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小学教师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
家长朋友你好!气温升高,很多孩子在课外活动后都会汗流浃背。请你提醒孩子每天为自己准备一杯水,以及时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另外,也提醒孩子把水杯放在书包内,以避免其他孩子不小心的碰撞。好作文
浅议小学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摘要
我把教师指导学生习作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作文教学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第二部分是大量的阅读和生动的生活实践和经验是作文的前提;第三部分是作文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带入到题目设定的生活情境中去, 回归生活;第四部分是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参与修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第五部分是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
小学教师 指导 作文
前 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语文教学并没有把写作教学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一方面,与阅读教学相比,写作教学没有独立的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写作实际上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随意的点缀;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有的甚至违背作文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大量进行“应试作文训练”,加上社会上一些劣质的作文辅导材料的错误导向,学生作文程式化、八股腔屡见不鲜,假话、空话、套话更是泛滥成灾,致使作文教学质量下降,学生作文能力弱化。
一 作文教学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新课程标准提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作文教学而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质上是作文与做人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作文教学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而写”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其次,在教学目标引导下,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样写、乐意写”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作文教学中“人文分离”的问题十分突出,作文已异化为应试的工具。于是,作文中说假话,虚张声势;说大话,不着边际;说空话,向壁虚造;说套话,人云亦云。例如,为了表现“战胜脆弱”的主题,不惜编造自己伤残或父母双亡的
故事,为了反映“助人为乐”的中心,雨中送伞,车上让座,扶盲人过马路纷纷登台亮相;为了抒发对老师的崇敬之情,随意杜撰老师带病上课晕倒在讲台上的感人场面。这样的作文,将会铸成学生人格的分裂。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从人文分离走向人文合一呢?这就要求教师要牢固树立“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认识偏差,要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让学生先做健全的人,再写健康的文,使教作文与教做人得到文章是表达思想、表现感情的。思想和感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思想作为人的认识活动及其结果,既构成文章的内容,又指导着写作的方向,没有好的思想,自然写不好文章。但是,光有好的思想而没有表达这种思想的兴趣与强烈感情,同样写不出好文章。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泉,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总是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是没有兴趣,没有领略到作文的乐趣,因被动写作而没有情感的投入。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写作时,要打破恐惧感。较好的办法是“寓教于乐”,而且要善于激起他们非说不可的感情。
二 大量的阅读和生动的生活实践和经验是作文的前提
阅读是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手段。我国古代就有 “能读千赋则善赋”之说,形象地道出了古人学习写作的经验,从而道出了教会学生阅读对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何等重要。
基于此种认识,我组织学生订阅了《小学生导读》、《少年博览》等,还组织学生从家中带来图书,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这样就有书可读,可以在读书中感悟生活,理解生活的内涵。我还组织学生定期把自己读到的优美文章介绍给全班同学。同学们在阅读中形成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学生作文的前提。
同时,我还注意指导学生留心生活、留心周围的一切。因为写作的源泉来自生活,任何文章都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在写作者头脑中主观、能动的反映。没有社会生活作基础,写作就失去了源头。让学生学会作文,一定要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学会观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获得写作的源泉。
在课间,有时我与学生一同游戏,让学生注意观察同学们的表现,注意体会自己的心情:有时和学生一起,在学校的曲桥上走走,在湖心的亭子上坐坐,让学生感受那份自然、宁静、惬意。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操场边上大树的干、枝、叶的特点,让他们拍拍树干,说一说手上的感觉,说一说听到的声音,学生觉得十
分有趣,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我力争让学生的认识语言化,这既是对学生思想、认识的整理过程也是提升的过程。接着,我让学生把观察和描写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写一个片段,写的过程又促进了他们观察、思维的深入,培养学生一种“穿透”生活、“钻探”生活的本领,去发现生活的真谛、生活的美。如:一次我和同学们欣赏了学校的湖心亭之后,有位学生就写出了这样生动的文字:这亭子建在湖的中心,亭子的北边有曲桥与岸相连。夏天里,我时常看到有三三两两的同学漫步在曲桥上,有时兴奋地指点着水,有时兴奋地指点着岸边的垂柳,那份惬意就别提了。
三 作文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带入到题目设定的生活情境中去,回归生活
学生的经历和生活情景对于学生更具有主导性作用。只有学生熟悉生活、跟踪生活、深入生活,才能获得写作的源泉。因此我设计的作文训练题目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一看到题目,就会不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去,这样学生作文的激情有了,同时内容也有了。作起文来也就容易多了,甚至可能是一种需求。如:春节后开学,我让学生写一写《我家过除夕》、《元宵节的晚上》等,并且我提前指导:下午放学后,你是不是已经向往着元宵节,你的心是不是已经沉浸在元宵节之中了?你走在路上,在大街上看到什么样的景象?回到家,你的父母做的什么饭?还做了哪些准备,搞了哪些活动?再后来,天黑下来了,又发生了什么事?„„,这样通过给学生提示,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体会。
有些时候,我放开手,让学生白拟题目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这样学生写起来就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当然也写得更好。
做命题作文时,我时常让全班学生针对题目发表议论,回忆生活,谈论感受,把他们带入到题目设定的具体生活环境中去。如有一次写作文《我的爸爸》、《我的妈妈》。如果直接让学生写,许多学生的生活经验处于沉睡状态而难以被唤醒,这样学生的经验就是存在也并不能为他利用。甚至会有学生说,这个题目有什么写头,没有意思透了。我当然不责怪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爸爸、妈妈。“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让大家认识认识他(她)。”“你的爸爸是那么有趣的一个人,你却不愿意介绍给大家多么可惜。”教师这些具有启发性、鼓动性的话,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时候一定会有学生勇敢地站出来,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一位学生的介绍也一定会启发其他同学的回忆,唤起他们与爸爸、妈妈朝夕相处的情景,慢慢地就会有许多学生愿意说。在大家的相互激励相互启发下,写起来也就有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但每当作文课时,不少学生觉得难。难,难在哪里?依我看,主要难在“为无米之炊”。“米”从哪里来?作文的材料仓库怎样才能充实起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也就是说,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生活就像作海洋。的确,海洋宽广,内容丰富。生活亦如此。世间万物,诸人诸事,纷繁浩瀚。海洋中有取之不尽的宝藏,生活是写作的用之不竭的源泉,只要你肯付出辛勤去取,它会毫无保留地做出贡献。
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把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天下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提倡写生活的真实。只有生活真实,感情真挚,文章才会感人,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并不永是寻常,生活的节奏有时会是大起大落的。如果我们不留心,对它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就大脑平平,什么也没留下。要细心地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时机。观察的过程是打开写作的材料仓库的大门,不断向生活索取材料,不断积累的过程。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地,主动地,有意识地去采撷生活中的浪花,让它们将自己的写作材料仓库充实起来。这样,写作文时,所需的材料就可以随心所欲,信手拈来。
四 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参与修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古谚日:“读十篇不如做一篇。”我让学生在读书中形成认识的同时,也注重让学生勤写多练,方可熟能生巧。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学生抄写了作文交给教师,教师批改后再发给学生,学生能读一读,体会体会教师的用心就不错了,这样做学生所能收到的效益是微乎其微的。
我通常采取的做法是这样的:我把学生的作文批改完以后,挑选出优秀和问题突出的习作,让学生在班级里读,大家评议。学生听过以后都纷纷发表意见,谈自己的看法,指出作文何处可以作何修改。这是我们作文课最生动、活跃的时候,同学们都争执得面红耳赤。我一次又一次感到,学生中存在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有着异想天开的奇思妙想,充满了天真的智慧,关键是教师如何放手点拨、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作文进行品评,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够好,为什么?都清清楚楚了。我再让学牛重写,学生的这次重写决不是小的修修补补,而是大刀阔斧,甚至是另起炉灶。学生通过品评、修改和重写,不论是对所写内容的休会还是对作文形式方而的认识都深刻很多,作文
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因此,我们在让学生勤动手、勤动笔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开动脑筋,多思、多想、多悟。孔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苏轼说:“熟读深思子自知。”只有边读、边写、边思考、边琢磨,才能领悟到写作规律的真谛,将写作的方法技巧化为己有,达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的地步,进入写作领域中自然、娴熟和无技巧的最高境界。
良好的作文习惯是学生具有作文能力的标志。叶圣陶先生说:“所谓能力不是一会儿就能够从无到有的,看看小孩子养成走路跟说话的能力多麻烦,阅读跟写作不会比走路跟说话容易,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地历练,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作文能力是一种“心智技能”,它包括感知、记忆、想像和思维,以思维为主要成份。它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必须经过训练才可能逐渐形成。因此经常训练养成习惯就成了形成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下列几个方面的写作习惯:①善于获取和积累材料的习惯;②认真构思,不列提纲不写作的习惯;③正确使用词句和标点符号的习惯;④认真书写的习惯;⑤一气呵成然后不断修改的习惯。
人的行为习惯总是在一定的行为过程中逐步养成的。要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要勤写。新生一入校,就要让他们每周写一篇课外练笔,要求写生活中的三个“最”——最熟悉的,最有兴趣的,最想说的人和事。在方法上,练笔完全写“放胆文”。所谓“放胆”,即在题材、体裁、表达形式、篇幅长短各方面都不限制,放手让学生随便写,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练笔内容包罗万象,小至身边琐事的微观世界,大至国家宇宙的宏观世界,皆可涉及笔端。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会“透视”生活,从头绪纷繁、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选取“镜头”,抓住生活的本质,用辩证的眼光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内在美,褒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从而帮助学生选取题材,提炼题材,同时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作文写得多了,原先作文时的那种心理紧张程度逐渐降低,焦虑感逐渐消失,疲劳感也相对减少了,这个时候写的习惯就初步形成了。
五 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作文的内在动力,是一种长效的兴奋剂,它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力、思考力、想像力、联想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提高作文水平。学生对作文有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最大成功。
要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学生首先要玩得有趣。玩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健康发展身心的主要方式;玩不仅是学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的形式,也不仅能增加
作文的素材,还是认识自己和周围事物的主要渠道之一,更是他们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伙伴的场所,发挥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能力,发挥创造的学校。
要学生对作文有兴趣,教师课要上得有趣,作文内容要有趣,要让学生写他们感兴趣的作文。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玩玩吹鸡毛,打气球,贴鼻子的游戏;做做烧不破的手帕,纸桥载重的实验等。唤起学生写作的“需要”。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巧设情境,创造条件,淡化“指令式”作文的痕迹,而将作文定位在“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上,以不断引发写作的冲动和表达的欲望。
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增加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一部分怕写作文的同学,一是怕写不出,二是怕写不好,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因素,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实施分类作文、分类指导、分类要求、分类批改的办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要灵活运用评价机制,以鼓励为主,以找习作中的“闪光点”为主,及时反馈,使每一次讲评都成为激发写作热情,激励追求成功的“加油站”。取消不及格分,作文实在不行的暂不打分。还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建立更大的读者群,读者可以是同学、父母、当地社团的朋友,甚至外地的学生。还可指导学生利用电脑交流写作心得。这样,学生自己的习作被老师、同学、父母、笔友等读者阅读、欣赏时,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写作在不断进步。最好能创办不同层次的习作校刊、班刊、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习作收集起来,编个人作品专集,记录下自己成长的脚印,使学生在自我价值的肯定中激发写作的兴趣,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二、轻指导、重讲评
作文指导课的时间在十五到二十分钟以内为佳。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应淡化学生的作文意识,不宜在写法上给学生过多的限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拓宽作文的思路。
1.淡化作文意识,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给他们太多限制,作文的中心意思怎样定,该选什么材,甚至于写几段,每一段写什么等,这样的圈圈一划,就像给学生穿上了“紧身衣”,到写的时候难以伸展拳脚。还有的教师,一到写作文就给学生制造紧张的空气,给作文批上神秘的外衣。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学生们说话时还对答如流,一到写作文时就不知道写什么,作文的畏难情绪严重。
2.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小学生年龄小,观察事物少,了解社会少,生活体验少。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选材单一。他们不善于捕捉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在作文指导课中,只要有一个同学说出一件事,其他同学也照葫芦画瓢,“随风跑”。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呢?首先在作文指导之前,要精心备好课,熟悉学生的生活,心中装有方方面面的不同材料,这样在作文指导课中,才
能因势利导。如在指导《我熟悉的一个人》时,我引导学生,可以从家里、学校里、上学放学路上、外出游玩的地方等不同地点去考虑;可以从亲人、亲戚、朋友、邻居、小伙伴、同学、老师等不同的关系去考虑;可以从接触的时间长远去考虑;还可以从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品质特点等去考虑,是写一个爱国的人,还是写一个热心社区工作的人等。这样,在作文指导课中,这些提示如同“自助餐”摆在学生的面前,任其挑选,学生的写作思路自然就宽了,就不会为写什么而发愁了。
回答者: 洪文兵-二级2011-06-27 20:00 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后面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出版社出版,2001。
第二篇: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
我们知道,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须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古人科举应试“一篇文章定终身”有其片面性,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学生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方面基础打得如何,将影响学生一生。
目前作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学生怕作文,老师叫头疼。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主要是:重模仿,轻创作;重数量,轻质量;重指导,轻思考。并且,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会遇到“三难”的拦路虎:开头难、结尾难、过渡难。针对这些情况,我粗浅地谈一谈如何让学生写好一篇作文。
我们都知道写作的一般程序是:积累写作材料----构思文章情节(开头、中间、结尾)---下笔(包括:要有写作手法,要有写作特色,要有创新,等)。
一、积累写作材料
作文要有材料,材料来自积累,积累来自生活。手中掌握了丰富的作文材料,写作时就会有事可叙,有理可论,有人可写,有景可摹,有情可抒,作文的难就会转化为易,心理上的惧怕也就变为喜欢了。
那么,应该通过哪些渠道积累作文材料呢?
(一)、背诵积累。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能使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读而不背,写作就会感到力不从心,词语匮乏。因此,我们应加强背诵训练,强化记忆,积累起终生受用的材料。一般说来,我们可选择课文中的某些片断进行背诵,并抄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利用课余饭后,一早一晚,进行吟诵、品味、消化。此外,我们还要摘录课文中的佳句,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这样,我们能从中熟悉各种各样的句式、段式、篇章结构方法,了解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巩固学习成果,写作时也就如囊中取物了。
(二)、阅读积累。要多从课外阅读中搜集和积累材料,通过自学阅读,随时摘录,坚持写读书笔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要善于把摘录的材料进行分类,如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
(三)、生活积累。积累来自生活,生活好比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溪水才能长流不竭。我们要运用教材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事情,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还要参加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参观、旅游、劳动、科技活动等,以扩大见闻,丰富知识。此外,要勤于动笔,及时作些记录,坚持写观察日记,作好文字积累。
通过以上多种渠道的积累,胸中有材料,日积月累,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写作能力的提高,便指日可待了。
二、总体把握文章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要扎扎实实地进行五项训练:字词训练,句子训练,段的训练,篇章训练,生活现场训练。
三、开头、中间、结尾
(一)、开头——吸引眼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文亦如此。其实,作文的开头是由作文的内容、体裁、读者对象、构思技巧和作者的写作功底决定的,因此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学一点作文开头的基本知识,拓展一下作文开头的思路,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作文开头有这样几种模式:
(一)、开门见山,直入正题式。如《桂林山水》的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二)、提出问题,引导思路式。如《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提问: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欺骗?但是,不找出鼓舞的来源本身,我们怎么能认清这些呢?
(三)、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式。如《我心归去》的开头: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栋雅井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
(四)、回忆联想,倒叙开头式。如《爷爷永远活在我心中》的开头:每当我拿起那张已经焦黄的照片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在十年**中惨遭迫害致死的爸爸来。
(五)、布下疑团,引人入胜式。如《大力士=小蚂蚁》的开头:小蚂蚁,只有线头那么大,多不起眼儿呀。大力士和小蚂蚁划等号,你说不是怪事吗?
(六)、揭示矛盾,引出故事式。如《十八岁和其他――两代人的矛盾》的开头:“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
(二)、中间——形象生动
如何把段落写具体呢,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用数字具体地写出事物的大小。
2、用比喻来状物。
3、用形容写出事物怎么样。
4、写出事物的外形牲特征。
5、写出事物的色彩怎么样。
6、写出事物怎样变化。
7、写出周围环境怎么样。
8、写出不同的声音。
9、写出怎样进行活动。
10、写出人物的外貌。
11、写出人物是怎样对话的。
12、写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结尾 ——点睛之笔
结尾,一般来说就是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画龙点睛。只要能能形式新颖,有点精之笔就行了。
虽然这些只是我的一些建议,还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但对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还是有一些帮助的。最后我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写作就如写日记。全国知名班主任魏书生曾经说过:“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如果让我谈最重要的一句话,那就是坚持写日记,写命题日记。”所以说写日记也可以提高你的写作水平。
第三篇: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范文)
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
我们知道,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须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古人科举应试“一篇文章定终身”有其片面性,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学生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方面基础打得如何,将影响学生一生。
目前作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学生怕作文,老师叫头疼。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主要是:重模仿,轻创作;重数量,轻质量;重指导,轻
思考。并且,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会遇到“三难”的拦路虎:开头难、结尾难、过渡难。针对这些情况,我粗浅地谈一谈如何让学生写好一篇作文。
我们都知道写作的一般程序是:积累写作材料----构思文章情节---下笔。
一、积累写作材料
作文要有材料,材料来自积累,积累来自生活。手中掌握了丰富的作文材料,写作时就会有事可叙,有理可论,有人可写,有景可摹,有情可抒,作文的难就会转化为易,心理上的惧怕也就变为喜欢了。
那么,应该通过哪些渠道积累作文材料呢?、背诵积累。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能使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读而不背,写作就会感到力不从心,词语匮乏。因此,我们应加强背诵训练,强化记忆,积累起终生受用的材料。一般说来,我们可选择
课文中的某些片断进行背诵,并抄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利用课余饭后,一早一晚,进行吟诵、品味、消化。此外,我们还要摘录课文中的佳句,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这样,我们能从中熟悉各种各样的句式、段式、篇章结构方法,了解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巩固学习成果,写作时也就如囊中取物了。、阅读积累。要多从课外阅读中搜集和积累材料,通过自学阅读,随时摘录,坚持写读书笔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要善于把摘录的材料进行分类,如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生活积累。积累来自生活,生活好比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溪水才能长流不竭。我们要运用教材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事情,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还要参加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参观、旅游、劳动、科技活动等,以扩大见闻,丰富知识。此外,要
勤于动笔,及时作些记录,坚持写观察日记,作好文字积累。
通过以上多种渠道的积累,胸中有材料,日积月累,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写作能力的提高,便指日可待了。
二、总体把握文章、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
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实施五项训练。
要扎扎实实地进行五项训练:字词训练,句子训练,段的训练,篇章训练,生活现场训练。
三、开头、中间、结尾、开头——吸引眼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文亦如此。其实,作文的开头是由作文的内容、体裁、读者对象、构思技巧和作者的写作功底决定的,因此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学一点作文开头的基本知识,拓展一下作文开头的思路,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作文开头有这样几种模式:、开门见山,直入正题式。如《桂林山水》的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提出问题,引导思路式。如《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提问: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欺骗?但是,不找出鼓舞的来源本身,我们怎么能认清这些呢?、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式。如《我心归去》的开头: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栋雅井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回忆联想,倒叙开头式。如《爷爷永远活在我心中》的开头:每当我拿起那张已经焦黄的照片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在十年**中惨遭迫害致死的爸爸来。、布下疑团,引人入胜式。如《大力士=小蚂蚁》的开头:小蚂蚁,只有线头那么大,多不起眼儿呀。大力士和小蚂蚁划等号,你
说不是怪事吗?、揭示矛盾,引出故事式。如《十八岁和其他――两代人的矛盾》的开头:“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中间——形象生动
如何把段落写具体呢,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用数字具体地写出事物的大小。
2、用比喻来状物。
3、用形容写出事物怎么样。
4、写出事物的外形牲特征。
5、写出事物的色彩怎么样。
6、写出事物怎样变化。
7、写出周围环境怎么样。
8、写出不同的声音。
9、写出怎样进行活动。
10、写出人物的外貌。
11、写出人物是怎样对话的。
12、写出人物的内心活动。、结尾 ——点睛之笔
结尾,一般来说就是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画龙点睛。只要能能形式新颖,有点精之笔就行了。
虽然这些只是我的一些建议,还有
很多不全面的地方,但对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还是有一些帮助的。最后我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写作就如写日记。全国知名班主任魏书生曾经说过:“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如果让我谈最重要的一句话,那就是坚持写日记,写命题日记。”所以说写日记也可以提高你的写作水平。
第四篇:如何教小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教小学生写好作文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环节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水平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写作课堂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没有写作的兴趣,感到无物可写,不知怎样才能写好作文等一系列的问题,老师对指导小学生写作文是一件头疼的事,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写作兴趣
要想让学生想写作文,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记得前段时间,县里举办的“小学语文协同研修课堂展示活动”,我校是语文的主办点,记得陈章美老师的那节习作课上,发给学生每人两颗糖果,然后出示一颗大的棒棒糖,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把它说出来,再写出来,说的好的同学就把棒棒糖奖励给他。这样很多同学就很愿意的去说,会说自然就会写了。
二、认真观察事物
让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如陈章美老师让学生观察手上的糖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品尝后口味又是什么味道的,这些都是靠认真观察才能写出来的。这样学生看着手里的糖果就懂得怎样去写,也就有话可写了。
三、反复的修改
俗话说的好,“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不是靠写出来,是靠改出来的。写完了一篇习作,我们要进行修改,反复的去修改,这样你写出来的文章才优美,别人看了也舒服。在我们班我就是用这种方法,我先让学生把文章写出来,然后让他们动手自
己修改,最后同桌进行修改。一年后,我们班的习作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不再讨厌习作课,相反,他们还喜欢上习作课,因为每节习作课上,我都会范读一些同学写的好的文章。同学们就会静静的坐在那聆听。
第五篇:如何教小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教小学生写好作文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觉得教作文难,学生觉得写作文难。作文难,难在哪里呢?为什么难?我认为原因有三个,其一,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以至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囿于课本本身,忽视了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认识水平低,感到有话不会表达;其三,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中,忽视小学生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偏高,收效不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教学要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那么,怎样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写好作文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写好作文的基础是大量阅读
以教材为引子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大量读书,把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课标规定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为145万字,而小语教材共12册中的课文不超过30万字。教者要做的工作就是由学生阅读30万字产生的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实现课内外的衔接和整合。
有了以上的认识,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1、让学生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要求学生每天不少于半小时,星期天不少于两小时的自由阅读时间,教师每周挤出一接语文课作为课外阅读课(推荐读物、指导方法等)
2、开展多种课外阅读活动,如举行读书故事会、杰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速读比赛、优秀诗文朗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辩论赛、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
课外阅读成为有组织的集体活动。
3、实施检查制度,让课外阅读稳步发展。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经常进行检查、督促、交流、评价、统计阅读篇目、字数,检查阅读笔记,促使学生形成习惯,及时发现先进典型,树立榜样。通过以上的实践,学生的阅读速度快了,阅读范围广了,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兴趣增强了,阅读习惯也逐步形成。只有努力构建以“小课堂”为中心的语文学习“大课堂”,给学生开辟语文的广阔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二、写好作文的前提是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从一年级起,甚至从幼儿园起,就要对孩子们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 要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指导小时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教给学生的观察能力,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训练:
1、细致地观察
2、有顺序地观察
3、抓住重点观察
4、用多种感官观察
5、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鱼虫、风雨雷电、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把他们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问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
三、好作文的取材是写真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能力,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在命题和选材上都要尽量贴近小学生熟悉的生活,要他们写熟悉的、易于理解的和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写他们观察到的实景实物,才能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另外也不能“老调重弹”,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2
因为这样时间一长,学生便会感到枯燥无味,学生的作文兴趣就会逐渐淡化、消失。
四、写好作文的关键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学作文的小学生,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我做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灵活多样贴近学生生活的作文练习,确保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作文写作,文题要注意避免成人化,又要符合儿童的心理,激发其想象。
(二)多鼓励,少批评,化整为零降低训练难度,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不少学生有写作热情与兴趣,但在写作中不是中心不明确,就是选材不典型,描写不生动,更不用说错别字、病句等毛病了。如果教师都按“标准”来打分写评语,没写几次学生的热情就会减弱,所以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应以肯定为主。即给高分,多表扬。对于学生来讲,也许他记不住别人受过的表扬,但他不会忘记自己曾受过的表扬,这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是一次大的促进,并且会在以后的写作中注意保持自己的优点。
放低位置,委婉批评。当然一味的表扬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时间一长了他们会麻木,而且他们的文章中确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提出缺点也是必要的。对于批评,把自己放到与学生相等的水平上指出缺点,并共同探讨修改的最好方法。我常用这样的话来指出他们的缺点:“这个词不是很准确,请换另一个。”、“这句话不太通顺,请试着改一改。”、“这里这样改,你看行不行?有没有更好的改法?”。这样,让学生觉得你尊重他的意见,自己也就会去想着如何修改。在这样一次次的修改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兴趣也增加了。
(三)采用作文比赛、创办作文园地、向报刊投稿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有效地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
当学生的写作得到更多人的认同时,他的写作欲望会随之高涨。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别人的作文是否被表扬了,他不记得了,而自己的作文被表扬了,特别是被当作范文来朗读后,他们是终生难忘。我在班级创办“优秀作文园地”,评选“个人作文进步奖”。每次写完小练笔,抽出部分时间让学生上台读自己的文章,尽可能做到每个学生都“榜上有名”,让他们亲身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接着选出好的文章向报刊投稿。另外要特别抓住后进生的“闪光点”,不但要在课堂公开表扬,还要在课后进行个别鼓励,让他们树立信心写作文,觉得“我能行”。
(四)减少条条框框,让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话
学生平时写的日记、随笔等都很好,但课堂正式写命题作文时,水平就降低了。这是因为在日记、随笔中,他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受任何限制。而作文则不同,老师规定了题目、字数以及写作时间,在各方面限制了他们的创作思维。注意到这种情况后,我在作文课上增加了“随意”性,即只给出题目,字数、内容等不作要求。我提倡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长,要求没有废话;短,要求能充分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没有字数的限制,学生写起来自由得多。同时写之前我进行详细的写作指导,一篇作文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并分小组进行讨论如何把这篇作文写好。这样学生动笔前心中就有了底,也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写起作文来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