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教育科研促进经验交流深化教育改革(年度工作总结)
加强教育科研 促进经验交流 深化教育改革
确保李家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008年度李家塅镇教育学会分会工作总结
2008年我镇教育分会在市教育局、镇初级中学的关心、支持下,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学会工作职责,全体会员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活动,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全面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和任务。一年来,我们围绕中心工作,扎实开展研究活动:
(一)开展有效课堂与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
用课改理论作指导,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开展“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系列活动。
1、积极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近些年,我镇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教师潜心研究新课程教学,涌现了一批具有独创性、可操作性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新模式给沉闷的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基本形成了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使身心获得健康发展。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营造广阔无垠的思维空间,构建起自创型的、可操作性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市教育局进行了模式的征集,我镇小学由刘敏老师主持构建的“多元解读阅读教学模式”荣获一等奖,吴娟老师主持构建的“基于新课程下的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模式”课题荣获二等奖。
2、召开校本研究培训现场会。2008年11月20日,小学教研组在中心小学召开了校本研究培训会。会上,主要对如何说课,如果搞好校本培训工作作了经验介绍。彭宗华会长全程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要求以校本研究为突破口,强化过程管理,重细节,重实效,强管重研,加强校本培训,在发展学生同时,成就教师,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在研究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实事求实,创造地开展工作。
(二)扎实开展教研科研工作
1、配合教育局组织开展市级教学成果评审。我镇中小学各有一个课题成果参加了岳阳市的课题成果评奖。从评审的情况来看,我镇教育科研工作有了较大的进步,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在科研工作中,真正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的问题研究少了一些,有部分课题的研究还在比较肤浅的理论和贫乏的实践之间游离,结题后对成果的巩固、深化和推广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还有的学校重立项轻研究,重结题轻过程,因而科研成果的积淀和提炼时间短、根基不稳、信度不高,因此,还应该在科研的有效性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
2、加强课题立项指导和管理。认真做好了2008年市第十届课题项目立项申报工作,我镇中、小学共有各级科研课题7项,其中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6项,校级课题1项。我们按分工组织项目的开题论证、阶段总结和结题鉴定活动,加强了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指导工作。中学有“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小学有“小学语文多元解读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新课程的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 2 学模式”、“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研究”、“利用非智力因素转化数学后进生”、“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题立项。
3、科研成果显著。参加岳阳市课题成果评奖,其中,中学范湘吴老师主持的“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语文课程创新”荣获地级二等奖;小学刘培老师主持的“发展性小学语文质量综合评价”课题荣获地级二等奖。2008年参加教育系统评奖论文43篇。其中省级12篇;地级18篇,市级13篇。
(三)配合学校狠抓毕业班的管理和指导。
1、召开毕业班专题工作会。春期召开了初中毕业班工作会。彭宗华会长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学校在初三后期管理中要增添措施,增强过程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要针对考纲有的放矢的在提高复习效益上下功夫,正确处理优生和大面积提高的关系,要抓好应考心理和志愿填报的指导工作。
2、组织毕业复习研讨会。为提高复习迎考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分学科召开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等学科毕业复习研讨会。会议分为“课堂示范”、“解读考纲”、“分析现状”、“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中考建议”等环节进行研讨,较好的指导毕业班教师的后期复习工作。
3、小学在迎接市质量检测中也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教育质量居全市5第三名。
(四)配合相关部门认真开展教师培训与素质提升工作
1、小学教师“三新一德”培训。2008年暑期,我们派遣四位老师参加了学习,在新课程理念方面加强了学习。
2、班主任教师培训。2008年下学期,中小学共有9位老师,分二批参加了学习与培训,其中有一位参加了岳阳市级的班主任教师培训,在班级管理方面获得更多成功的经验。
3、因特尔与未来教育培训。全镇有4位老师参加了培训工作,其中有吴娟、吴清华老师还被评为优秀学员。
4、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我们有四位老师参加了这项培训工作,从怎样成为名师、怎样上公开课、怎样写论文几个方面获得很大的提升。其中,刘培老师还被评为优秀学员。
5、参加地、市教师教学竞赛。2008年,我们在教师全员教学竞赛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小学有王四槐校长在中心小学校长竞赛中获一等奖;刘培、彭旺、周永红老师在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杨旭老师参加远程教育二模式竞赛中获一等奖、刘培老师参加三模式竞赛获一等奖;另外还有刘培老师参加岳阳市“金鹗奖”授课竞赛获一等奖、彭旺老师获说课竞赛一等奖;中学有吴加多老师获化学科二等奖;彭启均、杨芳老师分别获得“金鹗奖”说课竞赛地理科、历史科一等奖。邵延良老师参加市教师实验创新大赛获特等奖。
6、举行小学科学科培训与赛课活动。上、下学期,我们各举行了全镇性的学科培训活动二次。
7、送出去与请进来。李家塅镇中学邀请岳阳市楹联协会的同志作了 4 诗词教学的指导工作。中心小学为“2008年下学期中心小学校长会”提供了很好的现场,并且作了校本研究经验介绍与交流。
8、有效组织了“中西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结合远程教育资源,认真开展教师教材与教法培训,全年参培人数达120人次。
(五)、搞好论文的征集工作。
积极组织会员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开展了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共收集论文56篇,评出了一等奖10篇、二等奖12篇、三等奖34篇,促进了会员的专业发展。
(六)、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教学常规督查工作,强化教学常规管理。配合教研室分别在春、秋两期对全镇六所学校进行了教学常规检查。在工作过程中,检查了学校“六认真”情况记载,开展了师生问卷调查,听取了教导处工作情况汇报,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并针对学校的实际,分别就教学与教研,特别是针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了具体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回首一年来的教育学会工作,虽然我们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上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决心在市教育学会和教育局的领导与关怀下,克服困难,再接再厉争取更大成绩。
第二篇:深化教育科研促进学校发展
深化教育科研 促进学校发展
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第一小学
2010年,我校教育科研工作仍继续坚持“科研兴校”思想,围绕“高效课堂” 和“经典诵读”主题,以新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题实验研究为切入点,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扎实推进新课改,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让学校驶入发展的快车道。现将本学期在教育科研方面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科研,促进教师发展
我校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科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因此,我校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学习培训、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教学反思、教科研结合等有效手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在学习中积累
作为教师,以为凭一本教材,两只粉笔就想教好书是不可能的。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所以我们在平时工作中,积极引导教师,特别是实验教师,引导他们在阅读中积淀,在学习中提升,定期为教师开放图书室,推荐阅读书目。除了加强教师的学习自觉性与自主性之外,我们还有专题学习,围绕课题的学习、围绕高效课堂的学习,提倡教师在学中思、学中悟,将每次学习体会写成短小的心灵感悟,力争学有所获。同时我们还邀请专家、学者,例如荆州教院的陶然副教授、荆州教科院王佑军副院长、沙市教科院的彭传新副院长等领导专家来校讲学,为教师成长充电。此外,我们也积极引导教师向身边优秀教师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二)在课堂中历练
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在教师队伍,能否塑造出一支德高业精、专业化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是能否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①制定方案,全校动员
开学初,教科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北一小《我心中的高效课堂》教师论坛活动计划、北一小《立足常态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案。然后又召开全校教师大会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文件精神,明确“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要求。
②专家引领,解读理念
为进一步扎实有效地推进“高效课堂”的研究工作,我校先是聘请荆州教育学院副院长陶然教授来校指导老师们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学习,帮助老师们站在新的高度来看我们的教育,来审视我们的课堂。之后,我校又邀请了荆州教科院王佑军副院长就“高效课堂”做专题讲座。王院长不仅从理论高度,而且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案例,深入浅出地为大家介绍他在高效课堂的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成果。王院长的讲座详细生动,内涵丰富,使全体教师对构建高效课堂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了解,并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和清晰的工作思路,同时也为全体教师指明了打造高效课堂的努力方向,为我校全面实施“立足常态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确立了领航标。
③论坛活动,人人参与
在聆听专家讲座后,全校教师分语文、数学、综合三大教研组学习讨论专家报告。老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表示要全面深入地分析自己的课堂与高效课堂之间的差距并进行自我整改。在此基础上,除男教师55岁以上、女教师50岁以上,包括代课教师在内的50多名教师都参与校内的“我心中的高效课堂”论坛活动。全校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先结合实际情况选定论题,撰写论坛初稿。再按语文、数学、综合教研组分别进行“我心中的高效课堂”的初赛,各教研组推出2名选手参加学校决赛。最后由教科处孟海霞主任主持“我心中的高效课堂”论坛展示活动,各组推出的6名选手进行决赛,以脱稿演讲为主,学校组织评审团打分,评出一、二、三等奖。推荐其中最优秀的选手参加沙市区11月份“高效课堂”的展示活动。
通过这种人人参与、层层铺开、步步深入的论坛活动,力图使我校教师在个人专业发展上有新的突破。
④常态教学,逐步落实
我校认为高效课堂的“高效“应落实于每一天、每一节课的有效、高效上。实实在在上好每一节课、踏踏实实备好每一节课。在常态教学中构建的高效课堂应该是自然、真实的课堂;应该是简约、朴实、细腻的课堂;应该是和谐、欢乐的课堂。当我们立足这样的常态课堂,高效课堂才会卓有成效。
所以我校一直倡导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在课前下功夫备课、课中下功夫上课,课后下功夫反思自己的课。提倡轻负担高质量。不提倡课后死擂硬灌,不提倡搞题海战术。我校要求教师在五个“实”上下功夫:底蕴要厚实,手段要朴实,教学要真实,双基要扎实,工作要落实。在落实双基的同时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达到三维目标的完整统一。
正是学校在不断规范备、教、批、辅、考等教学环节,不断引导教师在常态教学中,逐步落实,不断引导教师创造灵动而妙趣横生的课堂,让学生去探究、去动手、去发现、去思考、去体验,让课堂教学充满智慧性、高效性,才会有今天的厚积而薄发。如今年刚毕业的六年级,没有加班加点补课,都是正常上课、放学,调考成绩也比较满意,我校语文均分达到83.14分,语文选做题均分达到16.79分,数学均分达到88.16分,选做题均分达到11.14分。这就是平时扎实抓好常态教学,在常态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带来的成果。
⑤同课异构,高效展示
从10月18日开始,我校开展“立足常态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专题研讨联教课活动。活动过程为:
1、各小组确定上课内容,制订活动方案。
2、组内备课,说课,修改教案后上研讨课。
3、上报展示课题和教师名单。
4、全校研讨展示活动。
5、活动总结,表彰。
在活动中充分展现出了我校扎实、充实、平实、真实、高效的课堂教学风格。例如:任倩老师的美术课《红色的画》,改变了她平时一贯上课语言平淡无趣的风格,巧妙地借助音乐、画面之美着实地“创了一把情”。人性化的评价语言动其情“只要你认真的画,你会发现自己也和大师们一样优秀”,吸引式的散文诗样的语言娱其心“翠柏围深院,红枫伴小楼,我国大元帅叶剑英就曾说它是凋零的暮秋为人间留下一抹儿红色记忆”。安静的环境,配上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效果慧于心而透于言,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此时,不在需要老师过多的讲解、分析,他们也感受到了艺术之美。例如:《角的初步认识》是一节低年级概念教学课。彭永红老师在引导学生体验的基础上逐步揭示角的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考。特别是彭老师在难点的突破上,让学生用多种方式体验边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无关,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例如:《鸡兔同笼》问题,杨兵老师在短短40分钟内引导学生用到列举法,假设法,列方程解多种方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本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假设法的理解。然而杨老师课堂上生动有趣的为我们接连讲述了两次《鸡兔对话》的故事,不论是作为听课的学生还是老师都还印象深刻。同时伴着简单明了的课件演示为听众阐明了假设过程,将难点轻易转化,便于理解。这节高效的课与杨老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精心预设是分不开的。
在这次联教课活动中,我们学校全体老师积极参与,团结协作,使本次联教课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特别是小组推荐出来的老师更是态度认真,准备充分,每位老师课前都有精心设计教案,多次试讲,小组成员帮助反复评议修改。每一节精彩纷呈的展示课,展示的不仅仅是上课教师的个人魅力,更是各个年级组、各个学科组集体智慧的充分体现。
(三)在任务中磨砺
在任务面前,我们北一小的教师始终不把任务当作是任务,而是看成难得的学习机会,所以对于任务我们追求的是高质量。在今年11月底我校接到继继续教育中心关于征集湖北省2010年教育学会年会论文的通知,年会主题为“创办适合孩子的教育——教师的责任与品位”,要求我校教师准确把握论题内涵,可作多角度和多层面的解读与品味,截止时间为12月8日。时间紧任务重,前行的路上充满了挑战,遇到困难我们是迎难而上,还是退避三舍?我校崇尚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学校紧锣密鼓发动教师撰写论文、修改、定稿、上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校共上传14篇论文就有11篇论文获省级一、二、三等奖。获奖率如此之高也说明了我校教师不怕困难,偏向虎山行的可贵精神品质。
(四)在研究中成长
我校承担了全国、省、市、区四级科研课题,结合课题研究,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多次大型校本研训活动,有走近名师活动,经典诵读活动,我说我的课堂教师论坛活动,我说我的作业教学沙龙活动,有效性教学研究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推进了我校的课题研究,并物化了研究成果。我校的课题研究经验两次在省级交流,三次在市级交流,多次在区级交流,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校的课题研究也是整合在常态教学中进行的,做自己真实的研究。扎根于常态教学的科研才是有价值的研究,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学与科研才会形成良性循环。
有道是:“天道酬勤”,正是这些年的不断磨练,我校的一批教师快速成长起来。例如年轻老师林丹、杨忠芳在课堂上的亲切自然、循循善诱;中年教师佘琼、邓敏、雷芬、孟海霞在课堂上的驾轻就熟,挥洒自如;年近50,仍活跃在教学一线、全国优秀教师范文巧在课堂上更是精彩纷呈、独具匠心。这个舞台不仅让我校的这些优秀教师从平凡走向灿烂,更让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教师得到了历练。如杨玉萍老师在这节课中表现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特点,显示出了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具有的素养,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她的成长。又如,今年3月19日,青年教师林丹在沙市区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构建高效课堂”研讨课中以一节《图形的旋转》力挫群雄,荣获创新奖。今年9月28日,青年教师杨忠芳、罗薇在沙市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构建高效课堂”说课比赛中又有着不凡的表现。在学校近期开展的“立足常态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活动中,全国优秀教师范文巧,湖北省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佘琼,荆州市骨干教师刘莉莉、邓敏,荆州市优秀教师雷芬、孟海霞等大批优秀教师,正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
二、教育科研,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科研的最终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不应只是体现在分数和升学率上,而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全面发展,强化素质
我校不仅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落实,还关注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从学生兴趣出发,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
例:在沙市2010年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和学生电脑制作比赛中,我校许晓军、沈珍俊老师指导的学生多人次获得电脑制作一二等奖,我校还获得团体组织奖,在全区只有三所学校获此殊荣,我校就位列其中。
自去年我校成功举办《走进孔子 诵读〈论语〉》大型经典诵读活动后,我校并没有止步,我们深知经典诵读是一项灵魂工程,难在坚持,贵在扎实。所以这学期我校继续深入开展该项活动,让经典诵读延伸到每一个实验班级。我们以1——6年级15个实验班为龙头,分层推进经典诵读活动,形成序列化。一年级以儿歌、童谣、童诗为诵读内容,力求彰显童心、童真、童趣,感受诵读的快乐。
二、三年级以《三字经》、《弟子规》、格言警句为诵读内容,初步感受经典的魅力,培养学生温、良、亲、顺、让的品质。四、五、六年级以唐诗、宋词、元曲、《论语》、《增广贤文》为诵读内容,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更为可喜的是除了以上经典内容外,还有散文赏析、三国读书会,辩论会等主题,诵读内容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势头。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两位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数学教师也参与了这次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在展示课上数学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都浓浓地流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唐宋诗词回味悠长,汉调曲赋余音绕梁,配乐诗朗诵、古诗新唱,同学们你方诵罢我登场,将自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热情演绎得淋漓尽致。浓缩的一节课是短暂的,可留给在场的听课老师与上课同学的情感、思考却是永久的,甚至是永恒的财富!
(二)减轻负担,快乐学习
学生的发展不是时间加汗水换来的,我校一直提倡轻负担高质量,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快乐学习。我校继续严格执行2009年秋季教育局下发的《十条规定》有关内容: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坚持按课表上课,加强常态课堂教学管理,做到不挤不占小学科;严格规范考试科目和次数;严格规范教辅资料的使用,不随意征订。在甲流肆虐的日子里,我校严格执行清校制度,要求教师按时放学,不得拖堂,不得以布置作业、补课为由,留学生而影响清校。同时,我们又积极引导教师在课堂上抓效率,抓科学设置作业。总之,既要“马儿”吃得好,又要“马儿”跑得快,既要学生负担轻、又要教学质量高,从思想上彻底解除学生的心理重负,把自由、快乐发展还给学生。
三、教育科研,促进学校的发展
今年7月,我校凭借扎实有效的科研工作,丰硕喜人的科研成果,优质强势的科研品牌,力挫群雄,从三千多个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的称号,是湖北省中小学教育中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单位,邓芳副校长也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9月,我校又传捷报,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上,我校荣获“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鲜望清主任荣获“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称号。此外,学校先后荣膺“湖北省教改实验学校”“ 荆州市科研示范学校”“ 沙市区十五、十一五科研基地学校”“ 湖北省综合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
正是这些优异成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可,也有力地带动了我校新学年的招生工作。在招生期间,校园内每天门庭若市,短短1天的时间,我们就招到近200名新生。很多家长说:“我们就是冲着北一小近几年的成绩来的。北一小能取得那么多好成绩,说明北一小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一个过硬的教师队伍,我们把孩子放在这样的学校里放心。”
成绩属于过去,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十足。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校会一直坚持构建高效课堂抓效率、深化教育科研促发展,让教师获得成功,学生得到发展,学校再创辉煌。我校将力争成为了东区人民最信得过的学校,成为沙市东区的一颗东方明珠!
北一小教科处 2010.12
第三篇: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新世纪到来,素质教育、创新观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也滚滚而来。新课程、新理念、新方式如春风拂面,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展现了更广阔的教育空间,提供了更多样的教育行为,获得了更有校的教育成果。如何将新的思想和目标落实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转变观念,同时还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我校根据绿园区教科所十五规划的具体要求,制定了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为指导;以第三次全教会的精神为指针;以课题为载体,课堂为依托,把科研与学校工作、科研与素质教育工作、科研与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相连,使我校成为科研强校的总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做到了:
一、管理工作全局性
1、方向正确前瞻性
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问题,我们对学校有关素质教育改革的决策、管理、德育、教学、设计运作等,提出统一实施构想;即形成现代教育科研体系和规范有序的科研管理体系,创建课题研究及管理模式,加快建设网络多媒体和最新信息交流传递体系。可以说,提出了把我校创建成教科强校的总目标和教科所实施构想,就是为我校进行教科研工作确定了具体的方向。
2、领导跟踪全程性
在此基础上,我校领导身先士卒,在倡导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这场深刻教育改革中,学在前、想在前、说在前、干在前。在王淑荣校长的直接领导下,领导班子成员精诚合作,领导教师有序地开展科研活动,明确了科研工作的系统常规制度:提出具体的学校教育科研目标要求,提出具体的研究计划,设定详细的奖励办法,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
近一年来,我校先后有省、市两个重点课题顺利结题。现在一个国家级课题,一个省级课题,两个市级课题,两个区级课题,并明确科研课题常规制度,正有效运行。另外,我校的小班“新教材、新模式”的课题实验,数学科“会学式”课题补给,英语科“新标准”课题实验,语文科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心理科”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都已列入市、区级实验课题的研究。教研工作的日益规范、日益深化、日益发挥出与教学相辅相彩的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教研工作,形成了优化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
实施过程科学性
1、以课题为依托,强化科研意识
近几年来,我校一直坚持不懈地增强教师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加强对区创新课题的研究和管理。构建课题框架模式,实现课题交互促进;搞好市级以上课题的管理,实现促进和带动的作用,实现成果的交流与管理,推行和运用以中央电教馆“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为突破口,加快校园网络及多媒体,最新信息交流体系建设;同时每位教师自己立项成为校级课题,保证每位教师都能接触、承担、参与教拉研活动,使教育科研工作成为教师日常工作必需的内容。
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承担的课题研究有:
1、以学习为手段,优化知识结构 教科研究依据的是理论,但理论必须是清晰、新颖、准确的。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教师在学校的组织下,定期学习教育科研资料,新课程标准;召开课题组;管理组会议;交流情况;研究问题;推进科研工作。每位教师记自学笔记不少于二万字。同时,按照课题内容进行分批培训学习。
以省级“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创新型教师理论与实践”课题为例,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校多次聘请专家做专题讲座,如赵树智的《创新思维》,张世民的《课题方案设计》,邓志安的《转变教育思想观念》,陈铁桥的《更新
观念在审美教育中增减创新性思维》等专题报告;并先后开展了“如何提高科研能力”“让创新走进课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走进新课程”怎样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等专题研讨。教师热情日益高涨,教科研氛围日益浓厚。本学期,我校又由校长和教导主任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的理论培训,并结合自学,进行卷面考察,使每位教师更快,更好地适应,完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投身于其中依据理论,进行大胆尝试,并将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出来,形成了—理论—实践—理论的教研过程,现已发表论文。三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学校的课堂教学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新策略,抢占先机,激活潜能,增强素质,引导创新,对推动科研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积极倡导发展为本,主动学习的理念,通过教学改革初中活动,深入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提升改革课堂教学的热情和信心,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而实现“名师一名学科一名校”的整体优化。
1、以课堂教学保证教科研究
(1)、强化课堂常规管理
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是校内常规的课堂教学开放,即以课堂教学三日制为基础:每周每学年每学科安排一名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中心发言,做一节校内课堂教学开放课,学年组组织由至少一名教学领导参加,并做以评课。每周如此,形成了持续的基础的校内课堂教学开放制度。通过每一次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不但高效地提高了每位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2)、细化教学过程管理
课堂教学常规统一要求,做全:备课格式统一,作业本簿设置统一,作业批改符号统一,并加强领导随堂听课,新老教师结对课,指导薄弱课,示范引路课。针对本学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的实际情况,我校组织了 位区骨干教师做引路课,为其他教师做了很好的示范。
仅去年一年,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先后组织了五次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改活动,充分体现了:1)学生的主体地位:每种教学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注重了学生潜质能力的开发。
2)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充分运用,营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氛围,高效的辅肋教学媒体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2、课堂教学优化教师队伍。有声有色的教学研究,教学实践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契机和条件。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普遍具有:(1)提高业务的意识,教师们潜心挖掘教学内涵,在教学内容选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教学思路设计上动脑筋想办法。(2)主导意识,教师在发挥主导地位激活课堂的能力上大大提高,驾驭课堂能力彰显。(3)实践意识。教师能够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兴趣倡导学以至用。(4)学科整合意识。教师能用学科的横向联系、纵向联系。提升自己的教学。教学手段现代化,积极引入创新设计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结合课堂教学对外开放强化对青年教师培养,我校又不失时机地开启了“出名师,创名校”的“青蓝工程”。我们聘请了东北师大附小、市一实验小学的八位省内知名的教师做我校21名青年骨干教师的首批师傅,双方进行定期的沟通和交流。这一工程还辐射带动了大批教师的提高和进步。目前我校有省骨干教师 人;市骨干教师 人;区骨干教师 人;市优秀教师 人;区双佳教师、教学能手、优秀教师 人。省级公开课获奖 人;市级公开课获奖 人次;区级公开课获奖 人次。大提高了学校知名度与教师业务素质。
四、育人环境的实效性
我校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环环相扣,尤甚是实施“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以来,我们将心理教育推进了课堂,使德育与教学有机结合。
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注重良好教学气氛形成,注意学
生学习习惯的增减及学习方法的总结,在各科教学中都做到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都是在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认识、情意、行为、水平。
而且,在教案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在教案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设定心理健康教育,并在课后回顾中记下实验情况和感想。
几年来,学校以科为依托,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育人环境为主阵地,推动学校全面发展,学校的各项大型活动多次被电台、电视台播放,先后被评为“中国科普先进单位”。“省级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省岗位练功优秀示范校”,“吉林省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优秀校”,“增减科技意识、提高科技素质”,省级九五重点课题获A级;“长春市科普工作先进单位”,“长春市继续教育窗口”,“长春市岗位练功优秀校”,“长春市素质教育基地校”,“市绿园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抓住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进行教科研活动。为我区教科研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绿园区正阳小学
第四篇: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以科学管理提高教育科研成效
我校在实施教育局“以人为本、深化改革、科学管理、优质发展”工作思路过程中,着力以科学管理提高教育科研成效:在平均年龄39岁的45位教师中,不参与课题研究的7人,参与率为84.4%。在2009—2011年立项的十一个小课题,结题率为100%,居全区之首,并立项一个市级和四个区一般课题。在2012、2013年新立项三个市级课题、两个区一般课题和六个小课题。累计为二十七项科研项目(市级课题四个、区一般课题六个,小课题十七个)。
本学年,我校建设教育科研工程经验交流如下:
一、落实目标管理
我校以“实施科研带动战略,提高研究成效和学业质量”为工作目标,确定2012——2014学年教科研工作思路为“以夯实集备为基础,抓规范促转化,运用协作理念促提升”:
在上学期,我们着重夯实集备,提高常规教学管理课题化效益,下学期以“转化”为核心,继续规范教科研管理流程,取得良好成效:数学科组在刘贵华老师带领下,致力于新课标的学习、运用;品德、音乐科组借助每学期一次的学科教研基地开放活动,增强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英语科组尝试优化集备环节,提高效益;语文科组全员行动,学习、研究吟诵,提高经典教育工作效果;综合实践活动科组编写校本教材,转化理念,改进课堂教学;体育科组依据研究课题,构建体操课堂教学模式……下学年,我们将在“协作”二字上下功夫,进一步落实目标管理。
二、深化管理过程
我们认为,从小处入手,能克服教育科研的“神秘化”,从发展着眼,能克服教育科研的“功利化”,从实际出发,克服教育科研的 “简单化”。只有深化管理过程,才能迎来教育科研的春天。
1、转化理念,整合工作内容
由于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理论的提升,以及撰写科研资料都需要不少时间。为减负增效,避免科研活动与日常教学工作之间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我们通过“外请专家指导培训,内部加强交流沟通”的途径,逐步转化教师理念,将课题研究内容与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引导老师以研究的眼光与心态,独立思考并协作处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惑,通过“学习培训、研究实践、反思提升”项目管理方式,丰富并整合各项工作内容,加深对教育科研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
2、全程跟进,给予专业指导
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方法。对此,我们坚持对科研工作全程跟进,从“申报立项、签订合同、组织开题、中期检查、完成结题”这些环节入手,给予有效及时的专业指导,帮助老师克服困难,提升科研素养。
在本学年,我校一项国家级子课题成功结题,举行三项市级课题和区级小课题的开题会,四项区一般课题如期完成中期检查工作,并组织两个小课题结题会。
这一系列的科研活动之所以能顺利开展,主要是因为老师们通过接受各级专家与学校科研主管提供的专业指导,学习运用“文献调研、行动研究、问卷调查”等科研方法,掌握“课题申报书、中期进展报告、结题研究报告、实践案例、教学论文”等教科研资料的撰写要求,懂得如何在日常工作中,结合课题研究内容,改进课堂教学,积累研究资料,这样,我校教师对待课题研究不再有畏难心理,反而体验到参与教科研工作的乐趣,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3、以师为本,组建科研梯队
我校张蔚、梁晓霞和廖绍华老师,从做区级小课题起步,成长为区一般课题与市级课题负责人。张蔚老师在6月3日举行的区科研工作会议上,汇报、分享了自己投身科研的心路历程。这三位老师和科研主管王爱伦副校长,在本学年陆续完成所主持的课题中期检查工作。他们构成了我校科研骨干第一梯队。
本学年,张宏伟主任承担的国家级子课题顺利结题;吴x、黎x、张x、黄x和雷x老师获得盼望已久的小课题结题证书;詹x、王x和李x老师结合教学实践,深入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得到区教研员的指导与肯定;韦x、林x老师总结去年小课题申报不成功的原因后,今年再接再厉,着重加强理论学习,以不少于20处文中注方式,认真填写申报书,最终她们和张x老师一起成功申报小课题;雷x老师提炼自己和蔡x老师主持并结题的两个小课题研究成果,开展后续深入研究,也和朱x老师一起成功立项了区一般课题,以上教师成为我校科研骨干第二梯队成员。
我们以师为本,根据“二八”管理原则,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指导与帮助教师,以课题为载体,明确努力方向,丰富工作内容,减少纷争烦扰,在成功组建科研梯队的同时,也引领着大家向成为“研究型”教师这一目标迈进。
三、重视文化引领
科研工作是一条需要长期坚持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如果处理不当,会给我们已经超负荷工作的教师增加压力,损伤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动机。我校通过以下途径,在教师群体中逐步形成“积极参与,有效合作”的新型教师文化。
首先,以古悦彬为首的学校领导对科研工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鼎力相助,并和老师们一起进行课题研究;其次,以促进引导为主,着重提高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的自觉提升,避免强制和重罚,防止盲目或过度的行政推进;此外,我们指导老师分析自身专业发展现状,明确优点,找出不足,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年底进行考核验收……
我校落实目标管理,加强专业指导,重视文化引领,努力营造务实求新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本学年获得市级(含市级)荣誉教师六人;四位教师的论文在第四届广佛肇教师校本行动研究暨第八届(2013)广州市校本研究与教师发展学术研讨会获奖;执教区公开课或开设专题讲座的教师共十三位;两位教师通过选拔,成为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张蔚、林小玲和王爱伦老师发表文章……展望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以科学管理扎实推进教育科研工程建设,进一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深化教育改革
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程海贵
今天我围绕本次论坛主题《教育质量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我校工作实际,主要谈以下几个问题,与各位领导和同仁探讨与切磋。
一、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畅有序。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如何抓好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1、抓各类计划的制定和落实,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连续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的常规管理是建立在科学性和计划性的基础上的。每学期开学,我首先抓各类计划的制定,保证了教育教学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加强统筹管理和目标管理,使工作有的放矢,在制定各类计划时注意和加强可操作性,保证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管理到位,根据具体的工作实际情况我们每学期制定如下工作计划:《教育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新课改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体卫艺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师业务学习工作计划》等。
2、抓住教学的常规环节,保证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每当学期开学,我们都组织干部、教师召开教育教学会议,落实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提出具体目标。
A、抓备课。明确备课的具体要求,提倡全方位备课。尤其是要求做到:环节齐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合理有创新、板书规范,反思跟上。
B、抓课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是龙头环节。
一是严格教学纪律。学校对教师教学的常规管理是严格而有序的,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坚决禁止挤占和私自调课,以保证学生受教育的全面性,我们要求教师要提前做好教学准备,特别是提前2分钟到教室门口,逐步转变观念,做到教师等学生上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人格,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二是实施新课程以来,中心小学明确提出:上好一堂课关键应做到——以学生为本,主导作用到位,主体全员参与,讲究课堂艺术,主线简明,细节饱满,教的有效,学的愉快,考的满意。
C、抓反馈。如何检验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在批改和反馈环节上做了大量工作。业务检查时重点查作业的适量与适度性,开放性,成绩检测的密度和质量。
二、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开展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活动,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新形势下教学常规管理的主要工作任务。
1、开展了校本学习活动,提升了教师的教研理念。
第一,为了让全体教师转变、更新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及时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除了上级有关部门安排的培训学习外,我们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对教师进行培训,聘请有关专家,市、区师校有关领导和教研员来我校讲座,结合培训教师都撰写了心得体会。还经常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我们先后派18名教师到沈阳、丹东、大连、葫芦岛等地学习,外出学习归来后,把收获通过不同形式在全镇推广,达到了一人学习,大家受益的目的。
第二,逐步使干部教师养成了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不断探索的学习习惯。要求教师都要做好学习笔记,写好教学随笔。中心小学先后六次组织了对《课标》和《优化教学设计》的问卷。第三,为了让全体教师更深入地掌握课改精神,在重点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规划纲要》和《课标》之外,又对课改教师提出了硬性任务,要求做到“六个一”。即每月写一份心得体会,每月上一节校内研究课,每学期写一篇优秀课例,讲一节全校观摩课,做一个优秀课件,写一份经验总结。
2、两年多来,我校重点开展了以下区域性校本教研活动,探讨了以赛促研的教研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
09年下学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我校的阅读教学,出现了问题,很多阅读教学基本不到位,针对这一问题,我校开展了3——5年级语文教师汇讲活动。这次活动,我们要求各村小校长、主任、任课教师全员参加,每位任课教师,都上一节阅读课,并且提供教学设计,参加活动人员,为每位执课教师打分,最后全镇选出3名优胜者(张文涛、周化侠、毛富国),为全镇教师上公开课,这三位教师的公开课受到广大干部、教师的认可和好评,特别是毛富国老师的课,深受广大青年教师的欢迎,走出了自己语文课的路子。通过这次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任课教师的阅读教学的积极性,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展示自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一个平台,提高了我镇阅读教学的质量。
2009年以来我校新上岗的教师有12人,为了实现“一年会教书,二年教好书,尽快成骨干”的工作目标。让新教师尽快进入工作角色,2010年上学期我们开展了新岗教师大练兵活动,这次活动12名教师全员参加,进行互相听课,互相评课,谈体会和感受,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同时,让他们与中青年教师结对子,制定业务提高计划,实施跟踪培训,使之共同提高。
2010年下学期,重点开展了课堂教学模式大比武活动,这是我校“以赛促训”,校本教研的活动的新起点,这次活动我们是这样开展的: ①9月——10月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各校自行搞校本教研活动,并推出2节课参加中心小学组织教学模式大比武活动。
②11月上旬到现在中心小学分三片组织开展这项活动。要求每片的校长、主任和班主任全员参加,同时写出评课稿和体会。最后评选出朱永英、毛富国、赵志琴三名典型教师为全镇上观摩课,以此把推进课堂模式改革推向高潮。
这次活动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校教师重视,学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教师参与积极性高。二是受到了干部教师的欢迎,大家一致表示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给教师提供了展示教学活动的平台,大家相互学习,人与人交流,校与校交流取长补短。三是又发现了一部分典型教师,如烧锅小学的朱永英是英语骨干教师,又是语文典型教师。
2010年9月份,我们还开展了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活动。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规》的基础上,层层开展竞赛活动,各村小通过问卷、班会说课、现场答辩评选出一名班主任参加中心小学组织的竞赛活动,中心小学评选出召都巴小学杜林、张彩霞,宋杖子小学的赵志琴三名班主任参加区教育局和区师校组织的班主任大赛活动,这三名教师分别取得了不同项目的个人一、二等奖,中心小学取得了团体第二的好成绩。杜林老师代表龙城区参加了朝阳市举办的班
主任大赛,荣获一等奖,为我区赢得了荣誉。杜林、张彩霞、张瑞珍老师分别代表我区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典型教师基本功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今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我校又开展了品德与社会、科学区域校本教研活动。
最近几年我们发现,品德与社会、科学课堂教学与教学质量出现了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大家重视不够;二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三是各种检测力度不够。针对这一情况中心小学组织开展了这一区域校本教研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全体任课教师的构建高效课堂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形成了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各种局面。
上述一系列的区域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了校本教研的作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典型教师作用,还发现了很多新的学科典型教师。为校本教研的长足发展,铺平了道路。
3、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和教学质量。(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因材施教,要求各科教师每个学期都制定学困生转化计划,在平时的教学中把学困生的学业水平当作重要的工作来抓,从而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构建形式多样的成绩检测平台。
一是平时要求教师注重一节一得、一课一得,不断增加成绩检测的力度和密度。要求教师进行成绩检测后马上批改、评讲、分析。中心小学每次业务检查时都把此项工作当作重点。
二是要求各校各科教师互相出检测试题,本校交流、校与校之间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三是每个学期都至少进行两次由中心小学人员出题、监考、评卷的有关学科成绩抽测活动,以便掌握教学成绩的真实情况,督促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加强对提高教学质量的研讨管理。
要求各校定期召开提高教学质量的研讨会。尤其是加大提高了六年级教学质量研讨的力度。几年来,由中心小学统一组织的研讨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要求各校每次期中期末成绩检测后,任课教师和学校都要做出详实的质量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对薄弱学科,薄弱班级进行跟踪管理与指导,要求校领导与其结对子,定期提高。
由于我们措施得力,几年来,我中心小学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特别是上学期教育局五年级期末质量抽测中,我校取得语文第一、数学第二、英语第三,综合成绩第二的好成绩。
课程改革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教育的中心工作,但是目前在这项工作中存在着一定问题和遇到了一些困难,和大家共同探讨:
1、由于教育教学资源没有合理利用,导致教师编制太紧,现有的师资不能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多数村小学基本上是一个班主任承担所有学科的教学任务,教师工作量大,加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在全面发展与教学质量之间,往往偏重于教学质量。
2、经费短缺。课程改革对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校园硬件建设、环境建设、现代化信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行的经费体制
远远满足不了实际的需要。
3、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距新课程的要求还有距离,教学水平存在差距,“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陈醋”的现象时有发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深化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向兄弟单位学习,在改革中建功立业。
召都巴镇中心小学
20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