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试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 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彭崇桓
(锦屏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贵州 黔东南)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使他们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塑造全面发展的人。两者的结合完全必要也是可能的,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协调发展,共同促进育人目标的实现。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健康教育;德育;结合
在长期的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校德育教育经常失效或效果不好。为什么我们以往的德育会不见效呢?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把学生的所有问题都当成是思想问题,因而就只注重道德知识、道德原则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心理负荷、情感误区等心理问题和心理特点的分析和研究,导致德育脱离学生的实际,缺乏针对性,德育效果当然就不会见效或收效甚微。因此,分清学生存在问题的实质,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排除心理障碍,让学生自觉自愿接受教育,将德育内化为自己的素质,是每位德育课教师面临的问题。因此,从学校教育实际情况出发,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结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必然趋势和有效措施。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正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如何使学生在思想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并把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列为目标之一,把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作为德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作为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从而使中学生的品德结构更为完善。在中职德育中,政治教育解决 学生的政治信念和政治方向问题,培养学生的政治品质;思想教育是解决人生观、世界观问题、培养的是思想品质;道德教育是解决道德修养问题,培养的是道德品质;而心理教育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培养的是心理品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的核心,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而良好的心理教育又是德育的保证。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等方面德育目标的实现,都必须通过人们的个体行为来体现,而良好的心理品质正是人们行为的心理动力,是中职生良好习惯形成和品德能力提高的重要条件。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巨变时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也是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大好时机,是塑造健康心灵的最佳阶段。如果放松了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可能使中职生的心理障碍演变为心理疾病,也会使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付诸东流。无数事实说明,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德育中去,把养成教育与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结合起来,就可以调动中学生心理机制的积极性,把外部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因素”,形成一种动力调节机制,产生积极的效果。可见,中职德育的整体成效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生的心理素质。所以,中职生完整的品德结构应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基础,中职德育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自己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结合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对学生进行健康思维、情感和性格的教育;德育则是以科学的理论和哲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又同属于“大德育”的范畴,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在教育实践中把 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校的德育侧重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思维和情感,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在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应付挫折、职业选择、不良习惯的消除等方面达到健康标准,能自我解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许多心理障碍,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完整的人格。两者在具体教育目标、教育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虽不相同,但在塑造一个完整的人这一总目标上是一致的。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主体目标也是一致的,都必须作用于学生主体。对一个学生来说,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其立足点都在于通过教育塑造学生,使其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由于两者教育目标的一致性,要求教育过程中都必须充分尊重 受教育的主体,其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都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素质的提高来反映,都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人格和发展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现在的德育课课堂教学中,就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和源泉,为师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感性知识积累,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自己感悟生活体验。而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能的培养、心理的发展,大部分在这一特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这一时间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间。
2、德育课教材本身也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可以充分挖掘利用。如《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中第四章“职业兴趣”,让学生了解到一个人具有良好的、稳定的兴趣,可使人奋发向上,终身受益;反之不良而持久的兴趣,终将害人害己,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兴趣,择求自己的专业。
3、在德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教师自觉地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在课堂上营造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氛围。
4、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有利于德育目标的完整实现。学校德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德育内容偏重于认识社会、学习社会规则;德育注重满足社会需要,而忽视受教育者的个体心理需求和个人利益。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逐渐对传统道德教育产生厌倦、抵制,导致传统的道德教育难以深入人心。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注个人的心理需要,关注个人心理平衡,而且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提升个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因此,学校可以在开展心理教育的同时再结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道德规范教育约束学生行为,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有利于教育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一个人在心理上存在问题总是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强迫症状会导致一些反常规或违纪行为生成;人际关系过于敏感或敌意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和集体观念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可使教育者懂得学生是人,更是孩子,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大多属于心理问题。这样,教育者就不会把学生的违纪行为简单地归结为思想道德问题。
6、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可丰富学校德育方法,拓宽德育工作渠道,提高德育效果。传统德育一般采用知识传输型的教育模式,对受教育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教导和灌输,方法简单,学生被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地位不对等,学生容易产生抵触甚至逆反心理。针对此,教育者可把心理辅导的方法引入德育。如宣泄法、疏导法、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方法等,改变过去简单粗暴的方式,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这样,教育者不再高高在上,以朋友身份与学生交流,排解他们的忧虑和困难,使他们放下包袱;学生也比较乐意接受老师的辅导和建议,会主动向老师敞开心扉,使德育工作的实效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上是相通的。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学生的学习、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有越来越高的趋势。德育除了坚持以往的政治导向和道德导向外,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结合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三、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结合的方法和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结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找准最佳切入点,使两者围绕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更新德育观念,建立积极的德育观,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长期以来,在德育过程中,往往是说教多于启发,指责多于疏导,给人以势压人之感。偏重道德说教和自身的社会工作性价值,忽视直接为人发展服务的人文价值和平等观念,普遍存在空洞说教、知行脱节的问题。因此,德育在人们的印象中已形成一种定势:枯燥的说教,教师将固有的规范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被动接受。这种说教、灌输和压服的态度与方法很容易造成学生逆反心理。而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学生内在心理需求,强调教师不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组织者和设计者,更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和发展的辅导者。德育工作者应在平等、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开展德育工作,这样,学生就减少了许多的思想顾虑,敢于敞开心扉,为接受德育教育准备了充分的内在条件。如果我们具备了一系列内在条件后再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必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吸取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益的成份,丰富传统德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德育的内容上,要汲取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益的成分。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到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情感等方方面面,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生活实际出发的,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当教师在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现状的前提下,选择和充实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的德育内容实施教育时,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消除逆反心理,学生在接受这些德育内容时也就有了一定的认同度和主动性,不再觉得德育是死板的理论、空洞的说教,从而增强了德育的实效。
在德育的方法上,要汲取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益方法。德育的方法主要有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等方法,而心理健康教育则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会谈、心理咨询、角色扮演、沟通分析、行为矫正等方法,它所强调的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去体验,从而使学生主动求发展。而不是像传统德育那样强调理论的灌输和外在强化社会的要求。德育可以从心理健康教育中汲取一些方法作为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如借助沟通分析和心理档案来了解学生的个 4 性状况、长处、不足以及发展趋势,使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也可采用会谈等心理咨询的方法,以减少思想工作的阻力,从而为实现道德内化提供方法的支持。例如:同样是人生观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通过比较、交流不断内省,了解他人的人生观,以澄清自己的人生观。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认识到人生观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和每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存在。因此,德育工作者要增强德育实效性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同时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德育的效果。
(三)提高德育教师的教育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以情动情,形成积极、和谐的教学情境,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教师的真情实感会引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感受,进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作为中职校学生,他们自卑又自尊,也会因为学习不好而焦虑。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水平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和鼓励,掌握教育的时机和分寸,让学生展示才华,体验成功;适时地肯定和赞许,使学生获得满足和喜悦的心理感受,带学生走出一个个成长中的误区,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相反,过多地指责和批评,只会使学生感到沮丧无助,失去信心,产生厌学心理,远离群体和同伴,所以,教师心理健康对营造学生健康心理至关重要。同时,德育教师可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测量工具了解学生的个性及发展趋势等,在德育工作中容纳并重视个体的差异性,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做到因人制宜、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改变以往德育工作中不顾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思想意识状态和思想信息接受特点的“大一统”的做法。
2、要注重自身人格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相互模仿和重复别人的趋向。尤其是人们在人格尚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确立,对事物不能作出正确判断和评价时,他人的影响更为显著。德育教师不仅是政治观念的指导者、道德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他们的品质人格、道德情操通过言行也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其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更是体现在工作方式和方法中,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因此,德育老师应充分地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充分发挥人格感召和熏陶作用。
3、要切实提高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现实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自身的发展变化,对教师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有些教师对学生中的某些不良的行为问题,不能明确是思想问题、道德问题,还是心理问题。因此,德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德育教师要从理论 5 知识上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通过案例分析、观摩交流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技巧。要善于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体验学生的心理。这样,才能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只有德育老师提高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才能能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思想问题,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区别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与心理障碍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要善于做学生家长的教育工作。要善于用社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渴求,普职学校办学条件、功能的对比,成功中职生的典型来引导中职学生家长改变观念,正确看待中职校,看到中职生的希望和前途,弃除不平衡的心态;要教育家长学会发现自己孩子的长处和闪光点,客观、冷静、正确地认识孩子,善于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学会调整情绪,完善自身的心理品质。
(四)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向结合,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或相互替代,而是两者在教育目标、内容、过程中的联系融通、相互渗透。因此,在教育的实践中,要注意避免出现“心育问题德育化”或“德育问题心育化”的倾向。既不能将学生的心理问题错当思想问题,全部由德育工作来解决;也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看成万能钥匙,过度强调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忽视甚至淡化德育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将使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走入误区。
总之,在德育工作日益受到严重挑战的今天,急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在德育工作中吸收心理健康教育的营养,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显德育的地位与功能,促进中职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协调发展,共同促进育人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2]、[3]
[1] 叶一舵.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J] 广西 广西社会科学 2002年第2期.:201-211
(2)赵美艳.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J]系 辽宁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81-84
(3)洪敏.心理辅导在教学中的渗透 北京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2002年第3期
(4)张丽华.徐素芬.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整合 上海 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11期
(5)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1月出版.6(6)温丽娜.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结合培养中职生健康人格.科教文汇.2007年10月
(7)罗立红.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双向”整合教学策略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3期
第二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达州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德育工作总结
一、围绕一条主线——爱国主义
1、国旗下系列讲话
2、军训
3、社会实践
4、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5、学生“干校、团校、党校”
二、突出两个重点——行为习惯和心理教育
1、日常行为习惯
(1)“六讲、五爱、十不”(2)“三别、四带、五无”
(3)法制教育:专题报告、社会调查、参加开庭会、反邪教签名活动和看法制教育专题片。
(4)值周班级、宿舍和值日班长(5)学生宣誓仪式
(6)三月文明礼貌月:礼仪学生(7)十佳学生、文明标兵、文明学生
1(8)“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签名活动
2、学《纲要》、讲《纲要》、实践《纲要》(1)“中学生与道德建设”演讲比赛
(2)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学生道德修养读本》
(3)教唱“校园德育歌曲”(4)学《纲要》主题班会(5)学《纲要》知识测试
(6)向全县家长发出“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共筑道德教育网络”倡议书
(7)向师生分发和学习《达州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实施公民道德规范20字实施细则30条》
(8)《以德治校以德养性,造就一代合格人才》在市贯彻实施《纲要》研讨会上交流
3、心理健康教育(1)开设系列讲座
(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和培训(3)建立心理咨询室(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
三、建设三支队伍—班主任、教辅人员和职工、校外德育队伍
1、班主任队伍建设(1)开展理论学习(2)听专家讲课
(3)观看国内优秀班主任事迹报告片(4)走出去参观和学习
(5)本校现在和过去优秀班主任事迹交流(6)“帮学、互学”结对子(7)加强副班主任工作指导(8)继续实行“班主任末尾淘汰制”(9)召开德育工作工作研讨会
2、教辅人员和职工建设
(1)师德标兵:把评价教师的权力交给学生(师德调查)(2)师生结对子
(3)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3、校外德育队伍建设(1)聘请法制副校长(2)校外德育辅导员
3(3)社区教育委员会(4)家长学校
四、培养四种能力
1、思想上自育能力
2、学习上自研能力
3、行为上自律能力
4、生活上自理能力
五、以“四节”为载体,培养学生五种素质 四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
五种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创新素质
达州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二零一三年二月
第三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我部对2004年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并提出以下要求。
一、新修订的《大纲》在基本保持原《大纲》的框架体例、保留原《大纲》中行之有效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各地在实施《大纲》中形成的经验做法作了必要的修改完善。新修订的《大纲》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新精神及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础性文件,各地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各地要组织好新修订《大纲》的实施工作,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水平。要组织教育部门有关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和学校全体教职工学习新修订《大纲》,做好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不断健全和完善体现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符合中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发挥好党团组织、妇联、关工委、社区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要结合实际制订新修订《大纲》实施指导意见或工作计划。教育部将适时对新修订《大纲》实施情况进行督查。
1前言 2德育目标 3德育内容 4德育原则 5德育途径
1前言
编辑
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联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大纲规定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各级教育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也是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
2德育目标
编辑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具体要求如下:
1.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
3.养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增强公民意识,依法办事,待人友善。
4.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
5.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人格健全,乐观向上。
6.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节俭意识、廉洁意识,珍爱生命,尊重自然。
3德育内容
编辑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统领,科学设置教育教学内容。1.理想信念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
2.中国精神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共党史与国情教育。
3.道德品行教育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与训练;生命安全、艾滋病预防、毒品预防、环境保护等专题教育。
4.法治知识教育 宪法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校纪校规教育。5.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精神教育;就业创业准备教育;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教育。6.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方法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辅导和援助。
除以上各系列教育内容外,学校还要根据国家形势发展需要进行时事政策教育。
4德育原则
编辑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方向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原则。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紧密结合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2.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尊重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导活动,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
3.知行统一原则。要重视知识传授、观念树立,重视情感体验和行为养成,引导学生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
4.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同时要加强科学严格的管理,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
5.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原则。既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又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5德育途径
编辑
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德育途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1.课程教学
德育课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德育课教学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要求,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要紧密联系实际,坚持以价值观教育引领知识教育,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其他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等课程教学要结合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有机渗透德育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和岗位工作要求,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2.实训实习
实训实习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学校要结合实训实习的特点和内容,抓住中职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以及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进行以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增强学生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意识。学校和企业要共同组织开展实训实习期间的德育工作,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实训实习期间的教学管理和德育工作。学生要撰写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
3.学校管理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层单位,班主任是组织班级管理和德育的直接实施者。班主任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资源,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组织、职业指导、沟通协调工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学校要加强党组织、共青团工作,举办业余党校、团校,组织学生特别是入党、入团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团的基本知识,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入党、入团。充分发挥团组织团结青年、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要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指导建立各类社团和课外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学校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都要发挥德育功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社团活动、校园安全、后勤服务、突发事件应急等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要强化全员育人理念,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自觉性,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
4.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校要凝练具有职教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建设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结合开学及毕业典礼、升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仪式以及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结合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创意创效竞赛、“文明风采”竞赛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积极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通过宣传学习行业劳动模范、学校优秀毕业生事迹等,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精神,增强就业创业信心。培育和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要加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建设与管理,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建设校园网络宣传队伍,加强正面信息的网络传播,杜绝不良信息在校园网上传播,重点加强对校园网公告栏、留言板、贴吧等交互栏目的管理,发挥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帮助学生做到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及时发现并主动帮助网络成瘾学生。
5.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学校要把志愿服务纳入教育计划,要依托各类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场馆等课外活动阵地,发挥学生专业技能特长,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厂矿企业等,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要把学雷锋活动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完善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把志愿服务活动做到社区、做进家庭。大力组织学生向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学习。
6.职业指导
学校要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7.心理辅导
学校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合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辅导或援助,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配置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设施。
8.家庭和社会
家庭和社会在德育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和改进家庭教育,促使家长协助配合学校开展德育工作。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教育。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充分依靠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社区以及各种社会团体,并同所在地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等建立固定联系,发动、协调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德育工作,建立完善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要主动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治安环境和社会环境。
五、德育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评价由学校工作评价和学生品德评定两方面组成。1.学校工作评价
各地教育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教育实际情况,科学制订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深度参与的德育评价机制,定期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评价。德育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情况、规章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德育课开设情况及课程教学情况、党团组织和学生会工作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实训实习期间的德育工作情况等。学校实施本大纲的情况应作为考核校长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
学校要加强对德育课教学质量、其他课程德育渗透、班级德育工作、部门及教职工育人质量的考核评价,把德育工作实绩作为对部门及教职工考核、职务聘任、表彰奖励的重要内容。
评价与创建相结合。通过创建先进学校、文明班级和评选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活动,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学校、班级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2.学生品德评定
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行为表现,对每个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品德评定。学校要把学生品德的评定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等的重要依据,发挥品德评定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引导作用。学校要结合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要求,在德育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具体评定办法。对实训实习学生的品德评定应由学校和实训实习单位共同完成。
六、德育实施 1.组织管理
各地教育部门应有明确的机构负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结合本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际,制定本大纲实施细则,定期对本大纲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学校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支持和协助校长做好德育工作。校长要把德育与其他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同部署、同检查、同评估。要有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德育工作。学校要建立贯彻实施本大纲的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奖励办法,明确各部门的育人责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2.队伍建设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严格队伍选拔标准,优化队伍结构,制订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的培养培训规划,切实采取措施解决德育工作者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功能互补的德育工作队伍。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选聘好班主任,每班应至少配备一名班主任,可根据需要配备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工作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学校绩效工资分配要适当向班主任倾斜,教师高级岗位聘任应向优秀班主任倾斜。要充分发挥学校团组织和团干部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3.经费保障
德育经费要列入预算。学校德育经费包括德育教学、管理和学生日常德育活动方面的经费。教学、管理经费包括德育课教学、德育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培训、社会考察与调研、有关教研室的业务条件建设和图书资料购置、德育科研经费等。日常德育活动经费包括对学生的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社会实践、大型德育活动以及表彰奖励等所需经费。要把德育活动场所、基地建设和德育设施、设备购置维修纳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并从基本建设费和设备费中给予保证。
4.德育科研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德育研究项目列入科研规划,加强课题研究,定期开展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和德育工作调研,交流德育工作经验,不断提高研究和实际工作水平。要发挥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作用,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德育研究成果的鉴定、奖励、推广机制。
第四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2014年修订)
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联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大纲规定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各级教育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也是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
一、德育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具体要求如下:
1.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
3.养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增强公民意识,依法办事,待人友善。
4.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
5.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人格健全,乐观向上。
6.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节俭意识、廉洁意识,珍爱生命,尊重自然。
二、德育内容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统领,科学设置教育教学内容。
1.理想信念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
2.中国精神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共党史与国情教育。
3.道德品行教育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与训练;生命安全、艾滋病预防、毒品预防、环境保护等专题教育。
4.法治知识教育
宪法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校纪校规教育。
5.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精神教育;就业创业准备教育;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教育。
6.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方法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辅导和援助。
除以上各系列教育内容外,学校还要根据国家形势发展需要进行时事政策教育。
三、德育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方向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原则。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紧密结合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2.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尊重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导活动,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
3.知行统一原则。要重视知识传授、观念树立,重视情感体验和行为养成,引导学生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
4.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同时要加强科学严格的管理,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
5.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原则。既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又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德育途径
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德育途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1.课程教学
德育课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德育课教学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要求,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要紧密联系实际,坚持以价值观教育引领知识教育,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其他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等课程教学要结合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有机渗透德育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和岗位工作要求,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2.实训实习
实训实习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学校要结合实训实习的特点和内容,抓住中职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以及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进行以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增强学生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意识。学校和企业要共同组织开展实训实习期间的德育工作,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实训实习期间的教学管理和德育工作。学生要撰写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
3.学校管理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层单位,班主任是组织班级管理和德育的直接实施者。班主任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资源,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组织、职业指导、沟通协调工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学校要加强党组织、共青团工作,举办业余党校、团校,组织学生特别是入党、入团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团的基本知识,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入党、入团。充分发挥团组织团结青年、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要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指导建立各类社团和课外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学校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都要发挥德育功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社团活动、校园安全、后勤服务、突发事件应急等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要强化全员育人理念,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自觉性,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
4.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校要凝练具有职教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建设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结合开学及毕业典礼、升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仪式以及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结合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创意创效竞赛、“文明风采”竞赛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积极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通过宣传学习行业劳动模范、学校优秀毕业生事迹等,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精神,增强就业创业信心。培育和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要加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建设与管理,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建设校园网络宣传队伍,加强正面信息的网络传播,杜绝不良信息在校园网上传播,重点加强对校园网公告栏、留言板、贴吧等交互栏目的管理,发挥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帮助学生做到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及时发现并主动帮助网络成瘾学生。
5.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学校要把志愿服务纳入教育计划,要依托各类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场馆等课外活动阵地,发挥学生专业技能特长,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厂矿企业等,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要把学雷锋活动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完善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把志愿服务活动做到社区、做进家庭。大力组织学生向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学习。
6.职业指导
学校要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7.心理辅导
学校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合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辅导或援助,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配置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设施。
8.家庭和社会
家庭和社会在德育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和改进家庭教育,促使家长协助配合学校开展德育工作。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教育。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充分依靠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社区以及各种社会团体,并同所在地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等建立固定联系,发动、协调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德育工作,建立完善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要主动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治安环境和社会环境。
五、德育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评价由学校工作评价和学生品德评定两方面组成。
1.学校工作评价
各地教育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教育实际情况,科学制订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深度参与的德育评价机制,定期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评价。德育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情况、规章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德育课开设情况及课程教学情况、党团组织和学生会工作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实训实习期间的德育工作情况等。学校实施本大纲的情况应作为考核校长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
学校要加强对德育课教学质量、其他课程德育渗透、班级德育工作、部门及教职工育人质量的考核评价,把德育工作实绩作为对部门及教职工考核、职务聘任、表彰奖励的重要内容。
评价与创建相结合。通过创建先进学校、文明班级和评选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活动,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学校、班级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2.学生品德评定
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行为表现,对每个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品德评定。学校要把学生品德的评定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等的重要依据,发挥品德评定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引导作用。学校要结合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要求,在德育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具体评定办法。对实训实习学生的品德评定应由学校和实训实习单位共同完成。
六、德育实施
1.组织管理
各地教育部门应有明确的机构负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结合本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际,制定本大纲实施细则,定期对本大纲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学校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支持和协助校长做好德育工作。校长要把德育与其他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同部署、同检查、同评估。要有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德育工作。学校要建立贯彻实施本大纲的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奖励办法,明确各部门的育人责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2.队伍建设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严格队伍选拔标准,优化队伍结构,制订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的培养培训规划,切实采取措施解决德育工作者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功能互补的德育工作队伍。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选聘好班主任,每班应至少配备一名班主任,可根据需要配备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工作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学校绩效工资分配要适当向班主任倾斜,教师高级岗位聘任应向优秀班主任倾斜。要充分发挥学校团组织和团干部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3.经费保障
德育经费要列入预算。学校德育经费包括德育教学、管理和学生日常德育活动方面的经费。教学、管理经费包括德育课教学、德育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培训、社会考察与调研、有关教研室的业务条件建设和图书资料购置、德育科研经费等。日常德育活动经费包括对学生的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社会实践、大型德育活动以及表彰奖励等所需经费。要把德育活动场所、基地建设和德育设施、设备购置维修纳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并从基本建设费和设备费中给予保证。
4.德育科研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德育研究项目列入科研规划,加强课题研究,定期开展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和德育工作调研,交流德育工作经验,不断提高研究和实际工作水平。要发挥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作用,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德育研究成果的鉴定、奖励、推广机制。
第五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上级文件 | 工作安排 | 实训基地 | 教学教研 | 招生就业 | 德育在线 | 精彩校园 | 后勤管理 | 校园文化 | 工会组织 | 科学发展观 | 改革成果 |
| 德育在线首页 | 德育管理 | 队伍建设 | 德育研究 | 住校生管理 | 奖、助学金 | 德育成果 | 德育活动 |
您现在的位置: 芜湖市职教中心首页 >> 德育在线 >> 德育管理 >> 正文
专 题 栏 目
没有任何专题栏目
最 新 热 门
2009年禁毒教育主题校会
感 恩 的 心5„
感恩的心4 感 恩„
感恩的心3 感恩的心2 感恩的心
国 家 助 学 金 助 我 成„
综合高中081班先进班级申„
微 机 073 班先进班级申„
最 新 推 荐 [组图]市职教中心开展法„ [组图]市职业学校第九届„ [组图]红五月艺术节展板„ [图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 [组图]职教中心师生同乐„ [组图]德育工作研讨会 [图文]“珍爱生命、拒绝„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通知
作者:教育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1 更新时间:2008-4-30 上午 08:44:19
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我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
一、《大纲》规定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也是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各地各学校应制定出《大纲》实施细则和具体实施计划,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二、《大纲》是根据《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实际,在总结多年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各地各学校要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学习《大纲》,并按照《大纲》的要求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各项工作;要制定规划,认真做好相关人员特别是德育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工作水平和贯彻执行《大纲》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开创新局面。
三、各地各学校在贯彻执行《大纲》过程中要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大纲》的内容,不断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创新。
二○○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一、总则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二、德育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独立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视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立志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努力学习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的就业观,提高自我就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5.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律,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维护合法权益;遵守校纪校规和职业岗位规范。
6.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7.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乐观向上,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德育内容
1.民族精神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育和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创新精神的教育。
2.理想信念教育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
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知识教育;
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
3.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
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教育;
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
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往礼仪以及职业礼仪的教育与训练;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保护环境的教育。
4.遵纪守法教育
法律基础知识教育;
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
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教育;
心理咨询、辅导和援助。
除以上各系列教育内容外,中等职业学校还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
四、德育途径
1.德育课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
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2.其他课程教学
文化课教学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专业课教学应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学校应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
3.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
实训、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实习过程中,教师应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相关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及其养成训练。
学校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定期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参观现代企业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认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增长才干,完善自我,全面发展。
4.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学校要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各地各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5.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管理、服务工作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专业特点,遵循德育规律,组织建设好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培养好的班风学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密切联系家长,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做好德育工作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教师要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都应与德育紧密结合,要从关心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着眼教育,严格要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实现管理育人。学校各项服务工作都应体现德育功能,全体服务人员应热爱本职工作,以身作则,优质服务,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激励,实现服务育人。
6.党团组织、学生会工作
要通过举办业余党校、团校和组织党章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特别是学生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入党。
共青团、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共青团、学生会应根据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特点、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学校要通过党团组织、学生会、班集体、学生社团,有组织地开展科技、文艺、体育活动。要鼓励、指导学生建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和社团,因地制宜开辟活动场所,建设活动设施,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锤炼意志品质。
7.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开展生动有效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要结合民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的建设,发挥黑板报、橱窗、图书馆、陈列室及模拟职业场景等的宣传作用和校训、校歌及学校发展历史等的激励作用,注重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行业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
8.家庭与社会
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实施好本大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部门均应履行关心、促进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义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协助政府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发利用社会的德育资源,开辟青少年教育的社会教育舆论阵地,加强社会文化市场及娱乐场所的管理,配合做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工作,打击腐蚀毒害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治安环境和社区环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依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和街道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各种社会团体,并同所在地的机关、部队、企业建立固定联系,发动、协调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德育工作,逐步建立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共同营造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教育环境。
五、德育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评价的内容与标准以本大纲为依据。评价由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和学生品德评定两方面组成。
1.学校德育工作评价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学校实施本大纲的情况应作为考核校长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在评估工作中应注意听取学生、用人单位的意见。
学校要加强对德育课教学质量、班级德育工作、部门及教师育人质量的考核评比,把德育工作实绩作为对部门及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
评价与创建相结合。通过创建文明学校、文明班级和评选优秀学生和学生干部等活动,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学校、班级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2.学生品德评定
对学生品德的评定,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德育目标,并结合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品德要求,对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道德与职业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行为表现提出具体要求,由学校制定具体测评办法,并组织测评工作。对学生的品德测评,应坚持科学性、客观性、教育性、民主性等原则。
六、德育的领导与管理
1.德育工作管理体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明确的机构负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根据本大纲德育目标要求与教育内容,针对本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需要,制定本大纲实施细则以及实施情况的评估制度和办法,定期对本大纲的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评估。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党组织要发挥德育的监督保证作用。全体教职工都要做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要建立贯彻实施本大纲的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奖励办法,明确各部门的育人责任,并落实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面、全程、全员育人的局面。
2.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从事德育工作。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队伍;制定规划,有计划地培训学校的校长、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不断提高德育专(兼)职工作者的素质和德育工作的能力、水平;培养一批在德育工作方面有专长和造诣的管理者、优秀校长(书记)、班主任、德育特级教师和研究人员;切实解决德育专(兼)职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3.德育工作的经费与物质保障
德育经费要确立科目、列入预算。学校德育经费投入的范围,包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学、管理和日常德育活动两部分。教学、管理经费投入包括德育课教学、德育专职教师的培训提高、社会考察与调研、有关教研室的业务条件建设和图书资料购置、德育科研。日常德育活动经费投入包括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假期和课余时间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大型德育活动以及用于学生和德育队伍表彰奖励等所需经费。学校应把建设适应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德育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基地纳入总体建设规划,并从基本建设费和设备费中给予保证。
4.德育科研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德育的研究项目列入科研规划,建立德育研究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实施本大纲提供理论指导和业务咨询。要注重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调查,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实际,确定研究课题,探索德育规律,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与实际工作水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德育研究成果的鉴定、奖励、推广机制。
中职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规范
——教育部职成教司负责同志就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答记者问
2004-11-02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教育部日前制定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好《大纲》,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同志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谈谈制定颁布《大纲》的重要意义。
答:首先,制定颁布《大纲》是教育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重要措施之一。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若干意见》,明确了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大措施。《若干意见》的制定和颁发,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这项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任务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党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制定颁布《大纲》,是教育部党组在教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
第二,制定颁布《大纲》将有力地促进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曾先后于1988年、1994年、2000年专门就学校德育工作制定过一系列重要方针和政策。最近,在继《若干意见》之后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原国家教委于1995年先后下发了《中学德育大纲》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对普通中学和高校的德育工作作出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要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这不仅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如何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制定出这类学校的德育大纲,一直是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普遍的要求,也是教育行政部门长期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制定颁布《大纲》,是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大纲》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构建,有利于职业教育上新水平、开创新局面。
问:《大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大纲》由总则、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评价、德育的领导与管理等6部分组成,规定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也是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
第一,《大纲》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基本内涵、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第二,《大纲》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大纲》还特别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及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第三,《大纲》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内容和途径作了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主要包括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五项内容。在这些内容里面,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及学生的特点,专门列入了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交往礼仪以及职业礼仪的教育与训练,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等。《大纲》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实训、实习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
第四,《大纲》对德育评价和领导管理提出了要求。《大纲》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评价由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和学生品德评定两方面组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对学生品德的评定,《大纲》规定工作原则,要求由学校根据《大纲》规定的德育目标,结合社会对从业者的品德要求,制定测评办法,组织测评工作。《大纲》还对德育的领导与管理作出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明确的机构负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德育经费要确立科目、列入预算”等项规定。
《大纲》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紧紧围绕做什么样的人规定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和鲜明的时代感。二是从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出发规定德育的内容和途径,体现了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结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规定德育的重点和方式、方法,体现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四是从基层德育工作的实际出发规定德育的评价和管理,体现了尊重基层创造性做好德育工作的精神。
问:各地各学校应采取哪些措施,贯彻执行好《大纲》?
答:首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地和本学校的实际,制定出实施细则和具体实施计划,把《大纲》的各项规定具体化,落到实处。要认真按照《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德育内容,积极探索德育途径,做好德育工作的督导与评估,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德育工作的条件保障。
其次,学校要组织全体教职员工结合学习贯彻《若干意见》,认真学习《大纲》,掌握《大纲》的各项规定,并按照《大纲》的要求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各项工作。在贯彻执行《大纲》过程中,还要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大纲》的内容,不断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创新。
第三,要制定规划,认真做好相关人员特别是德育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工作水平和贯彻执行《大纲》的自觉性。教育部将以实施《大纲》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为主题组织举办培训班,培训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教研人员、职业学校校长和德育骨干教师,深化德育课教改。各地也要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和德育课教改工作。
文章录入:王志庆 责任编辑:王志庆 上一篇文章: 活 动 申 报 制 度„
下一篇文章: 关于班主任聘用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讨论稿)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注册会员 |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管理登录 | 帮助信息 | 联系我们
芜湖市职教中心、芜湖市旅游学校;芜湖应用技术学校 版权所有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职教信息中心
地址:芜湖市康复路207号 网站联系电话:0553-3832626 备案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