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手心网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运用与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手心网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运用与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王浩小学
赵静
一、研究进度
针对课题研究,在完成了开题报告后,我们就展开了第一阶段的研究。现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已经完成。第三阶段关于手心网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运用与研究正在展开。
二、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阶段的研究内容是了解手心网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通过手心网和家长联系,期间刚好是寒假,刚好通过手心网校对寒假作业,并了解孩子寒假期间的表现。
第二阶段的研究内容是通过手心网鼓励孩子,奖励孩子小花,提高孩子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1.首先我对班上拥有手心网的同学做了统计,让没有加入班级网的同学加入进来。其次,每天至少分享班上孩子的活动照片四张,让家长喜欢用手心网来了解自己的孩子的现状。
2.课题展开研究:结合课堂英语教学实际,充分利用手心网这个方便而且直观的平台和家长进行联系。在手心网上进行奖励,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四、研究结果概述:
本阶段研究意在结合通过手心网加强家校联系,并且通过奖励机制提高孩子的学习热情。为此经过本阶段的研究我摸索出了自己的一些应对策略。即多鼓励孩子,让孩子爱上英语,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五、主要收获及阶段性成果:
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孩子知道怎么表现自己,班上的孩子都在鼓足勇气往上爬,学习氛围非常好。本阶段形成研究成果论文1 篇,名称《浅谈手心网客户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发表于《中小学电教》,学生张俞湘撰写的文章《My mother》发表于《阅读》杂志。
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理论研究上升不到新的高度,在研究中新教学理念与课题的结合体现落实不够。
七、下阶段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
1.加强理论学习,了解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新动态、新成果,结合本课题实际多做借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2.结合研究内容,指导课堂实践。
第二篇:游戏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运用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适应小学英语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也无法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如何改革小学英语教学手段,如何创新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教育游戏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也为践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为了改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为促进小学英语教师对教育游戏的理解,为他们在选择教育游戏以及教育游戏应用过程中提供指导,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效地使用教育游戏,笔者进行了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本研究选取即墨市第一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由笔者设计相关的教育游戏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案例,由经验丰富的小学英语教师进行游戏化课堂教学,笔者旁听并观察教学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证明,运用教育游戏辅助小学英语教学,使英语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提高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实现了学生自由灵活的学习,同时拓展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的应用领域,加快了小学英语教育信息化前进的步伐。论文包括六章,第一章主要讨论了研究的背景、教育游戏在国内外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内容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对教育游戏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界定,并对教育游戏的分类与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第三、四、五章是研究的主体,其中第三章在调查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部分适合英语教学的教育游戏资源,并对教育游戏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在上一章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运用教育游戏辅助小学英语单词、听力、语法、语音教学的应用模式,并且针对每种教学模式都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案例,具体展示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第五章描述了教学实验的过程,分析了教学实验的效果,并对教育游戏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反思。第六章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并且提出了对今后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第三篇:轻纺材料在主题区角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课题
轻纺材料在主题区角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区角活动作为介于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性活动之间的一种学习方式正在日益被幼儿园广泛采用,因为它是在幼教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以儿童发展为本这样一种先进理念呼唤下孕育而生的学习活动,这种活动无疑是对孩子的发展具有独特的魅力:宽松的学习氛围、丰富的学习材料、自由结伴、自主探索、共享交流„„事实上区域活动不但能满足不同幼儿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需要,它带给幼儿的不仅是一个自主思考、选择、怀疑、设问和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农村幼儿园在开展区角活动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教育经费投入少、活动材料有限等。教师只有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充分利用本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才能开展有轻纺特色的幼儿园区角活动,使区角活动真正发挥出特有的教育功能。
我园所处乡镇是诸暨市轻纺重镇,几乎每家每户都从事着与轻纺有关的工作,而在织布的各个流水线操作过程中所废弃的各种轻纺材料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果把这些极易收集的轻纺材料投放在区域活动中,让孩子自主选择和使用操作,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感知来积累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运用到幼儿园的区角活动中,有很大的教育价值:既节省财力,又能使幼儿感到其乐无穷;既满足幼儿游戏、娱乐的需要,又能促进幼儿自然天性的发展;幼儿在操作、摆弄这些随手可得的本土资源的同时,既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需要而创设的具有操作性、探索性环境和宽松的自主学习氛围,有序提供丰富的活动场地、活动材料和主动发展的条件,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自主展开、自主交流和积极主动的活动。通过操作、摆弄、发现、讨论、拼搭等手段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是近年来幼儿园广泛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
轻纺材料:是在织布的各个流程中产生的一些废弃材料:如:瑕疵布、筒管、花本、花本颗粒、棋盘板、梭子、通丝线等等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综述
09年6月,我园开展了《利用本土轻纺材料,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课题研究,从材料的收集整理、环境创设、教玩具制作、活动探索、区域活动材料投入等方面来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轻纺材料投放运用上存在的一些客观问题,为本次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目标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时间和对象
研究时间:2011年4月——2012年5月
研究对象:全园幼儿
(二)研究目标:
1、探索在区角活动中运用轻纺资源的方法、途径等,为更好的开展区角活动积累经验。
2、提高教师挖掘轻纺资源的能力,促使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教师专业素质。
3、激发幼儿参与区角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在利用本土轻纺资源的过程中,使幼儿发现家乡的特色,从而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研究内容:
(一)区角活动中本土资源投放的原则
适合性原则
虽说本土轻纺资源很丰富,但在投入时也不能一刀切,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在区角中合理地投放。小班趋于游戏阶段,可以投放各种轻纺材料,来满足幼儿玩的欲望。如:投放各种颜色的瑕疵布让幼儿来打扮娃娃家;在建构区可以投放大小不同的筒管,让幼儿玩垒高的游戏等等。中班趋于尝试探索方面,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用轻纺资源制作的挂饰布置在活动室的周围,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操作探索的动机如:给中班的幼儿可用花本、碎布进行拼画,筒管还可以让幼儿进行有规律地排序,按大小有层次垒高等。到了大班趋于合作探索方面的发展,可以给大班孩子提供丰富的可探索的轻纺资源,让其自由探索。如:提供各种瑕疵布、筒管、花本、鱼管、花本屑等操作材料,让他们自己染布,在筒感管上作画、在花本上绣十字绣、用花本屑粘添画等。
3、个体性原则
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轻纺材料的投放上,就要从满足同一年龄段不同孩子的发展出发,提供多种难度的材料,让不同能力的幼儿自由去选择。
A、对能力弱的孩子:首先我们可提供一些简单的成品与半成品。例如:各种教师用轻纺材料自制的衣服、围巾等,让幼儿打扮娃娃,并让幼儿说说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让幼儿有兴趣参与区角活动。也可给他们提供已制作好的花本黏添花,接着让他们看着这些成品,把半成品制作完成。让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B、对能力一般的孩子:除了提供一些半成品外,我们还给他们提供丰富的辅助材料,启发孩子利用辅助材料制作出不同的作品。还可以请幼儿运用这些辅助材料(如珠子、穗头、纽扣等)来设计各种轻纺作品。
C、对能力强的孩子:我们尽可能的提供丰富的开放材料,包括辅助材料。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制作出与同伴不一样的作品来。如通过流水线形式,让幼儿尝试蓝印花布的制作、布贴画、装饰筒管等。
(二)区角活动中本土资源投放的策略
1、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策略
本课题研究致力于幼儿区域游戏材料的开发和丰富,而开发和丰富的途径力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避免舍近求远,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物尽所用,激发兴趣的策略
一种游戏材料可在不同年龄水平幼儿的不同区域中投放,老师则引导幼儿充分挖掘其丰富的游戏价值。爱因基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成不变的区域游戏材料绝对不会引起幼儿强烈的游戏兴趣。因此,为幼儿提供的区域游戏材料应有较强的可变性和可塑性,使幼儿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好玩好动、拆拆拼拼是幼儿的天性,因此应尽量为幼儿提供未成型的半成品、操作性强的自制玩具或自然物,以它们作为幼儿游戏的主要材料,以此满足幼儿的天性,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3、家园合作,人人参与的策略
在本课题研究中,应充分利用家长、幼儿等各方面的力量,人人动手,以提高区域游戏材料开发和丰富的效率。
(三)区角活动中本土资源的运用对幼儿的促进作用
1、区角活动中本土资源的运用促进幼儿思维能力。
发展幼儿的智力,是《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所明确提出来的,因此,在幼儿活动中,我们十分注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开展智力活动的区角活动来发展他们的智力。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注重在区角活动中增添轻纺资源的相关活动材料,如益智区可以增添大小高矮不同的筒管等来排序,还可以用花本制作成各种牌类让幼儿来玩;在动手区可以放置些花本条让幼儿编织各种东西;在美术区可以利用瑕疵布、花本屑等来拼画,用筒管、成品布等在上面装饰画等。这样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发展、提高了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其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并发展了幼儿简单的推理、迁移等能力。
2、区角活动中本土资源的运用发展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幼儿在玩区角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及逐步掌握了解决矛盾、困难的能力和方法。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乐意与同伴友好的交往,这样可以培养幼儿友爱的态度,提高了交往的技能。如在游戏中获得的成功感,可以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帮助幼儿树立了遵守规则的意思,并能付注于自己的行动。
(四)区角活动中投放轻纺资源的适宜性
轻纺资源虽然很丰富,但在区角活动中并不一定是适合的,因此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也要研究本土资源的适宜性。例如:
表演区:鱼管、花本、珠子、色彩鲜艳的布、穗子等。
益智区:瑕疵布、花本屑、筒管等。
美术区:筒管、纽扣、花本屑、瑕疵布等。
语言区:各种轻纺的图片等。
五、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一)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1.5——2011.7)准备阶段。
1、落实人员,成立以园长为组长,教务为副组长,各年段教师为组员的课题研究小组。
2、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拟定研究的任务和目标。主要是调查分析目前我园幼儿区域活动现状,挖掘有价值的研究教材,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课题的目
标和任务,围绕设计目标,撰写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11.9——2012.5)实施阶段。
1、围绕研究课题,定期开展全园性教师相关科研理论学习活动,认真寻求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疑点、困惑,展开讨论和磨研;幼儿园为课题研究的教师提供一切有利条件,如提供有关理论书刊;组织教师互相观摩与学习活动;开展自主性业务学习。
2、督促教师每月撰写好研究论文、案例、记载好研究过程。重视区域氛围的营造,根据幼儿的兴趣,结合生活资源和围绕主题课程不定期开展区域环境的创设,经常性进行轻纺材料的投放。在区域活动中认真做好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
3、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参与区域材料的收集、投放等活动。有意识地增强幼儿对区域活动的感性认识。
4、加强家园合作,经常开展家园之间的联谊活动,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并参与幼儿园的科研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拓展教育渠道,认真挖掘本地轻纺资源,结合实际带领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课题所要达到的目标。
第三阶段:(2012.5——2012、7)总结阶段。主要是撰写结题报告和整理研究过程中的材料和论文等,并向全园发布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有关幼儿园区域活动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理论,以科学的理念指导我们的研究和实验。
2、观察研究法: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喜欢的活动区域、活动材料,以及他们对区域活动的探索、操作过程,为本课题的研究活动提供可信性资料
3、行动研究法:采用边行动边研究,分析、探寻区域活动与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联系。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过程中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六、研究人员分工
组长:刘三美总体规划、具体实施,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撰写课题报告。
组员:陈如尹晶晶应咪咪负责收集资料,准备材料,开展课题教学实践。
七、预期研究成果
区域活动研究报告、教师指导幼儿区域活动的经验论文、区域活动图片、照片等。
应店街镇云溪幼儿园刘三美
第四篇: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课题文献综述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课题文献综述
执笔:罗巨明
摘要: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当前,低年级就已开设英语课程,但是,由于师资的严重不足,老师们普遍都要承担跨级跨班三四个班的教学任务,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年龄的差距都很大,老师们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小学英语教学的效果还是不那么尽如人意,为此,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我们进行了“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这一课题研究,提出在教学中运用听说单词游戏、认读单词游戏和记忆单词游戏、单词会话游戏等教学方法,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探索与研究,解决上述问题,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游戏教学、激发兴趣、生理和心理特点、学习内驱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我校,已从一年级就已开设英语课程,这充分体现出英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师资的严重不足,老师们普遍都要承担跨级跨班三四个班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年龄从6岁到12岁,生理与心理年龄的差距都很大,老师们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小学英语教学的效果还是不那么尽如人意,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词汇是语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种语言依靠它的词汇,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有意义的语篇。词汇的重要性,正如wilknins(1972)指出的那样:“要是没有语法,很多东西无法表达.要是没有词汇,什么东西也无法表达。”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掌握所学语言的词汇,是提高外语水平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普遍感到英语词汇教学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英语不是母语,学生缺乏语言环境,除了在课堂上学习英语外,在其他场合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机会并不多,因此,造成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甚至出现用汉字给英语注音的现象;其次,小学生年龄小,生理、心理都还没成熟,学习时缺乏自制力和意志力,难以保持四十分钟的长久注意,一旦遇到困难容易放弃;第三,小学生还没有掌握好的学习策略,尤其是好的词汇记忆方法,再加上教师在教学时忽略了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将自己从事高年级教学所形成的教学模式和要求生搬硬套给低年级学生,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这一系列问题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提前化,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出现了卷怠现象,缺乏学习应有的主动性、积极性,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一、英语游戏教学的理论依据
1、运用游戏教学与“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相匹配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对儿童而言,更是如此。儿童往往出于生存或娱悦的需要学习语言(李宇明),所以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也应遵从“无察觉原则”,让儿童通过玩游戏学会并运用语言,这是与“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相契合的。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游戏”的定义是:“娱乐活动,如捉迷藏、猜灯谜等。”Byrne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受规则支配的娱乐方式。可见两个定义的核心都是“娱乐”二字。将适宜的游戏与语言教学、相应的语言活动相结合,游戏的“娱乐”性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提供了保证。学习者可以在有趣、开心、甚至富有挑战性的环境下运用所学语言,提高运用语言交流的能力,并达到轻松、有趣的教学效果。正如Richard Amato所说,尽管游戏总让我们联想到玩儿,其实,它同样具有教学价值,尤其是在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游戏之所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于它能为语言学习者提供学习动机,缓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并为他们提供真正的交流机会。
2、运用游戏教学与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相匹配
教授对象是儿童时,就必须将这一群体的语言发展水平、认识水平、身心发展水平等因素充分考虑在内。教学方式和手段应该适应儿童的特有规律。
孩子天性好奇,喜欢好玩的东西,过于机械、严肃的练习难以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容易随外界事物的变化而转移,精力不够集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让一个孩子坐在教室里学习50分钟,肯定会感到疲倦,但是要让他在操场上玩50分钟,100分钟,甚至更长,可能他都不会感到疲劳。所以有必要将游戏引入课堂,让儿童在课堂上也能够活动身心,化解课堂语言学习的乏味感,使课堂教学更加活泼生动。
3、运用游戏教学与教学目标相匹配
对母语非英语语的儿童进行英语语教学,不可能像要求成人那样来要求未谙世事的儿童,要求儿童听、说、读、写四项技能齐头并进显然超越了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应该以培养儿童对英语的兴趣为导向,以听、说为重点,罗庆铭认为,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出于如下考虑:(1)儿童学习语言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生存的需要主要有母语的习得来满足,第二语言的学习往往满足的是儿童娱悦的需要,所以兴趣是他们学习第二语言最大的动力;(2)儿童学习语言通过模仿和运用,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优势在听说方面。
Sarah Phillip认为,达到如上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应该是简单的,能让孩子们懂得怎么做;教学任务必须是可完成的,同时有很强的趣味性,使孩子们有满足感和成就感;活动应主要是口头的,对少儿写的练习尽量少用。由此可见,游戏是儿童课堂第二语言教学中不二的选择。4﹑游戏教学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置于恰当的位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好游戏过程。同时成功的游戏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要进行良好的组织,课堂上教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他们的学习需要,激活学生的先前旧知,在适当的时候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培养学生学会获取分析、判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游戏能帮助学生克服在英语学习中的害羞和焦虑心理,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当代素质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针对学生的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通过对所学对象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发现,即“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学习(Enjoy learning)。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
5﹑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
R.Gardner 和W.Lambert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发现,最成功的学习者是那些既有天赋又有极大学习动力得人(转引自Ellis 1985:118)。对于学习者来说(尤其是年幼的学习者),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他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不少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动力性作用。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能促进学生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特别是相互交流的活动中去。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先决条件,只有小学生对学习英语感兴趣,学习才能成功。乐学则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有趣的学习氛围。游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的原则。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英语是入门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能否产生学习兴趣,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1)事物本身的特性。凡是比较强烈、不断变化、带有新异性和刺激性的事物,都会引起人的兴趣。(2)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些事虽不具有新异性,但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具有密切联系,并能满足学生获得新的知识经验的需要,也会引起兴趣,(3)学生对事物的愉快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别人承认或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往往会加强其学习兴趣的稳定性
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原则。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儿童是从游戏开始学习的。游戏教学就是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游戏的方式,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游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师生共同参与,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共同发挥;游戏教学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天性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不能持久,意志薄弱,很大程度上凭兴趣支配学习。
二、英语词汇游戏教学的研究内容
(一)、一二年级学生听说单词游戏
对于一二年级初学者,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游戏使学生学会倾听和大胆地说,用游戏教学解决学生好动课堂难以控制的问题,同时,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乐于开口,敢于开口。
(二)、三、四年级学生认读单词游戏和四年级学生记忆单词游戏 三四年级的学生要养成一定的记忆规律,这是英语学习至关重要的一步,主要研究如何设计游戏教学使学生更轻松地认读和记忆单词,充分调动学生单词记忆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记忆规律。
(三)、五、六年级学生单词会话游戏。
五六年级学生要能使用关键词、主题词进行对话,研究如何设计游戏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以便于学生对于语言材料的大量、系统地识记,避免枯燥重复,呆板操练。同时利用游戏教学,如何增加学生词汇量,陶冶学生人格。
(四)﹑英语词汇课堂游戏的特点
为保证课堂游戏教学的有趣和有效,在课堂上设计和运用游戏需要具备如下特点:
1、实效性。
游戏的设计、游戏活动应该围绕着教学的内容来设计,这样才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同时,游戏还必须与目的语的特点相结合,将英语的音、义﹑拼写等要素有机的融入游戏当中。游戏活动的目的不是玩,而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自然的环境,通过活动掌握语言,以提高他们的听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游戏活动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不能单单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忽略了游戏的教学实效性。
2、交际性。
游戏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然的交流机会,以帮助学生在课堂和真实世界之间形成一条连接的纽带。学生在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对世界的认识过程。因而课堂游戏必须具有交际性,以达到“教学活动化、活动交际化”的效果。
3、竞争性。
学生往往好胜心较强,游戏的竞争性能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做游戏时,儿童的好胜心会激发他们想方设法地多参与、多表现、多出力。强烈的获胜欲望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所以语言游戏应具有竞争性,同时更为强调的是团队之间的竞争。
4、生活化。
游戏要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以与他们的需要、兴趣有联系的内容为主,能够激起学生共鸣。比如:颜色、声音、动物等,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除了符合上文所提到的游戏特点外,在游戏的选择上还应考虑到多方因素,包括:(1)教学对象的年龄、国别、母语和英语(目的语)水平;(2)班级的规模;(3)游戏的难度和适用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从学生的视角来设置情景、选择游戏。确保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都能参与进来,确保游戏的趣味性、参与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在大量的听说中领会英语的规则。
(五)﹑游戏在学生英语课堂的实施
一个完整的课堂游戏一般依照如下流程展开:
课前准备→讲解规则→示范游戏→进行游戏→教师总结,给予鼓励和表扬
其中要特别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课前准备。游戏前,教师应做到对游戏规则和游戏程序的熟稔,准备好相关的道具,例如头饰、图画、奖励学生的小玩意等等。(2)规则的讲解和示范。如果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游戏的规则与要领,做游戏时就会有压力,甚至拒绝参与游戏。教师可以采用师生配合示范表演的方式,边解释边展示。(3)时间分配。游戏的时间可以根据人数的多少、练习的内容、学生对游戏规则的掌握程度等因素灵活控制。学生,特别是年龄偏小的儿童,具有有意注意时间短,活泼好动的生理、心理特点。周国光认为,儿童的兴奋持续的时间大约为30-40分钟,所以一种类型的游戏时间不能过长,应该在学生失去兴趣前,就将游戏停止,那下次他们再重复同样的活动时还能保持着高昂的兴趣。(4)课堂纪律。学生具有好动、好胜心强、敏感等特点,在进行游戏时教师应该做到对课堂的权威掌控,对规则的严格执行,实现“有放有收、能动能静、有令即止”的效果。要控制学生运用母语,鼓励他们使用英语。(5)及时的鼓励和表扬。鼓励是一种强化。小朋友习得第一语言时,模仿正确就会得到成人的认可或鼓励,即受到强化。那么学生在学习和习得第二语言时,及时的、积极的鼓励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小小的成就感就是他们努力、进步的最大动力。
三、英语游戏词汇教学的研究结论
基于以上理论依据,通过对课题研究内容的探究,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运用游戏法教学单词,正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解决了以往词汇教学呆板、枯燥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学生掌握了初步的英语单词学习方法
通过游戏教学词汇,低年级的学生都已明白学习英语要先听,注意口型,大胆模仿;中年级的学生初步掌握音标记忆单词、联想记忆、归类记忆等记忆单词的方法;高年级的学生懂得联系语境记忆、运用单词。教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把教学过程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通过游戏教学词汇,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在游戏过程中,使师生情、生生情、艺术情融汇成一股“情感流”,流淌于课堂教学全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游戏过程中采用的积极评价策略,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的和适度的鼓励性评价,维持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参考文献:
《英语课程新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作者:李山川,1995。“游戏在儿童华语课堂中的运用”作者:黄荣荣,www.xiexiebang.com 《培养学习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作者:钱晓霞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3期
第五篇:96 任子丰的论文:浅析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运用
邯郸学院“国培计划”结业论文
专 业:2014年国培置换计划小学英语
工作单位:永年县白塔联校
学生姓名:任子丰
指导教师:蔡其伦
2015年2月28日
目录
摘要...........................................................第4页 正文...........................................................第4页
一、游戏教学法及其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理论依据.......第4页
(一)什么是游戏教学法....................................第4页
(二)小学英语课堂运用游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第5页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运用游戏教学法的基本原.................第5页
(一)目标性原则..........................................第5页
(二)全面性原则..........................................第5页
(三)创造性原则..........................................第6页
(四)全面发展的原则......................................第6页
三、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过程展示.....................第7页
(一)“良好的warm up是成功的一半”......................第7页
(二)Lead-in.............................................第7页
(三)New language points learning........................第7页
(四)Practicing..........................................第8页
(五)Consolidating and extending.........................第8页
四、运用游戏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第8页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口语表达流畅,简单易懂......第8页
(二)教师应具备语言文化知识和英语思维能力................第9页
(三)教师应具有活用教材和掌握多种游戏的能力..............第9页
(四)教师要把握好游戏的节奏..............................第9页 2
结论....................................................第9页 参考文献.................................................第10页 衬页.....................................................第11页 封底.....................................................第12页
浅析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运用
永年县白塔联校 任子丰
摘要:游戏教学作为辅助教学工具能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将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教学, 不仅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快乐教育的大环境。本论文将以永年县白塔小学的为例来介绍游戏教学法在英语教育中的运用及这一教学法对于现有英语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 游戏教学;小学英语;运用;要求
Abstract: Games Teaching as a kind of teaching aid can b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focus on pupils and bring game-learning into classroom teaching.It can not only help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aims and increas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but also improve their communicating abilities, and help to develop in an all-around-way.It conforms to the requirement of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nd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joyful education.This essay will mainly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 of Games Teaching based on Bai Ta primary school in Yongnian Hebei province and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teachers there.Key Words: Games Teaching;primary school English;application;requirement
引言
古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英语纲要》也指出:“兴趣是学好语言的老师。对小学英语教师来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努力汲取国外小学英语教学的先进经验,结合我们的现状, 充分整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诸多教育因素,尝试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小学英语教学之路,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体系,从而全面提高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是我们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则无旁贷的任务。我们研究游戏教学策略的基点就是建立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的。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经验的满足。在游戏中,孩子们的智力、认知、交往等综合能力能得到和谐发展。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充分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全面考虑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因素,融合了新课程的诸多教育理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
1.游戏教学法及其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理论依据
1.1什么是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尽可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使学生玩中学,学中玩。”(丁志成201)在英语教学中上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
合“乐学”的原则。游戏教学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共同参与,而不是老师唱独角戏,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1.2 小学英语课堂运用游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2.1游戏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
小学生好奇,好模仿,好动,且集中注意的时间短大约为二十分钟左右,游戏教学法刚好符合小学生的这种特点。在教学中可以应用角色扮演、情景交际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同时引进竞争机制,组织英语游戏比赛活动,在活动中运用语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2.2游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课初游戏能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课末游戏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同时游戏活动为儿童提供了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儿童在游戏中与同伴交流、练习使语言的发展充满了多元性和趣味性。比如,通过角色扮演,儿童可以理解文字的含义,而通过对话,儿童可以练习说话。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轻松地掌握语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2.3运用游戏教学法能很好地体现主体性和愉快性教学原则
“主体性教学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的一种教学原则。在实施游戏教学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始终坚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显而易见,英语游戏教学能很好地体现主体性教学原则。愉快性教学原则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一种教学原则,它强调师生要以愉快的心态参与教学活动,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愉快的心灵体验,使教师“乐其所教”,学生“乐其所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笔者认为,游戏教学法是最能体现也最容易体现愉快性教学原则的教学法之一,所设计的游戏趣味性越强,学生参与游戏的热情越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教学效果自然就越为理想。”(凌美叶 106)
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运用游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游戏教学如何设计,如何开展,如何保证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这就要求教师对游戏的设计和游戏教学的理解下一番苦功夫,且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2.1目标性原则
游戏是儿童认识环境,模仿周围人物的一种较少拘束的活动,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能够有效锻炼自主能力,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较之儿童的日常其他游戏,游戏教学所用的游戏的不同之处在于课堂游戏过程是一个有序的控制过程,它有着极强的教学目的性,游戏与学习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概念,游戏教学不是游戏与学习简单相加,而是要抓住游戏与学习的联结点来帮助儿童有效的学习,游戏的编排并不是随意的,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需要进行设计。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充分考虑教学的难点和其它教学目的,要有目标性。
另外,游戏教学不是为了游戏而开展,而是为了教学内容。当所学的内容偏难偏多较枯燥时,设计编排一些游戏能解决以上问题,游戏教学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
2.2全面性原则
游戏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媒介,也是同伴之间进行社会交往的媒介,这就要求游戏的参与率要高,大家都能动起来,通过游戏能使绝大部分学生有所提高,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展示表演,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的游戏活动应让每个学生成
为游戏活动的主体,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的活动,教师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要尽量安排集体游戏,特别是那种需要集体配合体现协作精神的游戏,这样既可操练语言,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如果只有几个学生玩其他人观望,那么游戏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其他学生会逐渐失去兴趣,达不到教学目的。为了提高参与率,教学中往往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另外教师引导学生游戏时,应做到既有分组进行的,也有集体进行的,尤其要注意培养中下水平学生的大胆参与能力。最后,教师要准确把握游戏的难度,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差的学生,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适当给他们以提示,启发并鼓励他们在游戏中获胜,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则要让游戏有一定的难度。
2.3创造性原则
游戏活动有了创造性才有了他在课堂中的生命。要有新意,能引人入胜,如果游戏呆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游戏就不能达到设计的效果。
小学生天性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不能持久,意志较弱,很大程度上凭兴趣支配学习。刚开英语课时,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很感兴趣,这完全是好奇心的驱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内容的增多及难度的加深,有一部分学生的兴趣逐步减弱,个别孩子甚至兴趣全无。因此如何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新编小学英语教材中每课都编排有Let's play的内容,其目的就是以语言与游戏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努力顺应孩子的天性,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辅助教学。如“字母、单词接力赛”、“猜一猜”、“找朋友”、“课本小品”、“传话”、“听听画画”、“唱唱跳跳”、“小配音”、“小演员”、“开火车接力赛”等新颖有趣的游戏,尤其是竞赛性的游戏会使学生耳目一新,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眼、耳、口、手等感官,通过视、听、说、写、画、唱、表演等活动,满足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营造出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在心情舒畅、活泼欢乐的气氛中学习。另外,也可根据节日、纪念日、场地来设计游戏增加游戏教学的实时性。在实际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游戏教学无意注意的特性,适时适度的设置相关的,学生易于参与的,乐于接受的游戏活动,以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激发并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的实施素质教育。
2.4全面发展的原则
游戏应寓德育于活动之中。游戏不仅仅是“玩”,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习惯、情操,使他们全面发展。游戏教学应贯彻“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原则,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目标,把握和监控好游戏的难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提示,启发和鼓励他们在游戏中获胜,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
游戏通常是一项集体活动,应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在合作的基础上,当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时,游戏的趣味性就会大大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从而使他们比平时更会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合作。课堂游戏往往是以同桌伙伴式或多人小组式展开竞赛,当集体做某一件事时,学生们平时的自卑或自傲或多或少得到抑制,取而代之的是团结和睦相互协作。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教师
要放得开,收得住。既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又要使游戏有序进行,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因此,在设计游戏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应坚持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正确的教育观念相结合,把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摈弃传统的灌输和被动记忆的教学方法,从兴趣入手,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和发展,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只是语言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必须把握时机、精心设计、运用得体才能使其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上更好地发挥作用。
3.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过程展示
为更好地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我们可以让我们的课堂与游戏紧密结合,收集利用和自创游戏,合理地运用到课堂中。接下来以我教学的班级的一次课程(四年级PEP Unit 2 My family)为例来介绍一下游戏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过程。
3.1 游戏教学法在warm up中的运用
热身运动在一节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意义的热身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例如在Unit 2 My family这一课,我主要采用头脑风暴法来进行热身。我让同学们尽可能多的用英语来说家庭成员。若他们不会说英语也可说汉语。也可采用英文歌Family来热身.通过歌曲把同学们带入到这课的主题中来同时熟悉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uncle, aunt, grandpa, grandma等家庭成员的英文称呼。
3.2 游戏教学法在Lead-in中的运用 以游戏为媒介做新课的lead-in,为新的内容的学习搭桥铺路,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这是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游戏引入。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竞赛法和分类法。利用游戏巧妙地引入新课可以分散难点,降低难度,使学生们能在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我将我的学生分成了几组,要求同学们按照年龄的大小来排列这些家庭成员,每个小组要从第一个同学开始练习这几个英文,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由小组商定后自己决定。然后开始各个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配合的最好不出错误。最后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得分最高。小组成员每个人都能得到相同的分数。同时也设计游戏让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性别来练习这些家庭称呼的英文表达。老师说中文,让同学们来说英文,当老师说爸爸时,男同学们集体说father,当老师说妈妈时全体女同学们一起说mother, 说错的同学要扣掉得到的分数。这样加入竞争机制,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同时注意力也会相对集中,以防自己丢掉分数。在这样的游戏中,同学们既娱乐了又学到了知识。3.3游戏在 New language points learning中的运用
New language points learning是教学的第三个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我会运用多变的手势、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来设计语言环境,运用挂图、实物、多媒体课件、简笔画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这次课的教学中,教师介绍情景:当我们班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她没有被介绍,大家都不认识他/她的时候,你们会互相问什么呢?引导学生问:“他/她是谁呀?”,教师表扬:“Very good”,话锋一转问:“这句话用英文怎么说呢?”告诉大家谁的英语是who。学生学过他和她是he 和she,有的可能会说:“He is who”, 这时鼓励学生,很好,但是这个是按照汉语来表达的,英语的表达不同,要把顺序完全颠倒一下,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尝试颠倒顺序,学生会大声的说出“Who is he?/ Who is she?”这是适时的告诉他们这
是一个问句,后面要加问号。那既然是问句有问就有答,回答要再次倒过来说,这次要加上他、或她的名字。“He is Tom./ She is Linda.”提醒学生记得加逗点。然后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spider-man ,snow-white等同学们比较喜欢的图片挂件来告诉大家他们来跟我们一起学习了是我们的新同学。让同学们就图片来进行一问一答的练习做到熟悉句型。“Who is she?”“She is snow-white.”“Who is he?”“He is spider-man.” 然后可以引导学生找he 和 she 的代替品,引导学生思考要表达远处站着的那个女孩或男孩怎么办呢?引导学生回答:“that girl, that boy”, 此时提出表扬,并鼓励学生连成句子。引导学生说 “Who is that boy/girl?”进一步提醒回答应该是“He is/She is +名字”。让学生三人一组自愿组合,一个同学扮演远处的男孩或女孩,另外两位同学来指着他做一问一答的练习。引入单词man 和woman, father 和mother 的学习,引导学生把man 和woman 用到刚刚学过的问句中“Who is that man/ woman?”并引导学生对此句做回答“He is my father./ She is my mother.”
3.4游戏教学法在 Practicing中的运用
Practicing 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表演法。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自制相框(要足够大,能够容得下班上个子最高的同学)让小组中的个别部分同学跳入相框中扮演照片中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其他小组成员来做问答练习。如:“Who is that girl?” “She is my sister.” “Who is that man?” “He is my father.”...每个参与的同学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
3.5 游戏教学法在Consolidating and extending中的运用
Consolidating and extending 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竞争法和指令法来进行。参加游戏的人都抱着渴望获胜的心理,这就使参加活动的学生积极地去学,有助于克服腼腆羞怯的心理障碍。让同学们运用学过的句型来扩展练习。例如,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形容词tall, short, fat, thin 让同学们用这些词来描述自己的家人。同学们有的会说:“My father is tall.”,有的会说:“ My mother is short.”,还有的会说:“ My sister is fat and my brother is thin.”等等。而后,我会把这几句话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们进行听音做动作的练习。一个同学说其他同学做动作。当听到tall时要比出高的动作,当听到short 时要比出矮的动作,以此类推。
这样的一节课下来我们发现加入游戏教学后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特别的高。竞争机制的加入使同学们情绪高昂,争先恐后,知识点的学习在游戏中得到更好的掌握和巩固。老师最后按照分数的高低分发放小奖品,鼓励学生们下次课更加积极的参与,得到更好的成绩。
4.游戏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4.1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口语表达流畅,简单易懂
小学英语教师的口语表达要求发音准确、流利、地道,也就是说语音知识要过硬。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灵活地运用多种口语表达方式,游戏教学中更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口语表达。例如,在夸奖学生时运用不同的表达:”Good””Wonderful””Ok””Very good””Well done””Good job””Excellent”等,鼓励学生的话语也要丰富多样 “Come on ” “Be brave ” “You can do it” “You made it ”要尽量少重复。这样做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丰富,不至于使教师和学生感到乏味。不要担心学生听不懂,在一定的语境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理解并领会了,一定坚持用英文表达。
4.2教师应具备语言文化知识和英语思维能力 “要教好学生,首先教师一定要避免犯语言文化上的错误。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形成的语言习惯需要教师认真总结,并注意两种语言的比较。英语思维能力也是英语教师必备的重要能力。教师应多接触各种场景下的语言,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语言习惯,民俗风情等。”(魏华 43)英语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化修养和英语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出用英语思维讲地道英语的学生。无论是游戏教学还是其他教学,教师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和英语思维能力,并能适时的把英语国家的文化节日,著名电影人物等加入到课堂中。我们所教的学生大都是80后爸爸妈妈的孩子,80后的父母具备较好的文化素质,生活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这样的家庭教育下的孩子接触的国际性的知识文化也一定相应较多,如果老师不能做到更多更好的知识扩展的话,恐难做到因材施,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4.3教师应具有活用教材和掌握多种游戏的能力 现行小学英语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游戏活动,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活用教材。把握好课堂,充分利用游戏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高效率,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平日里多积累各种游戏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各种游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游戏并不断与同行交流经验,相互学习,使课堂游戏教学不断完善,游戏形式不断丰富。
4.4教师要把握好游戏的节奏 “教学实践证明,一节课中使用的游戏在8个左右,最长的游戏不超过十五分钟为宜。这样,使学生既感到紧张又感到活泼,在轻松愉快而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魏华 43)教师应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不能让游戏喧宾夺主,一堂课下来学生都是在玩却没能真正把握教师课堂内容的学习,达不到教学的目标的实现就是失败的课堂了。因此游戏的节奏是教师控制,决不能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了。
结论
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活动特征,在英语课上适当的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达到传递信息或巩固、操练、复习所学内容的目的。游戏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给你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巧妙设计的游戏活动还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情感培养,引发求知欲,培养团队精神、树立合作意识。我们在游戏教学的设计中要注意遵守一些原则,使游戏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游戏教学对于教师自身素质及岗位奉献精神的要求也比较高,真正做到游戏教学时需要教师付出很大的努力并不断的探索,推陈出新,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参考文献
Arnold, J.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Bialystok, E.Factors in the Growth of Linguistic Awareness[M].London: Child Development, 1986.Phillips, E.Younger learner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凌美叶.论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河池学院学报, 2005年第11期.魏
华.小学英语游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J].学科科学探索, 2003年第11期.谢玉民.小学英语课堂游戏应具备的特点[J].学科科学探索, 2003年第11期.周建英.竞赛—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J].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2007年第7期.郁
瑾.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教育, 2002年第4期.黄学勇.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漫谈[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4期.阮曼丽.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原则[J].安徽教育, 2006年第9期.洪国凤.小学英语游戏教学反思[J].小学教学设计, 2006年第9期.指导老师评语:
论文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