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新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14:3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英语新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英语新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小学英语新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小学英语新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摘要:

新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如:缺乏教学目标意识、缺乏教案生成能力、缺乏课堂观察能力、缺乏表扬评价策略以及其他常见课堂教学问题,列举了一些实例。教师应该在平时课堂上有意识的进行自我训练,通过细摩录像课、多磨常态课、勤录录像课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课堂操作能力。

二、小学英语新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一)、缺乏教学目标意识

1、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使用各类游戏方式吸引学生,热热闹闹一堂课,课后冷静反思一下,有些游戏耗时低效,表面上学生非常高兴但课堂实效性不高。例如:一位从教两年从其他学科转行教英语的教师A,在教授I can play basketball well这一句话时,带篮球进入课堂。采用实物方式教授basketball是非常好的呈现新知方式,但是教师A在教室内传球操练basketball发音长达10分钟。学生的气氛很热烈,注意力放在了接传篮球上,而忽视了语言的强化。在后面的任务达成阶段,学生普遍暴露问题,学生在使用I can play basketball well进行表达时出现问题。教师A不得不停下来重新巩固这句话。再如,教师B,教龄半年的教师,本课是新标准英语第六册第一模块的内容。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够使用What did you do?询问过去行为,并使用过去式I made a cake进行回答。教师B分别在前、中、后三段时间安排了学生的展示活动。整堂课纪律涣散,课堂效率低。课后询问教师B,为什么这么设计环节。教师B回答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多放手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所以让学生到台前进行表演活动。通过交谈感觉到教师B有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意识很好,但是教学环节为教学目标服务意识淡薄,课堂操作能力不足。像这种让学生使用过去式的调查活动一般放在任务达成环节,在前面新语言项目呈现、操练和练习等环节为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后,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才会使用新语言去做事情。教师B的前两次展示活动很耗时,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掌握熟练就匆匆展示,部分参与展示的学生会羞涩、胆怯、不自信。同时教师B缺乏上课的经验,教师的注意力过多的关注台上表演的学生,而忽视绝大多数台下的学生,所以出现纪律混乱的现象。

2、解决对策

1)、始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进行备课

确立教学目标是备课过程中最终要的环节,确立教学目标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只有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的教学环节才是有效环节,所有教学内容的确立都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上两个案例,两位教师为了活动而设置活动,设计教学环节的目的是什么,自己本身就很模糊。

2)、三次备课,勤思考,常反思 于漪老师的“三备法”,为新手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备课借鉴。她的方法是一个课备三次课:第一次备课,自己独立深入钻研,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第二次备课,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那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第三次备课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整理自己的教学策略(肖成全,2006)。这样的备课有利于新手教师独立思考,吸纳优秀教师的经验,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二)、缺乏教案生成能力

1、案例分析

新手教师备课时会将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写在备课本上,上课时“备课”变成了“背课”,一步一步让学生往这条路上走,一方面急切的盼望着学生说出自己心目中的标准答案,另一方面又会被学生的求异思维弄得不知所措。例如,教师C,在教授一个较难长句时,已经操练了很长时间,在后面的提问检查环节,发现三、四个同学读得不好,便认为自己前面练得不够,再进行整句的齐读,采用Little Teacher(小老师领读)、Woodman(木头人)等游戏进行操练。结果把后面的教学环节全部打乱了。课后询问教师C,她解释到当发现学生学不会时,她就全慌了,忘记了后面的环节步骤。整堂课学生齐读太多,虽然也变换了一些方式,但是都属于机械的操练,个别提问很少。于是学生无精打采,感到很疲劳很无聊。教师D,教授新标准《英语》第五册第七模块第二单元They can’t walk.学习目标语句This little girl can’t walk.Her father helps her.教学内容分为四幅图,每幅图有两句话表达某人不能做的事情和别人帮助了他(她)。教师在处理第一幅图时,采用看图说话、出示听力问题(Who can’t walk? Who helps her?)、学生回答等方式进行。在进行第二幅图描述时,学生已猜出老师的意图,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说明问题设置过于简单了,教师应及时调整教案将后面的内容由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探讨获得知识,而不应再按照自己原先的教案设计,从听力引入,一步一步繁琐的步骤进行了。

以上两个案例说明新手教师缺乏课堂教案生成能力。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教学中有许多不确定性,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和学生的表现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让设计发挥到更有效的程度。

2、解决对策

1)、备课时多预设

因为新手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所以备课要更加细致更加周密,充分设计学生互动形式、互动的内容。养成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习惯,预设到提出后问题后学生会得出什么样的回答,每种回答应该再怎样去引导他们朝既定目标去发展。当然教学中有很多不可预测性,但是新手教师还是应该尽量考虑多种方案的预设,一旦发生一些特殊情况,新教师才会胸有成竹去处理。

2)、有意识进行自我训练

教案的生成能力是一项综合的教学技能。凡是“技能”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获得。新手教师要有意识进行自我训练,提高教学技能的自我磨练意识,将自我训练的落实都每一节课中去。养成反思习惯,无论是课堂中的得意之处,还是糟糕的环节,都是自我训练的第一手教材,对自己来说都非常有研究价值。

(三)、缺乏课堂观察能力

1、案例分析

在一次听课中发现教师E叫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该生没有答对,教师E急于寻找下一个同学回答而忘记了让这位同学坐下,很长时间他一直站在那个角落里。后来听课教师过去告诉他可以坐下了,他才坐下。课后询问教师E,她说脑子里一直在想下一步骤是什么,于是没有看见那个角落里的孩子还站在。通过这个案例我们看出新手教师缺乏课堂观察能力。

根据富勒的教师关注理论,将教师的发展阶段分为:“任教前关注阶段”、“早期求生阶段”、“关注教学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新手教师刚刚经历从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的转换,此时他们课堂中的学生是处于相对被忽视的位置。如何促进新手教师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关注成为促进他们专业发展的必要内容(张洪亮,2010)。

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或偶然)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学反应的行为方式(张洪亮,2010)。通过有效的观察教师才能够把握住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反应,了解教学效果,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2、解决对策

对学生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观察。可以确定几个重点观察的对象,时刻提醒自己要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采用扫视、注视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或记住这个事件,课下找相关学生谈话。对观察到的现象要进行细致分析,客观评价事实,以免错怪学生。

(四)、缺乏即时表扬评价策略

1、案例分析

课堂评价内容非常广泛,如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等,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的评价策略也会逐步增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即时表扬评价是最基础的一种评价方式。有位教师说:一个人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会发挥到80%、90%,甚至更多。正确的评价可是学生受到激励,从此扬起奋进的风帆,朝着既定的目标而不断地努力;反之,则使学生受到伤害和打击从此萎靡不振,不愿去做本该做的事情(张洪亮,2010)。新手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即时表扬评价意识和策略。例如:教师F,教龄半年,一堂课下来基本没有表扬学生,也无评价其他方式。在听完课后给他一些建议。第二次听课,发现有进步,加入了小组竞赛得分评价机制,使用Good.Very good.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课后评课首先表扬教师F有了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意识。给她的建议是:表扬学生是发现“进步”的过程,是师生心灵碰撞的过程,教师的眼神和体态语都要给予学生一种感觉,教师的表扬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真诚的赞扬,而不只是机械的对所有学生都使用Good.Very good.进行评价。

2、解决策略

1)、走进学生,情感沟通,体现真诚

按照课程开设情况,小学英语课每周2-3节,每个专职小学英语教师平均执教3-6个班级。一位英语老师进入单个班的时间每周两次,所教学生人数众多,导致部分老师长达半年时间还叫不出部分学生的名字。建议英语教师向语文、数学老师学习多靠靠班,与学生多接触,渐渐会与学生产生深厚感情。这时对于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关注。当发现他们有点滴进步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表扬学生自然出于真心。

2)、关注个体,个性评语,体现针对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对学生的评语不应是一个模式,而是应当体现个性差异。例如:当调查学生去哪儿旅游时,教师问学生Where did you go on holiday? 学生回答I went to Beiijing.教师评价:Oh, I went to Beijing ,too.I like the Great Wall and Summer Palace.Where do you like best in Beijing?一连串的追问中让学生感觉到与教师分享信息的快乐。评价的针对不仅仅体现在对学生个体的关注,还包括习惯的评价、学习方法的评价、情感态度的评价和小组合作团队意识的评价等等各个方面。

三、给小学英语新手教师的几点建议

新手教师刚刚走向工作岗位,面对由学生到教师的社会角色的转换,面对自己“实践性知识”的匮乏,新手教师不免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如何走出困境?这需要新手教师练好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在平时的每一节常态课上要有意的进行自我训练。以下提供给新手教师临摹和实践课堂的几点做法:

(一)、细摩录像课

在几次与新手教师一起观摩现场优质课比赛时,由于执教教师现场操作的活动变化很快,发现新手教师无法记录下来。听课后进行讨论时,新手教师对几个亮点的片段或活动记忆深刻,对整堂的评价是“感觉很好”,但却说不出具体的内容。与听现场相比,细细的观摩录像课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途径,因为学习录像课是在学习“活”的教学法。对于新手教师来说,观摩录像课不贪图看了多少节,但求一节课反复看,看“精”、看“深”。第一遍观看后,整理出比赛的教材、文本(有时比赛所用的题材与我们使用课本和册别不一样)。先把教材文本整理出来,才能看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推理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第二遍观看时,详细记录教师的语言、幻灯片的使用、板书的作用和学生的语言。听课教师往往过多关注执教教师,其实学生的语言也非常重要,提倡“以学论教”,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来体会执教教师巧妙的设问,体会课堂中动态的生成。然后,画出本节课的流程图,思考执教教师设置哪些主要环节,每一个环节的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布局设计。这样有利于理解执教教师所设计的环节如何紧扣教学目标的,能够看出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怎样一步步完成小目标,最终完成大目标的。最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思考自己可以从录像课中借鉴什么。新手教师一般都是从临摹优秀课例开始研究思考课堂教学的,但临摹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努力寻找优秀课例中的理性支点。如果只是停留在模仿教学技巧上,这样的临摹会成为“无意义的模仿”。

(二)、多磨常态课

小学英语教师一般教授2-5个平行班,一个教案要上2-5遍,如果只是机械的重复上课的内容,会感到枯燥和乏味的。如果换一种心态,将每一次上课看做一次实验,这时课堂上的一点点小发现都给自己带来喜悦的心情。每天的上课有这么多磨课的机会为什么不用呢?在磨课中,可以改掉自己的小毛病,可以更深入的观察学生,可以实践自己两种或三种的教学思路。

(三)、勤录录像课

现在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家庭或学校都能提供录像机或照相机(有录像功能),如果想自己录课的话,再要一台录像架就可以了。将自己的课录下来,观察分析自己的录像课,这就好像在给自己照镜子一样,能够查摆自己的一些问题,如教态是否好、语言是否简练,model是否做的成功等等。定期给自己录录课,是一种更直观、更深入的反思方式。

近年来笔者所在城镇90%的师范院校大学生都分配到偏远的山区,希望更多关注这些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教师,给他们提供宽松的职初工作环境,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引导他们潜心钻研教学业务,增强他们的职业责任感,为他们的职业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堂教学问题查摆—自我查摆

东川中心小学 熊卫东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面临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使教学更有效,尽管我们下了功夫想了许多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课堂教学中

一、课程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1、过度扩张

2、唯“教材”意识仍旧非常强烈。

3、是缺少预设外的课堂现场生成。

4、教案的编写从网上下载或资料从网上摘抄,而不是自己吃透教材的归结,教案的教学三维目标清晰,描述正确,但实际教学却远离教学目标。

二、课堂结构不合理

1、该讲的不讲。

2、该导的不导。

3、该问的不问。

4、该读的不读。

5、该练的不练。

三、运用教学媒体盲目化

一味的依赖多媒体课件,一节课下来老师的板书一个字都没有。、四、课堂活动品质不高

1、课堂问题缺乏思维含量。

2、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弱。

3、学生缺乏合作交往方法。

4、只注重学生认知活动,不注重其体验、领悟、想象活动。

第二篇:英语课堂教学常见问题教师调查问卷

英语课堂教学常见问题教师调查问卷

1.你的课前教学准备是否充分?()

A.是B.否C.一般

2.你是否能够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A.是B.否C.一般

3.你课前是否备有教案?()

A.是B.否C.一般

4.你的教学内容是否正确、科学、系统?()

A.是B.否C.一般

5.你的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形式是否多样?()

A.是B.否C.一般

6.你的教学内容是否利用多媒体课件?()

A.是B.否C.一般

7.你的课堂教学是否体现了教学的目的、任务要求?()

A.是B.否C.一般

8.你的教法是否灵活、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A.是B.否C.一般

9.你的教学组织是否得力、是否贯穿始终?()

A.是B.否C.一般

10.你的课题导入是否简洁、自然、有道理?()

A.是B.否C.一般

11.你的讲解是否合理、条理是否清晰?()

A.是B.否C.一般

12.你是否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问题讨论?()

A.是B.否C.一般

13.你的教学过度是否自然?()

A.是B.否C.一般

14.你的语言表达是否得当、是否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

A.是B.否C.一般

15.你的板书是否自然、简洁、字体规范?()

A.是B.否C.一般

16.学生是否注意力集中、思维是否活跃、情绪是否高涨?()

A.是B.否C.一般

17.课堂秩序是否良好,学生是否积极投入?()

A.是B.否C.一般

18.教学评价的作用是否良好?()

A.是B.否C.一般

19.课件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紧密结合教学重点?()

A.是B.否C.一般

20.是否针A.是B.否C.一般

你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展示、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下面是对20名英语教师的调查问卷的得出的结论。

英语课堂教学常见问题教师调查问卷

1.你的课前教学准备是否充分?()

A.是B.否C.一般

95%的英语教师课前教学准备充分

2.你是否能够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A.是B.否C.一般

94%的英语教师能够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3.你课前是否备有教案?()

A.是B.否C.一般

99%的英语教师课前备有教案

4.你的教学内容是否正确、科学、系统?()

A.是B.否C.一般

93%的英语教师教学内容正确、科学、系统

5.你的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形式是否多样?()

A.是B.否C.一般

85%的英语教师教学内容充实、教学形式是否多

6.你的教学内容是否利用多媒体课件?()

A.是B.否C.一般

60%的英语教师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

7.你的课堂教学是否体现了教学的目的、任务要求?()

A.是B.否C.一般

96%的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体现了教学的目的、任务要求

8.你的教法是否灵活、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A.是B.否C.一般

83%的英语教师教法灵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9.你的教学组织是否得力、是否贯穿始终?()

A.是B.否C.一般

85%的英语教师教学组织得力、贯穿始终

10.你的课题导入是否简洁、自然、有道理?()

A.是B.否C.一般

79%的英语教师课题导入简洁、自然、有道理

11.你的讲解是否合理、条理是否清晰?()

A.是B.否C.一般

%的英语教师讲解合理、条理是否清晰

12.你是否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问题讨论?()

A.是B.否C.一般

89%的英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问题讨论。

13.你的教学过度是否自然?()

A.是B.否C.一般

83%的英语教师教学过度自然

14.你的语言表达是否得当、是否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

A.是B.否C.一般

75%的英语教师语言表达是否得当、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

15.你的板书是否自然、简洁、字体规范?()

A.是B.否C.一般

86%的英语教师板书自然、简洁、字体规范

16.学生是否注意力集中、思维是否活跃、情绪是否高涨?()

A.是B.否C.一般

91%的英语教师学生是否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情绪是否高涨

17.课堂秩序是否良好,学生是否积极投入?()

A.是B.否C.一般

80%的英语教师课堂秩序是否良好,学生积极投入

18.教学评价的作用是否良好?()

A.是B.否C.一般

85%的英语教师教学评价的作用良好

19.课件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紧密结合教学重点?()

A.是B.否C.一般

94%的英语教师课件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紧密结合教学重点

A.是B.否C.一般

20.你是否针你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展示、有助于学生的理解?(A.是B.否C.一般

95%的英语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展示,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第三篇:小学英语新教师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分析范文

小学英语新教师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分析

近几年,我县各小学引进了不少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大大地壮大了英语教师队伍,为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他们有活力、干劲十足、精力充沛且思想活跃,可塑性很强,他们带着美好的理想和对工作的幻想步入工作单位,但踏入工作岗位后才发现自己缺乏实践,缺乏冷静,缺乏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现分析如下:

问题一:为教书而教书,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案例:一堂小学三年级《牛津小学英语3A》Unit7It’s nice这位新教师的教学安排是这样的:一开始就呈现8个服装图片,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学生把每幅图都用I can see a„描述一遍,再想到用教材中的一个句型:Look at the„每幅图再用这个句型说一遍,接下来是介绍今天的知识点:如Is the T-shirt very smart?用中文解释smart, beautiful, pretty等,后面教学安排中因为本单元B部分还有句型This is his/her„,于是该教师又对he-his/she-her加以介绍,让学生做替换练习,还增加使用句型She has a new blouse, look at her blouse, it’s„和He has a new shirt, look at his shirt, it’s smart等,因为知识没有系统性,只是因为教材当中有这些句型,就要在这节课一股脑儿的灌输给学生,学生根本无法达到通过这一堂课就把所有的内容掌握,更谈不上运用知识于日常生活当中。这是一堂典型的为教书而教书的课。

原因分析:

新教师在大学里主要学习的科目还是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老三门”,而这些课程在内容上脱离目前教学的需要,也与基础教育改革有一定距离,许多学生都是为了考试而学,很多新教师很难把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受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观念的影响还很大,他们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把教材上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就完成了任务。

理论指导: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教材?许多教师把教材理解为教科书,认为教科书就是教材的全部,就是教学内容。《中国大百科 教育卷》对教材的解释是:根据一定学科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这说明了教材只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材料,英语教材是

根据英语这门学科所编写的知识技能体系,是要求教师很好地处理这一材料,因此,教材本身不足以成为教学权威来控制和规范教与学。正如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小学英语教学,就是应该把教材中提供的这一例子,运用到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每一个兴趣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言,并逐步达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由此,可得出结论:教学内容有别于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是相对静态的,稳定的。教学内容则是动态的,与教学情境相联系。教学内容需要有效建构,科学开发,才能使课堂追求高效。

建议:

新教师要上好课,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切实把握住教材,分析学生的方方面面。课上得要有深度,适度的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备课中,注意理清思路,精妙设计,结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设计课堂。应做好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一定要突出重点。且要牢记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课堂教学并非是“师教生学”,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即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 by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2、明确要突破的难点,要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研究,领会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理解教材内容,这些内容安排的目的是什么,怎样用好这些内容。教师在把握教材实质的同时,又要跳出教材,要 “用教材”,而不能仅仅是 “教教材”。把静止的教材变成鲜活的知识,并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的组织教学;也可在教学进程申,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和处理,同时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刚才的课例处理建议:先对教材进行合理重组,把教学内容定位在本单元Part A中的Picture1&2,教学内容就应该是Look at his/her/my „ It’s smart/pretty.Part B只要学习与A部分有关的单词shirt, blouse和与这两个单词有些相近的或同一个季节穿的T-shirt, skirt和dress.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这几件服装,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提问What can you see on the screen? 当学生回答出一个物品如shirt时,老师应乘热打铁马上导入新授Look at the shirt, what color?这样在与学生自然交流中逐步深入,并将西方文化自然渗透到教学中(赞美他人新买的东西可以说It’s smart.等),教师可以通过体态语(翘起大拇指),让学生领会,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相对真实的场景,服装与人物要联系起来,新授单词应放入到句型当中,并形成对话,合理安排各类学生活动如pair work, group work等等,教师要通过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或模拟实践的机会,突出“语用”。

问题二:为传授知识,被课件牵着鼻子走

案例:一堂小学三年级《牛津小学英语3A》Unit5 How are you?这是一位刚毕业的新教师,她的教学安排是这样的:几句简单的日常交际Free talk之后,开始呈现新知,PPT上出现Nancy人物,屏幕上声音出来How are you?和答句Fine, thank you.然后全班齐读,人物再换成Miss Li,同样操作,然后放到Chant当中,学生再跟读,接下来再告诉学生,回答句还有Not bad, Not so good,甚至还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总结How are you? 一共有三个答句Fine, thank you.Not bad, thank you.Not so good.最后,全班学生打开书跟录音朗读,完成教学任务。

原因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在这一新形势下,年轻的一代接受的更加快一些,于是乎有的新教师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计算机,对其他常规教学手段不屑一顾。在某些公开课上,甚至看到一些教师纯粹以屏幕替代小黑板与挂图,还以用了计算机而颇为得意。然而,他们忽视了师生的及时沟通与交流是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而把多媒体课件的精心设计作为备课时的首要思考,使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工具地位转变成为课堂的主体——至少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会如此。师生互动则因为其不确定性而成多媒体课件的累赘,于是课堂变成了一种新的灌输教育——老师展示媒体资料,学生成为“影院”观众;老师演示相关课件,学生看着屏幕跟读。必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时间被挤压,课堂成了简单的学生与多媒体的互动。不仅学生成不了课堂主体,老师都快成了设备的一部分。教师和学生都围着多媒体课件团团转而无暇他顾。

理论指导:

大背景下,教学观念的转变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更为小学英语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它利用其强大的交互特性和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的综合处理能力,创造了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改

变了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多媒体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忽视了英语课的“交际性”特点,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精心的设计,采取适合的方式,制作出适合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是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实现和支持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必须服务于教学,其目的是改革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质量。

建议:

1、运用多媒体是为了建立多种感觉通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解运用能力。多媒体应起的作用是为学生创设情境,而好的教学情境能使情景、画面、色彩和语言效果或其他故事情节等等汇聚一起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初步感化事物,然后跟随教师的诱导,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因此有效地利用教学情景不仅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的欲望,还应该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知识,让知识深入浅出。刚才的课例处理建议:利用学生身边活生生的生活场景与学生交流学习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让学生真实感知这一交际用语,随着学生模仿、理解逐渐过渡到运用之后,课件制作出教材人物甚至是卡通人物,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场景,把语言加以运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多媒体的运用要适度,从实际出发,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要点,并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时机。再举一个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例:一堂小学六年级《牛津小学英语6A》Unit7 At Christmas教师没有从头至尾运用多媒体手段,而是从教学内容实际出发,在开始教学导入时,运用多媒体呈现一棵Christmas tree, 在这棵圣诞树上有很多礼物,这些礼物正好是今天所要讲授的单词,该教师没有被课件牵着鼻子走,第一个物品watch点击出来后,适时地运用于本单元的句型Whose watch is it?马上与生活实际联系,教师手中的watch,学生手腕上的watch,遵循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学生在运用中学会一个个的单词,同时在必要时在多媒体当中使用比较教学法,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演示记忆单词的方法,如wallet与purse,comb与limb的比较,合成词的构词法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一目了然,且使学生印象极为深刻,完全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策

略。最后利用多媒体编写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老师还设计出带有娱乐性的练习,轻松巩固了已学习知识,老师也通过练习的反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知识的巩固更为扎实,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

问题三:小学英语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存在问题

案例:一堂小学二年级《牛津小学英语2A》Unit3 Look at the moon该教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课件制作非常精致,整个教学过程符合新的教学理念:合理组织安排教材内容,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并加以拓展,科学合理地进行了教材重组,但在内容安排上出现了一个严重的语法错误,他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教学场景:屏幕上有各种各样的太阳和月亮,大的、小的、红色的、黄色的,然后让学生进行描述a small sun, a big moon, a yellow sun, a red sun„我们都知道sun, moon是专有名词,它们的前面用the修饰,它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原因分析:

教师的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学里学的知识不够扎实。教师的学历与知识含量不相匹配,与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相比,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如下问题:语音不够标准;不能用英语自如地驾驭课堂、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语法错误:书写不规范,不注意字母的大小写、笔顺、格式及标点符号等,语言专业知识与技能没有达到英语专业大学专科的水平,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令人担忧。

理论指导: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基本原则,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个人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做到一专多能,多才多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语言专业知识、相关的理论素养、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等方面。其具体要求为: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能熟练地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具有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活动、制作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等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创设丰富的英语学习环境,具有能歌善舞、能写善画的艺术才能;性格活泼,有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口语自然流利,语音语调正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素养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

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中,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养。

建议:

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量说英语,刺激学生的听觉神经,诱导他们的新异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英语教师,把英语课上得生动,首先要借助语言的魅力,老师的语言魅力哪里来,教师自身的英语素养的提高是关键,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要下大功夫通过语音关。方法是口语学习的关键是要模仿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的英语朗读,如可以选择新概念第二或第三册。再配合其他学习,如与人聊天,看电视,听广播,等等,口语水平会得到显著提高。还有就是大量阅读简写本的文学名著和其他简易读物,以此来培养对英语的感性认识,学习英语是为了使用,因此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复述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寻找想要用的语言素材和表达方式。关键是在于坚持,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教师的语言魅力会逐步形成。

英语作为“教育面向世界”的重要学科,在新形势下它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青年教师是一个学校的支柱,随着现代教师队伍越来越年轻化,抓好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学校要努力做好这项工作,使青年教师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教师。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问题1:太在篇章上做文章,过多过细地分析文本而忽略重点语句的教学。

对策:教师应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吃透文本的重难点,结合文本所在单元,备课时较系统地归纳出单元训练重点,有指向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在实践性环节上设计可以更充分一些,可以让学生通过课文,联系生活中看到的人、事、物,来做一定的迁移,还可以和写作指导结合得更紧密一些,这样就使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更加充分。

比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夹竹桃》这篇文章,有两个出彩的地方。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几个句子是概括地写:“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写夹竹桃在春、夏、秋三季的形象,老师让学生通过概括的语句调动想象,让学生自己来描绘想象得到的画面,并且反复朗读,加强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又如幻想的一段,让学生用模仿的句式来造句,如果能多花点力气,多花点时间,如果老师不给学生点明,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普通事物中发现其美妙的意趣,也是可以的。

问题2:问题的提出有的过于繁琐,有的偏离语文。

对策:一篇文章问题不易过多,过细。应设计围绕一个大问题逐步深入,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递进似地悟出教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提出好的、到位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好,那要看问题解决的实质是什么?语文的问题不能是单纯的追求“非语文的(如科学常识、道德伦理、历史地理等)”,如果产生了“非语文”的问题,允许学生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为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服务。在问题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渗透的关系,相互依托。有时我们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无法解决。冲着这一点,就可以说明备课不够充分,学生的学习底细摸得不够清楚,或许从另个方面说明教师的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已迫在眉睫。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所以学生可能会出现许多意外的问题,也就是说与本课的教学无关,教师要注意掌握分寸,实在不需要解决的,教师要艺术性避开,但不要伤害学生的积极性。需要解决,又无关紧要的问题,教师要掌握火候,不要占据大量的时间。语文课决不是什么问题都需要解决的教学。

问题3:教学目标不清晰,导致学生阅读的盲目性。

教师应该思考,语文有没有引领性的问题?应该是有。其理由,语文是课程,语文教学的阅读与我们平时自由阅读不一样,尽管有人呼吁阅读的自由化,但在教育领域实现不了,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和教育人,它是有一定政治色彩的,有一定目的性的,否则我们不能称为教育。这样来看,语文有引领性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引领性问题?大的方面说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小的方面说是教材编排的意图,那么教师建构的问题首先挖掘教材的意图——生成问题的目标是三维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这些都是统领性问题,但在具体的课文中各有侧重。

对策:不管哪一节语文课,我们都应该抓住关键的问题,围绕一个中心,定准一个基调,升华一种情感„„把“语文”的东西交给学生。这应该才是语文教学的“根”。因此教师应该加深专业知识领域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问题4:课内所学与课外积累发展非常不平衡,课外积累几乎成为一个空白。

对策:我们知道,学生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是课内课外二者的有机结合。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在学生的心中渗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多读书,多积累。厚积才能薄发,有了阅读的广度,才会有阅读的深度,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深入思维,创造性思维。因此每位语文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步骤、分层次地引领学生大量阅读。

问题5:课堂教学偏离了语文学科教育的特点

如有些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司马光》、《称象》、《亡羊补牢》等课文时,往往在初读课文认认生字后,就抓住文中的创新思维训练点,让学生离开课文漫无边际地想象,寻找乌鸦喝水、司马光救人、曹冲称象及亡羊人补墙的新奇办法,把对课文文字、重点词句、整体内容、思想意义、思考与感悟轻易放过,这样既使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创新知识基础,又窄化了课程目标,难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对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心中装着教学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否则教学是失败的。为此教师一定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为主要目标,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在40分钟里要做对提高学生素养最有价值的事,要加强基本训练,不能把朗读、背诵、写字、听写、巩固、练习都放到课外,教学活动应紧紧围绕识字、阅读基本任务展开。

问题6:学习方法的形式化,降低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倡导自己、合作、探究。具体在教学中,教师应协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关系,针对不同的内容、要求和具体情况,利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但在听课时发现,一些教师为了体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无论什么情况都在课堂上摆“小饭桌”,盲目地进行泛泛的合作探究,结果既使学生在课堂上转来转去,相互影响,不利于学生自主深入地学习和思考,又浪费了教学时间,弱化了学生自我认识基本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过程,影响了课程主要目标的达成。

对策: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要因具体内容而定,对凡要求感知积累的简单内容,宜采取自由默读、背诵等自我感受的学习方式学习;对具有多元思维趋向、利于结合不同生活体验形成独特感受,培养思维个性的内容,宜让学生分别独立体验、思考、再当众展示不同的思维结果,引发多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学习方式;对疑难的重点内容,则宜借助一些辅助手段或采用合作探究方式共同学习交流,以相互启发,加深理解形成共识,突破疑难,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问题7:课堂教学中拓展的随意性

有效的课后拓展不仅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知识、技能、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但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把拓展变成课堂教学的点缀,出现了拓展的随意性、形式化。如一教师在教《军神》一课时,学习感悟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刘伯承在手术台上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用手紧紧抓住身子底下的白垫单,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殊不知,什么语言能表达这位将军的坚强意志?一位教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说邱少云壮烈牺牲了,但赢得了胜利,在当今“见义智为”的时代,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话要说呢?这样的拓展严重的脱离了教学目标,是失败的。

对策:有效的课堂教学拓展要结合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拓展模式。如果选择问题思考模式,那么,重点设计在课后思考方面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如果选择问题作业模式,那么重点设计在作业设计安排方面应采用哪种方式和方法;如果选择问题探究模式,那么重点考虑在问题探究活动设计与安排方面采用哪些方式与方法,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拓展模式,由教师依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需求创新性地选择和确定。

问题8:多媒体手段的滥用取代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对策:认清多媒体手段使用的意义:它能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的特点,用它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只能是辅助,不能取代。

问题9:重阅读教学轻识字教学

对策: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识字写字的训练,从低年级的握笔姿势、坐姿、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进书写知识,加强写字训练。

问题11:对新课标准解读过于绝对化

例如新课标中对中年级阶段教学不再提“分段、归纳段意”,有的教师就绝对地服从,不加以自已的理解,无论什么样的课文,一律不采用分段的讲解方法。其实,有些文章学生在初读时的分段是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梳理的。

对策: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的行动准则,但理论应是服务于实践,教师就根据学生的学情,课文的特点合理地使用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最优化要。

一、汉语拼音教学

(一)存在问题

汉语拼音的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求学生熟练地拼读音节,强调背诵默写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直呼音节。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分开,教学方法单

一、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被动接受学习,教学耗时长,效果差。

(二)对策

1、降低教学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与1993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教学大纲”)中的要求相比,汉语拼音教学不再要求背诵与默写,也不再要求直呼音节,把“熟练拼读音节”改为“准确拼读音节”。所以,我们教学时要熟读课标,降低拼音教学要求,减轻学生负担。

2、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相结合。与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把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放在“识字与写字”中,不再单列出来,规定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是认读汉字的工具,是儿童识字的“拐棍”。因此,拼音教学离不开识字,只有在识字中,学生才能充分体会到拼音的作用,激发学习拼音的兴趣。也只有充分利用汉语拼音与识字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在识字中巩固汉语拼音,让学生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练习,从低段学生的“准确拼读”达到中高段学生的“熟练拼读”,从而实现“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目标。

3、教学方法力求灵活多样。根据低段学生年龄特征和本班学生特点,充分运用课内外教学资源,在有趣味的娱乐活动中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根本,采用各种教学策略,省时高效完成拼音教学任务。

二、识字教学

(一)存在问题

识字教学方式强调以课堂为中心,忽视学生自主识字,通常以记、读、背、写为主,课后很少引导学生实践、积累汉字,学生学习汉字回生率高,识字远离生活,“会认”的字和“学会”的字一视同仁,增加学生学习难度和学习负担,让学生感到学习汉字很困难,枯燥无味,缺乏情趣,学生参与教学兴趣不高。

(二)对策

1、“学会”的字和“会认”的字分层教学。课程标准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要求在这个年龄段多认少写,具体要求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其中800-1000个会写。提出了“学会”和“会认”两种不同的要求,“学会”的字要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而“会认”的字只要读准字音,不抄写、不默写。所以,在教学时要转变以往固有的识字教学观念,即教学大纲对识字的要求,“学会”的字和“会认”的字不能以同一标准教学,增加学生学习难度和负担。

2、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时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必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教学时须遵循“三个规律”:遵循汉字构字规律、遵循儿童识字认知规律、遵循识字教学规律。根据这些规律,我大至归纳了以下识字方法:数笔画识记法,部件分解法,字形分析法,比较识记法,猜谜识记法,儿歌识记法,熟字带生字法,偏旁识字法,看图识字法,编故事识字法,联系生活识字法等。

3、强化生字的巩固。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规律进行测试时发现:第一天学的知识,第二天保持率为33.3%,第三天为27.8%,第六天保持率降到25.4%,其遗忘规律是从快到慢过渡的。这就提示我们要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生字,巩固方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课堂上以多种形式呈现要识记的字。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识记的效果越好。教师在教学时相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已学生字多次出现,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过到巩固识字的目标。(2)在课内外阅读中巩固要识记的字。课程标准规定第一学段的识字量由原来教学大纲规定的1250个增加到1600-1800个,恢复到建国以来低年级最高的识字量,其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提前阅读,学生同时也在阅读中巩固识字。(3)在现实生活中巩固要识记的字。现实生活有许多学生识字的学习资源,如校园内黑板报、名人名言、宣传栏,电视的字幕、街上的广告牌、门上的对联、同学老师的姓名等,只要培养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这些亦可当作学生巩固识字的课堂。

三、阅读教学(一)存在问题

阅读教学是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主要教学形式,是教师教学观念、教学风格、教学行为的具体体现。但目前课堂上基本上是教师问,学生答(且很多是无效问题);教学目标的制定脱离学生实际,还不能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状况出发,而是从教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出发,甚至于直接照搬教参书上的目标;学生阅读量小,教师忽视学生积累等。

(二)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体验。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走出“满堂灌-满堂问”的怪圈。应让学生通过与教师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与文本对话等多种形式,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学会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2、联系实际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支配着教学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目标即是指挥棒,所以制定教学目标犹为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课堂目标时首先熟读课程标准,特别是本阶段目标,要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只有清楚上位目标是什么,才能做好下位目标的基本定位。其次,了解本班学生实际,重点是分析学习者的起点能力。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师不按照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实际情况,单纯按教学参考书上的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其教学必然是盲目的、无效的。再次,目标的制定要具有一定弹性,要适应学生多方面的需要。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制定一个适合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班级教学又始终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来开展。因此,应确定教学目标的最低下限,并使目标在一定的幅度内波动。

3、重视积累,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重视阅读,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量达400万字以上,小学阶段达145万字以上,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些要求在我县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远远没有达到。所以,我们要在重视课内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仅只是为了多读几本书,增加阅读量,重要的还在于通过阅读掌握自学和积累知识的能力,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口语交际教学

(一)存在问题

学生的心理障碍影响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有些学生因为从小胆子就小,或已经有了自卑的心理定势,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有些学生是因为自尊心太强,担心答错了别人笑话,不敢交流。课堂教学中缺少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情境,激发不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忽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二)对策

1、营造和谐、民主、互动的谈话氛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鼓励学生参与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生动的、活泼的、有趣的言语交际过程,这样的教学才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个性选择的前提下,解放学生的思想,打消学生顾虑,畅所欲言。其次,建立一种真诚、理解的朋友关系,增强学生的安全感。

2、创设真实的生活化的交际情境。教师教学时要根据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中交际的实际创设情境,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口语交际,无拘无束地自由表达,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既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途径。

3、重视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所以,在学生的交际活动中,倾听与表达同样不容忽视。教师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训练学生倾听能力,如复述、转述他人话语,归纳、总结他人语意等。

五、习作教学

(一)存在问题

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怕写作文,习作时感觉无话可写,结果形成“编”作文现象。从教师习作教学情况来看,习作指导与讲评实效性不强。

(二)对策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我认为,文章应是在生活中想说时才写的,是心声的表露。只有当有真情可表、有真感可发时,作文才是需要。我们进行每一次习作教学时,都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学生作文的欲望,使学生想写、有东西可写。这既是教师习作教学时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2、提倡学生自由表达。课程标准在习作要求上淡化了文体,提倡自由表达,在习作教学时,我们要改革作文“命题”,不要用题目去为难学生,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命题”成为学生作文的“诱因”,“我手写我心”特别是低中年级更应鼓励自由表达,不受文体、篇章的束缚,有创意地进行习作。

3、注重发挥批改和讲评的诊断与激励功能。要用素质教育的评价观,用热情洋溢的话语鼓励学生,让他们从教师的赞赏话语中得到满足,激发他们下次写话的欲望。同时,教师的评价要客观、真诚,武汉一位语文老师用铅笔书写学生习作评语,告诉学生:“你觉得老师说得不当的可以修改,认为老师写错了的,可以把评语擦去,自己重写。”这样的评价态度,会有哪个学生不喜欢?又会有哪个学生不喜欢这样的老师指导的习作?另外,批改和讲评可以是教师行为,也可以是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自我修改、评价的能力,增强学生习作自信心。

综上所述是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除了上述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尚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靠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钻研、不断完善、不断努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所占的课时多,教师花费的心血大,然而,教学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著名教授杨再隋指出当前语文教学存在“虚、闹、杂、偏”四大重症,著名小学语文专家崔峦痛批语文教学患上“夜盲症、多动症、高热病、浮肿病”①。所以有必要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低效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

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有教育外部的,社会的原因,也有教育内部的,自身的原因。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我们不能总是怨天尤人,要多从自身找找原因。笔者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虚泛性、被动性、模糊性”是影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科学理论引领,教学具有盲目性

思想引领行动,理论指导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出现的学科定位不明,师生关系失衡,学习方式偏执,文本解读随意,教学天马行空,拓展泛滥成灾等问题,主要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主要是语文教学缺乏科学发展观的引领,缺乏辩证思维。一些教师以一切绝对化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方式思考问题,使阅读教学的改革从一个极端偏向另一个极端,矫枉过正。比如,以往忽视人文性,而今加强人文性,而又忽视了工具性;以往教师讲得多,学生学得被动,而今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又不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往忽视其他课程资源,而今重视各种课程资源的引进,又忽视了文本;以往每篇课文都要分段,归纳段义、中心思想,而今完全看不到教师引导学生分段和归纳段意了。有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就像天上的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一线教师无所适从。

(二)教学目标不易确立,教学具有随意性

制定明确、恰当、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时常出现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不认真研究教学内容,解读文本,没有经过自己的内化和吸收;二是仅从教的角度出发考虑教学,不能把学生的实际当作重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目标,不考虑自己所面对的学生和自己的教学实际。四是制定的目标没有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顾此失彼。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晏子使楚》(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课时,确立的教学目标是:①理解晏子是怎么反驳楚王的;②进一步体会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辩的口才;③从晏子的言行感受他的品质。这三个目标都是体现本课的人文感悟的,停留在对文本的内容理解,忽视了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这样的教学目标是不全面,不准确的。

“数学学科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造成教师教学目标不全面,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是虽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地提出了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各年段的学习目标,但具体到每一册教材,每一组课文,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就不甚明确具体,全靠教师个人盲人摸象。每一篇课文教什么,不教什么,练什么,不练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多教少,教深教浅,都由教师自己掌控②。由于不易把握,因此,相当一部分教师只会盲目照搬、照抄教参、教案上的教学目标。

(三)语言训练不够扎实,教学具有虚泛性

教师对语言文字训练的内涵,特征把握不准,常常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语文分析课、语文常识课、语文练习课等,训练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训练内容贪多求全,不能突出重点;训练只是少数尖子生的表演,不能引导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训练只注重结果,不重视优化训练的过程;把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训练割裂开来;不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形式主义较多而语言文字训练并不扎实。

(四)教师讲解提问太多,教学具有被动性

课堂上教师为主宰,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讲得太多,面面俱到,生怕有哪个生字、词语、句子没有讲到,学生考试做不出来;教师问得太多,提问过于繁琐,缺乏针对性、启发性,由于教师讲解、提问的时间太多,学生自己读书、揣摩、思考交流的时间少,独立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少。一位教师执教《养花》,一堂课提了96个问题,教师讲文占了课堂的大半时间,学生忙于应对。

(五)评价没有明确标准,评价具有模糊性

评价阅读课目前尚无科学的量化标准,主要是看印象,看评课人的身份和地位,如果是一个权威人士说这节课好,那就是一节好课。

二、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的主要对策 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出路在哪里?问题是多方造成的,解决问题也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一)辩证指导,科学发展

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阅读教学的问题,不迷信专家,不盲从权威,不照搬名师,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对古今中外的阅读教学的经验,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取其糟粕。要加强阅读教学的各个专题研究,使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真正走进课堂,为广大教师所接受。要勇于创新,不断更新理念,改变思路。只有改变阅读教学的思路,阅读教学才有出路。例如,我们要从只“关注教”转向不仅关注教,更关注学;要从“教语文就是教课文”、“阅读教学就是分析内容”转向“教材只是个例子”,“阅读教学要注重语言的运用”等。

(二)目标引领,有的放矢 如何来确定教学目标,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建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七个目标体系。根据布卢姆目标分类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从纵向来看可以分为七级,即总目标、年段目标、年级目标、每册教材目标、单元目标、每篇课文目标、课时目标。而课时目标是教学的立足点,因此,必须把各级目标有机渗透到每一课时中去。④因此,教师备课,要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认真分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及特点,把课文放大单元中、放到整册教材中,甚至整个年级、年段中去考虑,从语文学习的知识,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基本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思想感情上的熏陶、升华等多方面考虑。此外,目标的设定必须全面了解熟悉学生。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目标再好,也是空中楼阁。

有了教学目标,教师明确了自己教什么,学生知道了自己学什么,评价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学的效果就有了依据。

(三)强化训练,重在运用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文本的阅读和相关形式的作业练习,促使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和“迁移语言”,达到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所以训练对于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⑤。强化语言训练,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要突出读和背的训练。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手段。读书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有效方法,学习语言必须记忆,要让学生多读、多背一些名家名篇。

2.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要提倡学生“说课”—说内容、说语言、说认识、说体会、说感悟;提倡学生“写课”—写内容、写要点、写心得、写真情。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要始终贯彻读写结合的原则,加强小练笔。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等练笔实践。教了《晏子使楚》之后,让学生夸夸晏大夫。教了老舍先生的《猫》一文后,仿照教材了“说他„„吧„„可是„„”的句式,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动物,写一段话。

3.要重视语言积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方式很多。可以采用朗读、默读、背诵、复述、听写、读写结合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熟记语言材料,把课文的语言尽可能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写观察笔记积累写作的素材;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4.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既要有个人的静思默想,又要有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既要发展形象思维,培养想象力,又要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造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读、思、议,围绕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质疑、讨论。

(四)点拨引导,自主探究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要克服当前阅读教学教师繁琐的讲解分析、提问解答现象,必须引导教师“精讲善问”,把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课堂上遵循“三不讲”原则,即“凡学生自己看书能懂,不教;凡看书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够弄懂,不教;想想也不懂但经过学生之间讨论能弄懂,也不教”。

要放手让学生自学,落实“先学后教”。先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达成教学目标,并存疑。教师在让学生先学时应当提出学生学习的要求,应给足时间,否则,就会使学生无的放矢地学,走过场。先学要明确“四个要求”:即明确时间(用几分钟);明确内容(学习教材的第几页);明确方法(在自学时要运用什么方法);明确要求(在自学时要思考哪些问题,准备教师检查)。教师通过对学生先学的检查,就可以确定自己的教了,后教之教应当是教学生先学中的疑难或问题,教师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主导而不是主宰课堂。教师的主导体现在指导、引导、诱导、辅导。教师主导作用应体现在把握目标、优化教法、营造氛围、引领感悟、破解难点、梳理质疑、调控节奏、启发小结、适度拓展等方面。

(五)全面评价,正确引领

如何评价阅读课的教学效果,我认为重点要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关注效果。从评优课主要评教师怎样教转向重点评学生怎样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方面来,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学会学习。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评课的时候,应该听听学生的声音,至少应该包含学生的评价。

教学效果是检验课堂教学的重要尺度。课堂上学生自我探究,90%以上的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课就是好课,否则,教师讲得再好,形式再美也不是好课。

总之,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前提是理论要先行,一定要建立科学的阅读教学理论体系;关键是教学目标要定准,特别是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核心是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提高语言训练的实效性;重点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全面科学地评价阅读教学的效果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保障机制。

一、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好每一堂课,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但现实并非如此。有的因为某种原因,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用心去上好课;有的因为不知道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上岗不久的新教师、非本学科毕业的兼职教师多是如此),面对上好每一堂课的要求束手无策;有的因为自身的素质能力有限,对新课程不适应或力不从心而上不好课,等等。

1.课堂预设形同虚设。

有效预设是有效生成的基础。课堂预设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有效备课的基础上的,但由于现在一些学校过分地强调集体备课和格式化备课,使得一部分教师在共享资源的同时,放弃了有思考、有特点的个性化备课,导致课堂预设与实际教学情景相差甚远,难以达到有效生成。

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预设的有效性,要预设有效,教师就不能“一厢情愿”,必须以生为本,首先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能水平出发进行预设,在研透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能基础,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其次要从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出发进行预设,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与教学要求,既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与要求,又要突出教学重点,不要让一堂课承担太多的任务与要求;再次要从教师自身的教艺特长和课的基本类型出发进行预设,使课堂教学更具特色和个性化。

2.教学目标雾里看花。

例如:有一位教师上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其教学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请学生讲述自己所知道的西藏,由此引入课题;让学生分小组学习:一人朗读,众人找出易写错、读错或不明其意的字词;请学生朗读课文,找出修路中遇到的困难和建设者克服困难的办法,其中穿插对一些重点词语的解析。

整堂课下来,给人的感觉是:“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教学要求,你不能说没有,都有那么一点体现,但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本堂课着重要解决的或提高的是什么不够明确。

虽然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就具体一堂课而言,教学目标可以有多维,同一维度上也可有若干个目标,但主要目标不能过多,否则就等于没有目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大打折扣。

3.教学重点凸现不够。

什么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应是基本概念、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学科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它是教学设计的必备要素之一,也是课堂重点讲解、练习的内容之一。重点是连贯全局、带动全面,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比较突出的内容,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知识,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点除知识重点外,还有技能、方法的重点。知识内容的重点,一般而言就是教学的重点。但具体落实到一堂课,一篇课文,一节内容,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重点应该会有所差异。听课中主要发现三个问题:一是没有重点;二是不同的学生重点相同;三是重点不落实。

4.教学内容照本宣科。

在调研听课中,发现有许多教师“教材二次开发”的能力比较弱,不能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不能整合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间的有关知识,教学内容脉络不清,纲目不明,只是依据教科书上显性内容照本宣读(讲),上课变成了教材内容的解读(或宣讲)。

例如,一位教师上五年级的科学《维护生态平衡》一课时,除开始时,由复习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等引入新课,接下来便是课文内容的逐段解读,连提问也是课本上的思考题。

实际上,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是有区别的。教材内容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但不是惟一的依据。要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至少要经过这样几方面的处理:一是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教材的隐性内容通常包含在图示中、实验中、习题中、思考题中,但往往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二是对教材的显性内容与隐性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三是根据学生的知能实际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5.教学手段墨守成规。

主要表现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上:一是许多教师只在公开教学中使用,平时的常态课很少使用甚至不用。一次,在2所学校连续听6位不同学科的教师的课,结果没有一位教师使用多媒体;二是运用的时机把握不好;三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够。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必须要会用,而且要能经常使用并运用自如。当然,现代教育技术及各种教学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是为学科教学服务的,具体地讲就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掌握知识技能服务的,因此不能随便用,要有机、有序、有度地运用。

6.教学过程重教轻学。

一方面,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过“火”,给人以装腔作势、作“秀”的感觉。另一方面,多数教师在课堂上还是采用“过去式”教学,即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实践操作;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活动、教师评价的模式。而且,教师的注意力、观察对象只集中在少数几个学生身上,不能有效地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就是学生的随堂练习多数也是“信手拈来”,设计不精。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思考

1.优化备课环节,提高课堂预设的针对性。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新课程实施后,一度强调集体备课,其目的是集思广益,通过资源共享,帮助一部分教师能深刻理解课标理念,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有效进行课堂预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集体备课特别是过分强调后,也显现出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负面影响:一是导致部分教师失去了主动“学习、研究、思考”的动力;二是使教师的备课因格式化、程式化,而变成为一种“形式”;三是影响了课堂预设的针对性,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强化备课管理,做到集体备课与独立备课相结合,以独立备课为主;格式化备课与个性化备课相结合,以个性化备课为宜;常态化备课与研究性备课相结合,以研究性备课为重。要强调备课的针对性、指导性、预设性,充分发挥备课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作用。

2.研读课标教材,准确把握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

从调研的情况看,普通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包括新分配的师范类毕业生对新课标的内容、要求不熟悉;二是对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方法理解不到位;三是对教材体系不熟悉,对有关课程内容的地位与作用不甚明了。所以,为了进一步推进与深化课程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有考核地组织教师进行课标和教材的再研读,把它作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有效发展的重要举措。

3.制定教学范式,保证学科教学的基本质量。

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方。虽然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已不像从前那么强调,但不强调不等于不要。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在总结经验、汲取精华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完善适合自己学校的课堂教学常规与范式,使广大教师不但明确上好一堂课应包含哪几个步骤、基本环节;评价一堂课优劣的基本标准是什么,还要让教师自觉地、严格地按照常规与范式去做,使课堂教学的基本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4.强化技能训练,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基本能力。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清概念讲明原理,使复杂的方法简单化等等,都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技艺。一方面,现在师范院校变成综合性大学后,师范教育的“师范性”被弱化,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被忽视,导致新教师上岗的“入格”准备不充分,难以适应;另一方面,随着以数码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涌现,“老”教师也显得不适应,也需要有一个学习、熟练的过程;再有像科学这样的课程,由于缺乏素质较高的专兼职教师,一些教师在课堂上难以规范地独立完成教材所规定的课堂实验,所以教学微格技能的培训应成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之一。

5.重视课堂评价,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评价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风向标。学校和教研部门在运用评价时,要防止二个倾向:一是用优质课、比赛的标准、要求来评价教师常态课的质量;二是评价标准程式化,不分学科、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素质机械地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要“以评促建”,通过评价,促使学校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教学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要“以评促改”,通过评价,促使教师不断改进和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要“以评促学”,通过评价,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不断凸现,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要“以评促优”,通过评价,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范式、课堂常规达成共识,为广大教师树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好课标准,从而使多数课堂的教学更有效。

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催化剂。提问设计有一定的技巧性。精当的提问,可以起到疏导作用,使智慧之水源源而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健康发展。反之,则会把智慧之源堵塞,当然不能“开其意,达其辞”,学生智能的发展也必然受到阻碍。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向学生提问呢?下面谈谈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提问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了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的思考,盲目地相信某种结论。”而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体现该思想的重要手段。如果课堂提问能使学生乐意求知,甚至乐此不疲,那么他们获取知识的进境就不可估量。

如《开国大典》一课,没有什么所谓的优美语言和惊人的句段。因此,要想把课文讲得生动感人,可以通过那些普通而闪光的词语,进行兴趣提问。我在讲这篇课文时,有意将“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这句话中的 “直奔”换成“走向”,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分析这句话在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始,很多学生认为这么平常的语句,有什么值得深究?后来有一位同学发现黑板上写的不同,就举手提问:“老师,黑板上这句话换了一个词,应该是‘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这个提问,激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于是,我就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大家认真辨析“直奔”“走向”的含义。通过辨析,大家一致认为,“直奔”比“走向”好,“走向”是指人们有目的的,但却是漫不经心的,而“直奔”却可以体现人们激动急切的心情。

二、提问要注意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师必须明确提问不等于随意发问,也不能为提问而提问。好的提问应该富有启发性,所提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后,引导学生想:“乌鸦的办法挺好的,你能想出其它办法让乌鸦也能喝到水吗?”有的学生说:“找来一根空心草的杆子,伸入瓶子,就像我唱可口可乐一样。”有的学生说:“捡个塑料袋,把水倒到塑料袋里,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学生纷纷发言,创造思维的火花自然就迸发出来了。总之,课堂提问要问得恰当、巧妙,切中要害,即要突出知识的重点,又要有条理,一环扣一环,这就要我们平时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及学生的心理。广泛吸取各方面教学经验及优良教学方法,兼收并蓄,博众取长,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课堂提问,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第五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

1.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板书逐渐为大屏幕投影所替代,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通常是黑板空空如也,请你谈一谈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一、从记忆规律角度考虑

信息技术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和音频等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将教学中一些用语言、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重难点内容用更为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但由于一些课件演示速度较快,画面停留时间较短,致使教学中概念性、定理性的内容很容易被遗忘,而且信息技术的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记忆量也相应加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会使记忆的难度增加,往往还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优秀的板书设计却能够比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点的发生、形成过程,具有概括性、持久性等特点,是学生的记忆性知识上升为系统知识的中间手段。另外,板书停留的时间远比课件演示的时间长,也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小结。

二、从教学内容的动态性考虑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突然产生的教学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如无法及时在课堂上提取出来,不免生出许多遗憾。教学课件一旦制成,其内容即相对固定,在课堂上难以作随机的调整。而板书则有着即时性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的优点,如果能在播放课件的同时,适当穿插必要的板书内容,不仅有利于教师临场发挥,也有利于学生的思路与教师同步,更加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结合笔记的角度考虑

一方面板书能够以动态的方式从整体上反映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堂上师生围绕教学内容所展开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由板书形成的笔记在复习过程中会有效的提示和帮助学生对旧知识的再现和回味。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板书的同时学生也就完成了记笔记的过程;但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中由于很多教师忽略使用板书,就很容易出现学生忽略记笔记的问题。

四、从视觉接受角度考虑

在教学中使用音频、视频或者动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处于兴奋状态。但是这种兴奋状态持续过长的话,便容易导致思维的疲惫。另外,计算机投影演示时需要保持教室内光线暗淡以保证演示效果清晰,但学生在昏暗的环境下长时间的接收强光刺激,不仅容易导致视觉疲劳、感知僵化,更会削弱求知欲望,最终影响学习效果。“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板书有一些优点是目前现代教学媒体还无法完全替代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信息技术与板书的有效结合,既要合理选择信息技术的最佳作用时机,激发学生思维,同时也要合理使用板书,给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思维时间与空间,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感知规律、注意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和实施教学。

2.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哪几种教学评价策略?谈谈其实施过程及其注意问题。(1)课前的诊断性的评价

(2)教学过程中采取表现性的评价,开展学生间的自评、互评,提倡参与性的评价。(3)课后的教师或学生的总结性评价(如作品展示、研究性课题成果的评价)(4)长期性的评价(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长期开展电子档案袋的方式)。

3.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见到学生不带教材进机房,请谈谈其原因,以及如何合理使用教材?

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不带教材上课其实往往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觉得是操作为主的课程,老师演示就能听懂了,不需要带书;二是由于信息技术课本身是一门新学科,教材本身也在不断的修正和改进,这个过程中,教师认为教学内容不适合自己学生时,就可能会变更教学内容,与课本脱节的教学内容会进一步加剧学生不带教材上课的情况。

时至今日,教材已经比较成熟,所以也就能够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了。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对教材要做到了如指掌。其次,教材的编写是由多名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中的优秀教育者一起编撰出来的,他 们有来自一线的教师,也有理论丰富和擅长分析的专家,他们组成的团队,未必是最好的,但与教师个人的想法相比,是更规范、严谨,符合学生的实际。所以,教学中不要脱离教材,可以进行进一步加工或重构。再次,学生阅读课本,自己去探索操作方法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我们常说的“自学”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所以,我会刻意地安排一些课程,训练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自己来摸索操作。再加前几次上课前强调带课本、没有课本同学去拿或借,养成习惯后学生携带课本情况比较好。

4.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见到当教师锁住学生机时学生抗议声四起,请谈谈其原因,并举例说明,如何合理使用学生机。

究其原因,一般来说,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儿童爱玩的天性让他们在学校里有机会面对电脑和网络时渴望玩电脑游戏、或使用QQ聊天,或在网络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老师一锁住电脑就怨声四起。教师能做的就是: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让学生更有兴趣,更投入课堂,同时还要想方设法使学生要动脑筋思考。逐渐养成信息技术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

5.某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列出9个教学目标,你以为合适吗?为什么?

一、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作用,教学者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进程。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符合学生实际的程度。

6.课程改革将教学目标从一维变成三维,举例说明,你对“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认识以及在教学中达成的方法。参考一: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参考二: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确定了三个维度的具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首先要认识的是,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联系在—起的,就像拿一个立方体,不可能只拿起“高”而不拿起“长和宽”—样。

首先是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根本,该目标主要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三个子目标。

其次,是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为基础:理解必要的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再次,以过程与方法的探究为途径。本目标的描述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描述:学习的知识内容(研究课题的内容、实践活动的内容)学习过程的方式、能力发展的内容。强调让学生参与到某具体过程之中,体验该过程与方法,并通过体验感悟其意义,使学生对过程的参与和方法的运用内化到自己的意识当中,其实质是要发展学生的能力。例如,多媒体作品、网站都可以看作是一种面向不同需求的系统,因此,创作作品、建设网站,都要依据系统的思想和软件工程方法进行工作,即从规划开始,经过设计、制作,以测试、评价结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所要求完成的多媒体作品或主题网站在规模和功能上都不能同大型的信息系统相比,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一个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其阶段性、方法性和创造需求与大型系统是一致的。因此,在教学或学习中,应突出规划、设计、制作三阶段,学生应能够清晰体验不同阶段所必须做的工作,每项工作对整个问题的解决所具有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工作质量对最终结果的影响。进而体会到,要有效解决问题,思想、方法与技术同样重要,有时甚至更重要。

7.因为家庭背景和地区教育水平的差异,课堂中如何对待起点不齐的学生?

学生的差异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包括了学习能力、学习智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技能等各方面的差异。所以,学生的差异是自然存在的,我们要做的是:精心设计课堂,在确保基本的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实行分层教学,在这些差异中找到平衡点,使每个学生都能进步、都能有所收获。分层次教学可包括:教学目标可分成基本目标、进阶目标、高级目标。布置分层次的多样性的综合练习和作业。评价时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等等。

8.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学生的作品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环节,你认为如何实施,要注意哪些问题?

作品评价法,简单说就是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软件)创作一个作品,教师再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首先,作品评价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好的作品评价体系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控制,使之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品评价中,我认为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而每个学生的起点、能力等都不一样。如果单纯地强调完成作品的优秀与否,就容易挫败部分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关于作品评价,我认为,首先要建立合理的分层的评价体系,即在完成基本的操作和技能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评价。再次,应该运用灵活的自评、小组互评或班内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结合。尝试评价的多元参与。

但是,如何让作品评价更科学合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说真的我在这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学习,暂时还没有什么实际的经验可谈。

9.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好的情境导入能够最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结合你的信息技术教学实际,谈谈你对创设情境导入运用的策略和技巧。

情境要有连续性,最好不要用互不相干的情境应用于各个小任务,这样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

情境的创设应简单而实用,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文章的编辑一课,可以采用两篇文章比较,让学生分析哪一篇更好、为什么好,进而教学生如何让文章更漂亮。导趣要真实可信。

情境的创设要适合儿童生活经验,不切实际的情境使学生养成了说假话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10.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热爱游戏,在机房中想方设法玩游戏,导致许多教师的教学不能顺利实施,学生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如何正确对待?

玩游戏的原因分析:1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重视程度不够。2学生本身的特点与游戏本身的吸引力相符。3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4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玩游戏的对策:1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2转移学生玩游戏的兴趣。3根据学生特点采取不同教学手段,包括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采用小组合作共同完 成任务的方式;请学生当“小老师”;充分利用游戏的优势,将游戏引入教学中等等。4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关键:了解学生,认真备课;加强教学反思。

11.开学初,若询问100名学生:“你喜欢计算机和网络吗?”会有99人说“喜欢!”但经过一段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后,作出肯定回答的学生可能越来越少,请分析这种情况导致的原因,并说说解决的对策。

首先,是否真的存在开学初问学生99%喜欢计算机和网络而在经过一段教学后,做出肯定回答的学生越来越少的问题呢?不管是小朋友还是大人,我相信,没有不喜欢计算机和网络的。如果说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不但没有增加对计算机和网络的认识,能够更自如地运用计算机和网络为自己的生活、学习、娱乐服务,却不喜欢计算机和网络了,那么,这个老师真的要好好反省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了。

越学习信息技术的课程纲要,越发现要真正地实现纲要中提出的“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生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了巨大的挑战。

我只能说,我不断努力和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向这个终极目标无限接近的过程。

12.信息技术教材的每个单元、每节课都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案例,谈谈你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对待这些案例的?

这里所说的案例,我的理解是指每课每单元中的例子。另起炉灶还是照本宣科,其实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的。

怎样的案例才是一个好案例呢?我认为第一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是好的案例要以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本;将方法和思想融入过程之中;将理念和价值包含其中。这样才能真正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第三是最好能够针对整个单元或整学期的学习做一个项目式的综合案例,让学生体会规划、设计、制作、完善和发布分享的完整信息处理过程,这样的案例要比零散的例子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如果课本已经提供了很好的案例,那么老师就可以直接使用课本的例子进行讲解;如果课本只提供了一般性要求的例子,那么就需要对课本重新进行整合设计。

13.在教学中常遇到一些“电脑高手”,他们对计算机兴趣特别高,接触计算机早,水平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待这些学生?

从目前接触到的学生来说,个别学生可能在某些计算机操作方面比较熟练,如有些孩子打字很快,有些孩子电脑游戏玩的很溜。也有一些喜欢研究如何当黑客破解电脑的保护等等。但都是某些方面比较突出。但尚未碰到真正对课本教学内容非常熟练的孩子,所以,千万不能因为孩子某些方面熟练一些就放松要求。

在个别学生对课本内容比较熟练的阶段,我们可以作一些适当的安排。

我一般是这样处理的,一是练习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孩子体验如何精益求精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二是完成任务后作为老师的小帮手,辅导其他学生的学习。三是让学生自学特别有兴趣的内容,老师在课后给予辅导和提点,课堂上完成自己任务后可以继续设计制作自己的作品。

14.“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何避免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将“自主学习”演变成“自由学习”、甚至“放羊式学习”?

自主学习的定义: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因为我自己对自主学习的尝试是小步走小心试的,我只能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目前我开展过的,都是技能自主学习的课。

通常我会把自主学习课放在学生已经对某单元操作技能比较熟悉之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课本或教学网页,完成预设的层层推进的任务。达到综合运用技能,或学习运用老师在课堂上没介绍的技能的学习目标。同时也训练学生阅读课本与自学的能力。

在我自己的实践中,第一时间的选择很重要,如果学生完全对学习的内容没有认识,要开展自主学习容易流于放羊。第二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对人生发展与终生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生明白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后,他们才可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克服惰性,自觉完成学习的任务。第三要精心设计课堂,让学生能够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探索尝试,并能有所收获。要注意学生差异,任务设计要多样并分层次,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最后,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积极调控,教师要随时观察课堂实际情况,做出有效的引导和推进,并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自学情况。

不管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还是探究学习,都需要老师的潜心研究和精心设计,才能确保学生在学习探索的过程真正有所收获。

15.“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但信息技术教学中常常变成“合作游戏”或者组长一人学习,谈谈怎样做才不流于形式呢?

刚好上半年在听了全市公开课后有相关的体会记录,直接复制到这里好了。

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一直很有兴趣,但没有开展这方面尝试,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还没找出评价每个学生参与情况的有效方法。我看过、了解过很多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开展的课堂,但是,我觉得,都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而如果不能便捷客观地跟踪学生在小组中参与情况的话,其实,就很容易形成部分学生的依赖性和惰性,从而丧失了小组合作学习最根本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的团队精神。导致这种学习模式的实际失败。

在昨天的课堂上,学习的平台的支持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通过讨论组、在线提交学案、作业作品展示等功能,老师能够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参与情况并进行恰当的引导。避免了过往小组合作学习无法监控每个学生是否有真正积极参与到团队合作之中去,小组合作学习不再流于形式。

在转变教与学方式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有效的问题设计”非常重要。这节课的另一个亮点就是问题的设计,三个问题逐渐深入,从理论的研究到实际的安全处理方法再到复杂问题的处理,学生能够在自己阅读课本、查找资料、参与讨论、提炼观点、发表意见的过程中,进行了自主合作学习,体验了集体的智慧、锻炼了发表自已声音的能力。如果能够坚持一直这样下去,对学生素质的提升真是利莫大焉!

16.操作失误是计算机操作中不可避免的,在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能见到学生犯各种各样的操作错误,你在教学中是如何对待学生的操作失误的? 17.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教材中内容一节课上不完,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请谈谈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18.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重要的一环,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在常规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是做得最多的教学活动。

就在一年半前,我都还是一个没有很认真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教师。这并不说明我的教学很成功,恰恰相反,由于没有教学反思,没有抓住教学中的细节进行分析,没有突破这些教学的盲区。今天我回头去看当时的教学资料,都会为自己的马虎随意不科学而羞愧。

当然现在的我仍然谈不上对教学有什么心得,但是,自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记录,并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后,我觉得自己对教学的把握是更自信了。所以,教学反思应该是一个贯彻整个教学生涯的日常事物。一定要长期坚持对自己的日常教学进行记录,学生、课堂、作业、教育阅读„„只要是有价值的、有疑问的,都记录下来,并对当时的困惑和疑难进行分析,尝试可能的解决方案。滴水穿石,积水成渊,必然能够在教学上不断的进步。

19.现在很多学生照着书会做,离开书就什么都不会,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在教学中有哪些措施避免这一现象?

“照着书会操作,离开书什么都不会”,其实起码应该肯定其中的一点,就是学生已经学会了在阅读中自学。我自己碰到的实际情况更让人担心,学生根本不想看书,也不想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技能操作的方法,只想着看老师操作演示完后,他们就跟着模仿了事。没有获得阅读与自学这两个重要的能力,如何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数字化社会?

回到本问题上,如果离开书就不会,那么很有可能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或教学方向有问题。教师能做的就是,必须始终围绕着培养学生综合信息素养的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举个例子,在多媒体技术这个模块中,书本中的例子也许是分散的互相之前没有联系的例子,那么,老师如果完全按课本布置作业,那可能就会出现“照着书会操作,离开书什么都不会”的情况。如果教师让学生完成一个完整作品的创作。技能 的学习融合在体验完整的规划过程中。那么,即使不会做了,学生也会更积极想办法找答案解决实际碰到的问题。

写完上面的这些话后,我忽然发现,其实出题者是有自己的预设答案的,哪些原因造成这一现象?哪些措施避免这一现象?这些微妙的语言都说明了答案并非是开放性的。所以,如果是高考作文,我觉得我的回答未必能够及格。我也很想知道,标准答案是如何的。

我其实想说的是,“照着书会操作,离开书什么都不会”可能是个伪命题。“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会阅读会自学的孩子,其实不会离开书就不懂操作了。老师真正需要重视的是,自己的课堂能否为培养孩子的综合信息素养服务。

20.新课程改革要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让学生尽快动手和多动手操作,但我们观察到有些信息技术教室很少能做到这点,基本还是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这个问题也是我在苦恼的问题,我正在学习从“讲”到“不讲”的过程,希望能够从“教师讲解、演示为主”转换到“学生上机时间超过70%”的目标。

对于教师来说,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的,自己本身有没有意识到怎样精彩的教学,都替代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为什么明知道自主合作学习好,还继续以讲授为主呢,我本人的困境如下:

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搭建一个合适的数字化教与学平台去使用,而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如果没有一个高效准确的评估机制,评估教师的导学是否合理,学生的参与情况如何,那合作、自学都将流于形式。而备课、教学、作业等教学活动只是我繁杂的信息技术工作的其中一部分,电脑软硬件维修维护、网络维修维护等等都是我的工作,好不容易搭建了魔灯,发现问题很多,而时间,一转眼就到期末了。如果能够区域性提供给教师这样一个平台,该多好呀。

第二个问题,教师的导学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真正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苹果”的导学方案;怎样的检测题,才能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都需要我的更多的阅读和学习。当然,我想这个也是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的。

所以,因为上面的两个方面我都还没有开始探索,所以,我也没有具体的解决对策。开展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22.常见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问答:“今天我们学习XX内容好不好?”“好”;“XX同学的作品漂亮吗?”“漂亮””。提问是教学基本功之一,提问的目的有哪些?提问哪些学生?如果学生回答与你期望的答案不同甚至相反,你将如何处理?题目中展示的教师提问合适吗?

提问的目的在于:

1、唤起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路,引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是启发式教学重要手段;

2、反馈学生的学知等情况从而使教师获取学生的信息;

3、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投入学习中;提问的对象应该包括全体学生,不同层次学生要有不同问题,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学生回答的问题与教师期望有距离是很正常的,如果每个学生回答的与教师期望的答案一致,那问题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当出现了这种现象之后,教师更能了解自己课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做出修改,对不同答案的回答,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如果是不同方式的考虑,应该给予鼓励,如果是回答不对的,分析为什么会错,再作修改。

提问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有些提问,是为了方便组织教学,这样的问题一般相对简单,又能及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一般只需要回答“好”之类。这样的提问是允许出现的,但不宜过多,一堂课下来也就一两次,因这是为了组织教学,不能视之无效提问。提问的第二类,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来领会教师的意图,在教师的引领下,激活思维的过程,这样的问题一般是开放性问题,站不同学生的视角,他们有不同的思考面,或思考内容,这要的提问,往往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第三类提问是总结性的提问,如“你今天有哪些收获”,这是对课堂的归纳、整理。一般用在快要下课时。23.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有哪几种课型?试结合一种课型举例说明其特点和教学策略。

1、示范教学课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在一个可控制的网络环境里,通常有“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教师启动“广播教学”功能,所有学生计算机的显示内容与教师计算机显示的内容完全一样。教师说:“请同学们注意,现在开始上课了„„”,然后教师演示要教授的内容,如“单击[开始]/[程序]„„”。最后关闭“广播教学”,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有些信息技术教材里还包含“跟我学”、“跟我做”等内容,学生按照教材的描述一步一步地操作。这就是示范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且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和操作鼠标的指法;另一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如讲Windows操作基础时,讲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1)进入到指定位置;(2)单击鼠标右键,选文件——新建——文件夹;(3)转换输入法;(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6)确定。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这种教学法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操作方法,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这种教学方法,学校在计算机房的投入较大,必须要有一套能够进行演示的教学系统,其中包括计算机投影仪,网络教学系统,较大尺寸的电视机,带TV输出的计算机等。

适当地运用示范法是必要的,我们也应看到过多地采用示范法则会使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困境,对教师产生严重的依赖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示范法总是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仅采用示范法教学的情况是很少的。

2、讲解法教学课

近年来,由于反对灌输、提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呼声日渐高涨,因此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遭受无情批评的环境下,教师运用讲解法教学似乎成了一件冒险的事,人们很容易将讲解与灌输联系起来。尽管讲解本身并不是灌输,但教师们在面对讲解法时变得小心翼翼了。幸运的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仍然存在大量成功运用讲解法教学的案例。

讲解法是教师向学生陈述事实、概念和原理,或描绘事物的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等,通过讲述和解释促进学生理解有关教学内容,达到学习的目的。人们容易将讲解法与灌输混淆起来,实际上,在教学中,讲解法是最经常采用的方法。除了完全的自学之外,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都离不开讲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解法出现一些问题并不能说明讲解法本身不好,而是教师没有正确地讲解。奥苏伯尔将讲解法与“有意义学习”联系起来,并对讲解法加以改进,为我们重新认识“讲解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1)讲解法要点。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在正式讲解前,要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例如,进行简短的复习、提出激发好奇心的问题以及进行某种演示等。

(2)讲解的技巧。通过陈述定义、比较、类比、举例等多种方法进行有效的解释,要将讲解的内容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以文字、图片、图表、动画、音像资料、数字媒体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3)保持学生注意。在讲解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通过提问等师生交互作用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教学内容,保持注意力。呈现材料时,要提示学生所要注意的对象。(4)进行总结。须对所讲内容的要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各要点间的关系。

3、探索式教学课

探索式教学法就是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然后让其自己完成,即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两个角色,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去给学生创造一些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去启发后进生,引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所有学生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例如,在进行用自选图形画图的教学时,上课时就告诉学生自选图形在什么地方:选择菜单上的插入——图片——自选图形,然后找出一幅自选图形,让学生去用自选图形画图。画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1)怎样用自选图形画出图形来;(2)改变自选图形的大小;(3)移动自选图形的位置;(4)给自选图形填色;(5)在自选图形上写字;(6)改变自选图形的形式和方向。探索式教学多用于趣味性强,既有一定的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当然,在教学时所用的时间较多,但能培养学 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是一种值得研究和推广的教学方法。

4、讨论式教学课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采用讨论的情况是很多的。

由于某种原因,讨论法在一段时间里沉寂了,直至近来对教育提出深刻的反思与批判,讨论法才又重新浮出水面,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次完整的讨论式教学由三个阶段构成:准备、实施和总结,每一阶段都是由师生双方共同活动完成的。教师作为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其任务是设计讨论主题、组织讨论和帮助学生总结评价。如何设计讨论主题是关系讨论式教学的全局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主题设计。首先是主题必须有意义,是健康的有价值的命题,并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其次主题要能创设有利于讨论学习的情境,本身应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第三,讨论主题要符合最邻近发展区理论,要与学生的已知知识相关联。学生用现有知识结构能够理解主题,明确讨论任务并能通过努力完成任务。第四,主题本身要尽量具有开放性,使讨论结果呈现多样性,以有利于学生通过讨论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成就动机。最后,主题必须能满足所有学生参与讨论的愿望,并且教师在设计主题时,应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对主题进行细化,以使学生能从多个侧面有选择地切入主题,参与讨论。

下载小学英语新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英语新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教研稿件)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和普及,广大数学教师的思想观念都不断在转变,方法不断在更新,课堂教学充满了人性、情趣和生活化,学生在课堂获得了......

    教师课堂教学常见问题1

    第一次培训: 内容: 第一章 常见教案编写问题的研究与培训(P1—P26页) 第一学时: 第一章 常见教案编写问题的研究与培训 备课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

    英语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研究与对策教师座谈会(样例5)

    英语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研究与对策 教师座谈会记录 2010 11、5 1.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不多。 2.在课堂教学中很少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3.在课堂教......

    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五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问题1:太在篇章上做文章,过多过细地分析文本而忽略重点语句的教学。 对策:教师应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吃透文本的重难点,结合文本所在单元,备课时较......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轻负高质”之我见 【摘要】 小学英语在我国作为比较年轻的教学,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且其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实行小学英语敎学的“轻负高质”是当今......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 1.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板书逐渐为大屏幕投影所替代,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通常是黑板空空如也,请你谈一谈对这种现......

    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意外”

    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意外” 摘要:英语课堂并不单纯是教案的演示,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因而会出现不可预设的“意外”,这是一种丰富的生成资......

    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校自实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英语课堂也在不断的尝试改革。但由于受英语学科牲的局限,在英语课堂改革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