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智库:大数据促进教育改革[本站推荐]
教育智库:大数据促进教育改革
2016年1月28日首届中国教育大数据专家论坛在京召开。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共建单位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主任严建辉、曲阜师范大学大学校长戚万学分别致辞,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海峰做会议总结。来自国家行政学院、教育部、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天津教科院、山东省教科院、淮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工商银行、新闻媒体等近50位专家代表参加论坛。会议启动了《中国教育大数据发展促进计划》,将以教育大数据研究院为核心平台,纳入教育管理部门、研究部门、高校、中小学、金融、企业等联盟发力,致力于“大数据驱动教育改革”,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会议发布和研讨了2015年度教育热点、2274所中国普通高等院校声誉指数。论坛由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CSISC大数据研究实验室主任江青主持。以下为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主任严建辉现场原文发言速记。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主任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还有10天就是传统的猴年春节,非常感谢大家百忙中能够出席今天的会议!我谨代表主办单位向各位表示真诚的感谢!并借此机会给大家拜个早年!我主要从三个方面交流一下观点:一是说说大数据与教育的结合;二是谈谈教育大数据;三是就教育智库和教育改革谈点看法。大数据与教育的结合麦肯锡说:“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这个时代已经成了“大数据时代”。毫无疑问,大数据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大数据技术正在快速融入各行各业,行业大数据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数据采集方式、发展趋势以及应用模式。教育领域的发展与和改革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数据(Big data)”慢慢移近杏坛,其与教育的结合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于是,2015年9月19日,由曲阜师范大学与我中心共建的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在曲阜师范大学宣告成立。中央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山东省副省长张务锋等领导出席了仪式并共同为研究院揭牌。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是我国首家基于大数据研究的教育高级智库,智库的建成将实现信息大数据与教育发展的深度对接融合,对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将汇聚具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教育情怀的战略研究学者,组建跨领域、跨单位、跨学科的教育战略研究团队,搭建智库研究、人才培养、教育咨询“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将秉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宗旨,聚焦“招生考试”“产学研合作”等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大数据分析、国际比较研究为特色,在教育战略应用对策研究、决策模拟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区域教育战略研究以及国际教育战略研究等方面咨政建言,建成国家教育智库。这也是我们共建双方充分响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在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批示和刘延东副总理在“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座谈会”上的指示精神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教育大数据教育大数据是教育领域的大数据,指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以及根据教育需要采集到的,一切用于教育发展并可创造巨大潜在价值的数据集合。从产生的业务来源来看,教育数据有教学类、管理类、科研类、服务类据以及互联网五大来源。与传统教育数据相比,教育大数据具有更强的实时性、连贯性、全面性和自然性。我们可以在繁杂的教育数据中发现相关关系、诊断现存问题、预测发展趋势,发挥教育大数据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个性化学习、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辅助教育科学决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育大数据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一座可无限开采的“金矿”,充分的挖掘与应用是实现数据“资产”增值的唯一途径。教育关乎国计民生,而教育问题又异常复杂,大数据在重塑教育方面具有无限潜能,需要一大批教育大数据研究者与实践者,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将数据挖掘、学习分析、人工智能、可视化等先进技术与教育现实问题相结合。教育大数据的最终价值应体现在与教育主流业务的深度融合以及智慧教育变革,如驱动教育管理科学化、驱动教学模式改革、驱动个性化学习真正实现、驱动教育评价体系重构、驱动科学研究范式转型、驱动教育服务更具人性化。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教育大数据从战略高度应定位为推动教育变革的新型战略资产、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科学力量以及发展智慧教育的基石。教育智库与教育改革2015年的中国教育改革,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既定目标实现了稳步推进,但在关键领域还缺乏实质突破。比如高考改革、比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比如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方面、比如义务教育择校热问题、比如城乡教育差距问题等等。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教育改革必须是啃硬骨头的改革,而决策问题是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尤其是对于任务面广量大、利益牵扯繁多、关系错综复杂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来说,科学决策更是其首要前提,而形成一批可为教育改革决策持续提供有效咨询服务的国家智库,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无法回避的一项基本建设任务,也是解决科学决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此背景下,可以说研究院生逢其时。教育智库是为教育决策持续提供有效咨询服务,对比高校中现有的诸多研究机构,从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表达方式、评价标准、研究周期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区别。教育智库最重要的产品是教育决策咨询研究报告,若报告所针对的是教育改革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则能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去年九月份,我们共建双方发布了基于教育大数据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大数据研究报告》,报告发出后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关注,就说明这个特点。已经看到,以教育专家为主、跨学科专家为辅,以大数据为支撑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的教育智库正在成为影响政府教育决策的重要力量。我们相信,一所培养教师的学校和一个以数据为专业的机构跨界融合,是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必要的数据和智力支撑的!我衷心的祝愿我们今天的论坛圆满成功,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再次祝愿各位专家、各位朋友新春快乐!谢谢!
第二篇:大数据助力智库建设
大数据助力智库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已成为最宝贵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年将增长50%,每两年便将翻一番,目前互联网上90%以上的数据是最近几年才产生的。IBM的研究表明,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进入21世纪以后产生的;而到了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倍,对社会各个层面将产生巨大影响。
大数据是支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大数据研究对智库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大数据改变智库研究的数据意识。作为信息载体,大数据可以使智库研究者的“数据意识”有所转变,既重视直接数据,也重视关联数据和比较数据,既重视单一数据,也重视多元数据和互动数据,从而有效提高决策前定量分析的可靠性。
大数据技术为智库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支撑。大数据海量、非结构化的特点,决定了智库研究者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分析,需要清洗工具、分析工具、存储设备等。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大数据处理技术日新月异,增强了数据的收集、挖掘、清洗和分析能力,为智库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处理手段,使大数据分析成为智库研究的重要手段。
大数据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智库“资政启民”的效率。基于大数据瞬时、即时的特点,智库获知公众意见的渠道会更加便捷,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智库的决策咨询能力。
国家高端智库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的决策失误率约为30%,西方发达国家却只有5%左右。这说明,我国智库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的能力、水平和影响力还不够。从研究成果的质量看,目前国内智库偏重对当前具体问题的临时性、应急性、短期性的研究,普遍缺乏前瞻性、储备性、战略性研究,真正能够对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发挥作用的思想性、创新性、系统性的成果不多,基于定性分析的判断多,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成果少。国家决策越来越重视发挥智库的作用。
国家高端智库的形成。智库在国家决策中的“资政建言”作用是逐步形成的。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要重视发挥智库的作用。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是在中共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智库”概念,表明智库建设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3月,总书记在访问德国时强调,中德两国要加强政府、政党、议会、智库交往,把智库合作提升到了国家外交层面,“智库外交”成为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第二轨道”。
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会上总书记强调,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这表明,党和政府对智库发展有了新的要求,要建立一批为国家决策服务的高端智库。
国家高端智库的作用。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文件提出,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并明确国家专业化高端智库要为决策提供咨询,要在理论上进行探索,要有效引导舆论,服务社会公众,发挥国际交流作用。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2015年12月1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高端智库的基本职责是服务国家决策,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提升咨政建言能力,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高端智库应在阐发中国理论、贡献中国智慧方面走在前列;要树立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保持应有的学术追求和学术担当,全面深入地总结中国实践、提炼中国经验,用中国理论回答中国问题,用中国话语解读中国道路,更好地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思想、中国价值。
2016年5月17日,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要加强决策部门同智库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把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同智库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智库建设健康发展、更好发挥作用。
国家高端智库的特点。《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端智库应是“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就是要坚持高端定位,有突出的专业特色,有较强的理论和政策创新能力,以高质量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高端智库要为决策提供智力服务,必须具备5个特点:一是围绕政府决策,提出可操作的建议,研究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储备性的政策问题;二是引导社会舆论,发挥“资政启民”作用,阐发中国理论、贡献中国智慧,解读宣传国家政策,引导社会预期;三是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开展智库研究合作,配合国家对外战略开展对外交往活动,在世界舞台上能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及时地发出“中国声音”,能在国家战略决策中,提出具有独创性、重要性的知识贡献、思想贡献;四是具有一支国际视野高水平的专家团队,能在国际智库思想交流中提供中国的思想和智慧;五是有完善高效的运行机制,为智库研究提供内部管理的制度保障。
提供精准依据
决策咨询研究需要大数据分析的信息化技术作支撑。《国家高端智库管理办法(试行)》对高端智库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一要具有功能完备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拥有专业资料室和网站;二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强专业数据库、案例库和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为决策咨询研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保障。
智库信息化建设需要专业化的大数据服务。信息系统、专业数据库、大数据分析是专业高端智库开展问题研究分析的基础工具,是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咨询和政策建议的信息基础。大数据时代,专业化分工使智库可以不必自己专门建设所需要的数据库、网络信息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将需求外包给专业数据信息服务公司和网络服务公司,而智库应将精力更多地专注于决策咨询服务上。
大数据研究为智库决策咨询提供精准依据。大数据分析可以为智库提供全样本统计分析,这就为决策咨询提供了精确的基础信息,使智库的决策咨询研究、提出的政策建议有了可靠的数据支撑。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就是基于大数据研究分析调整的。2000年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并在未来20年呈加速发展之势。根据2010年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自2015年至2053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阶段,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87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由15.5%上升到34.8%,即每3个人中,就有一位是60岁以上的老人。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中,国家决定放开生育二孩政策。
第三篇:智库专家共议中共十九大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曹典、黄小希)“中共十九大:中国发展和世界意义”国际智库研讨会16日在京举行,来自世界3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智库学者、前政要与中国高端智库专家共240余人共聚一堂,共议中共十九大,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入手,寻找“中国为什么能”的答案。
来自美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印度、肯尼亚、巴西等外国智库专家,围绕“中共十九大的主要成果和世界意义”“发展开放的中国与全球经济新机遇”“中国对外政策与世界和平发展”,与中国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研讨、深入互动。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做了介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在欢迎晚宴致辞中,从多个维度阐释了中国进入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与会人士认为,中共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对中国发展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意义,也将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新时代中国的探索,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一个发展进步的中国,将产生更广泛、更强大的辐射效应,让更多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契合世界各国的长远利益和各国人民的普遍诉求,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说,习近平主席在中共十九大上的讲话具有划时代意义。当前,在经济、技术等很多方面,中国的发展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相信中国的发展也将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说,中共十九大提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也将在世界发展进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中共十九大不仅仅是对于中国迎来了一个新时代,它也开启了一个全球的新时代。”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表示,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正使中国成为国际合作的中心。当前全球化正处于十字路口,开放受到了孤立主义的威胁,中国却在不断加快开放步伐,相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将为各国发展和共同稳定带来新机遇。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所长谢尔盖·卢嘉宁表示,中共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为中国发展提供行动指引,也与当今世界面临的抵抗贫穷、维护安全、实现环境友好型经济等现实问题相呼应。
美国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主席肯尼斯·奎因表示,中国致力于在2020年之前消除贫困,这是中国两个百年目标中的重要一环。这个成就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在这个阶段当中没有任何国家实现过的,大家都为你们的国家在有限的时间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彼得·卡戈万加认为,稳定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的成就离不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得以在一个世界动荡、有很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非洲要向中国学习实现发展和减贫的成功经验。
此次国际智库研讨会由国务院新闻办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为国际社会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共产党和中共十九大搭建了重要交流平台。
第四篇: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拥有市场优势和发展潜力,但也存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不足、产业基础薄弱、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创新应用领域不广等问题,亟待解决。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特制定本行动纲要。
一、发展形势和重要意义
全球范围内,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有关发达国家相继制定实施大数据战略性文件,大力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目前,我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居全球第一,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市场优势,大数据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涌现出一批互联网创新企业和创新应用,一些地方政府已启动大数据相关工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一)大数据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将深刻影响社会分工协作的组织模式,促进生产组织方式的集约和创新。大数据推动社会生产要素的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机制,可显著提升经济运行水平和效率。大数据持续激发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催生新业态,已成为互联网等新兴领域促进业务创新增值、提升企业核心价值的重要驱动力。大数据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对未来信息产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二)大数据成为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在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数据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正引领新一轮科技创新。充分利用我国的数据规模优势,实现数据规模、质量和应用水平同步提升,发掘和释放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有利于更好发挥数据资源的战略作用,增强网络空间数据主权保护能力,维护国家安全,有效提升国家竞争力。
(三)大数据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大数据应用能够揭示传统技术方式难以展现的关联关系,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促进社会事业数据融合和资源整合,将极大提升政府整体数据分析能力,为有效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提供新的手段。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将推动政府管理理念和社会治理模式进步,加快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逐步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大力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加快政府信息平台整合,消除信息孤岛,推进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增强政府公信力,引导社会发展,服务公众企业;以企业为主体,营造宽松公平环境,加大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力度,着力推进数据汇集和发掘,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完善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科学规范利用大数据,切实保障数据安全。通过促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释放技术红利、制度红利和创新红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二)总体目标。立足我国国情和现实需要,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在未来5—10年逐步实现以下目标: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将大数据作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应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提升政府决策和风险防范水平,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增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助力简政放权,支持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推动商事制度改革;促进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
建立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经济运行新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不断提升信用、财政、金融、税收、农业、统计、进出口、资源环境、产品质量、企业登记监管等领域数据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能力,丰富经济统计数据来源,实现对经济运行更为准确的监测、分析、预测、预警,提高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时效性,提升宏观调控以及产业发展、信用体系、市场监管等方面管理效能,保障供需平衡,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公用事业、市政管理、城乡环境、农村生活、健康医疗、减灾救灾、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教育、交通旅游、质量安全、消费维权、社区服务等领域全面推广大数据应用,利用大数据洞察民生需求,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城市辐射能力,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促进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形成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开放共享的法规制度和政策体系,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率先在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农业、环境、安监、金融、质量、统计、气象、海洋、企业登记监管等重要领域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向社会开放,带动社会公众开展大数据增值性、公益性开发和创新应用,充分释放数据红利,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探索大数据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一批满足大数据重大应用需求的产品、系统和解决方案,建立安全可信的大数据技术体系,大数据产品和服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培育一批面向全球的骨干企业和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构建形成政产学研用多方联动、协调发展的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
1、大力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共享。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厘清各部门数据管理及共享的义务和权利,依托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大力推进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等国家基础数据资源,以及金税、金关、金财、金审、金盾、金宏、金保、金土、金农、金水、金质等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加快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丰富面向公众的信用信息服务,提高政府服务和监管水平。结合信息惠民工程实施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条块结合、联合试点,实现公共服务的多方数据共享、制度对接和协同配合。、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在依法加强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推动建立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数据资源清单,按照“增量先行”的方式,加强对政府部门数据的国家统筹管理,加快建设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制定公共机构数据开放计划,落实数据开放和维护责任,推进公共机构数据资源统一汇聚和集中向社会开放,提升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标准化程度,优先推动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农业、环境、安监、金融、质量、统计、气象、海洋、企业登记监管等民生保障服务相关领域的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建立政府和社会互动的大数据采集形成机制,制定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目录。通过政务数据公开共享,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主动采集并开放数据。
3、统筹规划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统筹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布局国家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等基础信息资源和健康、就业、社保、能源、信用、统计、质量、国土、农业、城乡建设、企业登记监管等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加强与社会大数据的汇聚整合和关联分析。推动国民经济动员大数据应用。加强军民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有企业、政府等数据资源和平台设施,注重对现有数据中心及服务器资源的改造和利用,建设绿色环保、低成本、高效率、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基础设施和区域性、行业性数据汇聚平台,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加强对互联网重要数据资源的备份及保护。
4、支持宏观调控科学化。建立国家宏观调控数据体系,及时发布有关统计指标和数据,强化互联网数据资源利用和信息服务,加强与政务数据资源的关联分析和融合利用,为政府开展金融、税收、审计、统计、农业、规划、消费、投资、进出口、城乡建设、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电力及产业运行、质量安全、节能减排等领域运行动态监测、产业安全预测预警以及转变发展方式分析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推动政府治理精准化。在企业监管、质量安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旅游服务等领域,推动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将市场监管、检验检测、违法失信、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物流、投诉举报、消费维权等数据进行汇聚整合和关联分析,统一公示企业信用信息,预警企业不正当行为,提升政府决策和风险防范能力,支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提高监管和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推动改进政府管理和公共治理方式,借助大数据实现政府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透明化管理,完善大数据监督和技术反腐体系,促进政府简政放权、依法行政。
6、推进商事服务便捷化。加快建立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依托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信用中国”网站,共享整合各地区、各领域信用信息,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注册登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各类信用信息的一站式服务。在全面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中,积极运用大数据手段,简化办理程序。建立项目并联审批平台,形成网上审批大数据资源库,实现跨部门、跨层级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统一受理、同步审查、信息共享、透明公开。鼓励政府部门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并充分运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掌握企业需求,推动行政管理流程优化再造,在注册登记、市场准入等商事服务中提供更加便捷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密切跟踪中小微企业特别是新设小微企业运行情况,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支持。
7、促进安全保障高效化。加强有关执法部门间的数据流通,在法律许可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对社会治理相关领域数据的归集、发掘及关联分析,强化对妥善应对和处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数据支持,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推动构建智能防控、综合治理的公共安全体系,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
8、加快民生服务普惠化。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信息惠民工程实施和智慧城市建设,以优化提升民生服务、激发社会活力、促进大数据应用市场化服务为重点,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开展创新应用研究,深入发掘公共服务数据,在城乡建设、人居环境、健康医疗、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质量安全、文化教育、交通旅游、消费维权、城乡服务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推动传统公共服务数据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数据的汇聚整合,开发各类便民应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二)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
1、发展工业大数据。推动大数据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全流程各环节的应用,分析感知用户需求,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打造智能工厂。建立面向不同行业、不同环节的工业大数据资源聚合和分析应用平台。抓住互联网跨界融合机遇,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三维(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等在制造业全产业链集成运用,推动制造模式变革和工业转型升级。
2、发展新兴产业大数据。大力培育互联网金融、数据服务、数据探矿、数据化学、数据材料、数据制药等新业态,提升相关产业大数据资源的采集获取和分析利用能力,充分发掘数据资源支撑创新的潜力,带动技术研发体系创新、管理方式变革、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价值链体系重构,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的数据融合和协同创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创新发展和信息消费扩大,探索形成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综合、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强农业农村经济大数据建设,完善村、县相关数据采集、传输、共享基础设施,建立农业农村数据采集、运算、应用、服务体系,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增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统筹国内国际农业数据资源,强化农业资源要素数据的集聚利用,提升预测预警能力。整合构建国家涉农大数据中心,推进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涉农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加强数据资源发掘运用。加快农业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加大示范力度,提升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能力和水平。
4、发展万众创新大数据。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大数据创新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和公众发掘利用开放数据资源,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大数据发展与科研创新有机结合,形成大数据驱动型的科研创新模式,打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推动万众创新、开放创新和联动创新。
5、推进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数据科学理论体系、大数据计算系统与分析理论、大数据驱动的颠覆性应用模型探索等重大基础研究进行前瞻布局,开展数据科学研究,引导和鼓励在大数据理论、方法及关键应用技术等方面展开探索。采取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和基于开源社区的开放创新模式,加强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分析发掘、数据可视化、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安全可靠的大数据技术体系。支持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提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知识发现能力和辅助决策能力。
6、形成大数据产品体系。围绕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发掘、展现、应用等环节,支持大型通用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软件、大数据分析发掘软件、数据可视化软件等软件产品和海量数据存储设备、大数据一体机等硬件产品发展,带动芯片、操作系统等信息技术核心基础产品发展,打造较为健全的大数据产品体系。大力发展与重点行业领域业务流程及数据应用需求深度融合的大数据解决方案。
7、完善大数据产业链。支持企业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第三方数据分析发掘服务、技术外包服务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鼓励企业根据数据资源基础和业务特色,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和移动金融等新业态。推动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积极探索创新协作共赢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加强大数据应用创新能力建设,建立政产学研用联动、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大数据产业体系。建立和完善大数据产业公共服务支撑体系,组建大数据开源社区和产业联盟,促进协同创新,加快计量、标准化、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等大数据产业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加速大数据应用普及。
(三)强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
1、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和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技术研究,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网络安全制度,建立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大数据安全评估体系。切实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做好大数据平台及服务商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评测、应用安全评测、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保障网络安全的范围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切实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军工科研生产等信息的保护。妥善处理发展创新与保障安全的关系,审慎监管,保护创新,探索完善安全保密管理规范措施,切实保障数据安全。
2、强化安全支撑。采用安全可信产品和服务,提升基础设施关键设备安全可靠水平。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信息汇聚共享和关联分析平台,促进网络安全相关数据融合和资源合理分配,提升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深化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和态势感知能力建设,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护和安全事件识别能力。开展安全监测和预警通报工作,加强大数据环境下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的监测、预警、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四、政策机制
(一)完善组织实施机制。建立国家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形成职责明晰、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加强大数据重大问题研究,加快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强化国家数据资源统筹管理。加强大数据与物联网、智慧城市、云计算等相关政策、规划的协同。加强中央与地方协调,引导地方各级政府结合自身条件合理定位、科学谋划,将大数据发展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突出区域特色和分工,抓好措施落实,实现科学有序发展。设立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大数据发展应用及相关工程实施提供决策咨询。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真落实本行动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共同推动形成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和大数据产业健康安全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加快法规制度建设。修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积极研究数据开放、保护等方面制度,实现对数据资源采集、传输、存储、利用、开放的规范管理,促进政府数据在风险可控原则下最大程度开放,明确政府统筹利用市场主体大数据的权限及范围。制定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建立政府部门数据资源统筹管理和共享复用制度。研究推动网上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工作,界定个人信息采集应用的范围和方式,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加强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管理和惩戒。推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基础信息网络和关键行业领域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保障网络数据安全。研究推动数据资源权益相关立法工作。
(三)健全市场发展机制。建立市场化的数据应用机制,在保障公平竞争的前提下,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建设。鼓励政府与企业、社会机构开展合作,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外包、社会众包等多种方式,依托专业企业开展政府大数据应用,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开展面向应用的数据交易市场试点,探索开展大数据衍生产品交易,鼓励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主体进行数据交换和交易,促进数据资源流通,建立健全数据资源交易机制和定价机制,规范交易行为。
(四)建立标准规范体系。推进大数据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建立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的数据标准和统计标准体系,推进数据采集、政府数据开放、指标口径、分类目录、交换接口、访问接口、数据质量、数据交易、技术产品、安全保密等关键共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加快建立大数据市场交易标准体系。开展标准验证和应用试点示范,建立标准符合性评估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在培育服务市场、提升服务能力、支撑行业管理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工作。
(五)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强化中央财政资金引导,集中力量支持大数据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产业链构建、重大应用示范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推动建设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示范工程。完善政府采购大数据服务的配套政策,加大对政府部门和企业合作开发大数据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大数据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大数据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努力为企业重组并购创造更加宽松的金融政策环境。引导创业投资基金投向大数据产业,鼓励设立一批投资于大数据产业领域的创业投资基金。
(六)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校设立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相关专业,重点培养专业化数据工程师等大数据专业人才。鼓励采取跨校联合培养等方式开展跨学科大数据综合型人才培养,大力培养具有统计分析、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跨界复合型人才。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加强职业技能人才实践培养,积极培育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创新型人才。依托社会化教育资源,开展大数据知识普及和教育培训,提高社会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七)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坚持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建立完善国际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大数据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促进大数据相关技术发展。结合大数据应用创新需要,积极引进大数据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完善配套措施,鼓励海外高端人才回国就业创业。引导国内企业与国际优势企业加强大数据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发合作,支持国内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数据企业和产品。
第五篇:计划书(MBA智库)
保 密 承 诺
本商业计划书内容涉及本公司商业秘密,仅对有投资意向的投资者公开。本公司要求投资公司项目经理收到本商业计划书时做出以下承诺:
妥善保管本商业计划书,未经本公司同意,不得向第三方公开本商业计划书涉及的本公司的商业秘密。
项目经理签字:
接 收 日 期: 年 月 日 商 业 计 划 书
(撰写参考)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项目名称 项目单位 地 址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联 系 人 [公司名称] [日期] 目 录
执行概要 „„„„„„„„„„„„„„„„„„„(1000-2000)第一部分 公司基本情况„„„„„„„„„„„„„(2000-3000)第二部分 公司管理层„„„„„„„„„„„„„„(3000-5000)第三部分 产品/服务„„„„„„„„„„„„„„„(10000-15000)第四部分 研究与开发„„„„„„„„„„„„„„(5000-10000)第五部分 行业及市场情况„„„„„„„„„„„„(15000-20000)第六部分 营销策略„„„„„„„„„„„„„„„(15000-20000)第七部分 产品制造„„„„„„„„„„„„„„„(3000-5000)第八部分 管理„„„„„„„„„„„„„„„„„(5000-8000)第九部分 融资说明„„„„„„„„„„„„„„„(3000_5000)第十部分 财务计划„„„„„„„„„„„„„„„(10000-15000)第十一部分 风险控制„„„„„„„„„„„„„„„(5000-8000)第十二部分 项目实施进度„„„„„„„„„„„„„(1000-3000)第十三部分 其它„„„„„„„„„„„„„„„„„(5000-10000)备查资料清单„„„„„„„„„„„„„„„„„„„„
执行概要
说明:执行概要尽量控制在2-3页纸内完成。
[摘要内容参考]
1、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名称、成立时间、注册地区、注册资本,主要股东、股份比例,主营业务,过去三年的销售收入、毛利润、纯利润,公司地点、电话、传真、联系人。)
2、主要管理者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学历/学位、毕业院校,政治面貌,行业从业年限,主要经历和经营业绩。)
3、产品/服务描述(产品/服务介绍,产品技术水平,产品的新颖性、先进性和独特性,产品的竞争优势。)
4、研究与开发(已有的技术成果及技术水平,研发队伍技术水平、竞争力及对外合作情况,已经投入的研发经费及今后投入计划,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
5、行业及市场(行业历史与前景,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行业竞争对手及本公司竞争优势,未来3年市场销售预测。)
6、营销策略(在价格、促销、建立销售网络等各方面拟采取的策略及其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对销售人员的激励机制。)
7、产品制造(生产方式,生产设备,质量保证,成本控制。)
8、管理(机构设置,员工持股,劳动合同,知识产权管理,人事计划。)
9、融资说明(资金需求量、用途、使用计划,拟出让股份,投资者权利,退出方式。)
10、财务预测(未来3年或5年的销售收入、利润、资产回报率等。)
11、风险控制(项目实施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拟采取的控制措施)
第一部分 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 成立时间 注册资本 实际到位资本 其中现金到位 无形资产占股份比例 % 注册地点 公司性质为:请填写公司性质,如: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个人独资等,并说明其中国有成份比例和外资比例。 公司沿革:说明自公司成立以来主营业务、股权。注册资本等公司基本情形的变动,并说明这些变动的原因。 目前公司主要股东情况:列表说明目前股东的名称及其出资情况,如下表: 股东名称 出资额 出资形式 股份比例 联系人 联系电话 o 甲方 o 乙方 o 丙方 o 丁方 o 目前公司内部部门设置情况:以组织机构图来表示本公司的独资、控股、参股有公司经及非法人机构的情况:以图形方式表示。
o 公司曾经经营过的业务有......。
o 公司目前经营的业务为......。
o 目前主营业务为....。 公司目前职工情况:
*如:拥有员工 人,其中管理人员 人,生产工人 人;管理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 人,占员工总数 %,大学本科以上的有 人,占员工总数 %,硕士学位(含中级职称)以上的有 人,占员工总数 %,博士学位(含高级职称)以上的有 人,占员工总数 %;
第二部分 公司管理层
董事会成员名单:
序号 职 务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学历或职称 联系电话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1 董 事 长 2 副董事长 3 董 事 4 董 事 5 董 事 6 董 事 7 董 事 8 董 事 9 董 事 董事长
姓名 性别 年龄 籍贯 联系电话 学历 学位 所学专业 职称 毕业院校 户口所在地
主要经历和业绩:着重描述在本行内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及成功事例。
总经理
姓名 性别 年龄 籍贯 联系电话 学历 学位 所学专业 职称 毕业院校 户口所在地
主要经历和业绩:着重描在本行业内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及成功事例。
技术开发负责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籍贯 联系电话 学历 学位 所学专业 职称 毕业院校 户口所在地
主要经历和业绩:着重描述在本行业内的技术水平、经验和成功事例。
市场营销负责人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姓名 性别 年龄 籍贯 联系电话 学历 学位 所学专业 职称 毕业院校 户口所在地
主要经历和业绩:着重描述在本行业的营销经验和成功事例。
财务负责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籍贯 联系电话 学历 学位 所学专业 职称 毕业院校 户口所在地
主要经历和业绩:着重描述在财务、金融、筹资、投资等方面的背景、经验和业绩。
其他对公司发展负有重要责任的人员(可增加附页)姓名 性别 年龄 籍贯 联系电话 学历 学位 所学专业 职称 毕业院校 户口所在地 主要经历和业绩:根据公司的需要,来描述不同人员在特定方面的专长。
第三部分 产品/服务
产品/服务描述(这里主要介绍拟投资的产品/服务的背景、目前所处发展阶段、与同行业其它公司同类产品/服务的比较,本公司产品/服务的新颖性、先进性和独特性,如拥有的专门技术、版权、配方、品牌、销售网络、许可证、专营权、特许权经营等。): 公司现有的和正在申请的知识产权(专利、商标、版权等): 专利申请情况: 产品商标注册情况: 公司是否已签署了有关专利权及其它知识产权转让或授权许可的协议?如果有,请说明(并附主要条款): 目标市场:这里对产品面向的用户种类要进行详细说明。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更新换代周期的确定要有资料来源。 产品标准:详细列明产品执行的标准。 详细描述本公司产品/服务的竞争优势(包括性能、价格、服务等方面): 产品的售后服务网络和用户技术支持:
第四部分 研究与开发 公司已往的研究与开发成果及其技术先进性(包括技术鉴定情况、获国际、国家、省、市及有关部门和机构奖励情况): 公司参与制订产品或技术的行业标准和质量检测标准情况: 国内外研究与开发情况,以及公司在技术与产品开发方面的国内外主要的竞争对手(5家)情况,公司为提高竞争力拟采取的措施: 到目前为止,公司在技术开发方面的资金总投入是多少,计划再投入的开发资金是多少(列表说明每年购置开发设备、开发人员工资、试验检测费用、以及与开发有关的其它费用): 请说明,今后为保证产品质量,产品升级换代和保持技术先进水平,公司的开发方向、开发重点和正在开发的技术和产品等情况: o 公司现有技术开发资源以及技术储备情况: o o 公司寻求技术开发依托(如大学、研究所等)情况,合作方式:
公司将采取怎样的激励机制和措施,来保持关键技术人员和技术队伍的稳定:
公司未来3—5年在开发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计划(万元): o
第五部分 行业及市场情况 行业情况(行业发展历史及趋势,哪些行业的变化对产品利润、利润率影响较大,进入该行业的技术壁垒、贸易壁垒。政策限制等,行业市场前景分析与预测): 过去3年或5年和年全行业销售总额:必须注明资料来源。市场分析
1.市场解读(市场调研)2.市场环境分析(宏观与微观)一.市场规模、市场结构与划分 二.目标市场的设定
三.产品消费群体、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及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分析
四.目前公司产品市场状况,产品所处市场发展阶段(空白/新开发/高成长/成熟/饱和)产品排名及品牌状况 竞争分析
一.有无行业垄断(行业壁垒、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异化程度、成本结构)二.从市场细分看竞争者市场份额
三.主要竞争对手情况:公司实力、产品情况 四.潜在竞争对手情况和市场变化分析
五.公司产品竞争优势
第六部分 营销策略
产品销售成本的构成及销售价格制订的依据:
如果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形成了竞争优势,请说明与哪些因素有关(如成本相同但销售价格低、成本低形成销售优势、以及产品性能、品牌、销售渠道优于竞争对手产品,等等): 在建立销售网络、销售渠道、设立代理商、分销商方面的策略与实施: 在广告促销方面的策略与实施: 在产品销售价格方面的策略与实施: 在建立良好销售队伍方面的策略与实施: 产品售后服务方面的策略与实施: 其它方面的策略与实施: 对销售队伍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机制:
第七部分 产品制造 产品生产制造方式(公司自建厂生产产品,还是委托生产,或其它方式,请说明原因): 公司自建厂情况厂,购买厂房还是租用厂房,厂房面积是多少,生产面积是多少,厂房地点在哪里,交通、运输、通讯是否方便: 现有生产设备情况(专用设备还是通用设备,先进程度如何,价值是多少,是否投保,最大生产能力是多少,能否满足产品销售增长的要求,如果需要增加设备,采购计划、采购周期及安装调试周期;如果需要大规模建设,是否选择“交钥匙”方式进行,“交钥匙”工程的承包机构是否提供工期、质量方面的保证,如何对这些保证加以实施?): 请说明,如果设备操作需要特殊技能的员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简述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工艺流程: 如何保证主要原材料、元器件、配件以及关键零部件等生产必须品的进货渠道的稳定性、可靠性、质量及进货周期,列出3家主要供应商名单及联系电话: 正常生产状态下,成品率、返修率、废品率控制在怎样的范围内,描述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关键质量检测设备: 产品成本和生产成本如何控制,有怎样的具体措施: 产品批量销售价格的制订,产品毛利润率是多少?纯利润率是多少?
第八部分 管 理 请说明:为保证融资项目按计划实施,公司准备今后各年陆续设立哪些机构,各机构配备多少人员,人员年收入情况。请用图表统计表示出来,附在本计划中。 公司是否通过国内外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对管理层及关键人员将采取怎样的激励机制: 公司是否考虑员工持股问题,请说明: 公司是否与掌握公司关键技术及其它重要信息的人员签定竞业禁止协议,若有,请说明协议主要内容: 公司是否与每个雇员签定劳动用工合同: 公司否与相关员工签定公司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保密合同: 公司是否为每位员工购买保险,请说明保险险种: 公司是否存在关联经营和家族管理问题,若有,请说明: 公司与董事会、董事、主要管理者、关键雇员之间是否有实际存在或潜在的利益冲突,如果有,请说明解决办法: 请说明,公司对知识产权、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 请说明,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需要哪些外部支持,如何获得这些支持:
第九部分 融资说明
投资说明
一.资金需求说明(用量/期限)二.资金使用计划及进度
三.投资形式(贷款/利率/利率支付条件/转股-普通股、优先股、任股权/对应价格等)四.资本结构 五.回报/偿还计划 六.资本原负债结构说明 七.投资抵押 八.投资担保
九.吸纳投资后股权结构 十.股权成本
十一.投资者介入公司管理之程度说明 十二.报告 十三.杂费支付 投资报酬与退出 一.股票上市 二.股权转让 三.股权回购
四.股利 为保证项目实施,需要新增投资是多少 万元, 新增投资中,需投资方投入 万元,对外借贷 万元, 公司自身投入 万元。如果有对外借贷,抵押或担保措施是什么? 请说明投入资金的用途和使用计划: 希望让投资方参股本公司还是投资合作成立新公司?请说明原因: 拟向投资方出让多少权益?计算依据是什么? 预计未来3年或5年平均每年净资产收益率是少? 投资方可享有哪些监督和管理权力? 如果公司没有实现项目发展计划,公司与管理层向投资方承担哪些责任? 投资方以何种方式收回投资,具体方式和执行时间: 在与公司业务有关的税种和税率方面,公司享受哪些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及未来可能的情况(如:市场准入、减免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需要对投资方说明的其它情况:
第十部分 财务计划 财务分析 一.财务分析说明 二.财务数据预测
1.销售收入明细表
2.成本费用明细表
3.薪金水平明细表
4.固定资产明细表
5.资产负债表
6.利润及利润分配明细表
7.现金流量表
8.财务指标分析 产品形成规模销售时,毛利润率为 %,纯利润率为 % 请提供:未来3—5年的项目盈亏平衡表、项目资产负债表、项目损益表、项目现金流量表、项目销售计划表、项目产品成本表; 注:每一项财务数据要有依据,要进行财务数据说明。
第十一部分 风险控制
请说细说明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控制、防范手段(包括政策风险、加入WTO的风险、技术开发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市场开拓风险、生产风险、财务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股票风险、对公司关键人员依赖的风险等。以上风险如适用,每项要单独叙述控制和防范手段): 风险分析 一.资源风险 二.市场不确定性风险 三.研发风险
四.生产不确定性风险 五.成本控制风险 六.竞争风险 七.政策风险 八.财务风险 九.管理风险
十.破产风险
第十二部分 项目实施进度
详细列明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注明起止时间): 第十三部分 其它
为补充本项目计划书内容,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有关问题(如公司或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和关键人员过去、现在是否卷入法律诉讼及仲裁事件中,对公司有何影响):
请将产品彩页、公司宣传介绍册、证书等作为附件附于本调查表后。清单如下:
企业应备资料清单
1.营业执照
2.公司章程 3.验资审计报告 4.资信证明 5.法人代码证书 6.税务登记证 7.财务报表(上、本、本月) 8.专利证书、鉴定报告 9.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项目证书 10.其它表明企业特点的资料 11.商业计划书
公司法律文件可以提供复印件,但需提供原件以备核实。商业计划书、项目建议书以及经过电脑文字处理的文件,要求提供电脑光盘。
PS: 公司及未来
这部分要使风险投资者对你公司的几个主要项目及未来的发展战略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各专题既要独具特色,又要构成一个相关的整体。
1. 概述:只要你提供的公司名称、地址、电话号码、联系人等资料皆清楚无误,则风险投资者将不会 提出任何问题。如果可能,可提出行业分类标准,请注意,千万不要给人无法收到的电话号 码,如果你不在,应建立接转电话的服务机构或请朋友代转。
2.公司的自然情况:这里,你要力求用最简练的一段话描述公司的业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用最简短的一句话 使风险投资者可以概略认识你的公司。如果你公司已是计算机网络成员,则你对公司的描述 应与在计算机中的描述一致,这样,风险投资者可以依据你的行业分类目录概略认识你公司,如果你的文字欠简明扼要,则对方可能要求你解释,以确认你公司所属行业。
3.历史情况:这里,风险投资者主要寻求一个概略性的认识。即使对方已读过公司历史这节,他可能还要 求你描述公司的历史,他们欲详细了解过去发生了哪些事件。这节似乎很难确定问题的基本 类型,但对方很可能提出与公司特殊历史事件相关的问题。其中一类典型问题可能是:“为什么你帮人做了这件事或做了那件事?”另一类典型问题则可能是:“你公司发展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里程碑?为什么有实现这些历史转折?” 4.公司管理:该部分主要介绍公司的管理情况,领导者及其他对公司业务有关键影响的人。通常,小公司不超过三个关键人物。风险投资对关键人物十分关心。你应该从最高层起,依次介绍,而且注意,关键人物不等于有成就者。主要包括董事和高级职员、关键雇员、管理者之职业道德、薪金等方面。
5.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这里,风险投资者还是寻求有关公司未来可完成的里程碑的信息。他们可能提出涉及及未来 关键阶段的问题,其基本问题可能是:“你如何完成计划书规定的关键指标?” 6.唯一性(管理唯
一、产品服务唯一或投资基础唯一等):这里,你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本公司独特的原因何在?”这个问题变换说法为:“与世界 上所有小公司比较,有哪些因素使你公司兴旺发达?”在公司总体范畴之内,大公司通常优 越于小公司,如果认为这条规律有一定道理,那么,在你不得不与大公司竞争时,如何保证 你公司必胜?为使风险投资者满意放心,你必须明确提出本公司之不寻常的优势,可以确保 成功。如果你只是“此外,我也差不多”式的回答,对方很可能听听睡着了。
7.产品或服务介绍:这里,风险投资者要了解你出售什么,以及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他要努 力评估你产品的可销售程度和创新程度;他还关心你公司产品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哪一阶段。他的问题可能是:“为什么这种产品或服务有实用价值?它为用户提供哪些功能?用户的购 买动机是什么”本产品寿命周期如何?何时可能被新产品取低?有无计划出新产品或以现存的 产品冲出你的产品市场?这种冲出有利还是有害?你的产品责任是什么?若用户使用你的产品 而受到伤害,你要承担哪些责任?你的产品价格受到哪些限制?价格弹性多少?产品耐用性如 何?如何进行产品技术改进?在产品生命周期曲线中,你产品处于哪个阶段?“ 8.行业情况:这里,风险投资者钭千方百计分析认识你的行业。他的问题可能是:”你在你行业中成功之 关键何在?如何保证你公司和产品与你行业协调一致?此外还有一些基本问题,像“你如何了 解确认你行业之总销售额与增长速率?你行业基本发展趋势如何?哪些行业变化对你公司盈利 水准影响最大?你行业有哪些贸易壁垒?第三者初次进入你所属的行业圈难度如何?与同行其 它产品比较,你的产品新颖处何在?本行业销售受哪些季节性因素影响?你的销售范围圈有多 广,是地方、地区、全国还是全世界?” 应该注意的是,你所介绍的本行业一定时期内的销售额,不能包括未被你产品占领的领域的 销售额。例如:若一个公司只制造微型电脑,则不能说已占领了全部电脑市场。微型电脑市 场只是整个电脑市场的一部分,对应的行业只是微电脑市场,而不是全部电脑市场。
9.竞争者:这里,风险投资者希望了解:谁是竞争者,其实力如何,有何优势,以及你自身有哪些优势。其典型的问题可能是:“你有哪些超过竞争对手的优势?关于价格、性能、服务和保证措 施,你公司与竞争对手优劣如何?竞争对手有哪些超过你的优势?谁是你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谁是你的行业伙伴?你与谁在高层次基础上竞争?你的产品有无替代品?如果有,谁制造这种 产品?其地替代频繁程度怎样?你与竞争对手的价格差异如何?有无竞争对手加入你的行业?如果你打算选择某一市场与竞争对手共享,你的具体措施如何?希望竞争对手如何做出反应?你的竞争对手有股票公开上市的公司吗?” 10.销售策略:这里,风险投资者将集中精力分析研究你的市场行销战略,它希望了解你产品从生产现场最 终转到用户手中的全部过程。某些基本问题可能为:"描述你的产品的分销管道,即说明你 产品从生产现场转到最终用户的全过程。你的产品有哪些行销环节?是本公司直接零售,还 是通过行业销售网销售?广告在市场行销战略中地位如何?你的基本广告策略是什么?其成本 怎样?你的销售对广告的敏感程度怎样?你曾采用过哪些市场渗透策略?现计划采用哪些市场 渗透策略?若你的产品和行业进入成熟期计划采用何种市场战略?目前销售难度如何?需要直 接推销否?即销售人员是否需要直接对用户叫卖?销售复杂且周期长;还是相当简单且直接推 销?购买单件产品费用是高还是低?用户购买产品时是否一定要事前做预算?从与购买者签约 到最终销售的时间长短如何?政府对市场交易是否有严格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