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素材入手打造简约科学课堂
从素材入手打造简约科学课堂
简约的课堂,更要有高效的教学观念和高超的教学手段与之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科学课堂的简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挖掘有关教学内容的实物、模型、照片、图片、录像、纪录片、地图、地形图、航拍图等。让孩子在实验、观察中有“抓手”,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现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为例,具体阐述如何从素材人手,打造简约的科学课堂。
一、巧用素材为“新课导入”添精彩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科学课堂需要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所以要创设有意思的、与本课教学任务有关的情境就显得非常重要。为达到“课伊始,趣欲生”的效果,本课中应用麻雀的图片和消灭四害的运动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1.课件出示麻雀的图片
师:这是一只什么鸟。谁知道?它喜欢吃什么?
生1:它是麻雀,爱吃虫。
生2:它也爱吃稻谷。
师:对呀!麻雀它爱吃虫,也爱吃稻谷
2.出示课件隋境
师:因为麻雀会偷吃粮食,我国农村曾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在麻雀被大量捕杀一年之后,没有麻雀糟蹋粮食了,粮食反而大量减产。农民伯伯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你知道吗?
生1:知道,让学生说。
生2:不知道,看来稻谷、害虫、麻雀,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3.揭题
师:它们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呢?上完这节课你就明白了。
板书课题:食物链和食物网
我巧用麻雀图片、情境这样简单的素材,打造了简约的科学课堂。从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以现实生活中的典型问题引课,更好地在学生头脑产生风暴后,思维发生冲突迷惘时,抛出问题揭示课题。让孩子尝试着去解释,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二、精选素材为“探究新知”当载体
观察素材是探究科学新知的重要载体,采用简单而又直观的图片也可以得出准确的科学概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本课食物网概念教学中我为每一小组的同学准备一张彩色的田野生物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出多条食物链,从而轻而易举地构建食物网的概念。
1.介绍田野里的各种生物
师:同学们很喜欢大自然,喜欢和大自然亲近,那么在田野里生活了哪些生物呢?(水草、虾和鱼、白鹭、水稻、田鼠、黄鼠狼、稻螟虫、小鸟、蝗虫、青蛙、蛇、老鹰、猫头鹰)
2.让学生自主寻找食物链
师:田野里有这么多的生物,你能找出几条食物链?能用箭头表示出来吗?
师:为了能够快速找出、明显地看出各条食物链情况,老师还有几点要提醒同学们的。(出示温馨提示)
(1)一条食物链用一种颜色的彩色笔画。
(2)箭头指向捕食者,如果两种生物间已经有箭头了,画第二条食物链就不重复了。
(3)画出所有的食物链后,数数共画出了几条食物链。
(4)小组进行分工,确定谁记录,谁汇报,谁观察。
3.小组汇报交流
展示一个小组画的食物链情况,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
师:第×小组同学刚才讨论得最热烈,请这组的汇报员进行汇报。
请你来说说你们组共画出了几条生物链,它们分别是什么?请读出来。
小组成员还有补充的吗?其他小组对这小组同学观察记录情况有什么看法呢?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画出了这么多条食物链。真是太棒了!
然后课件出示比较理想的连线情况。
4.建构食物网概念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哪些生物在很多条食物链中重复出现?它们都和谁有食物关系?
生:水稻。它被田鼠、稻螟虫、蝗虫、小鸟吃。
生:老鹰。它的食物有蛇、田鼠、白鹭、小鸟。
生:田鼠。它被蛇、猫头鹰、黄鼠狼吃
师:像这样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会吃很多种生物,甚至同一种动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生物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作食物网。
这里精选的素材,只是一张生物图,而让学生花了整整20分钟去研究,达到了简约高效的目的,从而引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让学生充分利用生物图,先自己观察思考,然后进行计划,接着小组分工合作,最后再全班交流。这样的探究层层递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每一位都能独立思考,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又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从而对食物网的概念有更直观的理解。
三、提炼素材为“体会关系”找依据
《食物链和实物网》这节课的教学需要让学生体会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果只单单让学生说说这些生物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就会显得比较抽象,如果借助课件中的网络图,就会具体形象些。
1.师出示一张食物网让生观察。
2.师:在上面的食物链中,如果小鸟被大量扑杀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3.师:小鸟的捕杀会影响直接青蛙、蛇、老鹰、稻螟虫,又间接影响到水稻等其他生物。蛇被大量扑杀了会怎样呢?蝗虫没了,又会怎样呢?在这张食物网中谁可以减少?为什么?(一种生物的生存会影响多种生物的生存)
4.师: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请在大声、自信地说一遍。说得多好呀!掌声鼓励!
5.观察思考:依据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你觉得生物和生物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6.归纳: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保护一种生物,就是保护多种生物。
?@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讨论中感受到,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存都会影响到其他生物,保护一种生物就是保护很多种生物。让学生意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教学素材选择得非常简单,教师准备得很轻松,很有效。充分利用图片,自主建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文章中所用的几个词语巧用、精选、提炼,主要就是为了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科学课堂。当然,今天的观点还不够成熟,需要我往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去完善。
[作者单位:霞浦县实验小学 福建]
第二篇:从多方面入手努力打造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从多方面入手努力打造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李彪
2011年12月27日
【摘要】:“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要把中小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使广大青少年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胡锦涛主席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为我国今后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需要我们尽快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思想和新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积极探索全新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为了使高中政治课充分发挥其功能,打造高效优质的高中政治课堂,本人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积累 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高效课堂 素质教育 教学观念 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
【正文】: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者高效性课堂的简称,也就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者效果能够有很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能够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并且能取得教育教学的很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新颖的课堂。高效课堂就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是基于高效教学。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本人准备从以 下几个方面着手去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五分钟,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样的教学方式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这种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只重教师主导作用,而轻学生主体作用;只重知识灌输,而轻养成教育;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这不符合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高效课堂要求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这就意味着上课不仅是老师传播知识,也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共同学习;上课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更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当前构建高效政治课堂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不再是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老师则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仅向学生灌输知识,扮演课堂的上帝。为了全新的高效课堂模式,高中政治课应由过去的学科本位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转变。在教学中,不仅要体现重视政治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政治学科的发展规律,更要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转变老师教学观念。具体做到: 1。老师应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服务者。2。老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激励者。3。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鼓励、尊重、赏识、爱护学生。
(二)、精心备课是打造高中思想政治高效教学课堂的基础。
1、按课程标准,备好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最重要的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充分的利用好教材,开展高效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老师是课程的开发者,也是教材的研究者,教材的最大价值在于生成性。老师在研究教材时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此外研究教材还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好合适的教学方法。
2、按课程标准,备好时政热点。
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生活性和开放性”。因此,在备课时要广泛阅读有关新闻、报刊杂志、时政热点,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新素材、新资源。并使这些时政热点充分与教材知识点相联系,让学生既能了解更多的时政热点,又能更深刻的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
3、按课程标准,备好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课堂上比较想展示自己,逆反心很强。因此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上还要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课上来。老师在备课中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等情况。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分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来带动组内学员的探讨,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方法是构建高效政治课堂的灵魂 教育,历来承担着知识的传授和道德的教化双重任务。一方面,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应备受重视。无论是从学生个人的成长,还是从国家、民族的发展来讲,思想政治课都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说教、灌输、枯燥乏味又使思想政治课举步维艰。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迫在眉睫。如何使政治课堂真正做到有趣,有效,有用,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1、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努力构建和谐课堂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政治学科的内容以枯燥的理论为依据,道理既深刻又抽象。因此很多学生把政治当成教条,对政治老师也是敬而远之。想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可以通过课件中好的视频资料,教材中的漫画、幽默小故事等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产生新鲜感,让学生能够从笑声中明白故事里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课堂上,老师应对学生少一些责怪,多一些鼓励。努力地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尽力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这种求知和探索的欲望不仅可以一扫课堂的沉闷,而且使师生双方心情愉悦,还可以化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教学形式回归生活,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如果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就会造成高中政治课教学枯燥,脱离生活实际。教师如果只凭一张嘴,一支笔,机械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这就容易造成高中政治课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导致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丰富政治课堂教学,使教学形式回归生活。①实践法:实践法就是将课堂所学的理论和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并尝试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由于这种方法参与性强,所以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当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提高学习高中政治课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文艺法:文艺法就是把音乐、诗歌、漫画、名言警句等引入课堂教学的方法。这些文艺形式都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与单纯说理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这种方法既能丰富教学形式,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政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高中政治教学的一大目标。高中政治教学应是双主体教学,老师既是主体又是主导,老师应以满腔的热情投身教学。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另一主体应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样高中政治教学的双主体作用才能够表现得淋漓尽致,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有趣,有效。3.注重教学技巧实施有效教学
首先,要充分利用各学科知识。政治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语文、音乐、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譬如在讲《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时,可以先播放台湾作家余光中的诗作《乡愁》,让学生去细细体味全诗的主题,再引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讲“自然界的客观发展史”时,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回顾地理学中地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的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时期,并回顾生命是是如何产生的,由此指出:地球的产生和发展不是由女娲决定的,也不是上帝的旨意,而是有其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和规律。
其次,要重视课堂导人。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就政治课教学而言,如果一堂课老师能设计出诸如故事导人、小品导人、新闻导入、设疑导人、讨论导人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就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譬如:在讲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时,可以以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改名字为事例导入新课。指出他起初是受王守仁的“知是行之始”影响,将名字改为陶知行。后来其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终却又改为陶行知。然后提问:“知”是什么,“行”是什么,到底“知是行之始”还是“行是知之始”?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 再次,要精心设计提问。“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效的、恰当的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精致的、贴近生活的小问题。比如在讲《提高经济效益》时,可以用这样一则材料:曾是美国首富的石油大王保罗·盖蒂,刚开始开发油田的时候,他发现每个油田都存在非常严重的浪费现象,并屡禁不止。后来,他向一位管理专家请教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管理专家只说了一句话,“因为那是你自己的油田”。就是这一句话,让保罗·盖蒂恍然大悟,他果断地采取了一项措施,这一措施大大地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浪费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在这里,可以提问:保罗·盖蒂是如何解决石油浪费这一问题的?这启示我们如何去提高经济效益?
最后,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讲要点,学生背要点,考试答要点。没有其他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多是模糊的,片面的。随着多媒体逐渐进人课堂,过去单纯的说教式教学就走到了尽头。多媒体技术能够把色彩、音效、动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知识和能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收到最佳的效果。
(四).及时课后反思巩固有效教学成果
老师课前准备固然重要,但是课后反思更有利于老师及时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本人认为课后反思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反思“情景创设”:上完每节课后,老师应对教学情景创设进行回顾和总结,思考你所创设的情景是否能够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是否与上课内容相符合?在引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之处?
其次反思“上课效果”:老师讲课的最终目的是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一节课下来,我们应认真地从每一位学生的上课表情、课堂作业、回答问题以及老师的课堂观察等环节来反思本节课的实际效果如何?要做到心中有数。效果好要有经验积累,效果差要及时找出原因,并在教案的反思一栏中作好详细的记载以便及时修正。
再次反思“教法学法”:每上完一节课,都要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提问是否恰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仔细思考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最后反思“疏漏之处”: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如教学内容安排欠妥,教学方法设计不当,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式单调等等。课后进行这样的反思,及时客观的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并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正确的面对这些问题,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政治课堂教学便会越来越来完美。
在政治教学中,只要我们养成思考的习惯,每一节课都能认真反思,及时修正,并从反思中感悟,实践出真知。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我们就能不断地从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能力不断的提高。
总之,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对某堂课的切悟。提高有效识记,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能通过对知识的掌握,灵活地分析和综合运用。要想达到这一境界,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课堂真正达到高效,使学生在课堂这一知识的超市里,兴奋地摘取知识的果实。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主席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李国峰 做开堂的实践者 2011.5.5 【4】李炳亭 高效课堂的解读 中国教师报
第三篇:从练习入手让语文教学简约高效[范文模版]
从课后练习入手让语文课堂简约高效
江苏省泰兴市迎幸小学李银凤
小学语文教材中,除略读课文外,每篇课文的后面均编排有练习题。但在不少老师眼中,课后练习不仅单调,简直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课后练习的价值真的如此吗?我想不是,也不应该是!
课后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体现了教材编排意图,也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呈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一容易被忽略却又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把课后练习落实在课堂上,实现阅读课的有效教学。
一、把读书要求落实在课堂上。
小学课文的课后练习,均把读书放在了首位。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读书要求。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课文,复述课文”,“默读课文”等等。据笔者统计,课后练习中明确提出了读书要求的课文,不论年级和版本,大约占总课文的90%。这样编排,充分反映了教材编者对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语言的积累运用、语感的培养、情感的熏陶是非常重视的。
《语文课程标准》的各个阶段目标在阅读教学方面都对读书提出了明确要求。如第一学段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读书目标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第三学段读书目标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这些目标,均放在各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的最前面。由此可以看出,教材注重读书训练,并把读书要求放在练习的最前列,这是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具体落实。课标的要求,教材的安排,最终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去落实。首先要重视“读”。胡福强老师多年前曾指出:“课本上的课文大都是现代语体文,只要引导学生用心读、多数,没有必要分析来分析去。”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读书”是阅读课最重要的教学活动。其次是落实“读”。读书训练要贯穿于阅读课教学的始终,教师应根据教材提出的读书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练习。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注意教给读书方法,培养良好读书习惯。最后要检查“读”。要
求“感情朗读”的,必须引导学生读出情、读出味;要求背诵的,要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要求;要求复述课文的,要引导学生复述„„总之,要把读书要求落实在课堂上,并力求达成读书目标。
二、把写字要求落实在课堂上。
“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识写分开”是小学语文各种版本教材编者的共识。其中“会识”的字排在两条横线之间,“会写”的字排在田字格里。这样编排,便于学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写好汉字。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中,均编排有描红的练习,更是把学生的写字习惯和写字质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提出了具体明确的目标要求。第一学段目标是“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目标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由此可知,小学各学段语文教学都应重视写字,落实好写字教学。教材编者在精读课文后面,把“会写”的字编写在田字格里,正是落实了课标的要求。
如何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落实写字训练?一是转变阅读教学观念。一般阅读课的识字写字量在20个左右。第一课时重点是“识字”,在此基础上达到读通课文的目的。要把写字教学的任务科学分散,每个课时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练习写字。二是做好示范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并做好示范板书。三是强调写字质量。写字练习量要少,质要高,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小学生写汉字应以描红为主,由描红到临写,逐步过渡,逐步提高。四是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提笔即是练字”。
三、把词句训练落实在课堂上。
词语和句子的感悟、积累是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的共同任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第三学段要求“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如此要求,目的是强调读书的内化,注重
语感的培养。课后练习中,多数编排了词句训练。如有的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有的结合课文文本内容引领学生斟酌词句的用法,有的要求学生辨析词义在表达上细微差别,有的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众多的练习安排,让学生感受、把握、体味、领悟语言丰富的内涵。
词句的理解和积累是学生语文能力形成所必需的。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将不理解的词句理解了,学生才能体会到文章的感情。同时,学生理解并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有助于表达能力的提高。课后练习中的词句训练均是教材编者依据课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课文特点,紧扣教学重点而设计的。在阅读教学中,应结合课后练习中的词句理解课文,揣摩语言。例如五年级上册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嫦娥奔月》,课后练习是:
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用钢笔描红、临写。(字略)
3、读读下面的词语。
威逼周旋接济皓月当空迫不及待
凝望企盼敬重树影婆娑奸诈贪婪
4、说说带点词语有什么特点,再照样子写几个。
(1)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
(2)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
5、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
从课后练习可以看出:第3题所列出的词语,基本上是文中的重要词语,“读读”的目的是感悟和积累。第4题中加点词语是“飘飘悠悠”和“碧蓝碧蓝”。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词语的结构特点。“飘飘悠悠”是AABB式,“碧蓝碧蓝”是ABAB式。照样子写几个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累这样的词语。教学中应把这两项词语练习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训练。在此基础上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文章的情感。而不仅仅当作一项作业完成,更不能放在课后去让学生自由练习。
四、把“思考问题”落实在课堂上。
陆志平指出:“不应该把阅读作为肢解作品的过程,忽视对作品整体把握和美的感受,而应注意把握作品的精髓,让读者的心灵去与作品碰撞。”当前很多阅读教学课堂,教师的导入很精彩,学生阅读的兴趣往往被较好地调动了起来。
但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被支离破碎的问题搞得了无趣味。认真研读教材,不难发现,课后练习一般均设计有一个统领全文的思考问答题。编者的目的是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从整体出发,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和优美语言,初步领悟文章表达方法。
如《嫦娥奔月》课后的第五题是“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其实这就是从整体出发设计的一个大问题。教学中可以由这个问题切入,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讨论交流,感受嫦娥的美好形象,使学生明白后羿爱嫦娥,对妻子情深意重,他们恩爱无比,所以嫦娥也不愿离开后羿,可是为了不让坏人得逞,不让坏人去害更多的人,她宁愿忍受夫妻离别的痛苦,牺牲自己幸福美满的小家庭去解救百姓。所以乡亲们非常想念嫦娥。
五、把迁移运用落实在课堂上。
语文是母语教学,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时时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建构“大语文”教学观,使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课内与课外沟通„„小学语文教材在课后练习中设计了一些练习题:《牛郎织女》一文后练习:“我国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选一个你熟悉的讲给别人听”。《庐山的云雾》课后设计“你游览过云雾弥漫的名山吗?你观看过云雾缭绕的图片或电视片吗?你仔细观察过家乡的云雾吗?请你说说看到的景象,也可以画一幅画或者写一段话,和同学共同欣赏。”这些练习设计,使语文课程从封闷的课堂上走出来,走向了生活和家庭,走向了自然和社会,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对于这类的课后练习,能当堂结合教学完成的要当堂完成。如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写作特点进行片段练笔。不能当堂完成的教师要有布置,有落实。如学习《牛郎织女》一课后,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民间故事,并把所收集到的民间故事在课堂上讲给同学们听。
总之,“文本”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课后练习是教材编写意图的直接反映,我们应该关注课后练习,用好课后练习,将课后练习落实在课堂上,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简约,更加高效!
第四篇:展现教师魅力,打造简约课堂
展现教师魅力,打造简约课堂
作为一名初来乍到修人学校的新教师,没有过多的教学经验,对各方面的教学和管理知识还没有自己的一点心得。通过几天的学习,专家老师和学校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教师们以其丰富的知识内涵及实战经验案例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引领,让我深知教学是一场持续渐进的战役,需要教师投入自己的爱心、耐心、真心去好好体会与实践。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本次学习中张书记播放了任小艾老师的视频,里面讲到:人们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因此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努力做到热爱祖国,爱岗敬业;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行为道德标准。
二、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终身学习是现代化教育中对教师的一个重要的成长要求。它不仅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师教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从书中学、向专家学、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能让我们扩大视野,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三、回归自然课堂、追求简约教学
近年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散发出无限的生命力,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简约课堂也是本次学习中领导们要求研讨的内容。简约课堂在我看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确定简明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简明,是实现“简约”课堂的保证。如果说课堂是一条船,那么简明的目标就是精确的航向,它是一切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有明晰的学习目标作
引导,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调整。
(二)教师课堂语言要规范准确、简洁易懂
数学是一门对语言文字规范性要求非常高的学科,尤其是一些概念、定理,一字之差,或者字词顺序颠倒,都可能造成表达意义的不同,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规范准确。我们面对的是7、8岁的青少年,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课堂语言要简洁、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懂,能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课堂效率有效提高。(三)选用简便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们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低段孩子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们要抓住孩子的身心特点,一具体可观的形象进行学习。高段学生思维已经转向了抽象逻辑思维,所以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训练。儿童的世界是自由的,天真的,他们所喜欢和乐意接受的是简便的方法和简明的教学思路。所以,我们选择教学方法应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哪钟方法简便、有效就采用哪种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而今的课堂教学更是注重简约,真正要做到简约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简约但不简单,这还需要我这名新教师不断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积极做好自己的数学研究,做一名有积累的好老师。
作为一名新教师,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出美好的明天。
修人学校徐佳伟
2015年8月30日
第五篇:优化科学实验教学从三方面入手
优化科学实验教学从三方面入手
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倡导学生以探究?橹鳎?在亲身经历中培养科学素养,并保护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它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不少科学教师受传统教学影响,认为教材里一节课就那么几句话,没什么可讲、可探究的;又有一些科学教师认为实验仪器配备无法满足要求,采用“读科学、讲科学”的方式教学。久而久之,学生感觉科学内容过于抽象,慢慢地就失去了兴趣,厌倦了科学课。对此,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建议,广大科学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切实可行地处理与加工教材,以此来提高科学实验的探究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期待上科学课。
一、基于学情分析,优化实验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与其他课程的重要区别在于强调通过动手操作和探究式学习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访谈、测试、绘制概念图等方式摸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以寻求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方法。教学过程中要多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向,有效地利用课堂生成资源,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进程,提高教学效率。还要做好课后的学情分析,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学习单、小测、作业分析、座谈等方式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这节课的评价如何等反馈情况,以便巩固教学。
笔者在执教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谁先迎来黎明》一课时,发现因学情不同,课堂教学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在本校教学时,前测发现通过此前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知道地球会自转,知道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是按照自西向东方向自转,但理由说不充分,对时差问题也不是很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调整教学顺序,将确认地球自转的方向作为教学重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经验――太阳、星星的东升西落,在游乐场玩旋转木马时周围事物的运动方向等,让学生感受到物体前进时周边的景物是后退的,所以根据星体东升西落判断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一次送培到一所乡村学校也是执教该课,笔者也进行了一次前测,发现学生对地球自转、时差等认识知之甚少。所以那次教学笔者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谁先迎来黎明上。教学时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主,并改变了学生座位的排列方式。通过笔者手持探照灯模拟太阳,学生依次序绕圈走动模拟城市的方法来体验哪些城市先迎来黎明,最后教学时区部分。还有一次到厦门跟岗学习时执教此课,在与学生的交谈中知道学生对自转、时区等知识了解甚多,于是便在教学中进行了新的尝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组建自己的学习共同体搜集时区的相关内容,将科学与数学、综合实践学科有机融合。同课异构了三次,侧重点不同,但每次教学都是以学生的前概念为教学出发点,优化实验教学过程,调整科学课堂的组织形式,使课堂教学目标合理,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对课堂有期待,渐渐爱上科学课。
二、改进实验材料,优化实验方法
教材中呈现的实验材料,有时会有一些缺陷,操作起来效果不明显甚至容易失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实验教学教师要能够根据实验目标改进实验材料,化“偶然”为“必然”,提高实验成功率;化“隐性”为“显性”,使实验现象更突出;化“繁杂”为“简单”,提高实验效率,以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笔者参加一次优质课比赛时,执教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五课《金属热胀冷缩吗》,分析教材发现本课实验教学存在几个问题:①本课有2个实验,一节课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②在磨课中发现,“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这一环节,加热30 cm长的钢条使它变大变粗耗时长,还要通过热胀的钢条使另一端的大头针变歪,效果很不明显。③教材只选铜、钢两种金属,缺乏代表性没有说服力。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本课的实验进行改进:①设计了一种“电路金属热胀冷缩检测仪”,做一个支架将需要检测的金属固定在电路的一端,金属与开关之间仅留一点缝隙。给金属加热缝隙消失,此时通路,灯泡亮蜂鸣器响起;移除酒精灯后温度下降金属收缩,此时断路,灯泡灭蜂鸣器停止鸣叫,使实验效果更明显。②准备了铁、铝、锌、银4种金属,供同学自由选择。③钢因为加热时间长,改为在学生小组汇报这段时间里做演示实验。这样操作时间更充分,实验的结论更加丰富真实,学生也更主动参加到科学探究中。
三、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学习空间
虽然说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但受教材限制,有些内容只是举了一些简单的例子或只给一两张图片,有些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与时代脱节,有些实验因为种种限制无法实际操作。在实验教学中适当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植物生长变化”这一单元,书本上的知识比较单一片面、枯燥无味,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视频对植物一生几个阶段进行介绍,使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课外时间还可以让学生下载“形色”“花伴侣”等App来认识更多的植物。这样学习的空间就变大了,跳出书本走出校园走进森林,学生随时随地拍一拍、扫一扫,就可以学到丰富的植物学知识。又如: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和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如果只通过教材中的图片文字去教学就不够生动形象,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清晰地呈现出相应的情境。在教学中可以下载“天文馆”“3D地球仪”“谷歌星空”等App作为辅助手段,有条件的还可以用VR技术、3D建模把空洞虚幻的内容形象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探究空间,跳出了40分钟课堂的束缚,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自主更有深度和实效。作为科学教师,在当今这个“互联网+”的时代,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要具备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的技能,能够创建适合学生学习的专题网站,能借助教育资源平台开展“云教学”“平板教学”,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优化科学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就像是撬动科学课堂的杠杆。教师要找准“优化点”,构建有趣、直观、高效的课堂,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科学课堂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殿堂。
(作者单位:福建省古田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