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程建设 促进课改实效

时间:2019-05-12 14:0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课程建设 促进课改实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课程建设 促进课改实效》。

第一篇:加强课程建设 促进课改实效

加强课程建设

促进课改实效

近几年来,我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在实施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在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积极有效的变化,取得了一些微薄的收获,今天,借此机会,把我校近年来的点滴做法给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仁交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推进

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业务学习,努力促使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积极开展新课程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题研究,通过对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专业发展现状、专业发展过程、专业发展途径、专业发展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塑造“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使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构建了“创新管理机制,搭建发展平台,内外驱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新模式。

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

我们在“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引下,积极鼓励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打造自己的个性教学法。学校专门成立了“个性化教学”研究小组,针对教师的教学个性,积极开展研讨活动,为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提供帮助和指导。

近年来,我校王本龙老师的“数学生成教学法”,通过预设生成点、埋伏生成点、提取生成点、筛选生成点、点拨生成点、巩固生成点、总结生成点等环节,让课堂即时生成的问题成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点,让学生在思考与辩论中学习,感受来自数学自身的学科魅力,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冯巧英老师的初中数学“三问三探”教学法,主要通过四大步骤开展数学教学。第一步,激发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究即“自问自探”;第二步,学生与学生相互提问题,一起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即“他问合探”;第三步,老师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即“再问再探”:第四步,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训练巩固,实现“拓展延伸”。

“三问三探”教学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陈洪梅老师的初中语文“一站式阅读”教学法,通过品读诗词、美读文言、教学相长、人生感悟、写作指津、思维训练六个相互关联的板块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真正领悟了语文的魅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蒋延林老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用“三精三活”教学法,努力通过老师的“精编、精讲、精导”,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己“活学、活练、活用”,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

针对初中英语“听说课”和“读写课”两种不同课型,李坤老师设计了 “PWP”教学法,综合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能力。

三、教学改革卓有成效

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课程生本化改造研究,将学科课程进行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生本华改造。例如,地理学科在学习国家区域地理时,将教材有效整合为“低纬度的国家”、“中低纬度的国家”、“高低纬度的国家”三部分,使地理教学更有趣味。针对思想品德教材中一些材料过于陈旧等问题,我们积极提倡教师结合时事或新近发生的相关事件或有关材料对教材进行改编,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时效性。

在课堂改革上,我校不仅实施了个性化课堂教学竞赛,还积极加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研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提问分层、作业分层,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时的心理障

碍,避免学习时“优等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后进生不动”的局面,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有效参与度。

四、教学管理不断创新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和上级的具体要求,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将教学常规落实到学科教学,落实到课堂,落实到教师,落实到学生,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抓习惯、立规矩、求实效入手,向教学的深层次延伸,扎实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估、活动等重要环节。

为提高备课质量,我们建立了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有机结合、协调管理的双层备课机制。各学科成立中心教研组,各学段成立级部教研组。对于每堂课,各级部教研组首先要提前一周集体备课,统一确定好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研讨好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等,报请本学科中心教研组审批。然后,每位教师根据个人所教班级的学情、个人教学特点等,设计好教案,确定好符合实际的具体教学方式方法,报请本级部教研组审批。双层备课法,突出了备课的实用性,确保了备课的高质量。

让每一节课都卓有成效,力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有效知识,追求最高的教学效果,这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我们切实有效地推进潍坊市“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引路课、示范课,其他教师上过关课。我们长期开展“上三

课”、“三坚持”活动。“三课”是指备课组公开课、教研组示范课、校级优质课。“三坚持”是指坚持集体备课、坚持推门听课、坚持每周三的评课活动。

为促使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我们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实用的导学案。学校请专人高质量印制,对教师使用导学案的情况,学校每周集中检查一次,加强监管,真正发挥导学案的作用,有效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我们还积极开展学情、教情会商活动,每月抽查一次学生的学情和教师的教情,帮助教师发现教学问题,找准教学对策,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由于我们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努力促进课堂教学,使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升,被评为青州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学校生态和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安全维稳先进单位。

五、今后的打算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在课程建设上积极推进,一是继续优化学校教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二是进一步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扎扎实实搞好教学的每个环节,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和“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推向深入;三是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和创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更深入地推进个性化课堂教学策略;四是加强对学生进行自主管理与自主学习的指导,努力将课内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制定双休日节假日学习计划,并对学习计划的落实过程予以跟踪监督;五是加强减负增效教

学研究,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让每一个孩子幸福地学习,幸福地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高中课改的校本课程

高中课改中,校本课程将是重要的配套内容之一,它将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以此促进我省校本课程规范、有序建设,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本课程是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或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充分利用当地课程资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性课程。

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校本课程是在本校范围内实施的生成性课程,学校将采用活动、讲座、采访等多种形式进行,原则上不单独编写面向学生的教材。

我省校本课程开发将走3个基本步骤:学校将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确定的目标为基础,根据本校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等,确立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此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宗旨;在校情分析基础上,学校将对校本课程作出整体安排,确定校本课程建设总体方案。校本课程原则上为选修Ⅱ内容,其实施必须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结合,一般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专题,供学生选择。

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须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交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进行。校本课程在本校实施后,学校应每学年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实施情况,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施情况作出是否继续实施的决定;校本课程原则上由学校独立开发,也可以联合高等院校、教科所、教研室等共同开发。

在推行校本课程的同时,我省还将建立并实行以学校为基地,以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为对象,建立省级普通高中校本教研“校本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学生在高中阶段至少获得校本课程6个学分,共计108学时。

第三篇:作风建设取实效,汇聚改革正能量

作风建设取实效 汇聚改革正能量

——教育部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综述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四风”问题,进行了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查出的“四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改作风、转职能、破难题、建制度;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听民声、集民智、解民忧,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第一标准。

按照中央决策,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教育部党组及机关司局、直属单位、部属高校参加了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半年来,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不断深入、成效显著,形成了党建工作新特色。深入学、广泛听、深刻查

围绕“四风”问题真抓实改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部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袁贵仁,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中写道:“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联系群众最广泛,服务群众最直接,在教育系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此次教育实践活动,教育部坚持一把手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好表率,以普通党员身份把自己摆进去,带头学习教育、带头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带头亲自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撰写个人整改措施、带头从自身整改落实,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使每个人都成为改进作风的重要主体。

半年来,教育部加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科学组织谋划,注重加强领导,围绕3个环节主要任务,扎实推进各项活动。每个环节再动员再部署,不断“拧紧螺丝”,不断提出更高要求,确保不走神、不散光、不走过场。

深入学习领会,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原原本本学习中央印发的学习材料;组织专题学习,先后召开了4次党组扩大会,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和模范人物作了11次专题报告;开展集中学习交流,各司局和直属单位组织集体学习交流150多场次。

广泛听取意见,查准找实问题——发放征求意见函、开通邮箱、设立24小时电话、召开座谈会、深入基层调研,教育部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听取教育系统内外的各方面意见,查准找实“四风”问题。每位部党组成员分别到高校、直属单位两个联系点,到基层教育部门听取师生意见,召开基层座谈会31场,560多人参加。

深入对照检查,深刻开展批评——开展深入细致的谈心谈话,党组成员的谈心谈话达252人次,坦诚交流思想、相互提出批评;认真进行对照检查,先后召开5次党组会、7次专题会,讨论审议部党组对照检查材料,聚焦“四风”突出问题,深刻剖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高质量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部党组用三个单元召开

专题民主生活会,党组成员坚持实事求是、出以公心,与人为善,相互警醒。

明确整改任务,完善制度规范——组织开展了“回头看”,看学习教育是否深入,看思想认识是否提高,看边查边改是否见效。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一是制定了《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确定11类56项整改举措;二是制定了《“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提出6类15项专项整治任务;三是制定了《制度建设计划》,提出6类50项需要完善的制度。将以上3个文件任务细化,责任到人,明确时间,而且,突出边学边查边改,目前已完成32项整改任务,20项任务取得重要进展。

许多同志反映,“四风”问题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多和少、重和轻、深和浅的问题,过去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是看得不全不实,二是看得不深不透,这次查准找实了问题,真正做到了自我剖析触及自己的痛处。

改作风、转职能、破难题

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动真格的“没有办公厅的通知,司局不得以教育部的名义进入学校进行检查。”“由省级政府管理更加方便有效的教育事项,一律下放省级政府管理”……随着整改的进行,一项项制度破土而出。

不解决问题就是形式主义。问题挖出来了,如何以过硬作风打好改革之“铁”?教育部抓住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改,建立健全各方面制度机制,紧紧扎住制度的“笼子”。

严明政治纪律,加强思想建设——进一步要求教育部全体党员干部坚定政治立场、坚守组织原则,严守政治纪律,履行政治责任,在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把好政治关;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组工作方式,教育部党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反对形式主义,加强科学管理——精简会议活动,规范检查评比评估,精简文件简报。压缩评估项目,检查不得要求高一级别的领导接待。2013年,教育部工作会议同比减少36.5%;同比减少发文255件,减少10.6%;简报数量由102种减少为11种,下降了89%。反对官僚主义,切实转变职能——教育部建立了多项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要求党员干部加强前瞻性专题调研、问需性走访调研、指导性跟踪调研;并进一步加大审批改革力度,拟在已有基础上再取消29项、下放17项、转移或委托43项职责,解决教育部项目评审过多、过滥的问题。

反对享乐主义,聚焦教育热点——不请吃、不吃请,杜绝职务消费、人情消费,教育部党组严申反对享乐主义,将人力、财力、精力集中到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教育热点问题上。加快解决“入园难”、“入园贵”;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扩大“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规模,全面推动招生信息“十公开”。

反对奢靡之风,厉行勤俭节约——完善节约型机关建设,着力压缩“三公”经费,清理腾退超标办公用房,彻底清除奢靡之风。2013年,教育部会议费同比减少242万元,减幅55%;国内差旅费同比减少90万元,减幅19%;办公设备购置同比节约支出164万元,减少

42%。

整改动真格,成果见实效。1月6日,教育部召开了部党组整改情况通报会。会上,584人参加了评议,认为部党组总体整改情况、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好”与“较好”的比例均达到98%,制度建设情况“好”与“较好”比例达到98.1%。

触灵魂、求实效、着长远

积极回应群众和社会关切

什么是检验作风建设的第一标准?教育部的体会是,学习领会是否透彻、听取意见是否深入,查找问题是否准确、开展批评是否深刻,整改举措是否到位、制度建设是否完善,不是看会议开了多少、问卷发了多少、材料写了多厚,关键要看群众对活动开展是否满意,看群众是否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如何让群众满意?靠的是“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思想觉悟,靠的是敢于“啃硬骨头”的决心和行动,靠的是勇于扎紧“革自己命”的制度“笼子”。而这些,正是教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坚持的,以回应人民群众和社会关切所做的努力。

照镜子、正衣冠,思想认识问题找准了,才能改进工作作风。在查摆“四风”问题中,教育部党组坚持突出思想性,触及灵魂,深挖根源。自我批评敢于揭短亮丑,相互批评直截了当。有针对性开展批评,不以笼统的抽象问题代替具体的实际问题,不以工作问题代替“四风”问题。

“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

题”,教育部党组强化问题导向,突出实践性,务求实效,集中力量解决了一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针对小学生负担重,制定小学生减负10条规定并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针对师德师风问题,划定出教师职业道德11条底线。

改进作风,本质上就是规范权力的运行。教育部党组突出制度性,着眼长远,着力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的长效机制,扎紧约束自身的制度“笼子”。前不久,教育部对查出的中国人民大学的自主招生问题、哈尔滨理工大学的MBA招生考试作弊问题,立即协调有关单位展开调查,坚决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树立制度权威,强化制度约束。按中央要求,教育部机关司局、直属单位、部属高校都纳入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范围。在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教育部统筹安排,突出联动性,同步推进,制订督导工作规则,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切实提高督导质量。据统计,在部属高校,督导组共开展个别谈话3707人次,召开座谈会72次,覆盖854人。

“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教育实践活动收尾不收场,必须狠抓落实。”在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上,袁贵仁指出,“要巩固发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在巩固中坚持、在坚持中巩固,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第四篇:处理好课改问题促进健康发展

处理好课改实验中的问题 促进课改健康发展

xxx 根据教体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近段我对全县大部分乡镇和局直学校开展的“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进行调研,他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深受启发,在此与大家共享。

一、加快学校制度建设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

课程改革是育人模式改革,是一场涉及课程形态、班级组织形式、学生管理方式、学校组织结构,学校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最终改变整个学校生态的全方位变革。加快学校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二、创新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学模式 促进课改良性发展

学校课改要具有自己的特色,要符合教育的发展和学生认知规律、体现时代特点。先进学校的教育理念要学,但不可照搬其工作流程、管理模式、教育教学模式。如北京市十一中学、安徽铜陵、杜郎口中学、安阳殷都区的课改经验都值得借鉴,但也不可复制。我们要鼓励学校创新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管理模式和课改模式。

三、全县教学模式引领方向 加快各学段各学科教学模式建设

全县教学模式是一个基本框架,属区域内顶层设计,各学校在认真研究其流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学生是否寄宿、教师的素质、学生的素质、学校的经济状况、区域内学生监护人的素质、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点、学科特点、学科中课型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做到“课改有法、但无定法、重在懂法、贵在用法”。

四、课改实验点面结合、逐步推开

改革让部分教师感到干劲倍增,而另一些教师却焦虑或抵触。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行政引领与教师志愿相结合搞好试点,让全体教师看到改革的好处,再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经验告诉我们,开展任何工作如果光用行政命令硬推,只会加深对教师们的焦虑和抵触,为学校的发展埋下隐患。所以,改革应在做好教师工作的状态下发生。否则我们看到的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改革,如果改革得不到教师真心接纳,最终都走不下去。所以,我们要引领课改方向,给教师空间,给教师选择,让每一个教师朝着自己的梦想,凭智慧走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上。

五、在继承优秀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创新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历代教育家的教育理念仍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熟练掌握,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在他们的基础上创新。魏书生曾经说过:“我所理解的的创新,不是今天发现这个问题,明天构建那个理论,创新如挖井,你能挖到一个别人没有达到的深度就是创新。”我县推出的“五步三查”教学模式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在我县原有教学模式基础上的创新。

六、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 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要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是不可对立、不可偏废、不可分离、不可割裂的。

教学任务是在不同的教学科目和内容、不同的教学活动过程、不同的教学活动情境中动态生成的。如果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

在时间的先后序列、活动时间数量上加以固化,势必导致师与生、教与学关系的机械化和对立化。极端地强调任何一方都是不可取的。在当前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存在少数教师课堂缺引领,教学脱离课程标准,学生展示脱离文本,展示时间过长,展示时与学习无关的语言和动作较多,学生答错不纠正,教师不总结、不拓展、完不成教学任务等问题。

“导学案”存在着用习题代替问题、用“导学案”代替教科书、漠视“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结构性沉默”等弊端。辩证地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仍然是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问题。

七、处理好认识与实践、学与思的关系 实现知行统一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实践过程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注重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实际的联系,并主张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其本质是主张教学过程中处理好知与行、学与思、书本与生活、知识与经验等方面的关系。

严格意义上的教学,首先必须保证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书本知识。以学习内容为中介建立起学生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关系,由“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辩证地处理好认识与实践、学与思的关系,3

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学思结合”仍然是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八、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知识与德育的关系 教书育人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德育的关系是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中亘古未绝的核心问题,单一的知识授受构不成能力,形不成美德,更不是“良好的教育”。挖掘知识中的智慧元素和德育元素,重视学科能力的培养,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促进知识向能力和德育的转化,化知识为美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九、加强教育质量评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必须健全评估机制,加强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

课堂教学改革关系到西华县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广大中小学生终身发展。辩证地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各种基本关系,切实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切实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学科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让课堂更具有教育涵养,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发展性教学,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办好西华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谢谢大家,不妥之处敬请批评。

第五篇:促进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实效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促进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实效

促进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实效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不断贯彻下,应该进一步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改革,全面优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大幅度提高教学实效。为此,音乐教师应成为科学的课程决策者,要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行开放式教学评价,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改革 Abstract: under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of implement, should further promote the reform of junior high school music teaching, comprehensive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an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significantly.Therefore, music teachers should become a scientific curriculum policy makers, should actively change the way of teaching, open teaching evaluation,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music,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Music;Teaching;The reform.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在新课程标准的不断贯彻下,初中音乐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还远远达不到比较理想的程度。因此,应该进一步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改革,全面优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大幅度提高教学实效,切是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此,音乐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做科学的课程决策者

传统音乐课程致使教师成了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这样较多的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现在的新课程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性,比如:允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的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较大的创造的空间,得分点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大减少和淡化,得分点不在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费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内容;不使用统一规格或评价标准,提倡个别化教育;可以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以增加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可支配因素等。这样以来,教师就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教学具有了多样性,生成性,它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决策者,从而为教师根据条件和需要创造新内容,创造新形式,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留下了广阔空间。

二、要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三、要进行开放性教学评价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进行评价,有的教师甚至凭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这样做会让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必学其它知识,学习音乐的兴趣会越来越低,甚至引起学生反感,教师也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及信息反馈,对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了平时积累法:即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期末再加上特长展示评价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表演以综合评价,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高,平时的音乐课也能保证他们的学习兴趣,效果比较显著。

四、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教师要不局限于课本,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如“小小音乐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乐、舞蹈于一体,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最喜爱的一首歌的小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在讨论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还有象“实话实说”的欣赏活动,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对音乐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发表、评价、感受的机会,形式新颖,学生放松,参与积极;“设计MTV”活动,学生们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设计自己的MTV,有的还能利用节假日,把电影剪辑、图片、画面结合起来,兴趣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活动中,引导他们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去动,去唱,去跳,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个性、自信心,把音乐放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信地在他人面前表演,这似乎和音乐没有联系,但它体现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培养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一种品质。例如:在七年级音乐课《阳关三叠》情景剧教学中,设置为一人扮演诗人、一人扮演诗人的朋友、一人吹萧、一人扮演酒保、一人或几人伴舞,模仿诗人和朋友在阳关话别的情景,在教室前面表演。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音乐为工具和手段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总之,音乐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进一步促进音乐教学的改革,切实落实新课程标准,继续深化素质教育,以培养出合格的学生。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吴斌,金亚文.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和主要特点[J].中国音乐教育,2002(1): 11-13.[2]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24页?

------------最新【精品】范文

下载加强课程建设 促进课改实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课程建设 促进课改实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管齐下促进建议办理实效

    多管齐下促进建议办理实效一、抓制度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对政府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是人大代表一项重要职权,能够更进一步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督促和支持政府及其有关部......

    数学分析课程建设规划(新改)[定稿]

    《数学分析》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简要介绍 《数学分析》课是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历时最长、占学分最多的一门课程。数学分析主要内容有......

    课改,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机遇

    课改,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机遇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巴彦淖尔市第二中学 詹沛昕 新课改是要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度融合,引领创新作用,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的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改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改总结 在2008-2009学年中,我校认真贯彻市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改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改总结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两年半,我校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样本校,为此,我们采取的策略是: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前一阶段我们在学生评价工作和校本......

    2013年度课改

    陈家滩小学2013--2014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

    课改材料

    理念引领教学模式导引课堂 阳城三中是省级示范初中,担负着阳城县初中教育示范的重任。实施新课程以来,全校师生群策群力,潜心实践,多年来,我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办人民......

    课改范文大全

    课改 催生教学新常态 ——仙源学校2014年教学工作总结 2014年,仙源学校教学工作的总目标是: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强化“激情、高效、精细”课堂建设,推进“三步·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