的企业就是拥有现代化捕鱼设备的“渔”业巨头,市场中的鱼大多数被他们打捞过去。而我们的企业充其量也就是驾着一个破舢板,拉着一张小网,打捞人家剩下的小鱼小蟹,这不足以果腹。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中国企业的发展规律都是从市场参与者到竞争者的阶段。其实,所谓市场竞争者有三类人:一类是领导者,领先者,游戏规则制定者,也就是所谓行业巨头,比如美国微软、通用、日本东芝、夏普等企业,在每个行业都有这样的主宰者。一类是竞争者,另一类是参与者,中国多数企业充其量是市场的参与者,有一部分可以做到竞争者的行列。所以价格战是中国企业通常做法。一旦宏观紧缩就没有其他竞争手段。深刻地反省一下,中国企业有多少企业是在管理的深层和核心竞争力及企业战略上下工夫,有多少企业能够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所以中国企业多数夭折在襁褓阶段,平均只有3岁,那么中国企业还拿什么谈成长和壮大。想想也真是可笑,我们的企业在吃完了自己盘子中的鱼以后,竟然忘记了捕鱼的方法,结果是活活的饿死。

而这些国际巨头,你却很难找到所谓的“核心”人物。相反,我们的很多企业,在某些人被“挖”走后,这个很快就陷入困境。这些企业的领导者真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对某个人要有这么强的依赖性。还回到“鱼”和“渔”的这个比喻中来。我们的企业是看到眼前肥美的鲜鱼,还是努力学会捕鱼方法,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诚然鱼自然很重要,可以解决一时之需,但是捕鱼技巧更重要,因为自己拥有再大的鱼、再多的鱼,也会有吃完的那一天。但是别人的捕鱼技巧会越来越好,必将在全球的市场中捕获更大、更多鲜美的鱼儿。

在企业文化建设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企业要绝对摒弃多少年来中华民族根深已久的小农主义思想,而应该放宽我们的视野,从实际工作出发,扎扎实实、实事求是地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时下,有两种不良的走向,一是装神弄鬼的企业文化,一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做成了没有血肉的“标本”,以最华丽的辞藻、最现代的意识、最昂贵的包装,整出一套“领导”文化或者“御用”文化,结果换来的只是企业文化虚假的外壳。我想这样的文化绝对不是我们企业文化工作者初衷,这样是在屠戮和糟践企业文化。二是扒皮吸髓的企业文化,一些人打着企业文化专家的幌子,对企业文化进行诊治,其实这样的江湖术士根本就不了解企业文化,实际上是在浪费企业的资产和人力之后,到头来,没有治病救人,反倒加速了企业病入膏肓进程,这样只是肥了个人,损了企业。

所以说,我们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明白企业建树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不应该是停留在眼前能够为企业带来多少经济效益的——“鱼”,而是应该以长远的发展眼光,使企业文化发挥其自身功效,提升企业凝聚力、增强团队意识、塑造企业形象等诸多方面入手,教会企业掌握在全球市场中捕鱼的方法——“渔”,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也才有资格从哪些国际巨头的盘子里面分出一块蛋糕,否则的话,我们的企业只有的是那么留下的残羹剩饭,那样的话,这无疑就是中国企业最大的悲哀。

同样而言,中国不应该成为全球最大的加工商和制造商,遍及全球的“MADE IN CHINA”不是我们所应该骄傲的,而是我们深刻反思和警醒的。中国的企业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中华民族同样也不能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

说道这里,我想起中国了一则古老“点石成金”的故事,一位神仙会点石成金之术,能够用手指将石头点成黄金。一次他下界想满足世间两个人的心愿,这两个人一个是乞丐,一个是富豪。他点出两块很大的石头分别给这两个人。乞丐非常满意的捧着金子就离开了,而哪个富豪却没有拿那块金子,神仙就问哪个富豪多少块金子可以满足他的心愿,哪个富豪回答到:“我想要你哪根点石成金的手指”。

虽然这则故事讽刺了哪个富豪的贪婪,但是这里我引用这则故事目的就是想说明,中国的企业对待企业文化建设不应该象乞丐那样,只满足眼前的金子,而是应该象哪个富豪一样,不要被眼前的金子所诱惑,只有得到了点石成金的手指,才能有更多黄金。

第三篇:企业文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企业文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笔者从事企业文化工作多年,常常有人带着一脸的疑惑,问起这样的问题: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文化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企业到底需不需要企业文化?当然这也包括一些专业的企业文化从业人员,由此笔者深刻地意识到当今企业文化红红火火、如火如荼的热潮背后,的确存在着意识不到的危机。

也许有人说我这是在危言耸听,或许是在庸人自扰。面对如今的企业文化建设热潮,笔者作为一名企业文化从业人员没有感觉到任何欣喜,而是从心底里由衷地感到悲哀。为什么说是悲哀呢!看看目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以及所发生的一切,细心的人就会发现企业文化变味了,的现在的企业文化已经不是真正“企业”的文化,而是企业的“文化”。尤其是一帮所谓的学者、专家把企业文化涂脂抹粉的费力打扮,今天来个企业文化溯根觅源热,明天又是企业文化谈玄说道热……结果是企业文化真的文化起来,变成了“阳春白雪”,变成了一帮文人骚客酒桌上的谈资,和一些企业家挂羊头卖狗肉的幌子。一时间,企业文化真正的受众面——企业员工却无法理解和认识企业文化,从而失去了让我们认识到企业文化真正作用的目标。在这里,笔者强调一下:企业文化不应该一味搞“阳春白雪”的文化,更应该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下里巴人”的企业文化。如果本末倒置的话,我想我们的企业文化热潮恐怕只是浮眼烟云,不会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任何作

用。

那么说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作用,以上这些人的疑问,在下认为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是极其肤浅的,根本没有从思想深处去领会和理解企业文化。即使有时候谈起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他们也会说出这样的理解:企业文化是企业通向21世纪国际市场高速公路的通行证。但是,笔者以为这样的理解也是肤浅的,没有从企业文化的根上去了解企业文化。要想真正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功效,我想我们必须从企业文化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入手,科学、客观、公正地分析企业文化的作用。

结合笔者多年来研究企业文化的心得,同时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在下提出这样的论点“企业文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为什么我要提出这样的论点呢?谈到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按照市场发展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顾中国企业发展历史,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属于短期的经济时代,那时,中国的企业只要生产出产品,一般不大愁利润。所以从那时起中国的经济保持了25年的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一个行业接着一个行业从暴利走向微利甚至走向全行业亏损,再走向企业之间的整合,从而出现相对垄断,没有哪一个行业能够逃出这个规律。

当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我国加入WTO后,整个的商业环境和

终端市场都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变化,我们拆掉三堵墙:拆掉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墙,使过去只在国内市场的经营变为可以在国际市场经营;拆掉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墙以及中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墙,使企业竞争国际化、公开化;拆掉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墙,使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转变为一种市场关系。而这一切变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能否感知这些变化就是所有中国企业事实上都面临的问题。

那么,中国企业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取得竞争优势并不是很难,难的是长期保持这种优势。如果说短期的优势可以凭借点子、概念、创意获得的话,那么长期优势则必须依靠企业文化。回想当年春节晚会上,牛群和冯巩的相声《点子牛》的热潮,一时间,华夏大地的“点子”热,有的企业追腥逐臭,把企业的身家性命压在所谓的点子上,结果又有几个点子让企业基业长青!这只是一处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而已,中国企业获得基业长青的根本还是在于又自己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只能满足一时之需,而“渔”却让企业有谋生的本钱。同样,“鱼”好比企业的产品,而“渔”则是企业文化。

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活动是以人为中心运转的。比如管理靠的是某个“铁腕”领导,企业创新依靠某个人的灵感。这就相当于

把企业的前途系在少数人的身上,他们个人的一举一动,比如跳槽、去世。都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动荡。相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应该将个人的决策转化为企业文化,即团队意识、核心竞争力等。比如,建立塑造企业精神、提升企业理念、打造企业共同价值观……这一切就好象一个人赋予其远大的目标和深邃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人走向成功。没有思想和目标的人,最终走向毁灭,同样而言,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愚蠢的企业,是一个永远无法长大的企业。

在国外,很多日本、美国的企业中,它们的企业文化独具特色,而且创新层出不穷,并且其企业文化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企业在国际市场尽领风骚,可以说这样的企业就是拥有现代化捕鱼设备的“渔”业巨头,市场中的鱼大多数被他们打捞过去。而我们的企业充其量也就是驾着一个破舢板,拉着一张小网,打捞人家剩下的小鱼小蟹,这不足以果腹。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中国企业的发展规律都是从市场参与者到竞争者的阶段。其实,所谓市场竞争者有三类人:一类是领导者,领先者,游戏规则制定者,也就是所谓行业巨头,比如美国微软、通用、日本东芝、夏普等企业,在每个行业都有这样的主宰者。一类是竞争者,另一类是参与者,中国多数企业充其量是市场的参与者,有一部分可以做到竞争者的行列。所以价格战是中国企业通常做法。一旦宏观紧缩就没有其他竞争手段。深刻地反省一下,中国企业有多少

企业是在管理的深层和核心竞争力及企业战略上下工夫,有多少企业能够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所以中国企业多数夭折在襁褓阶段,平均只有3岁,那么中国企业还拿什么谈成长和壮大。想想也真是可笑,我们的企业在吃完了自己盘子中的鱼以后,竟然忘记了捕鱼的方法,结果是活活的饿死。

而这些国际巨头,你却很难找到所谓的“核心”人物。相反,我们的很多企业,在某些人被“挖”走后,这个很快就陷入困境。这些企业的领导者真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对某个人要有这么强的依赖性。还回到“鱼”和“渔”的这个比喻中来。我们的企业是看到眼前肥美的鲜鱼,还是努力学会捕鱼方法,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诚然鱼自然很重要,可以解决一时之需,但是捕鱼技巧更重要,因为自己拥有再大的鱼、再多的鱼,也会有吃完的那一天。但是别人的捕鱼技巧会越来越好,必将在全球的市场中捕获更大、更多鲜美的鱼儿。

在企业文化建设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企业要绝对摒弃多少年来中华民族根深已久的小农主义思想,而应该放宽我们的视野,从实际工作出发,扎扎实实、实事求是地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时下,有两种不良的走向,一是装神弄鬼的企业文化,一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做成了没有血肉的“标本”,以最华丽的辞藻、最现代的意识、最昂贵的包装,整出一套“领导”文化或者“御用”文化,结果换来的只是企业文化虚假的外壳。我想这样的文化绝对不是我们企业文化工作者初衷,这样是

在屠戮和糟践企业文化。二是扒皮吸髓的企业文化,一些人打着企业文化专家的幌子,对企业文化进行诊治,其实这样的江湖术士根本就不了解企业文化,实际上是在浪费企业的资产和人力之后,到头来,没有治病救人,反倒加速了企业病入膏肓进程,这样只是肥了个人,损了企业。

所以说,我们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明白企业建树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不应该是停留在眼前能够为企业带来多少经济效益的——“鱼”,而是应该以长远的发展眼光,使企业文化发挥其自身功效,提升企业凝聚力、增强团队意识、塑造企业形象等诸多方面入手,教会企业掌握在全球市场中捕鱼的方法——“渔”,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也才有资格从哪些国际巨头的盘子里面分出一块蛋糕,否则的话,我们的企业只有的是那么留下的残羹剩饭,那样的话,这无疑就是中国企业最大的悲哀。

同样而言,中国不应该成为全球最大的加工商和制造商,遍及全球的“MADE IN CHINA”不是我们所应该骄傲的,而是我们深刻反思和警醒的。中国的企业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中华民族同样也不能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

说道这里,我想起中国了一则古老“点石成金”的故事,一位神仙会点石成金之术,能够用手指将石头点成黄金。一次他下界想满足世

间两个人的心愿,这两个人一个是乞丐,一个是富豪。他点出两块很大的石头分别给这两个人。乞丐非常满意的捧着金子就离开了,而哪个富豪却没有拿那块金子,神仙就问哪个富豪多少块金子可以满足他的心愿,哪个富豪回答到:“我想要你哪根点石成金的手指”。

虽然这则故事讽刺了哪个富豪的贪婪,但是这里我引用这则故事目的就是想说明,中国的企业对待企业文化建设不应该象乞丐那样,只满足眼前的金子,而是应该象哪个富豪一样,不要被眼前的金子所诱惑,只有得到了点石成金的手指,才能有更多黄金。

第四篇:幼教心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关于自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精神的思考

弹指一挥间,时光已经飞逝了好几年,转眼之间,孩子都已经快 5 岁了,已经慢慢具备了独立的人格,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慢慢地成长,能够自己解决很多幼小时无法自己做的事,比如:吃饭、喝水、穿衣、系鞋带等等。作为人父,在感到欣喜的同时,偶尔也会有点失落的感觉,感觉孩子似乎没有先前婴儿期那么需要自己了,特别是在有的时候还抗拒爸爸热烈的拥抱,还有的时候与爸爸辩论孰是孰非的问题或是发生激烈的争吵。感慨:孩子真的慢慢长大了!想起了《小白兔与小灰兔》的故事:小灰兔把别人送的一车白菜吃完了还是只会问别人要菜吃;而小白兔向别人要种子,自己种白菜,却是有吃不完的菜。故事很简单,其间的道理却很是深刻,对于孩子而言,感悟的道理是:应该独立自主、自己劳动才能有所获;对于父母而言,受到的启发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人父母,舔犊之亲,人之常情,总想自己受苦受累,为孩子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而毫无怨言,却不知觉中,让孩子失去了很多的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学习的机会,逐渐或许就会丧失难能可贵的独立自主精神。父母总有老去的时候,人生的道路主要还得靠自己一步一步地走。换位思考,为人父母的自己,想想自己的父母纵使拥有满腔的父爱、母爱,也还是不能够替已经长大成人、远在异乡的孩子遮风挡雨了。理解了这些道理,明白了自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精神某种程度上而言胜似黄金万两的家财!

孩子幼儿园教室门口张贴有很多名言警句,其中有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教育心得“能够让孩子自己想的,应该让孩子自己想;能够让孩子自己做的,应该让孩子自己做!”。这句话让人受益良多,一语中的让人学会如何当父母:不要以爱的名义让孩子受到伤害。

愿我的孩子与所有孩子一道,健康相伴,快乐成长,将来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到人。

第五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案例(七年级下册)

阅读以写人物为主的文章,学生往往不得要领。于是,我以《老王》为例,引导学生尽快的掌握阅读方法

一、读文,解决字词。导入课文后,我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听故事。用心倾听,用情体悟,用耳朵把生字词的读音记下来。”

二、感知课文,理清线索。接着,要求大家默读课文,并谈谈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读文。

学生1:善良的老王。从他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可看出。生2:老实的老王。因为他送的冰比前任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师:还有没有其他事例? 生3:送老王上医院不要钱。(师:是不是老王不需要钱?生:不是。师:你们怎么知道?生4:因为他没钱治病)。

生5:课文后面还有给我送鸡蛋、香油的事。(师:他为什么要鸡蛋、香油呢?生:因为他感激我。)(师:那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能不能从其他方面来概括? 生6:贫穷的老王。(师:贫穷,就是生活经济艰难。表现在哪里? 生7:他是踩三轮车的。(师:顾客多吗?生齐答:不多。师:甚至在文革时期,三轮车被取缔后,只能怎样?生齐答:改用平板三轮。师:而且这时他也只有一个顾客。由此可见,老王的生活十分艰难。那他的身体又怎样? 生8:眼睛一只是“田螺眼”,一只也不好。生9:住在塌败的房子里。(师:对!老王的生活,可以用文章最后一段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不幸”)

师:我们总结一下:老王是一个不幸而善良老实的人。众生:以人物之间的交往为线索的。(师:老王是如此的贫穷和多病,但他还如此的善良,那么善待“我”,这是为什么?生:因为“我”也是个善良的人。师:何以见得?)生10:“我”坐他的三轮车。生11:“我”关心他的生活。

生12: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鱼肝油。(师:女儿也是善良的人。

三、锁定重点段落,研读赏析。

师:这两个人物交往的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情节,其中最使你感动的是那一件?(生:老王给我送鸡蛋、香油这件事)。

师:好,我也有同感。请大家齐读第8-16段。同时对它进行赏析,每人至少赏析出一点,赏析方面多的要多加分。

有的说对老王进行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比如:他直僵僵的、面如死灰,等等。有的“强笑”一词用的好,它写出了“我”看到老王的形象,有说不出的心酸和感激。还有的从修辞角度进行了赏析。等等。

四、体会主旨。师:从文中我们知道,我对老王很同情,我们一家对他也很关心,可我为什么还说很“惭愧”?(明确:她觉得做得还不够。尽管我是真心的平等的去对待老王,但由于自己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照顾他。而“我”身处不幸,还能关心别人,体察别人,尽量帮助别人,这是以善良体察善良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人像老王一样的弱势群体,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争相发言)对,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下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记特级教师秦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记特级教师秦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美文

    有位工人师傅,在工厂里干铆工,工资不多,也就800元多一点。妻子下岗后,自己买了台小型豆汁机,在闹市街头给人家磨豆汁,一天也就挣个十块、八块的。夫妻俩没钱买楼房,带着女儿住在简......

    蓝翔数控学院培养新机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蓝翔数控学院培养新机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我的教育叙事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我的教育叙事 “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正在我校七年级全面展开,在教改实验推行过程中,我们曾经激情满怀、无限憧憬,也曾经彷徨犹豫、进退两......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谈思想品德课《感悟青春》的教学心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谈思想品德课《感悟青春》的教学心得 [关键词]创造力 方法自主学习[内容摘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学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

    作文教学中的“授人以鱼”

    作文教学中的“授人以鱼” 翻看了许多作文教学的资料,搜索了更多的网络上的作文教学“秘诀”,看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诚然,在包括作文教学在内的学学......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访武汉大学刘耀林院长(终稿)(5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访武汉大学刘耀林院长 采访 邱观永 董慧刘耀林,1960年生,博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

    授人以鱼给员工养家糊口的钱

    带团队,你得问自己,人为什么要跟着你混?带团队做好这8条: (1)授人以鱼:给员工养家糊口的钱。 (2)授人以渔:教会员工做事情的方法和思路; (3)授人以欲:激发员工上进的欲望,让员工树立自己的......

    授人以鱼——让学生学会识字方法

    授人以渔 ——让学生学会识字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音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