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谈思想品德课《感悟青春》的教学心得

时间:2019-05-13 04:1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谈思想品德课《感悟青春》的教学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谈思想品德课《感悟青春》的教学心得》。

第一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谈思想品德课《感悟青春》的教学心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谈思想品德课《感悟青春》的教学心得

[关键词]

创造力

方法

自主学习

[内容摘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学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古语曰:“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当我看到这一论题,就记起一次无意中翻阅了语文教师的《黄冈中考精典》,读过这样一篇文章: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里播出鞠萍姐姐和几个小朋友唱的一首新儿歌,鞠萍姐姐唱道:“大雁为什么飞成一条线?”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因为它们怕回家迷路!”我惊讶极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奇妙呀!然而鞠萍姐姐唱道:“回答得不好,回答的不妙!”我突然感到:一颗想象力的春芽被理性的成人无情的扼杀了!鞠萍姐姐和孩子们仍在一问一答的唱着:“小猫咪为什么总爱舔爪子?”“我知道!我知道!因为它没有抓到老鼠害羞了。”“气球为什么飞上天?我知道我知道,因为它要抓小鸟。”“为什么吃饭的时候不能把书看?”“我知道!我知道!因为会把书儿一起吃掉了。”我一面惊讶孩子的奇特想象力,一面感慨着鞠萍姐姐每次都用同样温柔的话语否定孩子们的回答:“回答得不好!回答的不妙!”

据说西方国家的学校在教育孩子时,总是想方设法发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我国的教育则更多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进行理性的冷静思考,以至学生常常在“正确答案”面前如履薄冰,举步维艰,生怕不小心便被老师斥为“回答的不好!回答得不妙!学习态度呆板,枯燥,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渴望,甚至一点儿灵活的理解都没有,只有死记硬背的标准答案,以求万无一失。久而久之,一个个学生经过严格规范的学校教育后都变成呆头呆脑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完全成了一台学习的机器,哪里还会有半点想象力创造力可言。也许是自己从事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也许自己是刚走上讲台不足三年的充满激情的老师,所以,在我的思想品德课堂上,我小心翼翼的看着我的学生,肯定着他们的每一句话,就象捧着一点稚嫩的脆弱的想象力的火种,生怕一不留神它便熄灭。因为我相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社会自然;解放孩子们的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学。叶圣陶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所以这些告诉我们教育要教给学生掌握方法,要学会靠自己去学习,这样,就能终身受用。

何谓“方法”?“方法”指的是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学习是动脑的事,所以我们要注重掌握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为学生,要选择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师,要授人以鱼,毕竟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没有改变,学生处在求知的状态,需要正确的认知引导,但随着时代的改变,教师更应该授人以渔。就是说,教给学生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任其跌打摔爬,在浮沉起伏中锻炼独立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新颖、富有创见的观点,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干中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让学生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肯定,能看到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自己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结合我的思想品德课《感悟青春》我谈谈怎样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玩中学,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一.通过音乐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内容简单,知识浅显易懂,如果说还象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那样就会让学生感觉到乏味,更谈不上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告诉我的学生,我的课堂主导思想是“快乐与自由”,快乐的享受上课的过程,营造良好的民主的氛围,自由的发表自己的主见,共同的探讨。所以在学习这课之前,我采取《小鸭子》做操的活动,让学生模仿,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展示和表现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入角色,感受跳跃的青春。二.在课堂教学我变“灌输”为指导式教学

多年来,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放不开手脚,代替学生思考,把思考的结果告诉学生,把解决问题的唯一答案告诉学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更谈不上创新和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尤其是在我们思想品德课堂上,对待同样的一个问题,由于个体的不同,方法就不一样,教师必须承认差异的存在,所以我决定在我的课堂上,变灌输为指导式教学,创设教育情景,教会我的学生自己学会分析、概括、评价。

在《感悟青春》这节课中,学生在青春成长过程中对青春的误读,我就利用三个具体的案例,校园绰号煞风景、衣服我型我酷、李宵的困惑来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角色,假如我是其中的主人翁我是什么感受?通过思考、讨论、聆听别人的观点中获得灵感„„在猜想、推测的过程中,老师是耐心的倾听者,是热情的鼓励者,同学们不用担心会说错,在每次学生回答完问题,我都会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每次激励学生大胆的思考,放心的发言,自信的体验,快乐的学习,每位学生都经历了自主学习、自悟自得、自我启迪、互学互补的过程,体验到了尝试的快乐、合作的喜悦,同学们始终是学习的主角,就连最后的答案也是在同学们的讨论中达成的,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正确的做法。在这样主动探究的精神状态中,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自然会得到迅速的提高。

三.教学中允许差异的存在,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感悟青春》这堂课我总共安排了六个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自我学习,自我体会,在教学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比如说在第一次和谐相处这个游戏中,要求男女生之间互相握手和对视三秒钟,问到有的同学为什么不愿意与异性同桌玩这个游戏时,有的同学回答,因为他的手太冷了,有的说因为他长的不好看,因为他的手太脏,其实这些都是可能存在的原因,就不能非要求他们回答的是男女授受不亲这一个你老师想得到的答案,在字母畅想这个环节,更是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他们的意见的肯定,对他们思维的肯定,对他们答案的升华和完善,都是我们老师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理论的升华。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牢记古训:送人之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之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不仅要培养学生从小成为能运用学习方法,去主动地获取需要的知识、会学、善学的人,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不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在这种自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优秀合格的人才。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了。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青年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思索和实践着。本文则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分析教材内容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运用记忆策略的能力,提高记忆效率;

三、让学生体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能力。以此来讲述我是如何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将新理念、新思想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同时如何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青年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思索和实践着。

一、培养学生分析教材内容的能力。

想要解决任何问题的前提,要先具备深刻理解问题和清晰分析问题的能力。于是,在日常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及分析能力。例如:在初二思想政治课中,讲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一课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只通过一个标题我们就可以读出两层含义,即一则“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二则“法律又与其他行为规范不同,它具有特殊性”。同时,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提炼出本课的重点即:法律的三个特征和一个特点,使其清晰的讲述给学生。

书本的知识是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的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基本上以结构为大单元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使贯穿教学的认知主线是结构的逐步复杂化。学生在掌握知识时,除要对基础知识点熟练掌握外,对于知识结构的掌握更为重要。因为掌握结构具有比单纯掌握知识点要有更强的组织和迁移能力。当学生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结构时,他们便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越来越强调考察学生对知识点联系的能力。因此,我以自然界的树为喻体,说明它有主干,然后有枝杈,随后是枝条,乃至最后有树的叶片,以此来比喻所学的知识体系。在每一课学完之后,启发学生独立归纳总结每课的知识框架结构,使每课的主体内容都能条理清晰的映在学生的头脑当中。几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这一方法确实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

二、培养学生运用记忆策略的能力,提高记忆效率。

学习任何知识的前提,一定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心理学表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身心不断的发展,人的记忆策略会由机械记忆逐渐向有意记忆过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更是有许多知识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单纯的死记硬背,不仅觉得单调乏味,难以记住,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且记忆效果也不佳,往往只是记住却不会运用。

教育心理学中有很多提高记忆效率,运用记忆策略的方法。于是,我在工作之余,利用大量时间仔细研读有关记忆策略的书籍,并有意识的将其运用到教学当中,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例如:在初一政治教学中,讲到“建立真挚友谊的基础:真诚平等、互帮互谅、共同追求”时,通过观察,我分别让他们记三个字,即:“真、互、同”,运用谐音记忆法与每日大家耳熟能详广告中的“护彤”相联系,并附加说明是“真”而不是“假”,使学生轻而易举的将三点记住了。又如:初二讲到法律的显著特征及主要特征时,同学们常常容易将两者记混。

法律的显著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的主要特征——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于是,我便启发学生观察,“普遍约束力”的“普”字与“显著特征”的“显”字,同学们惊喜地发现,“普”字上面是“业”下面是“日”,而“显”字上面是“日”下面是“业”。这样一来运用某些特征进行记忆,一组巧妙的对应上了,另一组也自然不会写错。

再如:利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初二第五课中环保单行性法规的名称。我们的母亲是“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的下面蕴藏着矿产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土地上有大片的森林”——《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土地上还有丰富的水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蒸腾会变成大气”——《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五项法律名称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记住了。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

让学生能又快又准地将所学内容记住这只是其一;其二,“授之与渔”教会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何运用记忆策略更为重要,于是我利用活动课时间专门给学生讲授记忆策略,让记忆不再成为头痛的一件事。

三、让学生体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诗歌是中国璀璨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不仅描绘了情、景、事,而且其中也饱含了诗人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体验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便将诗歌这一文学作品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在讲到“友情”时,我以李白的一首《赠汪伦》引入到教学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效颇佳。在讲到初一有关“情绪”的内容时,我以《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引入其中,并结合她的红颜薄命说明消极情绪对人的危害,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我寓情寓景的讲述,换来了同学们会神的目光,仿佛空气被凝固一般,那一刻不仅展现了诗歌的无穷魅力,也使学生加深了情感上的体验。

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也进行了大胆地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为讨论法、问答法、讲授法等等,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教的职责在于帮助,目的在于不教,而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于是,在教学中,对于某些内容简单、结构清晰的框题,我则大胆放手安排学生自己提前准备,体验“我做一回教师”的感受,给大家讲述课程内容,在课程的最后几分钟再由我进行补充、小结。

此外,我还积极尝试将小品剧引入到课堂当中来,例如初二讲到“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一课,课前安排学生自编小品,把青少年依法受到的四方面保护以短剧形式生动演义出来。这激活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体现了新课程中的创新精神。在区级公开课的展演上,受到了各校老师的好评。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了。新课程要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重点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在新一轮课改到来之时,我会不断学习、思考,并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以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断探索,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参考书目:

1、《走进新课程》,朱慕菊主编。

2、《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钟启泉、张华主编。

3、《基础心理学》,沈德立主编。

4、《记忆心理学》,洪德厚主编。

第二篇:幼教心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关于自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精神的思考

弹指一挥间,时光已经飞逝了好几年,转眼之间,孩子都已经快 5 岁了,已经慢慢具备了独立的人格,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慢慢地成长,能够自己解决很多幼小时无法自己做的事,比如:吃饭、喝水、穿衣、系鞋带等等。作为人父,在感到欣喜的同时,偶尔也会有点失落的感觉,感觉孩子似乎没有先前婴儿期那么需要自己了,特别是在有的时候还抗拒爸爸热烈的拥抱,还有的时候与爸爸辩论孰是孰非的问题或是发生激烈的争吵。感慨:孩子真的慢慢长大了!想起了《小白兔与小灰兔》的故事:小灰兔把别人送的一车白菜吃完了还是只会问别人要菜吃;而小白兔向别人要种子,自己种白菜,却是有吃不完的菜。故事很简单,其间的道理却很是深刻,对于孩子而言,感悟的道理是:应该独立自主、自己劳动才能有所获;对于父母而言,受到的启发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人父母,舔犊之亲,人之常情,总想自己受苦受累,为孩子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而毫无怨言,却不知觉中,让孩子失去了很多的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学习的机会,逐渐或许就会丧失难能可贵的独立自主精神。父母总有老去的时候,人生的道路主要还得靠自己一步一步地走。换位思考,为人父母的自己,想想自己的父母纵使拥有满腔的父爱、母爱,也还是不能够替已经长大成人、远在异乡的孩子遮风挡雨了。理解了这些道理,明白了自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精神某种程度上而言胜似黄金万两的家财!

孩子幼儿园教室门口张贴有很多名言警句,其中有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教育心得“能够让孩子自己想的,应该让孩子自己想;能够让孩子自己做的,应该让孩子自己做!”。这句话让人受益良多,一语中的让人学会如何当父母:不要以爱的名义让孩子受到伤害。

愿我的孩子与所有孩子一道,健康相伴,快乐成长,将来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到人。

第三篇:企业文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企业文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笔者从事企业文化工作多年,常常有人带着一脸的疑惑,问起这样的问题: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文化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企业到底需不需要企业文化?当然这也包括一些专业的企业文化从业人员,由此笔者深刻地意识到当今企业文化红红火火、如火如荼的热潮背后,的确存在着意识不到的危机。

也许有人说我这是在危言耸听,或许是在庸人自扰。面对如今的企业文化建设热潮,笔者作为一名企业文化从业人员没有感觉到任何欣喜,而是从心底里由衷地感到悲哀。为什么说是悲哀呢!看看目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以及所发生的一切,细心的人就会发现企业文化变味了,的现在的企业文化已经不是真正“企业”的文化,而是企业的“文化”。尤其是一帮所谓的学者、专家把企业文化涂脂抹粉的费力打扮,今天来个企业文化溯根觅源热,明天又是企业文化谈玄说道热……结果是企业文化真的文化起来,变成了“阳春白雪”,变成了一帮文人骚客酒桌上的谈资,和一些企业家挂羊头卖狗肉的幌子。一时间,企业文化真正的受众面——企业员工却无法理解和认识企业文化,从而失去了让我们认识到企业文化真正作用的目标。在这里,笔者强调一下:企业文化不应该一味搞“阳春白雪”的文化,更应该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下里巴人”的企业文化。如果本末倒置的话,我想我们的企业文化热潮恐怕只是浮眼烟云,不会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任何作用。

那么说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作用,以上这些人的疑问,在下认为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是极其肤浅的,根本没有从思想深处去领会和理解企业文化。即使有时候谈起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他们也会说出这样的理解:企业文化是企业通向21世纪国际市场高速公路的通行证。但是,笔者以为这样的理解也是肤浅的,没有从企业文化的根上去了解企业文化。要想真正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功效,我想我们必须从企业文化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入手,科学、客观、公正地分析企业文化的作用。

结合笔者多年来研究企业文化的心得,同时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在下提出这样的论点“企业文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为什么我要提出这样的论点呢?谈到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按照市场发展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顾中国企业发展历史,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属于短期的经济时代,那时,中国的企业只要生产出产品,一般不大愁利润。所以从那时起中国的经济保持了25年的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一个行业接着一个行业从暴利走向微利甚至走向全行业亏损,再走向企业之间的整合,从而出现相对垄断,没有哪一个行业能够逃出这个规律。

当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我国加入WTO后,整个的商业环境和终端市场都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变化,我们拆掉三堵墙:拆掉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墙,使过去只在国内市场的经营变为可以在国际市场经营;拆掉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墙以及中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墙,使企业竞争国际化、公开化;拆掉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墙,使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转变为一种市场关系。而这一切变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能否感知这些变化就是所有中国企业事实上都面临的问题。

那么,中国企业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取得竞争优势并不是很难,难的是长期保持这种优势。如果说短期的优势可以凭借点子、概念、创意获得的话,那么长期优势则必须依靠企业文化。回想当年春节晚会上,牛群和冯巩的相声《点子牛》的热潮,一时间,华夏大地的“点子”热,有的企业追腥逐臭,把企业的身家性命压在所谓的点子上,结果又有几个点子让企业基业长青!这只是一处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而已,中国企业获得基业长青的根本还是在于又自己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只能满足一时之需,而“渔”却让企业有谋生的本钱。同样,“鱼”好比企业的产品,而“渔”则是企业文化。

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活动是以人为中心运转的。比如管理靠的是某个“铁腕”领导,企业创新依靠某个人的灵感。这就相当于把企业的前途系在少数人的身上,他们个人的一举一动,比如跳槽、去世。都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动荡。相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应该将个人的决策转化为企业文化,即团队意识、核心竞争力等。比如,建立塑造企业精神、提升企业理念、打造企业共同价值观……这一切就好象一个人赋予其远大的目标和深邃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人走向成功。没有思想和目标的人,最终走向毁灭,同样而言,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愚蠢的企业,是一个永远无法长大的企业。

在国外,很多日本、美国的企业中,它们的企业文化独具特色,而且创新层出不穷,并且其企业文化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企业在国际市场尽领风骚,可以说这样的企业就是拥有现代化捕鱼设备的“渔”业巨头,市场中的鱼大多数被他们打捞过去。而我们的企业充其量也就是驾着一个破舢板,拉着一张小网,打捞人家剩下的小鱼小蟹,这不足以果腹。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中国企业的发展规律都是从市场参与者到竞争者的阶段。其实,所谓市场竞争者有三类人:一类是领导者,领先者,游戏规则制定者,也就是所谓行业巨头,比如美国微软、通用、日本东芝、夏普等企业,在每个行业都有这样的主宰者。一类是竞争者,另一类是参与者,中国多数企业充其量是市场的参与者,有一部分可以做到竞争者的行列。所以价格战是中国企业通常做法。一旦宏观紧缩就没有其他竞争手段。深刻地反省一下,中国企业有多少企业是在管理的深层和核心竞争力及企业战略上下工夫,有多少企业能够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所以中国企业多数夭折在襁褓阶段,平均只有3岁,那么中国企业还拿什么谈成长和壮大。想想也真是可笑,我们的企业在吃完了自己盘子中的鱼以后,竟然忘记了捕鱼的方法,结果是活活的饿死。

而这些国际巨头,你却很难找到所谓的“核心”人物。相反,我们的很多企业,在某些人被“挖”走后,这个很快就陷入困境。这些企业的领导者真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对某个人要有这么强的依赖性。还回到“鱼”和“渔”的这个比喻中来。我们的企业是看到眼前肥美的鲜鱼,还是努力学会捕鱼方法,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诚然鱼自然很重要,可以解决一时之需,但是捕鱼技巧更重要,因为自己拥有再大的鱼、再多的鱼,也会有吃完的那一天。但是别人的捕鱼技巧会越来越好,必将在全球的市场中捕获更大、更多鲜美的鱼儿。

在企业文化建设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企业要绝对摒弃多少年来中华民族根深已久的小农主义思想,而应该放宽我们的视野,从实际工作出发,扎扎实实、实事求是地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时下,有两种不良的走向,一是装神弄鬼的企业文化,一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做成了没有血肉的“标本”,以最华丽的辞藻、最现代的意识、最昂贵的包装,整出一套“领导”文化或者“御用”文化,结果换来的只是企业文化虚假的外壳。我想这样的文化绝对不是我们企业文化工作者初衷,这样是在屠戮和糟践企业文化。二是扒皮吸髓的企业文化,一些人打着企业文化专家的幌子,对企业文化进行诊治,其实这样的江湖术士根本就不了解企业文化,实际上是在浪费企业的资产和人力之后,到头来,没有治病救人,反倒加速了企业病入膏肓进程,这样只是肥了个人,损了企业。

所以说,我们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明白企业建树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不应该是停留在眼前能够为企业带来多少经济效益的——“鱼”,而是应该以长远的发展眼光,使企业文化发挥其自身功效,提升企业凝聚力、增强团队意识、塑造企业形象等诸多方面入手,教会企业掌握在全球市场中捕鱼的方法——“渔”,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也才有资格从哪些国际巨头的盘子里面分出一块蛋糕,否则的话,我们的企业只有的是那么留下的残羹剩饭,那样的话,这无疑就是中国企业最大的悲哀。

同样而言,中国不应该成为全球最大的加工商和制造商,遍及全球的“MADE IN CHINA”不是我们所应该骄傲的,而是我们深刻反思和警醒的。中国的企业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中华民族同样也不能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

说道这里,我想起中国了一则古老“点石成金”的故事,一位神仙会点石成金之术,能够用手指将石头点成黄金。一次他下界想满足世间两个人的心愿,这两个人一个是乞丐,一个是富豪。他点出两块很大的石头分别给这两个人。乞丐非常满意的捧着金子就离开了,而哪个富豪却没有拿那块金子,神仙就问哪个富豪多少块金子可以满足他的心愿,哪个富豪回答到:“我想要你哪根点石成金的手指”。

虽然这则故事讽刺了哪个富豪的贪婪,但是这里我引用这则故事目的就是想说明,中国的企业对待企业文化建设不应该象乞丐那样,只满足眼前的金子,而是应该象哪个富豪一样,不要被眼前的金子所诱惑,只有得到了点石成金的手指,才能有更多黄金。

第四篇:企业文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企业文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笔者从事企业文化工作多年,常常有人带着一脸的疑惑,问起这样的问题: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文化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企业到底需不需要企业文化?当然这也包括一些专业的企业文化从业人员,由此笔者深刻地意识到当今企业文化红红火火、如火如荼的热潮背后,的确存在着意识不到的危机。

也许有人说我这是在危言耸听,或许是在庸人自扰。面对如今的企业文化建设热潮,笔者作为一名企业文化从业人员没有感觉到任何欣喜,而是从心底里由衷地感到悲哀。为什么说是悲哀呢!看看目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以及所发生的一切,细心的人就会发现企业文化变味了,的现在的企业文化已经不是真正“企业”的文化,而是企业的“文化”。尤其是一帮所谓的学者、专家把企业文化涂脂抹粉的费力打扮,今天来个企业文化溯根觅源热,明天又是企业文化谈玄说道热……结果是企业文化真的文化起来,变成了“阳春白雪”,变成了一帮文人骚客酒桌上的谈资,和一些企业家挂羊头卖狗肉的幌子。一时间,企业文化真正的受众面——企业员工却无法理解和认识企业文化,从而失去了让我们认识到企业文化真正作用的目标。在这里,笔者强调一下:企业文化不应该一味搞“阳春白雪”的文化,更应该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下里巴人”的企业文化。如果本末倒置的话,我想我们的企业文化热潮恐怕只是浮眼烟云,不会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任何作

用。

那么说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作用,以上这些人的疑问,在下认为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是极其肤浅的,根本没有从思想深处去领会和理解企业文化。即使有时候谈起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他们也会说出这样的理解:企业文化是企业通向21世纪国际市场高速公路的通行证。但是,笔者以为这样的理解也是肤浅的,没有从企业文化的根上去了解企业文化。要想真正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功效,我想我们必须从企业文化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入手,科学、客观、公正地分析企业文化的作用。

结合笔者多年来研究企业文化的心得,同时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在下提出这样的论点“企业文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为什么我要提出这样的论点呢?谈到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按照市场发展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顾中国企业发展历史,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属于短期的经济时代,那时,中国的企业只要生产出产品,一般不大愁利润。所以从那时起中国的经济保持了25年的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一个行业接着一个行业从暴利走向微利甚至走向全行业亏损,再走向企业之间的整合,从而出现相对垄断,没有哪一个行业能够逃出这个规律。

当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我国加入WTO后,整个的商业环境和

终端市场都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变化,我们拆掉三堵墙:拆掉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墙,使过去只在国内市场的经营变为可以在国际市场经营;拆掉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墙以及中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墙,使企业竞争国际化、公开化;拆掉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墙,使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转变为一种市场关系。而这一切变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能否感知这些变化就是所有中国企业事实上都面临的问题。

那么,中国企业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取得竞争优势并不是很难,难的是长期保持这种优势。如果说短期的优势可以凭借点子、概念、创意获得的话,那么长期优势则必须依靠企业文化。回想当年春节晚会上,牛群和冯巩的相声《点子牛》的热潮,一时间,华夏大地的“点子”热,有的企业追腥逐臭,把企业的身家性命压在所谓的点子上,结果又有几个点子让企业基业长青!这只是一处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而已,中国企业获得基业长青的根本还是在于又自己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只能满足一时之需,而“渔”却让企业有谋生的本钱。同样,“鱼”好比企业的产品,而“渔”则是企业文化。

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活动是以人为中心运转的。比如管理靠的是某个“铁腕”领导,企业创新依靠某个人的灵感。这就相当于

把企业的前途系在少数人的身上,他们个人的一举一动,比如跳槽、去世。都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动荡。相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应该将个人的决策转化为企业文化,即团队意识、核心竞争力等。比如,建立塑造企业精神、提升企业理念、打造企业共同价值观……这一切就好象一个人赋予其远大的目标和深邃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人走向成功。没有思想和目标的人,最终走向毁灭,同样而言,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愚蠢的企业,是一个永远无法长大的企业。

在国外,很多日本、美国的企业中,它们的企业文化独具特色,而且创新层出不穷,并且其企业文化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企业在国际市场尽领风骚,可以说这样的企业就是拥有现代化捕鱼设备的“渔”业巨头,市场中的鱼大多数被他们打捞过去。而我们的企业充其量也就是驾着一个破舢板,拉着一张小网,打捞人家剩下的小鱼小蟹,这不足以果腹。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中国企业的发展规律都是从市场参与者到竞争者的阶段。其实,所谓市场竞争者有三类人:一类是领导者,领先者,游戏规则制定者,也就是所谓行业巨头,比如美国微软、通用、日本东芝、夏普等企业,在每个行业都有这样的主宰者。一类是竞争者,另一类是参与者,中国多数企业充其量是市场的参与者,有一部分可以做到竞争者的行列。所以价格战是中国企业通常做法。一旦宏观紧缩就没有其他竞争手段。深刻地反省一下,中国企业有多少

企业是在管理的深层和核心竞争力及企业战略上下工夫,有多少企业能够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所以中国企业多数夭折在襁褓阶段,平均只有3岁,那么中国企业还拿什么谈成长和壮大。想想也真是可笑,我们的企业在吃完了自己盘子中的鱼以后,竟然忘记了捕鱼的方法,结果是活活的饿死。

而这些国际巨头,你却很难找到所谓的“核心”人物。相反,我们的很多企业,在某些人被“挖”走后,这个很快就陷入困境。这些企业的领导者真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对某个人要有这么强的依赖性。还回到“鱼”和“渔”的这个比喻中来。我们的企业是看到眼前肥美的鲜鱼,还是努力学会捕鱼方法,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诚然鱼自然很重要,可以解决一时之需,但是捕鱼技巧更重要,因为自己拥有再大的鱼、再多的鱼,也会有吃完的那一天。但是别人的捕鱼技巧会越来越好,必将在全球的市场中捕获更大、更多鲜美的鱼儿。

在企业文化建设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企业要绝对摒弃多少年来中华民族根深已久的小农主义思想,而应该放宽我们的视野,从实际工作出发,扎扎实实、实事求是地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时下,有两种不良的走向,一是装神弄鬼的企业文化,一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做成了没有血肉的“标本”,以最华丽的辞藻、最现代的意识、最昂贵的包装,整出一套“领导”文化或者“御用”文化,结果换来的只是企业文化虚假的外壳。我想这样的文化绝对不是我们企业文化工作者初衷,这样是

在屠戮和糟践企业文化。二是扒皮吸髓的企业文化,一些人打着企业文化专家的幌子,对企业文化进行诊治,其实这样的江湖术士根本就不了解企业文化,实际上是在浪费企业的资产和人力之后,到头来,没有治病救人,反倒加速了企业病入膏肓进程,这样只是肥了个人,损了企业。

所以说,我们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明白企业建树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不应该是停留在眼前能够为企业带来多少经济效益的——“鱼”,而是应该以长远的发展眼光,使企业文化发挥其自身功效,提升企业凝聚力、增强团队意识、塑造企业形象等诸多方面入手,教会企业掌握在全球市场中捕鱼的方法——“渔”,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也才有资格从哪些国际巨头的盘子里面分出一块蛋糕,否则的话,我们的企业只有的是那么留下的残羹剩饭,那样的话,这无疑就是中国企业最大的悲哀。

同样而言,中国不应该成为全球最大的加工商和制造商,遍及全球的“MADE IN CHINA”不是我们所应该骄傲的,而是我们深刻反思和警醒的。中国的企业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中华民族同样也不能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

说道这里,我想起中国了一则古老“点石成金”的故事,一位神仙会点石成金之术,能够用手指将石头点成黄金。一次他下界想满足世

间两个人的心愿,这两个人一个是乞丐,一个是富豪。他点出两块很大的石头分别给这两个人。乞丐非常满意的捧着金子就离开了,而哪个富豪却没有拿那块金子,神仙就问哪个富豪多少块金子可以满足他的心愿,哪个富豪回答到:“我想要你哪根点石成金的手指”。

虽然这则故事讽刺了哪个富豪的贪婪,但是这里我引用这则故事目的就是想说明,中国的企业对待企业文化建设不应该象乞丐那样,只满足眼前的金子,而是应该象哪个富豪一样,不要被眼前的金子所诱惑,只有得到了点石成金的手指,才能有更多黄金。

第五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案例(七年级下册)

阅读以写人物为主的文章,学生往往不得要领。于是,我以《老王》为例,引导学生尽快的掌握阅读方法

一、读文,解决字词。导入课文后,我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听故事。用心倾听,用情体悟,用耳朵把生字词的读音记下来。”

二、感知课文,理清线索。接着,要求大家默读课文,并谈谈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读文。

学生1:善良的老王。从他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可看出。生2:老实的老王。因为他送的冰比前任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师:还有没有其他事例? 生3:送老王上医院不要钱。(师:是不是老王不需要钱?生:不是。师:你们怎么知道?生4:因为他没钱治病)。

生5:课文后面还有给我送鸡蛋、香油的事。(师:他为什么要鸡蛋、香油呢?生:因为他感激我。)(师:那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能不能从其他方面来概括? 生6:贫穷的老王。(师:贫穷,就是生活经济艰难。表现在哪里? 生7:他是踩三轮车的。(师:顾客多吗?生齐答:不多。师:甚至在文革时期,三轮车被取缔后,只能怎样?生齐答:改用平板三轮。师:而且这时他也只有一个顾客。由此可见,老王的生活十分艰难。那他的身体又怎样? 生8:眼睛一只是“田螺眼”,一只也不好。生9:住在塌败的房子里。(师:对!老王的生活,可以用文章最后一段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不幸”)

师:我们总结一下:老王是一个不幸而善良老实的人。众生:以人物之间的交往为线索的。(师:老王是如此的贫穷和多病,但他还如此的善良,那么善待“我”,这是为什么?生:因为“我”也是个善良的人。师:何以见得?)生10:“我”坐他的三轮车。生11:“我”关心他的生活。

生12: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鱼肝油。(师:女儿也是善良的人。

三、锁定重点段落,研读赏析。

师:这两个人物交往的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情节,其中最使你感动的是那一件?(生:老王给我送鸡蛋、香油这件事)。

师:好,我也有同感。请大家齐读第8-16段。同时对它进行赏析,每人至少赏析出一点,赏析方面多的要多加分。

有的说对老王进行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比如:他直僵僵的、面如死灰,等等。有的“强笑”一词用的好,它写出了“我”看到老王的形象,有说不出的心酸和感激。还有的从修辞角度进行了赏析。等等。

四、体会主旨。师:从文中我们知道,我对老王很同情,我们一家对他也很关心,可我为什么还说很“惭愧”?(明确:她觉得做得还不够。尽管我是真心的平等的去对待老王,但由于自己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照顾他。而“我”身处不幸,还能关心别人,体察别人,尽量帮助别人,这是以善良体察善良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人像老王一样的弱势群体,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争相发言)对,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下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谈思想品德课《感悟青春》的教学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谈思想品德课《感悟青春》的教学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记特级教师秦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记特级教师秦辉 作者:赵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2057 更新时间:2007-11-13 秦辉老师的个人简介:秦辉,男,1961年9月生,中共党员,任教学科烹饪(面点),从事......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美文

    有位工人师傅,在工厂里干铆工,工资不多,也就800元多一点。妻子下岗后,自己买了台小型豆汁机,在闹市街头给人家磨豆汁,一天也就挣个十块、八块的。夫妻俩没钱买楼房,带着女儿住在简......

    蓝翔数控学院培养新机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蓝翔数控学院培养新机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我的教育叙事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我的教育叙事 “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正在我校七年级全面展开,在教改实验推行过程中,我们曾经激情满怀、无限憧憬,也曾经彷徨犹豫、进退两......

    作文教学中的“授人以鱼”

    作文教学中的“授人以鱼” 翻看了许多作文教学的资料,搜索了更多的网络上的作文教学“秘诀”,看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诚然,在包括作文教学在内的学学......

    思想品德课教学心得

    思想品德课教学心得 思想品德课教学心得1 摘要:目前,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所有教师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有效教学的具体行为,寻求......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访武汉大学刘耀林院长(终稿)(5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访武汉大学刘耀林院长 采访 邱观永 董慧刘耀林,1960年生,博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

    教学故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我的高中英语教学故事 我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已有3年的时间了,在此期间,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和摸索,我总结出了一些教学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