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质发展为重点,加快提高高中教育质量

时间:2019-05-13 08:2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优质发展为重点,加快提高高中教育质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优质发展为重点,加快提高高中教育质量》。

第一篇:以优质发展为重点,加快提高高中教育质量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服务国家战略和我省科学发展,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主要成绩与经验。

1.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质量水平稳步提升。

高中阶段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基础能力明显增强。全省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从2005年的252.81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438万人,毛入学率从57.5%提高到86.2%,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下同)在校生的比例为48∶

52.普通高中优质化教育进程加快推进,教学水平评估和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下同)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在各类国家级技能竞赛上取得优异成绩。

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从2005年的111所增加到2010年的131所;研究生在校生从4.39万人增加到7.25万人,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人数从1.25万人增加到1.81万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从87.47万人增加到142.66万人;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从29.56万人增加到46.4万人;电大开放教育和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规模居全国前列,自学考试健康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2%提高到28%。国家、省、校三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等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优秀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学科和科研实力不断增强,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成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和战略力量,获得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重要奖项,产学研结合取得显著效益。

2.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开放合作格局逐步形成。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师规模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义务教育代课教师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有新提高。骨干教师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取得明显成效。

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专网覆盖面不断扩大,拥有校园网的中小学不断增加,珠江三角洲地区初步实现“班班通”;小学四年级以上基本开设信息技术课;省级基础教育资源网已经建成,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日益丰富;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建成数字化校园。设施完善、网络畅通、资源丰富、应用高效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

教育装备条件进一步改善。全省中小学教育装备投入、可供教学使用的计算机、建有图书馆(室)的学校及藏书量、实验室和功能室数量大幅度攀升。高等学校教学科研装备体系日益健全。

(二)主要困难与问题。

1.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统筹发展力度亟待加强。义务教育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发展水平和群体之间受教育权落实不均衡,以及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教育决策和管理科学化水平、教育基础设施设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信息化水平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要求。

2.人口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教育规模、结构、质量、特色、效益亟待协调发展。全省教育适龄总人口呈缓慢下降趋势,教育人口出现结构性差异,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逐年下降,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攀升,高水平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以及迈向高等教育普及化面临严峻挑战。

3.教育发展动力活力不足,体制机制改革亟待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对“应试型”教育的改革创新工作推进困难,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学校办学自主权尚未全面落实,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较弱,教育国际化水平不高。教育法制建设和教育科学研究仍然薄弱。

4.教育保障水平仍然偏低,基础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全省人均教育经费仅居全国中等水平,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放缓,欠发达地区教育经费保障水平较低。2010年全省预算内教育经费(含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9.07%,比2005年降低了0.55个百分点。教师队伍整体实力依然不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职业教育“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和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亟待充实提高。农村教育装备水平明显偏低。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建设,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创新思路、集聚资源,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统筹推进、重点突破,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着力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为打造我国南方教育高地奠定坚实基础,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出重要贡献。

(二)发展思路。

1.优先发展。把发展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之举,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2.公平发展。把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政策,更加突出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内涵发展。把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造就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

4.统筹发展。把统筹兼顾作为教育发展的基本方法,推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以及教育规模、结构、质量、特色、效益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5.创新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和教学领域改革,在教育理念、发展思路、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评价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

6.开放发展。把开放合作作为提升教育发展的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标志,把握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深化区域间、城乡间教育交流合作,着重加强与港澳台和国外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交流合作,借鉴吸收和利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发展教育的先进经验。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省各县(市、区)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教育;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实现市域、其他地区基本实现县(市、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满足区域需求、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趋势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集约化高水平职业教育基地;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持续扩大,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建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经费总量显著增加,绩效显著提高;教育体制机制充满活力,教育信息化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实现新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其他地区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全省形成我国南方教育高地的鲜明轮廓。

2.具体目标。

——普及学前教育。到2015年,全省在园幼儿达到290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其中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达到95%.基本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办学条件规范、办园形式多样、结构布局合理、管理体制完善、师资队伍优良的学前教育体系。

——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15年,力争全省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机会均等,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和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同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全省义务教育学校达到规范化标准,班额普遍达到国家标准。

——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到2015年,各县(市、区)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发展壮大职业教育。到2015年,建成集约化高水平的省级和各地级以上市职业教育基地(含技工教育基地,下同);构建起满足区域需求、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300万人以上。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引领、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到2015年,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28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培养数量、结构和质量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设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国内一流重点学科、特色优势学科和科技创新平台,产出一批重大知识和科技创新成果,强有力地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繁荣发展与技术进步。

——基本建成终身教育体系。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搭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互衔接沟通的教育“立交桥”,构建覆盖全省、层次多样、类型丰富的教育机构网络,形成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到2015年,全省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基本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到2015年,中小学按课程方案配齐合格的各学科教师;小学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比例达到95%以上,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到85%以上,普通高中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达到10%以上;职业院校“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高等学校新增两院院士5名左右,新增珠江学者特聘教授60名左右、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0名左右。

——教育发展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各级财政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达到规定比例。实现中小学实验室、图书馆(室)、学科专用教室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实训中心和高等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水平。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到2012年,全面实现“校校通”,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班班通”;到2015年,全省实现多媒体教学进班级,基本建成全省一体化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综合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系统性和衔接性不断增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城乡教育一体化有效推进。教育开放合作深入发展,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快提升。到201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全覆盖,粤东西北地区力争实现省教育强镇、强县(市、区)全覆盖。

(三)以优质发展为重点,加快提高高中教育质量

1.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继续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工程,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联动发展机制,切实抓好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建设工作;健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督导验收和检查制度,完善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高中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高中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2.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发展。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办学体制和培养模式改革,开展特色高中课程教学实验,探索引进职业教育课程,实现办学多样化,拓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渠道。进一步优化普通高中布局结构,推进普通高中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粤东西北地区适当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充分发挥优质普通高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采取多种帮扶形式促进薄弱高中提升办学水平,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发展。

3.深化普通高中教学改革。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方案,开齐开足课程。充分整合、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加强课程发展规划,开设丰富的选修课,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和选择性,完善课程教学体系;重视教材应用研究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开展普通高中分层分类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着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把握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完善普通高中办学水平评估制度,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第二篇:以文化建设促进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以文化建设促进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学习十九大报告的一点见解

榆中县文成小学 张梅芳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这几句对文化的解读,让我看到了文化建设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校正在进行新教育实践,打造完美教室的实践正是对文化建设的一个浓缩,好的班级文化必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只有推陈出新才能推动班级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在打造完美教室的时候,我们首先必须确定班级文化主题,只有确定了班级文化主题,才能围绕主题,确定班级目标、班徽、班歌等一系列的文化载体。让这些班级文化引领班级的发展。其次,围绕班级文化建设,要求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和缔造者。再则,广泛开展活动,以活动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学习兴趣培养起来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班级文化在班级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十九大报告的学习,使我更加坚定了创建班级文化的信心,使我更加懂得了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用班级文化建设促进我班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第三篇:40.提高教育质量,建设优质普高--民主生活会讲话稿

提高教育质量,建设优质普高

――民主生活会讲话稿

李 峰

2010年1月12日

根据教育局党委的要求和布置,干部民主生活会应该成为学校一种常态会,通过民主生活会,给我们干部有一个剖析自我,检讨思想,检查工作的机会,但象今天这样能在教育局党委直接监督下开展的民主生活会是很少的,也是我们反醒自我、反醒工作的难得机会和平台。希望各位干部能结合学校工作,联系自身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特别是对我本人,在思想、工作方面所存在问题,多提批评和建议,以达到形成共识,增进团结,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发展。

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年来的感受,剖析存在的问题。

一、民主管理意识较好形成,学校走上和谐健康发展轨道

做为管理者,能不能站在教师员工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能不能关注教师员工需要是什么?喜欢听到、看到是什么?我们都要去了解、倾听。虽然,有的话、有的事,当政者也想到了,也在做了,如果我们有去听听老师们的,有了那么个过程,让老师们觉得是他们的主意、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管理者重视,并在实施中,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行动,就更有影响力,更有效力,尽管有的建议或意见,没有被我们采纳,或暂时无法实行,但有了这一个“多此一举”,老师们就会理解和包容我们,我一直喜欢“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缺少与同志们的沟通,缺少与老师们的交流,也就碰过壁。一年来,所谓的“多此一举”得到了老师们、同志们的是理解、包容和支持,得到的是二高的团结、和谐,让我们管理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二届四次教代会充分体现是一次团结的大会,和谐的大会。

二高团队的和谐渐渐形成,得益于有一支很好的二高领导干部团队,我很感谢三位副校长,感谢局领导把三位素质好、能力强、务实肯定、甘于奉献的同志,来和我一起建设二高,我也很高兴校长室能把二高教师队伍中的精英分子,提拔到领导岗位上的中层干部,是你们一个人顶二人、顶三人用,既是教学教育能手,又是会说、会干,踏踏实实耕耘在最辛苦最前线,撑起二高整个天地,校长室感谢你们,全校老师也在称道你们。民主、和谐不是一个人能干的出来的,是需要的一个团队,是整个干部集体所决定的,没有小圈子、没有为个人谋私利,不用担心这个圏子人来打击另一个圏子人,有了这样一批人当任干部,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我们感到我们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存在的价值,工作的意义,在工作中体会乐趣、体验幸福,今天的二高局面,应该感谢在坐的所有干部。

二、正确定位树信心,力抓常规促质量

一年来,我们确定了普高办学的模式,我们的学生不能象重点高中那样的中考入学成绩,但我们瞄准符合自己学校实际的办学定位。提出:走普通高中办学模式的道路,以音乐、美术教育特色为办学求发展,以合格教育与升学教育相结合,办社会满意的学校。我们学生基础差,在高中阶段学习中,应对省级会考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以“抓会考,促高考”,在会考合格率大面积通过的基础上,尽力提高高考升学率和质量是符合学校的实际的,也就是“合格教育”兼顾“升学教育”的办学定位。随着办学内涵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升,做大、做强学校的升学教育。

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是专科三类学生,虽然有的部门对培养三类学生为主的学校不重视,对特长生培养,如美术、音乐、体育升学不重视,更多关注的是培养反映政绩的重点批、本科批人数。实际上,我们学校由于起点低,在办学竞争中,不仅考虑学校的发展,更担心是学校的生存。

但我们学校老师认识到:就新高考实施的第一年,2009年我省重点一类三万,本科二类十万,专科三类十三万,三类生也达到半壁江山。苍南重点上线595人,本科包含重点3536人,单单三类专科上线5280人,占总上线的百分之六十,还不含本科类没有录取读专科的学生。

这二组数据说明什么?我们在谈提高国民素质,在我们高中阶段,三类学生如此众多,可见培养三类学生的任务之重要。因为苍南县招生分批进行,各类学校应该承担那种类别学生培养的任务已经在招生时候就决定了。省级重点学校就是承担点百分之五十本科、重点类学生培养,而我们这类学校,注定是以培养三类为主的生源。2009年,我校高考人数也达到了486人,升学率百分七十。

三类专科学生就业没有本科重点毕业生那么好找到工作,可是,他们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最终是生产一线人员,将来必定是劳动生力军,而且也是绝大部分回归本地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支队伍的素质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对苍南地区本地的经济发展是不容忽视的,意义是重大的。

做为二高的老师和领导,我们有深深的体会,对这批考不了重点,升不了本科的学生及家长的愿望,他们愿望也反映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民群众对子女的培养的共同心愿,读不了本科,上了不重点,但还是尽可能让他们读读高等院校,就是专科也好,让子女年令大一点,成熟一点,有一个高等学校的经历,再就业,或再跟随长辈一起工作、创业。所以,我们这个地方,对普高热也就必然的社会文化背景,新课程下,职高就无法考大学,无法升入高职。什么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要求自己子女读普高,能有机会读,给他们子女能在高中阶段有所发展,有可能向高等院校冲一冲的,给子女更高层次的教育,机会给他了,人民就满意了。

基于这个观点,我们不会因为这批学生基础差或只是考三类大学,而看不起他们,同样,以自己满腔的教育热情,呵护他们,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们规划符合他们发展的学习方案,我们老师知道,我们的学校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考上专科,为了让更多让学生考上大学,有机会继续深造,我们总是千方百计根据学生的特长,寻找适应学生高考升学的渠道,开设了音乐、美术、体育等等,做到条条道路通罗马,人人能发展,个个能成才,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其实有专长学生,在应对高考时,他们是很辛苦的,象艺术类学生专业学习基本上是双休日、寒暑假,没有假期、没有休息,学校老师也一样是很辛苦,他们的劳动和学习精神,也感动了我们。

当然,在这个民主会上,提到这些问题,也是自己思想深处对教育领导部门对办学评价上的不同观点而引发的。也是怀疑自己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如何与上级保持一致的问题,所进行的一个检讨反思!

升学率是普高办学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保证。一年来,学校以规范化管理建设为抓手,关注质量,用心于质量管理,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应该感谢在座的各位同志,是你们在课堂上做示范,管理上做表率。但作为主要领导的我,不能好好地深入课堂,不能高位指导、前瞻规划,做事浮于表面,难以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和品位质量提升,深感惭愧!

从2011年开始,学校面临初中学生数的萎缩,学校面临着重大考验,特别是象我们这类薄弱学校,生存与发展都是现实的问题。我认为教学质量,高考升学质量是命根子,不是可动摇的核心问题,同时,也要有应对措施,应该可行是开展高中小班化教学实验,提升学校优质化办学,更好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出高中小班教学实验有以下几点理由:

1、新课程关注课堂学习的师生互动,师生、生生合作,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当前大班级教学开展明显存在难度,缩少班级学生数,以20至30人小班,有利于新课堂的深化推进。

2、随着计生工作的推进,高中就学人数面临着急聚下降,维持原有班级人数的大班教学,高中学校的班额就不能维持原有班级数,教师的多余成问题。

3、现在学生民主意识强,小班化管理有利学生的发展。同时,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更愿意投入培养,普通学校如果能进行小班化教学,也是提高办学质量、优化办学条件的重要渠道。学校经费运作可以按原来普高的测算,适当由享受到小班化学习的学生家长来分摊。

对此,下学期开始向教育局审请,办两个小班化实验,积累办学经验。这种想法是否妥当,有待大家的批评指正。

三、关注教师的发展,调动教师积极性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本,教师是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资源,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作为学校要关注教师发展,提升老师们的幸福指数。这是我们在第二届四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的今后学校施政内容之一。钱库二高因为办学发展道路的曲折及生源现状,都大大增加了我们教师的劳动强度和教育教学的难度;还有办公条件、教学设施设备、教育环境比较落后,而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又高,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也不够完善等等,这些都会促使我们教师身心疲惫、职业倦怠弥漫心间。因此,帮助教师从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中解放出来,是当前我们管理中必须重新审视的一个问题。

进一步提高福利待遇。待遇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奖金,奖金的作用关健是把有限的奖金用好,奖金使用的公平、公正、公开,又能与管理的奖勤奖优目标相呼应,提升奖金管理在调动积极性中的作用与效益。但又不仅仅是奖金,培训也是教师最大的福利。这一点是我们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教师的学习培训,也使我校在教师的培养出了成绩,在苍南县同类学校中,我们的县、市级骨干、名师、三坛都是无可争议的。这些专业上、学术的进步,都能较好地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同时,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包括办公条件、教学仪器设备、健身器材、教职工之家。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打造一个整洁、干净、亮丽、宁静、舒适的环境,让学校成为一个温暖的家。改善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打造和谐校园。完善一些不合理的学校管理制度,让学校制度充满温暖和关爱。等等。

最重要的是学校领导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老师,要真心为教师的成长发自内心的高兴,要多与教师交流沟通。我们现在不缺少口号,不缺少先进的理论,就缺少能够感动人的东西。我们应该为教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只有为教师谋福祉,让教师有尊严,才能让教师有归属感。要知道经营学校就是经营人心,人心的向背决定事业的成败。但是,我也有绪多的困惑,教师的流动,特别是优秀教师的外调,留不住他们,总是让自己揪心痛苦。也在审视自己的办学和能力水平。

几年来,我们学校有长足进步是不容否定的,但在各方面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客观面对与改正。在学校硬件方面,2009年我们在局领导的支持下,很好地解决了学生住宿问题。今天我们又提出一个问题是操场破旧,对当前适应高中新课程要求存在距离,新课程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和国家提出“阳光体育一小时”,都对学校的体育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必须对体育的器材、器具和场地,加大投入建设,特别是学校的操场对体育健康教育所处的地位更为重要,我们学校的操场是泥沙地,这种场地一经三、五天的阳光照射,风一吹就尘士飞扬,如果有学生一跑步或其他活动,就象来了沙士暴,这种环境下的锻炼,不但不能达到提高体质,更是对学生的伤害,特别是秋冬季的时候,一个学期没有几天能适合活动的日子。加上没有室内活动场地,所以,体育健康教育活动受极大的限制。教代会上代表们提出学校应该将塑胶跑道建设,早日列入项目规划,请求上级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今天也借局长在场,能当面汇报给予支持考虑。

对个人来说,自己能力有限,政策水平低,当了几年校长,学习长进不大,平时只凭经验论管理,如工作容易情绪化,推出政策有头无尾,不稳定,给下级部门带来工作上的极大影响。加上年龄大了,身体健康问题,对工作深入一线,深入课堂,密切群众的工作做得不到位,工作中布置多、亲自检查的少,也给工作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今天有这样的一个会议,也是一个很好机会,对我身上存在的问题还有许多没有提出或察觉的缺点,需要在与同志们的进一步交流中发现和改进,需要在坐的领导和同志们给予批评。

总之,今后,我愿和大家一起在开拓中前进,在前进中开拓,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和大家一起团结奋斗、发挥优势,努力开创钱库二高工作的新局面,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走向成熟!

第四篇: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以学生发展为本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教学

要使教学的有效性充分体现,必须对其标准有个清楚而全面的认识。这里列出其中了五项标准:(1)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以促进学生学习。(2)通过新课程内涵,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3)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学习并认识数学的功效。(4)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教给学生复杂的思维技能。(5)以对话交流、讨论、自学及多元化实施教学。总之一句话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教学是我们改进教学策略的依据。因此如何根据教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在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与转化中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内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获得数学经验、思想和观念,是小学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热点和重点。

Ⅰ 调整备课的重点,由备教师如何教转向备学生如何学,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新课程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 转向“引起活动”。因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比单纯只有知识更有价值。要改变以只信教材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树立新课程目标意识,它的最大特点不是纯教教材,而是活用教材——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情境赋予其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新教材的课程功能,以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发展。

让学生自己在尝试的情境中加探索、思考、理解,(探究学习)把教学要求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这是教师在新课程中必须具有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综合的分析,把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指导什么,怎样指导列为备课的重点,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备好学生,在孩子身上大做文章。改变传统的“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怎样讲”的备课思想模式。

Ⅱ 主动驾驭教材,从整体着眼,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条件,增强知识建构的有效性。

具有一定关系和联系的知识系统即已有的知识建模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而课堂教学的设计在于唤醒学生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经验系统,与新知识产生联系,激起学生探索规律的心向,进而安排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独立学习的材料,以培养能力、促进发展。因此,要在调整思路的基础上,从处理教材着手,设计问题情境,从已有的知识建模中,激活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活化学习,进而去主动学习例如“工程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例题是“砌完一道墙,甲独做6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两人合做几天完成?”要求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方法,这类应用题和以前学过的整数应用题有相同的基本数量关系,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关键(或难点)在于这类应用题的工作总量要用单位“1”表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没有直接出现,但学生如果能联系已学的分数的意义进行学习,教师就用不着按部就班地教,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尝试。如学生有问题,设计这样的题目:“运完360块砖,甲独运6次运完,乙独运12次运完,甲、乙两人合运几次运完?”,进行铺垫。在计算的基础上与“工程问题应用题”进行比较,便于学生找出异同,建构数学模型,抓住解题的关键,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保证。

Ⅲ 以学生的操作为主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习是从手、眼、脑协调活动开始的,对于小学生而言操作可以使认识的对象与学生之间缩短距离,进行直接的认识活动。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们没有局限于课本上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动手操作,求出梯形的面积,结果学生想出了许多方法,让我们惊叹不已。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将一个梯形沿中位线剪开,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把一个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4、把一个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5、把梯形剪开再拼成一个三角形

我们认为:学生进行类似的实际操作,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操作所要解决的问题,对提供的教具或学具展开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其次,让行探索性的独立操作,必须与机械的指令性操作区别开来。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不应作事前的各种规定,如:先怎么做,再怎么做,然后怎么样;怎么摆,怎么看,怎么想等。教师过多地强调自己的思路,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操作,本身就是不允许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限制。第三,要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操作不能流于表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抽象和概括。第四,学生操作最好以小组合作进行,通过大家地协调、交流、讨论,共同参与,实现全体同学的个性化发展。Ⅳ 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称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我们强调这些,也真是新课程目标所十分期待的。Ⅴ 注重学生实际,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一定的课堂教学结构决定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会与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为基本结构,教师的“讲”束缚了学生的学。在尝试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教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去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应由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构成。

1、学习准备。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意向。

2、学习实践。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让学生针对遇到的问题,摄取已有经验中可以利用的部分进行思考和实际操作,担任个人的见解和疑难。

3、学习反馈。让学生根据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得出的不同结果、不同见解进行再学习。引导他们找出不同结果、不同见解的关键,调整思路,进行新的探索和评价。

4、学习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一节课里进行了什么样的活动,是用什么方式活动的,活动过程中自己是否具备良好的条件等。这是数学内化的需要,也是学生了解、认识自己获得数学学习经验、思想、方法的需要。认识、控制、调整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形成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是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如此说来,在这些基本环节中,教师所实施的教学策略、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导、推促、启发,是设置问题情境,创设师生对话、生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氛围的桥梁,而主体学生的全面参与,不同层面、异类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实施新课程目标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遵循学生的情感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一般的学习方法为依据,确定教学目标,处理学习材料,选择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这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当前小学数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及最终达到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迫切要求。

第五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 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进程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 加快推进县域

城镇化进程

——凤县县域城镇化发展状况调查

凤县县委农工部梁虎林赵娟

近年来,凤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椒畜富民”四大战略,强力推进百万吨铅锌冶炼基地、百万头生猪大县和百万游客景区 “三个百万”工程建设,使县域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城镇化发展路径。

一、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凤县县域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00个行政村,总人口11万。自200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以统筹城乡为主线,以城镇化为统领,以争创全省十强县、建设老百姓最幸福的地方为目标,加大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力度,按照“一体两翼四中心二十个新型社区”的城乡一体化总体布局,把建设产业园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作为统筹城乡的突破口,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多元加大投入,完善配套政策,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六大体系”,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全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47亿元,增长19.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9亿元,增长48.9%;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力均位居全省前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95元,增长2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488元,增长28.1%。城镇、农村社会保障综合覆盖率分别达87.9%和94%,城镇化率49.7%,先后荣获国

家卫生县城、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平安县等荣誉称号。2009年县域综合实力首次跨入全省十强县之列。

(一)、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以“一体两翼”为重点,不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中心城镇建设,推进人口向城镇集中。截止目前,县城规划区面积10.3平方公里,建成区3平方公里,全县建制镇12个,其中重点镇2个,建制镇规划完成100%;县城常住人口1.7万人,城镇化率由2007年的37%增加到目前的49.7%。

(二)、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以大村庄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方向,深入实施“三告别”、“三集中”、千村移民工程和灾后重建工作,建成统筹城乡集中安置点42个,集中安置6000户2.5万人。使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三)城乡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一是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速。污水处理、集中供暖、集中供气、垃圾处理等重点项目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加快了县城扩容提质,城市品位得到迅速提升。二是中心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实施了县城“一江两岸”工程,加快了两个工业园区和五个中心城镇建设,形成了“一体两翼五星”(即以县城我主体,以凤州现代科技产业园和留凤关循环经济园为两翼,以平木镇、河口镇、黄牛铺镇、唐藏镇、三岔镇为五星)的小城镇建设特色;重点城镇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力不断增强。三是农村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明显得到改善。到2009年底,90%的村用上了自来水,解决了6.48万农村群众长期饮水困难;98%的村通了油路或水泥路;80%的村庄手机信号全覆盖;30个村实现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目标。

(四)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县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农业经济突破发展,旅游三产高歌猛进,一、二、三产增加值年均增长6.5%,22.8%、14.8%,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总收入分别达45538元、3914元,居全省第8位和第12位,实现了摘帽(率先脱贫)、进位(跻身全省十强县)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特别是建制镇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如2009年凤州镇生产总值达11.37亿元,南星镇生产总值达23.6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和35%。

(五)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均衡化发展,农民拥有与居民同等的学习就业机会、同质化的医疗保障环境、基本对等的社会保障,群众就医报销比例达80%以上,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休闲、娱乐、健身设施不断向乡村延伸。

二、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规模小。首先是县城规模小。县城规划区面积10.3平方公里,建成区仅3平方公里,而且县城常住人口仅有1.7万人,人口数量少。其次是建制镇规模小。全县12个建制镇,有农村人口

7.45万人,平均6200人/每镇,最小的乡镇(坪坎镇)全镇仅2490人。镇政府所在地平均仅1000余人。人口少,形不成规模效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镇的社区中心地位以及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直接影响基础设施效益的发挥、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力。

(二)规划滞后。从总体上看,一是我县县城规划比较超前,但建制镇规划编制较为滞后,规划功能不全,特别是管线、绿化等专业

性详规编制落后。全县100个行政村,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的仅67个村;二是实施随意性大。乡镇规划意识不强,凭想象作决策,从而导致规划实施不到位,满足不了城镇发展的需要。三是城乡规划分割,建设分治,城乡统筹规划总体上滞后,严重地阻碍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序推进。

(三)资金不足。城镇建设的投资渠道单一,投入主体仍然以政府为主,而且只投入不收益,只建设不经营,导致城镇建设的资金严重不足。从财政资金来看,虽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但主要集中投向县城,投向小城镇的资金微乎其微,加之小城镇规模普遍偏小,启动不了小城镇的内部消费,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导致小城镇的公益、公共设施建设普遍亏损,使乡镇背上沉重的包袱。

(四)产业支撑力不强。虽然形成了椒果畜药菜五大主导产业,但整体实力不强,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弱,缺乏支柱产业的有力支撑。例如,今年花椒遭受霜冻,全县花椒大幅减产。

(五)管理水平低。一是乡镇政府管理功能严重滞后,管理机构、职能、权限等依然承袭农村管理的旧模式,对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管理、生产、金融、信息、服务等产业的培育与管理难以到位,难以承担城镇化管理的重任。二是农村居民素质不高。生活习惯还不能与城镇发展合拍,给镇区管理造成一定困难。

三、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对策与措施

(一)调整区划,扩大小城镇规模。我县现有乡镇12个,农村人口7.45万人,平均每个乡镇仅6200人,即使将来全部人口集中到镇区,其规模也十分有限,不能满足人口成本最低化的要求。要按照

“建美县城、建强两翼、建大社区”的思路和 “一体两翼四中心二十个新型社区”的城镇化发展基本框架,对现行乡镇区划进行调整,减少城镇数量,逐步扩大重点镇和中心镇的规模。形成一个中心城市(县城)、两个副中心(凤州、留凤关)、四个中心城镇(黄牛铺、平木、河口、唐藏)和二十个中心社区,使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徙,充分发挥城镇集聚作用,从而带动全县城镇化的全面发展。力争到2012年,县城人口达到3万人,凤州镇和留凤关镇城镇人口分别达到1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二)突出重点,抓好中心镇建设。要改变过去只管城不管镇的工作格局,在抓好县城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着眼未来,对农村城镇化高起点规划,以316国道和212省道两条交通干线为纽带,以凤州、留凤关两个中心城镇为依托,形成4个不同经济职能的城镇片区,构筑完整的城镇网络发展体系,做到城乡互动。以突破留凤关统筹城乡新区建设为重点,探索城镇化建设新路子。以旅游兴县战略为动力,按照“六清四改一统一”的标准,打造山区特色,使农村地貌、民宅逐步转变为城镇景观。同时,围绕中心乡镇的扩容提质,全面改造中心乡镇的水、电、路、通讯、环卫、绿化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整体功能,增强城镇对居民的吸纳能力,推动中心乡镇的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扩大城市文明对农村的覆盖面。

(三)培育产业,强化城镇化产业支撑。立足资源优势,准确产业定位,布设大产业,促进全就业,以“三个百万”工程为支撑,大力培植和发展小城镇特色产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域经济实力增强。突出抓好万亩花椒芽菜、万亩高产苹果、万亩高效蔬菜、万亩优质核桃、万亩中药材“五个万亩”工程,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手段,加速农村生活方式向城镇生活方式的转变。

(四)完善政策,优化小城镇建设环境。在户籍管理上,在取消二元制户籍制度的基础上,落实有关配套政策,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土地使用制度上,对城镇建设用地依法实行有偿使用,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广泛推行地块的拍卖和招标出让、出租。土地收入除按规定上缴国家和省市的以外,其余的税费一律返还给小城镇用于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今后在全县城镇规划的工业园区以外,一律不再批准企业建设用地,特别是占用耕地;逐步实现对自然村的合并和分散农户向城镇的集中建设,最终实现退宅还田,维护耕地的总量平衡。

(五)创新体制,探索建设与经营的有效途径。创新城镇管理体制和方法,改变过去只管城不管镇的工作格局。积极探索建设与经营的有效途径。依托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形成以“政府决策、公司经营、项目负责、市场运作”的经营机制,采取“垄断经营城区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的经营措施,彻底改变城市建设由政府包揽和单纯靠财政投入的城建投资体制,使城市建设融资走上自筹、自用、自还和以地生财,以城建城的市场化道路。在小城镇建设上,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建设开发市场,以乡镇政府为主体,走投资、建设、经营一体化的道路。

下载以优质发展为重点,加快提高高中教育质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优质发展为重点,加快提高高中教育质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