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江学院2008年工作总结
九江学院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实现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校园为工作目标,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工作评估为重点,围绕“质量年”建设,着力抓好“质量工程”建设,以“规范管理年”活动为契机,积极推进评估整改,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4月,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考察。12月25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凌成兴来九江学院考察,对学校近几年来在校园面貌、学校规模、学科建设三个方面发生的根本变化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九江学院的领导非常得力,九江学院的教师非常敬业,九江学院的学生非常优秀”。今年,学校继2007年获得江西省首届“优秀和谐校园”称号之后,又先后获得“江西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和“江西省高校节约型校园先进单位”光荣称号。九江学院大力开展九江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获“2008年度江西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我校体育学院教师张丽萍在北京残奥会上勇夺一枚铜牌,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一、扎实做好迎评促建,顺利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质量工程”建设充满活力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事关学校发展大局和前途命运。孙刚副省长十分关心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在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期间专程来校看望教育部专家并指导学校工作。为了迎接评估,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不断进步,学校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二十字方针,以实施“质量工程”为抓手,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高标准地做好迎评促建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全校教职工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同心同德,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广泛研讨、民主决策,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认真组织宣传和学习评建工作知识,不断强化七个一级指标的专项建设和整改工作,加大对评建工作督查力度,使各项评建工作落到实处。今年4月,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考察。专家组高度评价学校自组建以来,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以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促进地域文化繁荣为已任,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积极拓展教育资源,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推进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建设成效显著,为江西省特别是九江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期,国家教育部已正式下文,九江学院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成绩为良好。
大力推进“质量工程”。学校继续实施《九江学院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行动方案》,在依托重点学科确立 2 5个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同时,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及学校现有的学科基础,按照“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巩固调整传统专业,大力扶持新兴专业”的思路,对专业设臵进行了有计划的调整,基本形成了“文理工并重、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专业设臵格局。通过实施“质量工程”17个项目,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共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6个省级重点学科通过省专家组中期验收。2008年,学校应届毕业生有140余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在第十二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国际大学生龙舟邀请赛、中国•九江第三届国际龙狮精英赛、“21世纪•联想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南部赛区总决赛中、全国校园DV、摄影大赛、第四届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江西省第二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江西赛区选拔赛、江西省首届“外研社杯”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等大赛中我校学子均取得优异成绩。学校的社会满意率进一步提升,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招生形势一年比一年好。2008年新生省内录取全是第一志愿,外省录取分数线大大高出当地同类院校录取线,生源质量大大提高。2008级新生初次报到率达90%以上,创历年最高水平。
围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这个中心,组织开展了实验教学评比竞赛、多媒体教学评比竞赛、双语教学比赛和青年老师讲课比赛等活动,鼓励年轻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多次组织评建工作的督查活动,对二级学院进行评建的指导工作;邀请专家定期来校指导工作,对师生进行评建知识的宣讲;对在自评中 3 发现的问题,针对性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广大师生员工关心评估、支持评估并积极参与评估,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深入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评估整改成效明显 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的部署和要求,结合评估整改,迅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规范管理,推进整改”活动,确立了促进规范管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狠抓落实,扎实推进了各项规范管理工作,不断强化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严格人才引进制度,全年引进博士12人(其中校内教师在职取得博士4人),硕士34人,学校现有博士共计57人,较2007年增加26.7%;现有硕士共计631人,较2007年增加5.7%。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和“硕士化工程”建设,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全年共培训教师790多人次,其中,在职攻读博士48人,在职攻读硕士322人,新教师岗前培训100人,其他短期培训240人,有效地提高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在2008年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中,全校有11人通过教授资格评审,30人通过副教授资格评审。学校现有正高职称的教师121人,较2007年增加10%;有副高职称的教师399人,较2007年增加8%,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
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推进了规范管理。在“规范管理,推进整改”活动中,学校注重在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对学校 4 管理10个方面的71项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为推进校务公开、完善师资建设、促进教学改革、形成优良校风、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校园秩序,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夯实了基础。同时,通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健全了岗责体系,明确了岗位职责,有效地解决了职责交叉、责任不明的问题;通过加强督查督办,确保了政令畅通,增强工作透明度。在设备及大宗物资采购、基建工程项目招投标、干部任用、职称评定、招生考试、教育收费等工作过程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防范”的方针,实行全程监督,有力确保了各项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开展。规范公文处理,提高办文质量,荣获全省和全市党委系统办文先进单位称号。推进档案业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荣获“全省高校档案工作评估先进单位”称号。
以规范管理为着力点,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一是通过精简机构,整合资源,提高了机关效能,优化了学科结构。学校陆续将招生办与就业办合并组建招生与就业处,组织部与人事处合并组建组织人事部;将医学院更名为基础医学院,成立医学部,由医学部统筹协调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临床医学院工作,法学院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合并组建政法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二是通过干部轮岗交流,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丰富了干部管理经验,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制订了《九江学院关于干部轮岗交流实施意见(暂行)》,对部分处级干部进行了轮岗交流。全年共有30余名处级干部交流轮岗。5 同时,还制订了《九江学院关于退居二线处科级干部工作安排意见(暂行)》,充分发挥这些干部在加强对二级学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指导和对青年辅导员的传帮带工作中的有效作用。三是通过实行目标管理考评,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立了目标管理考评领导小组和津贴发放办法改革领导小组,扎实开展了二级学院、机关职能部门和附属单位目标管理考评工作,启动了校内津贴发放办法修改完善工作。通过改革,强化干部职工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效调动了工作能动性和创造性。四是通过对学校公车改革、加强统一管理,改善了服务,节约了开支。学校出台了《九江学院公务用车改革实施方案》,根据学校车辆实际状况和正常工作运转需要,按照公正、公开的原则,将多余车辆进行拍卖处理,学校的公有车辆由原有的101辆减至59辆,并有效地实现了对全校所有公务用车由车队统一调配与管理。
三、大力推进“山江湖”工程,引领学科建设大发展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将科研作为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增强办学与竞争实力、推进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一年来,学校继续秉承服务地方经济、弘扬地方文化的宗旨,围绕九江地区独特资源“山江湖”,着力构建特色学科群,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大力打造九江学院“山江湖”工程,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积极依托以庐山为地标的九江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构建学科群。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凝聚了文化传播学院、艺术学院、6 旅游学院、政法学院、土木学院5个学院十几个学科的力量,围绕以庐山为中心的赣北历史文化、宗教、旅游、建筑、艺术等方面,形成了以“陶渊明研究”、“青阳腔戏曲研究”、“庐山宗教文化研究”、“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庐山旅游与建筑文化研究”和“九江历史文化研究”为特色的六个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群体,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依托《九江学院学报》,开设了“陶渊明研究”和“鄱阳湖庐山文化研究”两个研究专栏,与白鹿洞书院合作编辑出版《书院论坛》年刊,成立了“庐山文化研究丛书”编辑出版委员会,编辑出版“庐山文化研究丛书”,3月该丛书第一辑共5部专著已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二是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构建学科群。3月,学校与省山江湖委办共同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了2次“鄱阳湖高层论坛”。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流域管理与生态保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由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授牌,并正式成立。学校以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为引领,通过做强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保护等学科,带动植物学、动物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工、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湿地保护和水体生态修复,生态旅游开发等学科的发展,已经取得一系列初步研究成果。
三是积极对接九江沿江开发及工业园区建设构建学科群。9月,为了策应九江沿江开发战略,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四个对接”的号召,学校成立了“沿江产业开发研究中心”。以沿江 7 产业开发研究中心为引领,通过做强国际经济与贸易及相关工科专业,带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物理与化学、通讯与信息工程、企业管理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在三个研究中心的引领下,2008年学校科研工作取得明显进步。全年学校共获得纵向科研项目立项94项,经费230万元,较2007年增长137%。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经费41万元)、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经费100万元)、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育部规划课题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40篇,三大检索论文15篇。获得专利、政府部门科技奖励40项。获得省级教改课题立项52项,课题经费6.6万元。《九江学院学报》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省新闻出版局评估并获得专家组好评,“陶渊明研究”、“鄱阳湖庐山文化研究”两个特色栏目在全省产生了良好的影响,“陶渊明研究”栏目被评为全省“优秀栏目”。《九江医学》获“中国高校特色期刊”称号。
四、坚持对外开放办学,合作交流卓有成效
国际合作交流领域进一步扩大。在首批中英合作办学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上,学校加强了与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和普夏大区中心医院的交流与合作,启动了在学校本、专科应届毕业生中的赴法留学“直通车项目”,2008年,有数名同学经过九江学院首届赴法留学法语培训班的培训学习,通过了法国普瓦提埃大学的笔试与面试,并被该大学录取。加强了与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和荷兰萨克森大学的联系,就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和 8 会计学专业的“3+1”学士学位教育模式及ACCA(特许会计师)合作培养等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学校在柬埔寨建设孔子学院的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得到驻柬大使馆的大力支持,得到柬埔寨王家学院、柬埔寨加华银行等企业的通力合作和柬埔寨侨界的密切配合。医学部的“社区教学基地建设”和护理学院的“社区护理”项目正式被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批准立项,共获得35万美元的资金援助。此外,学校与美国著名高校合作在庐山设立庐山学堂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学校分别派出2名教师赴美国参加英语培训,3名教师赴泰国进行汉语教学,3名学生赴泰国实习。
国内高校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入。与南昌大学等省内高校持续开展友好合作交流,在上级有关部门及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2007年11月,学校与上海同济大学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今年,教育部已启动同济大学对口支援我校的支持项目,学校受教育部资助选送的2名中层干部和2位教师赴同济大学进修。同时,组织了“十佳大学生”和部分学生干部到同济大学开展学习交流。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校与郑州大学共同发起了“书院文化之旅”活动,并签署了两校开展师生互派互访、校际友好合作备忘录。
五、创新学生工作机制,校生关系和谐融洽
全面实施辅导员制度。2008年起,学校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全面实施辅导员制度,学生管理工作走上专业化、规范化轨道。从全校遴选一批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担 9 任辅导员,充实了辅导员队伍。重视加强辅导员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利用暑期在庐山培训中心举办辅导员培训班,多次组织举办辅导员工作研讨会,选派辅导员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辅导员岗前培训或专题培训,取得良好效果,提升了辅导员队伍思想和业务素质。重视加强辅导员管理和考核。继续实行辅导员进驻学生宿舍制度,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
聘任学生校长助理。经过层层筛选和激烈角逐,文化传播学院单禹铭、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韩辉两名同学获选担任首任学生校长助理。这是学校贯彻“以人为本”办学理念提出的一项民主化管理的新举措,拓宽了学校决策层和广大学生的沟通渠道,便于及时听取学生对学校管理、教育和服务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做细做实学生资助工作。切实关心学生生活,大力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生活困难。为10000多名贫困生建立了档案数据库,20000多人次通过“奖、贷、勤、补、减”等渠道获得资助,资助总额达2900多万元。积极争取上级组织和社会团体及个人的资助,分别获得中国扶贫基金会、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九江慈善总会、九江新华书店、爱心书报亭等社会团体和个人对我校贫困生的资助,受助学生84人次。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学校为地震灾区140名学生发放生活困难补助10.25万元,为地震重灾区89名学生发放助学金8.01万元。
重点抓好就业工作。学校2008届毕业生共有13014人,其中本科生2554人,专科生10460人,在各二级学院和有关职能 10 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3.97%,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6%。由于世界金融风暴的严重影响,2009届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为此,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加大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先后派出7组23人次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就业市场开发与调研工作,与杭州、宁波等11地人才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全年举办大型招聘会2场,中小型招聘会将近百场,提供岗位10000多个。
六、推动人文建设深入开展,对外宣传成效显著 大力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文明校园。加强对师生的学习教育,积极开展以师德建设、诚信建设和宿舍文化建设为重点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大学人文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着力营造学术氛围。坚持高质量、高品位办好“濂溪讲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全年成功举办11期“濂溪讲坛”,邀请了一批知名学者、文化名人,不仅校内反响很好,而且在省内高校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人民网、江西日报等媒体多次进行报道。加强网络管理,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建设好思政网,充分发挥网络平台这一思政教育新阵地的作用。
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坚持办好《九江学院报》,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学校党建、教学、科研等重大改革举措。全年共出版23期,在全国校报研究会作品评奖中获一等奖1篇,在全省校报研究会作 11 品评奖中获奖,扩大了校报的影响力。广播站、校园网、校内电视新闻和节目受到师生的欢迎。广泛开展对外宣传,全面展示学校形象,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加强与各级各类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全年在国家级及省市级新闻媒体刊发(播出)展示我校整体形象、人物典型和重大成绩、新鲜经验的新闻稿件170多篇(条),在省教育网和高教网上稿91条,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华工商时报、江西日报、信息日报、江南都市报、新法制报、九江日报、浔阳晚报以及江西教育电视台、九江电视台、九江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网、人民网、大江网等上稿80多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七、稳步推进后勤改革,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后勤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使后勤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修订了《后勤财务管理办法》、《九江学院后勤保障物资招投标采购管理办法》,制订了《九江学院水电目标管理实施细则》、《后勤服务中心大宗物资招投标采购实施细则》、《九江学院保洁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等。加强了后勤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后勤管理水平。
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校园饮食饮水卫生安全。强化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签订安全责任状,安全责任落实到人。2008年,学校投资近300万元建设各食堂天然气供应系统,有效地降低了燃料成本,投资近10万元建立了食品卫 12 生质量检验室,对采购回来的蔬菜、油、大米、饮用水进行抽查,确保校园饮食饮水安全,提高了饮食质量和服务水平。11月,省教育厅、卫生厅、食品监督管理局领导和专家来校检查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检查组对学校加强饮食、饮水卫生安全工作的做法和措施给予了高度评价。
后勤社会化改革稳步推进。年初,将校园保洁和校舍安全值班工作向社会托管,经过招标,九江市庐环市容服务中心和九江市蓝天保洁有限公司进入校园,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运行成本。为了加强水电管理,确保水电安全正常供应,制订了《水电目标管理实施细则》,责任落实到使用单位负责人,2008年学校水电费较2007年节约128万元。为了方便广大师生校园内通行,确保校园交通安全,在主校区内开通了校园电动服务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教职工上下班交通社会化工作顺利开展,为教职工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和节能减排工作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荣获“江西省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财务管理严谨务实、保障有力。学校进一步加强了财务管理,充分挖掘办学潜力,千方百计筹集经费,合理安排财力,保障重点项目,加大收支管理力度,切实搞好增收节支,为学校中心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并获得省审计厅授予的“全省内部审计先进单位”称号。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年采购中外文纸质图书11万册,订购中文期刊2114种,外文期刊17种,报纸120种,教参电子 13 图书8693册,中国大百科全书73卷,超星数字图书100万册。截止目前学校馆藏纸质文献达267.1万册,电子图书170.5万册,网上数据库13个,基本满足了教学和科研需要。全年共投入1723万元采购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全校实验课开出率接近100%。组织申报实验室评估工作,现代会计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完成了学生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升级,完成了高校教研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网络学堂等的日常维护工作,有力保障了全校现有各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加强网络管理,实现了实时监控校内所有主要设备的状态、校园网各主要出口的流量,方便了网络管理和网络故障的排查。
校园基本建设有序推进。新区建设经过一年的努力,所有项目基本完工。新区教职工商住楼工程建设已经启动。完成了新大门、新区道路、新区美化绿化亮化工程;主校区教工一村的用电线路改造工程、全校所有水池的清洗工程、全校所有食堂以及部分教工宿舍安装天然气工程,以及学生宿舍、食堂的维修改造工作和学生宿舍水电、管道、门窗的检修工作相继完成。全年总投入近4000万元,为师生员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学习和生活环境。
八、加强党建思政和维稳工作,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理论学习常抓不懈。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全年进行了7次专题学习研讨,传达学习中央领导讲话、会议精神,省、14 市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各二级学院党组织纷纷组织教职工学习,把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理论学习的重点,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通读文件与专题研讨相结合,学习活动步步深入,宣讲层层展开,“三进”全面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党建工作扎实开展。通过扎实开展“三项创建”和“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年活动”,坚持把党建工作与学校改革发展相结合,与迎评促建相结合,与关心群众切身利益相结合,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健康发展。在全省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估中,学校得到了省委教育工委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全年发展1566名,其中教工党员33名,学生党员1533名,学校发展党员工作连续四年被市直工委评为先进单位。为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校党委下发了《九江学院关于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的通知》,组织开展了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座谈会、学生演讲比赛、教师和学生征文活动、系列图片展览、师生书画摄影作品展、教职工诗歌吟诵会、歌咏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卓有成效的党建与思政工作大大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踊跃捐款,共计为灾区捐款60余万元,党员交纳特殊党费29万元。团的工作有声有色,2008年,学校团委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
民主治校积极推进。坚持教代会制度,保障教职工的知情 15 权。组织召开了学校第一届三次教代会,会议审议讨论并通过了《校长工作报告》、《2007年财务决算报告》、《工会工作报告》和《九江学院章程》(草案)。完善了基层组织工作制度。为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保证二级学院重要问题和重大事项议事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制订了《九江学院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构建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拔任用机制,采取公开竞聘等方式,使年轻优秀的干部脱颖而出,全年开展了2次公开竞聘,共拿出10个处级岗位在全校范围内竞聘。统一战线工作有效调动了党外干部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纪检监察惩防有力。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防范”的方针,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三部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以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阳光工程”,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规范管理行为,创新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维护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夯实了基础。严肃查处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失职渎职案件,全年共处理处级干部2名,科级干部3名。加强对大宗物资和实验设备采购的监督和审计工作,全年为学校节约资金180多万元。
综合治理卓有成效。年初,学校与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签订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明确职责和任务。加大了校园治安防控网络建设力度,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立体交叉的防控体系。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全年举办各类消防 16 知识讲座6场,多次组织学生进行使用消防器材和火灾自救演习。强化校园政治稳定工作。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形成了覆盖全校的信息收集网络,加强了舆论阵地的控制,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信访工作周到细致。全年共处理信访事件165批次,处理上级转办信访件48件,协助处理学校领导信箱邮件240余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保证了师生正当的利益诉求,密切了学校与师生的联系,维护了学校的稳定。
2008年是学校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年。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评估整改工作要继续加强;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学科建设、科研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不断创新;教风、学风和机关作风需要进一步改进。在新的一年里,全校上下要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继续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推动学校各项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第二篇:九江学院2010年工作总结
九江学院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学校认真学习与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深化校风建设为抓手,以提升质量为目标,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全面推进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各项事业获得了新进展,综合办学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
——重大科研项目获得新突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项、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重点资助项目1项、省、部级研究项目50余项。
——科研经费总额逐年翻番。学校2008年科研经费总额232万元,2009年近800万元,2010年突破2000万元。
——“质量工程”再创佳绩。共获得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1项,其中生物科学专业新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
——对外合作交流卓有成效。学校牢记习近平副主席的殷切嘱托,积极办好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学院,为促进中柬人文交流做了大量而有益的工作,受到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的表彰,1名同志获评全球孔子学院工作先进个人。
——校园文化建设成绩斐然。建立了江西省高校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和“九江学院廉洁文化教育研究基地”。“濂溪讲坛”已成为学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 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要阵地,在2010年“江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提升。学校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国家战略,依托地方独特资源“庐山、长江、鄱阳湖”,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与鄱阳湖周边地区企业横向合作项目达30余项,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校工作获得上级充分肯定。学校被评为江西省第十二届文明单位、全省教育系统“提升质量年”活动先进单位。
一、大力开展“校风建设深化年”、“提升质量年”活动,教风、学风和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
学校在2009年开展校风建设年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校风建设深化年活动,并将其与“提升质量年”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以抓校风建设深化,促进质量提升,以提升办学质量,带动优良校风的形成。
一是深化教风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在全校征集并印发《立德立品、教书育人——师德师风标兵演讲及教师教学感言集》。严格教学质量监控,先后制定了《九江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教风建设的意见 》、《九江学院教风建设创评办法》、《关于加强教师教学过程评价实施办法》等文件。进一步规范教学,对个别教学效果不好的老师要求整改学习或安排转岗。开展全校“听课周”活动,全校参加 2 听课近2000人次。积极组织教学名师、师德师风标兵、优秀主讲教师开展公开示范课教学活动。进一步落实教考分离,推进考试模式改革。大力开展各类教学竞赛评比。组织教师参加省教育厅主办的“曙光杯”教师教育讲课比赛,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是深化学风建设。加强教育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动力。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大学学习计划。强化学习过程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制定并实施《九江学院关于深化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九江学院学风建设“优胜杯”和“勤奋学习标兵”创评办法》、《九江学院“优良学风班”创评办法》、《九江学院班级学风建设考评细则》等文件。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严格课堂教学管理,规范请假审批程序。落实辅导员听课制度和进宿舍制度。
三是深化作风建设。建设学习型机关,提高服务素养。举行岗位技能竞赛,评选“岗位服务能手”,促进了工作效能的提高。改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效率。各机关和部门均在醒目位臵设立办事指南或办事流程示意图,提高了办事效率。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满意度。各单位和部门进一步健全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
通过一年的校风深化建设,教师的师德师风明显加强,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成人成才的自主意识不断加强,学习风气日益浓厚,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学生考取 3 研究生人数达270余人,比上年增长近10%;机关与后勤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得到强化,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制定新一轮培养方案,对2010级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实行分类指导原则下“小学期、多课程、少课时、小学分”的课程设臵和改革。全面推进小学期制模式。全校13个学院,共计695门课实行了小学期制。创造性开展专业导读课,帮助新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明确学习方向,转专业人数比上年减少154人。继续推进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继续组织新生入学测试。保证实验课和实验项目开出率;保证理工科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25%,文科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的15%;保证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课程占总实验课程比例稳定在85%以上。大力推进教学信息化管理。教学测评、课酬核算、教材费结算、教室管理等信息化管理正在逐步推进。
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定期开展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项督查和不定期抽查,促进实践教学环节正常运行。全年共开出实验课程757门,本科实验课程中含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达70%。共有2643名本科毕业生完成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95名临床医学、护理本科专业开展了毕业综合技能考核工作。全校共有64个实验室面向师生开放,参与课外开放实验学生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近一倍。
大力实施“质量工程”。2010全校共资助建设13 4 个项目,投入资金200万元。继2009年我校实现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零”突破后,2010年“生物科学”再获国家级特色专业。全校获得2项国家级特色专业,8项省级特色专业,6项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项省级本科精品课程,5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项省级教学团队,1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项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我校学子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全国总决赛、“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江西省电子电脑科技大赛、首届世界大学生龙舟锦标赛等比赛中获得良好成绩。在江西省首届本科院校辩论赛我校学子勇夺亚军,并获得最佳组织奖。
招生就业形势喜人。在今年全国高考人数较大幅度减少,江西省考生减少近4万人的情况下,学校的招生人气随着办学声誉一路走高,普招实际录取新生12174名,专升本录取新生600名,实际报到新生11245人,超原始计划372人。全年举办了大型招聘会3场、专场招聘会146场,提供就业岗位30000余个。2010年本科毕业生2820人,初次就业率86.45%;专科生7254人,初次就业率86.68%;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加强科研考核管理,科学研究工作获得突破 为了鼓励教师尤其是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潜心从事科研工作,逐步规范我校科研考核工作,为优秀科研人才脱 5 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先后制定了《九江学院特设岗位聘任资格条件及相关待遇的暂行规定》、《九江学院高级职称、博士学位人员科研工作考核办法》、《九江学院科研津贴发放办法》、《九江学院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
科研立项层次和数量同步提高。本有117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被批准立项资助,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数量上实现重大突破,9项课题获得立项资助;2项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4项课题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2项课题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项课题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立项。获得36个省级教研课题立项,比2009年净增9个,在全省高校排名第四。重视青年科研力量的培养和校级课题的预研、孵化作用,45项课题获校级立项,资助经费5.6万元。有1项成果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成果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成果获江西省第四届教育科学成果奖。学校科研经费总额逐年翻番,2008年科研经费总额232万元,2009年近800万元,2010年突破2000万元。
完成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授权专利数大幅增加。依托全国第三批企事知识产权试点单位这个平台,组织申报各类专利45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39项,其中实用新型10项,外观设计29项,授权数较2009年增长56%。
坚持高质量办好《九江学院学报》,着力彰显学报特色,6 “陶渊明研究”专栏在2010年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评比中荣获“特色栏目”。围绕学校“山江湖”学科建设工程,办好“庐山文化.鄱阳湖研究”栏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四、发挥学校人才优势,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学校抢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难得机遇,紧紧依靠庐山文化研究中心、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和沿江产业开发研究中心三个平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环鄱阳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提升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整体实力,成立了大豆研究中心。组织召开了首届江西省科协学术年会暨食用菌产业推动鄱阳湖区生态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承办九江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与建设”培训班,举办第四届鄱阳湖高层论坛。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与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十余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合同。开展百名博士与百家民营企业对接活动,在技术成果转让、科研难题攻关、投资创业合作等方面与民营企业对接,帮助民营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科学管理等。与都昌县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规划、技术研发、科技转化、人才培养、社会实践等方面开展合作。结合鄱阳湖开发战略,与市委组织部举办九江市处科级干部鄱阳湖发展战略培训班;与五七二七等单位联合举办中层干部培训班;组织多期研究生学位班培训班,全年共培训200人次。加强在职人员教育,成人教育招生超额录取,省内 7 外实际录取人数4603名,超额录取2703名。
积极保护传承地方优秀文化。近年来,学校先后将湖口青阳腔、瑞昌剪纸等一批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与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2010年,学校成功建立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江学院研究基地,这是省内由政府批准的高校第一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庐山文化研究中心着力做好《庐山文化研究丛书》第三辑书稿的审稿和编辑工作。《庐山道教史》、《鄱湖古镇研究》、《武宁打鼓歌研究》、《庐山佛教史》等书稿,正在不断完善,计划2011年上半年出版。
五、拓宽双向交流渠道,对外合作交流成绩斐然 柬埔寨孔子学院创办一年来,面向政府机构长期开设汉语官员培训班,迄今已招收3期6个班180多人;举行了全柬中学生“中国知多少”知识竞赛活动;设立了柬埔寨首个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成功组织了第一次考试。在金边亚欧大学、干拉省大岛洪森中学设立了教学点,在公立卜迭棉芷省大学设立了中文系、开设中文专业课程。由柬方投资的孔子学院教学办公楼已经竣工,将于2011年初正式投入使用。我校选派在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学院担任院长的王贤淼同志被评为2010年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个人。先后接待华裔游教团、美国华裔学生寻根之旅夏令营、海外华裔学生的赣文化夏令营225人次。
CMB项目又喜获丰收,学校国际农村医学教育研究中心得到60万美元资助。扎实做好第三批医学留学生的招生工 8 作。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有较大提高,在第二届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有6名留学生获奖。学校来华留学工作获省教育厅表彰,38名留学生获省来华留学奖学金,获奖人数位居全省高校第二。九江学院庐山学堂迎来了第一批16名美国大学生学员。中英合作项目进展顺利,目前有2008、2009、2010级三届中英合作项目学生共254人。中英合作班周吟雪同学获得“全球杰出成就奖”。法国留学直通车项目继续选派多名学生赴法留学。我校还选派了5名学生赴泰国清迈大学,2名学生赴日本冈山商科大学留学。
加大组织安排普通师生出国(境)交流工作力度,先后组织了多批师生赴法国普瓦提埃大学、韩国全罗南道、泰国清迈大学、柬埔寨、日本等进行留学、访学及交流,安排了7名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出访,出国境普通师生人数突破了60名。学校获评江西省2010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聘请了长期外籍专家和教师32人次,其中博士3人,保证了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学校获评九江市2010引智先进单位。
校际合作继续深化。在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书院文化之旅”的基础上,2010年5月,由九江学院、郑州大学、湖南大学联合主办,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鹅湖书院协办的以“千年之辩——书院文化与当代大学教育”为主题的论辩会,在白鹿洞书院成功举行。省内外多家媒体给予报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继续选派8名干部教师赴同济大学深造。学校与同济大学正在鄱阳湖生态经 9 济研究领域启动全面合作,目前已与同济大学联合申报了2项国家级课题。
校企合作势头强劲。与361°中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双方在科学研究、员工培训、教师入企挂职、学生实习和就业等方面进行合作。先后承担了三期共计1664人361°公司员工的培训任务。与中国移动九江分公司及中国建设银行九江分行合作,合作赞助金额700万元,推出“校园一卡通”业务,令校园生活更为便捷,校园管理更为高效。
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广辟途径引进人才。通过双向选择,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教职工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95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有60余人,具有硕士学位的87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已达专任教师总数的56%。
不断完善用人机制。坚持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相结合的原则,积极聘请校外专家、学者为学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大力扶持培养人才。全年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项奖项和荣誉。新增1人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被评为九江市第五届拔尖专业技术人员。组织评选了九江学院第二届教学名师奖,6名教师获评校级教学名师;开展了校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评选出6名校级学科带头人和63名校级骨干教师。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一年来,选派10人到南京大学、10 同济大学等高校做国内访学、进修;组织86人参加教育部精品课程培训;50人参加教师岗前培训。
做好职称评聘工作。2010年,共有362人申报了高教系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通过215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65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133人,实验师6人;辅系列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6人,中级专业技术资格1人;认定专业技术资格通过93人,其中中级专业技术资格25人。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资格人员627人,师资队伍职称结构进一步改善。
七、加大投入改进管理,办学育人环境不断改善 校园环境日新月异。逸夫图书馆已顺利封顶并交工验收。商住楼人防工程已完成验收,年底可封顶。实训中心加层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主校区老校门拆除重建濂溪新校门、老行政楼改造后,沉雄大气,焕然一新。艺术大楼已完成设计招标。投入绿化工程资金150余万元,绿化面积50000多平米。从2005年至今,学校一直保持“省级园林化单位”称号,2010被江西省绿化委等三部门推荐参评“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强。全年进行招标采购107次,采购预算总金额1213.14万元,实际中标金额1117.72万元。共立项建设项目30余个,经费736万元。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实验室和设备管理,建立了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台账、低值易耗品台账,仪器设备使用及维修均有登记,全年实验室无安全事故。建立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专家论证 11 制度和效益考核评价制度,实验室建设项目效益评价和验收制度。2010年学校有5个项目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共计600万元。建立九江学院大型设备共享平台网站并投入运行。对全校104台单价1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展了综合效益考核,并纳入二级学院目标考核指标中。
图书文献不断丰富。完成7万册中外文纸质图书的采访、分编任务,完成学校新增纸质文献购臵经费50万元约1万6千余册中文纸质图书的采购任务,接收各界人士赠书326册;完成2011年纸质中文期刊和纸质报纸征订工作。购买了超星电子图书3万余册;更新了银符考试系统题库8000余套;增加光盘检索系统数据900种;编辑高教信息813条。加强庐山文化特藏文献采集力度,全年入藏庐山文化特藏室1059册特藏文献。鄱阳湖生态数据库新增论文数据4501条。
财务管理科学高效。合理安排财力,保障重点项目,分配继续向教学一线倾斜,增加学科建设和科研经费的投入;严格预算审批,加强预算监控,规范经费三级审批制度,实时指导资金使用,杜绝无预算支出;加强收支管理,搞好增收节支,积极争取财政拨款和专项资金。
资产管理严谨细致。对各二级学院、机关部门的资产进行了清查、核对,清查资产总计3.5亿元。对闲臵资产进行调拨、回收,做到帐实相符。
饮食饮水安全卫生。严把原材料采购、验收、入库、12 加工关,杜绝饮食饮水、安全生产等事故的发生。积极组织人员,对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对各校区食堂、超市和经营摊点的“三证”、留样情况、卫生状况,加工程序等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出的各类安全隐患和问题提出整改要求。改善师生用餐环境。投入近200万元对学生二食堂进行全面翻新与改造;对学生三、五食堂阳光顶棚进行更换;对学生一食堂屋面进行翻新;对所有食堂内墙进行了全面粉刷;在学生三食堂建成一套新型餐盘回收消毒清洗系统,购臵了热风消毒柜等新设备。后勤服务集团超额完成各项经营目标任务。
水电安全正常供应。完成了三校区学生公寓供电增容改造、主校区4#服务楼供水等40余项水电维修、改造工程项目。狠抓供水供电安全,做好二次供水的消毒工作,全年未发生供水供电安全事故。加大水电管理力度,加强巡视检查,杜绝跑冒滴漏,积极采用节水节电新技术。
校园文化建设生机勃勃。在全校开设“庐山文化”公选修课的基础上,又开设了“庐山文化”专业选修课。主校区青衿园建立了朱熹、周敦颐、陶渊明三位中国文化名人的石雕像,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书育人,引导广大学生专心立品、认真读书、成人成才。继续高质量办好“濂溪讲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成功举办13期19场,邀请了李肇星、郑强等一批知名学者、政府官员、著名作家等,校内外反响很大。
八、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创新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纲要》。紧密联系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和广大师生的思想实际,通过舆论引导、典型示范、主题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精神文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到学校的管理服务工作中。
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继续选聘了一批优秀硕士生担任专职辅导员,实施思政课教师兼任辅导员的新规定。继续返聘退居二线的机关干部担任辅导员。继续实施副处以上干部到二级学院担任兼职辅导员制度。建立高年级学生担任助理辅导员的制度。对全校辅导员进行集中专题培训,先后选派多批次专职辅导员参加省教育厅等上级部门组织的辅导员岗前培训或专题培训,提升思想和业务素质。继续实行专职辅导员进驻学生宿舍制度。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在各班设立心理委员,根据2010级新生心理测试情况,学校多次召开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专题探讨如何让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各二级学院、相关部门和全校老师共同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阳光的心态和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自我调节,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努力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格。
加强宿舍管理,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加强宿管队伍 14 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和工作效率。进一步调整了学生住宿安排,使各二级学院的学生住宿更为集中,将宿管员、值班员、清洁员划归各二级学院管理,加强培训和考核。大力开展宿舍环境和秩序整治,营造安全、文明、整洁的宿舍环境。通过举办寝室文化节、组织文明宿舍评比活动和宿舍文化系列活动,使学生宿舍脏、乱、差的面貌得到了较大改观。
九、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建和思想宣传工作卓有成效
扎实推进党内“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注意突出实践特点,不断丰富载体,凝聚特色,指导各基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和特色活动。通过推行公开承诺,各基层党组织作出公开承诺事项500余项;通过开展党建调研,形成了一批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认识成果。《江西日报》等媒体对学校“创先争优”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年活动。围绕省教育工委组织开展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年”活动,创新工作方法,汲取先进经验,取得可喜成绩。年初,旅游学院教工党员活动室和商学院学生党员活动室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江西省高校示范性党员活动室”,党员教育管理活动创新项目“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江西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并有2个基层党组织、2名共产党员、2名党务工作者被省 15 委教育工委授予先进集体或个人称号;在市直单位党建工作考评中,校党委被评为市直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根据省委教育工委文件精神,在大学生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工作,1400多名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其中。
加强党员干部培训。全年举办10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1期新任处科级干部培训班、1期党外干部培训班,培训学员2416名,表彰优秀学员228名。11月,全省高校发展党员质量分析会在我校召开。学校荣获发展党员工作先进单位。
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抓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做到有计划、有中心发言和讨论交流、有考勤制度、有学习记录、有宣传报道,确保理论学习取得实效。全年进行学习《廉政准则》和全国“两会”精神等了九个专题的学习研讨:抓好二级学院党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指导工作。组织安排好全校师生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今年共编印了12期学习参考资料,确保了理论学习的顺利开展。
加强思想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强对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举办了第四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宣传所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继续加强“明辩网”建设,积极参与全国和我省大学生思政网——映山红网站的共建工作;开展了全校网络信息安全调研和专项整治活动,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舆论宣传工作的领导。围绕主流舆 16 论、学校重点工作和校园突发事件,及时分析舆情动态,把握政治导向,坚持进行正面引导。
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学校在全国及省、市新闻媒体刊发(播出)展示我校整体形象、人物典型和重大成绩、新鲜经验的新闻稿件319篇(条)。在省教育网和高教网上稿92条,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日报、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中央电视台、江西日报、信息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等上稿223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调查、廉政考核、廉政档案等多种措施,加大监督的强制性。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增强监督实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建设,促进校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各类国家招生考试的公正性、严肃性。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部门权力行使的监督;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检查。开展了“廉洁文化进校园”“十个一”活动。即:建立九江市九江学院廉洁文化研讨教育基地,上一堂廉政课,读一本廉政书,写一句廉政格言,看一部廉政片,编一本《廉政征文集》,举办一个廉政书画展,成立一个“濂溪-廉洁文化”研究所,编一本《濂溪-廉洁文化读本》。以《廉洁从政准则》为抓手,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增强廉洁意识,努力营造廉荣贪耻的良好氛围。抓 17 好信访、举报案件的督查督办工作,改进办案方法,提高办案质量,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发现违规违纪问题,严肃查处。
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校园人文环境和谐稳定 积极帮扶贫困学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强化完善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体,“奖、助、补、减”为合力的资助体系,全年用于资助贫困生的资金近3000余万元,共为10000名贫困学生提供了资助,人均资助3000元。今年全国物价指数呈现上涨的趋势,特别是9月份以来各类食品以及生产物资价格、人力资源成本不断上涨。学校食堂通过进一步规范管理,严格控制原材料采购价格,加强内部核算,努力降低成本,保证了饭菜价格、质量稳定和饮食安全。
改善师生学习环境。重点对部分教学楼课桌椅进行了更换,总计19050套。改善学生住宿环境,为各校区24栋学生宿舍楼贴地面砖,为 5栋学生宿舍进行外墙粉刷。完成8号教学楼屋面改造等改造工程项目30余项。
关心教师生活。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精心组织开展教职工商住楼报名、资格审核、现场参观、选号、摇号、选房等工作。坚持做好教职工“六必访”工作,全年探访教职工380人次,慰问金累计3.2万元。适度增加全校教职工收入水平,为低收入青年教师与工人提高了待遇,增加了全校教职工的住房公积金,为大集体职工办理了住房公积金。组织100余名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8 师德师风标兵赴庐山疗养。考选7名教职工配偶来校担任专职辅导员工作。为51位离退休老同志办理住房补贴,支付补贴23.98万元。浔东校区成立了为老同志服务志愿队,为老同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坚持每天进行安全巡查,每月进行重点抽查,每季度进行全面检查;坚持24小时巡逻值班;校园治安、刑事案件比2009年下降20%;高度重视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明确各级维稳职责;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多渠道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全年未发生重大火灾事故;规范校园交通秩序,全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2010年是学校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年。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在新的一年里,全校师生员工要同心同德,扎实工作,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三篇:九江学院学生会
九 江 学 院 学 生 会
体 育 部
学
期工作计划
2008年6月日10
学期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真的很快,转眼间,我们又开始进入紧张的复习了,也意味着这个学期的学习和工作即将结束。回想这一学期的工作,感到很忙碌,也很充实,我们踏踏实实地在校体育部从开学到现在,经历了体育文化月,三对三街头篮球争霸赛,校园篮球赛,首届沙滩足球赛„„一路走过来,尽管有时候觉得很辛苦,但现在回想起来,又多了一份甘甜,我们每个人心里都问心无愧,都曾经努力付出过,当然也有回报——友谊,经验,教训„„这些都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是有利的,同时也为下一学期的工作有着美好而又实际的想法和很大的希望„„
招新
招新是否成功,是今后部门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所以开学后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努力要把握好招新的机会和时机,把这项工作做好,多倾注自己的精力,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包括招新前的宣传工作,招新的形式,场地,提问的内容等等都要考虑周全。招新的原则必须是要有目的性的,部门缺何种类型的人才,需要怎么样的人才(有领导能力,有书法宣传能力,协调关系能力„„)招收符合部门需要的人才,使部门尽可能完善,协调,为以后部门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校运会前的活动
动从部门招新到校运会举办期间,照学校往常的惯例,这段时间的活动是极少的。校体育部计划在这期间一方面开展一些中小型的活动,比如说部门的比赛或游戏,也可以是表演节目之类的活动,让部门内部成员尽快地相互了解和熟悉,打消因各院系间产生的隔阂,使他们接受和融入体育部这个整体,使部门和部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此期间对他们进行思想方面的引导,让他们热爱自己的部门,培养他们的上进心,给他们展示才能的舞台,让他们感受到身为校学生会体育部的一员是光荣的。借此机会观察新部员各方面的能力,适合怎样的工作并适当的调整和舍取。另一方面就是要在校运会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对新部员进行裁判培训,积极为校运会做好准备。
校运会
校运会是代表九江学院最高水平的综合性的赛事,是全校的盛宴。在这期间,体育部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裁判工作和维持秩序。我们必定会认真负责,公平公正,认识大局,服从安排,圆满出色完成任务,让校运会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这样也能使部员感到的是大赛的认真组织和每个参与者的荣耀。
“校园杯”足球赛
在校运会结束后不久,在同一块场地将重燃“战火”。“校园杯”足球赛的硝烟再起。届时以到了深秋初冬的时节,虽然天气很寒冷,但是绿茵场上的“硝烟”从不熄灭。高水平的比赛,激烈的对抗与寒冷的天气形成鲜明的对比。那个时候,我们的部员也将身披冬装,顶着凛冽的寒风,站在绿茵场上严明执法,当担足球赛“第四官员”的角色,其它部员有的还要去维持场边观众的次序。严寒浇不灭我们年轻人的激情,我们将精神饱满地完成任务,展示我们体育部顽强的意志。
其它
此外,我们还将准备着协助学校举办的其它的一些活动,比如说上学期的寝室文化节闭幕式及校园吉尼斯活动。除以上学校组织的比赛活动外,我们还计划适时地选择学校的“无活动期”尝试着举办一些创新性的活动,例如可以在招新之后到校运会前的一段时间内组织一次“沙滩排球赛”,不仅届时气候适宜,也可充分利用学校的北区新开发的沙滩运动场所,当然可以想象比赛不会缺乏竞争和趣味性,应该能够得到广大学生的支持;也可以组织举办以“告别杯”系列的篮球或足球赛事,让毕业班的学生在最后的学年里痛快地挥汗一把,让他们留下值得珍惜的,永久性的记忆„„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将会提前精心策划,给出详细具体的策划书,举办好一切活动,使我校的第二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选择九江学院无悔,我们选择九江学院学生会体育部无悔,我对我们的付出无悔,我们对青春无悔,我们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九江学院,把我们的精力付给学生会体育部,我们与九江学院共同成长,希望九江学院体育部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希望我们的母校前程似锦!!
体育部
2008年06月10日
第四篇:九江学院领导班子
九江学院领导班子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
(征求意见稿)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九江学院进一步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内涵建设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契机。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校院两级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以及有关学习材料,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实践,突出科学发展主题,积极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专题辅导、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入基层调研听取意见、外出考察学习经验等一系列活动,深化了全校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坚定了全体师生员工建设“高水平地方本科院校”的信心和决心,增强了各级领导班子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围绕“如何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等10个课题分别领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个别访谈等形式,深入基层和一线开展调研,掌握实情。通过座谈会、调研等形式,共收集意见和建设332条,形成调研报告60余篇。同时,学校多次召开党委会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对查找出的问题进行反复梳理与聚焦,认真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学校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
一、学校领导班子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基本共识
学校领导班子通过认真学习、调研和讨论,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学 1 校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形成了学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共识。
1、抓科学发展是学校的第一要务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促进九江学院科学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我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学校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一是处在发展方式的转变期,抓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当务之急;二是处在办学结构的调整期,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要求;三是处在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已迫在眉睫;四是处在开放水平的提升期,以国际间高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交流,提升竞争力势在必行。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学习实践活动的契机,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用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校风建设、队伍建设等主要问题,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将抓科学发展当作学校的第一要务,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开创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才能使学校在高等教育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取得新的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根本
正确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的内在品质和灵魂,是维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和支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健康稳定发展,就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近几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要务”的办学理念,把促进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提升师生员工的素质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了校生互信的关系,构建了和谐校园。通过扎实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校改革与发展局面稳定,形成了齐心协力、励精图治的态势,学校各方面工作走上稳步快速发展的轨道,学校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办学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师生员工建设高水平地方本科院校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才能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3.抓校风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校风是校园之魂、立校之本,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优良的校风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学校品位和格调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事关学校的发展,事关学校的前途和命运,事关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地方本科院校”目标的实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国家高等教育新一轮的改革势在必行。这对我们这样一所由4所专科高校合并、本科办学历史较短的地方本科院校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九江学院要经受挑战,推动学校迈上新的发展台阶,就要大力加强优良教风、优良学风和优良作风建设,抓住学校发展的基础。近几年来,学校十分注重校风建设,建立了《九江学院领导班子密切联系群众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十项制度》。通过迎评促建、规范管理和“质量工程”,加强了教学管理,严格了规章制度,强化了质量意识,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能力有了明显变化,学生的学习风气日益浓厚,干部职工的岗位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也大大加强。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校风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严重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严重影响着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在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学校决定2009年为“校风建设年”,并坚持将校风建设长抓不懈,这对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4.推进质量工程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点
要谋求学校新的发展,不仅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更要注重发展质量。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校已经进入一个“优化结构、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凝聚特色”为特征的内涵建设阶段。2007年以来,学校大力推进“质量工程”建设,这是学校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的一项标志性工程。我们要坚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结合“创新发展年”活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要按照创新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 3 法和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坚持特色强校、强化办学特色,优化学科总体布局和学科结构,围绕“山江湖”学科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着力构建特色学科群,全力打造特色品牌,切实把学校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抓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的保障
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关键在人。要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着力加强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坚持把培养、使用和凝聚高层次人才,作为实现学校科学发展最关键的战略任务。要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管理、服务队伍。要关心干部、教师和职工的发展,为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创造条件,最大程度地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命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校建设中来。要通过教师队伍、管理与服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二、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九江学院组建以来,学校各项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一是明确了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要务,注重文化建设和科技创新,不断优化结构,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凝聚特色,为国家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把九江学院建设成高水平的地方本科院校。二是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结合”二十字评建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良好成绩。办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声誉明显提升。近几年,学 4 校在全国大学的排名提前了240多位。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教风学风明显改善。近两年,学校在省内招生录取全是第一志愿,省外招生录取分数线均高于当地同类同层次院校几十分;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数逐年翻番,由2005年的9人增至2009的224人。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校园和谐稳定。2007年被评为江西省首届优秀和谐校园,2008年又先后获得“江西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西省节约型校园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四是教师结构明显改善,学科建设稳步推进。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了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引进力度,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学术梯队正在形成;积极推进“山江湖”学科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着力构建特色学科群,围绕庐山、鄱阳湖和长江分别建有庐山文化研究中心、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沿江产业开发研究中心,引领着文、理、工各学科的大发展,科研水平明显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五是合作办学形式多样,国际交流日益活跃。现已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爱尔兰、日本、俄罗斯、柬埔寨、泰国、印度等10多个国家的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学校发展取得的成绩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06年,原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同志批示指出:“九江学院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些变化,不容易。望再接再厉”;2007年,孙刚副省长视察九江学院,称赞学校“思路清,基础好,发展快,特色明,贡献大”;2008年,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凌成兴同志视察九江学院,对学校近几年来在校园面貌、学校规模、学科建设三个方面发生的根本变化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九江学院的领导非常得力,九江学院的教师非常敬业,九江学院的学生非常优秀”。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学校领导班子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主动查找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七个方面:
1、学校的办学特色尚不明显
学校经过反复讨论,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同时,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弘扬以庐山为地标的优秀传统文化,厚实大学人文精神与面向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两大特色,受到教育部专家组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市场化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打造和突出办学特色,走“特色强校”之路,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学校发展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中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进一步突出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切实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使学校在同类别、同层次院校中处于全国前列,仍是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2、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但是何为“综合素质高”,何为“应用型人才”,其内涵需要进一步明确;如何将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诸如缺乏“双师型”教师,实验课程设臵不合理,基本实验多, 创造性实验少,实验、实践环节组织管理力度不够等种种问题,毕业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与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相比优势不明显,特色不突出,就业指向不明确,就业相对困难。这些问题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3、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近几年来,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师资队伍学历结构不合理,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比例偏低;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比例偏大,教学积累不足;师资队伍中高层次人才短缺,尤其是缺乏教学名师和领军性学术带头人;中青年教师中缺乏优秀骨干、拔尖人才和学科发展的接班人,学术梯队建设还有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存在重引进、轻培养管理的 6 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势必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4、重点学科建设不突出
学校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不明显。学科群建设存在力量分散、重复建设的现象,学科结构不尽合理,学科团队尚未有效形成,学科交叉集成能力亟需提高,促进学科建设的管理体制、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学科建设层次偏低,基本上处在二级学科以下,重点学科很少;科学研究总体实力不强,应用性研究缺少高水平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家级项目;科研激励、约束机制力度不够;学校人才、设备等资源优势以及区域优势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5、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力还不强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学校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潮,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仍然较弱,对于如何进一步创新科研方式、加强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还需要更多的努力;高层次项目承接能力还不够强,以高水平成果为特征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弱,科研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足;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不够,主动“走出去”,直接承担地方社会服务项目还不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示度、贡献率还不够突出。
6、专业布局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学校现有专科专业100多个,本科专业50多个,涵盖十大学科门类。由于历史原因,在新的形势下,学校的部分专业存在诸如不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市场需求的问题,使得专业分布不合理。部分新专业设臵以后,忽视了新设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出的学生适应能力不强。少数热门专业进行科学论证不够,存在同类专业重复设臵的现象。
目前,学校的课程体系是参照复旦大学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与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培养目标不完全适应,“多课程,少课时,小学分”的课程设臵原则与宽口径,厚基础的专业设臵原则不完全适应。课程体系中专业核心课程划分不明确,必修课过多,选修课不足,而 7 且选修的范围小,往往局限于专业范围,跨学科、跨专业、跨系、跨年级的选修课少。实验课设臵跟不上时代需要,实践性课程不足,创造性实验少,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弱。
7、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够
由于我校是由四个校区合并组建而成,规模较大。多校区运行, 使管理工作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如何创新多校区的有效管理模式,优化教育资源配备,发挥最大办学效益,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管理部门服务意识不够,管理模式需要创新,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考核、培训、激励和问责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自2008年起全面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取得了一定管理成效,但在目标体系、目标实施、目标考核、奖惩办法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校还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财政拨款缺口较大、瑞昌附中移交地方及债务风险问题,严重制约着学校发展。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问题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领导班子主观方面的。从客观上讲,有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的因素,也有地方高校办学资源相对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从主观上讲,学校领导班子在思想认识、精神状态、管理水平、工作作风和党性修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影响着学校科学发展。下面就学校领导班子的主观原因作简要分析。
1、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够全面深入
班子成员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学习理解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对高校究竟如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思想认识上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渐进过程。从总体上说,学校领导班子集中时间精力坐下来研究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实践,做得还不够。
2、思想解放程度不够
在办学过程中,坚持解放思想不够,对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严峻挑 8 战认识不足,在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促进科学发展方面做得还不够。从总体上说,学校领导班子在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运用解放思想这个法宝不够。
3、工作创新力度不够
班子成员对推进学校改革创新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认识有待深化,尤其是当改革遇到障碍和问题时,推出改革措施的力度还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科学发展的动力。
4、密切联系群众还不够
班子成员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师生员工办学,但离师生员工的希望和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工作中求真务实的作风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对策
学校领导班子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推进学校科学发展、解决突出问题的思路,确定并落实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办好事。
(一)进一步凝炼办学特色和优势,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当前,就我校的改革发展而言,关键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学校全面发展与强化特色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在继续强化得到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充分肯定的两大特色的同时,一方面要通过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形成学科优势和学术氛围,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校园文化,在整体上提升学校的学术品位和办学实力,为强化办学特色搭建高水平的支撑平台;另一方面,全校上下要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理念,以高水平的学科、科研基地和师资队伍为依托,不断强化我校的学科特色,真正形成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有力促进学校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进一步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明确培养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的培养目标是“综合素质 9 高的应用型人才”,这也就意味着在突出“应用”特征的同时, 还应突出“高素质”特征。在知识方面,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 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实践经验;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还需要有过硬的应用性知识和一定的科学、人文知识。在能力方面,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操作实践能力, 还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素质方面,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还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养(如学生个人的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等)
2、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培养供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地方的行业协会及企业的联系,实行校企联合办学,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各类应用型人才。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专业设臵与人员培养计划,制订培养目标和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商定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校企互派人员担任师资、辅导员,共同培养,共同管理。
3、推行学分制、主辅修制等教学管理改革,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基础上,要着眼于一专多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即由专才向通才的方向发展,使专才向一专多能复合人才和交叉型、渗透型人才方向转变,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要通过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第二专业”、“双专业”等教学管理模式与措施,进行课程模块的多样化组合和优化配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4、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着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切实加强和强化学生的应用实践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包括创造、创新素质、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与整体能力。一是减少理论课(包括公共课)的教学时数,增大专业实践性教学课时的比重;二是把实践课从原来的课程体系中独立出来,实行直接到工厂、生产车间、工作场地进行现场教学,借以培养学生的动手 10 操作的实际能力;三是改革传统的单纯理论考试和试卷笔试的考核方法,对专业课除必要的理论考试外,要增大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考核的比重与比例,逐步把考试、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考核上来,使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方式与办学模式,形成鲜明特色与强大优势。
5、大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创造型”、“创新型”人才。要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的课外实践活动,大力开展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小制作、小创新、小发明、小作品、小论文”等竞赛活动,让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增长才干,磨炼本领,培养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激发与调动学生创造发明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制作)的指导,引导他们面向生产第一线发现问题,寻找课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6、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有计划有组织地抽调部分教师去厂矿、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同时有计划地从厂矿、企业聘请一些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基础的工程师、工艺师充实到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来,努力使我校“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早见成效。
(三)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切实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1、树立正确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引进、有利于教师潜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臵、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的师资管理模式、机制和方法。二是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大师资培养力度,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造就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三是坚持多渠道师资培养方式,鼓励教师去国内一流大学进修、出国进修、参加国际会议;积极探索“弹性用人机制”,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校际间的师资培养合作关系,促进师资队伍又好又快发展。
2、处理好人才引进与稳定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大对关系到学校发展的 11 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建设急需的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力度,力争到2010年底,学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200人。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学校中青年老师的培养力度,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着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教学和科研师资队伍。
3、针对性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对于助教层次教师,以培养教学科研能力和授课技能为主,加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教学能力培训和学历教育,坚持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开展各类教学竞赛活动,着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对于讲师层次中青年教师,以拓宽、加深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目标,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双语教学培训、专业研讨、国内访学和学历教育。对于副教授、教授层次的教师,以培养选拔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目标,大力开展专业研讨、国内国外访学、校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
4、探索对教师实行分类管理。探索将教师的岗位划分为教学科研并重、研究为主、教学为主等不同类型,分别实行绩效考评办法,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上层次、上水平。
(四)进一步推进“山江湖”学科建设工程,加快重点学科建设进程
1、以推进“山江湖”学科建设工程为重点,合理规划学科建设。从学校办学历史和现实出发,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围绕地方优势资源“山江湖”,重点建设相关学科,使部分学科快速成长,突飞猛进,促进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形成,并充分发挥其辐射效应,带动相关学科的进步,达到“以点带面,纲举目张”的效果。
2、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建设。在学校增设特聘一级教授和特聘二级教授岗位,实行特岗评聘及考核办法,引入竞争机制和年终考核机制,实施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不断完善以更新和拓展教师知识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师资培训体系与制度,加强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形成学术合力,促进学术梯队建设,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不断提高联合攻关和承担国家及地区关键领域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
3、实现资源共享,构筑创新平台。整合、优化资源配臵,着力建设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以增强学校原始性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目标,与地方经济社会经济发展相衔接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着力建设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为目标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促进学科优化与交叉,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提高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水平。
(五)进一步对接地方项目建设,切实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
1、加大适用型人才培养力度,确保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人才资源。要切实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为己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全面素质,同时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优秀毕业生面向地方和基层就业,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去。
2、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与地方广泛开展的产学研合作。要进一步聚焦九江地区发展战略,围绕地方和行业需求,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主动服务社会。在重大产业发展和创新基地建设中,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强学校与地方、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加大产学研联盟对地区发展的贡献度。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九江城市发展主题,进一步整合学校优势资源,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领先地位的科研项目,孕育核心技术,打造学校品牌。
3、提高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原动力”。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不断加强基础研究,着力强化应用研究,瞄准原始科技创新和自主科技创新,通过实施一批原创性科学研究的项目,努力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创新成果,带动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地方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和个性区域经济体系的形成。
4、充分发挥智力资源优势,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有效利用学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 围绕地方区域经济发 13 展、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城市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课题和难题, 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应用研究, 积极为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开展各类咨询服务, 提供系统的、合理的、可行的解决方案,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战略决策的知识库和智囊团。
(六)进一步规划专业布局和课程设置,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
1、合理安排专业布局。一是要根据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学校的办学思路,不断调整自己的办学结构, 适当保留少数长线专业创办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 减少、甚至停办不能适应新形势需求的专业, 减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重视社会效益, 做到规模和效益和谐发展, 使学校持续稳步地发展。二是专业设臵尽量与自己院校的专业特色相一致,优先考虑同已有强势学科相近或联系密切的专业,加强专业的集约性,增强学校内部专业学科之间的相互支撑,形成重点学科与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平台。三是专业设臵朝综合化方向发展, 将部分相近、过于细化的几个专业组合新专业, 从而拓宽专业的覆盖面,专业设臵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2、科学规划课程设臵。一是树立清晰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目标。以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教育为基础,以“两课”为主渠道,提高学生对现存社会政治制度的认知,优化政治心理。加强基本的、发展的、普遍的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在本科教育的公共基础课中,加强文、史、哲、艺术等人文课程,构建合理的通识教育结构,有效促进课程渗透融合,学科文理交叉。三是科学整合课程,课程设臵综合化。通过课程改革,将新的内容和要求与原有的课程相整合,增加综合性课程,打破学科间界限,重视学科间联系,重组相近学科,创立跨学科和边缘学科课程,强调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求解、设计和综合能力。四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臵弹性化。变严格的专业教学计划为引导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变学年制为学分制,减少必修学分,增大选修课学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构建充实、富有 14 个性、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五是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要吐故纳新,不断淘汰部分教学内容,引进新的教学内容。
(七)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
1、继续实施目标管理,健全考核实施办法。总结2008年学校推行目标管理的经验,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目标,做到突出重点,制定核心指标;兼顾全面,制定基本指标;展现特色,制定个性指标。二是力求目标考核公平公正。考核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真正反映各单位的实际工作状态和业绩。
2、继续深化校院领导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校院系的责、权、利关系,学校实行“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领导体制,二级学院实行“集体领导、院长负责、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简政放权,进一步激发二级学院的活力,使各二级学院真正成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主体。
3、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坚持“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廉洁奉公、依法治校”,进一步加强校、院教代会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教职工参与校、院民主管理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凝聚人心,共同为建设高水平地方本科院校出力献策。
4、加强管理促进保障工作。努力探索增收节支、开源节流的新渠道、新办法,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稳步推行财务预算改革,切实提高财务保障能力。加强审计工作,进一步规范经济活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厉行节约,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加快后勤改革步伐,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关注民生,进一步改善教职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5、争取省市支持,理顺学校管理体制。学校要下大力气,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努力解决制约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债务风险、瑞昌附中移交地方管理、教师财政拨款及学校管理体制等问题,力争在学校划归省属省管方面有重大突破。
四、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升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
根据党的十七大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的要求,提高认识,创新机制,落实措施,高度重视校级领导班子建设,以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开拓进取,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建设与时俱进的领导班子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领导班子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推进理论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定期举办有关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讲座,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学校发展战略研讨会、专题研讨会、务虚会等,进一步增强战略思维、世界眼光。领导班子成员每年结合工作实际,撰写理论学习文章,纳入述职的考核内容。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定期为干部和师生员工学习辅导报告的制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理论水平和与时俱进的能力。
2.完善民主集中制,努力建设团结高效的领导班子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执行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等议事决策规则;坚持党政主要领导定期找班子成员谈心制度,坚持和完善学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召开九江学院首届党代会,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拓宽信息沟通渠道,坚持校情通报制度,建立舆情收集、分析系统。坚持和完善学校“三重一大”制度,不断提高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的决策水平,并保证实施效果,提高执行力。
3.加强调查研究,努力建设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
学校领导班子要加强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经常主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声音,征求师生意见,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谋划学校科学发展大计。坚持先调研后决策、先酝酿后上会、先立章后办事、先试点后推广、先缓解后解决的工作程序,认真解决学校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能力。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运用,着眼于对学校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要结合学校具体工作,选定一个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调研专题,在校内外开展调查研究,写出调研报告,并将班子成员开展调查研究情况纳入考核内容。
4.加强能力建设,努力建设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
按照高校领导要成为政治家和教育家的要求,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现代大学办学规律,把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加强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和交流,实施领导干部能力提升计划。明确工作职责,探索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要完善考核、群众评议制度,促进领导干部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要营造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切实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5.加强民主监督,努力建设勤政廉洁的领导班子
坚持“重在预防、重在治本”的理念,积极推进“阳光工程”建设,努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通过建立责任制、考核制、民主测评、重大事项申报、经济责任审计、预算外资金管理、建立廉政档案等制度以及开展警示教育等活动,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经济活动的监督,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促进勤政廉洁良好风气的形成。建立完善师生员工对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监督和评议制度。坚持从自身做起,牢记“两个务必”,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贯彻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既要抓好分管的业务工作,又要抓好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
五、坚持为师生办实事,努力促进学校和谐发展近期,重点办好12件实事:
1.兴建逸夫图书馆,改造实训大楼,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以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2.加大高学历师资引进力度,大力引进博士,力争在两年内博士学位 17 教师达200人;完善机制体制,加强拔尖人才的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力度。
3.资助青年教师“建功立业”,评选优秀主讲教师,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
4.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化解学校债务风险,理顺瑞昌附中管理体制,解决部分教师财政工资问题。盘活校区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5.采取有力措施,拓展有效渠道,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帮助和指导工作。
6、争取各种社会支持,加大对贫困学生扶持力度。进一步做好勤工俭学工作,坚持干部、教师与贫困学生“结对子”帮扶制度;加强与上级资助中心的联系,争取更大的资助额度;加强民间正规合法慈善机构联系,使更多的贫困学生得到资助;加大对学生心理咨询干预力度,保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7.进一步完善校内分配制度,尽可能地提高退休职工的福利标准和低收入群体的津贴标准。今年离退休职工福利每人新增500元;低收入工人每人每月增加津贴30-50元。
8.定期组织开展教职工体检工作,推进学生医疗保险机制改革,进一步做好关心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工作。
9.加强后勤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食堂标准化建设,增强后勤服务能力,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10.改善教职工居住条件,动工兴建教职工商住楼,改造主校区24栋和红楼供电设施、浔东校区发电设施。
11.完善新区环境建设,增加各校区职工健身设施和场所,统筹协调好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以满足师生员工文化体育生活的需要。
12.充分利用丰富的校友资源,发挥九江学院校友联谊会作用,进一步争取校友和社会的支持,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九江学院校风建设年
九江学院“校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校风是校园之魂、立校之本,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优良的校风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学校品位和格调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事关学校的发展,事关学校的前途和命运,事关学校能不能在较短时间内缩短与著名大学的距离,事关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地方本科院校”目标的实现。在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学校决定2009年为“校风建设年”,大力加强校风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十分必要。校风包括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管理服务人员的作风。为全面、扎实、有效地开展“校风建设年”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结合全省“机关效能年”活动和全省教育系统“创新发展年”活动,积极开展“校风建设年”活动,着力解决校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确保教风、学风、作风有明显好转,形成严谨敬业、修德育人的良好教风,勤奋好学、求真创新的良好学风,高效务实、优质服务的良好作风,实现“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关爱同学、潜心读书”的优 1 良风气。
二、活动主要内容
(一)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全面推进教风建设。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严谨治学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前提,严格执教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切实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岗位意识、敬业精神、治学态度,促进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严格执教良好风气的形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考核,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聘、评优等结合起来。严格考核管理,确保课堂教学保质保量。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坚决杜绝不备课进课堂、不抓课堂纪律和上课马虎了事等现象,严肃处理教学事故。建立和完善教学激励机制,完善对教学名师、教学骨干、优秀教学群体的表彰和奖励制度。
(二)以养成学生良好习惯为重点,全面推进学风建设。一是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养成惜时勤学的良好习惯。二是要强化学生日常管理,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严格课堂纪律,严格考勤,严格考试纪律,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三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学风建设为主线,组织学生 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营造浓郁的文化与学术氛围。四是要完善学风建设激励机制,健全评奖评优制度,树立学习典型。组织好“叔子爱莲奖学金”评选办法的制订、讨论和宣传工作。
(三)以提高管理服务质量为重点,全面推进作风建设。结合全省的“机关效能年”活动,机关职能部门、教辅单位、后勤集团和各二级学院科室,要在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切实增强本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在“校风建设年”活动中切实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加强建立和完善优质高效的长效管理与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失职追究制等相关制度,以制度保障服务效率的提高。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监督机制,确保机关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有明显提高,服务态度明显好转,师生的服务满意度有明显提升,创建务实、开拓、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机关。
(四)以形式多样活动为主要载体,积极推进校风建设。要精心组织好“濂溪讲坛”的校风建设系列讲座和在同济大学挂职学习回来同志的“同济回来话校风”系列报告会。围绕“校风建设年”活动,在教风建设中要大力开展课堂教学观摩、课堂教学比赛、教案评比等活动;在学 风建设中要大力开展守纪律、比阅读、赛学风活动,举办各种层面的读书报告会;在作风建设中要大力开展比服务态度、比服务水平、比服务效能活动。要在全校师生员工中组织开展以校风建设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文体比赛和“我为校风建设献计策”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活动,不断推动校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
三、工作方法与步骤
开展“校风建设年”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一)宣传动员阶段(2009年3月中旬-3月底),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制定实施意见。各二级学院、各部门、各班级要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研究制订切合实际的活动实施意见,报学校“校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并组织实施。
2、搞好层层动员。学校召开“校风建设年”动员大会,部署、安排学校“校风建设年”活动。各二级学院、各部门、各班级要及时召开动员会,并认真组织学习校领导在学校2009年工作会议和学校开展“校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和学校《九江学院加强“校风建设年”实施方案》、《九江学院加强学风建设实施细则》、《九江学院加强教风建设实施细则》和《九江学院加强作风建设实施细则》。通过学习动员,全校师生员工要切实增强搞好“校风 建设年”活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投身于校风建设的各项活动。
3、开展校风建设大讨论。各二级学院、各部门、各班级要按照学校“校风建设年”活动内容和要求,结合本学院、本部门、本班级的实际,积极开展“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关爱同学、潜心学习”优良风气大讨论。通过讨论,明确校风建设方向。
(二)查找问题阶段(2009年4月),要着重查找教风、学风、作风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查找问题。各二级学院、各部门、各班级要召开座谈会,仔细分析学校的校风现状,密切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查摆教风、学风、作风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切实做到实事求是找问题,不马虎、不遮盖。
2、分析原因。各二级学院、各部门、各班级在查找教风、学风、作风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要认真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形成分析材料,为整改工作作好必要的准备。
(三)整改提高阶段(2009年5月—12月上旬),有效解决教风、学风、作风中存在的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制定整改措施。各二级学院、各部门、各班级要针对各自在教风、作风、学风方面查找出的问题,研究、制订整改措施,明确整改重点,落实整改责任。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确保“校风建设年”活动取得明显效果。
2、落实整改要求。要按照制订的方案一项一项落实整改措施,以整改的实效,来检验“校风建设年”活动的成效。要通过整改,建立和完善教风建设、学风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3、通报整改情况。各二级学院、各部门、各班级要对那些具备条件、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明确时间,尽快解决;对那些能解决但涉及学校多个部门的问题,要集中精力,协调、研究解决。校“校风建设年”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定期通报二级学院、职能部门、班级的整改情况。
4、组织成效测评。为检验“校风建设年”活动的成效,与学校年终目标管理考核相结合,学校“校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将组织开展“满意度”测评,组织学生代表对教风建设成效进行测评,组织教务处、学生处、图书馆和二级学院教务与学生工作干部对学风建设成效进行测评,组织教师、学生代表对作风建设成效进行测评。对整改效果不好的,要重新进行整改。
5、搞好总结提高。要认真总结“校风建设年”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立健全校 风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各二级学院、各部门、各班级要对“校风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向校“校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书面总结报告。要认真做好教风建设“优胜杯”、学风建设“优胜杯”、作风建设“优胜杯”竞赛评比和“十大师德师风标兵”、“十大勤奋学习标兵”、“十大优质服务标兵” 评选工作。学校将召开“校风建设年”活动总结大会,交流经验,表彰先进。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及责任
各二级学院、各部门、各班级要把开展“校风建设年”活动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举措,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安排,认真实施,确保成效。学校成立校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陈绵水、甘筱青同志任组长,欧阳毛荣、熊才水、石荣国、李炎生、吴桃娥、欧阳春同志任副组长,党办校办、教务处、学生处、组织人事部、纪委(监审室)、宣传部、工会、团委、图书馆、实验中心、后勤集团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二级学院党政主要领导为成员。下设立校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办校办,负责“校风建设年”活动的日常工作,石荣国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刘 遵海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分管领导牵头,教务处负责制订并组织实施《九江学院加强教风建设实施细则》、学生处负责制订并组织实施《九江学院加强学风建设实施细则》、组织人事部、机关党委、后勤党委负责制订并组织实施《九江学院加强作风建设实施细则》。各二级学院、各部门、各班级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学校“校风建设年”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二)切实加强分类指导
要把分类指导原则贯穿于“校风建设年”活动的全过程。根据教风、学风、作风的不同特点,确定各自的重点活动内容和重点解决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增强“校风建设年”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创新,各单位、各部门、各班级要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教风、学风、作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机制,注重创新的工作经验,形成自身的工作特色。
(三)加强督导工作
要加强对“校风建设年”活动的督导。各二级学院、各部门、开展“校风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要于2009年3月底前报校“校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各个阶段的工作安排,着重督查各二级学院、各部门“校风建设年”活动的工作进展、工作质量等情况,及时掌握 情况,注重典型示范,定期通报校风建设活动动态和督查结果,确保“校风建设年”活动各阶段工作扎实推进。
(四)大力营造舆论氛围
要充分运用校园网、校报、校内电视与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舆论阵地,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大力宣传开展“校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意义,积极宣传“校风建设年”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及时宣传“校风建设年”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实际成效,努力形成人人关注校风建设、人人参与校风建设、人人为校风建设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全校师生员工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投身到校风建设中来,扎实推进“校风建设年”各项活动,努力促进九江学院优良校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