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由与纪律
自由与纪律
干国祥
某次朋友聚会。雨韵校长说起了她刚刚收到的一封信。信是一个未署名的六年级女生写的,她说她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她敬爱并信任的杨校长能够答应:再过不了多久,她就要从小学毕业了,可是,这几年来每一次音乐考试总是只考音乐老师指定的课文中的歌曲。她觉得那些歌曲唱起来味道并不好,因此希望杨校长能够帮她说服音乐老师,在这次音乐考试中能够让她自己挑选一首歌来演唱。她还说,其他的同学也差不多有相似的想法和希望。
雨韵校长接到这封信,觉得很有意思。确实,经过六年的教育,小孩子们终于开始长大,开始懂得说“不”,懂得用合适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要求了。
于是她找来音乐老师商量,大家觉得这个善意的愿望也并不过分,应该满足它。既然不知道是谁写的信,就索性六年级的音乐考试这一次全部采取自选歌曲,让孩子们痛痛快快地唱一回吧。
这是一个成功的教育案例,它传达了师生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那种美好的关系。但是,我个人认为,作为教育,它还不够完美,它至少留下了一处小小的遗憾:对纪律的忽略。
我们知道,音乐不同于儿童绘画,与儿童画相对随意的创造性相比,它更强调音准、音域、音质等比较客观的因素。一般说来,音乐教师在选择考试曲目的时候,他需要这首歌能够同时考察一个学生在音准、音域、音质诸方面达到的标准与蕴含的潜力。因此,这样的歌曲往往并不是选择韵律最动听、歌词最优美的,——因为在考查中,这些优美的东西甚至可能会干扰想要考察的那些内容。而相反,我们在卡拉OK的联欢会上的自选歌曲往往会选择最适宜自己的音域和音质,旋律动听,歌词至少能打动自己的那些歌曲。譬如一个上不到高音区的女孩,就肯定会选择一首只在中音区徘徊的歌曲,加上歌词、韵律等因素,我们仍然会觉得她唱得非常棒,但如果作为考查,有许多东西就这样被掩盖了起来。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将考查视为一个教学的终点,而应该视为一个教学的新起点。这不仅指在考查中发现的问题将可能成为以后教学的主要内容,而且还指通过考查,我们将告诉学生:这门学科,我们不应该忽略的东西是什么。
凡练习过钢琴等乐器的人都知道,钢琴教学不会从一开始就选择一支完整的曲子来进行练习,而是要进行大量的多少有些枯燥的音阶与指法练习。这个阶段相当漫长,而且对自由教育而言,它还必然是“僵化的”、“刻板的”、“不允许商量的”。但是,如果谁想跳过这一步,其结果必然是浮而不实的暂时“进步”,到一定的时候,他甚至没有办法回过头来再加以矫正。钢琴学习也许是一个特例,歌曲演唱并没有这样苛刻,但其背后有共通的东西:想要达到艺术的自由境界,必然地需要经过一个相对枯燥与漫长的纪律阶段。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舞蹈。没有人从一开始就能够在音乐中自由地舞蹈,作为世间最美的“行走”,舞蹈其实也是最不自由的“行走”:因为它规定了行走的节拍、步法与步幅,而且还要求舞者将自己的行走与他人的行走“捆绑”在一起。开始练习舞蹈是极为枯燥的,而且并没有任何美感可言,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三二三四……人的自由被一种纪律性束缚,人放弃了他从小养成的自由,在规定的音乐和动作里反复着一种并无快乐可言的简单动作。
直到这种束缚成为你内在的东西,直到音乐一响起,你无需任何思考,就能够准确地在音乐中迈出规定的动作,直到你的舞步和与你同舞者的舞步就像是两株一直相伴而生的树……这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已经实现了“在音乐中漫步”,我们达到了另一种自由,一种随心所欲而不逾规的“行走”。
这种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我们还可以在唐诗宋词、电影艺术等方面观察到。其实这并不仅仅是音乐、舞蹈或者其它艺术的规律,它还是一切教育的一个根基:自由与纪律的矛盾统一。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曾经精辟地说过:“通往智慧的惟一的道路是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但通往知识的惟一途径是在获取有条理的事实时保持纪律。自由和纪律是教育的两个要素。”
当然,怀特海并没有将这两个要素不分主次地先后并列在一起,如果这样的话,他的话也就只是为许多“教室的女王”(日本电视剧中的人物,喻指那些苛刻残酷但认真的教育者)的过激行为提供证据。正像前文中的各种艺术上的规律一样,在自由和纪律之间,自由是终极的目的,而纪律只是为了达到这个自由的必由的途径和必需的措施。在这个纪律中,它始终不能忘记最终的自由,不能忘记它不是为了树立权威,不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唯唯诺诺的纪律束缚下的可怜虫。所以,怀特海紧跟着又补充道:“居于次要地位的严格纪律必须以保证某种长远的利益为目的。”
为了最终的自由,我们才树立起临时的纪律,这就是自由与纪律的辩证法。
当我向雨韵校长介绍完这些关于教育中的自由和纪律,她和另外的朋友问:“当时还真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讲究,但现在该怎么办呢?”
我说,好在还没有向学生宣布,音乐考试还要再过一两个星期呢。到时候,不妨让学生唱两首歌:一首规定,一首自选。规定动作,力求规圆矩方;自选动作,提倡生动活泼。这样,我们就既考查了学生在音准、音域等方面的才能,又考查了学生在音乐趣味、综合表演等方面的天赋。
这个故事到此结束了,但我的思考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步:我总是怕一种简单的思维已经统治了我们的头脑,怕从这个故事里,有人会简单地推导出“先纪律后自由”这样即使不荒谬至少也是偏面的结论。
作为伟大的哲学家,怀特海给我的启发除了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以外,更重要的是“浪漫-精确-综合”这一过程教育思想。怀特海认为,所有的教育都有三个相辅相成、不断重复、交叠、循环的阶段所组成: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阶段。教育的浪漫阶段,指事物以混沌的面目出现在学习者面前,学习者通过想像等浪漫的方式和这个事物(如音乐、舞蹈、诗歌)游戏的阶段。这一阶段是精确阶段的必备基础。而精确则是对已经存在于头脑中的活跃而混乱的思想进行有序的排列,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以促进对原有知识的认识,对混乱散漫的知识进行分析,把朦胧的感觉化为清晰的认识。而综合阶段则指掌握系统的知识后复归浪漫,它同时又是下一个浪漫的起点。可以说,每一首诗的学习,每一堂课,每一门学科,甚至人的一生,都是由这三个阶段不断交错重叠着的,教育就应该是这样一种不断重复的循环。
回到文章的开头,一个练钢琴的孩子喜欢音乐,经常性地听音乐,聆听教师的美妙演奏,这就是他苦练钢琴这一精确阶段的前提,是不可或缺的浪漫阶段。一个舞蹈者看到其它的舞者在音乐中翩翩起舞而跃跃欲试,或者作自由而并不规则的舞蹈,这是他练习精确舞步的前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凑”指的就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自由浪漫的阶段,人会不自觉地进入到一个精确的阶段。当然如怀特海的理论所揭示的那样那样,这一过程中“浪漫”和“精确”在不断重复、交叠和循环,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发展。
所以,教育规律毕竟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当我们树立纪律的时候,请不要遗忘它背后是不是有一个自由的目的;当我们追求精确的时候,不妨先想一想,孩子是否经历了足够长的浪漫阶段,拥有了足够多的浪漫知识。而超越这一切的,是教育的创造性和对生命奇妙的敬畏,于是怀特海又说:“奇妙支配一切,破坏奇妙的人应该受到诅咒。”
风中的小荷:
这儿我想到了以下几个故事:
1、一个人问牧师:“我做祷告时能抽烟吗?”牧师说:“不可以”,他又问:“我抽烟时能做祷告吗?”牧师说:“行!”
2、风筝和人手里的线也有这种关系,风筝能不能飞起来,能飞多高,风筝的自由总是有限的,如果它完全脱离了与风筝线的依存关系,过度自由带来的结果就是毁灭;反之,人如果把线拉的很紧,只收不放,只紧不松,风筝永远也飞不起来。
3、有水就有岸,岸阻碍了水的自在流淌,也避免了水的泛滥成灾;水需要岸的善加疏导,却排斥岸的恶意围困。
我认为,自由是儿童生命的法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
自由是非放纵,而是一种活动的自由。
自由是非放弃,而是一种智力的自由。
自由是以不违反共同的利益的原则。
自由必须与自然法则或社会状况相配合。
自由就是灵活性,孩子的自由应该被限制在集体利益之内。
蒙台梭利认为,只有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这样的纪律具有灵活性的概念,既不易被理解又不一被采取。但它包含一个伟大的教育原则,它不同于,旧式教育中那种绝对的、不容辩驳的高压政策下的“不许动”的原则。
孩子的自由应该被限制在集体利益之内,从行为方式上,他们要达到我们普遍认为的有教养。因此,我们必须观察孩子是否有冲撞或激怒他人的行为,是否有粗鲁或不礼貌的行为,我们一方面要允许,另一方面还要进行引导,所有这些是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建立在一个积极的纪律,工作的纪律和有益的纪律,而不是一个不动的、被动的和顺从的纪律,所有的原则都不是绝对的,适当的控制孩子将起到不可估计的作用。
第二篇:纪律与自由
纪律与自由
常言说的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良好课堂纪律的形成,不仅需要强制性的规则,更需要学生的自制与自律。所谓纪律,是我们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职责养成习惯的一种规范。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何行何业,都将纪律、规章制度放在首要位置,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作为学校的一员,更要明白纪律的重要性,也只有铁的纪律,才能培养出钢铁般意志的人才。
纪律也是一个团队决策、意志得以贯彻执行的可靠保证,更是维护一个团队团结和提高一个团队形象的重要因素。莎士比亚说过纪律是达到一切雄图的阶梯。
在平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需要纪律,需要约束,需要规则;只有在纪律的环境中,群体活动才会有秩序,才会更加高效,每一个人都需要遵守纪律,并为自己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承担责任。
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才是成就事业的开始,才能顺利达到成功的彼岸,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因为在这个地方肩负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更需要有铁的纪律和规章制度作保障,一个医院只有纪律严明,管理严格,才能保证病人就医的正常进行,一各医院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就作风焕散,自由散漫是不可能完成治病救人这个伟大任务的。
春秋末期,伟大的军事家孙武离开齐国后,来到吴国,吴王为了检验他兵法的适用性,便召集了后宫美女一百八十人交给孙武操练,自己反复宣布命令:“
一、不许混乱队伍;
二、不许笑语喧哗;
三、不许故意违反军令。”然后申明训练规矩,令听从鼓声指挥。训练过程中,众后宫美女见孙武那副认真样子,觉得有些好玩,倚仗吴王对自己的宠爱,不听鼓声约束,有的索性趴在地上不动。孙武见此情景,毅然斩掉了吴王宠爱的两个后宫美女。其余众美女全都大惊失色,惊恐万分,个个都打起精神,再不像刚才那样嘻嘻哈哈,嬉笑打闹,自始至终都井然有序,寂然无声,可见,纪律是衡量一支军队素质的主要标志,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改掉不守纪律的坏习惯。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是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能自制的人,就是最强有力的人。习惯需要培养,很多好习惯是在纪律的支持下形成的。首先不要过分的醉心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要认识到 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到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古希腊.柏拉图说过节制是一种秩序,是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
青年人正处在朝气蓬勃的成长时期,就像嫩芽要从土里长出来一样,他们要冲破各种束缚。因此,青年人非常喜欢自由,向往自由,追求自由。而单位和领导总是制定纪律,宣传纪律,要求人们遵守纪律。违反了纪律,要受到批评教育,甚至受到处分。这种现象,表现了纪律与自由的矛盾。
一个人为了崇尚自由,反对纪律。把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芬的诗写在纸上,贴在床头,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首诗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为了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他解释说:生命,人生只有一次,是很可贵的。爱情是人生的大事,当然更有价值。但是,为了自由,两者都可抛弃。那么,还要纪律干什么呢?这就提出了问题,什么是纪律?什么是自由?纪律与自由是什么关系?为了自由还要不要纪律?
“自由”是一个富有极大的吸引力的美好名词,是人们热切向往和努力追求的目标。有的人正确地理解自由,恰当地追求自由,从而获得了美好的自由。有的人片面地理解自由,错误地追求自由,结果不但没有获得自由,反而陷入了泥坑,更加不自由。
(一)什么是自由?
自由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哲学意义上的自由。在哲学上,自由是对必然而言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利用。必然就是规律。自由也就是对规律的认识和遵循。恩格斯说:“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就是说,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人们的意志而转移。自由不是摆脱规律,而是认识规律,并能顺应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达到人的一定目的。例如一个没有电学知识的人,望电而生畏,电灯不亮了,也不敢动它。这种没有认识电的规律的人,在电的面前就没有自由。而电工认识了电的规律,顺应电的规律进行操作,几下子就解决了问题,这就是自由。
自由的另一种含义是社会意义上的自由。自由是相对纪律、法律而言的。自由就是在社会生活中受到保障或得到认可,按照自己的意志举行活动。例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等等。有人认为,自由就是“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愿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受任何约束,不受任何限制,不要任何权威。”这样理解自由是错误的。
(二)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自由与纪律是人们言行的两个方面。自由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纪律是对客观规律的遵循和服从。一个是利用,一个是服从。缺一不可。
1、自由离不开纪律
自由行动不能不遵守纪律,要自由必须要纪律。对待自然界,人们有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规律的自由。比如,人们可以从地下抽水,灌溉庄稼。抽水机安好了,庄稼种上了。想什么时候抽水浇庄稼,就什么时候抽水浇,很自由。但是,对待自然界的自由不能不要纪律。违背自然规律,滥用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抽不上来了,就不自由了;不顾庄稼的生长规律,胡乱浇水,庄稼涝死了,再也不自由了。
在社会生活中,自由更离不开纪律。谁要行使自己的人身自由,就必须尊重他人的人身自由;谁要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就必须遵守不诽谤他人、不造谣惑众的纪律,在马路上骑车,你潇洒自由。但是,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如果你骑车逆行,撞了别人,你走不了;别人撞了你,你也走不了,都不会自由。
2、纪律离不开自由
纪律是对客观规律的遵循和服从,遵循和服从客观规律,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是为了自由。遵守纪律的目的是获得更好、更多的自由。人们只有遵守纪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地利用客观规律,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获得自由。
遵守纪律又是为了保障自由不被破坏,纪律是自由的保障。遵守纪律,顺应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保证他人的自由,保证自己以后的长远自由。否则,违反纪律,破坏了他人的自由,自己受到了纪律的惩罚,失去了自由。
自由与纪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英国的洛克说:“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这是因为自由意味着不受他人的束缚和强暴,而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不能有这种自由。但是自由,正如人们告诉我们的,并非人人爱怎样,就可以怎样的哪种自由。”
三、怎样遵守纪律
第一,充分认识制定纪律的必要性和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为什么制定纪律,为什么必须遵守纪律,结合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实际,深刻认识这其中的道理。只有认识提高,才能行动自觉。
第二,全面了解纪律的内容。纪律的内容很多。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纪律。我们每个人都同时生活在几个集体里。所以要主动地学习各种纪律的内容。宿舍纪律、教室纪律、学习纪律、工作纪律等等。只有知道了应该怎样做,才能自觉的做好。
第三,敢于批评和制止违纪行为。不遵守纪律的人的违纪行为,破坏他自己的自由,也破坏别人的自由。批评和制止违纪行为,是爱护违纪的人,是维护他的利益。批评和制止违纪行为,也是维护大家包括自己的利益。如集体行动中,个别人违纪,影响大家的活动。批评和制止违纪行为,与人与自己都有利,何乐而不为。
柏拉图:柏拉图(Platon,Πλτων,约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另有其他概念包括: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经济学图表等含义。纯精神爱情观
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纯精神的爱情观。追求心灵的沟通。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美幻的);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
柏拉图& 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美好而又道德的人性强于兽性。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第三篇:正确对待纪律与自由
正确对待纪律与自由
一提到纪律与自由,就使我想起了青年。青年人正处在朝气蓬勃的成长时期,就像嫩芽要从土里长出来一样,他们要冲破各种束缚。因此,青年人非常喜欢自由,向往自由,追求自由。而单位和领导总是制定纪律,宣传纪律,要求人们遵守纪律。违反了纪律,要受到批评教育,甚至受到处分。这种现象,表现了纪律与自由的矛盾。
一个人为了崇尚自由,反对纪律。把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芬的诗写在纸上,贴在床头,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首诗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为了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他解释说:生命,人生只有一次,是很可贵的。爱情是人生的大事,当然更有价值。但是,为了自由,两者都可抛弃。那么,还要纪律干什么呢?这就提出了问题,什么是纪律?什么是自由?纪律与自由是什么关系?为了自由还要不要纪律?
一、遵守纪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纪律是一个集体的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例的总和,是一个集体的成员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履行职责的行为规范。纪律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集体都有自己的纪律。如:党的纪律、团的纪律、军队的纪律等等。
(一)制定和遵守纪律的必要性
纪律总是要约束人的。它规定人们必须怎样做、不准怎样做。用来限制人们的言论和行动。为什么制定规律,限制人们的言论和行动呢?制定纪律是客观规律的要求,是人的利益的需要。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变化和运动的。例如,水和大地是相互联系的,水的流动总是从高处到低处。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有规律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人的意志而变化的。客观规律不可违背,人们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为了不违背自然界事物的客观规律,不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人们就根据客观规律制定了纪律,按照纪律办事,也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人类社会也是一样,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人骑自行车在马路上行走,就与其他人相互联系。如果目无他人的随便乱骑。不是撞了别人,就是被别人撞了。大家住在一座楼里,晚上睡觉也相互联系,不能相互干扰。如果一个人在楼道大声喊叫,别人就会不能安静的睡觉。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一个人的生活也是有规律的。比如,早起晚睡,就是每个人生活的规律。循序渐进就是每个人学习的规律。这些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而变化的,不可违背的。违背了就要受到惩罚。火车的运行是有规律的。
人们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利益。为了保证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保障人们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就必须遵循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制定纪律。外出需要乘火车,乘火车需要保证安全。每天都要喝水,需要抽水机正常运转,保证水的供应。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保证人们的利益。就必须制定铁路扳道工人纪律、抽水机操作工人纪律。我国解放后,第一次火车相撞的事故,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中,在北京火车站两辆火车相撞,造成几百人伤亡,那情景惨不忍睹。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就是没有按时发出信号。1982年,193次快车发生了重大颠覆事故,有3人死亡,140多人受伤,造成损失140多万。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就是养路工人违反劳动纪律,把修路的工具放在了铁轨上。 人们有时讨厌纪律,有时喜欢纪律。其实人人都喜欢纪律。谁都反对在自己睡觉的时候,别人大声喊叫。谁都反对在自己看书的时候,别人在大声说话。谁都不愿意在自己做火车的时候,扳道工人坚守岗位。谁都不愿意别人骑车撞了自己。但是,当要求自己遵守纪律的时候,就不喜欢纪律了。那么,为什么有时候喜欢纪律、有时候讨厌纪律呢?主要是没有了解和认识遵守纪律的重要意义。
(二)遵守纪律的重要意义
1、纪律是力量发挥、事业成功的保证
干什么事情都要有力量。力量有人力、财力和物力。只有发挥巨大的力量,干事才能成功。举例来看: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两种骑兵打仗,一边是法国兵,一边是马木留克兵。从单兵的骑术和剑术来看,马木留克兵要比法国兵好得多。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够打败三个法国兵。也就是说,一个马木留克兵可以打败一个半法国兵。那么,1000个马木留克兵能不能打败1500个法国兵?不能!事实是这样的:100个马木留克兵与100个法国兵,势均力敌。300个法国兵能够战胜300个马木留克兵。而1000个法国兵却能打败1500个马木留克兵。这是为什么呢?马木留克兵的单兵战斗力是超过法国兵的。但是,马木留克兵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组织涣散,纪律松懈。法国兵虽然单兵战斗力差。但是,组织纪律性强。所以1000个法国兵却能打败1500个马木留克兵。由此可以看出,没有纪律,缺乏组织,就是一盘散沙,拧不成一股绳,就没有力量。
物的力量很大,但是,它的力量是靠人来发挥的。炸药的力量很大,可以开山。在运送炸药的过程中,严禁烟火就是一条纪律。如果运送炸药的人随便吸烟,就会引起事故,不能使炸药的力量很好地发挥出来,还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一台拖拉机有50个马力,一天能耕多少亩地,就要看驾驶员遵守纪律如何。一个纪律很差的驾驶员,上班晚来,下班早走。一天耕不了几亩地。一个遵守纪律的驾驶员,按时上班下班,按要求耕作,一天就能耕很多的地。所以说,纪律是发挥力量、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遵守纪律是青年学生应有的思想品德和成才的保证
大家都愿意成才,那么,人才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人才应当具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首要的素质。一个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思想品德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遵守纪律属于法纪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青年学生要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就必须具有良好的法纪素质,也就必须遵守纪律。 遵守纪律不仅是人才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成才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要向着一个合格人才的目标成长,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就要靠人人遵守纪律来创造、来维持。一个学校,如果校门随便出入,小偷、流氓畅行无阻;借书没有手续,什么人都随便拿书;食堂打饭没有秩序,人们互相拥挤;宿舍出入没有制度,什么人都可以随便进入宿舍。这个学校将会混乱成什么样子。这样的学校的学生还怎么上学。所以说,纪律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的根本保证,是青年学生成才的根本保证。
二、什么是自由?怎样对待自由?
“自由”是一个富有极大的吸引力的美好名词,是人们热切向往和努力追求的目标。有的人正确地理解自由,恰当地追求自由,从而获得了美好的自由。有的人片面地理解自由,错误地追求自由,结果不但没有获得自由,反而陷入了泥坑,更加不自由。
(一)什么是自由?
自由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哲学意义上的自由。在哲学上,自由是对必然而言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利用。必然就是规律。自由也就是对规律的认识和遵循。恩格斯说:“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就是说,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人们的意志而转移。自由不是摆脱规律,而是认识规律,并能顺应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达到人的一定目的。例如一个没有电学知识的人,望电而生畏,电灯不亮了,也不敢动它。这种没有认识电的规律的人,在电的面前就没有自由。而电工认识了电的规律,顺应电的规律进行操作,几下子就解决了问题,这就是自由。
自由的另一种含义是社会意义上的自由。自由是相对纪律、法律而言的。自由就是在社会生活中受到保障或得到认可,按照自己的意志举行活动。例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等等。有人认为,自由就是“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愿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受任何约束,不受任何限制,不要任何权威。”这样理解自由是错误的。
(二)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自由与纪律是人们言行的两个方面。自由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纪律是对客观规律的遵循和服从。一个是利用,一个是服从。缺一不可。
1、自由离不开纪律
自由行动不能不遵守纪律,要自由必须要纪律。对待自然界,人们有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规律的自由。比如,人们可以从地下抽水,灌溉庄稼。抽水机安好了,庄稼种上了。想什么时候抽水浇庄稼,就什么时候抽水浇,很自由。但是,对待自然界的自由不能不要纪律。违背自然规律,滥用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抽不上来了,就不自由了;不顾庄稼的生长规律,胡乱浇水,庄稼涝死了,再也不自由了。
在社会生活中,自由更离不开纪律。谁要行使自己的人身自由,就必须尊重他人的人身自由;谁要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就必须遵守不诽谤他人、不造谣惑众的纪律,在马路上骑车,你潇洒自由。但是,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如果你骑车逆行,撞了别人,你走不了;别人撞了你,你也走不了,都不会自由。
2、纪律离不开自由
纪律是对客观规律的遵循和服从,遵循和服从客观规律,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是为了自由。遵守纪律的目的是获得更好、更多的自由。人们只有遵守纪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地利用客观规律,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获得自由。
遵守纪律又是为了保障自由不被破坏,纪律是自由的保障。遵守纪律,顺应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保证他人的自由,保证自己以后的长远自由。否则,违反纪律,破坏了他人的自由,自己受到了纪律的惩罚,失去了自由。
自由与纪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英国的洛克说:“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这是因为自由意味着不受他人的束缚和强暴,而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不能有这种自由。但是自由,正如人们告诉我们的,并非人人爱怎样,就可以怎样的哪种自由。”
三、怎样遵守纪律 第一,充分认识制定纪律的必要性和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为什么制定纪律,为什么必须遵守纪律,结合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深刻认识这其中的道理。只有认识提高,才能行动自觉。
第二,全面了解纪律的内容。纪律的内容很多。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纪律。我们每个人都同时生活在几个集体里。所以要主动地学习各种纪律的内容。党的纪律、团的纪律、宿舍纪律、教室纪律、学习纪律等等。只有知道了应该怎样做,才能自觉的做好。
第三,改掉不守纪律的坏习惯。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是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能自制的人,就是最强有力的人。
第四,敢于批评和制止违纪行为。不遵守纪律的人的违纪行为,破坏他自己的自由,也破坏别人的自由。批评和制止违纪行为,是爱护违纪的人,是维护他的利益。批评和制止违纪行为,也是维护大家包括自己的利益。如集体行动中,个别人违纪,影响大家的活动。批评和制止违纪行为,与人与自己都有利,何乐而不为。
自由和纪律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自由是在纪律约束下的自由,纪律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没有这种强制性,自由也就无法实现。试想如果每个人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那么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就失去了正常的秩序,个人的自由保障还能得到保障吗?当然,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自由只有在纪律的框架内,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另外从另一个角度讲,纪律只是约束违反纪律的人和行为,只要不违反纪律每个人都会有充分的自由。
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曾经精辟地说过:“通往智慧的唯一的道路是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但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在获取有条理的事实时保持纪律。自由和纪律是教育的两个要素。”在自由和纪律之间,自由是终极的目的,而纪律只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的必由的途径和必需的措施。作为纪律,它始终不能忘记最终的自由,不能忘记它不是为了树立权威,不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唯唯诺诺的纪律束缚下的可怜虫。所以,怀特海紧跟着又补充道:“居于次要地位的严格纪律必须以保证某种长远的利益为目的。”
纪律与自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只有在遵守法律、制度等纪律的约束才能实现最大的自由,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也就无从谈自由了。
二.当然如果世上没有了法律等纪律的约束,人们就会为所欲为,自然就会受到破坏、疾病到处蔓延,人类就会走向毁灭的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但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虎豹只能活跃于崇山峻岭,鱼儿只可遨游于江河,如果一旦离开这些范围,就只能是走向灭亡。现实生活中,总有人抱着侥幸的心理寻求绝对的自由:国法明明正告,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危害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的人却为了不劳而获而一次次盗窃抢劫。正如哲人所言,绝对的自由,就是将你变成行尸走肉的另一种地狱。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世界上,没有人不热爱自由。因为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做人的资格,放弃人类的权利”。但人是社会中的人,总是受着党纪国法、规章制度、社会关系和他人的限制,因而任何自由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拥有充分的人生自由,但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拥有爱人的自由,但绝不能胡爱乱来;拥有言论自由,但不能无原则的瞎说乱议。自由,是知道该干什么干什么而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所以,人生要正确处理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真正的自由,是在法律和纪律许可范围内行使权利的自由,只有意志与品德都经得起考验的人,才有资格享有。 有的人总认为自由是别人给的,总希望组织和领导对自己少管一点。其实,自由是内心的感受,不在于随心所欲,而在于能够时时顺心尽意;不仅要做好愿意做的,而且要做好自己不愿意做的,这就要养成遵章守纪的习惯,遵守的越自觉,自由也才会越多。“不自由”,有一个从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成为一种素质,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享受了,也就自由了。所以,要坚持学习党纪国法,持之以恒地养成在党纪国法下言行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任何时候都不会有受约束的感觉,才能永远享受自由幸福的生活。
风筝得有根线牵住才能飞得又高又远。我们也一样,只有在我们身上系上一根纪律的线才能让我们得到真正的自由。
纪律和自由是矛盾:它们对立又统一,我们不能抛弃纪律讲自由,就像不能让列车脱离轨道飞驰一样。
格言——自由与纪律
1、不要过分的醉心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克雷洛夫
2、在今天的科学中,只有集体的努力才会有真正的成就。——别林斯基
3、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鲁迅
4、在危险关头,要拯救大家的生命,所有的人就得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思格斯
5、任何一个新的社会制度都要求人与人之间有新的关系,新的纪律。——列宁
6、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歌德
7、没有纪律,就既不会有平心静气的信念,也不能有服从,也不会有保护健康和 预防危险的方法了。——赫尔岑
8、要有必要的清规戒律。——毛泽东
9、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佚名
10、我们不能不仅靠人类内心爱自由来维护自由。——美.约翰·亚当斯
11、纪律是达到一切雄图的阶级。——英.莎士比亚
12、人民的安全是最高的法律。——英.培根
13、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德.黑格尔
14、无道德则不能存在。——法.卢梭
15、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做任何事的权利。——法.孟德斯鸠
16、法律永远不会产生伟大人物,只有自由才能造成巨人和英雄。——德.席勒
17、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德.黑格尔
18、邪恶的法律是一种最坏的暴政。——英.伯克
19、纪律是胜利之母。——俄.苏沃洛夫
20、节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古希腊.柏拉图
21、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集体表现在 一切生活领域——生产、日常生活、学校、文化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马卡连柯
22、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夸美纽斯
2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导者本身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才能收到成效。——马卡连柯
第四篇:自由和纪律
自由和纪律
古人云:“规外求圆,无圆矣;法外求平,无平矣。”也就是说在规矩之外想拥有一个良好的秩序,是不可能的,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而在法律之外想求得公平,亦是不可能的,所谓“公平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由此,我们很清晰地看到“纪律”的重要地位。然而,人人都希望拥有自由,拥有至高无上的自由自主权。有谁愿意一生活在束缚中,有谁愿意一生蜷缩在禁锢里。因此,“自由”这个名词在很早以前便诞生了,并且因为“自由”,历史上留下了无数的运动事迹。在十七世纪左右,"自由“运动便是历史的高潮阶段,美国有美国独立战争,英国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有法国大革命,就连拉丁美洲也奋力追求”自由“的权力。这一桩桩,一件件历史重大事件我想是每个当过学生的人都知道的。不难看出,自由着实让人向往。
席勤曾这样说过:”法律永远不会产生伟大人物,只有自由才能造就巨人和英雄。“是的,对此我们不可否认。只有在自由的天地间我们才有更多更大更好的机会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只有在自由的知识中我们才有更广更深更博的思维去学习,去理解去领悟。当你的领先脚步受到了约束,受到了阻挡时,你的成果或许永远达不到最佳。所以”自由“的价值显而易见。当今社会正因如此,才将”自由“的旗帜高举,才将”自由“的口号高呼,正因如此,法律中才有了保护自由权,专家的嘴里才有了呵护孩子们自由选择的权利的呼喊。可是,多年来”自由“的潮水一浪更比一浪高,一风更比一风紧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让人发指的事。例如,法律中严明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在此条例上,有多少不守道德的公民在网上谩骂;有多少不知实情的公民在网上无中生有;有多少不分黑白的公民在网上诋毁他人。难道自由就意味着无根据的去伤害他人,去侵害他人的权利,去摧毁他人的尊严和名誉吗?如果每个公民都如此而行,这个社会还有道德可说,还有文明而言吗?于此,我想说自由应相当相对而论。而要很好地保证良好的”自由“环境,就必须有一个”纪律“来约束。让纪律的约束充当自由的指南。实际上,我们应当理智地看待自由和纪律。不论是自由还是纪律,都不应是一个无穷的变数,过之则不及的道理我们都应该明白才是。
当自由和纪律都处于一个平衡状态的时候,一切都将在秩序中不断进步。有线的风筝虽然不能飞到他梦寐以求的高度,看似失去了自由,但无线的风筝只会一头栽向大地,相比之下,丝线的束缚是不是反而给了风筝自由的能力,成了风筝自由的指南呢?
相反,当自由的天平处于一个失衡状态的时候,许多事情将在放任中肆意侵袭。假如河水是自由,因为它形式活跃,不拘一格,热烈奔放,永远有使不完的活力;而河堤是纪律,以他特有的形式和特殊的使命,规范着水的行为。河水能用于水力发电,灌溉良田,滋润着千里沃野,哺育着万千生灵,在河堤的限制下不至于让水溢出。这就是纪律和自由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带来的好处。但是如果河水放任自由,便失去了”理智“。比如洪水,他就会泛滥成灾,使良田淹没,房子倒塌,交通中断,甚至使生命戛然而止。这就是自由超出了纪律界限成为绝对自由的结果,它给人类带来的除了伤害就是损失。
面对自由和纪律,我们都要执有中立的方位,因为只有这样,才有自由的“高效生产'!
第五篇:国旗下讲话稿《纪律与自由》
第17周国旗下讲话稿
纪律与自由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纪律与自由》。
从人的本性上来说,没有人喜欢被纪律约束,人们更多的是对自由的渴望,对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然而,断了线的风筝,不但得不到自由,反而会栽得支离破碎;脱了疆的野马,驰骋闯荡,最终毁灭了自己并危及他人;开出铁轨的列车,不但无缘于自由,反而会导致车毁人亡的惨剧。可见,没有纪律约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放纵。
不管是哪个国家哪间学校,制度的管理、纪律的约束都是为了使校园变得文明安全,为了让每个人获得真正平等的自由。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克制自己的言行,时时事事自觉,纪律有和没有一样,这就是纪律的终极目标——自律,即自我规范、自我约束。
其实,当你感受到纪律的重要性并自觉地遵守它们时,纪律就不再是一种束缚你的力量,而是快乐和自由的真正源泉。课堂上,全神贯注,有序和谐,老师上课的春风就会吹进每一个同学的心田;集会时,全场肃穆,静心默听,我们就能表达尊重、收获思考;自习时,我们安心自学,不随便讨论,不随意走动或进出,就不会打扰别人的学习和思考,自己也能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率;校园中,我们文明有礼,不乱丢垃圾,不破坏公物,我们就能享受洁净优雅的环境……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实际上都是在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相反,如果无视纪律,毫无自律能力,恣意妄为,那么你既不能让自己真正自由,也会剥夺周围人的自由。
同学们,无论你以前表现如何,请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升旗仪式后的第一节课开始,尝试管理自己、约束自己,体会良好的纪律给自己给他人带来的美好。将他律内化成自律,你会发现它绝不是束缚我们自由的罪魁祸首,而是通向我们成功的铺路石。最后祝愿大家都能约束好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