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1、名师经典进基层活动报告
“名师经典进基层”活动说明报告
我校根据上级部门关于传承中华文化,“名师经典进基层”的精神,在湖南省网络名师何如的引领下,组织老师们积极参与工作室的活动,在全校上下形成了勤于学习、积极钻研的良好氛围。
一、基本情况
为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引导老师们钻研业务,爱岗敬业,我校营造氛围、安排专题讲座,选拔优质课下乡送教,组织老师们网络研讨,有我校及平安、坪山、明德麓谷等区内兄弟学校的两百位左右的老师参与,大大提升啦老师的业务水平,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二、主要做法
(一)团队研修、引领成长
名师何如带领工作室的成员,以网上、线下的等各种形式,以讨论交流、观看课例、撰写反思等方式,进行研修。1月4日下午,何如名师工作室总结研讨会在麓小多功能报告厅举行。省电教馆资源中心赵省建主任、区教育局的罗素娟主任、麓小蔡青校长、郭胜书记与名师工作室成员共同参与了活动。
领导们寄予热情的致辞,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工作室组织了隆重的师徒结对仪式和颁奖仪式,名师何如发言,带领大家回望过去,谋划未来2017年的工作。最后,在蒋军晶老师的视频讲座中,老师们精心研修,交流讨论,满载而归。
名师工作室被省教科所选定为部编新教材的试教单位,成立了以何如校长为首、三年级语文教师为主的研修团队。既是为了配合人教社全面了解部编新教材的适应性和科学性,把握新教材的优势与问题,也使一线老师们尽早感受新教材的理念、编排体系与特点,提高了教学与研究能力。
(二)引领辐射 互助成长
为积极响应长沙高新区教育局关于教育资源互补,均衡发展的号召,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何如名师工作室送课到平安教学交流活动于2017年3月2日上午在平安小学举行。送教活动由何如名师工作室的青年教师刘娅婷执教《有意思的颠倒歌》一课。精彩的课堂教学后,大家齐聚一堂,在平安小学一楼会议室召开了交流研讨会。特别强调了,颠倒歌作为中国民间文学艺术的一类,让孩子们学习和编创,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三、工作效果
通过各种方式的研修和送教活动,我校教师纷纷积极加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宣传,在活动中收获成长,真正体会到名师的引领作用。2017年3月10日
第二篇:名师进课堂调研报告
名师进课堂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如何让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如何让职业学校教师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水平和现场指导、示范的能力?名师进课堂就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名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名师如何引领课堂教学改进,还还应该依托名师本身的优势,发挥他们对訚围的辐射作用,以促进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调研对象
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线从事本专业的高级工、管理人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焊接技术专业毕业两年以内的学生
三、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采用全面调研的方式,调研形式采用实地参观考察、访谈交流、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四、调研时间
五、调研人员
贾新卫 范晓辉 王少军 李鹏飞 韩慧丽 祝改荣 屈旭斌 候佩龙 孟春丽 李磊 张少华
六、调研结果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发动机,是学校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也是学校国示项目建设的重要任务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如如果仅局限于校内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势必缓慢。
企业名师在任职期间,承担具体的教学任务,指导学校学生和专业教师实践训练,并参与到学校的教研任务中,参与开发课程和教材,网络课程建设等,参与听课、座谈、研讨、集体备课等以提高教学能力。9本校本教材及其他实训指导书的编写,18丁网络课程的建设、4门市级精品课程建设等,企业名师参与率达100%。同时,企业名师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精神及相关经验引进学校生产实训车间,这样既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丰富了“产教结合”、“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名师的稳定性和对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增强了名师的归属感。
一、聘用名师担任骨干教师的师傅
为了让骨千教师尽快能够独当一面,可以采取名师和骨干教师结对的方法
来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每学年开始,教教研部门可以为骨干教师选择相应的名师
做师傅。要求徒弟在各课、上课、批改作业和个别辅导等诸方面要虚心向师傅请
教。要求师傅要乐于指导徒弟,要不定期听徒弟的课,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帮 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采取这种法,可以缩短骨干教师的成长周期,较快地提 高了各校教师的整体实力
二、让名师上公开课或示范课
名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他们教学理念的体现、教学经验的凝结和教学智慧 的震示:能够给广大教师以思考和启迪,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每学期上級教育部门可以在每个学科安排一到二名名教师上公开课或示范课,形
成面向全校、全区和全市三个开课层次。在开学初就确定好开课的人员和具体时
间,至于教学内内容则由名师自己确定。上完课,主讲教师要与听課人员参加座谈
会,由主讲教师陈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后感受等;,其他教师从不
同方面评议,提出自己的看法。从上课到评课全程都有录像:形形成材料,以备其 他教师学习、讨论和借鉴。
三、举办名师专题服告会
名师成长的历程也是一种有价值的可利用的资源:将其成长的过程展示出
来,对其他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借鉴意义。将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专
题报告的乡式展示出来,对开闹广大教师白的眼畀,增强他们的研究意识也很有韦
助치比,我们每学期都可以在每一学科中选一位名教师作个人经验介绍或专题
报告:报告时间选在学期开学前进行庙时将邀请有关部部门及专家参与点评。报
告结束后,将他们们的材料连同专家的点评结集印刷,发给大家学习。这样的活动
不仅可提高名教师的研究意识和水平,也可以形各学科较浓厚的研究氛围,促进了广大教师向教育、教学的高层次发展。为更好地发挥教学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引和辐射作用:利用课堂教学平台,增进教师之间交流与学习,促进青年师成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堂教学质里。
四、把握产学合作教育的内涵
产学合作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重点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結合、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机结合。其核心思想是一种把学生的课堂教学学习与有计划、有指导的实际工作经历结合起来的教育模式。学生在企业工作场所的实际工作经历是与学生的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相联系的,是学校人才培养计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职业生涯的有机组成部分。长期从事产学合作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家将产学合作总结为五个“即]”:工厂学校,车间既课堂,师傅既老师,学生学徒,作业即作品,十分全面而形象的概括出了产学合作的内涵。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加快,带来生产技术设备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也带来了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的不断变化。把学生培养成受欢迎的现代企业员工,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需要真实的生产环境、先进的设备和熟练的技术指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能有效的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宿短学生到员工的适应期;能放大学校有限的办学资源,实现与企业资源共享的最大化。企业与学校共同实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职业教育真正走上产学一体化道路,才能能使学生真正树立起“职业人”意识,才能真正实现学校培养人オ与企业培养员工的相互交蝕。
五、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之路
学以企业“订单”为导向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计划,它能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为企业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技术人オ。对学校而言,订单教育有助于与学校找准定位,根据实际需要把握力学方向,调整专业设置,改变专业口径的错位,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使学生学到真本事,练出真才干。就企业而言,有助于缔造稳定的骨干队伍,学生的实际技能强,到企业后可以立即上岗,节省企业培训时间,减少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就学生而言,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产生压力,形成动力,迅速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在企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六、不断强化实践性教学
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优势体现在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上,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这一优势的取得,既依赖于体系完备,运行良好的实训、实习基地,依赖于学校莒造的工程实践环境,也依赖于学校一如既往的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构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力的重要场所,通过深入企业的实践,将教学过程延伸到企业,让学生贴近生产一线。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训、实践条件,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真正学到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了生的工程意识、团队意识、诚信意识、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将顶岗实习和就业结合起来,无疑对毕业生就业乃至其终身的职业生涯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的有机結合构建一个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和企业优质教育资源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内仿真环境的实习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学生获得直接的、最有效的职业岗位经验和如识,实现从学校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从模拟岗位到实际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在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重要条件,学生的积极性是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的基本动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才能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才能把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篇:三进三同活动报告1
‚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家乡之行
根据共青团长江师范学院委员会关于组织全校学生在寒假期间开展‚三进三同‛活动的安排,我参加了‚三进三同‛、‚接穷亲‛的实
于
生
寒践活动,我本人是出生农民家庭,对于乡下的活也有一些了解,本次假借助学校 ‚三进三
同‛活动的调查,让我对
区我的家乡(重庆市黔江水市乡茂溪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的家乡茂溪村地处黔江区与酉阳县的交际处,也是水市乡与鹅池镇的交际处,由于离城、镇都较远所以这里的经济、交通一直都相对落后。回到家乡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
是通过与家乡的村民
座谈交流、走访慰问贫
困群众、体验农活等形
式,加深了我对家乡的了解,深刻地体会到农民的生活和需求。时间虽短,但感受颇多,收益菲浅。
一、茂溪村基本情况
重庆市黔江区水市乡茂溪村地处偏远山区,位于黔江区南部,距县城66千
公路相连。
个组,户籍
员400人
亩,人均耕
户左右。种米。乡道与濯(水)石(家)面积15平方千米,共有12人口近750人,外出务工人左右。全村现有耕地3000地4亩左右。贫困户有100植(烤烟、水稻、土豆等),养殖(猪、羊等)和外出打工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现该村人均年纯收入在6000元左右。
二、辉煌成绩
(一)党的惠农政策深入人心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十分关注,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施粮食补贴政策、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另外,我还了解到针对重庆市在近两年里先后开展的‚打黑‛行动和‚户籍改革制度‛特别深入人心,一提到重庆这两次大行动他们无不举起大拇指。从我们座谈交流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广大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是很认可的,特别是那些无子女的孤寡老人,他们认为党和政府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出台的优惠政策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2009年为帮扶这里的贫困村民黔江区林业局投资11万元给水市乡茂溪村,其中我村的一位独生子女老乡
为感谢其捐助,特请村里的中学生(老乡是地道的农民,不识字)向
区林业局写了一封感谢信。这里的村民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在党的领导下自己的生活一定会不断走向富裕。
(二)农村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速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现在的农民家家都有了漂亮的住房,其中多数还是二层楼房,室内的家具也增加了不少。公路通做到了村村通公路,居民集中点通公路,除了极个别的偏僻道路没有通公路外,基本上做到了家家通公路。
三、存在的不足
第一,农地存在荒芜现象。我们村低坡、正沟的田土基本都种植了玉米、蔬菜等作物,但山上的、高坡的土地却有很多荒芜。究其原因,一是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多为‚38、61、99‛人员,杂货铺在全村都属稀罕。老弱村民体力有限,自然无力上高坡耕种。二是耕种收益太低,除了自给自足之外,村民出售粮食、蔬菜所得到的微薄收入,有时还抵不上种子与化肥的成本,更别提劳动的价值从何体现。长此以往,种植的积极性也就自然下降,很多村民只种植自己吃粮需要的量,其余的精力宁愿用来养猪、养羊。
第二,国家有关政策执行后的后续问题较突出。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但是农户原土地被退耕还林后,如何解决退耕户的生活问题就迫在眉睫。还有就是针对这次户籍改革还是有部分村民不大理解其政策,认为户口‘走’了,地肯定
就没了,以后靠什么吃饭,说什么也不会转户,这就给户籍改革制度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第三,信息闭塞。茂溪村是黔江区最偏远的村之一,加上广大农民整体文化程度不高,电脑基本上没有,有少量的电脑也没有连网。了解的信息都是通过电视和政府的宣传。因此,信息不够快,信息闭塞。
第四,农村孩子的教育状况令人担忧。一方面,是教育设施及配置不足,本村没有建立学校,稍有经济实力的家庭可以将孩子送到城、镇的学校去学习,但是经济较困难的家庭只有将孩子送到邻村里去学习,孩子们每天都必须走上五公里路才到达学校。另一方面,是孩子们的教育责任人缺失,村里全是留守儿童,由年迈的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养育,得不到爸爸妈妈的关怀。
以上这些问题,我想不是我们村独有的,而是大部分中国乡村、重庆乡村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全社会共同关注,更需要从中央到市、区、乡、村等各级行政力量的高度重视、共同努力,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调控农产品价格,改善农村教育质量,才能使农村的面貌得以改善。
对农村、农民、农业的更深入了解,让我逐步认识到,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虽已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走出,并逐渐在国际事务上斩露头角,获得本应属于我们的声望和影响力,但发展农村、提拯农业、扶助农民的任务仍然是任重道远,不可大意。作为一名大学生,通过‚三进三同‛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三农‛的认识,也更
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走出社会为自己的家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名师进课堂简讯
名师进课堂简讯
太阳城小学 陈佳
4月23日上午,“高效课堂研讨,名师进课堂”活动在贺兰回小举行。我校李婷婷、张丽、徐茹等八名教师在张丽君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本次培训。本次培训采取授课形式进行。重在展示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让人耳目一新。
“翻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学生在家通过老师发布的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则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翻转课堂”在美国广受推崇,甚至被称为大势所趋的课堂革命。而慕课在国内尚属于起步探索的阶段。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电子白板展开情境画卷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生动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一直以来,教师都在努力探索,以求能通过有效途径去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伴随美术学习的整个过程。在美术教学中,创设情境是课堂导入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情境导入中,往往采取口述故事或情节的方式,高级一点的采取电教手段播放一段电影或图片,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课堂,带来了新鲜的学习气息,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促使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在《遨游汉字王国》时,在课堂导入环节中,采取交互式白板中的教学小工具,制造探照灯效果。在局部展示的过程中,边设疑边提问,引导学生欣赏汉字的演变过程以及传统造字法。在学习中国汉字的字形特点时,用纹理笔展示汉字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学生神奇的表情,看出互动时电子白板的应用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合作的氛围让人心生喜悦。活动过后引发了全体教师对如下问题的思考。
1、什么是微课、慕课、翻转课堂?
2、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3、如何备课以及上出一堂高效课?围绕这些问题,在场的老师们进行了踊跃的发言。在动手体验与感受分享的思维碰撞下,大家收获了对新的教学方式的思考。
第五篇:名师讲堂专题讲座报告1(定稿)
“绿韵红脉乐生态”讲座报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院士王如松于2012年11月10日,在我校图书馆五层报告厅就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生态建设与发展问题开展一场题为“绿韵红脉乐生态”的讲座。在整场讲座中,王如松院士充分向我们讲授了中国城市生态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对我们日后的专业学习与专业素养的提高有着颇多的益处。
王如松院士讲到,城市生态包括城市生物和环境演化的自然生态、城市生产和消费代谢的经济生态、城市社会和文化行为的人类生态,以及城市结构与功能调控的系统生态四个方面。形象地说,就是“绿韵”与“红脉”的关联状态。“绿韵”是指蓝天、绿野、沃土、碧水等,“红脉”是指产业、交通、城镇、文脉等,它们之间形成的复合生态,是天、地、人、环境间的和谐关系,而不是回归自然或城市生物生境的简单平衡。十二五是城市实现优化提升、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诸多城市已把生态建设列为工作重点。同时,城市与人类密集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则应成为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强烈的现代化需求,密集的土地开发活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物耗、高污染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资源耗竭、环境污染、自然生态退化和人群健康受损等问题。诸如此类的城市问题出现,其生态根源在于人的活动。因此,更新人的观念、调节人际关系、诱导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素质、开化人的文明,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在更新观念的同时,人们还需要对城市生态进行修复。城市生态修复应该包括对自然生态、产业生态、经济生态以及人文生态的修复,处理好“绿韵”和“红脉”的关系,规划好城市基础设施,注重城市文化的传承,构建结构功能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
通过对讲座的学习以及相关知识的研究,我认为,从整体规划的角度,可从三方面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进行理解。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城市是最为复杂的综合性的人类生态系统,西方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对目标的设计。面对纷繁复杂的城市生态问题,从小处入手,非常具体和贴近现实,能够直接用于指导实践活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提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就体现在对于城市循环规划的理想模式的构建,既要考虑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状况,而且还要评估生态系统的环境承载容量、自然生态景观、水文地理环境、力求将城市人工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统一。广泛使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提
名师讲堂专题讲座报告
高资源利用率,通过循环经济追求生态经济双效产品,即绿色产品。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营销和回收阶段,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及物质的再循环。
二、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思想,就是要将生态建设融入到城市的产业发展建设的各个方面。生态城市摒弃了工业城市“高耗能”、“非循环”的运行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在生态城市中,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共生关系协调。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包括:在企业内部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集成;在生产过程形成上游—中游一下游的生态产业链;在生产和消费的衔接过程形成三次产业与服务、消费领域的生态网络体系。企业的循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循环的基本构成单元,相互关联的上下游企业构成的企业群落好比城市肌体的各个器官,履行各种复杂的不同功能,物资、能量、信息在城市的动脉和静脉中流淌、循环,将城市与腹地、城市与郊区、城市与城市联系起来,又如单个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功能。城市内部、城市与城市、城市与环境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最终构成自我循环、自我调节、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三、生态城市的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出现诸如空洞化、模糊化、伪生态等倾向,对生态城市概念认识的不足、目标的模糊、体制的不健全,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短板。评价一个城市生态品质高低不仅要看其“木桶”的长边,还要看其短板。生态基础设施、生态人居环境、生态能力建设是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指标。在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建设好包括流域汇水系统和城市排水系统、区域能源供给和光热耗散系统、城市土壤活力和土地渗滤系统、城市生态服务和生物多样性网络、城市物质代谢和循环系统、区域大气流场和下垫面生态格局等;通过城市的水、土、气、生、矿五大生态要素的支撑能力,以及肾(湿地)、肺(绿地)、皮(地面及建筑物表面)、口(资源和废弃物进出口)、脉(交通和水系)五类生态设施的服务功能,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活力和可持续性。
总而言之,从长远来看,生态城市建设要把生态目标的实现融入到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城市建设统筹安排、科学规划,使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把现实的目标体系、具体的项目、突出的重点领域、广泛的公众参与结合起来;从支撑条件来看,还需要具有明确法律地位和角色定位的推进和实施机构及完善的法律条例、市场化的管理体制。
名师讲堂专题讲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