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县级党校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县级党校队伍建设的思考
建瓯市委党校 林缵平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颁布,在党校建设和发展史上是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党校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条例》指出,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党校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笔者在党校工作多年对此颇有感受,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党校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首先必须有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其次是必须具有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人才队伍;第三是要有能让这些设施、设备和教学科研人员实现效能最优化的管理体制和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人的因素包括人的数量、基本素质、知识水平以及理想信念、精神状况、工作态度。这是决定一所党校存在发展,和发挥多大作用的决定性因素。
一、党校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
党校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人才的选用、人才的教育培养和人尽其才的使用。也就是选人、继续教育、科学用人这三个方面。
选人是党校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党校队伍建设的前提。选人也就是调什么样的人进党校工作,尤其是选什么样的人任党校的专职教师。根据中央关于党校工作的文件精神,党校的教研人员要从实际工作岗位上选拔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又有理论素养,能够适应党校教学科研的党员领导干部中选调,这是党校选人用人的一条重要标准,是选拔高素质党校教职工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选出高素质的党校教师队伍。
人才的教育培养是党校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知识有更新的周期,知识、经验等都有与之相应的内外部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先进科研手段的出现和应用,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与之相应的内外部条件的变化速度也越来越快。如何让党校现有的人才队伍适应这种新形势,真正发挥其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搞好继续教育提高党校现有教职工的素质,加快其知识更新是极为重要的。
科学用人。及时合理调整党校现有人员的工作岗位,让其心情舒畅地发挥最大的作用,是实现人尽其才的主要方法之一。
二、当前县级党校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选人难。确切地说是选择适合党校工作的人进党校很难。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考核干部的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标准就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本领,是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发展的质量。党校需要的人才一般同时也是经济建设主战场需要的人才。而且党校需要的人才往往是经济建设主战场最拔尖的人才。党委和政府不愿意将这样能直接创造政绩的人才调到起效慢的党校去。况且对于当事人本身也由于现行的干部管理体制和党校的人事管理体制的原因不愿意调入党校工作。例如,在职称的评聘方面。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教龄是申报党校教师职称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从事实际工作岗位的年限不能计入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这就造成具有实践工作资历和经验的党校教师在职称评聘时与从校门到校门的人相比处于劣势。县级党校教师,参照中小学教师的待遇,退休时教龄满30年可以享受100%工资的退休金待遇,而有实践工作岗位经历的人调进党校,即使长期安心在党校工作,到退休时教龄也难以达到30年。再者,党校教师的非公务员身份,也让已经取得公务员身份的适合担任党校教师的领导干部望而却步。人们甚至用“出生入死”来概括党校与机关的差别。因而党校所选拔的人除了条件高,还要有牺牲精神耐得住寂寞的人。
二是县级党校教师接受高层次的进修培训难。党校师资队伍的培训,没有统一、规范的培训要求,没有正常的渠道,没有相应的经费保障。长期处于一种随心所欲、各行其是的状态。县级党校经费普遍紧张,所以在发展思路和现实工作中,往往侧重于把有限的资金用于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上面,对于教师的进修培训则是可有可无。没有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有的党校经费宽裕了就送几个教师出去培训。有的经费紧张就不安排培训。上哪里培训也是各行其是自找门路,找到哪里就是哪里。基本上无法考虑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知识结构的需要。
三是激励机制亟待完善。队伍建设其实就是做好人的工作,用事业吸引人,让待遇留住人,激励机制无疑是很重要的。然而本轮工资改革的结果使得多年来改革探索形成的激励机制基本失效。根据有关文件,党校是参照公务员性质的事业单位。具体到人则规定,长期从事党务工作和行政管理的人员可以参照公务员,党校教师按照教师工改。实际的情况是,有的党校编制多实有员工人数少,加上教师担心非参公的身份可能带来的不利,形成全员参公。有的党校虽然没有全员参公,只要有名额教师也是尽可能参公,只有少数职称高的教师没有参公。有的党校则实行“一校两制”,按照教师工改的党校教师已经明显地感受到非参公的身份歧视。这样一来,参公的党校教师上不上课一个样,教学效果好差一个样,有没有科研成果一个样。拿职称工资的教师由于职称到顶了,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开展教研和科研的压力和动力也没有了。只是凭良心做事。作为激励机制,精神奖励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中小学教师每2——3年从国家级、省、地、县、局、校各级就进行一次评优,优秀教师在获得精神奖励的同时还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而党校国家级、省级的评优活动几十年难得一次。
四是人员岗位调整难。在党校要让每一个人都在合适的岗位工作是很难的事,进难、出难、调岗也难,这是党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实行了参公与非参公壁垒森严的界限的“一校两制”之后,更是难上加难了。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首先是一方面党委要转变观念,克服短视,放眼长远,要不惜把最优秀的人才选调入党校,并为他们创造最优的工作学习条件。例如,设置科级、处级教师岗位;完善党校教师职称评审、退休待遇等相关政策;如可以把实践工作岗位的工龄按一定的比例折抵教龄与实际党校教龄合并计算。为了鼓励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安心党校长期工作,可以规定只要工龄满30年其中党校教龄达到15或20年的也可以享受100%工资的退休金待遇等鼓励措施。另一方面,每一个党员尤其是适合担任党校教师的优秀领导干部要把党的事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听从党的召唤,服从组织安排,为党的理论研究和教育事业,为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其次,建立教师进修培训制度。对教师的进修培训、参观考察、学术交流等所需的经费财政部门应该以专项经费的形式列入党校的年度预算予以保障。上级党校应该加强对县级党校支持和指导,对不同职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进修培训列入自己的教学计划统一规划安排。第三,个人以为“一校两制”的体制下,两种不同身份的人在一起,有时难免出现不能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事。建议启动县级党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县级党校也应该设立正高级教师职称,并以职称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适合县级党校队伍建设特点的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办法。
第四,“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是《条例》对加强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各地党校在选聘兼职教师方面做法各异随意性大,建议上级党校对兼职教师条件,选聘办法等提出统一的指导性意见。
第二篇:加强党校队伍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加强党校队伍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学习《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发〔2008〕13号)第七章44条至49条文件精神和重庆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09〕9号)文件精神,实现区域性综合党校的奋斗目标,结合渝北实际,切实加强党校队伍建设,深感意义重大,不可仅限于理论层面的探讨,而应具体到操作层面上加以深化落实。
一、充分认识党校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党校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党校承担着历史性的重任。
(一)加强党校队伍建设是适应“主阵地、主渠道”的需要。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和主力军,要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必须首先加强队伍建设,这既是新时期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党校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内在要求。
党校是传播思想的净土,是武装理论的圣地,是科学研究的殿堂,是培养干部的熔炉。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至关重要,而由什么样的人去培养更为重要。党校姓„党‟的校魂,实事求是的校训,要求党校必须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使党校始终处在党的领导之下,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以科学发展为目标,认真研究新情况,切实解决新问题,不断总结新经验,使党校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因此,推进党校事业科学发展,就必须加强党校队伍建设,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大力加强学风、文风、教风、校风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人才保证。
(二)加强党校队伍建设是落实“两大”培训任务的需要。党校承担着“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重大任务。要完成好这一历史重任,不断完善教学新布局,建设好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充分适应世界转折和中国新发展的包含“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四个方面的教育课程,拓展教学新内容,努力实现以素质教育培训为主到能力和素质教育培训相结合的转变,大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综合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为加强党的建设奠定组织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干部资源,而这一切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党校工作者队伍作保证。
(三)加强党校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或科研水平的需要。党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培训效果是党校教学永恒的主题,是主阵地、主渠道的具体体现。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大对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力度,为提高教学水平服务,为党委决策服务,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是科研立校、有所作为、出成果、出人才的重要举措。教学科研工作离不开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高低,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难以有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和有影响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四)加强党校队伍建设,是发挥和完善党校功能作用的需要。在党校培训教育中,党校工作者处于主导性地位,是决定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党校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深化培训内容或培训方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要求相比,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和质量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如:党校教师和学员之间存在“一大一小”问题,“一大”是指教师和学员之间实践经验和实际处理实务的能力进一步拉大。“一小”是指教师与学员之间在学历学位和知识方面的差距已经进一步缩小;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两张皮”现象,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教学更应立足科研,以科研为基础,实现“教”、“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目前实际存在的教学和科研割裂对立、教学方法照本宣科、为科研而科研的“纯科研”倾向,导致了实际存在较为严重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情况等。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党校队伍建设重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党校队伍建设。
二、加强党校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以创建“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洁”的班子为目标,切实加强了班子的思想、作风、制度和能力建设。全区各级党委要从党的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按照“忠诚、敏感、敬业”的要求,选好配强镇、街道、区直属中学和企业党校领导班子特别是常务副校长。要坚持党校工作特殊需要的德才标准,把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忠诚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优秀干部选拔充实到党校领导班子中。党校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体制,校务委员由同级党委任命。党校校长一般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按同级党委部门正职领导干部选配并作为同级党委委员提名人选,有条件的地方可兼任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副校长(含专职校务委员)按同级党委部门副职领导干部选配。对于优秀的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根据其工作表现和能力,要突破限制予以培养使用。
根据党校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和对人才需求的高层次性,党校教研人员参评教授职称或晋升处级非领导职务,不受人员职数的限制。
(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区内各、街道、区直属中学和企业党校要按照用好现有人才、造就拔尖人才、培养后备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原则,加大对党校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力度,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学科研和服务管理人才队伍。
一流的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形成党校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的关键。
一要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完善专职教师师资结构和学科结构,解决目前师资不足、学科不全、骨干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无暇从事调查研究的问题。区委组织人事部门要为党校引进优秀人才和急需人才开设绿色通道,积极引进有志于党校教育事业的专家学者、优秀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知名高校毕业生充实党校人才队伍;人才引进要把重点放在创造条件引进若干名博士、硕士和学科带头人等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上;引进的教师必须是学科需要且是优秀的人才;要加强对拟引进人才的考察,确保引进人员的质量;要继续严格控制行政后勤人员的数量,使教研人员与行政后勤人员的比例趋向合理。
二要切实加强教师培训力度,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在职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培训方式的能力。区委组织人事部门要将党校教师进修培训学习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专职教师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由区财政提供专项经费,每年安排1-2名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提高党校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每年选送3-5名党校教学科研骨干到中央党校、市委党校或高校进修培训,做访问学者;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并给予经费保障;要为教师出国(境)培训考察或参加学术交流创造条件;要重点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同时注意发挥中老年教师的经验优势和传帮带作用,实现老、中、青三结合。
三要强化名师培育力度,要积极引导教师走“科研型”和“学者型”道路,实施创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活动计划。开展研究式教学,并把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专题课教学内容,以指导学员工作实践;由区委组织,每年评比一次渝北党校名师,享受中小学教师的区级名师待遇。特别是要抓紧培养有潜力的优秀年轻人才,不断充实壮大后备梯队,增强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是加强挂职锻炼领域,加大交流力度,探索党校教师干部与党政机关干部“双向流动”的机制。区委组织部每年安排1-2名党校中青年教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到党委、政府综合部门及基层挂职锻炼,丰富实践经验;区委要把党校干部流动纳入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统筹安排,加大党校与其他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交流力度,注重从党政部门选拔优秀干部到党校任职,注重把党校的优秀中青年干部选派到党政部门、改革发展一线任职,增强党校干部队伍的活力。
五要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党校教育培训师资库,实现资源共享。按照专兼结合原则,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党校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在提高党校办学层次和教研水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念,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社会丰富的人才资源,弥补党校师资力量的不足。一是要巩固和完善已建立的以市委党校、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为主的紧密型的兼职教授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兼职教授的作用;二是让一些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深理论功底而又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不断进入到党校兼职教授的行列中来,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定期到党校讲课制度。
六要进一步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研人员的积极性。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落实《学科带头人选拔和管理实施细则》,评出首届学科带头人,并将这项工作持续、规范地进行下去;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考核奖励条例》,加大科研成果奖励的力度;要进一步推出吸引高层次人才、培养拔尖人才和留住优秀人才的举措,培养和造就若干名在市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给新引进教师在教学安排、学习培训、课题调研上,多提供锻炼机会,用“压担子”的培养方法,快速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
七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对教师的管理。对教师的管理要充分考虑其职业的特殊性。既要对教师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要尊重、关心和爱护教师,做到科学、民主管理;教师课堂讲课,既要严守政治纪律,坚持原则的严肃性,又要解放思想,保持理论的鲜活性;既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对教师进行激励和约束,坚持和完善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考核,并与津贴、奖励、晋级晋职等挂钩,使之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又要尊重教学科研工作本身的规律,尊重教研人员精神劳动的特点和学术个性,充分发挥教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保证教研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同时要为教研人员创造宽松的搞学术的环境,营造创新求索、宽容大气的学术氛围。要努力改善党校工作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其待遇,增强党校的吸引力、凝聚力,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八)加强行政后勤队伍的建设。行政和后勤管理队伍是党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加强这两支队伍的建设,是做好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水平的重要保证。要加强对行政后勤人员的培训教育,改善结构、提高素质,增强管理能力,提高业务水平。适时组织行政后勤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开阔眼界。在党校队伍建设中,要树立“大队伍”的观念,教师、行政和后勤三支队伍的建设、管理、待遇要相互协调,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加强行政管理,增强后勤服务保障功能,行政后勤部门要牢固树立服从于、服务于教学中心的指导思想,落实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学员教师服务、为党校发展服务的宗旨,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积极做好党校搬迁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增进教研、行政、后勤人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团结。创造机会开展交流活动,以增进理解,融洽感情,扩大共识,齐心协力搞好党校工作。
(九)配强学员管理干部。党校设专职组织员担任班主任,负责学员管理工作。专职组织员由相应级别的干部担任。要选配政治素质高、党性原则强、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丰富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同志担任学员管理干部。要改进教学管理,积极试行并逐步推广教学管理项目制。要把培训过程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和完整的项目,打破教学管理部门与教研部门之间以及各教研部门之间的限制,针对特定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抽调专门人员,组成项目小组,从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到相关课程的设计和教师的选聘,再到教学方式方法的设定、教学效果的检测和反馈,等等,都要做全程的总体设计,实现“一条龙”组织、管理和服务。每年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组织评选管理名师活动,对敢于管理、认真负责、学员公信度高的班主任进行表彰嘉奖。
三、加强管理,建立优化队伍结构的长效机制
(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新的管理运行模式,建立和完善组织人事管理制度,形成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党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实行分类管理。按照对党校工作人员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对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范围的党务工作者和行政管理人员,参照公务员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对其他人员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三)建立评聘机制。根据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原则,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凡符合相应职称条件的党校教师,区职改部门在指标分配上要予以保证。
(四)保障教师待遇。党校属于特殊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既有从事教学或管理的参公人员,又有从事教学的专业教师,还有从事管理的兼职教师。对于从事教学或管理的专兼职教师除了享受公务员的相关待遇外,根据党校教育的特殊性,应该享受科研课题等相关费用。对于走专业技术系列的专业教师,应严格执行“党校教师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教师的各种待遇”的规定,确保党校教师在“事业人员津补贴、中小学教师提高10%的岗位和薪级工资以及满30年教龄在退休后享受100%退休工资”等各方面真正享受同等待遇。
第三篇:加强党校队伍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加强党校队伍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学习《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发〔2008〕13号)第七章44条至49条文件精神和重庆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09〕9号)文件精神,实现区域性综合党校的奋斗目标,结合渝北实际,切实加强党校队伍建设,深感意义重大,不可仅限于理论层面的探讨,而应具体到操作层面上加以深化落实。
一、充分认识党校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党校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党校承担着历史性的重任。
(一)加强党校队伍建设是适应“主阵地、主渠道”的需要。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和主力军,要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必须首先加强队伍建设,这既是新时期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党校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内在要求。
党校是传播思想的净土,是武装理论的圣地,是科学研究的殿堂,是培养干部的熔炉。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至关重要,而由什么样的人去培养更为重要。党校姓„党‟的校魂,实事求是的校训,要求党校必须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使党校始终处在党的领导之下,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以科学发展为目标,认真研究新情况,切实解决新问题,不断总结新经验,使党校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因此,推进党校事业科学发展,就必须加强党校队伍建设,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大力加强学风、文风、教风、校风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人才保证。
(二)加强党校队伍建设是落实“两大”培训任务的需要。党校承担着“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重大任务。要完成好这一历史重任,不断完善教学新布局,建设好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充分适应世界转折和中国新发展的包含“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四个方面的教育课程,拓展教学新内容,努力实现以素质教育培训为主到能力和素质教育培训相结合的转变,大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综合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为加强党的建设奠定组织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干部资源,而这一切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党校工作者队伍作保证。
(三)加强党校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或科研水平的需要。党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培训效果是党校教学永恒的主题,是主阵地、主渠道的具体体现。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大对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力度,为提高教学水平服务,为党委决策服务,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是科研立校、有所作为、出成果、出人才的重要举措。教学科研工作离不开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高低,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难以有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和有影响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四)加强党校队伍建设,是发挥和完善党校功能作用的需要。在党校培训教育中,党校工作者处于主导性地位,是决定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党校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深化培训内容或培训方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要求相比,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和质量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如:党校教师和学员之间存在“一大一小”问题,“一大”是指教师和学员之间实践经验和实际处理实务的能力进一步拉大。“一小”是指教师与学员之间在学历学位和知识方面的差距已经进一步缩小;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两张皮”现象,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教学更应立足科研,以科研为基础,实现“教”、“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目前实际存在的教学和科研割裂对立、教学方法照本宣科、为科研而科研的“纯科研”倾向,导致了实际存在较为严重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情况等。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党校队伍建设重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党校队伍建设。
二、加强党校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以创建“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洁”的班子为目标,切实加强了班子的思想、作风、制度和能力建设。全区各级党委要从党的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按照“忠诚、敏感、敬业”的要求,选好配强镇、街道、区直属中学和企业党校领导班子特别是常务副校长。要坚持党校工作特殊需要的德才标准,把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忠诚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优秀干部选拔充实到党校领导班子中。党校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体制,校务委员由同级党委任命。党校校长一般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按同级党委部门正职领导干部选配并作为同级党委委员提名人选,有条件的地方可兼任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副校长(含专职校务委员)按同级党委部门副职领导干部选配。对于优秀的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根据其工作表现和能力,要突破限制予以培养使用。
根据党校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和对人才需求的高层次性,党校教研人员参评教授职称或晋升处级非领导职务,不受人员职数的限制。
(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区内各、街道、区直属中学和企业党校要按照用好现有人才、造就拔尖人才、培养后备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原则,加大对党校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力度,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学科研和服务管理人才队伍。
一流的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形成党校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的关键。
一要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完善专职教师师资结构和学科结构,解决目前师资不足、学科不全、骨干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无暇从事调查研究的问题。区委组织人事部门要为党校引进优秀人才和急需人才开设绿色通道,积极引进有志于党校教育事业的专家学者、优秀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知名高校毕业生充实党校人才队伍;人才引进要把重点放在创造条件引进若干名博士、硕士和学科带头人等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上;引进的教师必须是学科需要且是优秀的人才;要加强对拟引进人才的考察,确保引进人员的质量;要继续严格控制行政后勤人员的数量,使教研人员与行政后勤人员的比例趋向合理。
二要切实加强教师培训力度,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在职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培训方式的能力。区委组织人事部门要将党校教师进修培训学习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专职教师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由区财政提供专项经费,每年安排1-2名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提高党校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每年选送3-5名党校教学科研骨干到中央党校、市委党校或高校进修培训,做访问学者;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并给予经费保障;要为教师出国(境)培训考察或参加学术交流创造条件;要重点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同时注意发挥中老年教师的经验优势和传帮带作用,实现老、中、青三结合。
三要强化名师培育力度,要积极引导教师走“科研型”和“学者型”道路,实施创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活动计划。开展研究式教学,并把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专题课教学内容,以指导学员工作实践;由区委组织,每年评比一次渝北党校名师,享受中小学教师的区级名师待遇。特别是要抓紧培养有潜力的优秀年轻人才,不断充实壮大后备梯队,增强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是加强挂职锻炼领域,加大交流力度,探索党校教师干部与党政机关干部“双向流动”的机制。区委组织部每年安排1-2名党校中青年教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到党委、政府综合部门及基层挂职锻炼,丰富实践经验;区委要把党校干部流动纳入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统筹安排,加大党校与其他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交流力度,注重从党政部门选拔优秀干部到党校任职,注重把党校的优秀中青年干部选派到党政部门、改革发展一线任职,增强党校干部队伍的活力。
五要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党校教育培训师资库,实现资源共享。按照专兼结合原则,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党校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在提高党校办学层次和教研水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念,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社会丰富的人才资源,弥补党校师资力量的不足。一是要巩固和完善已建立的以市委党校、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为主的紧密型的兼职教授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兼职教授的作用;二是让一些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深理论功底而又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不断进入到党校兼职教授的行列中来,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定期到党校讲课制度。
六要进一步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研人员的积极性。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落实《学科带头人选拔和管理实施细则》,评出首届学科带头人,并将这项工作持续、规范地进行下去;进一步完善《科研
成果考核奖励条例》,加大科研成果奖励的力度;要进一步推出吸引高层次人才、培养拔尖人才和留住优秀人才的举措,培养和造就若干名在市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给新引进教师在教学安排、学习培训、课题调研上,多提供锻炼机会,用“压担子”的培养方法,快速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
七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对教师的管理。对教师的管理要充分考虑其职业的特殊性。既要对教师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要尊重、关心和爱护教师,做到科学、民主管理;教师课堂讲课,既要严守政治纪律,坚持原则的严肃性,又要解放思想,保持理论的鲜活性;既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对教师进行激励和约束,坚持和完善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考核,并与津贴、奖励、晋级晋职等挂钩,使之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又要尊重教学科研工作本身的规律,尊重教研人员精神劳动的特点和学术个性,充分发挥教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保证教研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同时要为教研人员创造宽松的搞学术的环境,营造创新求索、宽容大气的学术氛围。要努力改善党校工作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其待遇,增强党校的吸引力、凝聚力,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八)加强行政后勤队伍的建设。行政和后勤管理队伍是党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加强这两支队伍的建设,是做好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水平的重要保证。要加强对行政后勤人员的培训教育,改善结构、提高素质,增强管理能力,提高业务水平。适时组织行政后勤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开阔眼界。在党校队伍建设中,要树立“大队伍”的观念,教师、行政和后勤三支队伍的建设、管理、待遇要相互协调,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加强行政管理,增强后勤服务保障功能,行政后勤部门要牢固树立服从于、服务于教学中心的指导思想,落实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学员教师服务、为党校发展服务的宗旨,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积极做好党校搬迁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增进教研、行政、后勤人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团结。创造机会开展交流活动,以增进理解,融洽感情,扩大共识,齐心协力搞好党校工作。
(九)配强学员管理干部。党校设专职组织员担任班主任,负责学员管理工作。专职组织员由相应级别的干部担任。要选配政治素质高、党性原则强、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丰富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同志担任学员管理干部。要改进教学管理,积极试行并逐步推广教学管理项目制。要把培训过程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和完整的项目,打破教学管理部门与教研部门之间以及各教研部门之间的限制,针对特定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抽调专门人员,组成项目小组,从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到相关课程的设计和教师的选聘,再到教学方式方法的设定、教学效果的检测和反馈,等等,都要做全程的总体设计,实现“一条龙”组织、管理和服务。每年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组织评选管理名师活动,对敢于管理、认真负责、学员公信度高的班主任进行表彰嘉奖。
三、加强管理,建立优化队伍结构的长效机制
(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新的管理运行模式,建立和完善组织人事管理制度,形成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党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实行分类管理。按照对党校工作人员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对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范围的党务工作者和行政管理人员,参照公务员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对其他人员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三)建立评聘机制。根据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原则,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凡符合相应职称条件的党校教师,区职改部门在指标分配上要予以保证。
(四)保障教师待遇。党校属于特殊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既有从事教学或管理的参公人员,又有从事教学的专业教师,还有从事管理的兼职教师。对于从事教学或管理的专兼职教师除了享受公务员的相关待遇外,根据党校教育的特殊性,应该享受科研课题等相关费用。对于走专业技术系列的专业教师,应严格执行“党校教师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教师的各种待遇”的规定,确保党校教师在“事业人员津补贴、中小学教师提高10%的岗位和薪级工资以及满30年教龄在退休后享受100%退休工资”等各方面真正享受同等待遇。
第四篇:加强基层党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基层党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摘 要:《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指出:“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党校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本文分析了当前基层党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强化教师自身能力素质建设、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建立健全考评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加强 基层党校 师资队伍建设 思考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指出:“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要求的党校工作人员队伍。党校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并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对党校师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党校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轮训的主阵地、主渠道,在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打造一流的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只有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强化教师自身能力素质建设等,才能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的党校教师队伍,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1]
一、基层党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结构不尽合理
大多数的基层党校教师年龄结构分布不均,没有形成以老教师为核心,以中年教师为骨干,以青年教师为后备力量的宝塔型教师队伍结构;教师中全日制高等院校毕业生很少,没有真正的从党校师资高等院校、培训机构或相关院校的毕业生,教师基础理论知识薄弱;从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看,不符合党校教学要求的专业教师较多,而政治经济学、哲学、领导科学、社会科学等专业教师所占比例偏少;基层党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承担着不同专业方向的多门课程,均为“杂家”,具有稳定的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的优秀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高水平教研团队数量极少;从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看,取得中级(或以下)职称资格的教师较多,而取得高级职称资格的教师所占比例偏少。另外,在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上,缺乏必要的竞争激励机制,职称“评聘分离”只停留在形式上,基本上评上职称就是“终身制”。[2]
2.教师的理论素养面临挑战
尽管基层党校教师中的多数人专业理论知识较丰富,但毕竟面对的是广大的基层党员干部,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学员了解信息的渠道完全不弱于党校教师。况且,现在实现的是干部的多头培训、高层次培训,多数学员参加过疆内外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训基地的培训,学员的学历高了,层次高了,见识广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厚实了,这必然对党校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基层党校不时还会出现没有当过领导的给领导讲领导科学,没有搞过经济的给领导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没有下过基层、干过基层工作的给基层干部讲基层组织建设等现象,受训学员对党校教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校教师面临着“要给学员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或常流水”的理论知识压力。
3.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相对匮乏
目前党校学员的年龄结构普遍年轻化,学历层次普遍提高,大多数党员干部基本上都在高等院校接受过系统而正规的学习培训,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强,认知能力高,眼界开阔,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而基层党校教师大都是从学校门到党校门,常年围着讲台转,实践经验与面对的教育对象相比相对匮乏,因此导致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空洞的说教多,对县情、民情及现实社会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少,甚至绕着问题走,这使得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4.教师的科研能力亟待提高
多数教师科研意识淡薄,对搞科研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已晋升为高级职称的教师,认为搞科研与个人收入不挂钩,因而不愿受”伏案之苦”;有些教师仅仅把科研看作评职称的一项硬件条件,参加科研的目的在于职称晋升和成果奖励,科研工作缺乏持久性;有些教师缺乏基本的科研知识和能力,不懂得基本的科研方法,对科研工作存在畏难情绪,一提到课题研究就感到无从下手,没有形成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有些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时忽略了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因而所写出的调研报告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决策没有参考价值。[3]
二、加??基层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优化教师结构,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人才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基层党校要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强化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意识,把教师作为第一资源,在思想上重视,生活上关心,感情上尊重,教研上支持,管理上到位,营造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形成广大教师热心教学、潜心科研的氛围。二要创造条件、放开视野,拓宽教师来源渠道,采取多种措施,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选调一批政治素质高、有真才实学、立志党校事业、党校急需的人才到党校工作,为党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要坚持严格的政治标准和业务标准,以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为主,积极引进符合党校教学要求的优秀人才。三要开发社会资源,大力选聘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选聘先进典型人物、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党校兼职教师,形成结构合理、专兼职比例适当的高素质师资队伍。[4]
2.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教师能力素质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抓好知识更新,提高理论素养,引导教师积极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理论素养。二要加强岗位培训,创造培训机会,丰富培训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派教师到疆内外培训基地、上级党校或高等院校以及科研单位进行短期培训、进修深造、跟班学习、考察交流,特别是参加专门的党校师资培训。三要加强学术研究、教学经验的交流交往,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短期学习班、研讨会等,拓宽视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组织教师开展或参加各级各类精品课教学观摩、教学竞赛、教学示范、岗位练兵竞赛等教学交流活动。四是发挥党校系统优势,加强兄弟党校的交流交往,实现党校优势互补、良性互动、资源共享。聘请专家教授讲学,把系统内和系统外的专家、学者、教授以及县直部门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才请进党校来授课,吸取精华,为教师学习成长提供机会。五是实施党校“名师工程”。打造名师,发挥“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动效应,结合“蓝青工程”,积极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加大党校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着力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知名教师。
3.加强基层锻炼,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一要坚持一线锻炼。挑选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有挖掘潜力的年轻教师,给他们压担子、定任务,敢于把年轻教师放在教学第一线,让他们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教学实践中使他们逐步成熟起来。二要坚持社会调研。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热点、难点,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基层大调研活动,使党校教师深入基层、企业,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多方面培养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要坚持挂职锻炼。加大党校教师到党政机关或基层挂职锻炼力度,组织部门有计划、有组织地每年选派1至2名党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带着课题深入到基层、机关单位或业务部门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加深对国情党情的认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科研工作,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一要把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党校教师要努力做到每一个教学专题就是科研专题,也是调研专题,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科研含量。二要紧紧围绕热点、难点问题搞科研。党校教师必须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研究,将研究成果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并及时带进课堂,给学员以科学回答和正确指导。三要支持教师开展学术科研活动,鼓励教师撰写学术文章和调研报告,支持申报承担创新性课题,引导教师走科研型和学者型道路,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
5.探索创新机制,健全教师考评激励制度
一要建立严格的选拔聘用机制,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选聘程序和条件,不拘一格选拔使用人才,使真正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党校事业发展中来。二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定期组织开展教学观摩和教学竞赛活动,抓好评教结果的综合运用,形成奖优罚劣的评教结果运用制度。三要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机制,对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的,在教研经费上予以倾斜,在拔尖人才推荐专业进修等方面优先考虑,逐步形成既有利于党校发展,又能满足教师个体成才和事业发展需要的激励导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 2015年12月14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
[2]陶玉梅 横县党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0 年第1 期
[3]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 北京 中央党校出 版社2008.[4]曲毅 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基层党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EB/OL].校长论坛2010 01
作者简介
黄贵芬,汉族,1976出生于新疆额敏县,山东省嘉祥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新疆塔城额敏县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党校教学培训、教研科研等管理工作及基础理论、党史党建教学工作。
第五篇:关于如何建立、完善屯级专职保洁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建立村屯专职保洁员队伍
建设实现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的思考
古砦乡政府---覃胤光
为充分发挥乡镇屯级保洁员的作用,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推进我乡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真正营造优美、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根据上级美丽乡村建设文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要制定应的实施方案:
一、加强保洁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村屯保洁员队伍建设,是完善农村环境长效保洁机制、实施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是做好保洁员选配和管理工作,发挥好保洁员的作用,对于保持农村卫生整洁的环境、提升保洁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保洁运作模式
1、各村委要成立美丽乡村工作清洁委员会,以保洁合作社模式组建一个保洁队伍专门负责本村辖区的保洁工作。
2、乡镇政府一次性配备各合作社所需电动、人力垃圾清运车辆,合作社骋请保洁员实行上门收垃圾服务,对责任区内村屯、公路环境、田间沟渠进行每天8小时保洁。
3、合作社根据本村屯实际,由保洁员对垃圾进行减量化(分捡、分类、焚烧等)处理。
4、乡镇给予合作社一定的经费补助保障。
三、工作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是减少疾病传播,1 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的一件好事,也是全面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的一件实事。各包村组、村民委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积极做好宣传启动服务工作。
(二)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是一项长期和动态性的工作,如何充分发挥好保洁员的作用,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并逐步提升的重要课题。要实现农村环境长效保洁,保洁员的职责、劳动报酬、保洁效果考评必须落实到位。
(三)落实责任。各村合作社负责本村内各屯垃圾收集、清运等工作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工作,乡包村组负责全面合作社保洁员工作督促检查工作,形成乡、合作社两级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四)保洁员的报酬筹措及标准
1、农民群众是农村卫生环境整治和管理的主体,要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筹资投劳,建设美好家园。
2、建立专职保洁员队伍,建立健全保洁员资金保障体系。并由各村合作社管理,保洁员名额原则上按2个自然屯配备1名保洁员,各村配备名额附后。专职保洁员工资1200-1400元/月,并将部分工资作为考核相挂钩,各村每名保洁员配备一辆垃圾清运车,保洁员工资补助经费筹措按照群众自筹或村集体出资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方式,群众自筹或村出资部分可采取几种途径筹集:一是召开群众大会,按人均多少筹资,由合作社负责逐户收取垃圾清运保洁费。二是通过村集体资金或公益林资金中支出等方式。
(五)保洁员管理考评办法
1、各村成立保洁合作社模式组建保洁队伍开展保洁工作列入绩效考评内容,各村要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取得成效。
2、保洁员的配备和管理
一是保洁员是指负责村屯上门收集垃圾服务和一定区域内家园、水源、田园、道路等场所的垃圾清理、收集并运至指定转运点的人员。
二是保洁员一般选择本村屯的群众担任。由各村合作社面向社会公开招骋,专职保洁员实行聘用制,聘用合同一年签订一次,采取灵活的动态管理办法,在季度和考核中,对工作责任心差,不能完成任务的及时调整。
三是保洁员原则上按照我乡清洁乡村工作方案要求的标准选配。应选择热爱环保工作,不怕苦、累、脏、热心集体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办事公道正派,身体健康,能胜任卫生保洁工作的村民担当。优先考虑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的两委任干部、农村困难党员、群众以及低保户、特困户。
四是各村合作社是保洁员队伍管理的主体,对保洁员日常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监督管理。乡党委政府是保洁员工作考核的组织者,并对保洁员队伍进行保洁及安全知识培训。
五是各合作社必须明确本村保洁员的保洁责任范围和岗位工作职责,并建立检查、评比、季度考核和考核制度。
(六)保洁员的职责
1、实行上门收垃圾服务,对责任区内村屯、公路环境、田间沟渠全面进行保洁。
2、每两天负责清扫路面一次,每季度至少组织群众参加大扫除活动。
3、对垃圾进行分捡、分类、焚烧、填埋等方式处理。
4、主动参与乡政府组织的培训和环境卫生集中突击整治工作;
5、爱护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维护好、使用好环卫设施;
6、发现不良卫生习惯及乱倒乱扔垃圾现象应予劝止;
7、督促村民落实好“门前三包”责任制;
8、引导村民将房前屋后物品堆放整齐(保洁标准参照自治区“清洁乡村”验收标准执行)
(七)、保洁员的考核
1、建立保洁员绩效考评机制,规范保洁员管理,形成有利于发挥保洁员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奖勤罚懒。
2、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对保洁员进行定量或定性考核。
3、乡镇政府和各村清洁委员会成立专门考核小组要做好保洁员的督查工作。一是乡村办要建立严格的明查暗访工作机制,加强农村环境卫生长效制度建设,组织人员按一季度一督查一通报的要求,同时结合上级、县乡村办督查、暗访结果,对保洁员开展季度和考评,对于做得比较好的村另外给予奖励,对于明查暗访发现环境卫生脏、乱、差的村按一定比例扣发补助资金。二是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制定农村环境卫生监督公约制度,充分发挥村屯卫生监督员的作用,强化巡查督查力度,增加巡查密度,完善“合作社监督、群众监督、乡政府抽查”的检查督促机制,检查设施运转和保洁制度执行情况,做好巡查记录,保存内业档案资料,发现问题责令限期整改。
(八)保洁员经费的管理
1、保洁员工资由各村合作社统一发放;
2、乡政府要严格资金管理,确保公开、透明、规范、有效。