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普通高中教育事业发展及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对策
加快普通高中教育事业发展及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对策
(宜宾市教育局)
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办全市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长期以来全市人民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时代赋予教育人的历史使命。为了切实贯彻十七大精神,积极推进我市普通高中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现就我市普通高中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提高普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思考及对策。
一、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高中教育事业发展加快
在全市基本实现“普九”以后,我市普通高中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截止目前,全市现有普通高中38所,在校生71000人。纵向比较,2007年与2000年相比,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由10816人增加到71000人,净增60184人,增幅556.43%;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比例由21.1%提高到39.3%,增长18.2个百分点。横向比较,改变了在全省相对滞后的状况,事业发展已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教育质量提高到全省中等水平。
(二)优质高中建设在全省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我市现有省级以上示范性高中学校11所(其中:“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8所)。在“国示”、“省示”学校就读的在校生40586人,占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的57.16%。这个比例高于省平均水平。
(三)高中教育质量稳定提高
我市高中教学质量体现在高考方面:今年我市高考本科上线在去年突破5000人的基础上,今年再上新台阶,突破6000人大关,达6032人。本科上线率由去年的28.05%提高为29.12%,增加了1.07个百分点。
从2003年全省按本科划线统计排位以来,我市在全省的排位情况是:2003年15位、2004年12位,2005年14位,2006年12位,2007年11位。本科上线人数从2003年的4335人增长到6032人,净增1697人,增幅达39.1%。
另外,在高中教育管理、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二、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高中教育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完全是建立在底子薄、基础差、整体水平不高的基础之上的。我市高中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能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一)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不足,规模容量多年小于其他内地市,超大班现象普遍。经过连年扩招,特别是近5年每年净增4000人以上,班平学生数已由1996年的46人增加到了60人,压力不断加大。
(二)师资队伍建设薄弱。优秀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教师学科不配套现象严重,年龄结构不够合理。近几年,由于高中特别是示范性高中的连续扩招,30岁以下青年教师数量和比例以及优秀高中教师急需补充的矛盾十分突出。在引进优秀教师十分有限的状况下,各高中年年吸收较多的本科毕业生作为新教师。一些示范性高中近年来吸收的新教师已占全校教师的40%左右。这些新教师培训提高成为合格高中教师的任务也十分艰巨。
(三)高中教育投入不足,负债严重。近年来,由于高中教育发展速度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为了保证建设资金的需求,政府通过融资,筹集了大量资金。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校的建设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得高中阶段教育负债增大。截止2006年6月30日统计,全市高中阶段学校负债总额已达5.3亿元,其中市属学校2.44亿元,区县学校2.86亿元。学校要偿还债务还需经过较长时间的艰苦努力。
(四)教育的历史基础制约着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全市高中教育质量,纵向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横向比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我市农村人口比重大,社会发展总水平低,并受相对封闭的环境、传统陈旧的机制、闲散的文化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教育理念、整体管理水平、师资队伍综合水平、办学条件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均存在不适应高中发展和水平提高的差距,部分学校和学校内的一些环节,竞争、激励、自我约束的意识和动力不足。
(五)办学体制单一,管理机制不灵活。截止目前,我市还没有一所具有相当规模和条件的民办普高(现有英杰、黄冈两所民办学校,但办学规模很小,今年两校招生不到200人),只有公办学校在“孤军作战”,影响了教育资源的筹集和利用。学校管理机制上的呆板和滞后,也不同程度地阻碍了高中教育的快速发展。
(六)高中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加快普通高中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强化普通高中教育的质量意识
教育是以育人为本质任务的最大的公共事业,事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同时又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教育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教育教学始终处于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重点内容。因此,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着力抓好教育教学质量。要正确认识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教育质量具有“内隐”的特点,不可能像某些建设工程和设施,容易外显“政绩”;教育质量还有迟效性的特点,短时间内难以见出成效。
(二)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加快高中教育发展中的责任
应落实市、区县政府对于高中教育发展在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协调保障、工作推进和督促检查等方面的责任。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市委市政府应将高中教育发展和优质高中建设列入对区县党委、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内容。要防止强调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时,出现轻视或忽视普通高中教育的现象。
在市政府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各区县要制定本地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并确保逐年推进和按期实现。
坚持积极的政策导向,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大政方针的规范内,市、县政府出台支持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和办学水平提高的激励措施和办法,及时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
(三)进一步强化教育部门主管全市教育工作的行政职能
教育部门既充分行使主管教育的权力,又充分履行主管教育的职责:
一是人事管理职能。人事部门有管理编制权,教育部门有管理考核使用权。在人事、编制部门会同教育主管部门按规定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数,规范学校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并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教师需求计划,负责本辖区内教师补充计划的综合核定。教育部门负责编制和增人计划内教师招聘录用,编制的具体分解使用,依法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职务评聘,培养培训,档案管理等有关教师队伍建设和人事管理职能。二是干部管理职能。教育部门应有对校长任用的提名权,组织部门有决定权。各校领导班子管理原则上按宜委发[2001]37号文件和经市委组织部同意的宜市教政[2002]52号、宜委办[2006]80号文件执行,即省级以上示范性高中的校级班子,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名,市教育行政部门参与考察,报市委审批后,由教育行政部门任用和聘任。
三是经费管理职能。教育部门有对教育经费的安排使用权,财政部门有对经费使用的监督权。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发展规划、工作的要求、全市学校的状况最了解,因此,教育经费的安排主要应由市教育局负责。教育经费的安排使用方案由教育部门负责提出,与财政部门协商后报市政府批准执行。
四是教育规划职能,明确凡涉及教育发展的规划都由市教育局负责研究制定,经政府同意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实施。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要重视听取教育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把教育事业的布局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要根据城市化进程,重视城市新增高中教育资源,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四)建立多渠道筹措高中教育发展经费的机制
公办高中要继续落实以政府投入为主的体制,并确保以专项投入支持高中教育发展特别是优质高中建设。继续实施市级每年对普通高中教育的贷款贴息。市、县政府设立高中教师继续教育专项资金。有计划地妥善解决高中学校负债问题。政府以给负债学校收费政策,鼓励学校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不断增强自身的筹资和融资能力,鼓励多元化筹资办学,政府提供相应政策保障。
(五)进一步强化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积极探索校长公招、公推和公选的竞争机制,努力促进校长负责制有关规定的落实,加大对校长的培训、考核和奖惩力度。同时,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全力支持校长用主要精力抓好学校的管理和质量提高。选用最强的干部到高中任校长,实行目标责任制与年薪制。
二是抓好行政执行力。在管理层面,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校长更要注意抓好教育策划和行政的执行力。
三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献身教育事业的师德要求。
四是强化教师的培训提高。实施“骨干教师成长计划”,通过构建骨干教师“选、培、管、用”,一体化的新机制,逐步建设一支由省、市、区县、校级骨干教师组成的梯级骨干教师队伍。并结合拔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宜宾名师,特级教师的推荐评选,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能力突出的优秀名师队伍,促进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
(六)进一步完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一是着力抓好高中教育质量。抓高中教育质量要改变重视只抓高三为抓好三个年级的教育。高中教学必须从一年级抓起,从一年级抓紧。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学的过程管理,尤其是学科质量的监测和教学过程的监控。引导大家关注过程管理,注重抓高
一、高二教学质量。同时,义务教育质量也不容忽视。二是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教育与义务教育的衔接。坚持把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把基础教育质量分为义务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来评价,既要关注高考出口这个“终端”,更要关注基础教育的“过程”,既要关注高中,也要关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
改进和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高中教育发展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生源。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建立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的检测评价制度,促进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衔接,以高中教育的良性发展牵引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以义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高中教育质量长效机制的形成。
(七)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社会环境
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政和全社会对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强化政府责任的落实与考核。市政府将教育改革发展和质量提高情况纳入对区县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加大考核权重。
新闻媒体对教育的宣传,应坚持正面导向和爱护支持的原则。一是积极引导家长和社会舆论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二是宣传、倡导和支持全社会致力于改善学校内外部环境,为校长、教师专注教育教学管理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条件。三是多在舆论上和实际行动中对学校、校长、教师体现支持和理解,鼓励其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切实重视和加强对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引导和宣传,并充分发挥尊师重教典型的示范作用。
第二篇:2010—2011学年普通高中学校捆绑发展工作总结
中学
2010—2011学年普通高中学校捆绑发展工作总结
2009年,我校和盐井中学确定了捆绑式发展关系,两校领导非常重视该项工作,把捆绑式发展作为提高双方学校干部管理水平、提升双方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在交流中促进干部、教师、学生共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将2010—2011学年捆绑式发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2010年12月3日,盐井中学领导齐聚瑞山中学,共同商议制定了《瑞山中学、盐井中学2010—2011学年捆绑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科学筹划实施方案,作为两校学年捆绑发展工作的行动指南。5、2011年3月9日,瑞山中学片区中心教研组初一数学教研活动在瑞山中学举行,瑞山中学杨再忠、余晓君老师分别上了一堂观摩课。盐井中学数学教师参加了教研活动。6、2011年4月22日,我校教师唐玉平、郑欣在教务处副主任熊朝春的带领下,来到双凤中学,参加“城乡互动”新课改观摩活动,盐井中学部分教师参加了观摩活动。7、2011年9月23日,重庆市部分重点中学的高中各年级英语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齐聚瑞山中学,本着“合作、交流、共进”的精神,共商“七校联盟”2011年秋期英语教研活动工作,学校特邀盐井中学英语教师参加了教研活动。8、2011年10月19日,瑞山中学片区中心教研组在瑞山中学举行初三物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瑞山中学陈波、卓尔学校杨晨勇老师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上了二节风格迥异的课。盐井中学初三物理教师参加了教研活动。
(三)校际交流,共同成长
瑞山中学、盐井中学向重庆市教科院共同申报“普通高中大班额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携手搞好科研工作。旨在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领两校教师深入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生命品质,促进学生、学校的优质发展,实现捆绑学校的共享、共建、共赢。
(四)真诚帮助,促进发展 1、2010年12月3日,瑞山中学向盐井中学捐赠电脑5台、空调2台、办公桌凳3套,价值2.8万元。陈瑜校长、李政校长分别代表捐赠方、受赠方共同举捐赠牌。
2、开展1+1捆绑式发展结对活动,瑞山中学重庆市、合川区级骨干教师张华、王世卿、黄维强、刘益国、秦路平、唐纯德、向昌明、周勇、王兵、秦飞、胡川、邓美、张义、刘信、陈建平、李素芬、曹继华等教师和盐井中学赵丽、明中慧、黄恒君、黄春燕、江琴、徐向阳、张俊、罗源、文磊、陶孝群、李晓娟、欧常勤、邓红玲、田丹、曾娟、赵鑫、向丹等教师结为一帮一结对子教师。
三、主要困难
1、瑞山中学、盐井中学教师人手紧,教育教学任务重,难以抽出时间经常去对方学校开展管理与经验交流。
2、瑞山中学和盐井中学高中学生生源相差较大,教育教学经验相互可操作性不强。
3、两校场地都非常狭窄,学生交流因安全考虑,开展不够理想。
四、今后设想
1、坚定信心,分步实施捆绑发展工程。
2、领导、教师、学生互派、互访、互助的机制要长期坚持下去。
第三篇:2018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2018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xxxx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稳步推进教育改革,着力破解教育发展瓶颈制约,全县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近期,笔者结合县情实际,深入了解xxxx县普通高中教育情况,客观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就加快xxxx县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作了一些思考。
一、xxxx县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概况
目前,xxxx县有普通高中1所即xxxx一中,在校学生1666人,29个班级。2016年招收新生675人,比2016年增加了近300人,翻了一番;初升高(中专)比例由2016年的25%上升到2016年的40.4%。有专任教师132人,师生比为1:15.47;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9%。
近几年来,xxxx一中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2016年,高考600分以上考生数和一本上线率居全市二级完中前列,总上线率为84%;2016年,高考上线率居全市二级完中前列,总上线率为87.72%;2016年,高考一本上线率为13.4%,本科上线率为62%,总上线率达97.92%,三项指标均超过云南省平均水平,是全市唯一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县区,在全市二级完中排名第一。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规划高中教育事业发展。明确了“移民先移校、教育优先发展、重点建好xxxx一中”的发展思路,提出到2016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并将xxxx一中创建省一级完中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用科学的规划为xxxx县高中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无偿将原烟厂旧址划拨给xxxx一中发展教育事业,并先后迁出宾馆、酒楼、烟草公司、社区办事处和1家养殖场。2016年以来,投入1000多万元将2万多平方米的厂房改建为教学用房。学校占地面积由原来的11.2亩扩大到120亩,生均占地24平米,建筑面积达20平米,并逐步完善了体育场、游泳馆等各类设施建设。招生规模也从原来每年招300人上升到700人。2016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44%,高出全市14.5个百分点。
(三)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外围建档等形式,多渠道招聘高中紧缺教师。积极开展老教师帮扶新教师和高、中级职称教师帮扶青年教师的活动,在青年教师中实施“三年争当合格教师、五年争做优秀教师、八年成为骨干教师、十年成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模式,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使教师乐于从教、终身从教。目前,xxxx一中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有5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41.5%;一级教师职称有38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35.6%。
(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特别注重学生在音、体、美特长教育上的全面发展,形成设施完备、训练有方、管理到位、自成一体的特长教育体系。加快对特长教师的招聘和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让学生在特长方面得以发挥。
(五)着力构建教育质量支撑体系。实施“上管下延”的管理模式,着力提高义务阶段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夯实高中阶段教育教学基础。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制定了《教育教学管理常规》和《课堂教学常规》,做到以突出学生发展为重点,规范教学行为,加强学法指导,搞好分层教学,让优秀学生和学业困难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六)积极创建和谐校园。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安全责任追究等制度建设。增加了学校保卫力量,设立了校园警务室,配备了专兼职保卫干部,并安装了视频摄像头,有效落实了技防、人防措施。强化校园外部管理,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大排查,严厉查处涉校案件和违法行为,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通过开展法制副校长及相关部门定期举办教育法律法规、禁毒防艾等专题讲座,提高学校治校水平。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人口与青春期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发展。
三、xxxx县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发展存在办学条件不足、教师缺乏等困难和问题,制约着xxxx县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
(一)xxxx一中离标准化学校差距较大。近年来,尽管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办学条件有效改善,但xxxx一中由旧厂房改造而成,又属于向家坝电站移民搬迁学校,为避免重复建设,各级减少或停止了对学校硬件设施的投入,办学条件短期内得不到全面改善,离标准化学校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办学条件不足。因教室紧张,存在大班额现象。同时,生均图书占有量不足,无电子阅览室、电子借阅系统和电子图书,生均电脑占有量也达不到要求,缺乏音乐、美术器材以及现代教育设施设备等。
(三)高中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目前,xxxx一中教师专业结构仍然存在不合理情况。由于人事制度方面的缺陷,高中紧缺学科教师,如心理辅导、通用技术的教师仍很难招到,制约了高中教育的全面深入发展。同时,教师结构老龄化,有较高学术造诣,知名的高中教师少。
(四)优质生源流失较大。受周边县、市一级完中招生和部分家长观念的影响,每年xxxx中考前100名学生多数去了云天化、昭一中或者宜宾等重点中学读书。优质生源的流失,导致每年xxxx高考上重点、上名牌大学的学生不多,亮点不突出。
(五)xxxx一中新校址建设资金缺口大。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建标109-2016)和高中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xxxx一中需新建校舍面积54462平方米,建设缺口资金都高达6721.35万元(未含其他附属设施)。
(六)高中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尚不健全。目前,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了“两免一补”等一系列贫困生资助的优惠政策,而普通高中属非义务教育,对普通高中贫困学生的国家资助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加之xxxx属于国家重点扶持县和移民大县,贫困面大,存在部分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情况。同时,仍有相当一部分生活比较困难的学生未得到有效资助。
四、新形势下加快xxxx县高中教育发展的措施建议
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对普通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xxxx县结合县情实际,及时制定了《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xxxx—2020)〉的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16年,xxxx县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20年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以及到2016年高中阶段适龄青少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的具体目标。同时,向家坝电站建设也给xxxx县高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xxxx一中将实施整体搬迁,规划占地面积167亩,建筑面积54462平方米,将建成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现代化标准学校,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普通高中教育跨越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创新理念,切实增强发展活力。xxxx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全县教育事业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2016—2020)〉的意见》也为全县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确定了工作目标,我们将通过不断吸收和引进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努力促成教育管理与教育发展规律相适应,管理能力和管理幅度相适应,教育质量与老百姓的心理预期相适应,进一步突破高中教育发展瓶颈。通过提升学校办学管理水平,出台和完善教育政策,推动教育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增强发展活力,实现高中教育跨越发展。
(二)发展内涵,积极创造品牌效应。通过发展内涵、挖掘潜力,加强内部管理,将学校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精力集中到学校的良性、高效发展上。在打造教育品牌上大做文章,坚持政策扶持,集中力量把xxxx一中办成品牌学校。通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破尖子生培养的瓶颈,留住优质生源,赢得家长和社会的信任,使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齐头并进。
(三)优化管理体制,逐步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继续深化以校长负责制、考核奖惩制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学校依法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完善高中教育质量奖励办法和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奖励办法,贯彻落实中小学校常规管理办法,增强“质量立校”意识,提升管理水平。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治校能力。按照“稳定总量、提高质量、强化培训、优化结构”的队伍建设思路,采取“三条腿走路”方式引进教师,即到高校招聘紧缺学科教师、选调优秀学业达标的初中教师、采取外围建档方式引进优秀教师。加快培养在全县乃至全市教育教学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鼓励高中教师继续提升学历,在政策上予以优惠扶持,争取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教师达到相当比例。推进名校长名教师工程,培养一批精于管理、甘于奉献、素质过硬的管理者和教师队伍,增强校领导治校管校科学发展的能力。全面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并逐步提高,加快步伐、加大力度建设教师保障性住房,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留住优秀人才,使其安心工作,为xxxx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五)加快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各类设施配置。尽快完善新校区周边的“三通一平”工程建设,按照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完善各种功能设施设备,达到省一级完中的要求。同时,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更多的支持。结合新的学校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人文校园,力争把xxxx一中建设成为校园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办学理念先进、内部管理科学、师生关系融洽的具有鲜明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学校。切实加大高中教育投入力度,优先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配齐配足图书、实验、电教等各种教学仪器设备,建好学生宿舍、食堂、体育馆等功能性用房,规范后勤管理,确保师生安心工作学习。
(六)完善助学体系,解决贫困生上不起学问题。与团县委、妇联、民政等部门协商联动,建立完善高中阶段贫困生助学体系。大力开展“希望工程”、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等活动,以及县财政每年预算一定经费作为贫困生助学基金,切实有效地解决贫困高中生上不起学的问题。
(七)规范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奖励制度。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建立完善科学的教育工作评价体系,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决策、工作业绩进行全方位监督,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端正办学思想,加强对学校及教师的考核评价,建立长效的高中教育奖励机制,确保xxxx县高中教育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第四篇:XX县普通高中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XX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勇于探索和实践,在全县“两基”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把教育工作的重点及时转移到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上来,采取多项针对性和超前性较强的措施,通过挖掘办学潜力,调整结构布局、优化重组教育资源等途径,尽力扩大高中阶段办学规模,使全县的高中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县的高中教育呈现良好开端。
一、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
全县共有高完中3所,学校占地面积 亩,校舍建筑面积平方 米,有57个教学班,学生,共有专任教师190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 %,2003年全县实现“两基”目标后,始终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不断深化改革,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得到连续快速发展。
(一)高中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和在校生人数大幅度增加。2005年全县高中招生 人,在校生达 人,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加 人和 人,增幅分别达 %和 %。2005年,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达 %,比2000年多个百分点2006年,全县报名参加高考870人,其中普通高考721人,比上年增加247人。
(二)增加高中教育投入,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十五”期间,借助“普九”东风,共投入资金 万元新建了董干中学实验室、综合楼、县一中综合楼及县民中科技楼,经费投入的增加,使高中办学条件明显改善。2005年,全县高中校舍建筑面积达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平方米,增幅达%;图书藏量达 册,比2000年增加 册,增幅达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元,比2000年增加 元,增幅达 %。
(三)高中课程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全县高中学校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普遍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满足了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四)以教育科研为先导,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在高中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的思想,开展了对办学模式、课程改革、学校德育体系、人文精神培养、教材教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评价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和实验,为高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特别是广大教研人员和第一线的教师把工作的着力点和研究的视点放在教学上,对高中的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全县高中学校积极推进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符合学生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形成,教育质量得到稳步提高,今年全县的高考又有新突破。普高上线人数454人,比上年增加156人,上线率63.23%,比上年提高0.36个百分点,全县高考600分以上人数7人,比上年增加5人。
(五)信息技术建设得到加强。一是高中学校现已全部建有计算机教室,三所完全完全中学共有300余台计算机,高中生人机比为100:1;二是发展远程教育,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互享;三是大力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
(六)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高中教育的容量扩大和质量提升,有力的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对“两基”的巩固取到了前所未有的促进作用。我县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基本走上了健康协调发展之路。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的工作亟待加强。虽然全县已将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县一中、县民中两校合并扩建项目实施进展缓慢。2006年9月,按照招生计划,普通高中计划招生1200人,今年普高毕业生为721人,普通高中招生将净增479人近10个教学班,城区高中特别是县一中的校舍出现严重不足,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解决县一中校舍紧缺的实际问题,将直接影响今年高中新生的招录工作。
(二)教师总量不足,综合素质不高,骨干教师缺乏。随着高中教育规模的扩大,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按省定教师编制标准计算,全县缺高中教师54人;再加之高中教师的大量流动,使大部分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流失严重,给高中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亟需补充教师数量,调整教师结构,提高教师素质。
(三)信息化设备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
虽然全县三所完中都配备了计算机教室,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但是由于设备老化、配置不高,人机比例过大,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的需要。
(四)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在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学校基本的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不能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改造薄弱高中的任务十分艰巨。
(五)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在校高中生贫困数量大,现在全县共有高中贫困学生2437人,占高中学生总数的87.35%,救助贫困高中辍学学生的的任务重。
(六)高中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布局调整仍滞后于急速变化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形势,特别是投入体制、办学体制单一,亟需加快改革步伐
四、解决当前高中教育发展措施
(一)多方筹措高中建设资金,解决高中发展的“瓶颈”问题。县委、县人民政府经多次研究论证,决定将县一中与县民族中学两合并迁至独田开发片区扩建,预计投资9000余万元(其中),新建校舍()平方米。到目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及评审工作已通过州发展和计划局的批复;环评工作、水文实测工作、征地、规划、老校区的评估等前期工作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高中师资结构。在高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关键所在,要采取加强高中学校编制管理、推进高中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高中教师定期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的制度、依法执行教师资格制度等有效措施,优化师资结构,确保高中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三)坚持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为高中发展提供后劲。由于麻栗坡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义务教育阶贫困学生近3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巩固十分困难,我县把义务教育发展中尤为突出的救助贫困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国家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外交部助奖学金、上海闸北区对口扶贫助奖学金以及“手拉手”、“一帮一”、“结对子”等多种形式的救助活动切实加以解决。为高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涯保障。本文由网络提供,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更多文章
(四)积极稳妥地搞活教育机制。在实施学校管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充分考虑地区、学校的差距,不搞一刀切,实行一校一策,确保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和教师安心教育事业,确保岗位竞争公平,确保收入按劳按质获取。在教育行政管理上,实行以县为主,县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校的布局设置、学籍、招生制度、教育教学服务和管理。在人事制度方面,一是取消学校行政级别,建立和推行学校办学等级制;二是校长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公开招聘,建立校长和教师竞争上岗、择优聘任、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任用机制;三是各校招聘教师在政策范围内有充分自主权。在分配上,扩大学校分配自主权,逐步试行档案工资与实际收入相分离。
(五)强化质量意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努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提高质量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和落脚点,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来抓。一是大力推进高中课程改革,规范和完善教育教学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价制度;建立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科学评价激励机制;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和信息技术教育。二是积极开展专题调研,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抓好质量检测分析;三是积极开展教学研讨,加强复习备考的研究与管理;注重高考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发布。四是建立质量奖惩制度,对教育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和相关任课教师实行评优奖励。
第五篇:群策群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群策群力 集思广益
努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2012年2月13日早上,中心校组织全乡校长在中心校办公室召开关于加快教育发展紧急会议,会议由中心校副校长王孝荣主持。副校长姜继友传达织教字[2012]1号文件(《织金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意见》)精神。
校长郭杰作总结发言:要加快我乡教育事业发展,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教育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求营合乡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在工作方面必须突出“快”、“实”、“新”。在工作方面要有出新招、出实招、务实、高效、创新意识。严禁在工作上飘浮、拖沓;严禁上班期间喝酒;严禁在公共场所打麻将;严禁上班时间玩游戏等不良现象出现。作为人民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树立为人师表良好形象,加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学习,切实增强自身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组建一支能推进营合乡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型教师队伍。
最后,为了加快推进营合乡教育事业发展,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郭校长还根据织教字[2012]1号文件精神,拟写出如何加快发展和推进教育事业的问答卷,要求全乡教育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和领悟文件精神,以此,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交上满意的答卷。
(营合乡中心校余登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