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盲校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大全

时间:2019-05-12 14:0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摘要版盲校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摘要版盲校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大全》。

第一篇:摘要版盲校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大全

盲校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崔晓霞*

(山东潍坊 261021)

[摘要] 本文立足丰富课程资源对提升盲生综合素质的意义,从盲生缺陷补偿课程的开发,与社会的交流融合,校园文化的熏陶,学校特色项目的挖掘,资源教室的建设等方面阐述了盲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 盲校 课程资源 开发 途径措施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2007年2月《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颁布实施,新课程设置方案开宗明义的点出:以促进视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发展,开发各种潜能,补偿视觉缺陷,克服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适应现代生活需要为总的培养目标。新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课程实施培养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赖于丰富实用的课程资源做支撑。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为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顺应时势,我校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取得良好效果。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措施

(一)加强盲生缺陷补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在课程设置上除普校开设的全部课程外,增设综合康复、定向行走、社会适应等视觉缺陷补偿课程。新课程设置方案为盲校课程改革与建设提供了框架与原则。学校高度重视盲生缺陷补偿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校本课程开发列入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业务骨干为成员的课程研发小组,学校给予充分的资金保证与专家引领支持。从急需解决的盲生生活与生存能力培养为切入口,加强校本课程的研发与教学。经过课程研发小组近两年的努力,《盲生生活指导与环境适应》一、二、三册已全部编辑成册,并在09年市教科院组织的校本课程展评中获得一等奖。本套校本课程根据盲生实际,将成长发展需要转变为一个个课程资源,分年级进行全方位的生活、生存技能训练,提高了教学的系统性和实效性,有效促进了盲生生活、生存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随着首套校本课程的成功开发与经验积累,学校将不断开发 定向行走、综合康复等盲生缺陷补偿课程。合理设置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比例,把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定期进行校本课程的实施评估,并不断修订完善,真正构建立体的课程体系,为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二)加强盲生与社会的交流与融合

把视力残疾学生培养成自强自立适应社会的有用人才是我校秉承的办学宗旨。学校积极搭建平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学生与社会的融合实践活动。学校与潍城区北关小学建立了联谊关系,教师互相到对方学校进行了参观和研讨交流,两校学生经常利用节假日开展文体活动和一对一交流。与潍坊学院音乐系建立了长期的义务帮教关系,大学生利用周末教学生学习乐器,开展文体活动。潍坊学院德育基地在学校挂牌,在学院同学们的带领下,盲生们走进各个景点,感受世界的美好。学校成立了由20多名按摩专业学生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周末和假期走进社区、敬老院、福利院开展义务按摩,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邀请社会成功残疾人士到学校做励志报告,激励视障学生在攀爬中点燃生命的光彩。学校组织百名盲生在市府广场展示了定向行走训练的成果,向社会昭示盲人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信心和勇气。在与社会的交流融合中,学校把教育教学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校内向校外拓展,寻求到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三)着力校园文化对盲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育

优秀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它能激励、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是学校一笔巨大的教育资源。学校重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鲜明的校训、校歌、校风、学风,激励着全体学生乐观进取,奋勇前进。注重发挥学校环境对学生的熏陶影响,加强走廊文化建设,确立文化主题,力求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在绿色生态校园建设中,开辟园中盲道,搭建木亭,让视力残疾的孩子们能够亲手触摸他们看不见的花草树木,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添置了造型音箱,课余时间孩子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听到悠扬舒缓的背景音乐,感受生活的美好,在看似随意中对盲生形成了积极的心理影响。引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拔草、浇水、打扫卫生,自觉呵护每一片花草树木,在行动中体验和享受关爱生命的意义和快乐,发挥了绿色文化良好的育人功能。加强班级文化的建设,由班主任及学生自己确定班风、班规,自己布置教室等,师生之间互助协作把班级建成快乐成长的乐园。班级文化建设中,开展的“盲生感恩征文、文明班级展评、班级之星评选、班歌咏唱比赛、学生成长锦言”等一系列活动,张扬了学生个性,塑造了学生健全人格。在公寓文化建设中,通过开展学生宿舍个性化命名,争创“星级”宿舍,争当“小管家”等活动,培养了盲生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青春期教育、心 理教育、礼仪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导航引路。举行歌咏、器乐、跳绳、呼啦圈等比赛活动,在多元的展示中,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体验收获,体验生活的乐趣,走向自信。学校各个层面文化建设的成果时时处处滋润学生心灵,成为引领学生的健康发展的有利课程资源。

(四)挖掘学校特色项目中蕴含的独特课程资源

潍坊盲校女子门球队自1999年组建以来,先后10次代表山东省队参加全国比赛,共获得4个冠军,4个亚军,2个季军的好成绩。在08年北京残奥会上,以我校体育教师王金琴为教练员,我校学生王瑞雪、范菲菲、林姗为国家队主力队员的中国女子盲人门球队,在比赛中获得残奥会亚军。盲人门球成为我校最大的亮点和特色。学校在为这一项目取得的辉煌战绩而骄傲的同时,更看重这一项目所折射出来的文化与精神。学校注重挖掘盲人门球活动的人文精神,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竞争、坚韧、合作、拼搏、进取”的精神。注重培育盲人门球文化,门球队载誉归来,邀请教练员介绍比赛情况,让优秀队员作精彩报告,激励师生奋发进取。学校开辟了“门球特色专栏”,通过橱窗、版面、媒体等宣传阵地,介绍盲人门球知识,张贴教练员、运动员活动图片,弘扬盲人门球比赛精神,营造浓郁的门球文化氛围,使其成为激励盲生的鲜活教材。门球队“超越残疾,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已深深融入到全校学生的心中,成为激励学生成长的不竭动力。

(五)完善教学设施拓宽盲生学习渠道。

为满足每一位特殊学生的教育发展需要,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投资近100万元,成立了家政室、盲人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中医标本室、综合康复训练室,购置大量乐器、体育器械,安装了国内最先进的语言文字转换器等,先进丰富的教育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课程资源。

三、取得的效果

学校多途径、多维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拓宽了对盲生的教育内容与教育空间,改变了师生教与学的方式,真正构建起了立体丰满的课程体系。在这一课程体系实施下,盲生的各种潜能得到开发,他们的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力、意志品质等都有极大的提升,提高了盲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盲生面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为促进盲生的全面发展,一生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思考与建议

1、课程资源的开发最终是为学生服务的,这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导向,学校要从盲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出发,才能真正开发出促进盲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课程资源。

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有待于全体教职工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执行,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才能主动从课堂到课外不断寻求丰富的课程资源,扩展学生学习的渠道和内容。

3、学生素质的提升与全面发展,更需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创新常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教学评价新机制,引领教师从教材这一最大的课程中挖掘出丰富的教育资源,仍是盲校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 作者简介 崔晓霞,山东省潍坊盲童学校中学一级教师。

(联系地址: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友爱路2219号潍坊盲童学校 崔晓霞,邮编:261021,联系电话:***)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about Curriculum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School

for the Blind Cui Xiaoxia(Weifang School for the Blind Children,Shandong,261021)Abstract:Based on the significance of enhanc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blind students by richness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ways and measures about curriculum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for the Blind, from development of defect compensation program for the blind, to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education of campus culture, the excavation of characteristic projects,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 classroom and other aspects.Keywords: the School for the Blind, curriculum resources, development, ways and measures

第二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探索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探索

文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

摘要

学校课程改革包括国家课程的科学实施和校本课程的资源的开发研究。面对时代的发展和未来的挑战,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抓好学校实施的课程整体优化,特别是在科学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努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我校近年来在构建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作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进行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系列化的研究与试验。

作者信息

姓名:杨魏

单位:江西省乐安县龚坊镇龚坊中心小学

职务:教师

电话:***

正文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因此,我校近年来就从这两方面对构建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作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与优化的探索

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它专门为培养未来的国家公民而设计,并依据未来公民接受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强调基础性和统一性,但无法兼顾不同地域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更为合理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因此,我校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的同时,积极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与优化的探索试验。学校和教师通过调整课程计划和结构、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个性化的再加工、再创造,使课程结构更符合学生个性、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

(二)我校校本课程系列化的探索

我校在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与试验的同时,积极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进行校本课程系列化的研究。

我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传统和优势,挖掘教师的潜力,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开发一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目前,一、二年级的科学与社会综合课,四年级的书法课,五年级的美术创意课,六年级的生活技能课,四到六年级的形体课,这些课程都深受学生的喜欢。

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给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也促使教师不断思索:怎样才能开发出学生喜欢的课程,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实践与探索

(一)学校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要条件

学校必须立足自身的人力资源、教育资源、学校环境,确立自己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体现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或教育哲学,否则,学校是不可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

首先学校要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教育哲学、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我校在“三个面向”指导下,确立了“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的办学理念,这是我校新世纪办学的指导方针,也是构建我校校本课程体系的依据之一。

其次学校应有一定的课程改革和实践基础。我校作为一所教改试验学校,自建校以来在学制、课程、教材、教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的整体改革与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规律性的经验。最后要有课程资源开发的保障。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应对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地等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注意挖掘和利用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社会资源,使其服务于课程改革。

(二)教师参与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如果学校的课程发展有一线教师的参与,将有利于体现课程研制者的意图,有效地发挥新课程的作用。同时,由于教师的参与,课程可能会更为清晰、易懂,更容易被其他教师所理解与实施。”一切教育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教师的发展水平又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因此,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将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只有教师具有有课程改革的正确理念,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能力,校本课程开发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三)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专家的指导

通过综合课的研究,我们感到,我校教师与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专家携手合作,双方为实现试验目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研讨、优势互补、相互推动,这是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上佳选择,也是一条可取的、愉快的途径。因此,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不是局限于学校自己内部的资源,而是要挖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校内外教育资源,寻求教育专家的指导,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

结束语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和重要标志。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实践探索过程,我们能投身这场改革,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坚持采取“学校领导、课程专家、实验教师”三结合的组织形式,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实验为基础,遵循继承、借鉴、改革、融合创新的原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最终会形成具有特色学校的课程教材新体系。

第三篇: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内容摘要】伴随着课程改革走向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考虑学校和社区人力、物力资源才能有效开发校本课程,只有通过课程化的安排校本课程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本文结合高桥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来探讨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关键词】 校本课程 开发 大课间 课程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作为一名好校长,必须具有教育理想。“校长的教育理想不仅仅体现在他的话语中,更应该体现在他的管理行为里,体现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1]课程领导力,是教育转型期一名中学校长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伴随着课程改革走向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目前各地校本研修(包括校本教研和培训)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各种学习、培训呈现出了多种多样、全员参与、效果显著的特点。相对校本研修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似乎门前冷落。许多薄弱学校没有开发校本课程或者根本无动于衷,具备开发实力学校的校本课程百花齐放良莠不齐。校本课程到底应该怎么进行?这是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校长和教师都想探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管理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体会,以求教于方家。

一、弄清“校本课程”概念,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不走偏”

在弄清楚校本课程之前,首先要明确“课程”的含义。什么是课程呢?“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经验、计划和活动。教育是通过课程培养人、创造人、生成人的。”[2]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学校和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决策的主体。开发校本课程,其意义不仅在于改变自上而下的长周期课程开发模式,更重要的是想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一书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从以上理论来看,校本课程应具有开放、民主、务实的特点,学校的所有成员以及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都可以参与校本课程中来。为了统一思想认识,达成高度一致,为下一步开发课程凝心聚力,XX新城XX中学在各教研组活动中有计划地安排了三个课时来组织教职工学习讨论“校本课程”话题,老师们对“校本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开发校本课程的信心明显增强。

二、调研校情和学情,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人力、物力 “学校课程建设必须考虑学校当前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既要回应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又要考虑其可能性,即依学校、社区现有的可得到的资源,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3]既然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那么开发校本课程的基础和前提是摸清基本的校情和学情,要充分考虑到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意愿、能力和时间,必须兼顾学校和社区现有的设施和场地等综合因素,这样才能够确保有足够的硬件设施和人力资源,确保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高桥中学位于咸阳、长安和户县三地交界、XX西岸的XX街办XX村。这里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但民风淳朴。高桥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学校有XXX名学生,全都是本地农家子弟,家庭都不富裕。这些孩子父母要么常年在外打工,要么父母都忙于农活,家庭的教育投资和家校配合跟不上。学生在文明礼貌以及学习、纪律、卫生等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存在问题;另外,相对来说学生思想都比较保守、封闭,胆子较小,缺乏学习生活自信,英语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特别是汉字书写以及作文能力欠缺。

XX中学教师全部都来自农村,第一学历基本上都是中专,后来百分之九十修到大专或者本科学历。几乎一半教师在教学一线是所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广大教师硬是凭着“三苦”精神(苦教、苦学、苦练)确保XX中学中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2008年来,XX中学领导重视信息化建设,在学校网络建设特别是“班班通”建设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区前列,成为西安市信息化示范校。目前学校三个年级都安装了电子白板设施,教师基本上都掌握了实用技术。网络信息资源库某种程度也弥补了我校师资力量的薄弱。郭君奇、康争明、赵琦等老师还经常担纲区级培训;黄高辉、任远两位美术老师的国画功夫深厚,黄高辉老师还经常在全国各地参与交流;薛坤明、李军伟和高占学老师的书法也远近有名;王美丽、孙晓春热爱舞蹈,经常在高桥街道义务辅导村民跳舞健身。学校信息化建设和这些老师都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利用的资源。

三、合理开发校本课程,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可操作性

只有搞清楚了基本的校情、学情和教情,才能够有针对性的组织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避免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过程之中,校本教材的编写最为重要。既然是校本课程,首先就得有教材有课本,校本教材(课本)和课程表是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标志。校本教材的编写是个严肃又科学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对校本教材的编写要有一定的人力,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包括教材审查制度,这样才能确保教材编写的有序、科学和规范。

高桥中学校本教材的编写由教学副校长负责组织。前期工作是结合基本校情、学情和教情组织论证,然后建立校本教材编纂委员会,招聘编辑老师进入编写阶段,最后审稿并付梓出版。

高桥中学校本课程目前开发了四个:

1、《“礼”文化研究》课程。开发这个校本课程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XX是丰镐都城遗址所在地,属周文化发祥地,研究“礼”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二是鉴于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的欠缺,学校确定“礼”为校园文化主题,旨在崇礼敬德,传承传统文化,倡行文明行为习惯。按照《高桥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礼”文化研究》教材的编写具体交由德育处实施,德育副校长负责。

2、《汉字书写》课程。开发这个课程理由有二:一是前面提到我校有薛坤明、李军伟和高占学这样爱好书法的老师,有书写课的人力资源,二是众所周知的原因,就是电脑时代学生书写能力普遍下降,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考试,写的字不成形,书写不成行以及涂抹修改的现象非常严重,甚至有的初中生连基本的汉字书写笔顺都没掌握,更谈不上写得又快又美了。说实话,我校开发这个课程从近的方面来说就是为了提高学生书写能力进而提高应试水平,因为书写美观与否从某种意义上说影响阅卷评分,像包括语文在内的一些文科试卷书写好坏对评卷赋分影响很大。另外,我校开设汉字书写课程也是为了积极响应近几年各地兴起的“汉字书写大会”。

3、《电脑技术应用》课程。我校开发的这个课程和地方课程《信息技术》有所区别,可以说二者互为补充。主要考虑有三:一是作为农村学校,我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在整个沣东新城来说拥有实力,我们想通过加强信息化教学进一步增加”西安市信息化优秀学校“这块招牌的含金量。二是我校学生都是经济落后地区农户子女,许多家庭没有电脑或者说没条件上网,学校通过开设这个课程来弥补和强化学生在电脑技术应用方面的缺憾和不足,以便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和走向社会奠定良好基础。三是现在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政府和教育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推广,每学期每年教师和学生在电脑制作方面的比赛越来越多。因应教育教学形势,学校越来越感到有必要对全体教师和学生进行新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如电子白板技术培训,有利于师生双方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

4、《体育与健康》。开发这个课程的原因,一是我校除体育老师外,还有一大批体育运动爱好者,他们在兵乓球和篮球两个运动项目上实力雄厚。二是国家对学生体育健康与训练高度重视,在中、高考已部分地恢复了一些传统项目,像男女生1000米和800米长跑等,三是相对城市学生来说,农村学生体质好,特别是在中长跑方面有明显优势。学校通过这个校本课程的开发想有重点、有目的的培养一些体育苗子。

四、有序安排校本课程,确保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校本教材编写好了,下一步就是实施。许多人会认为:国家和地方课程已经把学校的时间占得满满的了,哪还有时间开设校本课程;再说了,校本课程中考和高考又不考,干嘛自己给自己找累?这是目前绝大数学校迟迟未开发校本课程的主因。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不过只要考虑得法,我想时间还是有保障的。主要途径有:

一是把校本课程整合在学校常规课程中。譬如我校正在试验将《“礼”文化研究》课程和每周周一的班会课整合。除常规班会内容外,班主任每次利用半节课安排《“礼”文化研究》校本教材内容,以之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或者,安排成单周或者双周上一次《“礼”文化研究》专题课也未尝不可。《汉字书写》、《体育与心理健康》、《电脑技术应用》这三个课程也可以分别整合在语文、体育和信息技术等常规课程之中。高桥中学明确要求平时初中语文课要以《汉字书写》教材为依据切实加强对学生书写技巧和书写能力的指导和培养,并具体贯彻落实在作业之中。

二是在大课间开设校本课程。现在每个学校至少有一节45分钟的大课间,大部分学校大课间组织开展各种兴趣活动,也有一些学校让学生自由活动。我认为大课间是落实校本课程的最佳时段,只有将大课间课程化大课间才具有实际意义。高桥中学一周五个大课间,除周五外(用作教工大会和全校教研组活动),其余四个大课间都分别安排了《“礼”文化研究》、《汉字书写》、《体育与心心理健康》、《电脑技术应用》校本课程。当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讲座形式的大课,有班级授课形式的小课,有情景模拟形式的“心理咨询”,有篮球场的现场指导和演练,等等。大课间执教老师各司其职,组织有序,大课间内容丰富多彩,往日沉寂的校园充满了青春活力。

五、重视学校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建设,积极营造高品质的校园文化

有专家认为活动和校园环境也是课程,我赞成这种的观点。活动和环境建设只有纳入课程体系才能有序、科学、高品质地发展。事实上,许多学校的活动和环境建设随意性很大,随兴起意,今天搞一个,明天搞一个,活动和环境建设很多也很乱,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像校园文化建设,许多学校活动很多,展示很多,但忙来忙去却宗旨不明,除了作秀之外,不知还能干什么。有的学校校园绿化、美化也很到位,甚至力图让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但由于缺乏主题,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心浮气躁。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学校的活动和环境建设没有课程化。

高桥中学虽然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学校,但我觉得学校发展规划还是很科学的。学校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结合区域和生源特点确定了校园文化的主题——“礼”,旨在崇礼重德,弘扬传统文化,倡行文明有礼风尚。校风、校训包括学风、教风和领导作风在内都体现出了“礼”文化主题。学校对“礼”文化建设有统一安排部署。学校不但制定了《“礼”文化建设活动方案》,而且分工明确:德育处负责校园文化宣传(包括标语、橱窗、专栏、经典语录挂牌、长廊布置等)工作,教学处负责教室和公共教学场所的环境布置,后勤处负责花木种植、养护包括提示语标牌设计等工作。另外,各年级各班都有自己的“礼”文化宣传专栏。对于各个负责块的活动内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最终审批通过后方可组织开展,这样就确保了活动和内容的统一性和科学性。

前面已提到,高桥中学对大课间已经实行了课程化管理。每天值班老师按照大课间课表进行上课并记入课量,教务处和有关领导值班检查。当然,不管是专题讲座还是活动课都必须依据相关校本课程写出教案,没有教案学校会以教学事故问责。

对于大型建设,学校也当作一门功课对待。调研、规划、设计、实施有条不紊。前文也已提到,鉴于高桥中学的地理位置、生源特点和教师第一学历普遍低(初中专)的特点,学校很早就启动了信息化建设,制定有《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逐年不断加强和优化校园网络设施,“班班通”——特别是资源库建设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助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也弥补了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的严重不足,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XX中学的校本课程虽然不多,但毕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校能够立足校本,从学校和社区实际出发,积极开发有价值有意义的、可资利用的校本课程,这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认真务实的作风应该是校本课程开发所应该倡导的。办学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服务的。作为一名主管教学的校长,重视课程建构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既是转型期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角色转化的需要,更是一种责任担当。实现教育梦想,彰显校长魅力,将是我长期为之奋斗的宏大目标。

(全文字数:5285)

参考文献:

[1]宋XX《名校长对教育的再思考》,XX教育出版社,2012.[2][3]程XX《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书生校长的教育行动》,XX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注:本文系2014年XX市校长岗位培训提高班结业论文

第四篇:开发校园实验资源的探索和实践

开发校园实验资源的探索和实践

天台白鹤中学 王美华

摘要:科学实验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锻炼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时,经常因找不到实验材料而只能用讲解的方式代替科学实验过程,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初中科学教材所编排的生物实验,开发校园实验资源,有利于实验的正常开展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科学实验实验资源开发和利用

新的教育理念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的教育理念还强调“教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尤其是科学教学,科学来源于生活,最后还要应用于生活。所以科学教育不能只让学生学会在嘴巴上“说科学”或在头脑中“思科学”,而要直面学生的现实生活。科学实验教学正是上述理念的最好载体。但是科学知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知识体系,由于教材有其时间地域的局限性,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经常碰到科学实验取材难,开展科学探究更难的困境。特别是生物实验,许多实验都要用到植物的枝叶、花果等,这些材料在急用时不易找到,校园里的绿化树木是禁止学生攀折的,而有些物种在校园附近又找不到,也不象物理、化学仪器那样能够有计划地订购和保存,实验材料的限制极大地影响了生物实验的开展。科学实验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锻炼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实验材料既然临时找不到,我们为何不早作安排,自己种植一些呢? 环顾校园四周,教学楼前和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不少荒地,我就建议学校领导充分挖掘这些荒地的利用价值,在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同和支持后,科学组的教师很快发动学生开发荒地并在上面种植实验所需的花木、瓜果、蔬菜等,都想把荒地变成非常宝贵的实验资源。

一、平整荒地,同时探究不同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

校园内的荒地曾被建筑垃圾堆放,杂草丛生,高低不平,大小石块众多,我们利用活动课时间,对其进行平整。绝大多数师生都不懂耕种,我们就聘请有种植经验的家长来校指导,同时介绍作物的栽培季节、技巧和管理的注意事项。土壤的颜色不同,颗粒大小不同,肥沃程度不同,所适合种植的作物也不同。在劳动实践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让学生真正领悟到科学即生活,生活中到处有科学、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科学知识的道理。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二、实验材料的种植。

仔细分析七至九年级《科学》教材内容所安排的科学探究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并根据开辟出来的荒地上土壤的不同性状把荒地分成4个区,并在七、八年级选了80名学生,分成4个科学兴趣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区域,种植不同的植物。

第一区为实验材料区:种植了天竺葵、蚕豆、洋葱等,为实验室的取材和实验的正常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第二区为劳动实践区:种植了仙人掌、蟹爪兰、女贞、桂花等植物,为七年级学生开展植物的嫁接繁殖实验作准备。

第三区在校园东南角的围墙旁盖了一个暖室,种植一些常见的花卉,为学生学习温室效应、观察种子的萌发、探究植物的向性提供学习的场所。

第四区在教学楼前的围墙边种植了几排桃树和桔树,当学生在学习花的结构、植物的顶端优势时,就有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并付诸实践的机会。

三、实验资源的利用。

1、校园内有了自己创建的实验园,解决了以前在做生物实验时,由于找不到实验材料而无法开展、只能用讲解代替实验过程的难题。如要验证植物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我们可以直接到实验材料区搬几盆天竺葵、银边吊兰来使用;在学习植物的向触性时,提到含羞草的复叶受到碰触时能合拢,以前由于不容易找到含羞草,上课时只能观看课本的插图讲解,学生都感觉手痒,好想碰碰含羞草的愿望都未能实现,教师在上课时也感觉光凭口说既费劲,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又不好,现在学生终于能如愿,上课时教师也轻松了许多;在讲到温室效应时,课前,我们总是先让学生到暖棚去参观,让学生了解暖棚的构造原理等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温室效应时,教师若把温室效应中涉及二氧化碳的作用和暖棚的塑料膜的作用进行类比,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易懂,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嫁接是繁殖植物的重要手段,它既可以保持原有品种的优良特性,还能够快速繁殖,在农业生产中经常用到。虽然,我校的学生基本都来自农村,但真正操作过嫁接过程的学生几乎没有,碰到的机会也很少,有了劳动实践区,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教师在介绍了营养繁殖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后,就让学生直接到实践区去活动,进行花卉造型和果树改良等训练,非常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能真正发挥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通过学生对植物的嫁接及管理,既能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更能通过学生对科学的亲身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同时引发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兴趣。

植物的向性现象,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确实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对这些现象真正动脑思考的学生却少之又少。如今,给他们提供探究的机会,学生们个个兴奋不已,从家里带来了劳动工具、幼苗和化肥,都在自己分到的地里忙碌着,仔细地观察和记录幼苗的生长情况,精心呵护他们播下的种子。我想,学生的这种学习热情、科学态度和对这节知识的理解,只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无论讲多少遍都不及学生自己动手做一遍。正如一位教育专家说的:“我听过的,我忘了;我看过的,我记住了;我做过的,我理解了。”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尽可能创设能够给学生动手、动脑、探究实践的机会。实践活动之后,教师要求每组学生上交一篇实践报告,从中选出写得较好的几篇放在宣传窗上展出,表示对他们努力后的劳动成果的肯定,也起到了示范和表率的作用。有时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感悟进行交流,最终让学生在倾听、交流、分享中获得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达到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3、在桃花盛开和桔花飘香的季节,我们种植的果树,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实验材料,还美化了校园环境,培养了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情操,学生有了这些经历,我想以后再也不用我强调“爱护花草树木,不得踩踏草坪”之类的话了。我还让兴趣小组的同学摘下部分桃花进行解剖,观察桃花的结构,并做成标本,保存在仪器室,这样,当下一届学生再学习桃

花结构时,就不会只观察残缺的桃花模型而“忆桃花”和死记硬背桃花结构了。

四、实验资源的管理。

四个种植园区分别由对应的科学教师指导各自的兴趣小组进行管理,各组内的成员分工合作,轮流负责,给作物浇水、施肥、除草,呵护每一颗种子的萌发、成长、开花、结果,既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知生活,体验生活的平台,让他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健康地成长,增长才智,体验快乐。寒暑假时,就安排住在学校附近的学生值班,避免假期间花木出现凋谢、枯萎现象。

总之,师生共同创建的校园科学实验资源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科学知识的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为以后科学实验的正常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校园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还只是刚刚起步,正处在摸索阶段,其间我们收获过许多的成功和喜悦,也遇到过不少的困难和失败。当然,我们会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创建更多的让学生实验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佑清.《适应新的发展取向的学习类型多样化探讨》、《课程〃教材〃教法》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2] 曹冬林.《开设生物科技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月刋》 浙江:教学

月刋社2003.10

[3]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作者:李冲锋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点击数:757 更新时间:2009-1-17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教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操作步骤。

一、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

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和教师的创造性,是影响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因素。因此,教师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素养,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并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所谓“课程资源说就是“什么是课程资源”的意识,或者说是面对各种事物时考虑它“是否是课程资源”的意识。所谓发意识”,是指面对各种资源时考虑它对课程教学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怎样才能把它挖掘出来使它为课意识。具有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是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前提。缺乏这些意识即量的课程资源教师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教师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有助于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的确立需要教师在头脑中形成课程资源概念,就课程资源对课程教学的认识。确立意识需要相关知识的支持。因此,教师应学习课程资源的相关知识,加深对课程资源的认强化、巩固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2.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是价值中立的,也并不是客观的,而是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与个性色彩。与利用课程资源和教师的教育观念、课程教学观及教育价值取向等密切相连。具有不同教育理想、教育师在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所倾向的课程资源不同,不同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课程教学的影响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要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一般有如下四种。(1)内容取向。当围绕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资源开即是内容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中心是课程内容。开发课程资优化课程内容或课程设计,利用课程资源是为了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即使在内容取向上,不同教师也会利用不同的课程资源。新课标提出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师在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平衡三者的关系。由于教师在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及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造课程教学中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会有所偏重。比如,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教师可能注重知识资源和能力用,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师可能注重这方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学生取向。当围绕学生的生的兴趣和发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就是学生取向的。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关注的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是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利用课程资源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3)教师取向。需要、兴趣、爱好和特长等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就是教师取向的。这种取向过多地关注教师自对课程内容和学生需要关注较少。一般而言,新手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业发展处在自我求生的阶段相关。(4)混合取向。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考虑到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时,就是混合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谋求课需要与教师实际的协调与整合。

实际上,任何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都含有混合的性质,前三种取向并不完全否认其他因素的只是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做出上述区分。前三种取向中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注点相对集中,但由相互照应不足,往往会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因此,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宜采取混合取向,但也应看到混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平衡,或采取适当倾斜以谋求最佳的开发与利用效果。

3.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说它是有限的,因为并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够直接为课程教学服务;因为生活中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能够发现、挖掘、利用。资源无限,贵在选择创意无穷。不论是选择还是创意都需要教师智慧的投入。在现实课程教学中,课程资源是有限的,但人限的。有限的资源经过无限的创意可以生成充裕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应内含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之中切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灵魂。没有创造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没有前途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才能使课程资源化匮乏为丰富,化平淡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

开发课程资源是利用课程资源的前提,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价值的实现。相对于传统的没发意识而言,我们强调要创造性地开发各种类型的资源或者创生所需资源;相对于传统的课程教学的““课堂中心”、“照本宣科”,我们强调要创造性地利用课程资源。如果得到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像原来本宣科”,那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和意义就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并且课程资源的价值也没有要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解放思想,打破束缚,坚持创新。因循守旧、缺乏创也就没有突破、没有发展。思想上辞旧迎新是行动上发展的前提。马尔库赛说过思想不能改变现实,但人,而人是可以改变现实的。因此,教师要确立生活中处处有课程资源的观念、确立用课程资源教学的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使课程教学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

二、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步骤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教师若能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般步骤则会利用工作的展开。根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可把握以下步骤。

1.解读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决定了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及课程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同样也决定了择与利用。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总需要一定课程资源的支撑,课程资源总是服务于某一特定的课程教学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从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解读开始。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解读应该是多维度的目标所需要的课程资源是不同的。新课程改革之前,人们往往采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从知识目情感目标三个维度进行解读;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可以考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行解读。通过解读会分解出许多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需要考虑以下问题:为了实现具体的和整体的课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资源?需要多少课程资源?怎样开发这些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怎样进入课程教学过程式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最有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会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指导与定位。

2.根据目标寻找资源线索 课程教学目标规定了基本的课程资源,也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针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围实现,教师应多方面寻找课程资源的线索。课程资源线索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基本前提,教师应该知道从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线索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的特征。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不同的教学需要、教师素养的不决定了课程资源线索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因此,寻找课程资源线索的途径与方法因人因事而异。一般而的线索是比较丰富的,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教学内容出发,从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出发等等寻找都是可以的。教学一篇课文与它相关的一切内容都可能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线索。如,《荔枝蜜》一文要相关课程资源的支持,教师可选择以作者为线索、以荔枝为线索、以蜜蜂为线索、以蜂蜜为线索等众种或多种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动态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教学情境、教学氛围、教学灵感、突发事件及插嘴等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线索。

寻找课程资源线索时,会出现线索中带出线索的情况,比如,查找某方面的文献资源,在某一文章中还会提及其他相关资源,这些注释或行文话语就成为寻找课程资源的新线索。如果需要更多更详细的新线索继续查寻。当然,课程资源线索也可能会在开发过程中断掉。这时就需要从其他方面想办法继续重新寻找新线索,或寻找相关资源线索。课程资源线索是课程资源开发非常重要的因素,应给予充分重 3.依据线索多途径开发资源

线索只是一种端绪,一个引子。要开发出翔实、具体、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必须进行实际的开发工作找到课程资源线索之后,就要通过鉴定、筛选、挖掘及捕捉等基本方式开发课程资源。具体到各种类型开发,还有许多具体的途径。参观、访问、调查、文献检索、网络查寻以及活动实践等都是基本的课程教师要掌握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合理、有效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4.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的结合

开发出课程资源只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个步骤。课程资源毕竟还不是课程教学内容,从课程学内容还有一个转化过程。因此,面对开发出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结至少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把开发出的课程资源直接转化为课程内容。如,教师选择教科书之籍上的文章进行某一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教师对课文替代文章的选择过程即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这接进入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就实现了课程资源到课程内容的转变。第二种情况是,教师对课程资源进行加成课程内容,即把课程资源与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结合,使课程资源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补充、替换、教师以课文为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又吸纳其他课程资源与课文内容共同构成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资源与的结合是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为根本鹄的的。

5.创造性多方式利用资源

课程资源的利用千人千法、万人万样。课程资源的利用贵在创造性。掌握多种课程资源利用的基本源的利用是必须的,但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开创更多具体的、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利用方式才是最重教师应在掌握基本课程资源利用方式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变地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才能不提高;课程教学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走向一次又一次成功。

下载摘要版盲校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摘要版盲校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乔卫民 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 草碾总校 电话:邮箱: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集中......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文实践活动课)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设作文实践活动课之一得课程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人物物质和人力,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语文课......

    开发跆拳道操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开发跆拳道操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 鲍文贤邮编:31208 手机:*** 邮箱:baowenxian666@126.com 摘要: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迎面走来,新的《体育课程标......

    机电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机电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一、实施背景 1.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永康是全国闻名的“五金之都,有门业、车业、电动工具、厨具及小家电、不锈钢制品、汽摩配、衡器、......

    多元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   多元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  2011-6-1 浏览(240) 【大 中 小】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 詹兆华 兴化市板桥初中自2002年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已整整走过了八......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实施方案和实践活动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实施方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学校应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实施方案和实践活动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实施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学校应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

    课程资源开发计划

    玉山镇黄峪完小 社区和家庭课程资源开发计划 2012.2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