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初,三门峡市“千名农业农村干部进基层”活动启动。两个多月以来,在崤函大地上,活跃着全市1315名农业农村系统干部职工忙碌的身影、亲切的笑容。他们怀着脱贫攻坚、振兴乡村,让乡村更美、百姓更富的不变情怀,深入基层农村“传经送宝”,在希望的田野上践行初心使命——
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三门峡市“千名农业农村干部进基层”活动综述
纪雨童
(小)在希望的田野上担当使命
8月盛夏,崤函大地上掀起阵阵热潮。
“广大农业农村干部要深入基层,谋乡村振兴之策、想群众增收之法,把‘千名农业农村干部进基层’作为服务民生的一项重点工作,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取得良好实效。”8月9日,在三门峡国际文博城,市委副书记王载文发出“号令”。
三门峡市“千名农业农村干部进基层活动”正式启动。
这是要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走向深入的铿锵宣示——“全市农业农村干部职工深入基层农村开展服务,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活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职工队伍;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营造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聚力乡村振兴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建设特色农业强市、打造‘五彩三门峡’提供科技支撑。”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1315名农业农村系统的干部职工,带着领导的重托和群众的期许,在市农业农村局6名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分6个小组分批分次深入基层,广泛开展政策宣传、科技推广、成果转化、试点示范、培训指导等各项服务活动,在希望的田野上担当使命。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他们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1.3万人次,深入村镇户企和经营主体2700个,发现解决问题4000余个,帮助销售红薯、桃子、苹果等农产品2000多吨,开展政策宣讲和技术指导培训820场次,发放资料2万份,受益群众3万余人,完成调研报告62篇……
这支“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全面落实推进活动开展,落实“十个一批”问题,结出“十个一批”丰硕成果:一批困难问题得到化解、一批致富项目再发展,一批品种技术得到推广,一批产品找到了销售渠道,建设了一批生产基地,树立了一批示范典型,培育了一批新型业态,打造了一批党建样板,一批农业农村干部在实践中发挥了聪明才智、提升了业务水平、锻炼了自身素养,崤函大地上的“三农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歌声唱得更加嘹亮。
(小)加强组织领导是活动取得实效的保障
粮丰农稳天下安。
“三农”问题就是重大的国计民生。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时代对“三农”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赋予“三农人”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三门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千名农业农村干部进基层”活动,提早统筹谋划,周密部署。
8月1日,三门峡出台《“千名农业农村干部进基层”活动实施方案》,确定活动从8月1日开始,12月31日结束。要求全市1315名农业农村干部职工,重点围绕54个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163个县级“千万工程”示范村、74个“三变”改革试点村、255个省级贫困村和115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查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抓落实,确保示范村达标、产业扶贫见效、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的总体目标集中发力。
此次活动,无疑是全市农业农村干部职工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的一次“大考”,与全省“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相结合,这既是三门峡市农业农村系统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堂必修课,也是深入基层接地气、听民意,解难题、促发展的一堂实践课。
加强组织领导是活动取得实实在在效果的根本保障。
在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市农业农村系统“千名农业农村干部进基层”领导小组迅速成立。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何耀武担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及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向志任办公室主任;各县(市)、区根据活动内容进一步明确责任,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并制定活动期间相关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工作台账。
活动期间,市领导王载文、高永瑞等时时听取活动开展情况的汇报,充分肯定活动开展取得的成效,并给予指导意见,提出工作要求。与此同时,他们也先后多次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走访活动,为1315名农业农村干部职工推进活动提振信心。
(小)到群众中沉下去、住下来、解真题
“山水花田院,情闲云也淡。归源调自慢,陌上共陶然。”新时代城市化的乡村在三门峡就是以“耕读乡”田园综合体项目来呈现……复兴田园、寻回初心,让乡村原住民必须成为受益者,让农村真正成为望山看水忆乡愁的好去处……11月6日,已时隔月余,记者走进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阳店镇崤底村,党支部副书记张转让提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何耀武讲起的那堂生动的党课,依然记忆犹新。
崤底村有4760口人,8000多亩地。过去家家种苹果,群众小日子过得甜美,村民是在周边村最早从地坑院搬出来住上房子的,但错失最佳转型期后,近些年发展相对滞后。
9月25日是党员活动日。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村子上空升起,当国歌声响彻田园巷陌,村“两委”成员及140余名农村党员干部等激动不已。他们上午7点多钟就聚集到村委会,参加党课活动。随着生动的党课,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新高地的构想传播到这里,拔开了群众思想迷雾;从崤底村往日的辉煌到如今的贫困,通过现象看本质剖析问题,描绘发展蓝图,群众眼睛变得清亮。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暨“三变”改革功在千秋、农村“厕所革命”如何推进……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安昌、吴林也参加了党课主讲,讲得都是“干货”、接地气。从上午9点半开讲直到12点多,讲课的新观点、新思想不断,听课的神情专注、意犹未尽,秩序出乎意料的好。村民说,何局长一行这堂党课讲到了他们心里面,在他们心里播下了“火种”。
在大家的推动和指导下,阳店镇在全市首个成立联合经济合作社,打造万亩玫瑰园正在加快推进。崤底村党员干部已从山东取经回来,完成首批土地流动转,已进入建大棚育苗阶段。不久的将来,将有2700亩玫瑰盛放在崤底村,拉长玫瑰产业链,未来可期。
在灵宝市阳平镇,何耀武夜访嘴头村,与群众聊到深夜,谋划嘴头村大棚蔬菜产业带动发展的方向。那晚夜宿村委办公室窄小的钢丝床上,他心里翻滚的都是村里发展的未来。而今,嘴头村占地27亩、投资90万元的8个蔬菜大棚正在建设中,该项目建成后,每年群众可增收3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
脚下黏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深情。
从党课讲得深入人心,到谋划发展产业雷厉风行,是这位局长今年3月就任以来,经常独自深入农村、企业调研、思考的睿智表达,是对土地和群众的一份情结,融入在他对党和对这份事业的初心和使命里。踏实务实、扑下身子,以身作责、真抓实干,为全市的农业农村干部竖起了一面旗帜。
在他的带领下,两个多月以来,其他班子成员各负责一个县(市)、区,分组行动、热情高涨,活动迅速铺遍全市。按照“四到、四访、四带、四帮”要求,大家到农村农户、到经营主体、到田间地头、到基地园区,访党员干部、访贫困农户、访乡贤能人、访返乡人员,带技术、带信息、带项目、带情怀,帮产业发展、帮产品销售、帮政策落实、帮脱贫增收。他们的身影和脚步遍及各县(市)、区的田间地头、基地农场。
湖滨区东坡村的民宿创意新、路却难行;渑池县的香菇企业发展势头好,品牌打造和产品推广是难题;灵宝市焦村镇尚庄村的600亩滴管扶贫工程水源亟需解决;企业发展人才和资金是瓶颈、农民合作社出现“空壳社”的原因在哪里……6个小组调研走访的一个个问题,随着活动的深入,呈现在一本本厚厚的工作台账上。梳理、分析、归类,大家心里清晰明了、有的放矢。能解决的现场解决,解决不了带回来研究解决,需要上报的立即上报。
针对农村人情多、群众负担重的问题,调研组建议当地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实行移风易俗,反对大操大办”的细则写入村规民约,规范农村操办婚丧等事宜,破除“攀比心理”“摆阔心理”,减少“人情债”,增加“人情味”;桃子、葡萄丰收,帮助群众找电商解决“田里长得好,市场卖不掉”的问题……深入基层接地气,沉到一线转作风,在调研走访中解决实际问题,是此次活动取得实效的有效手段,也是一大亮点。
每到周末,各个小组分队都要召开一次调度推进会,汇总疏理问题,研究解决困难。工作之余,大家聊的是去了多少村,进了多少户,遇到多少感人事迹,解决了多少问题。在思想碰撞中,创新思维,在工作交流中,转变工作方式,推广先进经验,4000多个问题迎刃而解。比如,“一户多宅”治理的目的是通过重新“激活”农村大量闲置土地。调研组对渑池县和灵宝市的7个乡镇、11个村的“一户多宅”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对其试点示范、奖励激励、分类施策的工作推进和方法成效,尤其是对废弃宅基地拆除后收归村集体进行规划利用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向全市推广。
立足传统优势,抓住产业发展、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精准脱贫等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和着力点,调研组以二仙坡绿色果业基地可复制的成功模式,大力推进全市农业产业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
通过调研走访了解实情,积累推广新技术、新经验,全市在特色农业发展上发挥区域资源和基础产业优势,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出租等形式,把土地向农业示范园、农业龙头企业流转,积极打造特色农业的“升级版”。目前,全市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效明显:全市新版土地承包经营权书颁证率达97.16%,超额完成95%的省定目标;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49.5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面积254.61万亩的19.44%。
副局长唐向志对记者这样说:千名农业农村干部进基层活动,首先使农业农村干部解放了思想观念、转变了工作作风,把办公桌搬到了田间地头,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实实在在地锤炼了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工作质量大幅度提升。
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干部职工在工作实践中获得了认同感,增强了自豪感,士气凝聚、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但更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中,负责各县(市)区的市农业农村局班子成员在工作中不仅仅只关注自己分管的工作领域,而是对全面工作全面调研、全面负责,全市一盘“棋”,实现了思想观念到工作实践的全面“跨界”融合,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把工作做细做实做深,这不仅是一次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更是对新时代全能型农业农村干部培育的锻造。
(小)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满园粉黛飞,半城无颜色”。11月7日,渑池县张村镇河南庄村,清澈的河水静静流淌,河岸上大片的粉黛子随风摇曳,如梦似幻。一个多月来,这里吸引了众多远道而来的客人,曾创下一天吸引游客上万人的记录。
河南庄村距离渑池县城11公里,是身佩六国相印的苏秦故里、省级美丽乡村、河南省传统古村落。从过去的穷村、上访村到现在的文明新村,河南庄“蝶变记”充满了感人的故事。2018年,全县开展“一户多宅”和宅基地超占治理工作走在前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暨“三变”改革发展中药村,获益180万,村集体分到30多万元正用于人居环境建设。村委会主任梁红勤说,想要富还得发展产业,他们今年将增加中药村的种植,加入产业强镇的发展大局中来。这是农业农村干部进基层,带给他们的“真经”。
在陈村乡永家院村,冬凌草铺了一地墨绿。发展中药村3000亩,为村民带来可观的效益。今年在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还将进一步增加中药村种植,拉长产业链,引进中药材切片技术,实现收益最大化。据了解,目前,市农业农村局规划支持产业强镇建设资金2600万元,已落实1300万元。
让产业成为稳定脱贫和实现乡村振兴的的强力支撑。渑池县按照长短结合、交叉覆盖的思路因村施策,科学培育了一批“短平快”产业,确保了贫困户的主导产业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产业叠加度达到2以上,实现短期有收益、长远可持续。
渑池县产业发展,只是全市农村农村干部进基层活动的一个缩影。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走千家进万户,三门峡1315名农业农村干部职工进基层,最终的目标,还是要让农村变美、群众生活更加富裕,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铸梦前行。
“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力求做到“宁可多帮一把、决不漏掉一人”。此次进基层活动,各调研组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的关键,以做好产业扶贫科技服务、经营主体带贫和定点村帮扶为重点,专门制定政策,建立行之有效、可持续的脱贫及发展机制,扶资与扶智“并驾齐趋”,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不断增加群众的收入。
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路,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惠农扶持政策。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抢抓机遇、精心谋划,积极争取38.883亿元中央和省级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为扩大我市特色农业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障。截至目前,这些资金已全部拔付各县(市)、区,投入优质蔬菜、苹果、猕猴桃、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以及绿色高质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县、农业产业示范强镇、果菜茶有机肥试点等44个产业项目发展建设。
阳光透过薄膜,30多亩连体大棚里,一水儿绿的豆角秧上挂满豆角,甚是喜人。在陕州区张湾乡新桥村春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豆角长势喜人,一天可收获1000多斤,主要销往洛阳、运城等地。白春花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和爱人种植蔬菜多年,有着丰富的技术和经验。他们的合作社实现了蔬菜种植、收购、储存一体化,有农户30多个,社员120人。这里也是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陕州区农广校农民田间学校,是此次进基层活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观摩实训基地,更多的种植技术和创新经验在这所田间学校传播。
走进在张汴乡窑底村省级贫困村,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发展产业、输出劳务、留转土地,村支书王秋亚说,发展一村一品,该村又发展红啤梨300亩、玉露香梨200亩。既使不逢周末,该乡曲村地坑院37号的十碗席生意也不错。到了周末,慕名而来的游客更多。近年来,陕州区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行业政策为辅的脱贫致富之路,区里从种苗提供、产业定位、资金奖补等方面专门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在发展蔬菜种植上每年投入500万元,以每个日光温室大棚40000元、普通大棚40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在扶贫脱贫上,同类项目每个贫困户均可享受两次“到户增收”的资金扶持,每次最多可补贴4000元,在政策引导下真正实现“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建强说,进基层活动的开展,激活了发展要素,产生了内生动力。
在卢氏县横涧乡贫困村杜家岭村,8月27日,由市农广校主办的市农业产业扶贫示范第一期培训班如期开班。针对该村发展实际,培训班重点讲授肉牛的科学饲养、花椒树的管理种植等新技术,62名农民学员如饥似渴,听得津津有味,带着问题学习,争先恐后提问,学习效果与实践结合,收获良多。当然,这样的培训已是常态。
不管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都是关键。
卢氏县是脱贫攻坚战的最前沿。自活动开展以来,该县农业农村局114名干部职工深入基层访实情、解民忧、帮民富,一心就是要把群众脱贫摘帽的事办好。全面落实产业奖补政策,把党的温暖要送到群众心里。该县产业办15名同志利用一周时间,加班加点完成贫困户产业资金兑付等6项任务,指导各乡镇落实产业奖补政策,以最快、最短时间兑付群众,确保全县贫困群众收入全面达标;全面开展扶贫政策落实培训,提高群众政策知晓度;全局干部职工分4个组,由局领导带队深入包扶村,按照“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逐项排查,确保政策应享尽享、帮扶措施有效到位、脱贫成效持续稳固,提升群众满意度;利用国庆时节,与群众同吃同劳动,提振群众信心,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小)让特色更加凸显,让品牌叫得更响
让农业特色更加凸显,让品牌叫得更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三门峡农业高质量发展,这是“三农人”走进新时代的重任。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三门峡海关共检验检疫出口食品农产品价值15.53亿元,同比增长64.7%,三门峡果汁、香菇、木耳等农产品正源源不断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三门峡市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特色农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
这仅是三门峡市特色农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活动期间,围绕乡村振兴这一目标,调研组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突出品牌打造、主体培育、产业融合为抓手,积极引导和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打造农产品品牌,倾力为开发乡村特色产品、打造乡村特色产品基地、培育乡村特色产品品牌,促进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施策,亮点纷呈。
11月6日,寺河山上,满园满坡的苹果已悉数入窑,只需要完成最后沉淀、醒果到最佳口感的蕴藏;而在尹庄镇的昌盛农业专业合作社香菇基地,分装车间机器轰鸣,满棚的香菇生机勃勃,积蓄着生命的力量……灵宝市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紧紧围绕“生产+加工+科技+营销”的全链条构建思路,着重在产品提质、精细加工、基础设施、技术研发等环节上下功夫,在持续整合扩大高海拔优势产区的种植规模、培育优化新品种栽培技术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全县域打造效果显著。活动开展以来,调研组一行深入果园、到香菇基地为提升打造品牌提出建议和意见。
渑池县的“两椒一药”已成为近年来叫得响的品牌。该县坚持“畜椒药”特色农业板块的发展定位,“两椒一药”种植面积突破42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42个,已初步建成北部、中部、南部花椒产业带。发展花椒28万亩、花椒专业村48个;辣椒产业区种植辣椒5万亩;丹参种植为主的中药材订单农业10万亩,打造张村丹参种植特色小镇和天沣农业5008亩“全国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点8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7.5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5万亩、绿色食品基地3500亩、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面积22.5万亩。
陕州区依据各乡镇地域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持续壮大“果、牧、菜、烟、菌、林”等特色产业。目前,全区种植果树34万亩,发展规模养殖场132个,种植蔬菜7.8万亩,发展食用菌5150万袋,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其中,红啤梨填补早熟市场空档的优势,通过技术扶持、土地流转引导群众发展红啤梨种植1200余亩,挂果面积800多亩,产品远销俄罗斯,全村集体收入仅此一项增收800多万元。“二仙坡”标准化生产模式可复制性,具有推广价值。
让特色农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让特色更特,让品牌更优,也是此次千名农业农村干部进基层的重要任务。
(小)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抓党建就是抓全局工作的“牛鼻子”。
积极抓好农业农村的机关党建,突出在农业龙头企业党建取得新的突破,用党建的高质量发展推动龙头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这次“千名农村农业农村干部进基层”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该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农业经营主体中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
10月15日,在清华大学,三门峡市2019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提质培训顺利开班,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孟至和、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鋆出席开班典礼。50名龙头企业带头人第一次走进中国第一学府接受为期一周的高规格培训,从《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解读到知名教授授课讲解多年研究成果等,新思想、新内容让学员大开眼界、醍醐灌顶,开拓了思路、提升了格局,受益匪浅。
10月21日下午,这批学员回来的第二天,一场由24名企业负责人和参加清华学习带头人的座谈会在市农业农村局召开。他们谈企业发展思路,谈学习收获感触畅所欲言。随后,针对他们开展的为期一周的培训在市农广校如期进行。何耀武在座谈会上寄语大家,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要做一个有情怀、有格局的农业人,心中有梦、肩上有担、脚下有路,以新的理念意识抓好发展,坚持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生产,以建设城市理念搞好乡村建设,尤其是搞好城乡融合发展,并抓好重点项目的落地实施。
不忘创业初心,坚定报国之志,跟党一起创业、奋斗……强化对创业创新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从培育“人才高地”跃变“党建高地”,连续半个月的培训,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此次活动的一个创新,突破了以往的规格和形式,也为高质量推动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开好了头、起好了步,打下坚实基础。
11月6日,在陕州区大营镇寺古洼村二仙坡绿色果业有限公司的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市农业农村局的一群年轻人走进果园,手持红旗,深情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二仙坡果业有限公司不仅苹果种得好,党建也抓得好,到这里取景制作快闪作品是市农业农村局抓党建的一个环节。
此次进基层活动,党员干部在龙头企业党建上下足了功夫。重点围绕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实施“党建六心工作法”(暨初心、齐心、留心、匠心、诚心、爱心),发挥九九一公司、二仙坡公司、振宇食品等龙头企业党建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学习宣传企业党建好做法、好经验,形成良好的氛围,为着力打造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非公党建三农新模式”打下基础。
(小)把主题教育贯穿活动始终
“坚持抓好‘三农工作’就是我们农业农村干部的初心和根本点……”9月29日下午,在市农业农村局会议室,一堂“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课正在进行。
党课从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9月16日至18日在我省调研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开始,讲到“牢记使命 增强责任担当”,从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什么到为什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何耀武提出三门峡的农业农村党员干部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根植于灵魂,把为人民的思想落实落深落细;要坚持抓好“三农工作”就是农业农村干部的初心和根本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找准责任担当,做好三门峡的生动实践……
把“千名农业农村干部进基层活动”与主题教育相结合,以主题教育为引领是此次活动的工作原则。本次进基层活动是主题教育一次必修课和实践课,两者同部署、同落实,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等主题教育的工作安排贯穿到了活动的全过程。
9月28日上午,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全体在职党员干部180人来到了灵宝市函谷关修德养廉馆和振宇红色文化基地参观学习,净化心灵、锤炼党性;9月30日,全体干部职工歌唱《国歌》《我和我的祖国》,满怀深情、歌声嘹亮;10月1日,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集体观看庆祝大会和阅兵式。豪情满胸、激情满怀,爱国情怀激荡人心。
主题教育在10月这个举国欢庆的特殊月份里更加丰富。4次主题推进会气氛热烈,与会的领导干部和各党支部书记发言踊跃;召开调查研究成果交流会,思想碰撞迸出智慧的火花;召开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找差距,局属20个党支部陆续开展相应活动,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思想大洗礼、党性大锤炼、作风大提升逐步收到明显成效;从赴卢氏重走长征路主题党日活动接受传统教育,到瞻仰周恩来总理视察大营纪念馆敬献花篮意义深远;11月初,启动了与市农行党建手拉手活动共谋乡村振兴大计;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41个远程教学站已启动在即……随着主题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三农人”爱党、爱祖国的情感更加坚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斗志更强。
据了解,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该局县级干部组织集中学习11次,以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调研成果交流、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找差距、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题组织研讨4次;20个党支部先后组织集中学习60余次,开设学习讲堂,每周1次集中学习,每名党员领学1篇文章。同时,各党支部书记按要求开展讲党课活动,领导班子成员讲党课12次。县级干部每天坚持自学1小时,每周集中学习1次;组织全体党员分数次集中观看了《初心永恒》《红色崤函映初心》《建军大业》《黄文秀》等视频;通过局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网络征集等渠道,尤其是通过千名干部进基层活动,共收集建议意见上千条,疏理出检视问题整改措施条数300余条,已完成整改200余条;“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行动整改问题156个,开展结对共建“手拉手”活动6次,开展志愿服务52次,党员干部办实事好事400余件。
把主题教育贯穿活动始终,使党员干部在务实工作中坚定初心信念,勇担使命责任,凝聚干事创业的热情,打造了一批政治思想过硬、工作能力强的“三农”队伍。
(小)以“五个振兴”夯实“十个一批”
带着任务走下去,怀着感情蹲下身,结下成果带回来。千名农业农村干部进基层活动绝不是挂在嘴上、留在纸上,而落到实处、见到真效。一张明白卡,是农业农村系统进基层服务公开的20多部热线电话明白卡;一个调研题纲,是下乡人员随身携带的各项涉农工作调研内容;一本工作台账,详实记录调研问题的方方面面;一本第四季度工作台账是进基层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具体到人、到事……短短两个月时间,1315名农业农村干部下基层,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激活了农村的“一池春水”,带着“十个一批”“战果”归来。
解决一批困难问题——
在进基层过程中,群众的困难问题五花八门,有咨询政策的,有请教技术的,有农资投诉的,大家都一一耐心解答。现场解答不了的,带回单位,在推进会上研究会商解决。活动中共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4000余个。
负责义马市的调研小组积极帮助河南新大义马养殖有限公司申报项目2个,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212万元;针对渑池县天池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搁浅”3年的难题,负责渑池的调研小组积极与省农业农村厅沟通协调,调整方案,经过不懈努力重启项目;湖滨区调研小组开展果树管理和花椒种植技术培训,指导生猪养殖、防疫,农村经济组织办理法人证书和企业场所问题得解决;卢氏县调研小组为东明镇当家村争取项目资金124.21万元,修建饮水设施,解决12个组群众饮水难问题,为横涧乡碾盘村争取项目资金30万元,修建公路等工程,解决群众“出行难”;灵宝调研小组指导南宋村流转土地1000亩,发展观光采摘以及休闲旅游农家乐,排查出函谷关镇梨湾源村200多户沼气厕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加强后期管护服务。
发展一批致富项目——
项目是支撑,项目是牵引。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提升。2019年,市农业农村局以项目为抓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谋划了5大类84个项目,总投资244.32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落地项目52个,占项目总数的62%,到位资金38.883亿元,是去年同期2.78亿元的近14倍。2020年,他们重点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三区、三园、一体”和“三品一标”农产品建设,谋划了9大类41个项目,预计总投资167.6亿元。在抓好短期项目谋划的同时,又与“十四五”规划相结合,又谋划出了一批千万元、上亿元的大项目,总投资近600亿,以此来充实项目储备。
渑池县仰韶文化田园综合体及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总投资67000万元,建设范围包括仰韶镇、洪阳镇、果园乡3个片区,包括种植养殖区、农业旅游观光园区等工程;龙康“中央厨房”重建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义马市金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升级改造扩建项目,计划投资4000万元,建设智能化兔舍、以养殖为基础发展“有益菌生物专用肥”生产基地;湖滨区沿黄生态经济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总投资9.7亿元,以湖大铁路沿线旅游开发为主线,立足“铁路时代”文化的旅游吸引点,打造集生态休闲、文化创意、产业突破、科技体验等于一体的“铁路时代”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高庙乡总投资5亿元的禹景田园综合体项目,将打造融科普型、生态型、体验型于一体的“一带八区”旅游休闲度假发展体系;东坡天鹅湖特色小镇项目总体规划占地1500亩,拟投资10亿元。灵宝市新入库产业扶贫项目14个,受益贫困户1850户。陕州区争取大项目3个,争取财政资金8650万元。建设2019年陕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治理项目和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
推广一批品种技术——
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解决“特而不优、散而不强”的短板,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60余种,提高单位种植(养殖)面积的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的净产出、让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生产力,受益群众 15万人次。渑池县先后在仰韶镇、天池镇发展105个小麦小区试验、60余亩小麦示范试验、100亩花生以及10个品种比较试验和示范试验研究;在洪阳镇3个村引进单生贵族、中顺805等高产优质辣椒新品种,示范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发展新品种高效正宏贵妃南瓜示范1000亩。湖滨区农业农村局与高庙乡杨虎山村黄鹿坡组展开新技术示范推广合作,小麦绿色集成技术模式示范推广面积230亩,并进行旱地小麦8个品种比较实验,为旱地小麦品种更新换代和丰产丰收打下基础。灵宝推广小麦、玉米等新品种22项,蔬菜新品种5项。卢氏推广玉、木耳、黄花菜等种植新技术6项。陕州区推广苹果、葡萄等新品种18个,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果园水肥一体化技等新技术7项。义马推介小麦规范化耕作播种技术、夏玉米免耕机播栽培技术、夏大豆免耕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等农业新技术16项。
促进一批产品销售——
让种得好变成卖得好。
灵宝市阳店镇李曲村3000余亩红不软鲜桃出现滞销,进基层小分队就鲜桃销售问题现场调研,组成由政府、村委、企业三方共同推动电商销售活动,短短10天网络促销8000单、2万公斤鲜桃。义马县农业干部自行制作美篇《义马程村郭师傅60亩黄桃喜获丰收,两块一斤就能买,果甜树矮欢迎采摘!》促销增收,2万余斤黄桃价格卖到2元到20元不等,收入近15万元。
全市通过举办“丰收中原、老家河南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灵宝苹果采摘季”、组织参加第四届山西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等渠道,扩大助销我市农产品销售2000余吨;梳理整理出全市电商名录,印发1万份发放群众手中。渑池县以“我的丰收我的节”为主题,借助中国农民丰收节契机,充分利用网络直播活动等将丹参、仰韶大杏、仰韶牛心柿、仰韶贡米四大地理标志产品,和花椒、辣椒等特色农产品融入节目,让种植大户走上舞台推广,销售蜂蜜、小米等农副产品48吨、销售额220万元,真正让渑池特色农产品品牌在更广范围动起来、走出去。灵宝市通过制作、转发美篇、举办农产品展销等方式销售玉米、夏黑葡萄、提子等农产品98吨,销售额130多万元。陕州区联络邀请广西、贵州等地果商,在嘎啦、美八等早中熟苹果成熟期到生产基地,通过看、鉴、品等活动帮助果农销售苹果200吨。
建设一批生产基地——
按照“突出特色、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工程,用典型搞示范,用典型传帮带。本次活动期间,全市共建设完成标准化生产基地67个。
渑池县新发展蔬菜生产、食用菌等温棚100余栋,农业温棚设施总数达到1000余栋,占地2000余亩,初步形成以天池镇石泉村日光温室茄果类蔬菜、张村镇杜家村小米椒大棚蔬菜、英豪东七里村大棚时令速生蔬菜、洪阳镇柳庄村大棚蔬菜等为主的蔬菜产业设施基地;以天池镇张大池村麦茬萝卜、陈村乡西段村外销香菜、张村镇河南庄村红萝卜等露地高效为主的蔬菜产业基地;以英豪镇姜王庄村、富村等为主香菇产业基地。卢氏县借助产业扶贫的优惠政策,先后建成一批产业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带贫能力强的产业基地。杜关镇民湾产业扶贫基地90个香菇大棚90个、38个蔬菜大棚,带动83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实现稳定增收脱贫;官道口绿色(有机)果品基地总收入7600余万元,年纯收入2900余万元,通过公司流转土地,增加农民土地流转费用175万元,带动农民务工1000余人,年增加农民收入2880余万元,每年吸引10万果农、游客生态观光学习;卢氏县凤凰山猕猴桃生态观光园项目一期总投资1亿元,建成1800亩、35万株猕猴桃种植标准化基地;东明镇当家山核桃科技扶贫示范园流转土地2000亩,集科技示范、技能培训等为一体区,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帮扶76户贫困农户脱贫。湖滨区确立陈宋坡无公害蔬菜基地、三门峡恒盛食用菌种植基地、三门峡天赐蓝莓基地、三门峡宏翔果蔬种植基地、湖滨区火龙果种植基地等生产基地8个,产创产值2000万,累计带动农户及农业企业1000多户。
树立一批示范典型——
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共树立先进人物典型22名,产业发展典型120个。
陕州区大营镇吕家崖村采取“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成立三门峡绿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40余亩建成高效日光温室示范园区,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11户贫困户就业脱贫,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壮大后,每年拿出80余万元为全村村民免费办理保险,交电视收视费,为130余名7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发放1000元生活补助,5名9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发放2000元生活补助。
卢氏县横涧乡淤泥河村的三门峡宝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突出桑蚕综合利用,相继开发桑叶茶、桑叶面等新产品,着力培育休闲观光农业新业态,带动农户增收,旅游旺季每户每天纯收入500元以上;卢氏县林海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生产食用菌3000万袋,带动1030户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该公司总经理张海庆,主导建设卢氏县涧北食用菌菌棒加工基地,并在全县发展3个菌棒加工基地和13个出菇基地,带动农户3115户,6100多人从事食用菌种植增收致富,户年均收入超过2万元,并使香菇菌袋单棒产量提升30%,形成了“按季生产、干鲜交替、全年有菇、四季上市”的新模式,推动了卢氏县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受到国家及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该公司先后被评为市级项目建设先进企业、市级扶贫先进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卢氏县香盛轩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卢峰十多年来引领社员发展核桃规范种植,先后建成500亩“香盛轩”绿色食品核桃生产基地、2000亩核桃科技扶贫示范园,帮助农户销售核桃苗木46.5万株、鲜果12万公斤、干果6万公斤、核桃仁4000公斤,带动全县核桃产业蓬勃发展,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称号; 王鑫华,东明镇北苏村第一书记,被群众亲切的称为“拄拐书记”,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建设标准食用菌大棚10个,种植羊肚菌1500㎡,玉木耳、黑木耳各3万袋;获省市县科技成果及荣誉65项,获省、市、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三门峡市劳动模范、三门峡市优秀专家称号。
渑池坡头乡“中原花椒第一村”不召寨,种植花椒3500多亩,年产值2000余万元,其中户均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占到全村30%;5万元以上占到全村60%。带动全村56户贫困户和其它农户参与花椒种植等,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村集体年增收3万元以上。
三门峡恒盛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采取“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种安排、统一菌袋制作、分散出菇管理、统一冷库存放、统一产品组织销售”的发展模式带动发展菌类产业、助力脱贫致富,累计带动农户及农业企业150 多户,发展菌类生产500 多万袋,累计生产、组织销售香菇鲜品5000 多吨,创社会效益5000 多万元; 陕州区张茅乡清泉沟村种植谷子600亩,年经济效益240万元。所生产的小米色泽金黄,籽粒圆大,粘糯醇香供不应求。已经注册“清泉”等多个品牌,属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黄梨姑娘宁海霞,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创业,目前建立黄梨、西洋红梨、玉露香梨等基地300余亩,同时在卢氏带动玉露香梨基地5000亩……
促进一批新型业态——
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的号召,全市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到43个,家庭农场430个,全市各类休闲观光、都市生态旅游园区242家。三门峡天地网中药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公司+电商+基地+农户”运作模式,改变当地农业种植结构,形成和带动高效农业发展,2018年,仅陕州区观音堂镇种植药材5200亩,仅柴胡一项一次性引导扶持500多户种植2500余亩,亩产值5000元左右。
金秋果业公司2005年开始做苹果的外贸出口业务,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果品出口公司。2012年,开始转型做国内贸易,2014年转型发展电商,目前,已经成为全国名列前茅的苹果电商,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成为我市的超大型果品经销企业。
陕州区张湾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采用“合作社+专家团队+基地+农户”模式,推广“两减一节一增”技术,利用当地光热资源丰富,土壤富钾的优势,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生产优质早熟西瓜、红薯,走出一条发展特色高效产业的新路子,使陈庄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西瓜专业村。
渑池县通过整合“邮乐购”“云书网”等资源,累计建成农村电子商务点413个。全县236个行政村、60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5个家庭农场实现全覆盖;建成5000平方米物流仓储中心2座,200平米的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和200平方米的特色产品体验馆各1个;建设益农信息社191个,全县农村电商上线产品达200多种,各站点年均代缴代收电费、水费、电话费100余万人次,代购代销各类物品3万余件(次),通过农村电商平台年均交易额实现5800余万元。
打造一批党建样板——
党的建设是一切工作的统领。
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石。灵宝城关镇牛庄村是省级文明村,村两委建立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被三门峡市评为“三年强基工程”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亩乡美丽乡村示范村庄里村以特色农业种植、交通运输和建筑等第三产业为主,实现农民人均收入1.2万元,集体收入5万元,先后两次被评为灵宝市“五星级农村党支部”。
党建样板具有可借鉴推广作用。“支部履诺促发展、党员践诺葆先进”,陕州区吕家崖村党总支以“农村党建三年强基工程”为统揽,驰而不息抓班子带队伍,锲而不舍建机制促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大动力;原店镇郭家村党支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村两委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全体群众承担各类费用达80余万元。郭家村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到郭家村视察党建工作,对村党建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党建引领、支部搭桥、党员铺路”,店子乡栗子坪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先后筹措资金90余万元,新建党员活动阵地等,达到了争创“五星级”党支部条件,开展“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有15名党员参加了党员积分管理,办好事600余件,“四必到四必防”25人,送出关爱金基金9000多元。
理论来源于实践。6个小组先后完成《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田园综合体三门峡实践思考》《渑池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农业产业技术服务需求调查报告》《义马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践及思考》《义马市农民教育培训现状及需求》《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灵宝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三门峡市中药材生产调研报告》《卢氏县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等涉及技术服务、电商调查、新品种推广等调研报告62篇,编印成书。
锤炼一批干部队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315名农业农村干部职工进基层,把办公室、会议室搬到田间地头、搬进企业,锤炼了党性、转变了作风、提升了能力、丰富了素养;到农村与农民群众、经营主体带头人交朋友,促膝拉家常,聆听群众心声,真正把群众的“心事”当成“大事”来做,把“难事”当作“实事”来抓,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向党和人民递交一份合格共产党员的满意答卷!
潮平岸阔风正劲,扬帆起航正当时。
“千名农业农村干部进基层”活动已进入一个新的高潮,意气风发地走在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的长征路上,三门峡“三农人”百尽竿头更进一步,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希望,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定会书写出新时代三门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